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贝壳》教学设计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69-1057040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7-01 15:18: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贝壳》教学设计

《贝壳》教学设计

《贝壳》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新增的一篇自读文,在这篇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新程标准去引导学生自读文,感悟人生,现将上情况简介如下并略做评述。

一、堂教学主要步骤:

1、教师向学生简介作者席慕容,饱含感情的朗读两首席慕容的抒情短诗,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导入《贝壳》一文的教学。

2、教师范读文,多媒体配乐(葫芦丝)和画面(碧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滩、贝壳特写)要求学生体会表达的感情。

3、学生齐读文,发现自己最喜爱的句子。要求:注意朗读速度(舒缓),配乐。

4、师生共同品读1、2两节,学生体会贝壳的外形特点,学生结合文描述自己所看过的贝壳的外形;教师提出讨论题:你看到贝壳时,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向身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教师提2-3名学生回答。)

、分别抽学生美读3、4、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来(找6--8名学生站起来读,其他学生先后对上述学生的朗读做出评价)

6、启发学生找感受最深的语句,教师和学生一起反复朗读这几个句子。经过学生品赏,一致认为以下两句最感人:

(1)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他制作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2)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

7、围绕上述两句学生畅所欲言,感悟人生,升华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8、配乐齐读文,从整体上揣摩文结构、思想,感悟席慕容的人生情怀和哲理思考。

二、对本节的一些思考

第一,文要好好地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语文堂教学必须遵循学科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共同解读教材,解读人文,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把学生的体验感受放在首位。在《贝壳》一的教学中,我把学生的体验感受读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体会人生的意义,应当说,席慕容的这篇散文给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在朗读过程中,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多,在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感悟的共同作用下,全体学生对文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朗读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感情变化,在赏读一些段落和句子时,许多学生都动了真情,有的学生眼眶都湿润了。

第二、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特别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本的设计中,有意识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全;把学生之间讨论作为解决读文疑难的重要手段;用“找最喜爱的句子”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的美;堂小结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人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韩愈曾说,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今天看来,这只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形象了,在信息化的21世纪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教师应当是教学流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第三、应注意构建语文堂教学的多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堂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而是师生对话的平台。就文学作品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在文学欣赏中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为什么非要学生对作品(文)只能按教参或者老师的一种理解去记忆呢?让“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是违背人的审美心理规律的。所以,在本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感悟文,老师只是拿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例如:在前文所述的两个最喜爱的句子欣赏中,有的学生赞叹贝壳的坚韧不拔,有的感慨生命的短暂,有的赞美平凡的伟大,不一而足,我对他们的回答一一肯定,也许教参给定的答案很完美,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却是弊大于利。

通过《贝壳》的教学,使我对新程标准又有了新的认识,在堂教学中,一定要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构建堂教学的多元,把师生的平等的关系展示出来,走出技术设计的误区。

第二篇:《蝉》《 贝壳》教学设计

四《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2.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重点难点】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教学设想】

1.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引导学生对比欣赏。

2.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蝉》

一、新课导入 1.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2.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二、课文朗读,给下面的生字词注音并解释。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宽恕(shù):宽容饶恕。短暂(zhàn)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上苍:上天。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三、互动学习。

1、研读思考《蝉》。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要引导和点拨)归纳总结: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2.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对它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3.“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怎样理解这句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4.小结: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第二课时 《贝壳》

导入:作者是位画家,又是位诗人,内心细腻敏感,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海边的一枚小小的贝壳就打动了她。和《蝉》的写法不同,本文用了直入主题的方法,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她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一、作者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二、互动学习

1.《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3.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4.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三、比较阅读

相同点: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不同点: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五、课堂小结

1.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2.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人生理想谈谈自己当如何奋斗人生,并写成300字左右的小短文。3.课外阅读席慕蓉相关文章

4.实践作业: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5.写作: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第三篇:《贝壳之歌》教学设计

湘教版二年级音乐《贝壳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二声部合唱歌曲《贝壳之歌》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的用优美的声音演唱《贝壳之歌》。

2、能感受三拍子乐曲的韵律,了解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在教学中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基本唱会歌曲的两个声部。

4、能通过合唱体会声音的和谐统一美,感受到合唱的乐趣,逐步形成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有表情的唱好歌曲《贝壳之歌》

2、能体验多声部的和声美。

教具准备:教学用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大海里都有什么?[生自由发言] 今天,请大家跟钱老师一起去海边走走吧!

二、感受与体验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情绪【PPT播放】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怎么的歌曲?

【生自由发言】 对了,这是一首优美的三拍子的歌曲。

2、复听音乐,感受三拍子歌曲的旋律特点

师:还记得三拍子的歌曲强弱规律是什么吗?【强 弱 弱】 同学们真棒,现在让我们跟着三拍子的节奏再听一遍音乐吧!【师边放录音范唱边引导学生按强弱规律打节奏】

三、学唱歌曲

孩子们,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好,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唱它!

(一)、学唱低声部

教师引导学生用低声部旋律进行发生练习【注意发生指导】 4 – 4 | 3 – 3 | 2 – 2 | 3-|

② x xx x|x xx x|

③ x x x|x x x| ④ xx xx x|xx xx x|

2、学生用自带的打击乐器选择自己喜欢的节奏为歌曲打节奏

3、指名用教师准备的铃鼓、串铃、碰铃、三角铁、响板等打击乐器按给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那首歌曲?让我们把这首歌曲带回家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再放音乐《贝壳之歌》,听音乐出教室,结束新课。

第四篇:《蝉_》和《贝壳》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蝉,贝壳)

主备教师:黄新英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2.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过说明文,但本文中所运用到的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是学生需要了解的新知识。同时,作者所采用的拟人的修辞方法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不断领悟的,从中体会出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对这两点的引导上,并通过质疑、朗读、讨论等教学策略突破重难点 【重点难点】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教材分析】

1.《蝉》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2.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3.“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4.写作特点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 1 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贝壳》

作者是位画家,又是位诗人,内心细腻敏感,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海边的一枚小小的贝壳就打动了她。和《蝉》的写法不同,本文用了直入主题的方法,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她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教学设想】

1.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引导学生对比欣赏。

2.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讲授法

3自主探究法 【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知道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遇到困难,首先不要害怕,然后想办法解决。把困难分解,一个一个的小困难解决了,最后大困难也就解决了。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1)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手语到位,句子停顿,面部有感情。)

2、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要求: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2)学习生字词

1、检查预习(给词语注音)(1)同学自愿上台朗读。(2)师生齐读。

零líng落luò、断duàn续xù、知zhī知zhī不bù休xiū、收shōu敛liǎn、颤chàn动dòng、聒guō聒guō、宽kuān恕shù

2、结合文中句子解释词语。零落:凋谢。

例句:一阵风吹过,花瓣零落了一地。(朗读句子“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断续:断:断开;续:连在一起。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例句:雨,断续的下了一整天。

收敛:收拢,合拢。指病蝉收拢了翅膀。

(朗读句子“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方法呢?动作、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方法。)

宽恕:宽容饶恕。(朗读“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3、解释学生难理解的生字词和句子。(预设学生问题)

知知不休:不休:不停,指蝉一直不停地叫。

颤动:急促而频繁地振动,指病蝉身躯的状态。病时颤动的样子。

响彻:一直响,响了一个夏天。

聒聒:持续嘈杂,使人厌烦。指蝉一直叫,使人很烦。何必:没有必要,不必。只不过:仅仅是;就是。烦人:使人厌烦。

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解析课文

1、学习第一段课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1)学生朗读第一段课文(2)提出问题:

①第一段讲了几方面内容?(两方面)哪两方面(蝉鸣的时间和蝉鸣的后果)蝉鸣的时间怎样?(早)从哪句可以看出蝉鸣得早?(今年,蝉鸣的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②这两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蝉的特点 “我”的态度

(3)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早、知知不休 烦

(4)齐读第一段课文。

2、学习第二段课文(学生提问,学生回答)(1)学生朗读第二段课文。

(2)根据第二段,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在纸上写一写。

预设问题:①病蝉的样子?(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

②这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外貌描写)。我们还学过什么描写方法?(心理、语言、动作、环境)。

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从哪可以看出?(轻视,厌烦。从“小东西、竟、何必、只不过”等词可以看出)。蝉的特点 “我”的态度(3)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微小、病弱 轻视、厌烦(4)有表情的朗读第二段课文。

3、学习第3——6段课文(小组探究,自主学习)

(1)齐读3——6段课文(2)小组探究,自主学习。(3)检查探究情况 ①“都不过要好好活过。”是什么意思?(“不过”是一个虚词,“活过”是动词,是一个实词。意思是要好好的活过。)

②第六段“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③这句话用了两个“!”,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醒悟,理解,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尊敬。)

④这一部分,有一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哪句话是文眼呢?(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好好的生活。)(5)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6)齐读3——6段课文,体会作者态度的转变。板书:蝉的特点 “我”的态度 等17年,活一个夏天 理解、尊敬

5、学习第七段课文(1)齐读第七段课文。(2)提出问题:现在作者对蝉是什么态度?(宽恕)“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你怎样理解这句话?(选择)选项:

①秋天到了,蝉不再叫了,作者也就原谅了蝉以前的叫声。

②秋天到了,景色优美,作者被秋天的景色深深的吸引,就忘记了烦人的蝉叫声。③秋风来了,代表着蝉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执着地等待(17年埋在地下,只为活一个夏天。),想得到这些,作者以往对蝉的不敬就全部没有了。蝉的特点 “我”的态度(3)齐读第七段,体会作者对蝉的态度:宽恕。

板书: 聒聒 宽恕

(三)探究质疑:

1、文章结尾句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讨论并归纳:“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照应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但已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2、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3、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感悟出深刻的生命道理。这是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借物言志)

三、总结课文: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思索: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好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蝉的特点

“我”的态度

抑 早、知知不休(§1)

烦 微小、病弱(§2)

轻视、厌烦

(等)17年,活一个夏天(§3—6)理解、尊敬

聒聒(§7)

宽 恕

蝉 生命意义

借物言志

作业布置:

1、完成补充练习积累与运用4题和感悟与思考的1题。

2、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写一篇日记。

3、基础训练上的习题

教学反思:

扬5

第二课时贝壳

一、教学过程:

导 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蝉》这篇短文,领悟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懂得了生命的内涵“不过是要好好的活”,要认真的过好每一天。那么,今天的这篇《贝壳》又会引发我们对人生、生命怎样的思考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

1走进席慕容

二、作者简介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2掌握下列字词(1)字音

淘洗

脆弱

卑微

壳(多音字)

枚 玫(形近字)(2)词义

淘洗:洗涤。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地下。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3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配乐)

要求:学生注意文中的词语,体会文章的表达感情。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要注意朗读的速度(舒缓)。

三、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启发 探究

(1)展示贝壳图片,学生结合课文中描述和自己所看过的贝壳(包括图片),概括贝壳的外形特点;教师提出讨论题:你看到贝壳时,想到了什么?(大胆想象)

学生答后,教师评述(2)课文内容研讨

①阅读课文1.2节,作者一上来就赞美贝壳,这些小小的贝壳有什么特征?

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板书:拾贝壳—海边拾起 写贝壳—坚硬精致)

②看到这样精美的贝壳作者想到了什么?请齐读第3节,认真勾画出关键词句。

首先想到了贝壳里的生命(注意生命前的修饰词)、上苍用心营造了精致的贝壳,而其是一丝不苟。(板书:

悟贝壳—居所精致、一丝不苟)

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吗!(板书:悟生命—做事精致、一丝不苟)

2重点句子赏析

①《贝壳》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②“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3.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4.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作者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四、比较阅读

相同点: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不同点: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五、课堂小结

1.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板书设计:

外形美观——艺术品

引起思索

贝壳

脆弱而卑微的生命消失

把握生命

尽可能把自己应做的事做好

实现价值

作业布置:

1、完成补充练习积累与运用

2、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写一篇日记。

3.课外阅读席慕蓉相关文章

4.实践作业: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5.写作: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拾贝壳》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拾贝壳》教学设计

《拾贝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海边拾贝壳的情景。整篇课文语句优美,内容生动充满童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小朋友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通过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礼物(出示课件),认识它们吗?这么多美丽的贝壳,你们喜欢吗?

学生谈感受。

贝壳的家在大海,它是大海妈 妈的孩子。如果你来到海滩上,会看到许许多多色彩缤纷、形状各异的贝壳呢!课文中的一群孩子就在海滩边快乐地拾贝壳哪!想去看看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拾贝壳》(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海边拾贝壳是怎样一个快乐的场景呢?请打开书读课文感受一下。

学生读文感受。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大海妈 妈每天都要做两件事情,一是退潮,还有一件就是涨潮,退潮了我们可以去海滩干什么?

学生自由谈。

2、现在老师带大家体会一下大海退潮的场面(课件视频)。

退潮了,海水哗哗地往回走,只有浪花还不忍心离开我们,不时地回过头来望,这时候,螃蟹开始在海滩上做体操了,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武将,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海螺,多有意思啊!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师适时指导、评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们的好消息引来了一群孩子,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再想想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心情。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那么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文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心情?谁发现了?

学生读文回答,找出“喊着、笑着、跑着、跳着”等词体会。

3、海滩上那么多美丽的贝壳正等着小朋友去拾呢!让人想想心里都痒痒,看着就更眼馋了。这种又着急又高兴的心情谁能用读来体现?

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大海妈 妈真是慷慨,她托海滩送给我们的礼物好丰富啊!情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大海妈 妈送给我们什么礼物了,想想从哪些词句中你感受到海滩的美。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谁说说大海妈 妈送给我们什么礼物了?

学生回答:贝壳 卵石

3、你觉得海滩美吗?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学生抓住“银光闪闪”、“五彩”理解。

4、海滩上的景物不但美,而且多。你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抓住“许许多多”、“挤”理解。

5、那么多卵石和贝壳,你挨我、我挤你的,海滩上可真热闹啊!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学生有感情的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海滩上的每一样东西都闪着光,挥着手跟我们打招呼呢,快让我们跟小朋友去捡贝壳吧!请大家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小朋友拾到了什么贝壳。

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2、谁说说小朋友拾到了什么贝壳?它是什么样的?(板书:扇贝 骨扇)书中是怎么写的?

学生读第一句“啊,一个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骨扇,真漂亮啊!”

3、想不想看看扇贝的壳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它们多像一把把打开的骨扇啊!美不美?喜欢它们吗?那就让我们运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吧!

学生读第一句话,师适时指导、评价。

4、现在老师有一个想法,如果再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去掉一些内容,请看(出示课件)两种写法,你认为怎样写更好一些呢?

学生比较两句话谈看法。

(1)一个扇贝的壳,真漂亮啊!

(2)一个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骨扇,真漂亮啊!

师小结:这样写,即使是没去过海边的小朋友也能自然联想出扇贝的样子,真是既生动又形象,这是比喻的修辞方法,今后我们写话的时候也要注意运用啊!

5、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这段写的既有看到的内容,又有想到的内容。快睁开你的慧眼到文中读一读、找一找吧!老师有要求:在写看到的语句下画横线,想到的语句下划画浪线。

学生边读边画。

6、谁能读读哪句是写看到的?那句是些想到的?(板书:扇风)

小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在炎热的夏天里,拿着海妈 妈送给我们的扇子扇风,多凉快啊!这种感觉美不美?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出这句话。

学生读第二句“说不定是海妈 妈特意留下来,给我们扇风用的呢!”

7、现在老师想请一名同学把这段完整地读一下,要用读来展现扇贝的美丽,表达对它的喜爱。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另一位小朋友又要我们看他捡的贝壳了,想不想看啊?大家都着急了,快读读第五自然段,看他拾到了什么贝壳!同时听好老师的要求:请你像刚才那样把写看到的部分画横线,想到的画浪线。

学生边读边画。

2、谁说说这位小朋友拾到了什么贝壳?(板书:螺蛳)谁把写看到内容的句子读一读?(板书:喇叭)想到的呢?(板书:吹号)

3、小小的螺蛳壳真的那么逗人喜爱吗?想不想看看它的样子?(出示课件)它们果然像张着嘴的小喇叭啊!喜欢吗?

4、现在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个朗读比赛好不好?看谁能用读展现螺蛳壳的可爱,表达对它的喜爱。

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段,师相机指导、评价。

5、老师这还有一些贝壳,大家能不能模仿课文把它的样子写好呢?让我们试试吧!谁写得好,也就相当于捡到了那个贝壳。(出示课件)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说话练习。

(六)、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每只贝壳都是那么逗人喜爱,每只贝壳都有着美丽的故事,我们的心被喜悦盛满了,我们拾啊,捡啊,(师引读)口袋————手帕————还是————。你们舍得离开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谈感想。

2、那么多贝壳又怎能一下子拾完呢?当小作者依依不舍地离开海滩、回到家后又做了些什么呢?

3、谁愿意把第六、七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指一学生读。

(七)、情感延伸

大海是美丽的,海滩上的故事讲也讲不完。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自由谈感想。

四、拓展知识,总结全课

1、老师还在网上搜集到了其他贝壳的图片,想看吗?(出示课件)

学生随画面欣赏各种贝壳的图片。

2、其实贝壳的种类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又怎能介绍得完呢?小小的贝壳就如此美丽,可以想象大自然更是丰富多彩、无比美好的。希望同学们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善于观察,利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勤于思考,把在生活中发现的美用你喜欢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也让大家享受到美和快乐!

《贝壳》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