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五篇材料]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72-713566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9-25 06:05: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

现代教育模式在现在的教学中已经取代了传统模式的主导地位,多媒体也逐渐搬上了教育的舞台,因为它的“声形”并茂在学生当中起到了传统模式所不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比如,多媒体小学语文课件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让学生兴趣盎然、直观形象的进行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虽然,多媒体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们相信,正确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必然会让语文教学取得丰硕成果,让新课程改革取得圆满成功。

关键词:多媒体 优化 语文教学

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随之改革,这样才能顺大势所趋,这就意味着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就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他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创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性

面对枯燥乏味的一篇篇课文,学生厌学情绪难免会滋生。这就需要教师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电化教学也许就是一个最好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文字演化成图形,再配上声音,做到“字、图、声”相结合。学生会在动态画面中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在学生的求知欲望被燃烧后,教师的教学便能顺利、有效地开展。这时候教师更要运用好手中的多媒体手段,因为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尤其是文中的重难点,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促进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理解重难点的含义。

(三)增加兴趣,以练促学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它能将静态的书面文字和图画动态化,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在边看电影边学习知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之调动起来,这便出现学生“想练”“想学”!

现就在此谈谈多媒体的运用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训练所起的重要作用。

“口语交际”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儿童从四、五岁到九、十岁,他们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称之为语言的“习得期”。在这一阶段,“说话”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说话”教学的效果。在几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如果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辩析”的准确性,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要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早在西周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不者不如乐之者”的见解。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儿童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在教学《动物运动会》这篇看图说话时,为了谈静止,无场的画面为动态热闹的场景,我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动画场景:远处是一座运动场,动物们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场面非常热闹,运动场大门上有一条横幅,“动物运动会”几个字依稀可见。一群动物兴奋地由运动场方向走来,正巧遇上慢慢爬向运动场的小蜗牛,动物们叫“小蜗牛,你怎么才来呀?运动会都快结束了!”小蜗牛说:“唉,我爬利太慢了,今天天没亮我就出发了,可还是没能看到精彩的比赛。你们能把运动会的情况说给我听听吗?”动画片结束了,学生们已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澜的童话世界中了,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道:“同学们,我们来当这些小动物,把动物运动会的情况说给小蜗牛听,好吗?”天真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把看到的运动会场景说给小蜗牛听。这样,借助电教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人而取利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要结合小学教学经验总结来提升自身的导入水平。

(二)注意直观,发挥想象,使学生“会说”。

低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空间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些,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重视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

1.理清思路法。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基础上,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把话说具体、有次序,教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的可剪辑性,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理清思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如《动物运动会》这个看图说话训练的图中有三个比赛项目—赛跑、跳高、拔河,我自制了一张覆盖式投影片,先出示整幅图的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接着请学生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项目重点练说,这时我翻掉另外两个比较项目的画面,使重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集中。等重点练说的项目说好后再翻回另外两个项目,简单地说一说。这里教师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的教法,很快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知道“说话”要详细得当,条理分明,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2.再现生活法。这是指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扩大范围的特点,使许多在教室里或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景象,通过电教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降低“说话”难度的一种方法。

有一次,我请学生来说说秋天,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 ”这时,我播放了录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同时,我利用计算机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字相对比,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对比,把胀裂的石榴与人们的笑脸进行对比......学生们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看完录像,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说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 ‘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大多数树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火一样红,松树.柏树还是那样苍翠”;“田野里.果园里可热闹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黄,红玛瑙似的高粱压弯了腰,葡萄像珍珠,广柑黄澄澄,石榴露白牙,逗得娃娃口水三尺长”;“秋天真美丽啊!”。可见,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有着相似之处却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干涩,语言不再贫乏,他们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3.音响联想法。所谓音响联想法,就是利用课件制作技术手段,以生活中诸多音响为中介,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联想,从而提高“说话”能力的一种方法。它以听觉为纽带,继而引起大脑听觉、视觉、言语等运动中枢的兴奋,使学生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同时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使他们思路开阔,语言流畅,言之有物。如训练学生说一个集贸市场的场景,如果只是让学生凭经验和记忆去“说话”,学生只能摘取市场里的一些零碎景象。因为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集贸市场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个模糊的印象,没有声音,没有动感。这时如果利用电教手段,播放人集贸市场中有选择地收录的声音片段,商贩的叫卖声、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声以及鸡、鸭、鹅的鸣叫声,立刻就唤起了学生的联想,头脑中的表象一下子清晰了,一个活生生的画面顿时显现在学生眼前,这时再要求学生说市场,他们就能说得真实、具体了。

(三)辨析词句,加强训练,使学生“说好”。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得他们在“说话”时常常出现语病,这就需要及时辨析、纠正,但是说过的内容一晃即逝,要保存它并对其进行辨析,就需要借助电教媒体课件。电教媒体能按教者的意图,将部分“说话”内容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辨别出其中正确和错误,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进行以下几种辩析训练:

1.常用词的辨析。主要是收集学生容易用错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词,编在句子里,录成磁带,让学生反复收听,找出毛病所在,分析原因,及时改正。

2.句子的辨析。主要是根据学生平时“说话”中易犯的语病,如缺主、谓语,罗嗦重复、次序颠倒、不合逻辑等,编成若干句子,把它和正确的句子混杂在一起,制成录音,让学生听后辨别哪些句子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原因何在,该怎样改正。

3.自我辨析。在语音室或教室里,学生在口头“说话”时进行同步录音。说完后自己反复听,保留优点,弥补不足。这样,利用电教媒体能保留声音资料的特点,在日积月累的辨析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自己修改口头作文的能力,使他们越说越好,越说越爱说。

总之,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运用电教媒体课件,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电化教育能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果,节省时间,这一点和电教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是一样的,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每个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能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说话”能力的目的。

多媒体的运用对我们语文教学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为“电教”而电教问题。现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不是一件新鲜事,顺风而起,顺风而行。这就出现了有部分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研活动,使课堂充满“创新”,顺便把多媒体搬上课堂,课外虽准备一翻,但效果却事倍功半。

2、电教技能滞后问题。国家农远工程已遍及农村,所有的中小学都已安装了卫星接收器,配上了电脑,以及其他多媒体,但这些在有些学校却成了一副空架,竟然没人会使用,学校想上一节公开课还得请外人来帮忙制作课件,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也得请旁人在一边帮忙操作,这就说明农村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技能落后。

3、师生关系不协调问题。多媒体的运用,首先就使学生对它充满了兴趣,而我们教学想要的是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势必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师生之间不协调的关系。

总而言之,正确有效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利远大于弊。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探究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便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篇:运用多媒体课件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例谈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对现行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弥补了传统教育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呢?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参加某 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依据这一理论,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探索欲望强烈了,兴趣被激活了,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我曾观摩过一位教师教学《坐井观天》一课,在学生初读了课文,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大意时,教师设计出制作精美、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在一口深井里,一只动画青蛙坐在井里,抬头望着井口大的天空,忽然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声形并茂的动态画面,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配音,把学生带进了极富儿童情趣的情景当中,教师适时提出了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同学跑到前面指着课件中的井口说:“因为青蛙在井里,井口只有这么小,所以……”一场激烈的争论过后,学生们对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已理解得相当透彻。由此可见,形象、逼真的动画课件设计,不仅使课堂教学富有活力,更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人回味无穷。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情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为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音像功能,创设与渲染气氛,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牢牢牵住学生的情,促进了学生、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我发现特别是有关历史题材的课文,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积淀,所以学生很难理解课文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课文描写园中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如武陵春色、雷锋夕照、蓬莱瑶台、狮子林,这些景色是现在一般景色所无法比拟的,如果学生没有亲眼看到,就很难感受这些美景的美,对圆明园之宏大也没有什么概念,也无法与文本产生共鸣,那更别谈什么感情的激发了。但如果这时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美景,那效果肯定是不同凡响,这时学生心中就有了一定的概念。到后来讲八国联军劫掠后的圆明园,一片废墟,再让学生看一看杂草丛中残垣断壁的圆明园(屏幕色调由鲜丽逐渐变为灰暗)。两种景色强烈的反差,在学生的心中产生碰撞,学生对八国联军的憎恨也就水到渠成,进而学生就能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更深一层的思想: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学生的爱国之情随之产生,非常顺利。

再如教学《丰碑》一课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途中的艰难。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在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情交流的同时,出示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课件,并配上哀乐渲染气氛,加上教师富有感情的解说,去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用心去瞻仰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用心去感悟人物的高尚品质。学生会被这集音、像、文于一体的教学手段深深感染,使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情景之中。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感情朗读,一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能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商讨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特点。而多媒体可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转化为形象具体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用多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拔,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也能让学生充分领略到草原的无限风光,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激活创新思维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多媒体所具有的形象、直观的特点,不仅为学生感知、理解教学内容提供了帮助,更为激发其创新思维提供了平台。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在学完文中描述的奇石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千姿百态的黄山奇石,让学生用“黄山奇石有的像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真是__________啊!”说一句话。这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说像骆驼的,有说像竹笋的,有的像雪人的……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以十分的热情投入到这一次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去了。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还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课不仅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并且有发挥这种功能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一般来说,入选为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典范之文,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在课堂中,恰当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老师将英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壮烈行为的录像片断搬到课堂上。同学们看得全神贯注,被银幕上的英雄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一个个脸上的表情随着屏幕上的情景变得肃然起敬,教室鸦雀无声。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当然,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我个人认为,用多媒体上课,还是应该视教材而定。只有切当地将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优越性。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Ppt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飞跃都是由技术带来的,并由此推动了教育的进程。“文字”和“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前两个里程碑,如今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正革命性地改变着人类认知的方式,同样地改变着学生——他们已不是单从白纸黑字的书本上获得信息,而是受众多传播媒介一同冲击,视野更为开阔,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向多元,这必然推动教育走向信息化,终身化,个性化。因此,探讨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关于多媒体教学的一般认识

(一)“多媒体”和“多媒体教学”概念

多媒体即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教学特指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在课堂教与学/学生校内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

从教学设备使用的角度考察,可以把多媒体教学分为下述四种模式: 1.单机大屏幕教学模式

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它由多媒体计算机、电脑投影仪和大屏幕组成教学信息的传递系统,教学进程有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来单独使用计算机向学生显示教学素材。这进行这一模式教学时,教师往往学要制作课件。2.网络教学模式

这是当前许多课堂正在实现中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它的主要支持物质是可以在局域网或因特网上运用的教学软件。这一模式以简便的调用程序、类似聊天室的互动交流程序等,提供适合学生个别化学习的资料库/习题库和交互学习反馈系统等等软件。3.单机大屏幕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多媒体教学发展中优势较为集中的一种模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活动主导者时,本模式以大屏幕面向全体学生呈示教学资源;当教学中需要组织学习讨论探究、需要学生进行个别学习时,学生使用网络又可随时进入自组织的、自主学习的状态。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多媒体单机大屏幕教学模式——课件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利与弊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语文教材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道德美、人生美都蕴藏于课文之中,用多媒体手段来挖掘、感悟、再造这些美是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的一个重要目标。1.综合感知

运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可以以文字、图形、符号、色彩、影音的组合,呈现和诠释教学内容。

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将传统教学无法呈现的事物、现象、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创设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所谓情景性,就是要让学生有学习的氛围,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内容中的那种情景,并能融入其中,消除心理上的陌生感,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进而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深刻领会课文之精髓。

多媒体课件集光、色、声、形于一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功能,而综合感知对象对于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是有重要作用的。通过卡斯巴勒“记忆通道”可以看出单一听觉对记忆正确率的损耗是很大的,因此对于语文这门需要一定记忆量的学科来说,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优化语文课堂。2.增大容量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利于加大课堂容量,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这里要说明的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并非不需要板书,简洁的能清晰体现教学目标的板书对教学是有极大好处的,也是极力推崇的。然而课堂上有些难点、重点,尤其是长句的理解,教师若用板书会耗费大量时间,而若只用讲解,恐怕对于初中学生来所记识的效果未必理想(前文多媒体手段有助于学生记忆内容中已阐述)这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仅能起到强调的作用,而且节省了大量时间,能让教师和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讨论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上。3.快捷方便

对于教师来说,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有效地保存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资源。传统教学中教师用纸、笔和翻阅各种相关书籍进行备课,完成教学后,对于教学过程、方法若想要进行修改有许多不便之处。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后对于课件的修改不仅方便而且快捷,教师只需要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反思对课间进行调整教学过程、方法即可。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消极作用

多媒体课件使语文课堂充满了兴趣盎然的生命力,它对教学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存在不少问题。1.课件仅仅是板书的“复制”

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选用了某个模板、背景,将原本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而已,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为了应用多媒体而应用,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来提高课堂效率。2.课件的预设太强

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在课前制作好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已固定在课件上,很容易造成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围绕着课件按部就班地进行,从而忽视了灵活的处理意想不到的事,使课堂缺乏了最为精彩的临场发挥,把引导学生认知文本变成了引诱学生认可课件,多媒体课件成为了横亘在教师与学生交流之间的障碍,师生对话不足导致课堂生成性教学、生成性知识的缺乏。3.学生的游离现象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存在游离现象——即注意力游离于教师讲授的内容,俗称“开小差”。造成游离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外界的干扰是其中的一点。而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语文课堂中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外界干扰增多了,学生更容易产生游离现象。比如,课件的背景制作若过于花哨,或是出现了过多的与所学文本内容无关的动画、图片,致使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无关事物所吸引,对文本的关注度下降。4.束缚学生想象力

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对教学内容不加区分,一概运用课件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反而可能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品味语言”,语文是因语言而形象,并非因图片而形象,通过语言的品味鉴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上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多媒体课件使用失当,产生低效率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对象

初中低年级学生,生活经历简单,人生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对于文本中有些事物无法感知体会。这时,针对他们大脑思维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中抽象的“事例”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化难为易,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而对于初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渐加强,这是教学要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凡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为目的的媒体技术手段,能不用则不用。

(二)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本质上是一个阅读文本到体悟文本的过程,其重点在于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悟。因此多媒体课件只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存在,不能用它来代替学生的思维或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运用多媒体课件需根据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不同而具体对待:文本中科学性、介绍性的事物,如动植物的名称、历史事件等,学生可能不熟悉,而了解它们对于理解文本又是有帮助的,那么这时就可以将它们用多媒体课件具体化、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但描写性的事物,如《安塞腰鼓》中对其磅礴气势的描写,则不宜过早地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视频,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在内心中形成自己对安塞腰鼓独特的个人感受。

(三)教学时间

刺激——反应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客观联结”,刺激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大,“联结越牢固”。可是如果刺激过强,则会造成新的疲劳,使记忆效果降低。一般来说,上午一二节课,学生往往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认识、理解、记忆能力都较强,学习效果相对较好,本身已不需要强烈的刺激,教师要抓住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机来完成教学任务,尽量少使用多媒体课件。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

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呈现的信息容量要适当,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这样便于教师根据课堂的变化,学生的感悟发挥而随时地调整和修改。

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背景的选择要和文本的感情基调一致;文字的字号大小要适当,既美观的呈现内容又能使学生清晰地看见;字体以及字体的颜色最好统一,颜色要与背景有明显差异等等。

语文多媒体课件既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却也不仅仅是单一的课堂“板书”的呈现,它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在日常教学中,要扬其长避其短,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第四篇: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技术和手段,长期以来已被发达地区的老师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它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村教师日思夜想的期盼,近年来随着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多媒体以强劲、猛烈的势头走进了农村中小学,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来优化课堂教学,我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摸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近年来,多媒体以强劲、猛烈的势头走进了农村中学,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显现,成了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青睐。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后,达到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运用多媒体来优化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呢?

一、用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激活语文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此它能最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景、激活课堂气氛及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周庄水韵》、《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都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学生未曾到过的地方,如果单纯的凭借课本的描写,学生是无法体会、领略这些美景的,而对景色的描写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的,于是我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制作成视听课件,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这些图片,美丽的苏州园林呈现于眼前,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美丽的景色再配上动听的解说词,使学生耳目一新,学生反过来学习课文时,不但轻松,而且对景物的描写很快就能背诵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直观形象优势,理解课文重难点

多媒体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的越充分,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文章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或平时经常看到的但观察得不够细致,教师如能够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呈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活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由静变动,生动悟意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配有插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在生动的画面中悟出课文之意。

2.化文为图,巧解难点

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学生听起来却是“如坐雾里”,目的自难达到,重点依然在,难点亦为难点。

3.演绎成趣,融生达情

所谓“演绎”就是将合适的课文改变成“课本剧”,让学生参与表演,把课堂当剧场,让学生当演员,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突破课文的重点。但要想使学生进入角色,演得成功,还须教师借助电教媒体,创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我将此文章改编成课本剧,利用成套教学幻灯片,将幻灯片的画面逐一呈现在屏幕上。在一副副引人入胜的画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角色配音表演,将小蝌蚪、鲤鱼、乌龟、特别是青蛙的神态、动作、语言一一展示,非常出色,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了解的请清楚楚。这样的课本剧表演,既强化了记忆,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享受,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三、用功能多样的实物展台加强反馈

在语文课堂中,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生活有多广阔,知识就有多广博”。好的问题要设在重点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处,激活学生的思维处,引领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进行思考,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所建树。我们往往会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相应的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改进教学方法。然而传统教学中,受条件限制我们往往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学习了《苏州园林》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一篇“学校花园图”,同学们的设计各具匠心,我选取其中的多副作品,通过实物展台一一展示,他们边欣赏、边品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他的笔头练习都可以用实物展示台来展示。

总之,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应站在时代的前沿,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智慧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便捷和帮助,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增色。

第五篇: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定稿)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1世纪是一个知识激增的世纪,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我们的教育该如何与时俱进地与新科技相融合,是我们这一代教师不能不深刻思索的重要命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使传统的直观教学方式拓宽为多种媒体的教学。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优化课堂教学的状况,来概括阐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功效。

1.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创设情境,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提出要学习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例如,我在上《春》时,就用录象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学生认真欣赏屏幕上的画面,体会作者写本文的意图。我在教《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配以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的《阳关三叠》,再加上教师高超的诵读技巧,一种凄凉的氛围顿出,似乎在向学生诉说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离去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趣。

2.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诗的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搏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象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由教师交代高尔基创作此文的背景,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诗歌单元的教学,运用多媒体极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如,我在教学七年级语文第十四课何其芳先生的诗歌——《秋天》一文时,事先用数码相机拍摄了好多有关秋天的实景照片,在教学此诗的过程中,适时展示给学生看,作为学生思维灵感的火花,去诱导他们想象他们眼中的秋天是如何的,并大胆用自己童稚的笔在纸上画出来。最后我将学生的作品收上来一看,令我大惊,原来学生眼中的秋天更是多姿多彩,五色斑斓。学生的想象力竟如此丰富,教学效果极好。

3.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整为零,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见到藤野先生前对东京的失望;去仙台途中,作者的忧国思想;以及与藤野先生相识相交过程和惜别的缘由等,集中起来作进一步的分析,让学生自己体会出作者的爱国思想是贯串全文的红线,这样也就能把记叙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理解得比较透彻了。媒体这种密集型的信息提供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又如,在教《鲁迅自传》一文时,为了增加文本的信息,我搜集了一代文学大师鲁迅一生各个时期的照片与寓居场所的图片,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活跃了气氛,扩充了课堂教学信息量。

4.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小说、戏剧课文。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尽管使尽混身解数,由于受自身表演能力限制,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因而学生总是觉得课文干巴,提不起精神。但如果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专业演员表演的逼真,以及演员的语气用得十分恰当,使枯燥的理论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将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而紧张、严肃,时而拍手,时而大笑等。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到尽情的宣泄后,进而从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酸甜苦辣。特别是一些容易重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补充使旧知识增添了新的内容,学生不断地有一种新鲜感和历史接近感,能很好地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初三第六册有篇课文叫《泰坦尼克号》节选,此为电影文学剧本,若老师只口头介绍电影情节,再请同学将节选剧本分角色读读,势必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若能充分有效利用多媒体,在课前播放主题曲《我心永恒》,课中播放节选剧本电影片段,为了拓展文本内容,再在临近下课十分钟,播放电影开始与结束的镜头片段,那整堂课的效果会很佳。又如,在上戏剧《白毛女》时,我剪辑了电影《白毛女》经典选段,在课堂上多媒体投影播放,大大弥补了教师在戏剧教学中自身表演能力的不足,激活了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诚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的作用很多,限于论文的篇幅与主题,我不在赘述。接着我着重阐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另外一些具体做法。

(一)把握教学中最佳作用点,制作多媒体软件

何谓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呢?它是指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最适合发挥教学媒体优势的地方。课堂教学的最佳作用点找准了,教学媒体的作用就会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把握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总结的三点具体做法。

1.扣住文章的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是由知识的深度、学生的经验以及认识的模糊造成的,当然教学难点不一定是教学重点,但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生动活泼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的难点是精彩片段“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赏析,着重领会鲁提辖身上的嫉恶如仇的精神。在制作这一课件时,我多方收集资料:剪辑了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有关录象,摘选了金圣叹关于这三拳的精彩评点,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以抢答方式完成填空。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得学生对这个片段的理解透彻,印象深刻。

2.扣住文章的体裁

体裁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根据结构与形式,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体裁的文章,即使是体裁相同的文章,其写作风格也往往是大相径庭:诗歌含蓄凝练,留有较大的空白,需要用联想、想象去丰富;小说注重人物的塑造,故事性强,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潇洒飘逸;戏剧情节紧凑,冲突激烈,表演性强。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应区别对待,有所取舍,不可堆砌。诗歌的课件制作应有典雅庄重,意蕴悠长的风格,比较适合用相应古典音乐贯穿课件的始终;小说应扣住文中塑造人物形象所运用的重要方法;散文,不管是叙述的还是写景的,尤其是写景的,应通过优美画面,再配以背景音乐来诠释其深在内涵,使优美的语言变为立体的直观形象;戏剧表演性强,可以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再现,使时光倒转,空间轮换。例如小说《变色龙》中对话很有特色。我们可以据此来设计适合以对话描写为主的小说的配音表演,让文中的主人公在界面上“变”来“变”去,进行“哑剧”表演,而学生根据其表情、动作表演配音。这样学生在有一种成功的快感的同时,深切地体会到了语言的表现魅力,更加深了对奥楚蔑洛夫这个虚伪、市侩、趋炎附势的丑陋形象的感受。

3.扣住文章的核心问题

多媒体具有景、情、声的特点,用它们创设立体的教学情境,再现教材的意境和形象,能激发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他们输送更多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形成和发展审美能力。它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形成了如临其境、如睹其事、如见其人的真实感。但是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有一定的“空白”,即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善于选取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他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这样,核心问题的设置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也应是一个最佳作用点。例如,孔乙己和范进这两个科举功名的追逐者,可让他们在同一“舞台”上表演,我想学生看到这样的场景,自然会引发他们对封建科举罪恶的深层思考,而勿须教师多言。在教学二十二课《羚羊木雕》时,我针对本文精心设置了三个问题,投影展示给学生后,让他们围绕问题去阅读,五分钟后,学生讨论,老师点拨,最后老师总结,问题顺利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也水到渠成地迎刃而解。

(二)巧妙组合多种电教媒体,创造优化的教学环境

多媒体若能巧妙组合,集“声、色、画、乐、形”于一体,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探索欲望,使得学习过程变得轻松、主动。

1.情境导入,调动情感

开头运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尽快进入状态,集中注意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安塞腰鼓》教学中,导入新课时,我剪辑了一组动画视频;一群剽悍的西北汉子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尽情地敲鼓狂舞,那奔放的舞姿,飞扬的流苏,铿锵的鼓声,顿时上课伊始的被动情绪一扫而光,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课文的有利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转向课文内容的学习。又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情境导入,我选择了一组情态各异的鲁智深的肖像画,有憨态可拘的葫芦雕刻画,有大义凛然的重彩卡通画,有怒目圆睁的京剧脸谱,也有来自小说的插图和电视剧中的剧照。然后将这几幅画以不同的动画放映方式组成“连环画”,再同时播放刘欢主唱的《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这个导入就“导”得有声有色有情,置身这样的情境,学习兴趣倍增,初步感知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又如在学习《过万重山漫想》一文时,我就借助一些有关三峡的影片、图片来演示,使学生对三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拉近学生与教材中描述对象的空间距离,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又如,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我从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截取一些视频片段给学生欣赏,课文中最棘手的贾府路线图及贾府社会关系图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而且,这些材料对于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也有很大帮助。

2.再创佳境,体会情感

导入过后,接下来一般涉及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枯燥的讲解,或者煽情的讲解,往往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时可通过呈现多媒体而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和教育,进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安塞腰鼓》所描述的生活与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再制作本文的多媒体课件时,重点放在了通过朗读品位语言,体会感情上。因为本文语言的精彩是其最大的亮点,长短句结合,不同形式排比的组合,使得本文语言犹如那“隆隆的”鼓声一样节奏鲜明,激昂有力。在制作时,我把这篇课文的朗读分成了三个部分,配画配乐。教学时,先让学生闭目侧耳聆听其声情并茂的朗读,然后再睁眼看课件仿读,与课件对话。学生情绪激昂,自然而然会理解和把握此文的感情基调——热烈奔放,充满激情。如果一味对着课本朗读体会,学生的情绪会很快陷入低谷。果戈里曾经说“朗读需要同作者分享他那充满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那么,声情并茂的朗读,恰到好处的背景衬托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制作《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多媒体课件时,考虑到本文是报告文学,因此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罗布泊的图片,并且进行了分类与命名,一是仙湖消逝前图片,有蓝天白云图、牛马成群图、林边牧歌图;另一是消逝后的图片,有静默的抗议、茫茫戈壁图、龟裂大地图。在课中逐一展示给学生看,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情感震撼中激起学习的巨大兴趣。这是惟有多媒体所带来的课堂教学效果。

3.再现情境,升华情感

在一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再次呈现低谷状态。这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呈现媒体。例如教师在上《安塞腰鼓》一文结束时,可再次播放开头的音像导入,让学生再次聆听那振奋人心的鼓声,这时学生的情绪不仅再次被调动起来,而且学生的认识及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又如《黄河颂》在教师小结内容后,可以让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片段,那磅礴的气势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下课后还意犹未尽。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临近结束时,我播放歌曲《月牙泉》,回应课文主题,在优美愉快的旋律中升华了学生情感,效果很好。

实践证明,适时、巧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语文教学,能创设个性化学习的环境,确实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走入课堂,是时代发展与教学改革的历史必然。它的合理运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扩充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效益,利远大于弊的。它的有效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虽然,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处在发展期,还有些许待完善的地方。但我们应该看到,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螺旋式发展的前进过程。因此,作为21世纪的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接受信息社会的挑战,大胆引入现代新技术,将教育教学的创新全面推向21世纪。

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五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