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步 教学设计
散
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仔细揣摩一些语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
一、初读,感受和谐的家庭之美;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2、请简要谈谈你听读本文后的感受。
二、细读,感动于责任和生活情感之美;
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细细品味文章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通过具体赏析人物描写的字词句,体会文章情感)
三、深读,感悟生命之美好
1、“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莫怀戚《二十年后说散步》你能理解吗?
链接材料:父死母垮,最不可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
再读这个“熬”字,你又读出了什么?——希望、生机、生命
2、回读课文,你是否处处读出了“生命”?
a铺写自然生命的:南方初春的田野,铺展着生命的新绿,嫩绿的芽孢,消融的春水……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一切都透着生机,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些诗意的刻画,体现了生之蓬勃这不是简单的写景,它还为下文写人的生命张本
b抒写人的生命的:如“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小家伙……”两个“蹲”、“背”
母亲是衰老的生命,儿子是幼小的生命,我和妻子是成熟的生命,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站在生命之链的中点上,作者告诉我们,尊重生命,对生命尽责!
3、母亲自己对生命有没有新发现?第七节中“她的眼随小路望去”,在她眼里“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心中有生命,就会充满希望,充满对生活的热爱!
4、提升生命的认识:“整个世界”,一个背上是儿子,一个背上是母亲,一个是生命之源头,一个是生命之延续,生命之泉汩汩流淌,绵延不绝
总结
第二篇:《散步》教学设计初稿(精选)
《散步》教学设计
莫怀戚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 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这两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三)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 验。
当然,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的聚焦课堂,关注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3、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个人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起始年级,注重学生课前字词预习习惯的培养,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关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老爱幼,同时教会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难点
唤醒感恩意识,激发珍爱亲情的情感。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整齐朗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真情行动(口述)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字词的预习。
2、电教准备: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意图:图片展示,情境导入。)师:看完以上的图片,请问你怎么想? 生:回答。(抢答。)
师:散步,多么惬意的事情,欣赏美丽的景色,满怀美好的心情。今天,让我们用这份美好,学习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文章——《散步》。
2、课前预习,掌握生字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设计意图:一方面起始年级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学会课前利用工具书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另一方面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完成让学生感知文中美的故事,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1、读前工作 ⑴ 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qí)
霎时(shà)
拆散(sàn)
水波粼粼(lín)
⑵ 出示问题:①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②散步的地点?③散步的季节?④课文中出现了那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⑤散步的起因是什么?⑥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2、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先在文章中圈点勾画,再回答问题。
4、教师归结:我们于平常小事中感知到故事的美。
(三)合作探究,品析情感。
(设计意图: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文本有进一步的关注,以情感为主线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关注人物,美的人物为美的情感做铺垫;学生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情感,并能深层次地探究作者的写作主旨,感悟作者对于生命与责任的思考。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1、学生合作、探究。
2、教师适时点拨,归结。
3、探究内容
(一)。
⑴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
⑵ “我”是怎样解决的?为什么?⑶结果又如何?⑷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在充满浓浓亲情的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请圈点勾画文中语句并具体谈谈。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拨。)
小结: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孝顺我委屈儿子走大路慈爱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亲相爱,温馨和睦(和美的家庭)6 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文中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的语句说说。)人物性格我:体贴孝顺、关爱母亲、不溺爱孩子母亲:慈祥亲切、善解人意、疼爱孙子妻子:贤惠、尊重丈夫儿子:聪明、天真活泼
4、探究内容
(二)。
文中哪几个段落是景物描写的?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你感悟到了什么?
[提示]:生命与责任。(探究并朗读感悟。生命:重点探究第四段;责任:第六段、第八段,重点探究第八段。)① 关于第四段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提示]:“这一切”包含的意象: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生命律动。② 关于第六段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提示]: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责任重大。
③ 教师归结:美好的情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更需要我们用行动去珍爱。
真情行动回到家中,怎样做才能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四)创新表达:真情行动。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亲情感悟的思索和分享;从行动中去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1、教师导入: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请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亲情。
(五)结束语
同学们,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六)作业
1、搜集积累有关亲情的诗句或语段。
2、为你的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 “做家务”等),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第三篇: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大意。
2.涵咏体味,品读课文中如:“本”、“熬”、“背”“世界”等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整体感知文意,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读关键词、品评美文,逐步提高赏读美文能力。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让爱天天住我家》。听完歌曲,学生谈心理感受。
正如歌曲中所唱,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因为家中充满了爱,所以家这个字眼才有着融融暖意;因为家中充满了爱,所以家是我们心灵永远的避风港。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莫怀戚先生的家,与他和他的家人一起散散步,感受他们家中浓浓的温情。
二、检查导学案预习
三、听配乐朗诵,并出示问题,整体感知文意。
(1)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中心人物是谁?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散步。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段
(一)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见怎样的一个家庭?
(二)围绕散步这件事,找出文中打动你的语段,说说为什么打动你? “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
“本”---开始有想法后来改变了。因谁而变?受了儿子劝告。
读一读儿子的劝告之语:“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
揣摩语气,读出真诚读出关爱来。
延伸---读完这句话,再联系一下现实。我们看到的是许多家庭,年轻夫妻在各种活动中,常常有意无意将老人忘却,给行将辞世的老人平添许多惆怅与寂寞,也更促成了老年人的行为怠惰,从而加速了生命的老去消失。《散步》不然,它塑造了一个极其孝顺关爱老人的儿子,不因老人的自愿在家而简单的听从老人,对老人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多么平淡朴素的话语,却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亲情迎面扑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
(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三)设疑:儿子明明知道母亲身体不好,走远会累,为什么非要劝体弱的老母亲出来散步呢?朗读第三段。哪个字最能表明了我迫切希望母亲到春天的田野走走的原因?
(如果学生找的是“迟”,这里用了两个“太迟”,强调等待春天之久,是责怪冬天呆的时间太长了。严寒的冬天遏制生命,所以,有一些体弱的老人挺不住。
还有没有比“迟”更能准确形容母亲和我对春天期盼之切的?)
抓住“熬”,读出背后的内涵。一个“熬”字让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从母亲的角度联想--挺过严冬十分艰难。母亲每活过一天,都很不容易。
从“我”的角度联想--“我”的恐惧,担心,怕母亲离开,熬的不仅仅是母亲的生命,更有作者的心灵与情感的无比担忧和煎熬。
“熬”字体现了母亲生命的意志和坚强,体现了儿子的真情与孝心,有了生命自身的坚强与后辈的关爱,生命将能更地持续与延续。
我们把这个“熬”字读一读,体会下其中蕴含的情感。
(四)涵泳品味 赏读入心
《散步》很美,美在,为什么? 1.景物美
他的母亲终于熬过了冬天,所以迫切的希望母亲能在春机四溢的田野上走走。那春天的田野美吗?有多美,同学齐读下文中写春景的句子。
A---引导:听完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要感叹一下:春天真美啊。可是老师有个疑问,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到“生命”?这个词背后有什么言外之意?关注“新绿”“铺”“密”等关键词。
明确:“新绿随意地铺着”、“嫩芽也密了”、“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都给人们渲染着一种生命的活力,尤其是“铺”、“密”这两个动词,充分表现了春天草木萌发的朝气,给人一种享受不尽的生命活力。结合具体语境,可知语句其实是为了渲染散步时的欢乐,并暗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获得了生命的活力,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想到人生命力的不可遏制和蓬勃昂扬。
B---生命如此美好!我的母亲也战胜了严冬,来到了春天。想想,当作者和妻子、儿子陪着老母亲走在这样春机四溢的田野上散步时,他们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选择一个身份,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提示:话语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格特点)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2.语言美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作用:语句的形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3.人性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情境体验,延伸拓展
品读文章最后一段并设想:
(1)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我”的儿子的身上吗?(2)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吗?
六、观看视频《给妈妈洗脚》,提升感悟 出示课件: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节选自《孝心无价》作者:毕淑敏
引导: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六、课堂小结,齐读小诗 如果有一天
我们的父母也老成了我们的孩子
我请你,请你们,也记着做他们的父母
像他们曾经对待我们一样,藏起生活的艰辛与坎坷 微笑地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 请记得摊开他们的手掌 数一数上面的千沟万壑„ 这样
我们的生命原野就会永富春意
我们的生命就会永远朝着那无限的绵长的路走去
多元化开放性作业
一、为你的家人编辑一条短信,内容为 “ xxx,我想对你说,„„”,50字左右。
二、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趴一会,回想下小时候父母背自己的情形,然后轻轻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或者散散步,说说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你是虔诚的做完这些事,请写下你的感受吧。
第四篇: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①知识和技能:掌握本课词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人性美,品析优美语言。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同时播放《给母亲的信》乐曲(媒体1)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
散步。
二、听配乐朗读,整体感知(注意感情基调、语速节奏)(媒体2)
思考:(1)课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中心人物是谁?
(2)用自己的话简要的复述故事内容。
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3.“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四、品读课文 美点寻踪
师: 请大家再读课文,前后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每组推荐组长记录,待会交流
1、展示:(媒体3)
(1)《散步》,美在,为什么?友情提示:美在语言、景物、行动、亲情。。。。
2、说明
美在对春景的生动的描写
美在文章对称句式的反复运用
美在小家伙的话
美在用生活的细节表达出一定的道理
美在于生活的细节中表达出深爱的感情
美在结尾段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
美在结尾的一句话。。。
本文语言优美,看这些句子美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主旨。
1、总结全文,播放视频《让爱住我家》(媒体4播放视频)
2、教师心语 结束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与家人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六、课后作业:(真行实感)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第五篇:《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俞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搜集体现温馨家庭氛围的学生照片。
②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一起走入莫怀戚的《散步》,去聆听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课件展示:
① 作者作品介绍。
② 写作背景。
③ 生字词。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板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记住知识点)
① 体裁:叙事散文-形散神聚
A、分析本文六要素。
B、一句话概括全文(教会学生技巧“某人+某时/某地+做某事”)
② 分析标题作用:“散步”是文章的中心事件,也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也是本文的线索,连缀起散步过程中,三代人互敬互爱的多个画面。
三、梳理全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板书展示。)
一(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A、(2)散步原因
二(2-8)、散步经过 B、(3-5)田野春色和散步乐趣
C、(6-8)散步分歧及解决办法
根据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1、主题:本文通过祖孙三代四口人在田野散步的小事,反映了浓浓的亲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
2、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
3、结构:总分
4、人物形象分析:(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5、写作手法:以小见大(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运用。)
四、自主合作探究全文。
(多媒体展示:赏析全文)
本环节旨在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分析能力,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师有方向性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中的美,并总结赏析课文的方法。
1、欣赏字词。
2、景物描写。
3、人物描写手法。
4、句式长短。
5、大词小用。(课件展示)
6、对称句。(课件展示)
7、写作特色。
五、拓展提升。
多媒体展示收集的学生照片。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六、[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七、布置作业(课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