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2007 文档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上仅仅是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本教科书加上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即使是十分优美的文学作品,学生听进去也只是味同嚼蜡,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免表层化、抽象化,再说,学生仅凭抽象的文字系统来了解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其困难也是不言而喻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况就可能大为改观了。多媒体将声音、画面、文字、图示等有机地、艺术地融为一体,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采用大量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演示动画,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创造出形象、直观、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描述:“父亲那蹒跚地走着,又艰难地爬上月台的背影使人感动。”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根本就不能深刻地理解“蹒跚”这个词的意思,如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把直观形象的画面展示给学生看,学生马上就能够心领神会了。传统的视听技术像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应用,曾经给一度沉寂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生气,如“丰富了视听感受,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事物,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兴趣。”但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的,他们不可避免的都面临配套资料欠缺的问题,既未能与教材构成系统,又难以同整个教学过程相得益彰。一言而概之,他只是变教师的“讲解”为“演示”,而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毫不夸张的说填补了这项空白。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教师可通过自己制作课件去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如“沁园春·雪”一文的讲解,教师就可自己动手制作出北国的雪景,毛泽东观雪,吟诗的画面,同时配以适当的画外音。这将在无形中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校校通”工程的实施,资源共享迅速遍及各个学校,教师也理所当然的成了这一工程的最大受益者,可直接通过网络下载,电子邮件等了解世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从而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结构等发生巨大的变化,对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都将带来革命性的进展。
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借助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艺术的、发展的图、像、声、色来调节教学,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美感娱悦,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欣赏中学,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变苦学为乐学,变强学为好学,变弃学为要学,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过去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只能采取班级制的集体教学模式,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今天,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多媒体的运用,特别是交互式多媒体的运用,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基础,自主地决定学习的进程,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的策略。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学习,拓展了许多方面的协作学习,包括师生协作,人机协作,师、生、媒体协作等等。
3、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从认知过程来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各感官,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词汇的注解和运用是个难点,而利用多媒体,以其明显的直观性、再现性,符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征,对于帮助他们理解词义,认知事物,加深记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时,如要对一些地点名词理解,达到认知的效果,确实难闻民做到,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感知、理解,可灵活运用多媒体将与这些词汇有关的图片播放,这样不仅中深了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又达到了理解词汇的目的。
多媒体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为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深化课文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小蝌蚪找妈妈》主要是通过故事巩固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利用实物实地观察,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无法进行,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与乌龟、鲤鱼、青蛙等小动物的对话及对它们外形特征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其由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达到了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能力培养,落实素质教育等等,其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忽视,多媒体也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我们不能企盼其包办代替一切,它是一柄名副其实的双刃剑,只有在课堂中恰当、巧妙、有效的使用这一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功用。
第二篇: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
石门小学
张波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出现,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辅助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计算机将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了综合处理,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各种信息不再只是简单的叠摞,而是建立了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加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来增强教学效果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许多学校借之率先走上教改之路,他们的实践活动证明其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也有很多人对此拍手称赞。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课堂采用课件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根据我们的实践来看,并不是这样,有些课文采用课件进行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我们的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而有的课文就不适合运用课件,如果用了反而会削弱课堂的质量。即使是可以运用课件的课节如果用得课件不好,也不行,它也会对课堂造成坏的影响,甚至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我们在讲授课文时,应该深入分析课文,看它是否适用课件,在确定了之后,再认真制作或者搜索一些有价值的课件来使用。使自己的课堂真正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那么我们应该选取什么样的课文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呢?我们要制作或者选择怎样的课件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
首先,我想谈谈选择课文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通过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制作和使用课件的情况,我觉得这样的内容适合运用多媒体课件:
一、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设备的功能非常强大,这一点可谓是众所周知。它集图、文、声、光、动画、影视于一体,传达出形象具体、声情并茂的画面,能够跨越时空、重复演示,能再现历史的真实、自然的原貌、事物的内在规律。它比说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如果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形或动画演示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把复杂事物简单化,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比如在讲授《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就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这篇课文虽然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有美”的特点,而且教材的前面也有彩图,但对于从来都没有见过石拱桥的模样的学生来说,文章的讲解依然难以理解,如果在讲课过程中能将“赵州桥”“卢沟桥”的图片以及一些世界著名石拱桥的图片适时地穿插的讲课的过程中,或者能用一些动画演示石拱桥泻洪的情形,学生就会很容易的理解和接受课文文本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这样授课的效果很不错,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说明文类的文章都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授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在讲授历史久远、时间跨度很大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也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古文讲授时运用多媒体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授《论语十则》以及孟子的文章时,由于我们对这些历史名人知之不多,如果仅从口头上去给同学们介绍孔子的有关知识,我们传达的知识很有限的内容,而且这样得知识给人一种没有依托的比较虚空的感觉,学生对这些历史名人的认识也是表层的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如果我们借助了多媒体课件,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可以穿插一些有关的图片、动漫等,并与一定的文字介绍相配合,再设置一些网站的链接,这样的课堂就一定会声情并茂,不但吸引学生,而且还拓展了知识面,使他们能够多侧面立体的深层次的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辩证的认识历史人物及其人生的方法,使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对于古文知识的讲解,我们也可以用多媒体来强化重点,加深学生的记忆和掌握。
三、对于那些距离我们身边较远的内容,也适合运用多媒体.比如像《安塞腰鼓》《云南的歌会》《旅鼠》《消失的罗布泊》等文章,如果能够将具体的情景或者事物播放出来,让学生亲自感受以下,我想如同身临其境的学生是不会轻易忘记的.四、微观世界的内容比如“克隆”等科技方面的知识的文章,往往更能使我们得心应手的运用多媒体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丰富多彩的图片、精美的动画,往往能使很难讲清楚的知识一目了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对来讲,我觉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小说戏剧等如果有视频片段的话,播放出来的效果和讲授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学生对人物的把握和感受会更到位,但我不主张多用,因为学生读图的时间多了,读字的时候就少了,不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时会阻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对于散文或记实性的文章我不主张过多采用课件,那样会削弱文章的美感,是学生丧失语言感悟能力的机会。
其次语文课件使用的益处
第一、加大了课堂内信息的容量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 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
第二、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
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再次语文课件使用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对语文教学是把双刃剑,恰当的使用能优化教学,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对语文教学造成损害,甚至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陷阱。现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滥用多媒体课件削弱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课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适当运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然而,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不用课件就不足以体现出新来,课题用课件播放,重要知识点和其他重要信息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也在课件中显示。还有,有的课件用艳丽的色彩刺激学生的眼球,一堂课中,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教师则成了放映员和技术员,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文本研读淡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2多媒体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遮蔽
多媒体教学最大问题,是用多媒体取代语言本身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比如教师用图片来替代语言文字,学生的想象力可能是丰富了,但学生对语言的体会能力、想象能力可能反而减弱了。语文教学不能离开语言这个根本的东西,否则就不是语文课了。
另外,我还想说,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但并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这是因为:第一,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一项很花时间,很费精力的事情,这势必会影响我们去钻研教材和教法。第二,多媒体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毕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用过多,我担心不仅我们的学生会对它产生依赖,我们的老师也会依赖它来吸引学生保持语文学习的兴趣。第三,有些课件本身还有可能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我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用课件来营造文学作品的意境,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发展等等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不仅应该在制作时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且在使用时应该努力寻找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21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教学工具手段。顺应时代要求,先进教学手段的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近一年来,我带学生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四十多次,收到良好效果。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出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望天门山》。如果学生直接阅读,学生很难理解“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等问题。我依据诗的内容设计出这样的情景图:两高座山犹如巨大的石门,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由静到动,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等关键词语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山青水碧,红日白帆的意境中,从而恰当地理解了全诗的意境。这样,既能疑窦,又启蒙味,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没有这物象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境就要费课时费力气了。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 感染学生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教学《黄河颂》时,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走进影院看黄河”,用《黄河颂》MTV片引领学生走进黄河,震撼人心的歌曲和激流澎湃的黄河水流深深感染学生。我用多媒体介绍背景资料,学生了解了作者光未然“英勇抗战赞黄河”。我给学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我用背景音乐和一系列画面作背景让学生进入情境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反复朗读后,我用图像配合文字展示了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动思维说黄河”,学生热烈讨论,并相互质疑、回答,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解除疑团问黄河”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由课内到课外,从古到今,从黄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变化各个角度发问,学生积极思维,合作探究,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了解了黄河,甚至还提出了课堂上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更激发了他们课外探究黄河、关注黄河的欲望。拓展训练中,我播放了影片《保卫黄河》,让学生在抗日的炮火硝烟中受感染,培养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我让学生给影片《保卫黄河》歌词写朗诵词,加深了对《黄河颂》的理解,又培养他们赞颂黄河的写作能力。课外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唱《黄河大合唱》,进一步培养他们爱黄河爱祖国情感。我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黄河当今生态环境的变化,激发了他们爱黄河、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有的老师配了一段《春之声圆舞曲》,乐曲悠扬动听,很快就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带入春天诗意盎然的意境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对春的喜爱和赞美已蕴在心底。再如讲授余光中先生的《纸船》时,我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一片深蓝的大海,一只白色的小船在波浪中摇曳,屏幕的右下角,一只红烛发着微弱而执着的光,鲜明的颜色、动态的设计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祖国深沉的爱已通过画面深深打动了学生。这样,在美的意境中,对文章的理解,从字面到内涵,层层深入,既把语句理解透了,又体会了所要表达的主题,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得到语感和美感的双重训练。
二、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七年级语文上册《春》的教学中,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学生课外阅读《敕勒歌》时,开始学生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顿时,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俯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教师随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倘佯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三、增大容量 长课短讲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教学传统篇目《社戏》,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FLASH动画片,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电视”,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历历在目,那淳朴的乡情、建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四)资源共享 齐头并进
好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同一年级交流,甚至我还和外地的同行老师交流课件、试卷、教学心得等,使学生都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并且节约 了备课时间。我在《中学语文教学网》、《中小学教育网》等都注册成会员,共享资源,上课资源丰富。我制作了个人语文教学主页:www.teniu.cc和www.teniu.cc,和网上教师朋友和学生共享我的资源,也收集了大量网友和外地学生的教学、学习资料,建立了我的个人资料库,有力地促进了我语文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四篇:多媒体课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
二、多媒体教学的内涵。
多媒体课件集视频、音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一体,在现代教育教学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起了教育教学的新革命。在教学过程中被大量的引用。
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
摘要:本文就当前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教学目标、和学生动手操作、和其它教具及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作简单分析。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 主体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MCAI)的逐步发展,辅助教学软件的制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多媒体计算机因其具有其它教具无可替代的作用,被广大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笔者从事教师培训工作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认识、实践上的一些误区,本文试作简单分析。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目标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终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其重点在“辅助”二字,它和黑板、幻灯机、实物投影一样,属于“教具”,但实际教学中,常出现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错位的现象,一些教师从组织教学到新授,从练习巩固到作业,从导入到评价,都由电脑包揽,对黑板、幻灯机等传统媒体不屑一顾。很多教师在课前设计好了上课的思路、步骤,上课时,电脑设计到的内容必须讲,电脑上未涉及的内容不能讲,全然不顾学生主体性及学生差异。教师变成了操作员、解说员,只要敲敲键盘、移动鼠标,一节课就可流水作业似的完成,计算机代替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强化了教师的主导性,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更有甚者,部分教师从网络上下载一个课件,连设计思路都不是自己的,根据课件备课,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不说,根本就考虑不上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一些教学检查与教学评比中,也将是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评比的一个方面,“没有课件怎么能上公开课呢?”、“没有课件比得过人家吗?”、“该教师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一节好课”等等,颠倒了形式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本末倒置。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之间的关系。
构建主义认为:思维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手操作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开始,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清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容易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东西最不容易忘记。因此,课件展示千万不可剥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权力。如:笔者曾见一位教师制作了一个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的课件,展示了五、六种将梯形转化成其它已学过的图形,方法很多,形式很新。正因如此,他在上课时忽略了给学生动手和思考的机会,倒不如充分放手,让学生模仿平行四边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采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考虑如何将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旋转、平移、剪拼等方法得到知识:梯形可以转化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后再求出面积。又如一教师新授“圆锤的体积是同底等高的圆柱体的1/3”一课时,用课件制作了圆锤容器向圆柱体内倒沙的过程,也很形象直观。但是笔者想问一句,这样是否比实际演示更能使学生更加相信这一实验结果呢?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在被动接受接受知识,他又有多少主动参与的意识,有多少成就感促使他对数学形成浓厚的兴趣呢?
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其它教具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其它教具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小黑板、教学模型、实物投影也有计算机无法实现的优点。采用何种教具作为媒体,要结合适当的内容,适当的时机来决定。使用得成功与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效果是主要的检验标准。有些教师认为现在是多媒体的时代,用其它的教具就显得太“老套”了。其实有一些多媒体课件前前后后总是几个问题出现在屏幕上,然后让学生回答,起的是小黑板的作用,还不如直接用小黑板出示来得简单、省时、节约教育成本。在前文中也提到“多媒体演示效果不如用模型操作演示有效”,哪些类型的知识适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呢?抽象知识的介绍、学习重难点的突破或者宏观、微观现象的展示:如数学课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到“三角形中位线分两边成比例”的演示;如面积与周长的学习,学生较难理解面积与周长的区别,采用电脑动画,给面涂色,沿周长画线,删繁就简,抓住本质,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弄清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如自然教学中“消化与吸收”一课,采用课件的动画展示,形象、生动,解决了实际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现象;生物的进化,采用课件展示,缩短了时空差距,简化了认知过程;如语文教学中,威尼斯的小艇,可采用图像或录像,结合音乐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程序结构等等等等。
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替代教师主导性的作用,更不能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许多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偏离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制约了多媒体课件功能优势的发挥,甚至起了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如: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不注重实效;一味追求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全盘托出,全然不顾学生的思维锻炼,也不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主体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学生对很多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而综合、概括、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又哪里谈得上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其它教学手段、工具一样,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扬长避短,才能最大地发挥其效益,教育改革的深入呼唤着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对教育手段现代化的研究也必将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如何将来自不同途径的多种信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成为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出现,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计算机将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了综合处理,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各种信息不再只是简单的叠摞,而是建立了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通过自己做课件,使用课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广大同仁交流。
一、语文课件制作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
作为语文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记住最基本的一条:即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多媒体技术无论怎样完善,用它制作的课件无论怎样精彩,在课堂上,它都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在使用这种手段时,应明确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学始终都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堂是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教师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应充分考虑这一根本出发点,遵循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明确了这一原则以后,我们在制作课件时,才不会让自己的课件画面过于华美,动画过于精彩,喧宾夺主,使学生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课件上,忽略了我们用以进行语文教学的语言材料。
例如我在教学《黄河颂》一文时,课件中不仅包含了《黄河颂》和《保卫黄河》这两个影音文件,更重要的是:课件中既有学习目标,又有阅读探究题。最后还安排了写作练笔——为《保卫黄河》这首歌写一段朗诵词。真正做到了形式为内容服务,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则。
按理说,多媒体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它能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在这里,教师就明确一点,即高效率的教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高容量的教学,高容量的教学是教师利用课堂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多,高效率的教学是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提高了学生的相关能力,语文课堂的高效率应该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而言,教学容量应适度。教师在制作和运用课件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寄希望于依靠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容量来提高教学效率。课件的制作和运用应本着真正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则。
例如我在教学《戏曲大舞台》和《古诗苑漫步》这两篇综合性学习课时,课件中除了安排了少量的影音文件,主要还是采用了以抢答题、分组必答题、才艺展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戏曲的相关常识,把握欣赏古诗不同方式,真正走进诗的世界。课堂教学容量大,但学生却能在娱乐、合作、竞争中愉快的接受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三、以学生主体的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这一活动的主角,是整个课堂的主体,教师是配角,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已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研究后,我们对教与学这一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正确定位。这一点,单从理论上来讲,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明白,然而,实际一操作起来,我们就忘了这一点了。往往整堂课下来,我们都只是看到老师在讲台上认真的演示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学生在台下观看这些美轮美奂的课件。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让人想起电影院里放映员与观众的关系。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考虑到所做课件能否调动学生的思维,在使用课件时,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学生对自己所授知识的反馈,并且据此来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进程,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来加大教学容量,有效控制信息传递的速度,稳中求进,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实现信息输入和反馈的统一。要不然,我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有可能变成以课件为主体的教学,在课堂上,出现老师和学生都围着课件转的局面。
二、语文课件使用的益处 第一、加大了课堂内信息的容量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 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
第二、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
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三、语文课件使用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对语文教学是把双刃剑,恰当的使用能优化教学,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对语文教学造成损害,甚至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陷阱。现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滥用多媒体课件削弱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课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适当运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然而,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不用课件就不足以体现出新来,课题用课件播放,重要知识点和其他重要信息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也在课件中显示。还有,有的课件用艳丽的色彩刺激学生的眼球,一堂课中,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教师则成了放映员和技术员,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文本研读淡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2多媒体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遮蔽
多媒体教学最大问题,是用多媒体取代语言本身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比如教师用图片来替代语言文字,学生的想象力可能是丰富了,但学生对语言的体会能力、想象能力可能反而减弱了。语文教学不能离开语言这个根本的东西,否则就不是语文课了。
另外,我还想说,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但并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这是因为:第一,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一项很花时间,很费精力的事情,这势必会影响我们去钻研教材和教法。第二,多媒体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毕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用过多,我担心不仅我们的学生会对它产生依赖,我们的老师也会依赖它来吸引学生保持语文学习的兴趣。第三,有些课件本身还有可能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我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用课件来营造文学作品的意境,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发展等等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不仅应该在制作时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且在使用时应该努力寻找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