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部学习课件: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杨海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前言
尊敬的云南省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来到这个会场,心里的确很激动,看到我们全省这么多的干部、同事们,我们一起共同来学习交流加快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我心里也感到无比的高兴。这次经省经信委的相约,让我来给我们这个培训班,给大家进行一次关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如何促进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给大家做一个讲座和交流。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因为对云南整个工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我的确是一片空白。好在咱们省经信委的同志们也提供了一些咱们省上的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的情况,然后又结合我近几年来参与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一些战略研究,以及我自己从事制造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想今天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交流,时间大约两个小时左右吧,主要是想跟大家共同认识和探讨一下两化融合的一些基本内涵。
实际上问题我想归结到三个方面。一个就是两化融合到底是什么内涵。这个虽然我们国家从十七大就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但是大家对这块认识上的确还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和观点,包括我们现在在进行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把过去的工业部门和信息化部门组建在一起,形成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但是在工作的目标、工作的思路、工作的内容上,大家的确还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所以我想我们共同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两化融合的内涵、内容到底是什么。
第二个的话,两化融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应该开展哪些相应的工作上推动的内容,包括政策上,包括管理上,我想这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地市州从事工业信息化管理部门同志也比较关注的,也就是我们做什么,两化融合。
第三个问题就是想和大家交流两化融合到底怎么做。既然作为国家和政府的一个战略性的推动我国工业走新型化道路的这样一个进程,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推动哪些任务和项目,然后采用什么样的机制和手段来推进,我想这也是大家关注的。那么我主要是结合这几年来国家在各省市也设置了一些两化融合试验区,也在试验区里进行了一些两化融合的推动的方案设计,以及相应的一些实践,把大家走过的一些道路、途径和一些有益的工作措施建议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这个我想是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因为我对大家过去的情况都不了解,所以内容上可能有一些并不完全适合于大家。过程中如果有一些什么内容讲得不清楚的地方,或者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的地方,我也建议大家可以随时提问,另外会后我想大家还可以再进一步的交流。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来共同认识,实践,来推动,我们如何推动两化融合,促进我们走向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天内容上是四个方面。一个谈一下两化融合的基本特征和内涵。第二个,谈两化融合如何地促进我们当前工业发展转型升级,创新工业发展模式方面的作用,也就是我们讲两化融合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它的发展的这样一个思路和策略。那么第三个就是我刚才讲的两化融合的工作内容和重点。第四个就结合云南的一些我们了解的粗浅的情况,谈一些工作的建议,以便于大家能够更好的结合我们工作的实践,开展工作。
一、两化融合的基本特征和内涵
对于两化融合的基本认识,我想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讲。因为两化融合主要还是指信息化全面的应用、渗透、融合到工业中去,而且现在不仅仅是融合到工业中去,是融合到我们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如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特别是促进工业发展的进步方面,我想对这个作用我们还要再做一次回顾,尽管大家现在接触的是无所不在的信息化,但是我们对这个作用我想我们还做一次回顾。那么我们重点汇集在看一看信息化渗透在工业领域中,它怎么促进工业体系的变革,促进工业发展的进步,促进工业能力的提升和转型升级方面,这一点是我们从事工业化的同志和从事信息化的同志们,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个巨大的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推动和作用。第三个我想给大家讲一下,当前推动的两化融合是处在信息化的进程的一个什么阶段,处在工业化的一个什么阶段。因为我们过去国家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过程是两条道上都在并行走,大家各自走的节拍和进展迈进的台阶也都不一样,那我们看现在真正两者交汇在一起,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我们前面还有多长的路要走,我们走过的路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上。我们只有深刻的把握了现状,明确了未来的目标,我们才能知道我们往前迈进的台阶,所以我通常也讲我们目标减去现状就是我们的差距和我们的台阶,我们的台阶应该怎么迈。
首先,我想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信息化应该讲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大家都很熟悉。信息化不光是一门技术,不光是高新技术在我们方方面面的一个应用的展开,信息化是当前全面促进人类社会发生根本变革和社会进步的一个支撑,它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方面面,我想这个是不容置疑的。
就像我们讲云南咱们现在也有烟厂,现在设计这个烟,青岛海洋大学有一批教授专门研究这个,研究气味,研究香味,烟草的混合怎么能够用计算机里进行这样一个基本要素的设计,设计出各种香型来,然后再让计算机分析判断,再让人员去尝试,就是计算机辅助烟草的创新设计。那你想过去我们烟草设计主要靠什么?还是靠人嘛,靠配方等等。那么现在完全可以用科学的定性到定量的设计,那么这些就有可能会改变整个烟草创新和发展的一些思路和模式,那么这就是烟草本身的这样一个设计技术,卷烟的设计,烟草的这样一个成份的一些组合和设计等等,我想这个领域渗透面最广。实际上我们现在在座的相当一部分也都是从事过专业学习理论的,对我们每一个专业设计理论它都会起到一个深刻的渗透,这是在工业技术领域。
2.促进工业装备发展
第二个,我们作为一个工业体系,有技术还不行,把技术必须转换成工业手段和工业装备,对吧?工业化生产主要是靠机器生产,如果靠人来做生产那就是手工生产,那就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生产靠装备,现在传统的工业装备在信息化条件下都在朝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在走。比如说现在大家熟悉的数控机床,我们昆明原来有昆明机床厂等等。那么这个机床呢,过去是简单的一个我们讲机械运动的加工的一个概念。那么现在机床数字化控制以后,加工零件的精度高了,而且现在机床可以联起网来,形成生产线,对吧?那么机床也可以通过计算,可以进行一些判断,所以就具备智能化。未来的话,咱们设想一下,现在全国不都在大力互联网吗?把一物一物联起来,干啥?如果是咱们设想一把,把全中国生产的跟购买的数控机床全部联起来,形成一个网络化的制造,中国制造中心,那么中国从现在开始就不需要再买任何数控机床了,这种生产能力足以支撑全世界所有的汽车、航空航天的生产,只是说现在的生产资源分布在各个车间,分布在各个工厂,孤立的,没有联网,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互联网的概念就是这么提出来的,使得这种大量的工业资源能够互联互通,形成高效的共享。你要加工一个零件,你不用知道这个零件是哪个集团加工起来,你放到网上去,它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调度,跟你找到加工集团、加工企业给你加工出来。我讲的意思就是说工业化的装备都在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而数字化、网络化的改变了你传统的车间的布局,对不对?你现在、过去是一个车间几台数控机床,将来可能一个企业就是整个一个数控机床联成数字化生产线,未来可能变成数字制造的一个网络,那么这不也对你工厂现有的生产体系、生产要素发生了变化吗?
也许我们云南,应该讲说我们还属于边远地区的,还属于内陆地区,我们的生产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如果联起网来,你的这个资源就和深圳沿海的资源甚至跟美国、欧洲的资源没什么两样。那么通过网络化就可以使得你本地的这种装备资源、制造资源可以在网上得到更大限度的使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为什么,为什么富士康要把它的工业企业迁到内地,过去迁到内地,对吧?管理、运输成本,还有所有的这些都高,现在网络化以后他直接在台湾就可以管,在美国就管这些企业,对不对?而且内地的成本又低,他为什么不转移呢?因为内地的生产线很容易构建,这些机床设施,还有加工装备、生产装备,都有。
所以这个我想就是说它对我们工业的一个基础装备也产生深刻的作用,就是我们现在整个工业体系的,不光是加工装备,检验装备,试验装备,包括现在大家看到的我们各种工业门类的,不论从人类生活的食品加工到工业装备,一直到大型的工业产品,哪一个能离开装备生产?钢铁、石油、化工都是全部数字化、网络化的生产线。那么这种改造就是把传统的一个工业基础和装备改造成现代的工业技术,你说这是不是数字化在和信息化和我们工业的技术装备在融合?所以工业改造的过程、技术改造的过程就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过程。过去我们工业技术改造是放在工业部门,信息化部门只是造个计算机,建建网络,修修马路,买买软件。那么真正要做到两化融合,促进工业发展,你就必须把这些网络技术,把这些信息化和数字技术和工业的装备要素结合起来。所以我就讲我们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让装备变成数字化的装备,变成智能化的装备,让装备装上大脑,包括现在家电大家也知道,也都装上芯片了,这个芯片也相当于家电档案,将来还可以联网,对吧。那么这种我觉得就是说这样的发展方式对于工业装备的影响也是很大,实际上也是在改变着工业的基础层面、装备层面。
3.促进工业环节发展
第三个,我们讲工业的第三个层次就是在装备上,我们有一系列业务、环节,比方说设计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服务环节,就我们所谓的一个工业产品、一个制造业的整个一个过程和流程,这个过程流程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比如说现在我们讲过去的设计,过去的设计一厂一地的设计,过去的设计一般是设计出一个实物来以后,然后再进行检验。我这里举个这个例子是咱们中国现在上海生产的支线飞机,这个生产飞机,2007年设计出来以后没有生产一个物理的样机,直接就是在计算机上把几十万个零件拼装起来形成数字样机,形成数字样机以后就请设计人员来分析判断,看这个产品未来的性能、未来的功能能不能达到我们设计的最初的要求,然后依据这个数字设计样机就直接进行产品的装备,零部件生产,分解装配,最后应该讲一次拼接,最后成功。那么它就把原来串行的要经过设计、生产、样机、试验过程完全给它并行了,原来的设计周期按照传统的设计比如说要七年,现在缩到了仅仅三年到四年,整个周期缩短了一半。
而且现在我们这种设计模式在很多国家也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比如美国设计一个新车。过去一天,我们知道设计一个新产品,在一个单位你只能工作八小时,现在全球化的研发模式,一个产品这八个小时在美国设计,另外八个小时在欧洲设计,再八个小时在中国设计,一天24小时可以对这个产品进行设计,所以人家的功效就是你的三倍。这个现在我们看国外很多的产品研发中心都移到中国来,为什么移到中国来?他就是要依据这个网络化和数字化设计,在网上你设计一个产品,因为我们只要设计一个产品,它不是制造,它完全是一个概念性的、模型化的产品,你这个模型从美国把它传递到中国,大模型不到一分钟就过来了,所以你根本感受不到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差异,那么这样就使得整个设计的体系就发生变化。所以现在你们看,我们中国很多大型的企业,包括像海尔,包括像搞工程机械的中电中科,包括像联想,它也是在全球在布点做它的研发中心。因为这样的研发中心,它不光是在海外做销售,它关键是能够捕捉到世界各地产品的需求信息,还有能够在世界各地聘当地的人员来按不同时区的这样一个协同设计,使得设计的功效大大提升。那么这样的设计模式就跟我们传统的设计模式不一样了,现在这种新的设计模式叫做网络化的设计、全球的协同设计,而且新的设计方式叫虚拟设计。像这架飞机就是,飞机已经设计出来了,但它是一个虚的,就是概念和数字化的一个定义的东西,它还没有实物出来,但是它的产品已经设计好了。所以我想就是说作工业业务的变革模式上来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另外,信息化正在创新的一些新型的工业企业的业务形态。我们看,现在在网络上可以进行产品的设计,首先一个网络公司他可以和供应商联起来,进行供应商采购,他设计出来,然后他可以委托制造厂家进行制造,然后他还可以委托销售公司进行分销,然后他还可以对客户进行管理,这个这样的工业形态完全是个虚拟公司的形态,它没有任何的生产资料,也没有任何生产厂房,网络上建立一家这样的过去我们典型的皮包公司。现在网络公司的话,我们知道像计算机领域里的戴尔公司,它又不生产计算机,它也不运输计算机,它自己也不直接卖,但最后它还发展成全球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它靠什么?它靠网络上组织的一种新型的运营模式和营销模式。它可以在网上组建一个设计的研究所,设计中心,我把我抓住的用户需求和订单,我交给你,你给我进行设计,按照标准化,设计完我比方说计算机、芯片、磁盘,它都分销到世界各地,咱们中国的广东就是给别人大公司天天做这个来料加工的,对不对?富士康也是这样,对不对?富士康生产的全球的像iphone这些手机等等,但是它没有这个牌子,它就是为这些皮包公司、网络公司,而这类公司现在网络和宽带的情况下现在越来越多。将来互联网,大家最近看到的,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如果都联到网上以后,那么基于网络运营的企业形态就会越来越多,所以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商业形态,是一个未来基于网络企业运营的体系架构,它是把所有的生产资源、加工资源、设计资源、工业资源全部集到网络上,在网上进行调度。就如同我们现在基于地球的物理空间在进行企业的运作一样,将来这些资源一旦上网以后,通过信息化以后,那么它就变成了新的企业形态。所以我们讲信息化不光是说简单的像大家一讲到互联网就仅仅好像是中国移动的,就是中国电信的他们在构建互联网,在共建互联网,他们只不过是构建了这种网络形态的基础设施。而真的在这个互联网上构建经济形态,构建企业形态,构建工业形态,是要靠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人来去创新这种发展模式,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这是我们很多现代我们从事工业和信息化的人我们要着力去思考的问题。因为这种新的技术架构、新的技术平台来了以后,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技术,为什么现在全国各地普遍都在抓这种新的技术,抓互联网,抓宽带计算,抓智能电网,目的就是要抢占这种新产业的制高点,抢占新产业所能给你带来的新的这样一个机会和发展的一个空间和机遇。
工业信息化我讲还有另外一点,就是它创新了企业的协作模式。过去我们知道一家企业一个产品,一家企业几个产品,现在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这样一个深刻的渗透融合,企业在发展模式上,比方说多家企业研制一个产品,多个国家共同研制一个产品。比如说像美国的新型战斗机x-35,预期的订货在上万架,产值上万亿,研发经费就要四千亿,这个经费任何一个国家连美国都出不起,那怎么出?那就得靠西方国家大联合,联合共同协同研制,所以他们就构建了一个全球化的协同网络平台,把30个国家50家公司联合在一起共同设计,共同生产共同收益,经过这个现在形成新的一种企业了。你看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包括生产大飞机,也不是说我们自己独立生产了,我们可能就协同世界搞电器的、搞发动机的,搞机载的,甚至也许在我们昆明可能还有专业的协作厂商,他就可以来进行这个协作生产。所以说未来的企业不再说是我一厂一地的一个企业,一个区的企业,这个企业是遍及全球的,可能在这是机翼生产,在那是一个机头生产,在那可能电子装备生产,完全是这样的,但是它又具有网络协同的。设想现在的跨国公司,如果没有信息化网络协同给他提供他的企业管理、企业管控、生产线的布局,他的公司怎么运作?所以现在应该大型的全球企业都是靠信息化支撑的这样一个新型企业的运行模式,它已经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改变着这个企业的运行模式,扁平化的、网络化的。信息过去是一级级往上传,现在所有的像这些大企业的实时动态的信息直接可以反馈到最高老板这,他面前就是一个大的计算机显示屏幕,企业的生产状态、经营状态、股票状态一目了然出现在这。你像中石油,中国的中石油企业全国一万四千多个加油站,每个加油站的当天的实时动态的加油销售、收益信息全部在中石油总部运营管控这一块看得一目了然,实时结算,所以这样的企业它都变成了一个法人,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这种网络化管控的运营模式。那你想这样的企业已经变成了数字化运营的企业了,企业的架构已经完全架构在一个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运营管理模式上,所有的财务运营都是自动结算的,对不对?包括银行也是每天都自动结算的,我们现在的银行系统也是这样。我讲的意思就是说大家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它不光简单是个技术手段,它渗透到企业中去,渗透到工业中去,对整个工业体系,对整个工业运行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4.促进工业产品发展
那么第四个就是说我们大家在工业最常见的就是工业产品了,对不对?现在我们看,过去的产品一个杯子就是一个杯子,这个杯子也没办法和人通讯。但是你别说,现在所有的产品越来越把计算机处理的小芯片嵌入到这个产品里头去。像汽车,一个先进的新的汽车,高附加值的汽车都是在电子产品车载电子上,几乎占了车的价值的60%,这个车将来都是一个智能的运动载体了,对吧?自动驾驶,自动感知,可以给你提供车上的各种娱乐休闲,将来这个车本身也是可以联网的,对不对?所以信息化也增加了产品的档次,增加了产品的智能化程度。
比方说海尔,现在为什么它越卖越好呢?它将来的家电全部是联网,它本身装上这个芯片,装上网络以后,它将来是联网的,你可能买了这个冰箱放到你家里来了,然后这个冰箱如果发生了故障,它网络自动的就可以把这个故障传到他当地的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的人马上就到你家门口来了,你还没到家他就说你家的冰箱坏了,需要进行维护维修。将来它所有的冰箱整个都联成网以后,也许将来你不用买冰箱了,你可以就租它的冰箱就行了,它就变成有服务模式了。
这个企业,它由过去卖产品到现在卖服务,下一步的话它就说你只要租,你按小时用就行,比方说我把冰箱彩电装在你家里,你用多少小时你给我交多少钱,这是一种新的企业运营模式。我们知道现在航空发动机,天上飞的航空发动机,过去是用世界上三大航空发动机公司生产的,它就卖给航空公司卖航空发动机,结果航空公司把发动机买过去以后也很麻烦,要建维修厂,要培养自己的维护修理人员,成本也高,另外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他也不知道这个发动机好不好,就赶快退一个,赶快买新的。现在这发动机工厂说我不卖发动机了,我卖服务行为,我把我的发动机靠我的专业人员给你装到飞机上,我来这个建天上的飞机和卫星一联网,发动机传感器联网。天上飞机的发动机的飞行状态,在地面的航空发动机的运营网络他看得清清楚楚,哪架飞机发动机出了故障,要求哪架飞机赶快在就近的机场降落,就近有什么备件。而且现在发展到什么?航空公司把这个发动机飞多少个小时我给你多少钱,发动机飞到一定的程度,这个发动机退下来检修以后拿回到我的工厂来,我看哪些零件能用,哪些零件不能用,我可以给发动机延寿。所以现在发动机生产的产量降低了,但是它运营的价值提高了,因为它不用再交付那么多成本资产。就是这种信息化和网络化使得企业原来销售产品的模式、服务产品的模式也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为什么我们现在强调现在的生产型制造要向服务型制造去转换,它就是因此有了这些手段,使得你可以把你生产的产品价值链可以延伸到服务,延伸到服务,甚至可以延伸到你按小时去计费,如果这种商业服务的模式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一样发展到按时按秒来服务,躺着睡着都可以收钱的话,这种商业模式应该讲是最好的模式。我们知道现在网络游戏就是这样,你反正随便你玩吧,你玩一分钟他收你一分钟的钱,玩24小时就收你24小时的,这就跟供应水和电一样。所以这种信息化网络化使得很多企业发展到用这样一种专业化、网络化的手段提供更好的服务来获取更大的价值,最后它就转换成一种商业服务的价值所在。我刚才讲到互联网,互联网的概念就是把所有世界上可用的资源产品服务的形态给你放到一端,你根本不知道这个资源在哪,就象云和雾一样,你只要去使用就行了。就跟现在我们要钟点工服务,钟点工服务就来了,我们要这个资源服务,你不用知道这个资源哪放着,不用知道这个资源是不是我的,这就是未来商业服务的价值。所以未来的制造业要朝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恰恰是体现只有靠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才能促进这种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二)两化融合的全面性与创新性 所以我们讲的话,信息化不论从工业产品到你的企业的工业活动,到你企业发展的工业装备,到工业的技术,包括到现在我们工业的基础设施。工业基础设施,传统的工业基础设施比如说厂房、设备、管线、车间的资源,现在的工业技术、工业网络、计算机、服务器等等,从理论上来讲它应该都属于工业设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化恰恰对这些工业的要素进行了全面的应用、渗透、改造和融合,它融合的目的是干什么呢?全面的改造这个工业,提升这个工业,变革这个工业,创新这个工业的发展要素,我们不是简单的应用,促进工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的变成,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所以我们讲这次我们讲到的信息技术渗透到工业领域,本质上是促进工业发生一次深刻的变革,就如同前三次工业革命一样,如果第一代的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的话,第二代工业革命如果是电气化的话,第三代工业革命如果是自动化的话,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就是信息化的进程,也就是我们现在讲两化融合的进程,它使得我们的工业开始步入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新工业时代,也就是我们新工业化道路时代。
第二篇: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
潘云鹤: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导读: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的经营生态服务资源;第二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生产,这对于我们提高生态效益、降低资源成本、保护环境也有很大意义。第三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第四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研究和规划。
关键字:潘云鹤 两化融合 最近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给中国的沿海地区带来了一些困难。如何战胜这些困难,并把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挑战变成机遇?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问题,就与此相关。
此次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教训是,美国虚拟经济发展得过分了。虚拟经济应该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在这方面,我国政府的头脑是非常清醒的。谈到实体经济,我这里想讲的一个问题是,走中国工业科学发展之路,必须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必须富有中国特色,这既来自于中国的现实需求,又来自世界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新世纪我们国家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世界各个国家的信息化战略,都是根据各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阶段而提出的。例如,日本政府在2001年制订了《电子日本战略》(e-Japan),这一战略提出日本要力争在5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到了2003年,日本推出了《电子日本战略二》,提出要发展7个领域——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知识、劳动就业和行政。欧盟于2000年制定了“电子欧洲”的计划,其目标是每一个居民家庭、企业和政府都进入数字时代,享用最先进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创业精神为支柱的“数字文化”的欧洲,建立消费信任,以增进社会的融合。印度在1998年就提出,到2008年全面实现信息化,其战略目标是“加速推动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2008年印度软件和IT服务业出口已达500亿美元,上述目标已经实现,其网络能力年均增长30%,所有的学校和医院、行业都实现了IT应用和IT教育。
分析表明,上述国家的信息化目标与中国都不一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中国信息化进程中最耀眼的中国特色战略。
从国情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需求。首先,中国工业生产的规模已经很大,中国现在制造业规模全世界第三,而信息、电子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日本,位于全世界第二。我们有很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已经占世界市场的50%以上,现在全世界有30%的日用工业品是从中国进口的,而像电风扇、电视机、拖拉机、挡车机械等,中国占世界市场的份额都已经超过了40%甚至50%。其二,我们的交通规模也很大,铁路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居全世界第三。我们的高速铁路过去为零,现在从北京到天津的高速铁路的速度是全世界最
快的,正在迅速建造的从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将是全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据铁道部估计,今后5年我们所要造的高速铁路是全世界最多的。我国的高速公路近几年发展也很快,仅次于美国,发展速度居全世界第二位。我国港口已完成部分的吞吐量已经占全世界第一位,同时我国的亿吨港口拥有量居全世界第一。其三,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增速很快,2006年已经超过了4000亿平方米,2007年达到4500亿平方米。
无论是制造业、运输业还是建筑业,一方面,中国的工业规模很大;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仍旧处在传统工业化的老路上,表现为“三高两低”,就是物耗高、能耗高、生产环境代价高,而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低。环境和资源的全球压力,加上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三高两低”的压力也很大,困难与时俱增。我国的国内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0%-40%,我国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而我们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却很低。从全国范围来看,2007年我国的人均GDP为2490美元,大概是美国的1/19,浙江人均GDP大约到了5000美元,即使这样,也只是美国人均GDP的1/9。
再从历史来分析。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中国工业化的难得机遇。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可以从中看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国家工业化的世界性巨浪。
第一次巨浪起源于英国。1769年,英国的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启动了动力机械化的时代。蒸汽机时代的机械化和以往靠人工和畜类推动的机械完全不一样。由于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技术的不断进步:1779年出现了动力发动机,1803年出现了轮船,1812年出现了火车,1825年出现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1829年出现了拖拉机。至今为止,人们所使用的最有效的机械,实际上都是在蒸汽机时代的那一次工业化浪潮中产生的,即使有所变化,也无非是后来把蒸汽机变成了内燃机、电动机而已。因此,由于工业化进程,英国人在100年以后,有70%的人住进了城市,英国也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我们可以看到,英国的工业化不仅带动了本国的工业化,而且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第二次巨浪起源于美国。美国的工业化浪潮实际上应该叫做电机化浪潮。不过,严格来说,电机化浪潮实际上不是从美国开始的。美国人发明了发电机,俄国人发明了电动机,电机化最重要的两个机械不是美国人发明的,而是欧洲人发明的。但是美国人从1876年开始发明了电话,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启动了电气化时代。仅仅有这些,爱迪生还不能启动电机化时代;爱迪生的聪明,在于他不仅发明了电灯泡,而且还在纽约使用欧洲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厂。当时发电厂的电力传输只有几公里,即使如此,它促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能够供应电,能够把几平方米的范围都照亮。这就启动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电机化时代。美国人以电机化带动工业化,从而进入到汽车、钢铁、石油快速发展的时代。到1920年,美国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美国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这一次工业化浪潮对世界的贡献可谓巨大。
可以看出,尽管世界上有很多的强国,这些强国走出了自己有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但是,只有把那些最有前途的信息技术融入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且能够
在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只有这样的民族才能造就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工业化浪潮,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在新世纪提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正是看到了这样一个机遇,指出了这样一个途径,希望能够在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对世界文明做出中华民族自己的贡献。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受阻的五大软肋
中国的信息化进程发展很快,但仍然不够强大,还存在严重的不均衡。信息化产品,我们在数量上发展很快,但在质量方面还很薄弱。例如,显示器、手机、彩电、DVD,以及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我们的这些产品占全球的总量现在已经到了50%、30%、43%、80%、40%,尽管如此,2003年中国的信息社会指数程度还只是在全世界排第44位。一方面,我们的信息产品做得不错,另一方面,我们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还很不够。其中的原因何在?总体看来,我们整合和发展信息产品的水平还存在着几个比较大的问题:
1、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是跟踪过分。我们太热衷于跟踪,中国人始终对西方强国存在着迷信,中国人对西方强国的跟踪意识特别强,我们希望通过跟踪西方,最后超过人家。但是人家跑的那条路是不是适合你跑,我们没有考虑过。跟踪、赶超是需要的,一定程度上在中国开始振兴的初级阶段起到过巨大作用,但是事实证明,跟踪赶超的路不能一直走下去。我们应该靠自己的创新和发展来走自己的道路。我们走的路一定会和西方不一样,如果和他们一样,那就一定超不过他们。这是很明白的道理。此外,就是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认识还不足,我们往往将融合看成是局部性的战略,而没有把它看成全局性的战略,没有充分认识到它对国情、世情以及历史性挑战和机遇的意义。
2、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不妨来看一看从1998年到2007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情况。我们企业的数量在增加,但是设立科研机构的企业数量,除了2007年有所增加外,其他年份都在减少。这说明我们整整十年时间几乎都在埋头于生产,而很少埋头做科研与开发。从经费投入上看,我国企业对科研投入的比例是1.0%(制造业还要低,只有0.54%),而美国、英国、日本则大于10%,韩国、意大利也大于4.5%,差距非常大。不仅是科研比较落后,融合也比较落后。
实际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一种深层次的信息化。它的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工业中各行业的问题,促进工业中各行业的技术创新,而不是单纯的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我们现在热衷于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而对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则热情不够。信息产业和工业之间要结合起来,需要做什么?就是R&D,就是研发。我们现在促进两者融合的研究经费和项目非常不够,这样的科研状况没法支撑我们去提高工业化水平。
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剑锋没有直指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所在,比企业的生产能力重要得多。中国人很注意自己的生产能力,但是很不注意产品的创新。
我们以前的统计,是把本企业没有生产的产品当作是新产品,只要本企业没有生产过的、即使是模仿他人的产品也叫新产品,所以,我们的产品跟踪性很好,新颖性不够。应该看到,产品是研发能够产生利润的必由之路;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产品,就不会产生利润,研发是体现企业的科技管理水平、品牌效益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企业为什么没有品牌?首先就在于我们没有自己研制的新产品,我们所谓的新产品都是人家研制出来的,实质上也就是人家设计出来的。如果要有自己的品牌,就一定要创造自己的产品,要把产品创新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手段。完整的自主创新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即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在产品创新方面大家呼吁得很不够。知识和技术不转化成产品和工艺,也就很难抵御危机。我们从这次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以及以往的历次风暴中都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因此,产品创新应该成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主战场。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三个环节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创新体系。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是最传统的产品也存在着同信息产品融合的广阔空间。现在有一种理论认为,要抛弃原有的传统产业去发展高技术产业;我认为这种理论不完整。一方面,产业结构需要调整,需要从一城、一地转移到另一城、另一地;另一方面,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实际上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就一个产业而言,只要把产品调整好,这一产业就可以变成朝阳产业。最重要的产品实际上是人的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东西,不管发生什么危机,这些东西都是人们必需的。人最不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大概也就是飞机、电脑等。人没钱的时候可以不用计算机,不乘飞机。金融风暴来了,出去旅游可以换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必须吃饭、穿衣、住房、乘车。因此,我们不应该轻易抛弃我们的优势产业,这些产业属于人类必需,一定会有强大生命力。
4、政府出台的政策,鼓励投资较多,鼓励融合较少。
我们应该鼓励各种交叉型的企业,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要鼓励信息产业和其他产业的交叉融合;要鼓励产、学、政的交叉融合,产、学、政合作才能创新;要鼓励创新与金融的结合,尤其是与风险投资的结合。
5、信息与其他领域的交叉性人才依然匮乏。
人才对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可以举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来加以说明。2001、2002年时,中国的软件业非常羡慕印度的软件业;印度的软件业发展很快,赚了很多钱。但是到了2007年,中国软件业的数量、销售总额超过印度,这一变化很了不起。我最近查数据才发现,印度软件业的产值希望超过500亿美元,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这一数据,而中国软件业的产值则到了600亿美元。但中国和印度很不一样;中国的软件业是把产品卖给了中国人自己,而印度的软件业则是把产品卖给了美国人。中国在2001年开始成立软件学院,政府对软件
业采取了特殊政策。印度人普遍使用英语,所以印度更适合软件业的发展;而我们的软件业大多把产品卖给了自己人,这和教育有很大关系。如果软件学院的学生能把英语培训得更好,我们的出口软件数量有可能更多。所以,人才的培养同产业发展有着必然的关系。
三、工程教育缺失,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转型
有产业没人才,产业不可能很好地发展;有人才没产业,人才也不可能培养起来。我国现在正在培养的工程人才,也许在10年后可以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人才,因为我国现在实施着最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我国的制造业是全世界范围内体量最大的。如果我们不能抓紧这个机遇培养出我们自己的人才,就会错过黄金时间。我们要大力发展工业,同时使我们的工业有创新潜力,这样,也许10年以后我们就会拥有全世界一流的工程师。
我们现在的工程教育尚存在着很大问题。一方面,我们的人才队伍很强大,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人才队伍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很大问题,我把它称为工程性缺失、创新性缺失、多样性缺失。
工程性缺失表现为,在教育环节上实践性薄弱,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全世界的工程教育都在反思这一问题。工程教育和科学教育一样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的学生考大学,所采取的考试方式令人担忧。我们的考试方式大多是选择题,一个题目给出ABCD几个答案供考生选择。这种训练方法是什么思维?面对一个事情选择对还是错,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纯科学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工程的方式,不是干事情的方式。我们要干一件事情,开发一个工程,不能只回答Yes or No。工程师造桥,一种方法不行可以换另外一种方法,基地不行可以打桩,没有条件可以改变条件,最终是要把事情做成。科学的方法是“对或者错”;工程教育同科学教育有密切关系,但也有重大分歧。我们现在的整个教育方式中,工程训练太差。
创新性缺失表现在教育上,实际上就是知识的传授不符合工程创新的特色。当代工程创新在知识上表现为专业性、交叉性相结合。一是要有宽博性,既要有科学的理论,还要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还要有经验;二是要有专业性,需要专家;三是要有交叉性,需要多种专业知识交叉使用才能解决问题。我们现在强调“专”比较多,而强调“宽”和“交叉”则比较少。创新思想来自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10个学计算机的人,尽管学科背景一样,但如果一个人学了计算机以后去从事土建,另一个人去从事工程设计,他们的想法肯定会不一样。他们相互交叉就能促成创新。这是创新的重要源泉。
多样化缺失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上。中国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实际上有过两次曲折。第一次曲折是“文革”前,那时候培养的是工程技术人才,当时最多讲的一句话就是要成为“像螺丝钉那样的人”,培养人才就是针对某一企业某一岗位的,这样的人才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好,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不适应了。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会破产,一旦转到另外的企业,就不适应了。“文革”结束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向美国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学习,大多数学校以通识教育为主。现在很多学校采用通识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再
是专门的,这是受到美国教育模式的影响。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我们国家都需要;我们既要有企业马上就能用的人,也要有能够创新的人才、能够发表论文的人才。但是,我们还需要另外的人才,即多面手,以及符合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需要、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人才。我们应该吸取欧美纯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所长,并根据自己的国情,培养出特色的人才来推动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综上所述,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的经营生态服务资源;第二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生产,这对于我们提高生态效益、降低资源成本、保护环境也有很大意义。第三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我们不仅要将信息技术融入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还要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之中。可以看到,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过程。第四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研究和规划。传统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实验,一种是理论。现在则有了第三种,即计算机科研方法。第五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建立新的行业。信息技术已经建立起了硬件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网上服务业,后面三种行业就是信息服务业。
第三篇: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欧阳中球
2010年,县委、县政府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围绕“工业倍增”行动计划,着力实施“621工程”,全县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项目建设持续向好、园区活力持续增强、工业规模持续做大、经济质量持续提高。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5家,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48.26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增加值42.5亿元,同比增长30.05%。实交工业税金1.46亿元,同比增长49.8%。完成技改投资29.80亿元,同比增长37%;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1%。全年工业用电达2513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4.66%,表明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达到38.7%,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0年,我局再次帮助企业争取各级财政无偿投入奖励资金超过千万元,拉动了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我局的衡阳经济网成为全国百强经济网站和湖南省核心公共服务平台。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在连续两年获得市先进和省红旗单位的基础上,今年各项指标都非常扎实,有望再次获得先进。
2011年,县经济和信息化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突出工业招商,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服务平台,确保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一、突出工业招商
衡阳县工业经济已经进入快车道,承接产业转移形势大好,但沿海产业转移具有阶段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以要始终抓住工业招商这个牛鼻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产业转移、资源开发、技术改造等滚动发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重大工业项目梯次跟进。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乡镇基地建设,推动界牌、石市、关市、井头、金兰、演陂、库宗、洪市、渣江等乡镇建立工业新区。协调抓好一批总投资过5000
万元、1亿元的签约项目落地建设。2011年,力争新开工15个重大工业项目,新投产工业项目15个,新签约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完成工业投资30亿元。加强对落地项目的服务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使签约项目早建设、新建项目早投产、投产企业早达产。同时,作为工业经济的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尊重企业的自主权,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又要竭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自身难于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促使全县工业经济健康运行。
二、优化发展环境
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牵头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局将积极协调,热情服务,配合相关部门,促使企业周边关系和谐、社会关系理顺、经济效益提高、投资信心增强。优化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力争打造区域品牌,形成“洼地效应”,实现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项”质的飞跃。妥善解决外来人员就业、住房、就医、养老和子女入学问题,以吸引更多劳动力来我县创业;建立公开、公平的“普惠”制度,切实杜绝“四乱”;优化企业周边环境,对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法行为应予以坚决打击。
说句实话,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预越少,企业越不记得政府部门,这些部门的作用看起来可有可无,实际上恰恰是政府部门作用发挥得好的时候,对企业吸引力更强,地区发展的后劲越足。因为一旦部门利用职权卡企业,企业就反而觉得该部门重要。西方理论认为“政府是守夜人”角色,大家不在乎守夜人的时候,恰恰说明治安很好。我们只服务,不收费;只帮忙,不卡壳,赢得了绝大多数企业主的认同、理解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坚持服务理念不动摇,与各部门一道,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促使我县发展
环境更优、地区信誉更高、外商集聚更多、企业效益更好、财政增长更快。
三、完善服务平台
1、拓宽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领域。一是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政策,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二是通过资源整合,组织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融资和争项争资服务。通过争取各级项目资金,带动和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2011年,力争全年帮助企业争取无偿投入资金突破1000万元。三是开展企业管理培训。通过外引内联,聘请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管理层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引导家族企业实现制度转型和管理提升,帮助企业提高融资信用等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促进企业交流,使企业主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力争促进企业挂大靠强或强强联合。五是促进政、企、银对接。支持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扩大贷款覆盖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2、优化经济信息中心的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经济和信息化局管理下的“衡阳经济网”已与用友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本网搭建企业智能管理平台,给本县企业提供一年的免费试用期,以此全面提高企业智能管理水平,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领域的应用。我局经济信息中心已经接管了湖南日报集团的“湖南经济网”,我们计划利用这个平台与全省媒体、经济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广交朋友,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尽最大努力为衡阳县的发展服务。充分利用省级媒体为本县企业提供展示、推介平台,促进政企之间、企业之间、供需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企业的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第四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调研提纲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调研提纲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
1.本地区产业结构、规模等基本情况;
2.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3.本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的成绩;
4.本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5.本地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政策措施;
6.本地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工作经验。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典型企业、典型产品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十二五”工作计划
1.本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思路;
2.本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目标;
3.本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工作;
4.河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政策建议。
第五篇:2009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点(转载)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点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在“中国IT财富(CEO)年会”的讲话摘录。)
两化融合的战略目标,大家很关心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从什么地方切入,经济关注什么。
两化融合的目标有三个,第一,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第二,发展信息化的新兴产业,形成信息时代的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这点非常重要,没有信息产业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是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的。信息产业除了我们经常讲的信息技术之外,还包括电子产业、计算机产业、通讯制造业、软件产业、家电产业等等。除了新兴产业之外,是以信息的技术传播和生产为特征的,非常典型的是新浪、百度用了典型的信息时代的现代服务。所以,通过谈到两化融合,实现上面上述三个目标,才有可能最终达到发展和形成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目的。
总的来讲两化融合的重点在制造业。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世界上信息化最先进的国家,但是美国也仍然是世界制造业的第一大国,当代先进制造业的概念像航天工业、航空工业、微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等等龙头老大仍然是美国,如果没有全球最先进的制造业、美国也不能在信息革命中遥遥领先世界各国,这里面也包括了软件制造业。
在制造业当中装备制造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脊梁,因为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的工业化和信息化都离不开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支持。马克思说过,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必须用机器来生产机器。所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水平是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的关键。我们在调研中都看到了这样的情况。
所以,两化融合的重点在制造业,用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化的装备改造企业,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升级。
这里面我想从总的情况看,有三个方面的情况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我国的劳动生产力是很低的,拿第二产业来讲我们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和韩国的1/7。其实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的改造。
我们在说两化融合问题的时候更要从宏观层面考虑,并不是为两化融合而融合,我们当前国家面临的整个趋势第一个是刚才讲的提高企业劳动的生产率,还要提高企
业的竞争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的研发和设计能力,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这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个是节能降耗、减污减排,我国的能耗、资源消耗的水平比国际水平高得多,我们有七个比较重要的行业是信息化节能降耗应该研究的重点。另外,在废弃物的排放方面,我们也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像整个冶金、化工、造纸等行业,对我们的截污减排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发展现代物流,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只是他们的1/4。我国物流业约占生产性服务业的18%,是服务业重要支柱产业。因此,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非常重要。
第四,要发展生产性的服务业。这是一个一石二鸟的举措,因为很多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其实中小企业自身没有能力去做,这就需要靠生产性的服务业去帮助它。另外,在推动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使得生产工业自己做强做大,最后形成我国的新兴产业,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