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中考作文写作《提炼议论文论点》课件
编辑:平静如水 识别码:72-650227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8-22 12:19: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考作文写作《提炼议论文论点》课件

如何提炼议论文论点

二、认识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有一个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2、分得开(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3、排得顺(小到大,个人到家庭到社会)(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A、并列式分解1、并列分解“是什么”

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例2:勇敢:a 勇敢是(面对――的――――| 并不是――――)b 勇敢是(面对――的――――| 并不是――――)c 勇敢是(面对――的――――| 并不是――――)例

3、珍惜拥有:a珍惜拥有的亲情。B珍惜拥有的友情。C 珍惜拥有的爱情。课堂练习1:肩膀如2006 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课堂练习勇敢:a 勇敢是(亲人间)(对待父母时)b 勇敢是(朋友间)(对待敌人时)c 勇敢是(爱人间)(对待爱人时)习作点评

1、题目:大爱无声2、中心:大音无声,大爱无言。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就是力量。天崩挡不住,地裂挡不住,高山挡不住。是你们――我的亲人啊!3、结构:一段:是谁,不眠不休跑遍了整个灾区,搂着孩子叫他不要哭,而自

己却老泪纵横。他不顾„„,俯身安慰„„。他心急如焚,„„。是他,我们敬爱的人民总理。二段:是谁,翻山越岭,双脚涌血给灾区人民送去衣食;是谁写好遗嘱从五千米高考纵身而跳;是谁,被钢筋轧伤了腰却依然乞求再救一个。是他们,我们的亲人子弟兵。三段:是谁,趴在课桌上用肉体与钢板的交响保护四个学生,搂住学生的胳膊如钢铁般坚硬,却被救援人员不得已用锯截断,他们与死神赛跑,把学生背下楼,而自己却永远留在废墟下。是他们,我们最敬爱的人民教师。4、总结升华:总结全文,构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给全世界人们留下感动!驱除黑暗,赶走阴霾,送来光明,是你啊!我的亲人!习作修改题目:大爱无声中心:大音无声,大爱无言。再大的灾难也挡不住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结构:

一、点明中心:伟大的爱不需要语言1、以“――挡不住,――挡不住”排比句式点出中国人们的团结,中国人们的爱不需要语言。

二、举例三方面论证(以“是谁„„,是我们最敬爱的――”句式作三段开头)2、以“老泪纵横”、“冒生命危险安慰废墟下的幸存者”、“两鬓斑白”总理的大爱为详例,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如布什发动战争,视人民安慰于不顾,台湾领导人大肆宣扬自己的政绩,却对人民的血汗钱中饱私囊,证明真正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领导人的爱不需要语言的分论点。3、以“”翻山越岭脚出血“、”写好遗嘱高空跳“”钢筋轧腰坚持救人“的人民子弟兵的救人事例证明人民子弟兵的爱不需要语言4、以„„„„的事例证明人民教师的爱不需要语言。

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

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例1:说安全: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a 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b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c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例2:梅花香自苦寒来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练习1:学会宽容。(1)因为宽容()(2)因为宽容()(3)因为宽容()2 :质量就是生命(1)产品质量关系到()(2)产品质量关系到()(3)产品质量关系到()个人、社会、国家、――――近~远――小~大

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例1:谈意气:中心:人要有意气。(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课堂练习练习1:学会欣赏别人:(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练习

2、去恶从善1、去恶从善()2、去恶从善()3、去恶从善()以“拆除心墙”的话题作文为例谈怎样确立分论点从“为什么”的角度确立(总)我始终相信,推倒彼此之间的心墙,你将会看到别样的洞外天。(分)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悟无私的亲情。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知真挚的友情。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彻不变的爱情。(带来的效果)(总)人有适当的戒备之心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心墙,我们应该坚决说:

“不”!(分)首先,心墙阻止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合作。其次,心墙的存在间接影响了社会风气。再者,心墙还使人看不到社会光明的一面。(存在的危害)从“是什么”的角度示例(总)家庭成员,师生,朋友之间都会有隔阂,有阻挡的心墙。(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鸿沟是心墙,学生与老师之间远远的距离是心墙,朋友与朋友之间深深的误解是心墙„„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论点(总)那怎样才能拆除心墙呢?(让我们拆除心墙,体验美好。)(分)拆除心墙,()拆除心墙,()拆除心墙,()(分)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嫉妒,拥抱宽容。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自私,拥抱微笑。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虚伪,拥抱真诚。(总)那怎样才能拆除心墙呢?(分)无形的墙,我们用文明来击垮。无形的墙,我们用礼貌去瓦解。无形的墙,我们用宽容来毁灭。(总)那怎样才能拆除心墙呢?拆除这堵墙,需要放下自私。拆除心墙,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拆除心墙,我们要有责任心。机智的交谈也是拆除心墙的一个好方法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前进。荒凉的莽山,平淡的日子,一个叫张文举的男孩却偏有一个文学梦。那个梦,是轻轻的风吹着静静的云;那个梦,是乘着风驾着云驶向辉煌。然而,一封封的退稿信中,编辑对他说:“虽然你在文学上很难有突破,但我发现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二十年后的今天,当他戴着“著名硬笔书法家”的头衔,在日本、在欧洲、在美国做展览时,他只是对着摄像机说了一句:“人生有时真的要转个弯。”转折,并没

有打碎他飞出山谷的梦。相反的,转个弯,旁边就有通向成功的坦途!人生的路,不可能一直到底:人们的选择,也不能总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有时,转折之后,梦想自会实现,信念终会成真,人生也会走向辉煌。摒弃世俗的的眼光,在艰难的迷途上做个转折吧!舍弃世俗的礼节,在艰难的困境中做个转折吧!抛开固执的成见,在艰难的阻碍面前做个转折吧!B、递进式分解

1、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例: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1)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2)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为什么)(3)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样)C、对比式分解: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例:《如何估价自己》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例1:以“找准位置”为话题从“为什么”的角度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从“怎么样”的角度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例2:以“选择对手”为话题――

论点:选择适当的对手从“为什么”的角度:选择适当的对手()选择适当的对手()选择适当的对手()从“怎么样”的角度:选择高尚的人作为对手()选择聪明的人作为对手()选择坚毅的人作为对手()课后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文章,不得抄袭。强化训练:1、时下,广大中学生中流行给别人取“绰号”的歪风,你是怎样看这种现象的,请辩证地思考后提炼出三个论点。2、许多中学生的日记本上贴满了港台明星的照片,座右铭中“最崇拜的人”一栏里也是港台明星的名字,甚至说话也学港台腔调,针对

第二篇:议论文写作训练之一------审题与立意 提炼论点

盐城市时杨中学2011/2012高三语文导学案

议论文写作训练之一

审题与立意 提炼论点

【训练目标】

学会审题与立意,使议论文“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写作指导】

一、根据考纲,基础等级的一至四条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④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符合题意”与“符合文体要求”以及第三四条中的“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实际上属于审题立意的范畴。因此第一次议论文作文我们要求在这四点上要达标。一般情况下,考生只要看清了题意,“符合文体”与“思想健康”的要求是不难达到的。关键是审准题意,确立正确的中心论点。

二、审题立论的要求

首先,根据题目确立论点要准确。

其次,要根据读者思想实际立论,否则就是“无的放矢”。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是没有求实作风的表现。例如根据作文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立论,如果针对领导者用人求全责备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人无完人,用人要用其所长”;如果针对歧视犯错误同学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世上没有不犯错的人(完人),我们要热情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如果针对有的人获得成功就骄傲自满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有了成绩也不要骄傲自满”。反之,如果不这样针对某类具体现象发议论,只是用举例、引用、比喻等方法论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的正确性,而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就属于“无的放矢”。

第三,确立的论点要新颖。即立论要有时代感,要敢于求异思维。

三、高考常见题型的立论

(一)“命题”立论

写命题议论文要注意区别题目与论点,凡题目是疑问句的,需要作者作出正确的回答,回答的内容就是论点。凡题目是修饰句的,需要作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修饰句内容具有相似点的生活道理,都可作为论点。凡单概念型命题或多概念型命题,都要把题目补充为完整的判断。比如《漫话入迷》可以补充为“在事业上入迷,才活得更有意义”;《谈友谊》可以补充为“友谊要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志趣上”。其中多概念型命题首先要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其关系补充为完整的判断作为论点。例如《汗水和灵感》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可以补充为“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灵感”。

(二)“话题”或“材料”立论

1、要“全”不要“漏”。

作文题:请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名言进行立意,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此题从内容角度看有以下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并将它化为自己的观点;二是要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来发表看法。只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而不联系自己的实际,就属于“漏”掉了要求,作文评分是要降等的。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也要从两方面来理解,概括才全面。即生

活离不开语文;语文要在生活中学习。这是文章的观点。文章思路应为,我在生活中是怎样用语文的,在生活中是怎样学语文的。

2、要“准”不要“偏”。

作文题:后汉时期,有人曾怀着十斤金子,向杨震行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所知?”使行贿者碰了一鼻子灰。山东省曾有座“四知庙”,就是纪念这个杨震的。请根据这个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此则材料涉及两个人物,我们应根据主要人物立论可拟题为《要发扬“四知”精神》,观点为“有职权者要清正廉洁”、如果根据次要人物行贿者立论,以《行贿者戒》为题,确立“行贿者必碰壁”为观点,则偏了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行贿者不一定“必碰壁”。

3、要“深”不要“浅”审题时,如果能用哲学观点去分析材料,认识问题,往往会高屋建瓴,洞若观火。

4、注意是话题还是命题。【精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说美国华盛顿广场有名的杰弗逊纪念大厦,因年深日久,墙面出现裂纹。为能保护好这幢大厦,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门研讨。

最初大家认为损害建筑物表面的元凶是侵蚀的酸雨。专家们进一步研究,却发现对墙体侵蚀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蚀作用。而每天为什么要冲洗墙壁呢?是因为墙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鸟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粪呢?因为大厦周围聚集了很多燕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燕子呢?因为墙上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蜘蛛呢?因为大厦四周有蜘蛛喜欢吃的飞虫。为什么有这么多飞虫?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而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的原因,是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为什么这里最适宜飞虫繁殖?因为开着的窗阳光充足,大量飞虫聚集在此,超常繁殖……

由此发现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关上整幢大厦的窗帘。此前专家们设计的一套套复杂而又详尽的维护方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请以“抓住关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解析:我们处理问题,如果能透过重重迷雾,追本溯源,抓住事物的关键,往往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就如杰弗逊纪念大厦出现的裂纹,只要关上窗帘就能解决几百万元的维修费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找找“窗帘”并关上它。把握住关键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文训练】

在我们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发表议论,评述世态。

注意:

1、立意自定。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抄袭。

第三篇:议论文写作专题指导之提炼中心论点

议论文写作专题指导之提炼中心论点(教师版)

来源:百度文库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2、学习提炼中心论点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提炼中心论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一、了解议论文

1、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2、议论文的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

二、专题指导之提炼中心论点

(一)了解论点

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1、中心论点:

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确定论点以及怎样引出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

2、分论点:

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

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二)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要求

1、正确:写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真理、明辨是非、分清正误、区别美丑,所以,思想观点正确是首要的。

2、鲜明:作者在文中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毫不含糊的说出自己的见解,使读者一目了然,明确理解。

3、严密:论点的表达必须周密严谨,无懈可击,不给持有异议的人以可乘之机。

4、集中:在一篇议论文中,只能提出一个中心论点,全篇文章始终围绕一个论点展开论述,把道理说深说透,解决问题。

5、深刻:文中提出的论点,应该是作者对于事物的新鲜、独到的见解、能够深入的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一般化的老生长谈。

6、新颖:对同一事件或事物,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与看法,要能发掘其中最新、最有特色的内涵;要能挖掘出问题中隐含的更新、更有现实意义的观点。

(三)议论文提炼论点的入口及注意事项:

入口:

1、谈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

2、谈对陈旧观念的不同看法;

3、谈对历史典故的偏颇评说。

当然,以上三个方面不能孤立起来,很多时候是综合运用的,只有将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才能提炼出好的论点。还应注意,在提炼论点时,要运用辩证的观点,抓住事物的本质,选准一个角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有从大处着眼,才能高瞻远瞩,体现时代精神;只有从小处着手,才能以小见大,言之有理。注意事项:

1、抓主要信息;

2、角度多元化;

3、立意要新颖;

4、语言要简洁。例

1、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不脱离材料内容,提炼出一个合适的观点。

1、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冰心《谈生命》)

3、生命中不光有风和日丽,也有苦雨凄风。面对风雨,我们要坚信:用你的激情点燃生命的火把,去迎接生命的挑战。(高建群《感谢创伤》)观点:1黑暗过后是黎明,寒冬过后是阳春。2热爱生命。3风雨过后是彩虹。

2、仔细阅读以下材料,从不同角度提炼观点。

有一个人,在每年十月间都要和家人跋涉上百里,去看野鸭南飞。有一次出发前,他五岁的儿子吵着要带饲料去喂野鸭。他听了很高兴。就这样,以后的每一年,一家人都不辞劳苦地带着饲料去喂野鸭。十年后,当这家人再去时,却发现这里的野鸭只是高兴地围在他们身边乱叫,根本不再南飞。

1、站在人的角度来思考: 观点提炼参考意见: a、溺爱使人丧失本能。b、我们对自然不能横加干预。c、爱也会错。(爱也要讲究方式。)d、利诱如刀。

2、站在野鸭的角度来思考: 观点提炼参考意见: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依赖只会葬送自己的生命。c、面对困难,我们不能一味寻求帮助。d、拒绝诱惑,才能保证自身的发展。

3、朗读寓言《猪八戒照镜子》。先进行小组讨论,后向大家展示本小组的观点。

猪八戒捡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他顿时火冒三丈,举起钉耙将镜子打得粉碎。

观点提炼参考意见(逆向思维)猪八戒:

1、爱憎分明。

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镜子:

1、婉言胜于直言。

2、忠言“顺”耳利于行。

3、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

(五)提出中心论点的技巧

1、开门见山法:

这种开头方式,开宗明义,简洁明了,能统摄全文。例1:《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例2:《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2、释题入篇法:

在文章开头,就对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释题入篇法。这种开头方式往往使文章节奏舒缓,给人留有思考的余地。例:《舍生取义赞》

我赞美“舍生取义”。因为“舍生取义”是千百万仁人志士的人生哲理,它激励人们为了真理和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崇高、圣洁,它使一切见利忘义之辈、苟且偷生之徒变得渺小、丑恶。

3、巧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贴切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

例1: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诠释回报》)

例2: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把希望之火点燃。所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自负与自卑》

4、引名言、诗文

引用名言、诗文足以显示作者深厚的语文积累,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使文章有意蕴。达到言约意丰、权威夺人的效果,对作文获得高分也能起到积极的影响。

例1: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例2:“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所以,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5、对比引入法:运用对比引入法,可直接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辩证说理、对比鲜明、判断曲直、深刻有力。

例1: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就难得成就事业。由此,我们可以说:勤则成事,惰则败业。《说勤》

例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立谏言者事业有成而名垂千古,拒忠言者祸国殃民而遗臭万年。《忠臣的声音》

三、小试牛刀,根据下列要求运用以上方法提炼中心论点。

(一)读下面的材料,请判断下面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寓言: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第一组:

1、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没有个人主见。

3、假如有一个同学的反面观点写道:“我们应当相信谁呢?” 教师点拨: 观点是对于事物的立场、态度或看法。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明确。简单的叙述,没有明确倾向的评价,通常不能构成观点。考生的意思实际上是:

1、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没有个人主见是可悲的。或:不要做没 有个人主见的人。

3、疑问句不能表达观点。第二组:

1、在困难面前不要屈服。

2、不要过分迷信经验,要敢于尝试。教师点拨:

论点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必须符合故事的内容,必须紧扣材料。第三组:

1、正确的行为或许来源于独立思考。

2、真知也许从实践出。教师点拨:

论点必须鲜明,不能模棱两可。第四组:

以下面的这句话作为论点行吗?

要学会观察事物,根据别人给的意见,自己要懂得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33个字)教师点拨:

论点的表述必须简明扼要。提炼的论点都只有几个字,十几个字,而我们有的同学的“观点”动辄几十个字。语言表达中的提炼观点试题,一般是人生哲理的,励志型的,不适合用太多的字,应当是一听就懂,易懂易记的,甚至格言式的。作者的意思,只要10个字足矣:对不同意见要加以分析。论点参考: 角度 论点 小马作出过河的决定 1.独立思考是可贵的精神素质。小马不知相信谁的 2.相信自己,才能走出迷谷。小马如何鉴别是非 3.多分析,方能鉴别是非。小马不知真知从哪里来 4.真知从实践出。小马尝试过河 5.敢试才会有成功。小马一味讨主意 6.做事要有主见。

(二)请以“宽容”为题,运用“引用名言法”写一则议论文的开头。参考:“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实属至理名言。其实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我们自己。给别人一些空间,你获得的将是一片蓝天。让我们拥有这片蓝天,拥有宽容吧!

(三)请以“人生的价值”为题,运用“对比引入法”写一则议论文的开头。参考: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

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

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人间,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四)问你一个问题:幸福是什么?

请以“幸福”为题,选用排比点题法,写一段议论文的开头。

参考:幸福是课堂上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幸福是放假时母亲在村口翘首以盼的身影;幸福是茫茫人海中陌生人向你展开的一个浅浅的微笑。幸福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真心去感受。

(五)以“尊严”为题写一个开门见山式的开头

参考:(1)人要活得有尊严。做人就要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

(2)丢失尊严就是丢失了做人的根本,没有尊严就等于没有了做人的骨气。一个有骨气的人,都是一个极其有尊严的人。(3)任何人都有尊严,不要伤害他人的尊严。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赢得尊严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六)荀子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而我说:人生要善于清零。每天清晨,都把自己当做一张白纸,清清爽爽,了无负担,从头做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每天也应是新的。

忘记过去的辉煌与荣耀,抑或坎坷与屈辱,过去是0%,将来是1%,今天才是那99%。

善于清零,我们就如雨后的新笋,喷涌的山泉,试翼的鹰隼,初升的朝阳!请根据以上材料,以“人生要善于清零”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参考1:清零过去,是破茧而出的蝴蝶告别昔日的束缚,开始崭新的生命;清零过去,是冉冉而起的红日告别黑暗的禁锢,开始美好的一天;清零过去,是展翅高飞的雄鹰告别曾经的荣耀,开创更辉煌的人生。一味地陷入昔日的痛苦中而无力自拔的人是可怜的,一味地陶醉于昔日的成功而不思进取的人是可悲的。所以,人生要善于清零。

参考2:清零昨天,轻装上阵。望不尽天涯路,歌不完心中事,割不断心中愁„„如此种种,盘踞在心中,让我们不快活。君不见,有人沦陷在昔日的痛苦与懊悔中,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有人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止步不前,蹉跎了岁月。可见,唯有清零昨天的苦和甜,我们才能蓬勃生长,才能展开双翅,飞向成功。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清零昨天,轻装上阵。

四、学以致用,按照要求写作

周杰伦不走寻常路,成为一代偶像,引领青春风尚;蔡伟不走寻常路,十年磨一剑,走上成才之路。不走寻常路,意味着另辟蹊径、独创一格、个性人生„„请以“不走寻常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提示:如苏武牧羊、昭君出塞的不寻常;屈原愤而沉江、鲁迅弃医从文的不寻常;顶着大理石在缝隙中顽强生长的小草和开朗热情的三轮车夫的不寻常;“一国两制”收回港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寻常„„如嘉兴市实验初中语文教师凌建根所言:“放眼世界,无论是一个国家、民族、城市、乡村还是工业、农业、教育、科技,要崛起、振兴、强大,要突破、提升、发展,确实需要‘不走寻常路’。比如:中国不走寻常路,改革开放30年,实现了民族腾飞;嘉兴不走寻常路,打破城乡壁垒,实现一体发展,谱写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篇章;3次参加高考的马云不走寻常路,放弃大学教师的铁饭碗选择下海,终于打造出了一个震撼世界的阿里巴巴王国„„把眼光投向社会,素材确实不少。”这个题目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向我们展示了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以“不走寻常路”为题作文,从大处讲,紧扣改革开放30年,我国所走过的不同寻常的道路;从小处言,也为开始自我人生设计的初中毕业生提供了话题。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走寻常路”里的主角可以是考生,也可以是他人,如父母、同学甚至是自己熟悉的老师;“路”可以带有象征性,如改革之路、发展之路、学习之路、人生之路等,也可以是现实中的路,如登山、游览、意外等;“不寻常”则要求学生可以从个性和创新等角度去思考,别出机杼、独创一格,呈现当代中学生独具个性的人生追求。范文: 不走寻常路

路漫漫,道途遥远。千百道曲径通向的幽处又在何方,开放禅房花木的馥郁芳香,上下求索,寻觅真正不寻常的道路,寻心中诗情画意的梦想。

路在脚上彷徨,向左向右,选择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启程,执着地追逐心中日月的希冀。

古色古香的绍兴,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是那个伟岸的身影高举着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呐喊中国的希望。他曾留学日本,学习医术欲以拯救遍体鳞伤的中国人。直到那段黑白色的电影演绎着那些麻木不仁的中国心,他醒悟了,抛下了手中的手术刀,毅然拿起笔墨,浓重的是墨香熏染了中国人执迷不悟的心,唤醒了东方雄狮的尊严,振奋了炎黄子孙的灵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曾经彷徨,但挣脱了风筝的束缚,呐喊生命的心灵乐章。

他,那个时代的文化巨人--鲁迅。他不走寻常路,但却用笔杆敲响了时代的钟声。

旧上海滩华灯初上,缤纷的霓虹闪烁着虚情假意的浮华。在喧嚣中宁静心灵,寻觅真正的存在。走进一条深邃的小巷,青砖黑瓦诉说着她历史的积淀,镌刻着那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巷底,翠绿的藤蔓爬上旧式洋房的白墙。那个独倚栏杆的女人也曾有过青春年少,可在她的眉尖却凭添了几丝相思的泪光。她不甘于家庭的束缚,与丈夫离婚,一个人写诗,一个人作文,走上了文化才女的道路。她没有相夫教子,没有家庭的牵挂。可是,她却有她<<半生缘>>的缠绵,有她<<倾城之恋>>的跌宕,有她<<小团圆>>无尽的遐想。

她,那个时代的文化才女--张爱玲。她不走寻常路,但却用笔杆绘画时代的风景。

选择,曾令多少仁人志士守着空荡荡的港湾。李白不走寻常路,仰天大笑出门去,寻觅杯中酒香,空中月光;高觉慧,巴金笔下的<<家>>,他踏着那一波碧水远去......多少迁客骚人,不苟于世俗的羁绊,不走寻常路,去追寻心中的完美。

不走寻常路--用笔来生活,用笔来叙述。他们的诗情,流出一汪碧海;他们的梦想,绽放了满畦的繁花。

第四篇: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

一、导入:

二、下面是某个同学的作文《疑》的思路结构,请分析其优点与不足:

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这个万花筒似的世界就是个谜,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要怀有一种疑的精神。

二至七段:提出分论点:

① 疑,使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先 ② 疑,使我们感悟更多 ③ 疑,带给我们财富

④ 疑,使我们变得自私自利

⑤ 疑,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⑥ 疑,是与生俱来的 八段:作结:

我们要怀着疑的精神,不断探索,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分析:优点:

不足:

—→分论点的要求:

三、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请分别分析下列分论点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

1.中心论点:勇敢是一个人高尚的品质:

分论点:(1)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2)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3)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2.中心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1)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3)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

分论点:(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

(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4.中心论点:我们要珍惜拥有

分论点:①珍惜拥有,才能感受快乐。

②珍惜拥有,才能把握幸福。

③珍惜拥有,人生才能多姿多彩。

5.中心论点:珍惜拥有:

分论点:(1)珍惜拥有的亲情。

(2)珍惜拥有的友情。(3)珍惜拥有的爱情。

6.中心论点:每个人都是站在各种困难面前。

分论点:①站在困难面前,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站在困难面前,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 ③站在困难面前,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

7.中心论点:父母给子女适度的爱

分论点:(1)父母给子女一份爱,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练习:请给下列每个论点提炼三个分论点: 1.学会宽容

2.学会欣赏别人

3.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4.如何估价自己 〖范文一〗

奔跑人生(湖南)

人生是一场漫漫旅途。有时我们只是静静地坐着,看乡间夕阳,有时我们慢慢地走着,享自在风光。而当远处的地平线——那心中永恒的渴望在召呼我们时,那便是我们奔跑的时候了。奔跑人生,共同体验人生百味。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艰辛。真实的长跑需要身体的良好状态,而人生的长跑则需要心灵的坚韧不屈。毕竟,人生的跑道不会是铺满玫瑰的花径,而是充满艰(难险)阻的沙土之道。我们要忍受脚板的疼痛,呼吸的困难,外界的纷扰,还有心灵里,那隐隐约约的放弃之念。太多的艰辛,让无数人失去了心中的渴望和方向,人生变成了安适的散步。而那些坚韧不屈的灵魂,则继续在生命旅途奔跑着。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畅快。当远处的地平线最终屈服于你我不懈的步伐时,当遥远的彼岸最终踩在你我的脚下时,我们体验到的,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最透彻的满足。不要太多的言语,不要在意彼岸的伟大抑或平凡,只要静静去享受,这惟一属于自己的奔跑人生。而即使我们最终到不了自己的理想之境,别着急,终究会有一个人,顺着走过的路,奔向远方。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满足。经历过最初似乎无止境的艰辛,我们挺了过来,身体已经适应了奔跑的感受,心灵不再有激烈的困惑——远方的目的地一点点在接近,而人也有了一种属于奔跑的快感,这是体验人生点滴过程的快感。不再理会外界的纷扰,我们只专注于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每一刻成长,轻盈的风成了我们最好的伴侣。想想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奔跑者吧:司马迁、李白、凡高、尼来、格瓦拉……外界的一切早已不能羁绊他们的脚步,他们沉浸在内心的美妙体验,在人生旅途中划出了一条美丽的轨迹。

当我们经历了这漫长的奔跑人生,无论艰辛、畅快、满足,都已幻化成心中最美好的记忆。而奔跑,便是人生最美丽的主题。系紧你的鞋带,不要犹豫,让我们一起奔跑,去体验这多彩的人生!

〖范文解读〗

这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段为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奔跑人生,共同体验人生百味”这个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有两个特征:⑴紧扣话题和题目。⑵这个总论点略有点宽泛,为下面设置分论点留有余地。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作者列出了三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为了醒目,作者特意将它们单独成句,置于句首,这些都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文章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范文二〗

网络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走低,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增长,我国国民的网络阅读率!

这是一个现实,而且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强烈的阅读反差,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方式的阅读,是传统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国民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传统阅读”或“网络阅读”吗?不会,绝对不会。我认为,不管是哪种阅读,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对于新生事物——网络阅读,我感觉——网络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传统阅读的优势仍在。这是一个事实。针对我国国民读书率持续走低的现象,记得一位教授曾经说过,在他看来,传统阅读更利于人们的抽象思维,而且虽然现在有的图书比较娱乐化,但那绝不是图书的本质,图书的本质还是要体现出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积累。而这一点,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由此,我认为,传统阅读包含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想象力,是网络阅读所不及的。如果传统阅读消亡,人类的很多想象力也会消失。现在,我们上课,大多老师都喜欢用课件,课件画面的精彩、直观,的确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但这种享受如昙花一现,当我们走进文本,重新阅读教材文章时,脑子里竟是那一张张让人眼花缭乱的画面,文字失去了魅力,文学失去了根基。对比中,传统阅读,魅力犹在!

网络阅读的缺陷已经显现。传统阅读的内容是有文字的书籍,网络阅读的内容是有文字的网页。它们的阅读的内容虽然都有文字的载体,但是在阅读取舍上有着一定的差别。虽然我们不能保证传统阅读的内容都是精华,但网络精华内容要比传统阅读少得多。现在,网络出版业相当发达,冲击人们的阅读方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现今,大量事实已经证明,要正视网络的存在,尤其是网络阅读的存在,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网络阅读的兴起,要在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

可见,网络阅读还需要走一段路程。网络阅读,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范文解读〗

这是篇高考话题作文的满分作文。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的第一段是作者根据材料总结出的特点,言简意赅,又紧扣材料。第二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放在段尾并加破折号,引人注目。第三段和第四段从段首的第一句话就可以看出,这两段是对照关系。通过对比,更易让读者看清传统阅读的优势和网络阅读的缺陷,从而让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最后一段作者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全文对照式结构运用得很成功。

第五篇:议论文的写作论点

议论文的写作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缺一不可。这其中,论点是统帅,赞同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不可含糊其辞。论据是支撑,无论是引用理论论据还是引用事实论据,目的都是为论证论点服务,为充实内容服务。那么,在实际写作中,在处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时又有哪些误区?该怎样正确地处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呢?

论据使用的误区

误区一:不合主题,牵强附会。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叛军即将攻入长安,唐玄宗听从了杨国忠的建议,逃往蜀地。逃亡途中,随行将士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于是他们杀死了杨国忠并要处死杨贵妃。这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但是众怒难犯,唐玄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好狠了狠心,作出了痛苦的选择,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她。于是才出现了马嵬坡上那一幕:杨贵妃泪眼涟涟,唐玄宗掩面不救,一群大雁在空中低飞„„

(选自高考三类文《那一滴晶莹的泪水》)

误区揭示:这个材料写的是“马嵬坡事件”,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论据,但是,读罢这个材料我们感觉到能证明的观点是“选择”或是唐玄宗“忍痛割爱”,而与本文的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毫无关系。作者牵强附会,非要以此来论证主题,就犯了材料、观点不相符的毛病了。此类现象在考场作文中颇多,值得关注。

误区二:语焉不详,不够准确。

是谁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张学良,他通过分析当时中国的形势,认识到只有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才能把日本人赶出中国,不能依靠外国的力量。当时日本的铁蹄已经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可谓危在旦夕,而国内又发生内战,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有利时机。后来历史事实证明了他的分析,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我们终于胜利了。

(选自高考三类文《读历史》)

误区揭示:事实论据在运用时要注意事件人物、时间、背景和过程的准确性。有的考生由于记忆不准,时常出现语焉不详、张冠李戴的现象。这种“硬伤”一般难逃阅卷者的法眼,成为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如上面一例,将发动“西安事变”的发动者说成张学良一人,实际上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人发动的,而且对事件背景的分析也有不妥之处,这些错误会使材料的说服力大打折扣,从而无法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

误区三:直说结果,缺少分析。

用心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史铁生曾经说过:“困难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如果不去寻找意义,生命就真的没有意义了。”他二十一岁因病残疾,大半辈子坐在轮椅上,晚年还受尽疾病的折磨,著名的《病隙续谈》(《病隙碎笔》)也是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辛苦完成的。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了他吗?没有,坚强的史铁生还被认为是近代最爱笑的作家之一。只有筑起心中坚强的墙,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成功。

(选自高考二类文《雕琢心中的天使》)

误区揭示:这个例子是议论文写作中论据使用失误的典型,这种运用方法一般是“材料+结果”的形式,它缺少的恰恰是能使文章“深刻”“说理透彻”的重要一环——剖析。在上面文段,作者给出了史铁生这个素材,然后直接给出结果“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了他吗?没有”。至于史铁生究竟是怎样“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的,这种雕琢的过程表现出人物怎样的精神并没有深入剖析。解决这种病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强化“剖析”意识,二是学会“剖析”方法,比如假设剖析、因果剖析等。

误区四:一味堆砌,缺少联系。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一部史书,从小研读库存史书,在不幸遭受宫刑之后,他并没有因为世人的白眼与唾弃而选择放弃,更加潜心钻研经史。他终于写出了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了厚实宝贵的文化遗产,千古流传。

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锋利的文字与国民党,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恨之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毫无惧色,反而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捅得敌人心痛。

(选自高考二类文《面对挫折》)

误区揭示:写议论文少不了论据,但是不是把几个论据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呢?显然不是的,上面文段举出两个人物事例,却不对两个事例之间的关系作任何剖析,只是简单地排放在一起,这样用材料有什么论证效果呢?像这种运用人物材料的作文在高考中比比皆是,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议论”必须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光摆事实是没有用的。像上面的材料,第一段后要剖材料与主题的关系,第二段后也要剖析材料与主题的关系,最后还要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再深入剖析与主题的关系。

正确使用论据的技巧

技巧一:引用、举例相结合。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引用可以借名人之语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钉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胡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鹜,心不在焉而已„„

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孔子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徙而忘其妻,不足为训,但是忘其身则颇有道行。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梁实秋《健忘》)

运用指南: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牛顿”“白居易”三个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不一定是坏事”。这些材料事实确凿,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典型的材料,说理怎能服众呢?观点怎能突出呢?

技巧二:同类互补,深刻剖析。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选自高考满分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运用指南:如果手头有两个以上的人物素材该怎样用呢?可以将几个论据用排比方式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但要注意决不能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积,要注意对材料的共同作用进行深刻剖析,将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上面文段以“直面挫折,化解痛苦”为中心,联想到两个具有同样性质的人物:苏武、王昭君,然后又对两个人物所蕴含的精神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技巧三:正反对比,突出主题。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选自高考满分文《 轻松起跑》)

运用指南: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如上面文章,将“贝多芬”“居里夫妇”“陶渊明”同“别里科夫”“葛朗台”进行对比,两类人物的精神高、劣显而易见,文章的主题也能得到鲜明地突出。

技巧四:连续设问,强化论证。

苹果落地在我们看来是最寻常不过的事,苹果熟了掉下来砸着苹果树下的人也是司空见惯的,可苹果掉在牛顿头上却“砸”出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砸”出了奠定物理力学基础的三大力学定理,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你能说牛顿是因为比我们多了份机遇才有如此伟大的创造吗?假如曾经有苹果砸在你头上,会是怎样的结局呢?你是在抱怨今天真倒霉,一出门就被苹果砸到了呢,还是在庆幸自己真幸运,然后赞叹苹果的味道真好呢?其实,上帝给每个人的机遇是平等的,重要的是你是否用心去发现并珍惜它。机遇像一块粗糙的石头,只有在雕刻家手中才能获得新生。而你和雕刻家遇到粗糙石头的概率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像牛顿这样的“雕刻家”拥有执著追求的精神,才有伟大的创造。(选自高考满分文《创造源于执著的追求》)

议论文的写作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缺一不可。这其中,论点是统帅,赞同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不可含糊其辞。论据是支撑,无论是引用理论论据还是引用事实论据,目的都是为论证论点服务,为充实内容服务。那么,在实际写作中,在处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时又有哪些误区?该怎样正确地处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呢?

论据使用的误区

误区一:不合主题,牵强附会。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叛军即将攻入长安,唐玄宗听从了杨国忠的建议,逃往蜀地。逃亡途中,随行将士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于是他们杀死了杨国忠并要处死杨贵妃。这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但是众怒难犯,唐玄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好狠了狠心,作出了痛苦的选择,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她。于是才出现了马嵬坡上那一幕:杨贵妃泪眼涟涟,唐玄宗掩面不救,一群大雁在空中低飞„„

(选自高考三类文《那一滴晶莹的泪水》)

误区揭示:这个材料写的是“马嵬坡事件”,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论据,但是,读罢这个材料我们感觉到能证明的观点是“选择”或是唐玄宗“忍痛割爱”,而与本文的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毫无关系。作者牵强附会,非要以此来论证主题,就犯了材料、观点不相符的毛病了。此类现象在考场作文中颇多,值得关注。

误区二:语焉不详,不够准确。

是谁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张学良,他通过分析当时中国的形势,认识到只有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才能把日本人赶出中国,不能依靠外国的力量。当时日本的铁蹄已经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可谓危在旦夕,而国内又发生内战,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有利时机。后来历史事实证明了他的分析,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我们终于胜利了。

(选自高考三类文《读历史》)

误区揭示:事实论据在运用时要注意事件人物、时间、背景和过程的准确性。有的考生由于记忆不准,时常出现语焉不详、张冠李戴的现象。这种“硬伤”一般难逃阅卷者的法眼,成为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如上面一例,将发动“西安事变”的发动者说成张学良一人,实际上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人发动的,而且对事件背景的分析也有不妥之处,这些错误会使材料的说服力大打折扣,从而无法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

误区三:直说结果,缺少分析。

用心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史铁生曾经说过:“困难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如果不去寻找意义,生命就真的没有意义了。”他二十一岁因病残疾,大半辈子坐在轮椅上,晚年还受尽疾病的折磨,著名的《病隙续谈》(《病隙碎笔》)也是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辛苦完成的。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了他吗?没有,坚强的史铁生还被认为是近代最爱笑的作家之一。只有筑起心中坚强的墙,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成功。

(选自高考二类文《雕琢心中的天使》)

误区揭示:这个例子是议论文写作中论据使用失误的典型,这种运用方法一般是“材料+结果”的形式,它缺少的恰恰是能使文章“深刻”“说理透彻”的重要一环——剖析。在上面文段,作者给出了史铁生这个素材,然后直接给出结果“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了他吗?没有”。至于史铁生究竟是怎样“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的,这种雕琢的过程表现出人物怎样的精神并没有深入剖析。解决这种病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强化“剖析”意识,二是学会“剖析”方法,比如假设剖析、因果剖析等。

误区四:一味堆砌,缺少联系。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一部史书,从小研读库存史书,在不幸遭受宫刑之后,他并没有因为世人的白眼与唾弃而选择放弃,更加潜心钻研经史。他终于写出了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了厚实宝贵的文化遗产,千古流传。

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锋利的文字与国民党,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恨之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毫无惧色,反而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捅得敌人心痛。

(选自高考二类文《面对挫折》)

误区揭示:写议论文少不了论据,但是不是把几个论据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呢?显然不是的,上面文段举出两个人物事例,却不对两个事例之间的关系作任何剖析,只是简单地排放在一起,这样用材料有什么论证效果呢?像这种运用人物材料的作文在高考中比比皆是,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议论”必须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光摆事实是没有用的。像上面的材料,第一段后要剖材料与主题的关系,第二段后也要剖析材料与主题的关系,最后还要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再深入剖析与主题的关系。

正确使用论据的技巧

技巧一:引用、举例相结合。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引用可以借名人之语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钉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胡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鹜,心不在焉而已„„

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孔子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徙而忘其妻,不足为训,但是忘其身则颇有道行。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梁实秋《健忘》)

运用指南: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牛顿”“白居易”三个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不一定是坏事”。这些材料事实确凿,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典型的材料,说理怎能服众呢?观点怎能突出呢?

技巧二:同类互补,深刻剖析。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选自高考满分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运用指南:如果手头有两个以上的人物素材该怎样用呢?可以将几个论据用排比方式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但要注意决不能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积,要注意对材料的共同作用进行深刻剖析,将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上面文段以“直面挫折,化解痛苦”为中心,联想到两个具有同样性质的人物:苏武、王昭君,然后又对两个人物所蕴含的精神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技巧三:正反对比,突出主题。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选自高考满分文《 轻松起跑》)

运用指南: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如上面文章,将“贝多芬”“居里夫妇”“陶渊明”同“别里科夫”“葛朗台”进行对比,两类人物的精神高、劣显而易见,文章的主题也能得到鲜明地突出。

技巧四:连续设问,强化论证。

苹果落地在我们看来是最寻常不过的事,苹果熟了掉下来砸着苹果树下的人也是司空见惯的,可苹果掉在牛顿头上却“砸”出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砸”出了奠定物理力学基础的三大力学定理,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你能说牛顿是因为比我们多了份机遇才有如此伟大的创造吗?假如曾经有苹果砸在你头上,会是怎样的结局呢?你是在抱怨今天真倒霉,一出门就被苹果砸到了呢,还是在庆幸自己真幸运,然后赞叹苹果的味道真好呢?其实,上帝给每个人的机遇是平等的,重要的是你是否用心去发现并珍惜它。机遇像一块粗糙的石头,只有在雕刻家手中才能获得新生。而你和雕刻家遇到粗糙石头的概率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像牛顿这样的“雕刻家”拥有执著追求的精神,才有伟大的创造。(选自高考满分文《创造源于执著的追求》)

中考作文写作《提炼议论文论点》课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