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锐角和钝角
三骏乡第一中心小学 朱雪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能力目标:通过找、说、画、拼、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正确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和角有关的知识,在角的大家族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角,你们还记得是什么角吗?(生:直角)
那同学们请看,你能找出这几个图形中的直角吗?(出示课件)去掉直角,这几个图形中还有角吗?你能找出来吗?(生:找角)
这些角也有它们自己的名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角家族中的另外两个成员,锐角和钝角。(随机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二)探究新知
1、感知角
这是上海杨浦大桥,你能找出图中的角吗?
(生:找角)
老师也找到了几个不一样的角,(课件出示直角、锐角、钝角图形)这个角你认识吗?你是怎样知道是直角的?(课件出示三角板量直角、锐角和钝角)随机板书
2、找角
参观完上海杨浦大桥,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那就是锐角和钝角,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上海的嘉年华游乐园,这里的游乐项目非常多,你能说说图中哪里有角吗?你能说出这些角的名称吗?
3、画角
同学们可真棒,找到了这么多角,那你们想不想画一画角啊? 教师示范画角,生练习画角。
4、拼角
咱们一起画了角,那你能利用你手中的三角板拼出更多的角吗? 小组合作拼一拼,并说一说你们小组拼的是什么角?
(三)课堂检测
1、选一选
2、填一填
3、长大了你相当什么
五、小结,欣赏生活中的角
生活中到处都有角,交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美丽的元素,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角。
六、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直角图片)(锐角图片)(钝角图片)直角 锐角 钝角 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
第二篇: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主体性教育办学特色”竞赛征文
《锐角和钝角》教学实录
张娅
教材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37—39页。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具准备:大三角板、实物钟、活动角、课件,6个打印的角。学具准备:活动角,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锐角和钝角
师:今天,数学王国里的一位朋友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他是谁呢?(课件出示配音:嗨!小朋友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我请你们去我家做客,不过,去之前我想考考大家,你们还记得我吗? 【出现直角】 当你一眼认不出我时怎么办?)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学生踊跃回答)(课件配音:你们回答得真棒!欢迎来我家做客。瞧!角家庭的兄弟们也来欢迎大家了,你们找到了吗?出示含有锐角、直角、钝角的漂亮房子)(学生回答,请学生来指一指。)
二、新知学习,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现在,我们选出部分角来一起研究吧。(课件展示部分角)
师:为了便于研究,我给每个角作上编号。分别是角
1、角
2、角3……角6。
师:为了进一步认识并研究它们,首先请大家把这6个角进行分类。想一想该如何分呢?把你的分法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同学开始分类,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同学汇报分类情况。师:说说你是如何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1:我把角4和角5分在一起,其它的分在一起。师:为什么这样分呢?
师:三兄弟就在你的面前,知道谁是大哥吗?二哥呢?三弟就是——(学生答)锐角。
师:现在我们让三兄弟排排队,看该如何排?(三兄弟移动位置)
师:请从左往右看,他们是按什么顺序排的?还可以如何排呢?(三兄弟又移动位置)
师:这时从左往右又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师:掌声谢谢三兄弟吧。刚才,我们对三兄弟有了初步的认识,想和这三兄弟玩一玩吗?
生:想。
师:请拿出你们的活动角。你可以将它变大,也可以将它变小。每变出一个角,请叫出它的名字。开始玩吧。(师巡视)
师:老师也想玩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能不能叫出它的名字? 教师变换活动角,学生根据变换叫出它的名字。
(当变到接近直角时,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师: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说明有争议,有比较科学的办法来判断吗?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
师:从刚才角的变换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可能没发现什么,此时,教师引导。)
师:从刚才角的变换过程中,当一个锐角逐渐变大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了一个什么角?
生:一个直角。
师:再变大将成为一个什么角? 生:钝角。师:相反呢? 生:相反,钝角变小到一定程度时会成一个直角,再变小就会成一个锐角。师小结:也就是说这3种角是可以转换的。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发现?
(学生不知,教师引导:变换过程中,你看到了几个锐角,几个钝角呢?而直角有几个?这么多的锐角和钝角,有一些会跟直角长得很接近,让我们无法直接判断,要想认出它们,应该请谁来帮忙呢?)
2、从实物中来辨别,找锐角、钝角。
师:从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大小不同的锐角和钝角都有无数个,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它。请观察钟面上的角在哪儿?
出示钟面,生上台介绍。
四、活动激趣,灵活应用
师:同学们,虽然老师的设计水平有限,但我用角也设计了两幅简笔画。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怎么样,想不想自己也设计一个呀?
生:想。
师:想就试试吧?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然后展示一两个学生的作品。
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它们与直角比有什么特点?当它们长得很像时你可以怎样来辨别?
附: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比直角小的角 比直角大的角
第三篇: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7~39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折、画、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生能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能准确辨认接近直角的锐角或钝角。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
2.学具准备:练习纸、三角板、粘纸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米老鼠图像 师:同学们认识他吗? 生:认识,是米奇。
师:没错,是我们的好朋友,米奇,米老鼠。师:今天米老鼠要带我们去游乐场玩一玩
(课件出示:教材37页的儿童公园主题图)师:好漂亮的游乐场啊,这里有很多的活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生:摩天轮,风车,转椅,滑滑梯,秋千,小火车,跷跷板。
师:其实这些活动里藏着各种各样的角,你能找出来吗?同桌可以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开始吧!
生:摩天轮有角,风车有角„„(按学生说的依次抽象出角)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活动
1、师:同学们太棒了,把这些角都找到了,那就把它们请出来吧。有七个角。师:这时候米老鼠又出现了,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要请这些角朋友去参加舞会呢。
师:他们很快来到了舞会门口,发现这个舞会是什么舞会啊? 生:直角舞会。
师:那我们哪些角可以进去啊? 生:4号和6号。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啊,可是我不服,你们能不能拿出证据来证明给我看啊?可以用什么来证明这两个角是直角呢?(用什么工具?)生:三角板上的直角。
师:那我们拿出三角板,找出三角板上的直角,跟着老师一起来比一比吧。三角板上有的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角边。(边说边比)
师:好的,真棒!其实你们的桌上也有这些角,现在可以跟你的同桌合作验证4号和6号角。边验证边说说你是怎么验证的? 展示学生验证过程。(一个学生验证,并说)
师演示并强调: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帮助判断时顶点要重合,一条直角边重合,再看另一条直角边。
【设计意图:锐角和钝角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缘于学生对角和直角已有一定的认识,能从大大小小的角中,应用工具三角板找出直角来,这样让学生从浅到深,来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师:这下我可真是佩服大家的火眼精精了。4号和6号都参加了直角舞会。师:可是这些角就抗议了,它们也想参加舞会。
师:于是米老鼠就想了个办法,可以让你们参加舞会。不过有个条件,你们要同一类的角进同一间舞会。
(课件出示:请帮我们分类吧!)
师:快速的拿出你们的角,同桌互相合作,开始把这些角分类吧。
2、指名汇报分类方法。
A:分两类 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师:有道理,可这么多的角在一个舞会太挤了,有没有分的跟这个不一样的呢?
B:按照角的大小分成三类: 直角(标上直角符号)
比直角小的角有3个 {你是这么判断这些角比直角小呢?}请一个同学进行验证,第一个角详细说,第二个和第三个比一比就可以了。(不是直角,我们标上弧线)
比直角大的角两个 {你是这么判断这些角比直角小呢?}请一个同学进行验证,第一个角详细说,第二个比一比就可以了。(不是直角,我们标上弧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主题图中抽象出来的角进行分类,使学生既体验各种角的不同,又思考了分类的理由,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经历了锐角和钝角的产生过程,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见雏形,接下去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教学锐角和钝角。
1、师:我们终于分类分好了,完成了这么一个艰巨的任务,高兴吗? 师:可是米奇说,这些角全是依靠同学们的帮助可不行,自己也要出点力气,才能参加舞会的,所以,这两类新朋友,各要扎破一个气球才行。
师:哦,看它们来啦。(看动画)
师:比直角小的角很锐利,尖尖的,我们这个新朋友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生:锐角
(太厉害了,你会是未来的科学家)
师:比直角大的角很钝,我们也给这个新朋友取个名字吧!生:钝角
(你也很棒)(注音,并让学生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锐角和钝角
2、再让学生说说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各提问三个。
3、师:经过同学们的帮助,这些角终于参加了各自的舞会。直角参加了直
角舞会,比直角小的角参加了什么舞会呢?
师:这时候又来了一些角,也想参加舞会,我们帮它们找找舞会入口吧。
师:舞会散场了,它们高高兴兴的一起回家了,可是路上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它们为一件小事吵起来了。原来三个角兄弟在吵着分不出谁大谁小。同学们再帮帮他们吧。
师:谁最大呢?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铺垫,解释本节课的中心内容,锐角和钝角,让学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等环节,巩固概念。】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帮角兄弟解决了这么多麻烦,他们商量着决定送我们一份礼物,可是必须闯过他们设置的四大难关,大家有信心拿到礼物吗?
1、找角
(1)找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角,直角我们可以找出很多,能不能找找我们的新朋友锐角和钝角呢?
师:没关系,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生:红领巾。
师:有几个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2)完成第39页第1题,找生活中的角。用画弧线的办法,标出你找到的角。师:第一关击破啦,我们要闯第二关了。
【设计意图:在概念形成以后,我设计了“找角”这一环节。生活中的直角很容易找,但要很快的找到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点难度的。】
2、画角
(1)师: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标明它是什么角。(2)作品展示。
3、创造角
师:同学们可以用白纸折角,也可以用铅笔或者三角板摆一摆。同桌之间
有困难的可以互相帮助。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我们给自己一些掌声吧。进入最后一关。
【设计意图:在学生知道了“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做角,体会三种角的不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自己喜欢的角,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学到知识的乐趣。】
4、猜角
师:待会,屏幕上会出现角的一部分,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猜猜会是什么角?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的开心吗?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作业
1、利用纸、活动角、铅笔等物品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向你的父母说一说它是什么角。
2、回家找角。
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直角
锐角
钝角
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
第四篇: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寿王坟中心校
(202_-202_学第二学期)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马瑞芹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3.通过看、说、摆、分、画、互问及互答等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CAI课件,锐角、钝角、直角各一个。2.学具准备:透明胶片若干,小棒若干,简笔画纸若干,活动角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1.在情境中抽象出角。
(1)出示情景图。(课本37页主题图)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你们最想去的游乐园去看看。你们看,这里的小朋友,多快活呀!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在这幅图中除了有我们好玩的游乐项目,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了?请你找一找,把你找到的角指一指。
(2)引导学生在情景图中找出角(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随着学生的发言,从图中抽象出各种角,2.回顾角的特点。
集体交流: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活动感知,认识锐角和钝角
1、分一分。
(1)在分类之前,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商量分类方法,在小组内得出统一的分类标准。(2)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商量好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3)反馈各小组的分类情况,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分类结果。
①根据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②按照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为一类,比直角大的为
一类,比直角小的为一类。(4)引导全班学生以讨论、答辩的形式着重分析第二种分类方法(按照角的大小分类)。①在展示平台上展示分类结果,并把是这样分类的学生请到前面来介绍怎样分类的。②组织其他学生根据分类的结果提出相关问题,并有序地解决。(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适时进行补充、整理、引申。)
例如:怎样验证这些角是直角?
A.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B.组织学生进行现场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C.讨论:其他比直角小(或大)的角需要验证吗? 得出:能用眼睛判断的不需要用三角板验证,如果一眼看不出来,就需要用三角板来验证。
2、再次感知三类角。
出示教材38页斜拉桥。从中找出直角,比直角大和比直角小的角。并抽象出直角、比直角大和比直角小的角各一个,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师:像你们这样根据大小可以把角分成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而像这样的角,叫做钝角,钝角是比直角大的。
3.感知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关系。每个学生用活动角先表示直角,再表示锐角,同时交流是怎样操作的,得出:把直角的张口变小就是锐角。用同样的方法先表示直角,再表示钝角,得出:把直角的张口变大,就是钝角。
4.闭眼想锐角、直角、钝角的特征,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画,以建立三种角的模型。5.揭示课题:锐角和钝角。
三、深入感知,建立表象。
1、用手中的摆直角、锐角和钝角。
2、画锐角和钝角。
(1)请学生选择一些自认为有用的工具,分别在画纸上
画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2)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请学生演示选择的工具和画的过程以及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A.选择直尺,根据锐角和钝角的特点直接画。B.选择三角板上已有的锐角,描边画。
C.选择实物上(或活动角)的锐角和钝角,描边画。D.用两块(或多块)三角板拼在一起,找到其中的钝角,描边画。
3、在实物中找出各种角。
(1)课件出示四种实物──背心、单杠、人字梯和剪刀(见练习九第1题),小组内交流以上实物中分别有哪些角。(2)自由选择最有把握的物体来汇报。根据学生发言,用课件抽象出各个角给予反馈。在辨认中,学生较易把第二幅单杠图沙坑中的一个角判断为钝角,教师应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借助多媒体来多方位、多角度展示,引导学生得
出正确的结论。
4、在视图中判断各种角。(1)课件出示练习九的第2题。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与有困难或有质疑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
(3)集体反馈。请个别学生到电脑前,用鼠标拖动角放到适当的位臵上来表示连线的结果,其他学生用掌声表示自
己的评价。
5、数学竞技场。
共有12道数学大餐,叫学生选择。12道大餐是12道不同的数学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1)指出图中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A
工
X(2)在图中找出2个直角、2个钝角和2个锐角。(课本40页图)(3)直角比钝角:a、大
b、小
c、一样大(4)请到黑板上画一个钝角。(5)数学医生,判断是不是锐角。
(6)钝角比直角:a、大
b、小
c、一样大(7)请你在20秒内快速说出生活中的5个有角的物体。(8)请用四肢快速表示直角、锐角和钝角。(9)请你在20秒内快速指出5个有锐角的身边物体。(10)三角板上有3个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11)请你在20秒内快速指出5个有直角的身边物体。(12)请到黑板上快速画出一个锐角。
四、活动激趣,灵活应用──教你人物简笔画 1.借助多媒体简单介绍人物简笔画。
师:角在美术中也有妙处!在美术中有一种画叫人物简笔画,它是用非常简单的图形拼摆起来表示人物的一些简单动作。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直线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胳
膊和腿)。出示图:
2.交待活动要求:请同学们两人为一组互相合作、互换角色,一个人做动作,另一个人画出角来表示这个动作,把卡片上不完整的人物补充完整,边摆边和小伙伴交流:用了哪些角。
3.学生自行活动,并及时交流和互提建议,教师参与活动。
4.展示学生的简笔画作品,并让学生互相介绍分别用了哪些角。
五、评价小结,揭示课题
师:通过今天对角的进一步学习,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如果有,不妨把你的收获写下来,和这节课的作品一起
存放进成长记录袋中。
寿王坟中心校
(202_-202_学第二学期)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马瑞芹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在安排时,我把教材做了如下处理。1.从生活
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画面是上海的黄浦大桥,我将教材所提供的大桥画面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课始,在这座观赏性很强的大桥中抽象出图形──角,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找角、分类、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在找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见雏形,此时教师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而在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这四个环节中,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3.在验证中完善,遵循数学的严谨性。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作为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借助有用工具,帮助他们对直角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责无旁贷的。因此,教学中,应在需要的环节组织学生对自己摆或画的直角进行验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锐角和钝角有没有验证的必要”,一方面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学巧,另一方面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数学独特的原则。4.在交流中发展,体验数学之乐趣。
课堂中教师应捕捉住每个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言。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
5.在游戏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本堂课最后,设计一个“教你学画简笔画”的环节,把本课的知识融人到生动有趣、学生乐此不疲的画画当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合作中深化了对锐角和钝角表象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能力。同时,给学生创建一个民主与合作共存,愉悦与挑战兼容的学习的平台,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都
能竞相绽放、展翅飞翔!
总之,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的多层次学习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锐角和钝角,这一系列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整节课下来,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如:学生对于知识要点掌握的比较好,都能够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学习的兴趣很浓厚,态度很认真,课堂气氛也 很活跃.不好的方面如:我自己可能语速有点过快,另外学生对于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画角的方法不是很规范等,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寿王坟中心校
(202_-202_学第一学期)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马瑞芹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时间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
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联系实际探索。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我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里见过“秒”?使学生对各种钟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
3、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增大探究空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保证。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我们应该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全心全意的给他们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充分展示创造思维的机会和舞台。
在学生把能计量“秒”的钟表拿回去之后,我设计了同桌互相介绍“好朋友”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究有秒针的钟表有哪些“小秘密”?学生们发现了“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小格。”从而得出1分钟=60秒。以及“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4、让学生去体验探究过程。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
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猜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是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5、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变革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这应成为今天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
寿王坟中心校
(202_-202_学第一学期)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马瑞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9-61页。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各种钟表、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同学们,还记得“神舟七号”载人火箭发射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吗?我们再次感受和体验一下好吗?,和发令员一起(出示课件)倒计时喊:10、9、8、7、6、5、4、3、2、1 点火!
2、揭示课题
师:刚才的倒计时,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有多长?
生:1秒。师:对,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样计时的呢?“秒”这个时间单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呢? 听录音:
现在一提起古代计时,“铜壶滴漏”之说最为普遍,“铜壶滴漏”就是让水从铜壶漏孔中滴出来,看水流出的量来计量时间,同学们,这样计量的时间准确吗?对,不准确,这样只能知道大概的时间。
后来,为适于更短时间的计算,人类发明了沙漏。到十四世纪,欧洲人设计出了机械报时装臵,随着近现代科技的发展,时间的计量从此日趋精准。除了传统的机械钟表,人类还制造了更准确的石英钟和电子钟,和目前最精确的,一亿年才会误差一秒的光原子钟。正是因为有了精确计算时间的工具,才产生了基本时间单位:秒
提问题
师:对“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 生1:一秒的时间有多长?
生2:一秒的时间我们能完成什么? 生3:“秒”和“分”有没有关系? 生:“秒”和“分”哪个单位大?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就刚才大家知道的以及想知道的知识一起来探究:
三、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一)认识秒针
1、认识秒针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表,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在组内说一说。(引导学生说钟面的结构)估计有以下几种回答
生1: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生2: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生3:我的钟面上还多了一颗闹钟针。
师:同学们的发现得真不少,谁能把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大家看一看(屏幕展示)
师:对,这根又细又长的针,我们叫它秒针(实物投影仪展示)
2、理解1秒
师:秒针有什么作用吗?
生: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师:他说得对吗,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钟面秒针走一小格,时间为1秒)
3、初步感受1秒
师:你对这1秒钟有什么感受? 生:特别短。
(1)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3)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4)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认识1分=60秒
1、观察发现:1分=60秒师:如果秒针继续走下去,你发现有什么变化?(课件继续演示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生1:秒针走了一圈,是60秒
生2:分针也在走,走了1小格,是1分钟
生3:旁边的时间由00︰
58、00︰
59、变成01︰00,也就是1分了,所以1分=60秒(板书: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
师:同学们很会观察,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钟面,玩1分钟,看是这样吗?
2.初步感受1分
师:你对这1分钟有什么新的感受吗?生:我觉得1分钟过得很快,但是1秒更快。
3、时间的价值:
师:同学们,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不停地流走了,如果你是时间的主人,这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够发挥它巨大的价值,所以你打算怎样好好地利用每一分、甚至每一秒呢?
生1:我做完作业准备用1分钟收拾书包 生2:我用1分钟可以做一道数学题
生3:我用1分钟可以做一件好事:帮老师擦黑板 生4:课间操的时候,我用1秒钟把教室的灯关了。生5:1秒钟我能说一个英语单词
师:1分钟、1秒钟的价值是巨大的,请看:(课件展示书第61页2题1分钟价值图及1秒钟的价值图)
四、交流评价,归纳总结 小组汇报:
1、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
2、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教师总结
1、钟面上较长的针,是秒针。
2、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五、巩固延伸,拓展应用
实践活动,体验时间。
1、拨针游戏:同桌两人,一个拨秒针,一个同学记录是多少秒。2、1秒钟即兴表演 拓展延伸:
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时间2的主人,珍惜一分一秒吧。
寿王坟中心校
(202_-202_学第一学期)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马瑞芹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器、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猜谜引出已认识的数0~9。
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l)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2)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3)(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
(4)7的相邻数是谁?
(5)8再添上1是几?
2.9再添上1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学生分别说出:星期天我在民族广场看见10只气球;我在南湖桥看见10只风筝;我家阳台种有10盆花;我爸爸钓了10条鱼。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先在4人小组里说说,再选一个最好的说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填什么?10○□
(2)9○□谁来说说。
(3)完成书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10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第65页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
(4)写完了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4.10的组成。
情境引入(课件演示):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l)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4)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引导学生回答,看一个记两个,看到,想到,依此类推。
记住这前面五个,其余可以推想出来。
(6)独立完成第65页10的组成的填空。
三、游戏:10的组成练习
1.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2.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四、课堂作业
1.练习九第1题。
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练习九第2题。
(1)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射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五、课堂小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六、聪明题
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框涂上相同的颜色。
6408
8755
2193
1507
寿王坟中心校
(202_-202_学第一学期)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马瑞芹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在上课时的导入部分,我选用了小朋友熟悉的现在是几月份引人,让学生知道10,通过写10 观察10,明确10与其他数宝宝的不同。接着我又先用了小朋友喜欢的小精灵聪聪的问题引出10的序数和大小比较。我还让学生认真地去观察画面上有什么数学知识,物体是表示10的,然后抽象出用点子图来表示,在抽象出10,在用珠子拨一拨,是学生感受到9添上是10,10去掉1是9,接着在直尺上认一认,达到数型结合的思想,还认识直尺,还让学生动手动口用10说一句话或做一个动作,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在10的分解和组成时,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记一人分,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再让学生上台分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对10的组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通过多种活动师生游戏、生生游戏;你说我说一起组成10。允许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但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中
1、我由于担心10根小棒捆成一捆对一年级小朋友太难理解而潜意识里就放松了去对这个难点挖掘,也忽略了他的实际意义,忽视了10还是个计数单位的教学。
2、在这节课中由于对10的组成采用动手的地方太多,形式过于单调,本来可以采用更多的数形结合,手图结合形式。
3、由于注重了课件的展示而忽略了实际
寿王坟中心校
(202_-202_学第二学期)
《找规律》教学设计
马瑞芹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88至89页的例1~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 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智多星”卡;双面胶;有规律的家 具图片。
学具准备:黄色圆片、红色三角、蓝色方块各5个;水彩笔 等学习用品。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五小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所以教学中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学生的倾听意识很好,合作能力很强,所以教学中设计了小组合作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团结协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课件出示淘气图片
师:今天这节课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开心吗?
用你们的小手欢迎一下老师吧!(有规律的掌声)
生:(鼓掌)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的一位好朋友——淘气。淘气非常的调皮,它今天打算和大家做一个游戏。你们愿不愿意?
生:愿意。
师:听老师口令
1、微笑;
2、大哭;
3、大笑(依次重复出现,学生做动作)
师:你知道淘气接下来的表情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淘气打算带我们去游乐园,你们高兴吗?瞧!淘气把它的小跑车也开来了,我们出发吧!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课件出示游乐园图片
师:游乐园里热闹吗?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
师:观察一下灯笼是怎么挂的?彩旗呢?你还发现了什么?
师:这些物体都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不,他们都有规律。
师:(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图案
师:我们先来看看彩旗的规律?你知道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个彩旗是黄色的。彩旗是按红、黄,红、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彩旗是黄色的。
师:彩花呢?
生1: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个彩花是绿色的。彩花是按绿、紫,绿、紫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彩花是绿色的。
师:游乐园里还有什么?我们再来看看灯笼是怎么挂的?小朋友的队伍又是怎么排列的?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师:小淘气觉得我们班的孩子特别聪明,准备带你们去它的小屋参观一下,你们想不想去?我们先用掌声给小车加点油好不好?(有规律的掌声)可是要去淘气小屋要经过三个小站,路途遥远,有些辛苦,你们怕不怕?
课件出示第一站——摆一摆
(注:出示两组图案,可以从颜色,形状两方面观察)
师:大家观察一下,下一个该摆什么?
你是怎么发现的?它有什么规律?
生:(从颜色入手)
师:从形状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出示另一组图形)
课件出示第二站——涂一涂
师:小朋友们,请把数学书打开第89页做例3的题,用你的彩笔涂一涂。展示说一说。
课件出示第三站——小小设计师
师:四人为一小组,利用小包内的图形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案,记得要先商量,再动手哦!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展示在黑板上。(3组)
师:谁能找出它们的规律?你们小组会自己提一个问题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是怎么设计的?你能找到它的规律吗?
四、运用规律、拓展思维
课件出示淘气小屋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终于到了淘气小屋了,你们看它的小屋漂亮吗?仔细观察小屋里有什么有规律的事物?同桌互相说一说,展示。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
生:教室桌椅的摆放,马路上的斑马线,衣服上的花纹等等。
课件出示淘气图片
师:我们的淘气小司机一路很辛苦,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一下它吧!
生:(鼓掌)
师:你发现掌声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你能创造一个有规律的掌声吗?老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考虑。
生:(展示)
师:老师做一个动作,你能发现动作的规律吗?说一说。
五、全课小结
师:我们发现图形的排列有规律,建筑物的设计有规律,声音有规律,动作也有规律,规律真是无处不在。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美好!
师:小淘气要走了,它还给我们留言了。大家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趣的规律,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数学的魅力吧!
寿王坟中心校
(202_-202_学第二学期)
《找规律》教学反思
马瑞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本课我设计了让学生猜表情的游戏,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时仅要求猜一猜结果,学生凭直觉做出判断,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内容既具有活动性和探究性,又具有挑战性,趣味性,“找规律”的内容不能简单的判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介绍“找的规律”有无道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与同学展开交流活动,注意倾听同学讲的有无道理,联系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做出判断,不断地及时地优化自已的数学知识,在合作交流中获得了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设计的这一节课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淘气”展开。从主题图------游乐园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节课我设计了“智多星”的奖励卡,听课认真、发言积极、表达完整、表现好的同学都能及时得到。这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通过小奖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会有许多的不足。例如:在学生动手操作“涂一涂”结束后,应将学生所涂作品展示在实物投影上,更直观,更明了;在学生小组合作结束后,应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间的互相评价,让学生的合作更和谐,更有效。
寿王坟中心校
(202_-202_学第一学期)《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马瑞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习九的第1~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或课件,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3.解决问题。
(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 3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③把乘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寿王坟中心校
(202_-202_学第一学期)《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马瑞芹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青岛版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安排在第二个信息窗,在第一个信息窗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同数连加计算。课前我参考了其他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两个信息窗合并成一课时进行教学。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市中区“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贯穿全课观看魔术表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我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4.练习的设计虽然简单却十分有效,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尤其是通过反例的突出,更加巩固了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创新精神。而最后的课外作业又将本课所学内容做了有效延伸,为下一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不足之处:
1.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各种渠道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我没有灵活的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出想法。应该灵活的顺学而导,在“导”上下功夫。所以今后我应该在备课时就精心的备学生,精心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情况,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2.练习的最后一个吹泡泡练习,学生出现了两种移法。其实每一种移法都可以横着看、竖着看表示2个3,3个2。这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看的?然后再列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图。
寿王坟中心校
(202_-202_学第一学期)《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马瑞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内容:教材第91~ 93页 教学目标: 1.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3.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1、分数的基本意义
2、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习分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圆形纸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开始
生:(拍手击掌)3.(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开始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师:怎么不拍了? 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①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
②交流: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1、认识1/2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1/2。(板书:1/2)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也是 1/2)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出示这句话。)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平均)课件灵活展示: ①、讨论平均分。说说为什么重要?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圆(也可让学生各自拿出圆片演示)。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1/2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分”三个字?(全班同学自由读表示1/2意思的这句话,要求重要字词重读。)
2、折1/2 学生用圆形纸片折1/2
3、判断:下面图形的上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4、认识1/4 回顾周记:小明和哥哥分一个水果馅月饼,分完之后又想到了爸爸妈妈也能吃到这个水果馅的月饼,那应该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几份呢?(4份)那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一。(1/4)
5、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圆形的1/4?并上色。
(1)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6、学生自由创造更多的几分之一
小结:像1/
2、1/
4、1/
5、1/8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 2题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高兴吗?
寿王坟中心校
(202_-202_学第一学期)《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马瑞芹
这节课我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即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诱发学生产生主动想解决问题的心理。
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及图片演示,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分数,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好的基础。
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1/4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四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
在巩固延伸教学内容,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游戏,也理解了教学内容,真正认识了几分之一。结束部分重新回到了开始时的故事内容,使整堂课感觉严谨。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的。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我的这堂课中也的确有很多地方设计不周到,如:
1、作时间过长,有些地方重复,如在比较1/3和1/4大小时可直接比较用不着再折,还有在折1/4的正方形的第4种折法时不用再讨论只要学生已经明白了1/4就可以了,这里也花费了很多时间,以致有些练习来不及做。
2、还有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我强调了分子是1的情况下,应该说成分子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这样以后学生遇到分子是2、3……不是1时也会判断了。
学生 “动”起来,思维“活”起来
————《认识钟表》教学体会
马瑞芹
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聪明的小更夫”游戏,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一边玩,一边动手拔时刻,还了解了时钟的发展历史,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臵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坚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马瑞芹
最近,我们学校的所有老师都在忙,忙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一年级数学教材插图很多彩色套版,就是吸引小学生看的,许多知识是用图来说明。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即他们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要先启发学生看图的兴趣,教给学生怎样看图,引导怎样思维,怎样分析图意,从而进行思想教育,最后,联系数学做到四个字。“看、想、议、说”,看就是引导观察,想就是启发思考,议就是互相议论,说就是指导口述。教师及时总结,重点讲解。这段时间我我让学生在数学课上进行预习。预习时不准互相议论。有时我边在行间巡视边鼓励他们:“看谁不用老师讲,能在预习时就把知识学会。”所以学生在预习时,都是埋头看书、积极思考。要求他们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重点地方要画上横线,自己看不懂的要标出“问号”,一会儿汇报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研究、议论。每逢遇到较容易的知识,通过预习把它掌握了,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就异常兴奋。有时下了课就找我兴高采烈地说:“老师,这部分知识我已经预习会了!”我有时一方面鼓励他,一方面给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课上给大家讲一讲吗?如果你能给大家讲清楚了,就算你预习会了。”这时,他就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进一步预习。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对比较容易的知识,就可以弄懂学会,只需老师再引导学生把它条理一下、巩固一下就可以了。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牵固。对比较难的知识通过议论,老师就可以了解到其症结所在,使后面的讲解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感到困难的知识就需要老师帮助解决。老师备课时,一般地说,对学习上的这种难点估计是正确的,也有时估计得不够准,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修改教案。学生通过预习、小组合作交流,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这时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请老师帮助尽快把它弄懂的心愿。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在他们的大脑皮层上就会出现一个“定向兴奋中心,”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听讲,开动脑筋思考,这时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就有了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目标。所谓老师讲解,并非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仍要发挥学生的自学作用。我坚信,长期这样培养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用“心”帮助我们的孩子
马瑞芹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班集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怎样能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他们必须的知识?帮助学困生,要从“心”开始!
一、真心沟通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家常会受到家长的抱怨和责难,在学校会受到同学的歧视和取笑,他们多有自卑感。在学困生的心目中,老师能不找他麻烦就是好事了,哪还愿意与老师主动沟通?所以,教师的注意力要有意识地向这些学生偏移,课间多与他们接触,聊一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请他们帮着做一些课前准备,如发本子,去办公室取教具等等,增加与他们沟通的机会。沟通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始终是真心的。我以为,面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的教师不是称职的教师。尤其是面对学困生,也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微笑,从而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心。
真心沟通还包括与家长的沟通,力争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与家长交流,最好当着学生的面,先列举出学生的优点,这样既给了家长和学生的面子,又帮助学生增添了信心,然后与家长共同商议改进学生学习的方法,请求家长积极配合。
二、诚心呵护
学困生对学习感到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当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开小差时,有的教师喜欢冷不丁地提问,让学生出“洋相”,从而警示其认真听讲。这种方式最好少用,更不要用在学困生身上。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是多关注少点名,要经常让自己的目光与学生对接,用目光表达对学生的提醒、鼓励或肯定。
学困生在课堂上常常不愿意举手发言,教师应给予积极鼓励,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在学生发言有错时,教师也应注意肯定他们在积极思考,同时要诚心呵护,不能简单地说“错”。
教师只有理解学生,诚心呵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课堂中是被老师重视和关注的,才会对学习感兴趣,才可能将注意力真正集中到课堂上来。
三、倾心施教
小学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十分紧密,前面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学困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数学知识链上往往出现许多断裂,导致学习新知识力不从心。因此,教师在学习新知前,应为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当学生出错时,教师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有时正是教师的不当教学行为,导致了学生的认识误区。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学生的认知世界,倾心施教,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采用一些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架设从形象到抽象的桥梁,让学生不再出现新的知识断层。教师要把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衡量自己教学是否有效的“镜子”。如果学困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那么就说明自己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用心评价 用心评价,淡化分数和等级,使评价发挥激励、唤醒、鼓舞的功能,让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充满阳光,充满积极向上的热情。
总之,帮助学困生要从“心”开始,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热心、细心、耐心、信心、恒心,这些“心”汇聚在一起,其实就是一个“爱”字。学困生更需要我们用尊重、理解、关心的话语去感化他们,用热情、智慧、真诚的行动去帮助他们。让我们用笑脸迎接他们,用爱心拥抱他们,以此换来每个学生灿烂美丽的笑容。
提升数学素养从语言表达开始
马瑞芹
数学语言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严谨准确的语言表达是培养思维逻辑性和周密性的“良方”,清晰精炼的语言表达是培养思维独立性和深刻性的“妙药”。所以数学语言的表达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准确性
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无论是下定义,还是做判断,都要求用词恰当,描述贴切,不允许有丝毫偏差。学习分数的意义时,经常会有学生说“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 4”,这儿的“1/4”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对应关系,应该说成“每份是这个圆的1/4”,或者使用指示代词,说成“每份是它的1/4”……只有准确地表达概念,才能正确地理解概念,从而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
二、条理性
数学的逻辑性要求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有层次、有条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无序向有序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效的指导和示范不可或缺。例如,在组织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比较和思考,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观察的结果;在指导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表述实践过程和获得的体验;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表述解题思路……教材中也蕴含着许多这样的训练素材。
三、简洁性和完整性
数学语言更多的是“记叙”,很少有“描写”“比喻”和“夸张”。所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应该言简意赅、干净利落。
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使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并不意味着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回答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习惯于使用“只言片语”。例如,师:3/5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生:是1/5,有3个。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语言表达的惰性,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造成不利的影响。简洁并不等于简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用简洁概括、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实现完整与简洁的完美统一。如果说数学是装载知识的船,那么数学语言就是水——水积得越深,托起船的力量就越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付出百倍的耐心和恒心。
《年、月、日》教学随笔
马瑞芹
《年、月、日》这一内容,很适宜进行模式的教学,我觉得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学生自学和交流的环节。在导入新课的学习后,我让学生观察202_年和202_年的年历卡,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课本中的问题。学生如鱼得水,激情高涨,因为他们从年历卡上发现了许多从未知道的知识。
今天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到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首先,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听、说、交往等各项技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必正襟危坐,而是处于一种“放松的警觉状态”中,这种放松着的思考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欲的状态。思路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变了,学生就会变得好学、乐学、会学,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新的生机!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马瑞芹
背景和导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发展的精神,增强小组学习的意识和作用。
教学主要片段 【片段一】
活动一:先是让学生指一指以上图形的一周,感知这一周的长度,就是他们的周长;活动二:描一描以上图形的一周,在这些具体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活动三:再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周长,如课本封面、课桌面、等等,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的体会在不断的加深,这种在做中感悟,是我们老师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我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让学生分组活动,量一量以上图形的周长,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对 “周长”这一概念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片段二】
这个长方形菜地长4米,宽3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4人为一小组合作寻找求周长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最多,又最简便。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生:①我们组是把这个长方形菜地的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算出了它的周长。算式是:3+4+3+4=14(米)②我们组的算式是:4×2+3×2=14(米)。因为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我们可以用它的长乘2得到两条长的长度,用它的宽乘2得到两条宽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得出周长的长度了。
③我们组的方法和他们的方法都不一样,我们是先求出这个长方形菜地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再乘2,就得到两条长和宽的长度,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了,我们的算式是:(4+3)×2=14(米)。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算式。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已经总结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生:我喜欢第一种,它是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菜地的周长了。(学生争着要说,课堂有些吵闹)
生:我喜欢第二种,它是先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算出来,再相加就行了。
第五篇:《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37~39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画、分、互问、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能分辨锐角和钝角的汉字表述。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 三角板
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1、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2、感受锐角、钝角和直角的不同
3、能从生活中发现锐角和钝角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37页图)
同学们谁去过儿童乐园?今天老师带你们再次走进儿童乐园。我们一起来看看儿童乐园了许许多多好玩的东西,设计这些玩具的叔叔阿姨在设计的同时用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同学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找一找,看看都用到了那些数学知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给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角。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38页图)
1.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这幅图上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电脑动态拖出钝角、直角、锐角。2.观察三种角的大小。
师:从这些角中找到你认识的角(直角)师:那我们按照角的大小把这些角分分类。生说依据:一个角比直角大。一个角比直角小。师课件随机出示,标注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
5、师总结:你们真能干,把比直角大和比直角小的角都找到了。其实,比直角小的角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锐角,我们一起来叫它们的名字:“锐角、锐角”。把这种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来大家一起叫它们钝角。
今天,我们就和锐角、钝角来个亲密接触!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6、比较。有一天,锐角、直角、钝角三兄弟为争大小吵起架来,同学们,咱们赶紧帮他们排排队吧。
三、练习
1、找一找(课件出示课本39页第一题。)找图片中的锐角和钝角。
2、连一连(课件出示课本39页第二题。)
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老师指名回答并相应的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
3、画一画。用不同的方法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标出名称。
4、拼一拼。用三角板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角?
5、说一说:“你能说出我的名字吗?”
讨论:所有的角都需要用三角板验证吗?
师小结:有的角能用眼睛判断的就可以直接判断,而有的角用眼睛没有把握,就要用三角板帮忙才能判断出来,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运用了角的知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角吧!
五、拓展练习
1、今天我们交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你知道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吗?
2、作业:当个小小发现家
请你仔细寻找身边的锐角和钝角,再和同学们说说你的发现吧!
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锐角 直角 钝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