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范文大全]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72-648039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8-21 07:48: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生活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天气变化早知道》,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敬请各位专家指导!

一、探索自然奥秘,学会健康生活——说教材分析

《天气变化早知道》是本册“大自然探秘”主题单元的最后一课。大自然神秘莫测,今天阳光灿烂,明天也许就大雨倾盆;天气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前知道天气的变化,我们就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伤害,从而健康快乐的生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多种渠道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并能根据天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伤害。

3、引导学生收集天气预报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

教学重点:

1、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关注天气预报,适应天气变化,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天气预报,适应天气变化,学会自我保护。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学习快乐——说教学方法

根据目标定位,我确定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情境体验:如创设学生熟知的学校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以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家庭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暴风雨天气情境,引导学生做好恶劣天气的防范工作;利用电视、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信息渠道现场查询未来天气情况,感受现代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等。

2、情感熏陶:播放军民齐心协力战胜洪水与暴风雪灾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恶劣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感受人类凭借团结与智慧战胜自然灾害的伟大力量。

3、合作探究: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气象谚语的情况,并推荐代表上台展示;小组合作制作气象符号,并说说符号所表达的意思,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新知,学会交往与表达。

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说教学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标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必须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校情境,聚焦生活话题

上课伊始,我讲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故事:放学时,突然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没有带任何雨具的林林发现好朋友明明撑着雨伞,穿着雨衣,觉得非常奇怪。明明怎么知道今天会下雨呢?围绕这个生活话题开展讨论,让学生感受提前知道天气预报的好处,激发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兴趣。

(二)再现生活场景,体验实践快乐

紧接着,我抛出了第二个生活话题:你知道哪些了解未来天气情况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我引导他们将各种方法进行了现场展示:说到打电话的方法时,我请一个学生现场拨打96121,并通过扩音设备让所有学生听清楚具体预报内容,再说说未来三天的天气情况及由此带来的生活变化;说到发短信的方法时,我根据本地的天气特点,现场展示了一条有关雷阵雨的天气预报短信,并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雷阵雨前应该做好哪些防范工作;说到看电视的方法时,我现场播放了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如何关注本地的天气情况;说到上网查询的方法时,我利用网络向学生现场展示了查询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信息技术的方便与快捷……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根据星星、月亮、云、植物的变化和动物的活动,也能提前知道天气的变化,并适当补充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探究生活的欲望。

(三)开展小组合作,张扬个性风采

认识气象符号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了解天气信息,因此,在了解常见的气象符号后,我出示了未来三天的天气情况,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画出气象符号,最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展示本组作品并予以介绍。整个环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不仅巩固了新知,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拓展文本内涵,升华主题思想

提前知道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可以避免恶劣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可是,有些恶劣天气,人们即使提前知道了,也不能完全避免灾害的发生。于是,我给学生播放了1998年和20xx年发生在湖南的特大洪水和暴风雪灾害。看完视频,学生有的说:灾难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准备。有的说:解放军战士和武警真勇敢,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有的说:灾难再大,也没有我们人厉害,只要团结,我们什么困难都能战胜……讨论中,不仅使本堂课“提前知道天气情况的好处”这个目标得以落实,而且提升了本课的主题思想,使学生了解了“人定胜天”的道理。

四、巧用生活资源,丰富课堂信息——说资源利用

本课时教学中,我对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如用手机现场拨打96121天气查询电话;利用网络进行未来一周网上天气查询;播放有关天气预报、洪灾和暴风雪灾害的视频;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气象谚语、课上制作的气象符号等。

2、学生生活经验的运用。如开展如何防范雷阵雨的讨论、小组合作制作气象符号、课前收集气象谚语等。

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使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运用使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的快乐再现于课堂,课堂的精彩回归于生活,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以上是我对《天气变化早知道》教学的设计与思考,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县学街小学的梁杰,很荣幸有机会得到各位的指导。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中的第二活动主题《红绿灯、在站岗》。

在说课之前我想请各位评委看一小段录像。(播放《关爱生命,安全出行》)这是现实生活中谁也不愿意见到、也不难见到的一种画面,因此,我们能深刻理解新课标中提出“认识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的重要意义。

以新课标作为重要依据,这节课的细化目标为: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及交警手势;

行为目标: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一个人有责任感的体现。

其实,这些也是让“学会照顾自己”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因此,这一节课,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自护能力的培养,乃至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激发,对于保证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只有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交通标志、信号、交警手势,他们才懂得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因此,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及交警手势,这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发现自己周围的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形成较强的辨析能力,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这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因此这一节课我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动画、图片、视频,利用多媒体直观动态的教学手段,通过游戏、比赛来展开教学。

首先,构建与孩子现实生活的联系。

孩子们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发展的。如课前孩子们收集交通标志、观察遵守和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将交警叔叔“请”到课堂为孩子们介绍有关知识等。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其次,道德准则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我们生存于社会的道德准则之一。孩子们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情感,只有源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以及情景辨析、角色游戏等,都能在生活中而非生活外引导孩子们良好品德的积累与形成。

再则,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在本课中,“红绿灯”是所有交通规则的代名词,它引出的是关于一系列公共道德和秩序、健康与生命,深刻而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懂得平安、和谐生活的重要性,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本课中,我进行了四个环节的教学。

首先,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唱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了,轻松愉快的开场歌曲是孩子们在一年级就学过的《红眼睛,绿眼睛》,歌中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行”。从这优美的歌声中本课的主角“红绿灯”正式在课堂出现,也在第一时间抓住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交通警察”、“交通标志”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按照教学目标,设定了三个学习环节。

(一)学习交通信号的含义,带着“小黄帽这样过马路安全吗?应该怎样做呢?”的问题老师播放《小黄帽》的录像,川流不息的马路、刺耳的汽车鸣笛声和小黄帽不按交通信号灯的提示穿行于道路上、翻越护栏等等屡次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从视觉上让孩子们体会到:这样做太危险了,过马路应该先看指示灯,红灯停、绿灯行,没有人行横道应该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翻越栏杆是错误的。

随后的现场情景再现,是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设的一个环节,我们学校地处裕华路繁华地段,每天上学放学车辆很多,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不顾两边的车辆横冲直撞,很是危险。因此,课前我将学生的座位进行特殊的排列,空余处形成一个人行横道,请学生们模拟游戏,让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呈现在课堂上,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这也正是品德课的根本——源于生活而回归生活。

(二)学做交警手势

在这个环节中,我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个重要的人物:“交通警察。“信号灯能保护我们的安全,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保护神,他不分严寒酷暑每天在道路上指挥各种车辆安全通行,疏导交通,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是交警叔叔,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跟交警叔叔学做指挥手势吧!”接着,我用课件展示交警指挥道路交通的规范手势。

交通警察威武,神气,孩子们都很崇拜,大多数孩子从小就有着当警察的理想,所以在模仿交警做手势的时候,我不仅仅只是请几个孩子来学,而是先请大家一起学,然后再请每小队派一位同学来比一比。比的同学认真,为他们加油的小队同学也认真,大家都参与了游戏,都对交通警察的手势有了一个很深的认识,我想下次在马路上即使孩子们看到了自己不熟悉的交警手势,也会留一个心眼,会问清楚手势的意思,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又有了一个延伸。

(三)学习交通标志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强调孩子的亲身经历和认知经验。让孩子们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以达到资源共享、评价互动的目的,再通过课件演示和总结交通标志的三种类型:指示标志——黄底黑图,表示允许;禁令标志——蓝底白图,有的带斜杠,表示禁止;警告标志——白底红图,表示警告,要注意……。随后的教学中,我用课件出示了一组交通标志图,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抢答,这既是对回答正确的孩子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激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和感受到:交通标志、信号灯、交警手势,他们都是无声的语言,认识了它们,我们出行就更安全了。

第三个环节,拓展思路、明辨是非。

本着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我以出判断题的形式来增强孩子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里设计的十道题有的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有的是学生还没有涉及但应该熟知和了解的。

最后,升华情感,明理导行。

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播放刚才老师们在我说课前看到的录像:紧张的音乐配上各种车辆的喧闹声、紧急的刹车声,车祸的惨烈情景,让学生们震惊、震撼。此时画面一转:一个七岁本应和孩子们一样享受自由、健康、快乐、幸福童年的小女孩,因一次车祸,截断下肢,只能靠一个球皮行走。

我问我的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篮球女孩的事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看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更何况是跟她差不了几岁的孩子。因而在看完以后引导孩子谈自己的感受,便是水到渠成了,珍爱生命的意识也在其中自然生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摒弃了那种老师讲述故事情节、讲道理的呆板局面,便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孩子的体验也更为真切。

课的最后大家齐读一则《安全童谣》,老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好多的交通标志、信号灯,学习了交警叔叔的指挥手势,希望大家学会保护自己、照顾自己,做个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好孩子,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整堂课的气氛既轻松又严肃,我以资料积累、环境创设作为背景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事、景,边游戏、边合作、边讨论、边创造。我们在自主的探索与积累中,在真诚的信任与关心中,先激情、再明理,后导行,一步步落实教学目标。我相信,上过此课的孩子及孩子的亲人、朋友们将会一生平安!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3

一、教学思想

1、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道德意识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我长大了》,它强调了“我”在家庭中的主体意识,既享受家庭温暖,又要为家庭幸福做力所能及的事。然而现代家庭的孩子并不缺乏父母长辈的关爱,缺乏的是“小皇帝”、“小公主”们对自己在家庭中角色意识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认识。他们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给予的快乐。故而我在教学活动时用情感去唤醒学生,用知识去启迪学生,用技能去武装学生,不但让他们懂得父母对他们的爱,而且还要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去爱父母。

2、理论依据:

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学进入生活,贴近生活,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我们长大了》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三单元《认识我自己》的第一个主题。通过主题活动的学习,帮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变化,进而总结自己的收获。通过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其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

2、学情分析:

孩子们每天都在成长,但他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成长,忽略了随处都可感知的快乐与幸福。他们把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看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只知道接受,而忘了付出,较少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较多地以自我为中心,对生活上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主动帮忙动手做。

三、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产生成长的喜悦感。

(2)教学难点:体验被父母的疼爱的幸福,让孩子懂得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猜猜他是谁

第二环节:了解出生时身高和体重

第三环节:试试儿时的衣物

第四环节:展示自己新本领

第五环节:感恩父母

1、猜猜他是谁

通过学生自身入手,从学生小时候的长相与现在的长相作对比,引入学生感觉自己长大了。

2、了解出生时身高和体重

3、试试儿时的衣物

通过学生试小时候的衣服,帽子,手套,直观地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小时候从外貌和身材上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4、感恩父母

教师播放一段配乐影像,让学生领悟看一看一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有谁陪在你的身边,除了老师又是谁教会自己新本领的。最后,升华到用每一个人都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的父母。

五、设计特点分析

为了这节课我准备了充分的实物与道具采取和学生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里穿一穿小时候的衣服,掂一掂出生时的分量,比较自己的情况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外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再由表及里的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内在的变化,例如会唱新儿歌了,会吹口风琴了,会跳拉丁舞了,会很多汉字了等等。还有一个关键环节是结合自身的情况,让学生知道爱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回报父母。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春天在哪里》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主题一《春天来了》第12—15页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的美,体验春天到来的愉快。

2.学习观察春天的特点,探究春天自然界的变化。

3.了解春天常见的动植物和人类活动。

三、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周围是广阔的田地,校内各类树木、花卉、草坪都成了儿童眼中春的使者,而儿童父母的春耕、村边的小河、田野上的风筝、校园中的花和树叶等为儿童感受春天、观察春天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源,从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入手,带着儿童来寻找春天、感受春天。

四、说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春天常见的动植物和人类活动。

2、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体验春天到来的愉快。

五、说学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通过小品、视频、竞赛等活动方式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六、说教学准备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周围是广阔的田地,校内各类树木、花卉、草坪都成了儿童眼中春的使者,而儿童父母的春耕、村边的小河、田野上的风筝、校园中的花和树叶等为儿童感受春天、观察春天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源,从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入手,带着儿童来寻找春天、感受春天。

七、说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运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猜一猜:它是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景,初步了解合作的必要性

1、为学生创设情景,观看歌舞(春天在哪里?)

学生思考: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景色有哪些?春天的颜色有哪些?

2、学生讨论:1、春天在哪里?2、春天的景色有哪些?3、春天的颜色有哪些? 4、春天的植物有哪些? 5、春天的小动物有哪些?

3、教师小结:春天的景色丰富多彩,柳枝吐出了嫩芽,花坛里的月季长出了红红的叶子,墙边的小草长出来了,草丛里还发现了美丽的小花,春的地比以前软和了,农民伯伯要种地了,只有在春天播撒种子,夏天辛苦劳动,才能迎来秋天的收获。小朋友们也一样,只有珍惜现在,努力学习才能在将来取得好的成绩.三、设置猜谜游戏,深入了解春天景色的各种特症

1、猜一猜。

四、小组讨论,春天带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五、创作春天,把对春天的感观上升到视觉感受。

1、教师谈话:春天已经到了,不仅美丽的七色花开了,很多花都开了,大家发挥小组的力量,一起合作歌颂一下春天吧!

喜欢绘画的小组设计一副春天的图画。

喜欢音乐的小组为你喜欢的春天的歌曲配上伴奏。

喜欢表演的同学编排一个关于春天的童话剧。

2、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积极参与活动。

3、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4、教师总结: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别人,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出每个人的特长,学会合作、成为善于合作的人。

五、布置课后实践活动,尝试各组共同合作

教师布置课后分工合作出一份春天景色图。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5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我换牙了》第二课时《保护牙齿》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思想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做介绍: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的第一个主题《我换牙了》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我换牙了》是针对正处在换牙时期的学生而设计的。本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画和儿歌来教育小学生爱护牙齿,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学生成为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重要,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新课程标准的向导下,我制定本次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了解牙齿的保健措施指导学生从小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会正确刷牙。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怎样保护牙齿,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从护牙开始,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牙齿的重要作用,学会刷牙的正确方法。

2、难点:通过本次活动引起小学生对牙齿保护的重视,达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牙齿模型、饼干、塑料杯、清水、生鸡蛋、学生牙刷等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中应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时时有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讲解法

将抽象的知识内容用直观、生动的形式来示范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结合牙齿模型,示范讲解刷牙的方法,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让学生在模拟刷牙的基础上,按刷牙程序实际操作,教师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2、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活动中我把故事、歌曲、及儿歌制成课件,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直观生动的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愉悦中。

此外,我还采用了交流讨论法,使学生获得对此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只有指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健康、科学、幸福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因此,为确实保证儿童通过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来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听讲或形式的活动来学习,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十分注重课程的活动性,通过活动过程与儿童积极活动,给予他们支持、合作等实现对儿童的引导和指导。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换牙的常识,体会到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觉的基础上,我以护牙为主线,采用“猜猜谜语,引入主题——活动探究,认识乳牙和恒牙——合作交流,感受换牙——联系实际,初识护牙——形象总结,课外延伸”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道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紧张、恐惧、害怕,初步认识牙齿保健的基本常识以及护牙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

第二个环节的设计,我首先是让学生了解换牙的原因。通过图片和视频,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去发现换牙的奥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自己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自己长大的标志之一。其次让孩子交流讨论护牙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初步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合作交流,了解哪些食物对牙齿有利,哪些食物对牙齿有害。

第四和第五个环节,是这课的一个重点,让学生了解漱口和刷牙是保护牙齿的法宝,养成饭后及时漱口和早晚刷牙的好习惯。首先通过吃饼干,让孩子亲身体验到漱口的作用,同时借助视频资料,孩子也了解到虫牙的形成。其次通过醋泡鸡蛋的实验了解刷牙的重要,借助观看视频和动手实践,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最后的总结巩固环节,我通过“保护牙齿大闯关”这一活动,让孩子辨析正误,同时也巩固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培养或促进其良好的护牙习惯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帮助。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采用了分组讨论、观看动画和动手实践欣赏歌曲的感受,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主题

二、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抓住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在课开始先请大家一起猜了四个谜语,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融入课堂中初步了解保护牙齿重要性,并说出自己保护牙齿的方法。本环节采用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巧妙地导入了本课《保护牙齿》(并板书课题:保护牙齿)。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猜谜语,激发兴趣,为后面的活动预设一个铺垫。

(二)观察牙齿,了解重要性。

让学生讨论交流,平时生活中小朋友们存在的一些好习惯和坏习惯。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穿针引线,精当点拨。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在师生的对话交流中,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在真实生动的画面前,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时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且,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三)了解牙齿健康与饮食的关系,做到合理饮食。

首先出示了一些孩子们平时常吃的食物,问孩子“哪些食物是你最爱吃的?”有的孩子就回答“奶油蛋糕、可乐、辣条、糖”紧接着我就说“你们爱吃的食物可能并不是对牙齿有利的食物。”接下来就让同桌两人合作找出哪些食物对牙齿有利,哪些对牙齿有害。从而给孩子一个饮食上的引导:保护牙齿就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酸的辣的甜的等刺激性食物。这些话题都是孩子们所经历过的、熟悉的,通过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进行教育,在自身生活体验上学习,努力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儿童觉得是在进行和探讨自己的生活,因而会充满兴趣地进行探讨。

(四)养成漱口的好习惯。

请学生品尝饼干,观察牙齿的变化。随后漱口,然后观察杯子里水的变化。本环节通过实际操作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淡化了说教。让他们吃饼干,漱口后看杯中浑浊的漱口水,引导他们说出,从刚才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人只要吃过东西,牙缝里就会留有残渣,如果不清除干净,就会长蛀牙,让他们体会到漱口的重要性。

(五)探究活动,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通过醋泡鸡蛋的实验,让孩子了解到用醋泡过的鸡蛋会变软,用水泡过的硬,从而引出刷牙的重要。首先让学生演示各自的刷牙方法,老师观察后,选出2-3名不同刷法的学生站起来演示,然后提出疑问:小朋友的刷牙方法有这么多种,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播放刷牙的视频,然后同桌两人探究刷牙方法,请2-3名学生在牙齿模型上演示,其他同学当小牙医,判断正误。最后把刷牙方法总结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本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从初试刷牙方法到师生共同探究,再到学生之间互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最后以“儿歌”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巩固了刷牙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六)、形象总结,巩固延伸。

通过“保护牙齿大闯关”这一活动,既总结了这一课所学的知识,又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最后以欣赏一幅健康美丽的笑脸图,来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五、教学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将自己定位于各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教学目的。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备课和说课的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6

一、教材

活动天地(一)《我会打电话》是《品德与社会》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中的《活动天地》。学生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当父母不在家遇到困难时如何独自应对的方法,而且还掌握了一些正确的求助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活动天地(一)《我会打电话》,学生们就能更好地掌握一些常用应急电话号码,并懂得不随意拨打这些电话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二、学情

生活中,学生们较多的是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打电话,了解的是父母单位、手机、家里等的电话号码,却很少涉及常用的应急电话号码。因此本课教学十分有必要

三、说目标

我在原教参的“教学目标”上作了补充,加上了“不随意拨打电话是一种文明行为”的要求,因此设定的目标为:

1、知道一些常用应急电话号码和文明打电话的方法。

2、进行模拟打常用应急电话的练习,培养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懂得不随意拨打这些电话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四、说教法

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媒体教学法:为使本课教学更具体化、形象化,并为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打好基础,我在教学中将生动形象的媒体贯穿始终。

2、实践体验法:针对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够强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动静交替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通过实践,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体验成功的机会。

五、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参与学习法:我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成效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7

《文明打电话》是科教版《品德与社会》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大家来交流》中的最后一课。本单元通过前几课的学习,知道了交流的各种讲究与方法。教材提供了三组漫画,第一组:展现的是小朋友在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文明有礼地接听与拨打电话的情景,提示学生文明打电话要从语言亲切、有礼貌,多为别人着想,不打扰他人工作、休息等方面做起。第二组:呈现的是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特殊或紧急情况,如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一个陌生人来电;突然发生火灾;看到路上有车祸发生;想了解天气情况等等,指导学生学会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处理特殊情况,并由此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紧急求助电话。第三组:呈现的是一棵礼仪树,是学生喜欢的实践操作题,意在让学生通过活动过程,将文明礼仪牢记心中。本教材让学生联系实际初步了解一些接打电话的礼仪,体现了“有礼貌是尊重他人、讲文明”民族精神教育的点,隐含了民族精神教育中有关的人文传统教育。与本教材相关的、涉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内容:前有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待客与做客》;后有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第3课《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中与人交流时的文明礼仪;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做可爱的上海人》中的三篇课文等等。

“电话”作为“文明交流”的载体,学生并不陌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话,可是如何文明地使用电话,如何接打电话使人感觉舒服,二年级的孩子还是显得懵懂,并缺乏尊重别人的意识,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懂得并初步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礼貌。

2、了解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紧急求助电话。

3、通过小组讨论,能分辨文明打电话与不文明打电话的现象。

4、学会自我保护,同时知道拨打生活中常用的紧急求助电话的方法和规矩。

5、懂得文明打电话能使双方交流得更愉快;同时能够明白不随便拨打紧急求助电话也是一种文明打电话的表现。

教学的重难点是:养成文明打电话的习惯,能分辨文明与不文明的打电话行为;懂得不随意拨打紧急求助电话也是文明的行为。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呈现文明接打电话的情境,正面引导

首先以小朋友喜爱的“谜语”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小朋友自己说说接打电话的经历,其次,创设同龄人“圆圆”文明接打电话的情境,在图片与声音环境中,让学生对文明使用电话带来的舒适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感受,以小伙伴为榜样形式,显得更为亲切,易于接受,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二部分:创设情境辨析,加深印象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小朋友们对文明使用电话带来的舒服有了整体的了解,与实际联系,教师列举了四幅不文明接打电话的图片来让学生进行情景辨析。通过小组讨论说一说如果这样打电话,会造成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样文明打电话。有些仅仅通过表达是无法说清楚的,还可以请学生来演一演,这样更生动形象,加深印象。从讨论交流中学生懂得了接打电话除了有礼貌外,还要为别人着想,也是讲文明的表现。最后,用儿歌的形式请学生读一读《文明打电话》,使学生对文明使用电话进行巩固。在明确了使用电话中的一些各种场合的文明礼貌用语后,请学生来实践操作,通过信息技术,请个别学生媒体操作,配以各种评价声音,促进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全班在小组内学习交流,做到了点和面的整合。“装扮礼仪树”的活动,是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及时反馈。

第三部分:在实践中探究,学会自我保护

这一部分是文明接打电话的实践探究与拓展,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以短片的形式展现“圆圆”遇到的麻烦:当小朋友一个人在家时,面对陌生叔叔的来电,该不该把爸爸的手机号码告知,怎么处理才不失文明的做法。组织学生就这一情景进行讨论探究,说说各自的好办法,这既是文明使用电话的延续,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第二环节是了解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并以“新闻”的形式来叙说打电话被逮捕的事件引起学生关注,揭示特殊电话不可随意拨打,会影响正常接警,会延误救助时机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出现,这不仅是礼仪的问题,而且还是违规违法的事情。

最后,以“文明社会创新风”呼吁小朋友们从小事做起,为文明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8

老师们好,我是一位上过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老师,今天我就把以前教学的一些拙略的方法说出来,和老师们一起学习,欠妥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我所说的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二单元上学路上的第二课《好好走路》,它是在学生在掌握了认路和寻路的方法后,让学生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自觉遵守。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安全上学。

二.说意图:近几年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些交通事故大多都是由于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如乱穿马路、乱闯红灯、在马路上玩耍、打闹等)引起的。在讲这一课时我面对的是小学的学生,亮岩小学前有一条马路,这条马路车量多,而且曾经有发生交通事故案例,这无疑是该校学生在安全上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还有孩子们都是来自不同的村子,乡村小马路也常有摩托车狂奔的现象,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始终以怎样安全走路为主线,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必须遵守交通法规,从而知道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识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教学目标

1.学生在活动中有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2.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初步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3.了解安全常识,熟悉重要的交通安全标志。

4.学生在活动懂得在放学途中要注意安全,要互相帮助,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5.学生具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每天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6.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重要的交通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上学。

2.有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了解交通法规。

六.说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图,并观察自己上学路上的交通情况。

教师——一段“上学路上”的录像;制作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及表演用的头饰。安全通道标志、拐弯标志、禁止鸣笛标志、红绿灯标志、禁止车辆通行标志等等。

七.说教法、学法

1.教法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并且在与学生之间不断地发生互动、对话、交流、沟通中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2.学法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体现表演展示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情境学习法等几种学法的指导,寓教于乐。

八.教学程序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交警叔叔吗?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交警”,大家高兴吗?

2.“小交警”正式执行任务了!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做得对不对?游戏表演小交警指挥交通。看看是我们指挥的好还是交警叔叔指挥的(播放课件):画面内容: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流,井然有序。(交警叔叔指挥得好)

3.在上学路上,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汇报。)

揭题:好好走路

(二)、联系实际,明理导行;

初步了解交通法规。基于整体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层层推进、深化教学目标。

1.创境继续导入:

活动一:

(1).膨!啊!(出示课件发生车祸)一辆汽车与一群不守交通规则的孩子撞在了一起,顿时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应注意什么?

(2)、你们平时放学回家是怎样过马路的?说一说马路上的危险有哪些?或者看到的听到的。(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有好玩的地方,也有买好吃的,还有很多很多吸引我们的事物,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总结:咱们都要记住,一定要按时回家,还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平安回家,让大人放心。

2.游戏模拟

活动二:

“十字路口”怎样走为了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生活。教学伊始,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逼真的“十字路口”情境:教室里的桌椅分成四个小组,形成一个十字路口。然后让学生带上我制作好的头饰:小汽车、自行车等来进行模拟走一走的活动,活动结束后请下面的同学来评价他们走的好不好,学生的回答是:“不好,车和行人都撞到了一起”。是呀,这只是在教室里的模拟游戏,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想一想这多么危险啊!如果我们在“十字路口”设置红绿灯这样的交通标志会怎么样呢?我们再来试一试。两次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孩子深刻地认识到交通标志的重要性,在亲身的体验中,学生产生了想要更多地了解交通标志的愿望,引发生注意与思考。

总结:咱们都要记住,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平安回家,活动三:交通标志大揭密:

1、师点击课件,出示交通标志。

2、课前,老师请小朋友们收集了交通标志,并和爸爸妈妈把交通标志制作成头饰,请把标志拿出来,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我们是农村的孩子,为什么要认识交通标志呢?

(学生交流解决。)告诉孩子们,认识交通标志对我们进城去的时候也有很大的帮助。

小结:认识交通标志对于指导我们遵守交通规则十分重要。我们遇到不认识的标志可以向交警叔叔询问;村里没有交通标志,过马路时应怎样做?(引出一看二慢三通过)

3、谁愿意上来把自己的标志展示给大家看?说一说交通标志上画了什么?是什么标志?在哪儿见过?有什么作用?

总结:这些标志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帮助,让我们记住它们!

《品德与生活》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交通方面的认识最直接、最能接受的就是交通标志。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事先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用头饰、讲述等方式出示自己收集的交通标志。在课堂上对学生课前的信息搜集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运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获得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一节的设计既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拓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学的高潮,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品德的升华。

活动四:教学生以歌谣的形式扎实牢记交通安全知识

A、学儿歌

走路要走人行道,横过马路左右瞧。

记住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走。

隧道天桥最安全,与车争道最危险。

遵守交规习惯好,健康平安幸福长。

B、交通规则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过马路不要太着急。

你拍二,我拍二,骑车不要把人带。

你拍三,我拍三,走人行横道才心安。

你拍四,我拍四,先下后上真懂事。

你拍五,我拍五,不做马路小猛虎。

你拍六,我拍六,交通安全来学透。

你拍七,我拍七,开车不要耍脾气。

你拍八,我拍八,路边护栏不乱爬。

你拍九,我拍九,施工场地绕道走。

你拍十,我拍十,安全习惯要保持。

C、顺口溜

(1)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

(2)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

(3)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

(4)乘车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手头不能伸窗外,扶紧把手莫忘记。

(5)公共汽车真繁忙,迎送乘客去各方。

(6)乘车定要守秩序,交通法规不能忘。

(7)依次上车莫拥挤,扶老携幼高风尚。

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歌歌谣加入,不仅有效地活跃了活动气氛,而且再一次为学生敲响了警钟。

D、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给小孩买自行车的家长很多,于是孩子们都喜欢在公路上飙车,这里也要讲讲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车。根据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资料分析表明,一个人的发育期通常要满十二、十三岁,才能初步达到上述最低要求。因此交通规则从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出发,规定十二周岁以下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路。

E、本课的结束部分,我利用课件播放音乐《祝你平安》并进行全课总结,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将知识告诉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人人都会看标志,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人人都幸福平安。

九.总结激励,延伸导行。

今天很高兴地看到大家能战胜困难,按时回家。你们瞧,我特意给你们带来了我的图案。如果你觉得自己每周能按时回家,就把我的图案贴在你家。(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笑脸图)放学时间到了,要和小朋友们说再见了。我相信我们下次再见的时候,你们每个人都已养成了按时回家好好走路的好习惯。

十.板书设计

本课的学习者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的小学生,识字不多,因此我的板书设计以图为主。左边是一个注意危险的交通标志,提醒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右边是代表家的楼房,中间划上箭头,告诉孩子们,只有把交通规则牢牢地记在心中,才能好好走路平安回家。

十一.下面是我对“课课渗透法制教育”的一点见解:

在本课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去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发生过或知道哪些交通事故,这些交通事故给自己本身和他人带来了哪些伤害。通过学生的调查、相互汇报,学生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严重的后果,有的学生在介绍自己亲人发生交通事故时甚至失声痛哭,这无疑给每个学生心灵中敲响了警钟,从而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而且在课前还为学生讲述了一段本校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让学生发现自身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讨论,明辨是非。这正符合了《课程标准》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要求。

正如鲁宾斯坦曾经指出的那样:“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品德教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一句话,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是生活的延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巧妙运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从小知法,懂法,守法。

1.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9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思想品德课的开篇第一章,主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育并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生活,追求生命的价值。标题直接、简明地说明了本单元的生活主题。把本单元作为思想品德课的开篇是因为进行生命教育是教育自身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教育中不能缺少生命教育,缺少生命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另外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的漠视,不懂得尊重、珍爱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这一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尤为重要,而且放在第一位置上。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以下知识: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认识人类生命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生命都就有独特性。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并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在此过程中培养其整合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新的生态道德观,善待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青春年华,激发创造有意义人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人最保贵的是生命 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2、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和奉献,让我们的青春更美丽

难点:

1、人的生命是独特的。

2、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和奉献

四、说学情

学生由小学生入到初中,在课程上有很多方面还不太适应,特别是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考试学科正式进入学生的生活,学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一门课程里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粗或细都会有一定的体验和感受,但他们的感受不全面不深刻也不具体,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他们已有的认知和感受,通过体验教学通过大量的事实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体会人生的意义,并能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加以掌握。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节课知识的整合上还有一定的欠缺,通过深层次的学习,使学生能逐步建立起整合意识,培养各种能力。

五、说教法

本节课作为复习课我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启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学法

本节课我从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疏理巩固、拓展延伸、达标检测七个层次进行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以及各部分的学习方式,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和任务,使学生学习起来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二)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独立阅读教材,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学习。教师必须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动脑思考的机会。

一、自己复习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30分钟)。

1、学生个人根据教师给的知识结构图熟读课本,并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附表中指定任务,将所标题目在课本中找到并注明在卷子上。

(2)通过阅读课本学生独立整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3)将重点知识进行标记记忆记忆

2、学生将重点知识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

(三)小组合作探究:

对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小组内合作探究出答案。

(四)班级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之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补充,师生达成共识。

(五)疏理巩固:

学生疏理本节课的知识,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并利用简单的选择进行巩固训练。

(六)拓展延伸:

通过综合训练达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对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主要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结合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七)达标测试

为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达标检测题,这样可以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查漏缺。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10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刚才你们听到的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就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让我再试一次》中的主题曲。

一、教学设计概述:

(1)设计理念:

《让我再试一次》是粤教版《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四单元《成长的天空》中的第一课。这个单元按照不怕困难挫折、团结拼搏、相信自己、不断进取的引导思路,设计了三篇主题共生,相互补充,承上启下的课文。其中,《让我再试一次》旨在引导儿童不怕困难和挫折,做事情有耐心、有毅力、不胆怯,培养儿童顽强的意志力。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做事情缺乏耐心,对自己没有信心,同时他们特别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遇到困难容易打退堂鼓,这也是我班学生的一大通病。因此,我主要针对本班学生这一方面的问题设计跟孩子们生活非常接近的教学环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他们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顽强拼搏的意志力。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基于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三点:

1、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不怕困难,做事情有耐心、不胆怯,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力。

2、行为与习惯目标:培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收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

其中教学重点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愿意积极尝试,不轻易放弃的顽强意志,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教法学法:

按照新课标的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堂需要,我努力使教学进入生活,贴近生活,创设开放互动的情境,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

(4)教学过程:

根据本教材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点击)围绕“在生活中进行品质培养”这一主旨,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步:(点击)

1、游戏导入,盘点困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组织了一个“玩转小魔术”的游戏活动,(课件出示)首先示范表演魔术,然后请全体学生模仿表演。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课堂上,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中。但由于这一游戏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可能会遭遇失败,我相机鼓励孩子:“勇敢去做,不要怕,再试一下。”并适时板书文中小诗中心句。可以预见,会有一部分学生浅尝辄止,选择放弃。这一创设情境,再现了生活场景,使学生在自然生活常态中获得了真实面对困难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的发展变化将贯穿整个课堂学习。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中,你们还碰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面对的呢?孩子们年龄虽小,但碰到过的困难却并不少。在已有情感体验的引发下,孩子们纷纷倾诉苦恼,一吐为快。(点击)

2、活动体验,面对困难。

如何正确面对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学习活动,(课件出示)让学生在动中学,在玩中学。(点击)

3、游戏反馈,解决困难。

为使课堂学习得到及时反馈,让学生感受到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在课堂的最后我组织学生再次尝试“玩转小魔术”。(课件出示)并在活动中,将教材中的一首小诗(课件出示)改编成歌词,配上孩子们熟悉的旋律,在课堂播放。(点击播放音乐)鼓励孩子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只要不忘对自己说一句“勇敢去做,不要怕,再试一下”,成功就不会离自己太远。借助音乐独特的感染力,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再次得到升华。即使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取得成功,我仍会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并鼓励他们课后继续努力尝试。这一环节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去,真正实现了“在生活中进行品质培养”这一主旨。(点击)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我以“遇到困难——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为线索,以“玩转小魔术” 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的具体解决步骤:

下面我就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具体说说教学过程第二步的活动设计。(课件出示)下面我先介绍第一个环节:

(1)说一说。

面对困难怎么办?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困难正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倾诉心声,盘点困难后,越来越多的困难犹如一座座无形的小山压在孩子们的心上,课堂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此时,正是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困难的良好契机。人们常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情绪有些低落的孩子们,我及时提出来组织“小小故事会” 和“智慧山探宝”两个活动,(课件出示)让学生从活动中学习名人面对困难不退缩,努力拼搏的顽强意志。

(2)听一听。

由于名人的事例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以上活动取得的教育效果仅停留在学生表面认识的层面,为弥补这一缺憾,我积极拓展教学资源,适时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事例,让孩子们一起来“听一听”:(点击)同学们的故事讲得很好,让我又了解到了这么多有毅力的人和事。今天,老师也想向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小姐姐,她就是靠捡破烂挣钱上学的安徽女孩谭海美。(配乐讲述谭海美的故事)听完故事,孩子们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纷纷被故事主人公的.自强不息和纯朴的爱心深深打动。

(3)谈一谈。

当学生获得了丰富深刻的情感体验后,我进一步组织全班交流,进入第三个环节“谈一谈”。(课件出示)1、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2、你还有没解决的困难吗?你准备怎么解决?3、当你再次碰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这由弱到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正配合了教材的编写思路。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这一教学重点也由此迎刃而解。

(4)演一演。

然而,有了面对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并不等于就能解决困难,更重要是掌握解决困难的方法与技能,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采取了“演一演”的方式,(点击)在学生倾诉的困难中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难题,(如英语单词记不住;学习总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与同学发生矛盾不知如何处理;同学给自己取绰号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课件出示)让学生分组自选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从中指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敢尝试。在此,我结合故事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除了自己要勇于面对困难,在任何处境中,都要怀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他人战胜困难,进一步丰富拓展了教材内容。这一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在引导学生获得初步的解决困难的技能。至此,本课教学难点最终成功突破。(点击)

“勇敢去做,不要怕,再试一下。”最后,我想把本课的主题曲送给我自己和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和尝试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点击播放音乐)

附:

谭海美的故事

海美6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因工受伤致残,母亲弃家出走,从此只能跟着爷爷奶奶一块生活。5岁时,小海美就跟着奶奶一道捡破烂。看到和她差不多大的孩子津津有味地喝着易拉罐饮料,她却只能悄悄站在一旁,等人家喝完后,再将丢弃的易拉罐捡走。就这样,不论刮风下雨、不分寒暑假日,海美和奶奶拾破烂攒齐了学费。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海美7岁时就开始学做饭,烧饭够不着锅台,她就站在凳子上,有时切菜把手切破了,她也不吱声,找个布条缠着接着干。艰苦的生活让海美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从不买零食吃,掉在桌上的饭粒也要捡起来吃下去;她用铅笔做作业,写满后用橡皮擦掉接着用,直到纸被橡皮磨破为止……逆境中,小海美的学习意志愈加坚定。每天忙完家务,都要学习到晚上10点多钟,由于用不起电,小海美一直是点着蜡烛学习。夏天被蚊子咬一身红包,冬天手冻得像馒头一样。靠着超乎常人的努力和刻苦,海美从开始上学,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虽然从小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爱,但海美仍时刻想着关爱别人。看到班里很多同学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倡议成立“留守孩子小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后进生提高成绩,照顾生活上困难的同学,照看孤寡老人。老师也被她的爱心感动了,说:“海美的心灵就像泉水一样明澈,像雪莲一样美丽。”20xx年,海美被选为全国十佳少年;20xx年她与杨利伟、刘翔等人一起当选为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还应邀参加 “首届儿童发展国际论坛”。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11

一、教材分析

《我的家》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中第一册第十课的内容。它由《我们一家子》、《我是幸福的孩子》两个部分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父母长辈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二、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一些年龄小,活泼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们。被父母呵护惯了的子女有时会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或许还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三、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分目标中的第一条情感与态度就提出了,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其中爱亲敬长排在了首位。据此,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a)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家庭角色意识。

b)通过开展“全家福”展览,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c)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他们爱家、爱父母、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方法,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得到快乐。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更多的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我把孩子的家长们也请到了课堂,一起来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另外,课堂上我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巧妙的把多媒体VCD内容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恰到好处的灵活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a)欣赏导入,创设情境

b)介绍家庭,增进了解

i.看 看多媒体VCD资源《我的家》中的《我们一家子》全家福照片。

ii.说 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大胆地去说。

iii.贴 师生合作,共同布置“全家福”展板。

iv.欣赏 欣赏多媒体VCD中“妈妈的爱”,再次感受家人的温暖。

c)理清关系,升华感情

学生拍手玩对对歌

d)巧巧手活动

让孩子在爸妈的配合之下共同去完成一件作品。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12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天天好心情》包括“有勇气,不怕难”、“我真棒”、“天天好心情”三个活动主题。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三课《天天好心情》。这篇课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让每天有意思一点。”第二部分“爱越多,快乐越多。”课文通过说说生活中的快乐事和童话故事来引导学生体会生活是很快乐的,感受什么是快乐;然后通过童话人物快乐王子树立榜样,指导言行,让学生体验到“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自己更快乐。”从而培养学生有爱心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主题目标

使学生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明白快乐的深层含义,并知道怎样才能让别人快乐,也让自己快乐。

四、教学构思

遵循“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感受”的教学理念,既考虑新课程“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源泉”的特点,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情境教学法”和“竞赛教学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生活中选取事例,提取生活中的快乐,使学生将生活中的体验内化为思想道德行为准则,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达到和谐统一。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听一段熟悉的音乐《快乐大本营》的开场曲“啦啦歌”。轻松而熟悉的音乐一响起,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口号也脱口而出:“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吔 ——”随之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一课《天天好心情》。

接着,我介绍,“今天,从快乐大本营来了位客人,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啊?”(出示课件:)

“嗨!小朋友们好!我是快乐大本营的使者——小雪人,今天快乐大本营准备了一份大大的礼物要送给你们,你们想要吗?别急,只要你们能闯过四关,就能到达《快乐大本营》,拿到礼物了。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吗?”

悬念的设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对后面的学习活动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2、提取事例,明理导行。

这一环节设计了四关:发现快乐,认识快乐,感受快乐,创造快乐。

第一关:发现快乐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我适时引入课文学习:“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闯关,好吗?”这一环节,我将学生分为男女两个分队,以课文提示语“生活中有哪些事让你感到快乐”作为话题,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快乐事,比比看谁发现的快乐多。通过闯这一关,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有很多快乐的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二关:认识快乐

先让学生自己看课文第24页的连环画,再组织学生表演童话剧《小猪找快乐》,然后展开讨论: ① 牛伯伯、蜜蜂妹妹、啄木鸟姐姐的快乐在那里? ② 小猪找到快乐了吗?它的快乐在那里? ③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通过闯这一关,让学生到认识到:快乐就在劳动中,快乐就是为别人带来点什么,快乐就是能帮助别人做点什么。

第三关:感受快乐

这一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明白快乐的深层含义,第三关就是为突破重难点而设计的。

这一关我设计引出榜样人物——快乐王子。“看到同学们闯关这么激烈,我们的一位好朋友也忍不住来帮忙了,你们瞧!他来了。”(出示课件)播放童话剧《快乐王子》。展开讨论: ① 快乐王子为什么将自己宝剑上的红宝石、自己蓝宝石做的双眼、外衣上的黄金送给穷苦人? ② 在那寒冷的季节,小燕子明明知道自己留下来会冻死,它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留下来陪伴雕像,一次又一次为快乐王子做事呢?

通过闯这一关,学生感悟到了“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自己更快乐”;“付出的爱越多,得到的快乐越多”。懂得了快乐的真正含义。

第四关:创造快乐

“快乐王子和小燕子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无尽的快乐,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也可以学着他们做一做,你一定能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让我们看图,① 说说图上的小学生都做了什么。② 看到他们都在创造快乐,那我们自己有什么打算?”分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帮助别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闯这一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体验到了快乐的乐趣。

3、展示记录,体验升华。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激烈的竞争,已顺利闯过四关,看,《快乐大本营》的使者小雪人正打开大门鼓掌欢迎我们呢。

然后,我问“小朋友们,你今天快乐吗?假如你今天获得了快乐,就拿出笔来,记下这些快乐的事吧!”

最后,伴着快乐大本营的片尾曲《你快乐吗》歌声,让学生在主人公小雪人的带领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展示自己记录的快乐。

六、说课总结

整节课,我自始至终贯穿“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感受”的原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明白生活的道理,在快乐中受到教育,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成为了一个快乐的人。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13

一、说教材

新课程、新理念、新目标,为处在基础教育最前沿的小学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尤其是小学生的品德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品德教育课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说教为主要形式和以书本为主要内容的封闭模式。它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关注每个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题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是实验教材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中的第一节,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享受着来自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服务,但他们并没有思考到正是由于有了无数人的服务,才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他们还意识不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树立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本课的一系列的活动,要让学生初步明白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相互服务、相互依赖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们。本课的教学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的核心理念。为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具体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初步感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生共存关系。

3、能够自己设定主题,在生活周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能讲述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其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而运用考察的方法进行社会研究,初步感受人们在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生共存关系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二、说课型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天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因此,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不同于以往单一的活动课,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说教为主要形式和以书本为主要内容的封闭模式,是一项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要体现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从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出发,不是简单的通过一节课就能达到目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来开展,因此我将此次活动设计为从课堂到校外,又从校外到课堂,再延伸到校外的交叉反复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具体的活动时间为课堂实践两课时,课外调查一周。

三、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具有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构建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使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

2、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所有教学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广大教师最擅长的一种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借助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情景展示给学生,辅助教学。

3、创设情景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是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儿童或的情感体验,培养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程的品德与社会课突出了体验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实地观察、访问,进行模拟游戏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五、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设计,就是依赖于上述理念,依赖于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原本就应该是儿童的一种现实生活,是儿童的一种生命活动方式。我的教学设计重在实践,实践过程主要分为四部分:

1、初步感知,事例分析。

2、走进社区,实践调查。

3、相互交流,展示活动。

4、模拟情景,体验生活。

1、初步感知,事例分析

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实施的: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小明,我们来看看他一天的生活吧。(课件演示吃早餐、走在上学的路上、乘坐公共汽车去学校、到学校上课、放学后到文具店、回到家里看电视)

导入首先从小明一天的经历入手,通过课件的演示把小明一天所做的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小明在一天的生活中做了哪些事?做这些事需要谁的服务?他们是怎样为我们服务的?也可以谈谈看了这组画片有什么感想?这些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已初步感知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从事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服务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针对回答内容分组讨论,制定调查计划,制作调查表。教师适当帮助归类,使学生对社会各行业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再请同学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图片,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图片上漫画夸张手法,说明清洁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引子,请学生假设如果生活中缺少一个行业的服务,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进一步认识各个行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便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操作。

2、走进社区,实践调查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他们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服务自己的生活。因此在第二个环节的活动中,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通过他们的亲身实践,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看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学生走访了社区中餐馆服务员、美发店的店员、商店的售货员、以及修理店的工人师傅、客运站的售票员等,通过对他们的访谈,去体会从事服务行业劳动者的苦与乐。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认识其他行业劳动者奠定基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愿望自由组合成小组,共同商量和决定本组在社区开什么商店,或者从事什么职业选择某一社会角色为大家服务,如美发店、餐馆、文具店、商店、菜场、维修人员等。布置学生为模拟演示活动做好招牌等,用以表明自己的工作,同时,决定角色分工。

3、相互交流,展示活动

在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后,进入了第三个环节的活动,用一课时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调查展示活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如:图片、录像、诗歌等。可以是学生自己感受到的,也可以收集到的。最后对调查表做一个统计,用活生生的数字给学生最真实的感受。

4、模拟情景,体验生活

“社区生活一天”模拟活动,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矛盾引出社区需要不同的机构和不同的行业,然后分工各自模拟,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

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按事先的安排,成立文具店,小餐厅,小卖部,理发店等相关场景。教师给与相应的提示,使学生有个短暂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在兴趣盎然的体验活动结束后,教师把握时机,采访学生,让学生总结和思考如下问题:

(1)你今天作过什么工作?

(2)除工作外,你还去过哪里?为什么?

(3)你的感受是什么?

(4)你有什么疑问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此板书简明扼要的概括了课文的重点、难点,使它能为教学目标的达到构建视觉框架。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理发师售货员修理工气象员售票员社区工作人员

相互依赖,相互服务

从而感受体验到人们相互需要的关系。有了上述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孩子们一定能认识到人们在生活中相互依赖,互相服务的依存关系。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围绕着“一切为了学生”,强调关注学生的学。对学生的认识、体验、感悟、表现等多方面是一种体验教育,这种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德育教育的同时,认识过程,明白道理,选择目标,自主行事。德育教育在实践中感受快乐、体验生活、取舍自己的道德标准。

一、说教学反思

1.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社会调查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观察、采访的方法,并能把自己观察、访问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2.主动参与,大胆活动。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这也形成了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在活动中,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社区的采访和观察活动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需要做好指导和安排工作。尽量争取社区和家长的支持。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1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课题是《爱惜每一张纸》。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爱惜每一张纸》是鄂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我们的家园》中的第三个主题,也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个主题。这一主题由“‘纸的用途多’、‘造纸术——我国的伟大发明’、‘节约用纸’”三个活动板块构成。通过三个联系紧密的主题活动,由今到古最后又回到今,让学生在古今的这个来回中,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懂得节约用纸的重大意义,养成节约用纸,爱惜纸张的好习惯。

2.教学目标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结合《爱惜每一张纸》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情感与态度: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兴趣,懂得节约用纸的意义,形成从小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逐步养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节约用纸、爱惜用纸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感受、观察、访问、查阅等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合作能力,在辨别践行中提高实践判断能力,并学会初步的统计方法。

3.说教学准备

为了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前师生需要作充分的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纸制品等。

学生准备:(1)收集纸制品;(2)完成统计表:统计自己一天的用纸量;(3)收集资料:森林的作用。

二、说学生和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热爱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纸与孩子们天天接触,但农村二年级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却难有节约的意识和行为,这源于他们不了解纸是怎么来的、纸来之不易。

所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二年级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爱惜纸张的好习惯,使他们善良纯真的内心世界在自己的行动中积极外显出来;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纸与树的关系,明白为什么要爱惜每一张纸。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纸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想用孩子们熟悉的那一部分来引发他们对陌生内容的探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所以我对于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是“源于儿童的生活,提升儿童的生活”,即以“活动”为主线,用儿童今天熟悉的生活,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进入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在多种喜欢的活动中增加了对纸的一种认识和情感,更加懂得热爱生活——为明天更美好的生活自觉培养良好的环境道德和习惯,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他们自己的生活,孩子们的那种获得将是孩子们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过程。

四、说教法与学法

在“源于儿童的生活,提升儿童的生活”教学设计理念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以下基本的教学方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说教法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式、观察演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件:造纸术、树与环境、学生录像)等等方法,来体现我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二)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由学生自主质疑,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猜、想、听、算等各种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感受、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辨别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三个活动联系紧密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设计用1课时完成教学。整个教学流程是“竞猜谜语,激趣导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指导实践,突破重难点——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第一个板块:竞猜谜语,激趣导入

孩子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这节课我以谜语有奖竞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四方方,白白净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猜一物,猜对了的同学到黑板前为你的小组在小山坡上亲手种上一棵小树苗。学生在猜一猜,种一种的活动中,参与学习的兴趣高涨起来。在孩子们的情绪高涨之时,我出示谜底的实物——纸,并板书今天所学的话题:纸,和孩子们一起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活动。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首先,引导学生质疑:说到纸,你最想知道它的什么?这样从学生的问题入手,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然后,让学生拿出收集的纸制品,说一说它们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确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接着看一看,课件演示“古人写字的图片”,并配上简单的解说,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比较,体会到造纸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第三板块:指导实践,突破重难点

首先让学生听一听:了解造纸过程;听完之后算一算:引导学生统计一天的用纸量及更大范围的用纸量;接着说一说: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森林的作用;说完之后看一看:课件展示——森林被砍伐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通过听算说看学生懂得了爱惜每一张纸就是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最好办法,此时随机板书(爱惜每一张〈纸〉、爱护树木〈图〉、保护环境)。

明白了为什么要爱惜每一张纸,那怎样节约用纸、爱惜纸张呢?接着我让学生辨一辨——看录像,请辨析小朋友行为的对错,并说明理由;谈一谈——自己以前浪费纸张的行为;议一议——怎样节约用纸,由阅读课本到联系实际,并随机板书节纸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能把自己的节纸意识和行为延伸到课外,我又让学生想一想——设计节约用纸宣传广告语。

总的来说,第三板块前四个活动主要是解决难点,了解纸与树、树与人类的关系,明白为什么要爱惜每一张纸。此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科整合:课件展示、计算;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统计、收集资料。后四个活动主要是突出重点,在看录像与辨析中明理,在反思自己的行为中实现自我教育,在讨论交流中寻找节约用纸的方法,在设计广告语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这八个活动,提升了儿童原本的生活,为儿童明天美好的生活奠基。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孩子们的广告宣传语说得很好,这时我与学生们一起看录像(学生用废纸盒制作礼物送给朋友),引导学生明白废品制作的礼物比买的礼物更有意义,而且也保护了环境。然后欣赏同学们用废纸、废纸盒制作的优秀小作品(男孩喜欢的玩具小火车,用牙膏盒制作的;女孩子喜爱的皇冠头饰,用装酒的盒子做的;还有用旧挂历纸剪的鱼、卫生纸里面的纸筒做的小鸟),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于是布置课外制作,很自然地把环保行为延伸到课外、校外,也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放性。

最后,针对同学们的优秀表现,送给每个同学一件礼物——《节纸歌》,以我自编的儿歌来总结全课,并实现教育的提升。

六、说教学评价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力求做到融“激励性、趣味性、过程性、引导性、发展性”于一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的开始,我明确告诉了学生本节课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小朋友们,瞧,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光秃秃的小山坡,小山坡上只有几株野草和几朵野花,他们多孤单呀!你们想为小山坡种上小树苗吗?这节课哪个小组的同学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就奖给他一棵小树苗,我们把小树苗种在山坡上,比一比哪一组种的树最多,哪一组就是今天的冠军组,大家有信心吗?在课结束时,我和孩子们一起看看、评评今天的冠军组是哪个组,用掌声祝贺他们。

这样的设计是今天上课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游戏内容与今天的环保主题相吻合,也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活动性。

七、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是老师的微型教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节课的板书我力求做到简洁明了、形象直观、强化重点、分解难点、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本课板书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和左边的副板书体现的是今天的教学难点,右边的副板书体现的是教学重点。

爱惜每一张纸

爱护

保护环境

整节课的设计,我把教材作为教师引导儿童活动的工具,把儿童生活中的问题、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活动”为教和学的主线,力求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构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内化成他们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15

一、说教材

《诚实故事会》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诚实的好孩子”的第一个学习主题,又与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诚实”是同一个主题。教材里设计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一些古今中外有关诚实的故事,如《狼来了》《长鼻子皮诺曹》等故事,再结合学生容易说谎的典型事件,编成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情境——皮皮的遭遇。然后组织真假剧场的情境表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诚实的道理,最后引出豆博士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不诚实可能会带来的种种危害。

活动目标:

1.学会分辨是非,能够领悟到说谎害处大的道理。

2.能够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验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难点认识自己说谎的坏处。

活动准备

1、在学生中开展诚实行为的调查活动。

2、制作灰太狼和喜羊羊的面具。

3、多媒体播放(歌曲《一分钱》)

4、与学生在活动前一起阅读语文教材中第十三单元“诚实”的主体课文。

二、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外来工子女,在生活中,他们的父母只顾忙于工作,根本无心来管教孩子。在我预先了解班级中不诚实的事例,进行个别谈话时,发现低年级学生犯错后普遍存在避重就轻,只说别人的不对,忽视自己错误的情况。更有甚者,会出现撒谎或隐瞒事实的情况。比如:骗爸妈的钱买玩具的;随手拿走别人的学习用品谎说是自己的;考不好的试卷自己充当家长签名等。从进一步的观察中了解到,学生这样做,首先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诚实的重要性,不知道不诚实的害处;其次,家长们只会一味的指责,甚至帮着隐瞒。当孩子真正地承认了错误后,家长打骂得反而更加厉害;第三,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模仿成人举动的阶段,一些成人本身不诚实的表现对该年龄段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程,并和语文第十三单元“诚实”这一主题进行整合,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学生在故事和贴近他们生活的小品的启迪下明白什么是“诚实”和诚实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说教法与学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里指出的:“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在实施中结合儿童的特点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来进行教育。

1、创设情境,歌曲渲染活动氛围。

2、制作喜羊羊和灰太狼面具,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致。

3、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4、情景表演和讲故事法。

在整个活动设计中,我按课标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学进入生活,贴近生活,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发兴趣,直接导入

我在课前准备中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日常行为中有关诚实与说谎的具体信息,语文课中,又对《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和《可爱的娃娃》这两篇课文进行的阅读指导,与品生做了有机的整合,在本次活动设计中,课伊始,我先在播放《一分钱》的歌曲来营造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做好事的快乐,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而后直接揭题。

活动一:观看情景表演剧。在实施过程中,我以点代面,以班里最会说谎的孩子在日常行为中最为典型的事例为教育素材,某生丢了书,随手拿走别人来充当而引起的争议。观看后,再让学生当审判官来分辨是非。某生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吗?你认为什么才叫做诚实?这样目的是想让学生对诚实的概念有了意义上的认识。

【可能出现的问题】儿童对诚实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口头,不易转化为行为。

【解决策略】为了避免简单的口头说教,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使儿童切实体验到说谎的危害和诚实带给自己与他人的快乐,进而在行为上真正做到诚实。与家长一起正确、科学地帮助儿童明辨诚实行为,并逐步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二)、领悟诚实快乐多,说谎害处大

活动二:喜羊羊PK灰太狼,诚实与谎言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当前孩子们最为热门的卡通片,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喜好,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第十三单元《可爱的娃娃》,设计喜羊羊PK灰太狼卡通正反人物的形象的表演剧,通过在喜羊羊的帮助和灰太狼的引诱,剖析珍珍偷拿娃娃后矛盾的心理,让孩子们初步学会分辨是非。

活动三、“喜羊羊”讲故事

首先,我注重学生的体验,结合学生容易说谎的典型事例,编成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情境——灰太狼的遭遇,再加以提炼通过喜羊羊讲故事而形成的,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白不诚实最终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可能出现的问题】家长、教师与儿童沟通不够,对儿童说谎行为草率处理,导致消极影响。

【解决策略】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儿童常见的说谎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日常教育中,注意积极引导和正面教育,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避免儿童为躲避惩罚而说谎,教师、家长要多与儿童沟通,关心儿童。在评价和开展活动中,注意正确地评价儿童,正面引导儿童,避免伤害儿童的情感。

(三)、灰太狼的惩罚

用学生说谎的生活典型事例一二,先分组讨论交流其结局如何,再让善于表现的学生想象表演,通过灰太狼的表白,体会说谎的害处大。

活动四:喜羊羊战胜灰太狼,学会选择

在活动中,通过喜羊羊的指导与帮助,再次回到《可爱的娃娃》这个故事,提问学生珍珍后来又怎么做,为什么又能回到从前快乐的样子。学会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犯错的可能,并体会到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我力求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真正懂得了“诚实是金,诚实能给人带来友谊,诚实能赢得人们的信任与谅解,诚实的孩子处处受欢迎”的道理,真正体验了做诚实的孩子的快乐。

【可能出现的问题】儿童往往能正确评价他人,但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不够客观、全面。

【解决策略】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反思示范引导儿童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关注儿童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感受,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表现,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在活动中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鼓励儿童敢于讲真话,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四)课外延伸

开个“喜羊羊诚实俱乐部”,寻找诚实的孩子。

五、深入浅出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是老师的微型教案,浓缩了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我紧扣重难点,贴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头像,让学生明白诚实快乐多,说谎害处大的道理,这样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清析,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教学内容。

诚实故事会

诚实 说谎

(贴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头像)

快乐多 害处大

第二篇:品德与生活 《 帮帮残疾人》 说课稿

《帮帮残疾人》说课稿

永义街小学

郭树枝

一、说教材

《帮帮残疾人》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第三个活动主题。《献出我们的爱》是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 “爱自己的家,能用自己的方式爱长辈,关心同伴”等内容要求而设置的。它包含“我们手拉手”、“爷爷奶奶,你们好”、“帮帮残疾人”三个活动主题。

本单元设置了这些活动主题意在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帮帮残疾人”这个活动主题分为“他们不容易” “我能为你做什么”两个部分。“他们不容易”这一部分主要通过一段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好奇心的文字、一组介绍残疾人生活艰难的图片以及模仿单手穿衣的小游戏组成。让孩子明白残疾人生活中的难处。“我能为你做什么”这一部分内容由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小故事和一些实例组成,让孩子学会帮助残疾人。此外还有课外实践的爱心存单的活动。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编者的设计意图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情感与态度: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增进对残疾人的尊重、友爱之情,树立尊重及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肯于动手、善于合作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帮助残疾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体验、游戏活动、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道德情感。

活动重点:让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走近残疾人,尊重残疾人,树立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活动难点:引导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明白帮助残疾人最好的方式是平等对待他们,把他们当作朋友,献出我们力所能及的爱。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衣服、蒙眼睛的布。

学生准备:搜集残疾人的故事、图片。

四、说活动过程及设计意图

本活动我紧紧抓住“他们不容易”,“我能为你做什么”两部分进行设计,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1、一开始我播放了学生开心、快乐的生活镜头,紧接着再播放残疾人的生活镜头,从而把学生带入残疾人的生活中。通过两种镜头的鲜明对比,使学生的视觉感官受到冲击。

2、将画面定格,让学生说说你看出他们是什么人吗?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残疾人”(板书:残疾人)。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

3、看到他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我让学生任选一幅图来说说,从而引出课题《帮帮残疾人》。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两组镜头的播放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为整个课堂创设了情感基调。]

(二)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1、体验盲人的生活,我指名两个同学上来用布子蒙住他们的眼睛,然后做添鼻子的游戏。

2、体验聋哑人的生活,我请同桌之间装扮成聋哑人,同桌之间用表情和手势传递一句。

3、体验肢残者单手穿衣,让学生一只手背在后面,单手穿上衣服。每一个活动体验完后,我都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起初学生们有可能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深刻体会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这时板出他们多不容易啊!(板书:他们多不容易啊!)。

[设计意图: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感受他们生活的不容易,我设计了三个模拟活动,活动一主要让学生体验盲人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是多么的不容易,同时体会并能感悟到他们对阳光世界的渴望。活动二主要让他们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活动三主要让他们体验肢残人生活的不便。]

(三)介绍人物,激发情感

1、课件出示有关残疾人(桑兰、张海迪、《千手观音》)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的播放给学生们看。

2、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讲述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的故事。

3、谈感受。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初步感知残疾人生活不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到残疾人生活,学习过程的艰辛,引发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感人的故事催人泪下,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尊敬残疾人的真实情感,这样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由同情转变为敬佩。]

(四)联系实际,精心导行

1、先让学生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逐一板出,(板书:关心、友爱、尊重、帮助(板书题目:帮帮)。

2、接着播放一组图片,内容是小朋友帮助残疾人,看完图片后,我引导学生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过残疾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社会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呢?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你会怎么做?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关心、帮助残疾人,培养学生的爱心。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也就是将学生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道德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品格。在整个导行过程,我主要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培养互助学习的意识,达到教育的效果。]

(五)巩固延伸,化情为行

1、小结: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听不见雷鸣般的掌声,看不见美丽的花朵,但他们却懂得感恩,他们感激人们对他们的关心,尊重,他们感激社会对他们的帮助,照顾。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之手,献出自己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生活的更加快乐,更加开心,好吗?

2、播放《爱的奉献》这首歌,以及一些帮助残疾人的图片。

3、出示爱心存单。请同学们打开第二十九页,老师希望你们回去能长期帮助一位残疾人,并把它记录下来。同学们的爱心不仅体现在这课堂上,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实际生活中献出自己的爱心,多帮助残疾人。

[设计意图: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的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借助课后延伸,课程就能走出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全天候、全方位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五、说反思

1、《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遵循《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原则,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设计了最贴近学生的教学资源,自制电脑课件,通过声、形、像的有机结合,加强直观性、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情景激趣、角色体验、游戏活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促使学生把“知”转化为“行”。最大限度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体验的机会,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活跃,把道理寓于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2、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特别是对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不屑一顾,没有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特别是有些孩子只认为残疾人可怜,并不了解他们还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尊重的一面。于是我就把生活引入体验活动中,引发他们内心的同情心。通过“学盲人走路”、“扮聋哑人交谈”、“单手穿衣”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也是一门永恒的艺术,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不断地探索。

第三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诚实故事会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诚实故事会》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诚实的好孩子”的第一个学习主题,又与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诚实”是同一个主题。教材里设计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一些古今中外有关诚实的故事,如《狼来了》《长鼻子皮诺曹》等故事,再结合学生容易说谎的典型事件,编成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情境——皮皮的遭遇。然后组织真假剧场的情境表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诚实的道理,最后引出豆博士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不诚实可能会带来的种种危害。

活动目标:

1.学会分辨是非,能够领悟到说谎害处大的道理。

2.能够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验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难点认识自己说谎的坏处。

活动准备

1、在学生中开展诚实行为的调查活动。

2、制作灰太狼和喜羊羊的面具。

3、多媒体播放(歌曲《一分钱》)

4、与学生在活动前一起阅读语文教材中第十三单元“诚实”的主体课文。

二、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外来工子女,在生活中,他们的父母只顾忙于工作,根本无心来管教孩子。在我预先了解班级中不诚实的事例,进行个别谈话时,发现低年级学生犯错后普遍存在避重就轻,只说别人的不对,忽视自己错误的情况。更有甚者,会出现撒谎或隐瞒事实的情况。比如:骗爸妈的钱买玩具的;随手拿走别人的学习用品谎说是自己的;考不好的试卷自己充当家长签名等。从进一步的观察中了解到,学生这样做,首先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诚实的重要性,不知道不诚实的害处;其次,家长们只会一味的指责,甚至帮着隐瞒。当孩子真正地承认了错误后,家长打骂得反而更加厉害;第三,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模仿成人举动的阶段,一些成人本身不诚实的表现对该年龄段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程,并和语文第十三单元“诚实”这一主题进行整合,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学生在故事和贴近他们生活的小品的启迪下明白什么是“诚实”和诚实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说教法与学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里指出的:“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在实施中结合儿童的特点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来进行教育。

1、创设情境,歌曲渲染活动氛围。

2、制作喜羊羊和灰太狼面具,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致。

3、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4、情景表演和讲故事法。

在整个活动设计中,我按课标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学进入生活,贴近生活,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发兴趣,直接导入

我在课前准备中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日常行为中有关诚实与说谎的具体信息,语文课中,又对《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和《可爱的娃娃》这两篇课文进行的阅读指导,与品生做了有机的整合,在本次活动设计中,课伊始,我先在播放《一分钱》的歌曲来营造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做好事的快乐,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而后直接揭题。

活动一:观看情景表演剧。在实施过程中,我以点代面,以班里最会说谎的孩子在日常行为中最为典型的事例为教育素材,某生丢了书,随手拿走别人来充当而引起的争议。观看后,再让学生当审判官来分辨是非。某生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吗?你认为什么才叫做诚实?这样目的是想让学生对诚实的概念有了意义上的认识。

【可能出现的问题】儿童对诚实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口头,不易转化为行为。

【解决策略】为了避免简单的口头说教,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使儿童切实体验到说谎的危害和诚实带给自己与他人的快乐,进而在行为上真正做到诚实。与家长一起正确、科学地帮助儿童明辨诚实行为,并逐步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二)、领悟诚实快乐多,说谎害处大

活动二:喜羊羊PK灰太狼,诚实与谎言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当前孩子们最为热门的卡通片,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喜好,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第十三单元《可爱的娃娃》,设计喜羊羊PK灰太狼卡通正反人物的形象的表演剧,通过在喜羊羊的帮助和灰太狼的引诱,剖析珍珍偷拿娃娃后矛盾的心理,让孩子们初步学会分辨是非。

活动

三、“喜羊羊”讲故事

首先,我注重学生的体验,结合学生容易说谎的典型事例,编成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情境——灰太狼的遭遇,再加以提炼通过喜羊羊讲故事而形成的,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白不诚实最终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可能出现的问题】家长、教师与儿童沟通不够,对儿童说谎行为草率处理,导致消极影响。

【解决策略】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儿童常见的说谎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日常教育中,注意积极引导和正面教育,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避免儿童为躲避惩罚而说谎,教师、家长要多与儿童沟通,关心儿童。在评价和开展活动中,注意正确地评价儿童,正面引导儿童,避免伤害儿童的情感。

(三)、灰太狼的惩罚

用学生说谎的生活典型事例一二,先分组讨论交流其结局如何,再让善于表现的学生想象表演,通过灰太狼的表白,体会说谎的害处大。

活动四:喜羊羊战胜灰太狼,学会选择

在活动中,通过喜羊羊的指导与帮助,再次回到《可爱的娃娃》这个故事,提问学生珍珍后来又怎么做,为什么又能回到从前快乐的样子。学会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犯错的可能,并体会到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我力求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真正懂得了“诚实是金,诚实能给人带来友谊,诚实能赢得人们的信任与谅解,诚实的孩子处处受欢迎”的道理,真正体验了做诚实的孩子的快乐。

【可能出现的问题】儿童往往能正确评价他人,但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不够客观、全面。

【解决策略】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反思示范引导儿童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关注儿童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感受,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表现,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在活动中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鼓励儿童敢于讲真话,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四)课外延伸

开个“喜羊羊诚实俱乐部”,寻找诚实的孩子。

五、深入浅出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是老师的微型教案,浓缩了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我紧扣重难点,贴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头像,让学生明白诚实快乐多,说谎害处大的道理,这样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清析,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教学内容。

诚实故事会

诚实 说谎

(贴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头像)

快乐多 害处大

第四篇:《妈妈的节日》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妈妈的节日》是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四课。第一单元是以“热爱家庭、敬爱长辈”为主题的单元。家庭是儿童最熟悉的生活环境,也是儿童成长的基本场所,它对儿童一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可让孩子生活愉快、身心健康地成长。因此本单元旨在通过学生了解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了解生活用品的来历、送妈妈节日礼物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庭、孝亲敬长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爱长辈,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增添欢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着重对学生进行爱妈妈、关心、体贴妈妈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在家庭中倍受呵护,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能了解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所以对学生进行“体贴长辈、敬爱长辈”的教育特别重要。

基于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这三个方面来考虑,我确定了本课的活动目标和重点。

三、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初步了解“三八”妇女节的来历和一些伟大女性的事迹。

2、知道妈妈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员,激发学生爱妈妈的情感,培养他们“妈妈快乐我快乐的”情感。

3、了解妈妈、关心体贴妈妈,送妈妈一份节日礼物。

活动重点:

了解妈妈、关心、体贴妈妈,激发学生爱妈妈的情感。

四、教学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规律,并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以“启发式”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了讨论交流、讲故事、图片欣赏等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这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导入新课

首先播放儿童喜欢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然后与学生进行谈话,有妈妈的爱,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你爱妈妈吗?你了解妈妈的节日吗?教师从谈话中引出妈妈的节日――妇女节,并简单讲述妇女节的由来。

2、了解伟大妇女人物

展示伟大妇女人物居里夫人、、冰心、刘胡兰的图片,并把她们的感人事迹简单介绍给学生,旨在让学生知道妇女也在为世界、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对妇女产生深深的敬爱之情。

3、夸夸自己的妈妈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你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她的工作辛苦吗?在家里,妈妈还做哪些事情?让学生讲一讲妈妈的故事,夸夸自己的妈妈。可以讲妈妈在工作、学习上怎样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的事,也可以谈妈妈为家庭所付出的辛劳或对自己的关怀和照顾。旨在让学生知道妈妈在为社会做贡献,同时也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她把无私的爱与关怀给予了我们,我们应该尊敬她,热爱她。

学生讲妈妈的故事时,已经感受到妈妈的爱,老师再通过一则感人的母爱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妈妈对子女的爱是多么无私、伟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妈妈的情感。

4、我给妈妈送礼物。

“三八”妇女节快要到了,妈妈的节日里,你想送给妈妈什么礼物呀?

学生分组交流送给妈妈什么样的礼物,代表发言,引导学生送给妈妈的礼物可以亲手做一张“亲情卡”,或者是唱支歌、跳个舞,也可以说一句祝福妈妈的话或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旨在让学生表达对妈妈纯洁、真挚的爱。

5、做一做

要求学生动手制做一个“连心卡”,把妈妈的一些情况写在上面,比如“妈妈的生日、妈妈的爱好、妈妈最开心的事、妈妈的身体状况”等等。将做好的连心卡挂在自己卧室的墙上,时刻提醒自己要关心体贴妈妈。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妈妈,与妈妈心连心,增进爱妈妈的情感,使学生在思想上真正树立“妈妈快乐我快乐”的意识。

【《妈妈的节日》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相关文章:

1.品德与社会《妈妈的节日》教案设计

2.妈妈的节日课件

3.作文:妈妈的节日

4.妈妈的节日作文

5.《妈妈的节日》教学反思

6.妈妈的节日活动教案

7.小学生节日作文《妈妈的节日》

8.《动物party》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第五篇:二年品德与生活我就是我说课稿

《我就是我》选自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群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指导,由“我就是我”、“你真棒”、“如果我是他”、“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四课组成。本课试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形成开朗、进取的性格。那我选择的是第一板块内容“我就是我”。我把目标定为:

1、从外貌、爱好、思维等方面了解一个独特的自我,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从内到外的差异。

2、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独特性,从而喜欢自己,欣赏自己,悦纳自己。教学重点是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学难点是怎样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从而赏识自己、悦纳自己。

教学过程中,安排的第一个环节是:了解自己的长相,喜欢自己。原本我们也想把“照镜子”这一环节放到课堂上进行,这样会更有趣一些。但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相对来说自制能力较差,有面镜子在手中肯定有一部分人会分心的,于是就把这一环节作为课前调查的内容了。课堂上,我利用这张课前调查表,通过同桌交流、指名交流的方式,让他们充分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长相中的部位,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长相都不一样,但是我们都很可爱,都很喜欢自己,从而激发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接纳和欣赏。

第二个环节是:表达自己的爱好,悦纳自己。在这一环节中,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爱动的特点,结合孩子们平时玩的,我设计了“学做木头人”的游戏。利用这个小游戏来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感觉既新鲜又有趣。因为游戏包括儿歌都来自学生的生活,所以孩子们玩起来既简单轻松,不需要老师详细指导,又觉得很有创意,因为在以往玩的基础上又有了新花样,所以劲头都很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知道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在游戏中获得了快乐,悦纳了自己。

第三个环节是:画出自己的想法,赏识自己。在这一环节中,我用“请你的大脑来做做运动”这样的导语来勾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展示作品、欣赏作品中感悟到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创造力,都是与众不同的,从而学会赏识自己。

最后,我把几首儿歌放在一起,当做礼物送给孩子们,让他们唱一唱,在唱中感受自己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真正的学会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二年品德与生活我就是我说课稿】相关文章:

1.《动物party》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2.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秋天的保健》说课稿

3.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说课稿

4.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5.二年品德与生活美化家园的说课稿

6.品德与生活《我心中的春天》说课稿

7.品德与生活《还是合作好》说课稿

8.品德与生活《我的家》说课稿

9.《品德与生活身边的变化》说课稿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