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课件设计理念
大气运动的教学课件设计理念 赤峰市敖汉旗新惠中学 卢青松
【教学设计理念】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对于理解由于热力原因而引起的大气运动,学习大气环流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大气运动的基础,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到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因此,在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
1.地理小实验,让学生直观、真实的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以及气流运动特点。为学生能顺利学习环流图埋下伏笔。
2.观看演示,解决热力环流过程中气压分布与气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3.案例的拓展探究。这部分内容教科书上没有提到,考虑到新课程对学生的教育目的,教师加入了实际生活中典型的热力环流案例——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目的为使学生更加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使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
4.运用 flash动画的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热力环流,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能还考察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5.热力环流这部份内容,我们要求学生根据活动,解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然后应用此原理的基础上来解释,海陆风、城市的热 岛效应等。这样既可以解决问题,又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兴趣,达到完成课标的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归纳应用能力,真正完成“地理教学中的学习终身有用的知识”。
6.对大气的水平运动,我们采用研究性学习。对这部分内容,在以前传统教学,是应用版图进行讲述教学,不少同学学习后,依然模糊不清,不能准确地判断实际大气的风向。作为新课程,我采用研究性学习,设计了一个课题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因素。让学生对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下风向的变化进行探究,然后得出结论。虽然不能准确,但基本达到预想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探究能力,更可以增强对这些抽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再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思考、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
【作业设计理念】
1.分层次设计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针对这些个体,不能一刀切、整齐划一地布置作业。我有意识地分层次设计一些多样化的作业题,把完成作业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身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作业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 投入到完成作业这一活动中来,从而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提高和发展。在分层次设计作业时,还要考虑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前面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从过程与方法上设计作业
从过程与方法上设计作业,可以体现知识的过程性,使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实际操作为问题设计作业
以海陆风为例,我设计了学生的亲自动手的能力。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课件设计理念(范文模版)
【设计理念】
城环学院地理科学09级
李俐
整个课件制作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主题的选取理念
俗话说“好题半文”,主题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我所选取的主题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个主题,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不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在中学期间都是学过的,这有利于评委给出理性的评分;而对于授课对象-----中学生来讲,这个主题是他们地理书本知识的重中之重,对其他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的课件的主题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主要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即地球的公转的意义。
二、内容的设计思路
内容一开始就列出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利于同学们对重难点的把握和课程的顺利开展;接着把本节课的四个主讲内容一一列出,使同学们对知识点进行宏观把握。这四个主讲内容也就是地球运动的四个地理意义,其中前两个地理意义是重难点部分,要进行着重讲解,而且前两个地理意义又是后两个地理意义的基础,所讲内容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让同学们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其中还有提出问题与同学互动,并且拓展一些经验公式和经验结论,更使他们清晰、深刻的把握内容;并且对本节课做了一个小结,可以看出这四个地理意义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整个地球运动做了个很好的诠释,是整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最后布置两个课堂作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思考作业分为基础训练和能力拓展两个题目,难度逐步提升,内容覆盖整节内容,可以使同学们深刻理解本节所讲内容,同时也激发起同学们继续探讨地球运动的兴趣。
三、课件的制作亮点 1. 背景选取丰富合理。
第一张PPT的背景就以一张大的地球出现在视线里,与内容对应的天衣无缝。整个PPT背景选取蓝色为主色调,既符合主讲内容,又显得大方得体,容易产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2. 图表制作明晰多样。
为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使课件中图文并茂,所以课件中不仅插入了图片,而且还插入了很多图表,有表格,有知识结构图,也有很多实例图„„图表与内容相符相称,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把握知识点。3. 实例模拟贴切生动。
模拟动态图也是课件中的亮点,有模拟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动态图,也有模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实例图„„非常生动形象,可使同学们在活跃的气氛中就学到知识。4. 媒体技巧灵活运用。
课件的制作技巧更是课件制作的点睛之笔,有超链接的插入,动画方案的加入,更有触发器对单项选择题的交互效果等等。使整个课件既符合主题、富有逻辑又极具创新。
第三篇:如何设计教学课件(本站推荐)
如何设计教学课件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设计一词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间,国家有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规划,建筑师要对建筑物进行设计,小到人们出行计划自己的行程等,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设计类型。设计是指在人们进行某项活动之前,根据一定的思想(或理论)、目的和要求,预先对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安排或策划.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传统教学中,很少用到“教学设计”这样的概念。实际上,“教学设计”在传统的教学中也一直在使用,但是它更多的是指教师上课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包括制定一个学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即学期计划;也包括一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质量监测(单元测验)的制定,即单元计划;而更多的是用于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使用、教学过程的安排等等,即每节课的具体教案。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设计”含义,而更习惯地称之为“备课”。但是传统教学中的备课,往往只是教师一方面的准备工作,即凭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教师的经验和主观意愿来制定教学方案。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由学生的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主动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学生主动建构形成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假设某一旅游者要去某地旅游,旅游者事先没有到过该城市,他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有关情况。一般来讲有两种途径,一是完全依靠自己通过阅读有关材料获取信息,二是向到过该城市或生活在该城市中的人请教。我们可以将旅游者想像成为一个学生,被请教者为教师。
第一种情况:该旅游者买回地理、地图、旅游景点介绍、游记等书籍,或通过网络了解该城市的情况,经过努力他对目的地有一定的了解。但当他真正走进旅游地之后,发现有许多的事情与他事先了解的情况不完全相同,虽然前期的准备是有成效的,但对城市的了解存在不足。经过这一次旅游后,他对这座城市有了较之以前更深入的了解,对该城市的印象可能会发生改变。再次光临时部分人完全不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可以独自旧地重游,但也有相当部分的人不能。
如果将这种旅游过程比喻为教学的话,旅游者是学生,他的自学过程就像旅游者前期的准备工作,有少数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达到该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尽管过程中有些偏差,但他们在学习中会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结构达到目的;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自学后存在不同的困难,他们需要别人的指引。
第二种情况:该旅游者决定在依靠自身的了解的同时咨询去过该城市的人或居住在该城市的人。被咨询的人也热心帮助他,但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咨询者能清楚地描述相关的内容,或许他还会运用图表、实物照片等辅助手段详细地介绍。在别人的帮助下,部分人理解了介绍者所描述的情况,但也有部分人因为多种原因仍然不能理解;还有一种是被咨询者讲解不太清楚,导致旅游者不能达到了解的目的。这两种情况下,旅游者头脑中对旅游地的印象都是模糊的,只有当旅游者来到目的地对城市进行实地旅游后,他头脑中旅游地的形象才会慢慢清晰起来,因为得到别人的帮助在旅游过程中会少走许多弯路,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无论多么优秀,他仍然如同被咨询者的描述一样,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是肯定的,但学生(旅游者)最终将学习的结果与自己头脑中的认识结构完全融合在一起还得依靠自己去建构。
这个比喻并不一定真正说明建构主义的观点,亲身经历过程后得到的结果与依靠别人的介绍建构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尽管目前对教学设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对于教学设计这一概念,却能够达成一些共识:
(l)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和设计观为指导,探索解决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学设计是以关于教和学的物理理论为基础的,它综合考虑教学理论和学习心理的思想,目的是从学生的有效学习出发设计教学。
(3)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将学生的实践经验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进行有效教学的物理过程。(4)教学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每一个教学设计都适应不同的对象,每一个设计都是创造性的劳动。
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它将有利于学生物理课程的学习。
1.物理教学设计必须有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1)学习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因而,教学设计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课程标准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通读课程标准的字词语句,重要的是着重在领会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的内涵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体会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2)分析与钻研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载体。分析与钻研教材是对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教师钻研教材大致经过通读、精读两步。
通读教材是基础。通读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体系与结构。也就是教材章节的安排顺序,各章节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的选择与阐述方式,以及物理学的方法等。
精读是关键。教师在精读教材中应反复推敲、深入考虑以下问题,以便做到透彻理解,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①教材各章节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及其来龙去脉、推导过程,适用范围是否清楚?还有哪些不理解或疑难之处?
②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准备向学生提出哪些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学习的障碍是什么?
③教材对科学探究是如何安排和设计的?有没有不妥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④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哪些演示实验,何时做实验?要求学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等? ⑤教材中的插图、图表的物理意义及作用以及教材中设置的每个栏目都应该考虑好。⑥如何处理例题、习题和实践性作业?
⑦如何掌握前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相互对照,前呼后应? ⑧教材中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和其他学科的内容等。
⑨认真准备每一个实验;演算每一道习题;广泛阅读一些参考资料或其他一些教材;了解一些动态。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3)教学资源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不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物理教学设计之中,可以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提供保证。①重视文字资源的利用,如各种科技图书报纸和各种科技期刊。
②加快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幻灯投影片、挂图、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电视和广播、网络资源。
③开发实验室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等。
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应进入物理实验室。如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⑤开发和利用社会课程资源。
2.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的安排,以达到最优结合。教学活动是由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环境、反馈、教师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教学设计只有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的安排,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3.教学设计仅是对教学系统的分析与决策,是一个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而非教学实施,但它是教学实施必不可少的依据。
4.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是教师极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成功的教学方案凝聚着教师的个体理念、智慧、经验和风格。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是宝贵的,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之一。经验与理论的恰当结合,才能使教学设计既有共性,又富有个性,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性。
第四篇:设计教学课件
设计教学课件 AuthorWare动画设计技巧几则
动画在多媒体软件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多媒体对象,动画是多媒体软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动画使用得好,会给自己的多媒体程序增色不少,而且多媒体课件一般具有动感、立体、交互性强和全方位等特点,因而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媒体对象的动感设计还是比较重要的。笔者在平时的课件制作中除了运用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和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动画文件供AuthorWare调用外,还尝试过使用AuthorWare本身自带的一些功能进行动感课件的设计,基本上满足了课堂教学的需要,并从中发现了不少关于AuthorWare动画设计的技巧,同时还大大减轻了动画的设计量和时间消耗。觉得不敢独享,想写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以提高制作课件的效率和水平。
1、利用效果展示设计动感
AuthorWare是一个十分适合于普通教师使用的多媒体创作软件。在它的每一个显示图标中都可以设置相应的过渡效果,充分利用这些过渡效果就可以制作出动感比较强的课件,如在制作小学生的写字课件时,我们要动态地演示在田字格中写一个汉字的过程,如果用二维动画来制作必须分成好几段来制作,非常麻烦。其实,我们只要将几个笔画用PhotoShop抠下来存为底色为纯白的图形,然后将它们分别引入到不同的显示图标中,再设置它们为透明模式,并将向左写的笔画过渡效果设置为“Reveal Down-Left”,向右写的笔画过渡效果设置为“Reveal Down-Right”,向下写的笔画过渡效果设置为“Reveal Down”即可实现动态写字的效果。
AuthorWare中的过渡的效果很多,而且在网上还有它的插件下载,在课件制作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设置和改变相应的效果,从而通过最为便捷的功能就达到我们的要求。
2、利用连续显示图标设计动感
也许很少有人会想到利用连续显示设计动感。实际上,这就需要我们来变换思维方式,而且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笔者在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要依次出现十个小正方形,而且中间必须有明显的显示效果出现(即不允许突然出现),如果我们利用Animator Pro制作二维动画,必须每到下一帧就得复制粘贴上一帧的内容,是非常麻烦的。而这时候,我们只要多放几个显示图标(可复制),并多增加几个等待按钮延时(不可太长)就可以了(按钮可以复制);再如,我们要制作出一个从傍晚到黑夜的动画,如果用一般的动画的制作方法,必须设置灯光,然后让灯光一点一点地弱下去,这样制作起来时间长,制作出来的文件大。其实,我们可以取几个关键帧,然后将它们放入PhotoShop中调整一下亮度,亮度一点儿一点儿地变暗,再将它们存盘,然后将这些处理过的文件分别引入到几个显示图标中,设置它们的出现效果为“Dissolve Pattern”,并将它们的时间设置得短一点儿即可实现傍晚到黑夜的动画效果,非常简单、实用。
3、利用擦除图标设计动感
正如利用连续显示图标设计动感一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连续显示/擦除图标设计动感。如,笔者在给学校的教师设计低年级的数学课《凑十法》,一般情况下是用数小棒的方法表示几加几等于十,这就涉及到小棒的移动,利用擦除法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先在屏幕上显示两捆小棒,然后将这些小棒铺开放在一起,闪烁5次,捆成一捆,表示这里正好是十根。这里的闪烁,实际上就是利用了擦除图标的功能,在这十根小棒的中间,间隔一次插入一个空白的图形,重复5次,每次显示时间为0.1秒左右,由于时间非常短,所以看起来如同真的捆在一起一样,而且动画效果非常明显,当然了,如果您对AuthorWare玩得比较精通的话,也可以通过循环语句或决策图标的设置来自由控制上面的循环次数。
4、利用运动图标来实现动感
我们有时候可以将一个影像当成可移动的对象,再利用运动图标制作出特殊的动画效果。如要制作一只展翅的鸟从屏幕左端飞到屏幕右端的动画,如果用Animator Pro制作,我们必须先制作出几帧鸟儿飞翔的动画,然后将它变为Cel,再通过移动的方法来制作在FLC动画,但是这样制作一比较麻烦,二不具有通用性,如果我要改变它飞的路径就又必须去重新制作(不具有通用性!)!其实,我们可以将鸟儿飞翔的几帧图存为一个动,然后在AuthorWare中引入,设置它的运动方式为永久,再下挂一个运动图标,将这个动画作为对象,设置运动图标属性为“Path to End”,这样只要设置好鸟儿运动的路径,就可以让它自由地飞翔了!如果对路径不满意,只需要修改运动图标的路径即可,非常方便!
5、利用决策图标来实现动感
尽管在AuthorWare的工具栏上仅仅有十三个图标,但是它们的组合却是千变万化的,这也为我们制作出复杂的多媒体程序提供了可能。其中AuthorWare中的决策图标具有非常强的交互控制能力,利用其中的循环变量重复这一功能,我们也可以实现动感课件的设计。
如,在小学的自然课中,要求制作出一个正在燃烧的酒精灯,这时候,一般我们只能够使用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出其中的几个关键帧,然后利用动画图标输入到AuthorWare中并设置它为循环播放,现在利用决策图标也能够实现这个功能,而且使用上更为简单。将酒精灯(不带火焰)放在一个显示图标中,再将几帧不同状态表示一个燃烧周期的火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图标中,最后将它们全部放置在一决策图标中,设定循环方式和次数,运行程序就可以看到不停燃烧的酒精灯了。
6、利用内部变量制作动感
AuthorWare在提供给我们的强大的媒体组合能力外,还为我们设计了许多函数和变量,这就使得它的功能得到了大大增强。合理地使用AuthorWare的变量和函数,也能够起到动画的效果,而且程序将更为清晰(您的AuthorWare编程能力又得到了增强)。如有时候我们需要将动画静止在某一帧上,这时候可以通过设置动画图标中的Begin和End值都为某一帧,且将动画设置为永久播放即可,另外,我们还可以交Begin和End值设为两个变量Startframe和Endframe,然后在程序设置它们的值,达到对动画的动态控制。这比一段一段地制作动画工作量要小得多了!
7、利用位图文件制作动感
一段动画播放其实就是连续静态的图片的展示,利用人的视觉暂留而形成了动画感觉。我们同样也可以利用AuthorWare中的电影图标制作动画。如制作持续运动的箭头、不停地游的鸭子等等,我们只要根据它们运动的特点,制作出一个循环周期的几人位图,然后将它存为256色(由于这些图形比较简单,故256色足亦)位图,名称要统一(文件名统一用8个字符,前4个字符要相同,后4个答案是一个连续的数值,这可以用ACDSee的批量重命名功能来制作)。然后,在AuthorWare中新建一个文件,放置一个电影图标到流程线上,双击之,打开对话框,单击“Import”,找到上面位图所在的文件夹,双击第一帧动画所对应的位图文件,AuthorWare就会自动地将同一文件夹下的连续的几幅位图文件调入到电影图标中,形成一个内部动画文件了。
第五篇:课件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课件
《江南春》课件
黑龙江省海伦市逸夫小学韩冰
《江南春》是小学一篇古诗,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江南的美景。《江南春》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古诗。文章里描写的景物清新优美;抒发的感情真挚而又醇厚;行文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整篇文章溢满了童心童趣。正如作者所说:“只要你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走进山林,那‘山中的众朋友’就会一个个向你走来,把你带到如诗如画的世界中去。在这样世界里,我们能充分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学习这样充满童心童趣的古诗,小学生学习时有热情,积极性高,从他们自身角度而言:他们好想像,易模仿,能够勇于探索,积极思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感情的共鸣。但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他们单纯而又复杂,幼稚而又成熟,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在感性的世界里流连,走上理性的台阶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从接触古诗来讲,学生在以前的生活学习里已经接触了一定量的古诗,因此学习这样体裁的文章并不陌生,他们可以简单的处理朗读,初步的感知古诗文内容,能够进行语言浅层次的品析。就文本而言,学生学习中在达到情感的共鸣上有一定障碍。
基于以上对文情学情的分析,确立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真心感受,人于自然和谐共处,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知识与能力目标为: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友;引领学生朗读,体味文章真情美景;精心品析,探寻文章精妙笔法;用心描绘,揣摩运用积累提高。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示范引导,合作探究,自主发现,运用积累,一步一步扎实有效开展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在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教学中怎样化难为易,引领学生深入的感受课文,达到感情上的共鸣,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在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回归朗读本色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回归本色的一条路径。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理念中把“美读吟诵”作为回归语文教育之本的重要手段.在本课的设计中充分强调朗读这一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课文;在“做朗诵家”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示范引导,让学生学习朗读;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在进入环节二精心品析的过程中,由男女生分别集体扮演朗诵家进行朗读;在结尾全体同学朗读最后一段,告别山里的众朋友。在朗读中力争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寻觅真情体验。朗读方式上也多种多样:有示范读,有个体读,有男生女生分读,有集体合读。朗读贯穿课堂,尽量在学生精彩的朗读中回归语文本色,激发学生自信。
二 训练品析能力
单元提示中: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在朗读、整体感知基础上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江南春》一文诗文优美,许多美点都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精心品析,领略其中的妙趣,为学生走入文本,走入作者心灵构建沟通的桥梁。在教学设
计中分为两个步骤:共同赏美,自主寻美。共同赏美中与学生共同欣赏古坊、树林画面,进行方法示范,探究叙述人称的变化,丰富的想像。再组织学生分小组自主寻美,发现文章其他精彩的地方,着重与语言与情感,简述理由。以此来探寻文章精妙的笔法。
三 深化描绘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语文基础。”学习《江南春》这样优美的诗文,朗读品味是前提,积累学习才是根本,在设计中,尽量强化积累这一学生收益的根本,设计了用心描绘这一环节,首先播放一段优美的山水风光视频,然后让学生模仿或者自己创造用文字来展现片子里优美动人的风光。然后交流。在这种实践练习中增强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课堂收获既有思想,又落实处。
四 创设情境氛围
《江南春》一文中,作者用动情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诗情画意的画面,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山中的朋友立体鲜活起来呢,多媒体成为本课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设计中我通过多媒体把朋友请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如临其境,朗读以图片作为背景,描绘时播放视频风光,再现美景,努力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五 诗意行文主线
诗文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在《江南春》的童话的世界中,朋友与作者亲如一家,它的背后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设计中:我带领学生用我们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课堂开始,我与学生画心引
入,课中通过朗读品析描绘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交流中引起共鸣走向心与心的融合,课的结尾课件模拟心心融合。最终让读者,诗人,大自然交融为一体,让课堂主线与散文的“形散神聚”交相辉映。
走进《江南春》,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走进诗人的心,这是一曲自然的颂歌,这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这是一首和谐的乐章,我由衷的希望通过我的教学,我们的学生会真心爱护自然,我们的世界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