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乡下人家》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设计
猪场乡弯子寨小学
教学理念和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文章语言质朴,采用白描和勾画的写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读之,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学情分析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作者紧扣“独特、迷人”,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所具有的特色。根据中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对故事内容感兴趣,而散文“形散神聚”,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学生不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诵读和品味为主。教学中首先抓住题眼,从学生较熟悉的场景入手,激发学生读的欲望,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要求,引导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自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对美的感受,逐步感悟课文内涵,体会其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开展交流、感受美好。
4、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的美,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
5、了解《城市市容和环境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整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的行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2、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3、了解《城市市容和环境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整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的行为。
教学准备
1、有关乡村的图片、乡村鸡、鸭、鹅、马、牛、羊等图片,有关乡村的小溪、小动物
等得录音。
2、有关《城市市容和环境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条款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
饰”“和谐”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3、了解《城市市容和环境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整洁。了解《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的行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2、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3、了解《城市市容和环境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整洁。了解《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的行为。
教学准备
1、有关乡村的图片、乡村鸡、鸭、鹅、马、牛、羊等图片,有关乡村的小溪、小动物等
得录音。
2、有关《城市市容和环境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条款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1、音乐导入,播放录音(鸡鸣声、狗叫声),边播放音乐边出示图片。
亲爱的同学们,听到这样的声音,看这画面,你们有哪些想说的话,是不是感到很亲切,同时,是不是也迫不及待的想告诉我们大家你想说的话了呢?对,这就是我们每天都听到的声音和每天都看到的画面,这就是我们的家乡。
2、我知道每个人都迫不及待的想告诉我们大家关于我们乡下的生活了,但是在这里呢,有一位叫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我们
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乡下人家与我的乡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一起走进乡村的生活,一起领略它那独特的美。
3、出示课题(板书)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乡下人家这么个美法?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到自己
喜欢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句子时,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提醒:注意“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
冠花”一词中读“guān”。将课文读通,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3、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读,老师知道有的同学已经读得正确流利了,但有的同学还需要
继续努力,生词同学们认的怎样呢?
出示词语:
屋檐、装饰、芍药、鸡冠花、捣衣、和谐、率领、倘若、归巢、催眠曲、大丽菊、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指名同学读。
4、生字认识了,学起课文来就轻松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
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5、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三、精读理解课文
1、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讨论,同学们,读了这两个小自然段,你们觉得乡下人
家美不美呀?生讨论回答。
2、从这两段文字里,你们发现乡下的人爱不爱自己的家,有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生
讨论回答。乡下人家的美,是他们热爱自己家乡,保护环境才美的。
读《城市市容和环境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公民应当爱护公共卫生环境,不
随地吐痰、便溺,不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废弃物。(教师将条例读给学生听,并指出保
护环境的重要性)
3、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
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设计意图: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
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
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
一、填入适当的量词
一()小河一()装饰一()风景画一()浓烟一()鸭子一()石狮
二、造句
1、虽然、、、、、、但、、、、、、2、天高地阔、、、、、、3、和谐、、、、、、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感受乡村的美景。)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2、通过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开展交流、感受美好。
3、了解《城市市容和环境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整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的行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2、了解《城市市容和环境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整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的行为。
教学准备
1、有关乡村的图片、乡村鸡、鸭、鹅、马、牛、羊等图片。
2、有关《城市市容和环境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条款的资料。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乡下人家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独特 迷人
二、探究学习最美乡下人家。
1、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讨论整段话的含义。
2、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按课文顺序进行交流
(1)如学生读第1自然段,(看来,你从那屋前搭的瓜架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这瓜架,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一读,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那份独特、那份迷人?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可爱多了。
是的,这不仅是可爱的、别有风趣的装饰,还给乡下人家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怪不得„„引读(出示第一句话)
(2)乡下人家时时刻刻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惬意,让我们在春姑娘的带领下,来到屋后的竹林中,(出示)自己读读看,漫步竹林中,你最喜欢什么呢?生读第一句,(出示竹子这一句)小结:看来,你十分喜欢那绿竹。在茂盛的竹林中漫步,凉风吹拂,多么凉爽,惬意呀!谁来读?指名两人读。自己在读读看,你还喜欢什么呢?如生读春笋的。读了这句,你能告诉大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从“探”字体会到什么?你能把这份可爱读出来吗?评价:作者多喜爱他们啊,把他们当成了人来写,谁来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感受这份生机。(出示竹林、竹笋的句子)
小结:屋前鲜花开,屋后春笋冒,乡下人家简直成了一个天然的植物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这独特、迷人的农家风光。齐读第二自然段。
(3)再看看课文,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地方感受到这份独特、迷人呢?
(出示课文第三段)指名读,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评价:多么温馨的一家人呀!谁来读!有了这浓密的竹林,这空阔的场地,乡下人家自然总要要养几只鸡,所以说,读句子“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乡下人家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引读“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多么自由多么快乐的一群鸭子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全班齐读最后一节,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
5师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条例,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址、人文遗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教师将条例读给学生听,并指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课外延伸
更进一步了解家乡,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写一写家乡。
四、布置作业:
1.说说自己的家乡,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家乡的变化。田园风格的家园(自然环境的优美,花草树木、鸡鸭、小动物、房屋、生活方式,返璞归真、健康环保等)
2、在讨论的基础上描绘美丽的氛围,创作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
创作指导:①工具、材料;②创作方式;构图、添加;③方式(蜡笔画、水粉画、剪贴等)
3、让我们在课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第21课《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想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有多少人老家是农村的?嗨,还真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大家说一说你心目中的乡村是什么样子的?(生自由发言)。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乡下人家》,看看别人笔下的乡村生活。(板书:乡下人家)一起读课题。读出两种味道。
3、我们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复习词语。()
4、指导写生字:率。(先中间,后两边。起笔点在竖中线上部约三分之一处,上部笔画紧凑,下部横要略长有力,托住上部,竖为悬针竖)
5、乡下的景色那么美,作者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了。谁来读一读
6、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品味那独特、迷人的美。
二、精读学方法。请大家自由读,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独特迷人?读后讨论交流。
生活场景一:屋前搭瓜架
1、(如学生读第1自然段)看来,你从那屋前搭的瓜架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这瓜架。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那份独特、迷人? “别有风趣”是什么意思?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从“青、红、碧绿”你感受到什么?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发言)你看,这个别有风趣跟什么相比来说的?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
4、想想我们常常在城市中看到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再来看看我们眼前的瓜架,你又想说什么?
5、总结学习方法:抓重点词句体会风景的独特迷人,根据作者的语言文字想想画面。
三、品读用方法:现在同学们用这个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场景品读、想象。.四、交流练方法。
生活场景二:门前种鲜花
1、穿过这瓜架,让我们来到门前的场地上,看看那儿还有什么独特、迷人的风景?你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鲜花的独特、迷人?你能想到什么画面?
2、过渡:乡下人家时时刻刻都让我们感到它的独特、迷人。让我们来到屋后,还有更调皮可爱的在等我们呢。它是谁?谁知道?
生活场景三:屋后春笋冒
1、自己读读看,漫步竹林中,你最喜欢什么呢?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探出头来”和“长出来”有什么不同?(调皮可爱,表达出喜爱之情)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读读。咱班有个同学也很会用这个“探”字,一起来欣赏一下。那竹笋探出头来想干什么?谁能补充一下?【课件出示竹笋图片】
小结:屋前鲜花开,屋后春笋冒,乡下人家简直成了一个天然的植物园,所以作者说——引读中心句(课文最后一段)
生活场景四:院里鸡觅食
1、师过渡:再看看课文,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份独特、迷人呢? 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了这浓密的竹林,这空阔的场地,乡下人家自然总要要养几只鸡,所以说,引读:“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2、小结:威风的雄鸡,忙碌的母鸡,可爱的小鸡,生活得多么欢畅啊!【课件返回目录页】
生活场景五:河中鸭嬉戏
1、乡下人家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引读“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咱同学笔 2 下的鸭子也很可爱,一起来欣赏。这些鸭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怕人。课文中怎么写的?
师:即使声音再响,激起的水花再大,它们也,引读:“也从不吃惊。”可见这些鸭子怎样?
师:多么自由多么快乐的一群鸭子呀!所以,作者认为,引读……(最后一段)。
生活场景六:门前吃晚饭
1、我们刚才跟着作者的脚步来到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时间过得真快,此时太阳已经落山了,该吃晚饭了。说一说你们现在夏天都在哪里吃晚饭?,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夏天的晚饭可从来不在屋里吃!在院子里呀,有微风,有花香,有鸟叫。你看哪几句话写了这个意思?读一读在这种环境下吃饭跟你坐在电视机前吃饭,有什么不同?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口中品着美食,眼中赏着美景,心中想着丰收,心情能不舒畅吗?
2、天上红云片片,鸟儿鸣声啾啾,周围花儿朵朵,屋后绿竹摇曳,身边微风习习,晚餐笑声串串,这样“天高地阔”【课件点红】地吃饭,跟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相比,确实是独特、迷人的。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幅自然、和谐的画面展示在我们眼前?
师:我们不禁感叹:引读……(最后一段)。【课件返回目录页】
生活场景七:夜静曲催眠
1、出示第6自然段,引导理解 :这纺织娘的歌声,分明是一首丰收之歌。怪不得辛苦一天的人们,连他们的梦也如此甜蜜。请你们通过朗读表达出这份甜蜜。
2、小结:夜晚的乡村没有城市间的灯红酒绿的情景,没有城市的喧哗热闹,有的只是一片宁静。真是独特啊!
五、总结拓展: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是亲切可爱的,是朴素美丽的,是和谐欢乐的。我们也要由衷地发出感慨——读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我们这节课用了“抓重点词句体会风景的独特迷人,根据作者的语言文字想想画面”来学习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
诗人戴望舒写了一首诗表达对乡村生活的喜欢,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读一读。交流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
2、用同样的方法阅读《雪忆》,谈感受。
六、作业布置:学了课文,读了散文,诵了诗歌,现在大家对农村是什么认识?(独特的,迷人的,生动的、活泼的,温暖的、富足的、美好的、诗意的)每个村子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需要你细细观察,用心欣赏。希望大家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课后继续阅读学习。再见!
1、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2、积累优美词句。
3、阅读拓展:《雪忆》《童年夏日捕蝉的记忆》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 迷人
第三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21、《乡下人家》 执教者 苏玉斌 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乡下人家》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教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材分析
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根据小学中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而本篇学文章“形散神聚”,学生不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从学生较熟悉的场景入手,激发学生读的欲望,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要求,引导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自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情分析
对美的感受。
会写本课中“棚架、风趣、装饰、觅食、捣衣、和知识与能
谐、催眠曲、归巢、向晚、率领,月明人静、天高地阔”力目标
等词语。
教过程与方在自读自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给课文配图法目标 画并结合表演来整体感受乡下人家的优美景色。
学目标在体会乡下人家自然美景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农情感态度
村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谐、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培养与价值观目标
自己热爱生活的情操。
在熟读课文后,学生给课文中的六幅美丽的乡村画教重点 面配上自己设计的图画,感受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和
谐、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情操。
学重难通过阅读课文中描写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感悟乡难点 下人们的勤劳、淳朴,进而培养自己感受生活美的能力,点
学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朗读教学后,小组合作给文章配图,然后边介绍自己的 简笔画,边由组员朗读文章内容,充分感受乡下人家的与众不同之美。节预设的时间)
一、环境渲染,复习巩固
1、环境的渲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很好地带入了教师预设的情景之中;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陈醉云先生走进了乡村人家,领略了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风景。(板书:独特、迷人)谁能简单复述一下课文内容?
生:复述课文内容。
3、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乡下人家”留给你的总体印象?
1、学生自读自
悟,感受乡下人家对旧知的温习,【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的美。
使前后课堂得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
2、小组内轮流独特、迷人的风景。】
读,并讨论乡下人以有效的衔接。
生:齐读中心句。家的各种生活美
景。
2、让学生师:那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
3、学生简笔画
自读课文,想象创作,给文章配图。下面咱们一起去领略乡下人家的美。(5分钟)
4、学生表演竹画面,再通过直
笋探出头来的样
子。观的图片整体
二、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5学生评价课感受课文描绘师:就是这样的乡下人家,屋前搭堂图画作品。满瓜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春笋探出的乡村美景,以头,院中鸡儿们悠闲地觅食,河中小鸭欢快地游戏。到了夏天的傍晚还能在轻此激起学生的柔的微风下吃晚饭,睡梦中能听着纺织娘轻声吟唱,这是多美的乡村呀,你出阅读兴趣。
声的读读这些优美的画面。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一会请你来
3、学生给文说说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或者绘声绘色
章所描绘的乡地给大家读一读。(10分钟)
下人家生活场景配图,并且小
三、具体生活场景分析
组代表在班内场景一:屋前瓜架图
师:第一小组齐读第1自然段,同学们从那屋前搭的瓜架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那份独特、迷人?
生:自由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出示句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自己读读看,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那份独特、迷人的?
(1)“一个个”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几生尝试朗读。
评价:你这么一读,瓜可真多呀!(2)“青、红、绿绿、碧绿” 师:看来,你从瓜架的色彩上感受到了它的迷人,谁来读?
生:朗读。
评价:是呀,红绿相间,多么鲜艳的瓜架呀!
师:谁再来读?
和同学们展示、交流,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生活的认识和培养他们对乡下人家的热爱之情。
4、学生表演竹笋探出头来的样子,活跃课堂气氛。
生:朗读,体会感情。
评价:听你这么一读,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看来这迷人的瓜架一下就把你的目光吸引住了。师:请同学们把这幅美景根据课文内容画下来。
生:自己创作一张屋前瓜架简笔画。
生解说简笔画(预设):这里农家小屋前攀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与点缀其中的青红的瓜,色彩艳丽,生活气息浓厚,把农家小屋装点的别致生动,亲切可爱。(5分钟)
生活场景二:鲜花按时令开放图 师:门前鲜花开,屋后春笋冒,乡下人家简直成了一个天然的植物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这独特的农家风光,请同学们根据前一幅图的学习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创作出鲜花轮绽图。
生:自我创作。
师:指名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老师适当地作出点评。(5分钟)
生活场景三:雨后新笋图 师:穿过这瓜架,让我们来到门前的场地上,看看那儿还有什么独特、迷人的风景?
【课件出示: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自己读读看,竹林中,你最喜欢什么呢? 生:自由朗读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师:从“探”字体会到什么?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为什么?【课件点红:探】
生: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表演:假如你们就是那些竹笋,谁能探一个头给我们看看?
生:表演。
师:你能把这份竹笋的可爱画出来吗?
生:画图。
师:谁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你画的雨后新笋呀?
生:在全班展示图画并分享感受。(5分钟)
场景四:鸡鸭觅食图
师:再看看课文,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地方感受到这份独特、迷人呢?
生:鸡
(课件出示课文第3段)师:指名读,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发表个人感受。师: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像大将军,像白公鹅„„)
师:有了这浓密的竹林,这空阔的场地,乡下人家自然总要要养几只鸡,所以说,引读:“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那如果乡下人家的屋后有一条小河,那么又会有怎样有意思的场景呢?
(课件出示课文第4段)师: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
2、引导理解:捣衣(课件出示图片)
师:即使声音再响,激起的水花再大,它们也,引读:“也从不吃惊。”可见这些鸭子怎样?
生:自由表达看法。(大胆、人与鸭为善、习惯成自然„„)
师:鸭子与人类就像朋友一样和睦相处,真好!请同学们赶快勾勒出一幅鸡鸭觅食的和谐画面吧。
生:自由创作,自由展示。师:对画的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5分钟)
场景五:天高地阔晚餐图 我们刚才跟着作者的脚步来到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时间过得好快,此时夕阳西下,正当我们准备回去的时候,热情的乡下人家邀请我们留下来吃晚饭了。
(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师:口中品着美食,眼中赏着美景,心中想着丰收,心情能不舒畅吗?这就是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把你看到的画成一幅图画。
(课件:自然、和谐)生:自己画简笔画
师:我们不禁感叹:他们相处得很自然、和谐。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创作简笔画并展示给大家。
生:小组代表对本小组的图画进行解说,进而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和建议。
师评价:这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怎能不激起我们对乡下人家的向往之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人,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生动有趣的田园风景画啊!(5分钟)
场景六:纺织娘鸣叫入梦图 秋天的夜晚,如果住在乡下人家你还能听到什么?
(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师:点名朗读并介绍图画。生:朗读并介绍。
师:你听出来了吗?纺织娘仿佛在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师:这纺织娘的歌声,分明是一首丰收之歌。怪不得辛苦一天的人们,连他们的梦也如此甜蜜。请你们通过自己画的图画表达出这份甜蜜。
生:小组代表对本小组的图画进行解说,进而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和建议。(5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课文,文章语言质朴,按课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堂小结
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2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分钟 的美好品质。
布同学们,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相信大家对于农家生活再熟悉不过了,置作业请大家回家仔细观察自己家的房前屋后都有哪些美景,然后以“我家的房前屋后”或 “我家的小院”写一篇小散文,按一定顺序描写即可,字数1不限。分钟
21、乡下人家
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什么地点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
屋前棚架硕果累累
春天
场院群鸡觅食
夏天 门前花轮绽
秋天
妇女河边捣衣
河中群鸭不惊 天高地阔吃晚饭 板书设计 伴鸣声入梦
1、本节课我对自己总体来说是比较满意的,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配合的很好,大家展示交流非常热烈,学生们在阅读与讨论中培养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2、本堂课的精彩之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依据课本边读边悟,然后激发学生兴趣,给课文配上相应的学生画图,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使得群学、对学和自学相结合,更使得教整个课堂氛围既紧张又活泼,既和谐又有趣。
学反思
3、在技能上,学生自己为课文配上自己画的图画,可以加深对文章情节的印象,同时也使得学生对生活热爱情感得到了升华。
4、课前生字词检查,是我们班的例行规定,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字词的重视程度。
5、小组合作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6、不足之处是课堂过程节奏进行地较快,有个别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课堂上可能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四篇:教学设计: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乡下人家 1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
二、设计思想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时间顺序交*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乡村生活对于城镇学生来说,距离并不遥远。但是生活中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自然环境遭到的破坏比较大。尤其是这种介于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学生,没有真正见识过城市的繁华,也没有经历过乡村的淳朴生活。但是,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就能激发学生发现的激qing。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语言。让学生个体通过已有的语文基础去感悟新的知识,用反复的朗读体会文本的思想。在不违背课文对阅读的制约和规范作用的前提下,启发学生去合理地发展课文的情节,作超文本的探索。
三、学习目标
1、自学“檐”、“饰”等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品味优美语言。
四、学习重点
明白时间顺序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出乡下人家春、夏、秋独特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五、学习难点
感受作者从普通的场景中展现乡下的美。
六、课前准备 课件
七、学习流程
(一)谈话引入
1、你觉得我们的家乡什么最美?
2、书中描绘的乡下人家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呢?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自学生字。小组内互相检查。
2、说说读完课文,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什么印象最深?(如:瓜架、花、鸡鸭等)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全文,抓住普通的生活场面。
3、互相交流。
相机用诗歌小结: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在瓜架,最美乡下人家。(齐读)
4、师小结过渡:是啊,正如文中所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细细感受“不论什么季节,都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
设计意图:时间、空间交*的顺序在同一课时进行教学,会引起学生学习思路的混乱。因此,抓住本文的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先学习按时间顺序写较为明显的“春、夏、秋”部分。进而引出第二课时的按空间顺序写的部分。
(三)品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不论什么季节”具体指哪些季节?怎么独特、迷人?
2、指名交流,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春季: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使用课件展示“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1)怎么独特或迷人?
(2)换词填一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出来。”你觉得填哪个最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探”体现的生机勃勃的效果。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
(3)把感受到的生命活力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4)师小结:春天的乡下人家,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活力,的确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夏季: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和谐的田园风景画。(播放课件)
(1)你们向往这样吃饭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与自己吃晚饭的样子作比较。畅所欲言。我们吃晚饭时在家中,他们有“红霞”、“微风”、“鸟儿”相伴。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就是独特、迷人之处。
(2)指名把自己对乡下生活的美好向往带到朗读中。指名读。配乐读。
师小结:夏天的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秋季:秋天到了……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1)怎么独特或迷人?
(2)缩写句子:“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缩写后与原句相比,你更喜欢哪句,为什么?
设计意图:感受拟人手法运用的好处。体会纺织娘的歌声所带来的独特听觉享受。
(3)朗读句子
3、引背:春天的乡下人家——;夏天的乡下人家——;秋天的乡下人家——;怪不得作者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那么,冬天呢?
(四)拓展延伸,小练笔
1、冬天的乡下人家会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说一说,写一写。
(注:准备课件,根据学生课堂感悟能力做弹性处理。学生脑海已形成春、夏、秋的美丽画面,并对作者抓住普通生活画面进行描写有一定的感知,那么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直接写,反之,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一方面从课文中汲取信息,习练语言,一方面又不断地向课文输出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丰富课文的意蕴,形成了延伸拓展课文的再创造。使学生真正得到听、说、读、写训练。
2、交流,深化情感。
(五)小结
同学们这么一补充,乡下人家,真的是——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了。老师却还想说:乡下人家,不论在房前,不论在屋后,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我们下堂课再交流。
设计意图:为第二课时学习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的写作特点做准备。使阅读始终围绕“独特、迷人”的主题展开。
八、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 春季 竹 成群、探
特 夏季 吃晚饭 红霞、威风、鸟儿
迷 秋季 纺织娘 歌唱
人 冬季 ……
九、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是阅读课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本课中着重引导学生品味两个拟人句。通过换字和比较句子这两种常见却最有实效的方式,使学生在已有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上感悟新的语言。
学习语言除了要推敲词句,还要在反复的阅读中,唤起学生的想象。学生脑海里产生了文章中所描述的画面,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语文能力的发展。如:在感悟“乡下人家吃晚饭”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课文感受和谐、自然;通过集体交流“你向往吗?”对语言进行重组。
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要抓住一切机会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课时也是在各个环节力求这样做的。在“小练笔”这一环节,学生想象丰富,描述诗情画意:“下雪了,房檐上挂上了一条条冰棒”;“小朋友们可高兴啦!一个个包裹得像大胖子,打雪仗、堆雪人……”;“母鸡冻得躲在鸡窝里,翅膀下几只小鸡探出小脑袋来”……
教学设计:乡下人家 2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识字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字。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想象画面。教学可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开展。
3、表达运用
读中悟写。采取自由读、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分工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读后练写。学生能依据课文中的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脑海中浮现的乡村景致,并尝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题读题。
(1)师导入:读了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①师引导:你们瞧,这便是自然朴实、亲切祥和的乡下人家。(板书:乡下人家)在这幅图画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②生交流。
③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师引导: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会怎么描述呢?赶快读读课文吧!
(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相机提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分类识记生字示例。(出示课件)
②说文解字认识“率”字。
课件出示:
率,现在指带领、坦白直爽、不慎重等含义。,像丝织的网;上部的和下部的“”,是捕鸟网的竿和手柄。所有与率相关的字,都采用“率”作偏旁。
(4)师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②师引导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书写。
③书写指导。
a、“蹲”:左窄右宽,右边稍长一些,上半部不要少写了里面的一横。(课件出示“蹲”的形近字)
课件出示:
久蹲容易累 尊老敬前辈 遵守交通法 樽酒不沾嘴
b、“觅”:上短下长,上半部分为“爫”。构字方法写字示例:“觅”,会意,由“爪”和“见”组成,表示用手和眼去寻找。本义:寻找,到处寻找。(视频出示“蹲”和“觅”的书写笔顺)
(5)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6)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
①师引导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时令、照例”。(提示:用换词的方法理解)
②认识“纺织娘”。(课件出示纺织娘图片及文字介绍)
4、检查课文朗读。
(1)师引导:现在请将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文中,四人一组练习轮读课文。
(2)指名轮读。师指名任选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生参与评价。
5、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师引导:读熟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示例:展现了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设计意图】从读课题开始,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通过直观的图画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乡村美景,以此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 自读感悟,理清条理
1、理清课文条理。
(1)师引导: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具体看看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请再自由地读读课文,试着给每个场景起个名字,并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场景名。
(3)全班交流讨论,生读有关句段,概括场景内容。
(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归纳总结。(出示课件)
瓜藤攀檐 鲜花轮绽 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 鸭子戏水 门前晚餐 月明人家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感兴趣的场景。
3、师小结:读着课文,一幅幅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浮现在眼前,这一幅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展示着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幅幅图画,体会乡下人家的那一份惬意。【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生活场景,意在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给每个场景起名字,既可以促使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全文,找中心句
1、复习导入,轮读课文。
(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幅幅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活场景仿佛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2)师指名选一幅画面,读相关的段落。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1)师引导: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一读?
(2)师指名读。
课件出示: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生齐读。
(4)师引导: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
(5)预设:独特迷人。(板书:独特迷人)
(6)师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欣赏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设计意图】品读描【设计意图】在上新课之前,回顾课文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读自悟,才能在学习交流时畅所欲言。
板块二 品读课文,悟景中情
1、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儿能感受到乡村风景的美丽?
l ?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可以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
(3)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师指名发言,相机指导,重点引导生体会以下几个场景的美好。
(1)瓜藤攀檐。(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思考:这里的“装饰”指的是什么?
②预设:装扮。
③师引导比较:“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和“竖着两根大旗杆”给人怎样的感觉?农家小院的这种“装饰”又给人怎样的感觉?
④课件出示有关“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的图片、“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图片与“农家小院搭瓜架”的图片。师指名比较说不同。
示例:高楼门前的“装饰”严肃单调,农家小院的“装饰”自然清新。
⑤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与“瓜藤攀檐”相关的句段。
(2)雨后春笋。(出示课件)
①女生齐读。
②师引导:你怎样理解“探”字?
③示例:“探”字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准确生动地展示出雨后春笋的勃勃生机,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竹笋的喜爱。
④师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3)鸡群觅食。(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理解:这是农家常见的场景。从这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你体会到怎样的美感?
②示例: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4)门前晚餐。(出示课件)
①师范读,引导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画面说一说这里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
②示例:临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餐,边闲话家常,好一幅乡村晚景图!
③师引导积累: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并把它抄写下来。【设计意图】此处采用了“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会情味,交流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以“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乡村风景的美丽”展开交流,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阅读空间和感悟空间,使学生形成多元感受,在交流中掌握作者抓住与乡下人家关系密切的普通事物,仔细观察,掌握这种表达方式。
板块三 合作探究,明确主旨
1、明确课文主旨。
(1)师引导: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无论在房前屋后,还是在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无论在白天、傍晚,还是深夜,乡下人家都有着它独特的、迷人的美。(出示课件)
(2)师指名朗读。
(3)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l “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l 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示例:“独特”指特有,独一无二;“迷人”指使人陶醉,使人迷恋。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师引导:再读读全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的。
(2)生自由读全文。
(3)师小结:这篇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顺序和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深夜的顺序交叉描写,抓住了普通的农家生活场面,写出了乡村生活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扮自己的家园,装扮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3、配乐朗读课文。
师:这么美丽的画面,这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和着优美的音乐再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意境吧!【设计意图】配乐赏读,引导学生和着优美的音乐,将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想象,感受如诗如画的乡村生活,为课后的练笔做好铺垫。
教学设计:乡下人家 3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题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
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
二、看图读文
1、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交流,教师指导。
2、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⑴ 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⑵ 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⑶ 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4、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小组合作交流。
6、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三、教师吟诗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最美乡下人家。
四、学生整体感知
你认为教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吧!
1、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2、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3、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乡下人家 4教学目标:
1、会读准5个生字,会把“率、巢”等14个生字写正确,写端正。
2、能抓住“独特、迷人”的关键之处,在反复诵读“瓜藤满架、鲜花竹笋”等场景中感受乡下人家场景美。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课文优美的句段。
4、能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乡村生活的独特、迷人。
教学突破口:
选找“独特、迷人”的关键之处,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乡下人家场景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借助多媒体,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农家风景画,让学生陶醉其中,紧接着引出课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每段写了什么?
2、交流反馈生字掌握情况,并重点指导学生写好“率、巢”等生字。
3、全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你能找出来吗?
【意图:学生自由阅读全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感受,初步领悟这篇文章是围绕课文最后一段话来写,尤其紧扣“独特、迷人”这两个关键词展开具体描写,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段话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把它放在篇末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
◆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乡村风景反复诵读,并具体说说自己的体会。
策略一:反复诵读第一自然段,感受乡下人家门前种瓜的独特装饰。
1﹑指名读这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写什么内容?
2、从哪里读出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处?再读这段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对比品味乡下人家的“独特装饰”。
【意图:作者选择了农家最平常、最普通的事物——瓜、藤、叶,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乡下人家屋前搭瓜架的独特装饰。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到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策略二:反复诵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乡下人家门前种花,屋后种竹的独特美。
1﹑指名读这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写什么内容?
2、从哪些语句你读出了门前屋后的独特、迷人之处?读着读着,你的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品味“探”字拟人妙用,感受竹笋的调皮与生机。
【意图:作者选取了乡下人家门前鲜花和屋后竹笋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呈现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此环节教学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鲜花绽放、雨后春笋的独特风情。】
策略三:自主诵读,感受其他段落中乡下人家生活场景的独特之处。
【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诵读课文中“鸡鸭觅食、院落晚餐”等其他画面的独特之处。感受乡下人家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领悟到课文每个段落都是抓住景物的独特之处来写的。】
四、美读品味,积累语言
1、创设情境,配乐朗读课文。
2、用诗的形式诵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
4、推荐课外阅读描写乡村风光的文章
【意图:新课标指出,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注重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并能够试着背诵积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此环节以诗的形式诵读,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美读品味,感悟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田园诗情,积累了优美句段。】
五、领悟写法,练笔延伸
1、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围绕一个意思,抓住最平常、最普通的事物,通过对比、拟人的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
2、出示画面,学生练笔
3、交流反馈,相互评议
【意图: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意在落实“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提高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设计:乡下人家 5【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的重点】
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2、制作幻灯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图片。看看看这些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谈话交流。
3、师激情谈话导入:
看到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我们情不自禁的想去看看呢。好,今天我们随作者一齐走进课乡下人家,去走走,看看,去感受一下那独特而迷人的风光吧!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读后流交。
3、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⑴ 过渡: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是如此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其实作者也就是描写了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那课文都描写了哪些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第1到地6自然段,选一个你喜欢的场景,试一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⑵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学生抓住相关事物或是时间来概括说。板书:瓜藤攀檐图,鲜花竹笋图鸡鸭觅食图,夏天傍晚图,秋天月夜图
三、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品读课文:
前三幅图中,你认为哪一幅图乡村风景最美?就去读一读有关的段落,划一划有关的句子,并给你的同位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同桌合作学习,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品味乡村生活的美
第一幅图(第一自然段)
1、生谈自己的感受,师梳理
2、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
⑴ “装饰”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
⑵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⑶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体会乡下人家的自然美。
3、通过对比写作手法理解乡下人家的亲切棵爱的美。“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⑴ 联系生活实际“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有什么感觉?
⑵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
第二幅图(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2、理解重点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出示投影)”
⑴ 故弄玄虚说:“这句话里的“探”用错了,只有人能探头,笋怎么也能探头呢?应该换成“长”
(引导生理解这是一个拟人句,体会出拟人句的好处)
⑵ 体会读句子: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引导体会探出头来感觉雨后春笋生长的速度之快)
3、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第三幅图:(第三四自然段)
1、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2、学生体会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拟人的好处,感受作者对这只公鸡的喜爱。感受到作者对农家生活的热爱。)
3、积累背诵:指名背;再指名背,师生评议。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指导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
1、选择喜欢的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读的练习有感情的读,喜欢的积累背诵的就练习背诵。
2、学习成果汇报:
五、整体回顾
1、师小节: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却都是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引导总结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体会生活的写作习惯。
六、拓展延伸
1、师出示自己的小诗,激发学习课后“阅读链接”的兴趣:
(附: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最美乡下人家。)
2、布置作业:
自学“阅读链接”。
【板书】
瓜藤攀檐图 自然
鲜花竹笋图 亲切 拟人
21乡下人家 鸡鸭觅食图 可爱 顺序
夏天傍晚图 优美 生活
秋天月夜图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我感觉有两个方面做的非常的好:一是体现了新可标的师生关系;二是加强了朗读训练。
一、在课堂上,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地方给大家推荐,在推荐之后,肯定也有喜欢同一个地方的孩子,之后一起交流、讨论,这又体现出一种合作。整节课都是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而老师只是一个课堂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
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
朗读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都都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节课上,阅读是核心,在课堂中,我是从这几点入手的:
1、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在指导朗读时就要针对学生这一点,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例如:在学习第五、六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场景,喜欢读的同学就练习有感情的读,喜欢背诵积累的就练习背诵。汇报交流时,不仅读给大家听,还要说出就喜欢的理由,说后又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每个人都不一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题气愤异常活跃。
2、给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课标中有一个学习要求,既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教学中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阅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这就要有选择的读和讲。对于较难理解的,对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都要重点来学习,来读。如: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对鸡的描写,纺织娘唱歌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不仅要充分的读中感悟,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多层次的读和指导,让学生在评、读、悟中提高了朗读能力:
如:每读一边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⑴ 初读。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
⑵ 细读。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弄清文章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⑶ 精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读出味道。
⑷ “自由读”学生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们对乡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体的体验,在整节课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设计:乡下人家 6【教学设想】
教学本课时应紧扣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思路,挖掘课文的阅读潜力和人文价值,遵循“速读、略读、精读”的阅读次序,引导学生理清叙事顺序,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檐”、“饰”等五个字。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过程与方法
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课件想象一幅幅乡村风景画面是重点。
2、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品味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由此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所了解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看图读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同桌交流。
2、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三、交流、理解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节,想想“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
2、老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这节对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3、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发现乡下人家有哪些“独特”、“迷人”的美?把它画下来。并用几个字概括出来。
4、与同学分享你画出来的优美句子和想象出来的画面。
四、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想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课文吧!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乡村生活是多么独特、迷人。你能否将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二、品味语言
1、小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是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生动亲切可爱)
(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些各种各样的花反映了乡下人家环境优美)
(3)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自然)
(4)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5)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给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6)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给人一种轻松的快感)
……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体会最深的段落试着有感情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节,结合生活实际深化主题。
三、积累语言
1、仔细读一读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背一背。
2、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3、全班交流。
五、拓展作业
1、想象一下,在冬天乡下人家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2、准备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乡下人家屋后春笋冒
(独特、迷人)院中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
教学设计:乡下人家 7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听写生字,生词
二、讲解新课
(一)走进画面,品读感悟
(1)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过渡:乡下人家,如诗如画。最独特迷人的地方在哪儿?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1、2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要求:
默读1、2自然段,先自学再同桌交流:
令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处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
(2)精读风景之一——“屋前小瓜”
1、学生汇报。
2、感悟对比写法。
3、小组内竞赛读。
(3)精读风景之二——“门前鲜花”
1、学生汇报。
2、积累描写花开景象的词语。
(4)精读风景之三——“屋后竹笋”
1、学生汇报。
2、读中想象:抓住“探”字,想象“雨后春笋”的画面。
3、激趣引读:
a:你看,一个,两个,五个,十个……笋芽儿的小脑袋探出来了!读——
b:啊,鲜嫩的笋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了!读——
c:成群的春笋迫不及待地要和竹子妈妈比高呢!咱们一起为它们加油吧——
总结,这一部分,描写的全是春天的植物,那么,那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往下读吧!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小组学习,精读3-6自然段。
2、集体交流。
3、紧扣第7自然段,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4、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顺序。
三、指导背诵
1、闭目养神,抛弃杂念
在老师的'带领下,心游百花园。吐纳呼吸,气沉丹田。
2、学生自读,3、教师出示课件(一)
4、教师出示课件(二)
四、总结。
教学设计:乡下人家 8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重点:
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乐情景体验导入音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听过这首歌吧,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生读课文)
2、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吗?
(快活 美好 诗情画意 独特 迷人 别有风趣)
3、作者的感受怎样你能找到么?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生读)
三、品读语言 感受美景
1、那我们沿着乡间小路去寻找你所喜欢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吧。(先组内交流)
【多媒体出示:阅读1~6自然段。建议:①默读,想象你看到了那几处乡村风景。②自由轻声读,想象你最感兴趣的那一处乡村风景,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
2、全班交流(每组出一位同学谈谈)
请一同学读自己勾画的句子,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①、生一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A、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别有风趣的装饰”是怎样的装饰?(别有风趣的装饰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B、请大家看图
【多媒体出示瓜架】
谈谈你看到了什么?(颜色丰富 数量多 种类多形状不一)
C、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也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把它搬到乡下人家屋子前,你感觉怎样?(不协调)正因为有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生齐读)
②、生二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生评价)
原因:
A、“探”字写出了春笋快速生长的样子。
B、用了拟人手法。
C、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淘气、顽皮的“笋娃娃”。
那么多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③、生三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的走来走去。”还有喜欢这处风景的吗?我们一起读吧。
原因:
A、耸着尾巴的雄鸡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B、鸡妈妈负责。
威武的鸡爸爸,带领着负责的鸡妈妈和好学的鸡宝宝嬉戏、觅食,多么幸福的一家子,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话吧。(生读)
④、生四:我喜欢门前的几株花,因为它们绚丽。
⑤、生五: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⑥、生六:我喜欢秋天纺织娘的歌声,因为它能送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这么多的独特迷人景物这是让人流连忘返,还想回味回味吗?
【多媒体展示:文中描绘的图景】
其实咱乡下的风景还多着呢!想看看吗?
【多媒体展示:配合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现图片: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花梨花、扑鼻的花香、温情的小院别有风情的瓜架、悠闲的鸡鸭……】
我们一起欣赏了乡村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想象乡下的冬季又会为我们呈现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组内相互交流)
小结:乡间美景真是看都看不够,我们不由得发出了和作者一样的赞叹:(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延伸拓展
【多媒体出示】课后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打开本子,把你想到的乡下冬天的景象写下来。
六、板书
独特
乡下人家 热爱自然
迷人
教学设计:乡下人家 9【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⑴ 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⑵ 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陈醉云是怎样描绘的呢?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4、全班交流:
教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出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⑴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⑵ 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已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已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鸭群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明人静图)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教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3、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4、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五、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
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导语: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味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⑴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⑵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整体回顾,延伸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自由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四、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五、课外作业
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披文入情──《乡下人家》教后反思】
《乡下人家》描写的是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的进入梦乡……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这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下面,我来谈谈教学体会。
我所在的学校本身就处在农村,因此班上的同学大都来自于农村,但是他们有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也就是说,对于乡村田园风光,他们都习以为常了,所以就不太在意、尽管这样精美的文质,也不能够深深地吸引他们、但我还是试了一下。
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就先让同学样读通课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接着,我带领着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文感悟,学习写法。所以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 “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多多少少地体会了自己深处乡间的一种幸福感。
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课堂中时间的控制还不是很好。开始部分的纠正字音耗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后面重点的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就展开的不够。读了课文,看了图片,其实学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达的,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几次打断了学生。因此,我想课前预习的效果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学设计:乡下人家 10【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的重点】
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2、制作幻灯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图片。看看看这些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谈话交流。
3、师激情谈话导入:
看到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我们情不自禁的想去看看呢。好,今天我们随作者一齐走进课乡下人家,去走走,看看,去感受一下那独特而迷人的风光吧!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读后流交。
3、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⑴ 过渡: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是如此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其实作者也就是描写了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那课文都描写了哪些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第1到地6自然段,选一个你喜欢的场景,试一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⑵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学生抓住相关事物或是时间来概括说。板书:瓜藤攀檐图,鲜花竹笋图鸡鸭觅食图,夏天傍晚图,秋天月夜图
三、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品读课文:
前三幅图中,你认为哪一幅图乡村风景最美?就去读一读有关的段落,划一划有关的句子,并给你的同位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同桌合作学习,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品味乡村生活的美
第一幅图(第一自然段)
1、生谈自己的感受,师梳理
2、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
⑴ “装饰”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
⑵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⑶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体会乡下人家的自然美。
3、通过对比写作手法理解乡下人家的亲切棵爱的美。“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⑴ 联系生活实际“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有什么感觉?
⑵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
第二幅图(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2、理解重点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出示投影)”
⑴ 故弄玄虚说:“这句话里的“探”用错了,只有人能探头,笋怎么也能探头呢?应该换成“长”
(引导生理解这是一个拟人句,体会出拟人句的好处)
⑵ 体会读句子: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引导体会探出头来感觉雨后春笋生长的速度之快)
3、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第三幅图:(第三四自然段)
1、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2、学生体会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拟人的好处,感受作者对这只公鸡的喜爱。感受到作者对农家生活的热爱。)
3、积累背诵:指名背;再指名背,师生评议。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指导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
1、选择喜欢的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读的练习有感情的读,喜欢的积累背诵的就练习背诵。
2、学习成果汇报:
五、整体回顾
1、师小节: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却都是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引导总结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体会生活的写作习惯。
六、拓展延伸
1、师出示自己的小诗,激发学习课后“阅读链接”的兴趣:
(附: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最美乡下人家。)
2、布置作业:
自学“阅读链接”。
【板书】
瓜藤攀檐图 自然
鲜花竹笋图 亲切 拟人
21乡下人家 鸡鸭觅食图 可爱 顺序
夏天傍晚图 优美 生活
秋天月夜图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我感觉有两个方面做的非常的好:一是体现了新可标的师生关系;二是加强了朗读训练。
一、在课堂上,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地方给大家推荐,在推荐之后,肯定也有喜欢同一个地方的孩子,之后一起交流、讨论,这又体现出一种合作。整节课都是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而老师只是一个课堂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
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
朗读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都都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节课上,阅读是核心,在课堂中,我是从这几点入手的:
1、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在指导朗读时就要针对学生这一点,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例如:在学习第五、六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场景,喜欢读的同学就练习有感情的读,喜欢背诵积累的就练习背诵。汇报交流时,不仅读给大家听,还要说出就喜欢的理由,说后又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每个人都不一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题气愤异常活跃。
2、给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课标中有一个学习要求,既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教学中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阅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这就要有选择的读和讲。对于较难理解的,对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都要重点来学习,来读。如: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对鸡的描写,纺织娘唱歌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不仅要充分的读中感悟,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多层次的读和指导,让学生在评、读、悟中提高了朗读能力:
如:每读一边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⑴ 初读。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
⑵ 细读。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弄清文章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⑶ 精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读出味道。
⑷ “自由读”学生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们对乡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体的体验,在整节课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相关文章:
1.《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2.四年级《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3.关于《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
4.《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5.关于《乡下人家》的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6.《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案例
7.课文《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范文
8.公开课《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9.小学语文《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
第五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麻城市中馆驿镇中心小学
喻长桥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质朴、亲切和谐的农家画面,使人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歌虫鸣,感受到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学情分析
《乡下人家》是一篇有关田园生活的文章,对于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学生们来说,深入的感受课文内容达到教学目的不是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课文,这样对于深入理解课文起到很好感情共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文本研读,易从多角度呈现教学亮点。教学这篇文章,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乡村生活的资料。教师:乡村风光的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在走进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几张优美的乡村图片。)
2、指导看图理解:乡下(风光)人家(生活的场景)
(1)通过看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
(2)从这幅图画上你都看到哪些景物?整体给你怎样的感觉?
3、导入
这样自然质朴、亲切祥和、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件出示生词,指名领读、男女生轮读、提问读)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长汇总。
4、全班交流
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儿,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课件出示)(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2)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司空见惯的乡村事物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美好的?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课件出示文本)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一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1)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A、第一组学生代表发言后,课件出示文本及瓜藤攀檐图: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小结:是呀,乡下人家不仅在屋前的装饰独特、迷人,而且门前、屋后别有风味。
B、第二组学生代表发言后,课件出示文本及鲜花轮绽图: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交流感受:这里是如何表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师: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形容花(朴素 华丽 姹紫嫣红 花繁叶茂 傲然怒放)你能用上平日积累的词语和刚才拟人的方法填空吗?(课件出示问题)春天,芍药。
夏天,夏天凤仙、鸡冠花。秋天,大丽菊。C、第三组学生代表发言后,课件出示文本及雨后春笋图: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探)这个“探”字让你联想到什么了?(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来。用什么方法写的?(拟人)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这句话想象画面,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把这句话写的形象、生动。过渡:乡下人家不仅屋前瓜藤满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翠竹浓阴,春天雨后春笋生机勃勃,还有许多不同季节独特、迷人的景象,下面哪一组来交流?
D、用上述方法由其余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用课件依次出示相关文本及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2)小组为单位轮读一至六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语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的语言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1)齐读这一段。
(2)讨论探究:“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延伸拓展,1、阅读(课件出示)《在天晴了的时候》(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3)有感情第朗读。
2、综合性学习。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了解家乡”,深入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是什么,身边的人和动物是怎样生活的。然后写成作文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
瓜 藤 攀 檐
鲜 花 轮 绽
雨 后 春 笋
鸡 鸭 觅 食
院 落 晚 餐
迷人
月 夜 梦 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示范引导法,引导学生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教学中教师力求学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说结合法、读写结合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画、找、品、悟、诵、说、演”的方法学习课文。采用“观图片(视屏),欣赏风景——品文字,感悟美景——说风景,聚焦美景——谈感受,走进美景”的教学模式有效组织教学,让学生尽情的感悟写景类文章的诗情画意,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1、观图片(课件、视屏),欣赏美景。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是创设情境,初涉田园。播放课件(乡下人家田园风光图片),学生欣赏边画面边听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尤其是当他们欣赏到自己家乡美景的时候,更是喜不自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此时导入新课就显得顺理成章。其次是自由读文,整体把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找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独特迷人”的理解,接着抛出中心问题“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怎样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问题提出阅读期待,激发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急于找到答案。
2、品文字,感悟美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有步骤有顺序地用课件出示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让学生说一说,感受文中的画面美。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品悟,从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做到读说结合。然后凝练概括画面,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示范为画起名。最后归纳总结学法,即读文想象画面—动情欣赏画面—凝练概括画面,充分感受到乡下风景的独特迷人。
3、说风景,聚焦美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就会更深入地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说议想的学习方法,感悟自己喜欢的美景。首先我把学习时间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按照“学习锦囊”中的方法学习,当学生有了个性化的朗读,独特的体验后,再把学习成果和小组成员交流分享,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接着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如:句子一:“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学生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瓜藤与石狮子、大旗杆作对比,通过具体事物的想象,一动一静,乡下人家瓜藤的可爱与独特便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句子二:“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学生先找出了“率领”、“大踏步”体会拟人手法的好处,读出场面的趣味性,然后通过学生演,师配音的方式,生动的再现场景,一只尽职尽责、不辞劳苦的鸡妈妈,一群调皮可爱的鸡宝宝,一只斗志昂扬得的爸爸形象,便跃然纸上。
4、谈感受,走进美景。首先是梳理全文、回归中心,引读中心句,读出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接着是归纳写作方法,从原句中关联词“无论„„无论„„” 归纳出时间顺序,再用“不论„„”归纳出空间顺序,文中描写的这些事物和场景大家都熟悉,作者正是缘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又采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地再现了乡村生活的场景。最后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夸一夸自己家的房前屋最熟悉的一处地方。时间和空间交叉叙述的顺序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我从关联词入手,水到渠成地引出写作顺序,渗透了写法指导。通过让学生夸一夸一处最熟悉的美景,做到了学以致用。其次是课外拓展,延伸田园,走进生活中的美景。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走进家乡,了解家乡”,深入调查了解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是什么,身边的人和动物是怎样生活的。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但是学生平时对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田园风光并没有留心观察,因此教师从文本入手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活动,激发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是构建大语文课堂的一种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