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定稿)
编辑:夜色微凉 识别码:69-884530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1-24 10:01: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风筝》教学设计(定稿)

《风筝》教学设计

【课文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和学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风筝所带来的乐趣是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教学时,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以“对读”“品读”“赛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充分体会“我们”的快乐和伤心,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重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中较多地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如果是你,此时你会怎么想?第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中也比较注重对字词的理解和积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3、课前上学生去放一次风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认识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3、精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做风筝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打开话题:

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

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四、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学习第2自然段:

1、读一读:

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2、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

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

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憧憬和希望)。

师小结: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快活地喊叫”、“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词语的含义,感悟孩子们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体会孩子们对风筝的深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做风筝”的快乐,现在,“幸福鸟”做好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放飞“幸福鸟”的心情,好吗?

二、学习放风筝板块,感受心情的变化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 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 指名读,和学生一起发现朗读中的问题。

⑶ 谈谈感受到的放风筝的心情。

⑷ 联系生活,深究文本:

理解“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放飞风筝时快乐的心情。

欣赏同学们放风筝比赛中的一组照片,访谈:同学们,你们在放风筝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最不开心的是什么?(风筝一下子就能飞起来而且飞得很高很高。)

是啊,风筝飞得高高的,那是最快乐的事情了!你们和文中的孩子们的心灵是完全一致的。我们来看看课文,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风筝飞起来了。请大家划一划。

讨论交流,随机点红词语:

凌空飞起 高过树梢 越飞越高 翩翩飞舞

品读词语:

凌空飞起──风筝离开地面,开始飞起来了!你觉得此刻飞起来的仅仅只是风筝吗?随着风筝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什么?

讨论明确: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快乐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激动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自豪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幸福也飞起来了!

……

快乐 开心

激动 幸福

随机板书关键词:

放风筝

快活地喊叫

拼命地奔跑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找风筝

垂头丧气

做风筝

师引导: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请你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

过渡:越飞越高的风筝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快乐啊!点红文字:

快活地喊叫着 拼命地奔跑

结合你放风筝的体会,说说他们此时会“快活地喊叫”什么呢?

生说,老师给予肯定。

a、幸福鸟!幸福鸟!世界上最伟大的幸福鸟!

b、幸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

c、……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快活地喊一喊吧!你想喊什么就喊什么!师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生)

多么开心啊!谁还想来开开心心地读读这段话?

指名配乐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⑴ 过渡:我们的快乐还不至于此呢!还有更快乐的呢!请看──

出示第四段的1、2两个句子。指名读。

老师点红关键词语:

飞到了云彩上

风筝飞到了云彩上去了,把我们的快乐也牵到云彩上去了!这样激动的心情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⑵ 过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配哀乐,可以借鉴《纸船和风筝》的音乐。老师范读第四段3、4句。)

读后,点红关键词语──

断了 飞走了 没了踪影

师:同学们,你想说什么?

生:快乐断了,自豪断了……

师:是啊,我们的心也一下子从高高的云端掉下来了。多么难过,失落啊!谁能把这种感情的变化读出来?指名读。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孩子们此刻的心情?

点红“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多好的两个成语啊,写出了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我看见有个同学马上在采蜜本上积累下来了,真好!)

谁能说说对这个两个成语的理解?

大惊失色──生说后,师评:是啊,这可不是一般的难受了!

千呼万唤──

此时,他们又会呼唤什么呢?你来呼一呼,唤一唤。理解“千呼万唤”。

指导学生表演好“千呼万唤”。(呼唤的次数多,人数多)

具体操作:

一生呼唤后,师评:你这是千呼万唤吗?这是“一呼两唤”!谁再来“千呼万唤”?

生唤。(次数增多了。)

师评:有进步!“七呼八唤”了。可是此时,呼唤的只是你一个人吗?不。是所有的小伙伴。那让我们一齐来唤一唤吧。

师引读──生唤。

师:同学们,此刻他们千呼万唤,想唤回什么呢?(风筝、快乐。自豪)可是唤得回来吗?(不)从飞在云端,到断了线,多大的感情变化啊!你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

齐读。

过渡:千呼万唤,却唤不回飞走的风筝。最亲密的伙伴飞走了,你们甘心吗?不!想怎么样?去找风筝!找回那份快乐,找回那份自豪!

三 找风筝板块

请学习“找风筝”的同学帮我们吧这份快乐找回来吧!(出示文字,读一读)

师:你们找着了吗?(没有)

师:那怎么行啊?一定要找回来啊!你们用心找了吗?怎么知道的?

生: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

师:会不会还有什么地方没找啊?

生:有!水磨坊!

师:赶紧去啊!说不定风筝就在那里呢!快!快!出示最后一句话: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齐读。后来,你们找着了吗?课文没有写到这里就结束了。请你设想一下,注意把寻找的结果写出来,把你们当时的心情写下来。如果能用上今天学到的这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就更好了。

学生写话。

交流:

a、找到了!找到了!风筝真的就落在这里!我们欢呼起来……

b、没有!依然没有风筝的踪影!我们又一次大哭起来!幸福鸟啊幸福鸟,你究竟在哪里啊?你可知道我们又多想念你!你快飞回来啊!

师小结:

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快乐和痛苦。你就是我们童年时代最亲的亲人!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名字,读读课题吧──风筝。

第二篇:《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筝》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风筝》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朋友,你有好朋友吗?(有)谁是你的好朋友?(学生自由介绍)嗯,大家都有好朋友,有朋友多快乐呀!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你读得很清楚,而且把风筝的筝读成了轻声,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2页,出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大树叶里的拼音宝宝。

2、课文很长,要想读好可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一遍读,注意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所带的词,然后把这些词语多读几遍。读完这遍,老师可要检查读课文了。

4、请同学们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5、朗读反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指名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不是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在检查读文过程中正音,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6、句子会读了,这些词语也一定也一定难不住你

开火车读——集体齐读

读中指导:扎风筝(请同学们注意“ 扎风筝”的 “扎”这个字在这里读za,像扎风筝、扎小辫,都是这个za。它也读zha,这样像针一样刺,叫zha,比如扎针,扎手。跟老师再读一遍。还有一个读音是“zhá”,挣扎。)

乐坏了 受不了(指导读好多音字“了” 小老师带读)

三、1、词语读好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你们在读书的时候会不会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两个好朋友,他们都是谁?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好朋友?

2、指名说,教师板书:小熊 松鼠。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写“松”。(松鼠的松字是这篇课文要求写的字,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木字旁注意捺要变点,右边是个公鸡的公,注意他的笔顺,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2、出示生字“扎 抓”:小熊扎了一只风筝飘到松鼠家门口,松树见了,一把抓住了风筝的线。a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b要想把这两个字写好要注意什么?

c老师板书“抓”的写法,强调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三笔竖要垂直。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d抓写好了,老师相信扎你也一定能写好,描一个写一个。

3最后,我们来写坏字。仔细观察,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师板书,学生写。

五、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刚才你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呀?学生质疑,师板书。

第二课时

一、1、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认识了生字,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开火车——齐读。

2、上节课,我们还提出了自己读书中不懂得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相信通过读书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读中感悟

(一)、研读第一自然段

(1)现在我们先去小熊和小松鼠的家看看。它们分别住在哪儿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谁来说说松鼠和小熊的家分别住在哪啊?根据学生说的老师叙述板画。

(二)、研读第2--6自然段

1、过渡: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别看他们住在一座山上,想见面也不容易。但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为什么呀?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看谁能把2-6段读好。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2、3段。读后引导:他读的怎么样?你可以夸夸他,也可以说说他那读的不够好,你想帮帮他。(是否读出小熊高兴的心情)

相机指导:

a漂呀漂:纸船顺着水漂流,应读的轻快点

b乐坏了:谁能让我感受到小熊快乐的心情?(指导朗读。)

c祝你快乐:祝福别人的话应该怎么说?我请你当小松鼠真心的祝福小熊。(我听出来了,你多希望小熊过的快乐)

d看图片,感受小熊高兴心情,再读。

3、指名读4、5段。读后引导评价是否读出小松鼠高兴的心情。指导读好“一把抓住”。

4、课件出示句子:纸船漂呀漂,飘到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自己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指名读句子。

5、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松树乐坏了,风筝飘呀飘,飘到松鼠家门口,松鼠也乐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俩为什么都乐坏了吗?

教师小结:我想它们不管因为收到礼物感到快乐,更是因为想到在世界上有个人时刻想着自己,关心自己,这种感觉真好。有朋友是件多么快乐的事啊!松鼠和小熊的友情真让人羡慕,让我们再来分享一下友情带给他们的快乐吧。我找几个同学再来读一下1-6段。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每天清晨,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们的日子幸福又快乐(忧伤的音乐响起,出示第七自然段,教师深情朗诵)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扬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

(四)学习八、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8、9段,看看小熊、小松鼠有什么变化,把你的体会融入朗读中。

(2)指名读8、9段,评价他是否读出他们伤心难过的心情。

(3)原来他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同学们上节课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他们吵架了,但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为什么还这么难过,你知道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采访“松鼠”“小熊”,说说心里在想什么。

总结:虽然他们都吵架了,可他们都在心里想着对方,他们都不想失去这个好朋友。(五)学习第10-11段

1、他们俩和好了吗?指名读第10、11段。

2、师:他们俩和好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他们俩终于和好了,多么美好的结局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课件出示:松鼠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见了,一把抓住风筝的线,风筝的翅膀上写着一句话呢:---------------

你能猜到小熊在风筝的翅膀上写了什么话吗?

5、我们都为他们俩合好而感到高兴,我看到有的同学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松鼠也很高兴,可他为什么哭了呢?

师结:是啊,经历了失去朋友那样的痛苦后,他们互相谅解,主动和好,终于又迎来了这珍贵的友情,松鼠怎能不高兴?小松鼠流得这是高兴的泪,激动的泪啊!相信以后的日子他们会更加珍惜这份友情。

三、通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祝你幸福

祝、福都有示字旁,强调示字旁写法,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幸 上面是土,不要写成士,下面是羊少了一横。

自己观察句书写。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少,还体会到了友情的珍贵。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小诗。

六、作业:课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风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7个生字,理解“翩翩起舞、威武、驾驶、双胞胎”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放风筝时孩子们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孩子们放风筝是表达自己的理想,懂得童年美好的理想,只有不断去追求才能实现。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孩子们的理想和愿望,明白童年美好的理想。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风筝的知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学生说读后的感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槐乡是怎样美丽?快读课文。

3、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生字:tóng chě xiàn zā

童扯线扎

(童年)(扯断)(毛线)(扎成)

wǔ shào sháo tuō

武哨勺拖

(武术)(哨兵)(汤勺)(拖延)

词语:

威武:力量强大。

驾驶:操纵使车行使。

双胞胎:同一个胎里两个婴儿,两个人同一胎出生。

4、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哪些小朋友的风筝,找出描写他们风筝样子的句子,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含有“无边的大海和翻滚的波浪”“威武”“翩翩起舞”等词语的句子。说说自己还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想象未来的水兵“我”、飞行员“强强”、昆虫学家“薇薇”、建筑大师“大喜”、音乐家“根子”会是什么样,他们会做些什么?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课件显示放风筝情景)

如读第三自然段描写“我”和“强强”风筝的样子的句子时,可让学生想象水兵在海上巡逻时和飞行员驾驶飞机在蓝天翱翔时的情景,读出“我”和强强长大誓死保卫祖国海空的决心和壮志。

朗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根子扎风筝的样子的句子后,可让学生想象动听风铃还会引来什么?想象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五自然段简略地记叙了芳芳别具一格的风筝,可想象芳芳会想些什么?她想好了没有?

最后一自然段可结合“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这句和全文在脑海中浮现孩子们放风筝的画面,闭目想象空中的“风筝图”,体会空中的热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思考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三、个性朗读(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

1、分小组朗读,比赛朗读。

2、展示性朗读。

四、拓展: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板书设计:

风筝

我的理想:海军——两根飘带样的风筝

强强的理想:飞行员——驾驶舱样的风筝越飞越高

薇薇的理想:昆虫学家——蝴蝶样的风筝越飞越远

大喜的理想:建筑大师——瓦片形的风筝

根子的理想:音乐家——竖琴风筝

《风筝》教学设计3

1、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学情分析

鲁迅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伟人,但《风筝》是比较有难度的文章。所以本课对作家作品的介绍主要以学生回忆为主,而对《风筝》主题的把握,语言的分析尽量做到深入简出。

3、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风筝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谈谈最喜爱的玩具。

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看注释1,选自《野草》,看PPT野草介绍。

二、阅读课文,教学新课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②停顿恰当;③读出感情;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散文回忆了哪两件事?(“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②哥哥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分析思考

1、哥哥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第几段?

(第五段。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哥哥以前是怎么对待弟弟的呢?用课文的词回答。

(虐杀。)

3、虐杀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虐杀?

(虐待人至死。这里是指精神上的。“……踏扁了。”)

这些动作给我们什么感觉?要求学生多次读,读出我当时的粗暴,愤怒。

4、我只不过是踏扁了弟弟的风筝,课文为什么说是“虐杀”?

(破坏了心爱的东西。)

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风筝是弟弟心爱的东西?

(苦心孤诣;多日拾枯竹;……大概十岁……风筝,买不起……呆看……小半日)

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读出弟弟对风筝的痴迷。

5、哥哥把这么可爱的小兄弟的风筝踏扁了,他的感觉怎么样?弟弟怎么了呢?

(傲然。弟弟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追问:绝望留在小屋里的弟弟会想些什么,做什么?

6、弟弟曾经那么喜欢风筝,曾经那么绝望,后来他记得这事吗?

学生讨论,答案不强求统一。

7、面对“虐杀”,弟弟为什么会毫不反抗,全然忘却呢?

(封建传统儿童教育的弊端。)

8、哥哥心里是爱弟的,起先的虐杀是糊涂的爱,而后的“不幸”是痛苦的爱。文中读出鲁迅心中想表达的是什么?

(1、鲁迅对于小兄弟的感情2、对于自己的错误该怎么办3、怎样看待游戏)

三、课堂总结

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四、自由感悟——向生活延伸

1、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个概念。

2、有关天性的名言。

3、说话训练课文中说“我”想送弟弟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和他一同放,想像一下,当时去放风筝的场景。用50个字,100个字,写在插图下面。

(师评:写得真好。让我们心里暖暖的,你们心中有一份情,让他们能快乐。鲁迅心中也有一份情,希望天下的孩子快乐。所以,他后来又写了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在文章中说,:“爱,就是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扛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

这本书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这本书里面,还放了几十张儿子的照片,每张照片上,他都题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件事,看起来容易,但是真的做起来却很难。(学生读:他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天使,)

我们最后来体会一下。我们来体会鲁迅心中的温情。

老师配乐朗读文章第二段。

同学们,记住这个风筝,记住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记住鲁迅告诉我们的故事,记住鲁迅心中的温和。

五、板书设计

风筝

《风筝》教学设计4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国标本第12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苏叔阳回忆了恩师的音容笑貌和在一起的愉快生活。课文以三个特写“镜头”——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来表现恩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赞扬他对工作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设计理念:

文章起笔舒缓,情景交融,事例典型,手法细腻,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发现文本的美,自主唤醒与文本的共鸣,我避开了熟套的人物品质特点分析,对于这样一篇情感真挚的文章,如果以“你觉得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来建构话题,也许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感觉乏味,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透过语言文字,品味文字蕴涵的情意,是语文教学的真意。此文的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让学生融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也就水到渠成,而且也习得了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

3、深入细节,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让学生“披文入情”,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情、体验、表达,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教学难点:

1、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

2、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初步感知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春天又到了,万物复苏,蓝天白云、花红柳绿,到处充满生机。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不由自主想起了古诗《村居》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放风筝的快乐,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

2、揭示课题: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著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他许多快乐,而且还寄托不尽的思念呢。

3、板书课题——“理想的风筝”,学生质疑。

4、请学生简要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苏叔阳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请同学们打开书,根据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读完课文后,划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3)找出含有生字词的句子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学生根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

3、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难读的地方?

(1)重点提示“筝”、“翘”和“转”的读音。

(2)指导读好带有生字新词的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导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试着给每一件事加一个小标题。(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回忆部分,把课文一分为三。)

第一段(1—3自然段):通过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引发对刘老师的回忆。

第二段(4—9自然段):回忆刘老师谈“丢腿”、写板书和放风筝的三件往事。

第三段(10、11自然段)直接表达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4、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最感动你的是哪件事和哪个细节(哪个画面)?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这幅情景与作者 “不由自主”的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有什么关系呢?

2、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是闲笔。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和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爱放风筝的刘老师的回忆,是触景生情,是对刘老师不绝的思念。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五、作业设计:

读熟课文,在感动自己的段落、语句或细节旁边做批注,用一两个词语或者句子,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六、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写板书

放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

2、深入细节,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悟“思念”

1、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和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学生回忆并说出并板书)文章写得很美,很细腻,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浸透着作者对刘老师浓浓的——思念之情。

3、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透过这一声呼唤,两个“深深地”,一个“??”品读感悟浓浓的思念之情。

二、品悟细节,体验“思念”

1、过渡:春天,对于苏叔阳来说,真是个思念疯长的季节。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不绝的思念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件事中,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写写批注。

2、组织交流:

预设一:在 “谈腿疾”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当学生交流“谈腿疾”这件事时,顺势出示“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一段话。

① 指名读这段话。

②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③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笑”这一镜头品悟:

放大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同学们,请注意这些红色的内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填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④ 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板书: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这么好的老师怎么会忘记呢?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预设二:在“写板书”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

当学生交流到“写板书”这件事时,顺势出示第五自然段内容: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地心跳。”一段话。

①建议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五节,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可以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你的感受。

②细读第二句,为了写刘老师板书,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学生圈出动作的词语,(扣住“撑地” “离地” “急速” 三次“转”等词语感悟),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你又体会到什么?(板书:顽强执着)

③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划线的句子?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一个年过半百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样的旋转凝聚着刘老师顽强的意志,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深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预设三:在“放风筝”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

①放飞风筝是为了感受自由自在、感受快乐,苏叔阳为何不亲自放风筝过一过瘾,而偏偏对刘老师放的风筝魂牵梦绕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走进他的目光中,(出示要求)默默地读一读7至9节,细细地找一找最让苏叔阳思念的细节,静静地品一品其中的感受。

②组织交流:让苏叔阳无比思念的细节描写,并谈谈感受。

③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出示:

● 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自制风筝)

●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亲自放飞)

●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亲自追线)

品味刘老师的笑:体会发自内心的笑、甜蜜的笑、开心的笑、满足的笑、幸

福的笑,从这样的笑容中,能看出他忘记了自己的腿疾,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品味三个“亲自”:三个“亲自”,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是啊,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板书:热爱生活

④ 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在作者的心理又怎能忘怀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自肺腑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三、品味心声,升华“思念”

1、感悟“理想”:念着刘老师的圆木棍,念着刘老师的风筝,念着刘老师的乐观幽默、顽强执着、热爱生活,这一念就思念了近30年啊!出示第10节,指名配乐朗读。听了你的深情朗读,我渐渐明白刘老师在苏叔阳心中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有什么——(人生的理想、榜样——做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

2、这样的刘老师让人感动,让人敬重——他用自身的行动启迪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学生对人生的自信!近30年了,近30年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是从来都没有分开过!再次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齐读。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念”

1、“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板书:……)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刘老师呀,思念您

2、学生交流并及时评价。

3、老师读了课文跟大家一样,也激动不已,让我们大家再次放声齐读课题——理想的风筝;饱含深情地读——理想的风筝;充满激情地读——理想的风筝。

五、习得方法,迁移“思念”

思念,也是一种缘分。苏叔阳不见刘老师近30年,而你们不见自己的启蒙老师陈顺娣也近3年了。从你们迈进小学的第一天起,陈老师就用她的智慧与心血陪你们走过了两个春秋。趁你们还没有淡忘,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写一写你们的陈顺娣老师,给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乐观幽默

写板书 顽强执着

放风筝 热爱生活

……

《风筝》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表达:引导学生体会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看清、记清“做事的步骤好人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玩”的过程和方法写清楚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第二课时

一、课文大意回顾

师:文章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个自然段,一起感受了小朋友们做风筝时的快乐。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生:放风筝!)那让我们一起去草地上放风筝吧!

二、朗读感悟

1、放风筝

1)步骤(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动词)

对比,体会孩子们放风筝娴熟(出示):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天空中翩翩飞舞着。

对比:我们来到广场上开始放风筝,一个人拿着,另一个人牵线,风筝一下子飞上了天空。风筝飞得好高啊!

师:这两种哪种写得好?为什么?(生汇报)

师:第一种写法中,写清楚了放风筝必须的动作步骤:“托、牵”是准备,“放”是开始,“一紧一松”是让风筝升空的必备动作,牵线人飞快地跑,才能让风筝在空中飘,并且飞去起来。

2)感受快乐

师:你们合作地很棒,看!这只写着小伙伴们的名字,叫“幸福鸟”的风筝,它飞起来了,越飞越高!

课件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第奔跑”

师:他们会喊些什么呢?(生汇报)

师:幸福鸟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越飞越高,你能为大家读出这越来越浓的快乐吗?

(指名读,评议指导、齐读)

师:村里的人看到了说什么?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指名读,评议指导)

2、找风筝

师:不仅如此,我们还有更快乐的呢!

课件出示:“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师:正当大家玩得高兴的时候,忽然来了一阵风—风筝吹走了。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汇报: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师:此时,孩子们会呼唤着什么呢?(生1:幸福鸟,你快回来!生2:……)

你能读出他们此刻的心情吗?

(指名读)

师:尽管我们千呼万唤,也没能留住“幸福鸟”,风筝没了怎么办?

出示第五段: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师:我们到底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齐读6—8自然段)

师:幸福鸟找到了吗?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就结束了了,你觉得作者省略了什么?(生:汇报)

师:你能把作者省略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吗?

出示:文章中作者描写心情的词句。

快活:心理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依然快活。

更快活:拼命地奔跑、快活地喊叫。

着急、伤心: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师:你也试着像作者这样写一写找风筝的过程吧!看谁能写得具体、生动。

(学生写作,展示评议)

总结:小小的一只风筝,牵动着大家的心,但是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孩子们一定能找到的是什么?(生:快乐、幸福)

三、作业

习作:回家继续完成续写,并修改。

板书设计

做风筝:快乐

放风筝:更快乐

找风筝:伤心、着急

《风筝》教学设计6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愿望。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平翘舌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基于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后,以纸船风筝来修补“裂缝”,发展了彼此的友谊。本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等识字方法进行识字,并能与同学交流。在写字方面,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生字的间架结构。

(2)基于阅读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学会默读,知道默读的方法。

4、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地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5、评价任务

1、通过齐读、交流、互读、教师范写等方式检测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的情况。

2、通过自由读,默读方式感悟文本。

3、通过学生交流,教师指导,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诵读经典

图片导入

经典诵读:背诵有关友情的古诗

1、出示风筝和纸船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师:请同学请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

(师板书:纸船和风筝。)

风筝的“筝”读轻声,“纸”不带点

导入并认识“纸船”和“风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纸船和风筝。

环节二

激趣识字

认真写字

1、师:猜猜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同学交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你用这些方法还认识了哪些字。(课件出示)

2、先同桌交流再“开小车”读生字。

3、先同桌交流再齐读词语。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1、一类字老师范教,学生当小老师。

通过读学生交调动积极性,老师纠正生字的读音。

环节三

多种形式

读课文

体会文意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己讲述故事发展

详细品读:

1、默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松鼠和小熊住哪里?

2、(1)他们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呢?

(2)我们继续来默读第2—6自然段,画出它们写的心情和祝福的话。

3、(1)此以后,他们俩的感情一直都这么好吗?

(2)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3)他们俩的心情怎样?

4、最后谁先主动和好呢?心情是什么样?

通过多种形式读,突出重点,练习难点。

了解文意,体会感情

环节四

总结回顾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友情让我们快乐,需要我们维护,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谅解,珍惜友谊。

环节五

小练笔

小熊也想写一张卡片,挂在风筝上送给松鼠,请你替他写一写吧。要求用上礼貌用语,字体要工整,语句要通顺。

附:板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让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但遇到矛盾是应该学会主动伸出和好之手。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认识本课生字词。

2、体会松鼠和小熊真挚的友谊。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学生各抒己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2、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掌握“乐坏了 扎风筝 抓住 草莓 幸福 吵架 受不了”等词语。认识会写“坏 松 扎 抓 祝 福 句 幸 ”8个字。

(2)、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3)、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1、我会读

坏 扎 抓 莓 幸 福 吵 受

(生提醒“抓”、“ 吵”、“ 受”声母是翘舌音;“幸”韵母是后鼻音——生展示个别读生评价——生展示开火车读生评价——生展示顺序打乱读生评价)

2、认读词语

乐坏了 扎风筝 抓住 草莓 幸福 吵架 受不了

(1)学生展示带拼音齐读:

(2)、去掉拼音朗读。

(3)学生展示练习表达。

3、生展示读课文

(生评价是否读流利?多字?少字?)

4、识字、写字

坏 松 扎 抓 祝 福 句 幸

(1).识字

生提醒本课生字中,“坏”的韵母是前鼻音,“松”“ 幸”的韵母是后鼻音,“福”是唇齿音,“抓”是翘舌音,“扎”是平舌音。

(2)、学生展示分析识记生字。

(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谜语等)

(3)写字

a、生提醒并展示写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8个生字,有6个字是左右结构中的左窄右宽的类型,写时要注意田字格的分配。“祝、福”:左边都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幸”:下边只有两横,而不是三横“羊”。

b、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三、激发知识冲突(5分钟)(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表演课文内容(让生按照书上的提示和自己的想法把小熊和松鼠之间发生的事情表演出来,看谁表演得最好。)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激发学生展示读书成果

师:上节课我们认认真真地读了《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我知道很多同学读的都不错。老师没有领读,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课文读下来了,高兴吗?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谁想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进步?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3)教育学生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我会读。

(二)我会悟。

师:纸船是怎么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

生:“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生:有了“漂啊漂”三个字,让我们知道了漂的过程。

生:小船漂下去是漫长的,路途是弯的。

生:小熊为什么乐坏了?“乐坏了”是怎么乐?

生:小熊太高兴了。

生:小熊开心极了。

师:他开心极了,可能会说

生:谢谢你小松鼠!

生:小松鼠,让我们做个朋友吧!

师:小熊得到礼物,它会想送一份什么礼物呢?为什么用也字?

生:收到礼物,小松鼠像小熊一样高兴。

师: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从此,他们每天都会……

生:扎风筝,折纸船。

生:他们还会彼此传递些什么?

生:寄玩具!

生:寄出蜂蜜。

生:在纸条上写上自己的秘密!

生采访小松鼠和小熊。

生:小松鼠,你为谁折的纸船?干什么用呢?

生:我为小熊折的纸船,不好意思送给他。

生:小熊,你为什么不放风筝呢?

生:我很难过,也不好意思送给小松鼠。

生:他们在扎风筝和折纸船时都在想些什么呢?

生:小松鼠,你好吗?我还想和你做好朋友。

生:小熊,你能原谅我吗?

师: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

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指名读这句话。

师:想象:纸船顺着溪流漂走了,漂呀漂,松鼠想

生:小熊会开心吗?

生:小熊能原谅我吗?

生:小熊还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师: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出示风筝图片)

师:他高兴得──

生:哭了。

师:这是伤心的眼泪吗?

生:这是激动的泪水。

生:这是兴奋的泪水。

生:这是幸福的泪水。

生:这是快乐的泪水。

师:小熊会怎么做呢?

生:他连忙爬上屋顶,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师:看到这只只纸船,小熊又会怎么做呢?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漫天风筝飞舞,满溪纸船漂荡……

师:此时此刻,你们想对他俩说些什么?

生:朋友之间要互相原谅。

生:朋友之间吵架要主动和好。

师:有位作家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真诚地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位朋友,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意外的惊喜!

齐读:拥有朋友,一生幸福!

三、激发知识冲突(5分钟)(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纸船和风筝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下面请小朋友和同桌轻声地读读这首诗,让友谊传遍你我他。(自由读)

友谊就是风筝飘呀飘,友谊就是纸船漂呀漂,友谊就是祝福一串串;

友谊就是得到了就会快乐,友谊就是失去了就会难受;

友谊就是祝你幸福!

友谊就是祝你快乐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1、师:是啊,友谊就是得到了就会快乐,友谊就是失去了就会难受。小熊和松鼠也让我们给你们带来了一封信。(出示信件)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经过这件事后,我们更加懂得友谊的珍贵,也懂得得到友谊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难受。你们一定要学会容忍和谅解,可千万别为了一点小事而吵架啊!

2、小熊和松鼠说得多好啊,我们一定要珍惜朋友间的友谊,一定学会容忍和谅解。(板贴容忍和谅解)让我们也来学学小松鼠和小熊,折折纸船和风筝,写上祝福的话,送给我们的好朋友或自己的爷爷奶奶等亲人,让纸船和风筝带着深深的祝福,带着浓浓的真情,为我们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吧!

预习作业:

1、拼读并用横线画出文中的生字,认读田字格生字,记不住的字要写在卡片上,描红,再读两遍并口头上各组两个词。

2、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读通顺后 再读给家长听。

3、再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句子最使你佩服,最令你感动?用“ ”画出来,再说说为什么,写在句子旁边。

巩固作业:

1、一字三词:坏 松 扎 抓 祝 福 句 幸

2、有感情朗读课文家长听

3、练习:

松鼠住在,小熊住在。有一天,松鼠,小熊,他们俩成了。

可是有一天,他们,他们都很。后来,他们。

《风筝》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感情变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课程内容之前,老是想邀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幻灯:风筝图片。同时……)记得有一首老歌这样唱道:“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提起风筝,我总会联想起那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像在空中的风筝,无论我们飞得多高多远,总有一根绳牵系着我们,那──就是割不断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风筝有关的在误解与冲突中的亲情故事。(幻灯:课题、作者)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著名的作家。(幻灯:鲁迅照片)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这里请注意这“三家”的排列顺序。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在三个领域建树的大小)原名周树人(“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鲁迅父亲早逝──从小康人家陷入困顿)。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结合《藤野先生》)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幻灯:鲁迅照片,手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四、背景知识介绍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建议阅读《野草》中的《狗的驳诘》、《颓败线的颤动》、《秋夜》、《希望》、《墓碣文》、《复仇》、《立论》,欣赏《野草》中的名句)。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简单介绍“散文诗”的特点),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野草题辞: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五、字词教学

1、“读一读 写一写”(个别读、全班读)

2、多音字。

3、词语解释。

六、整体感知:请大家带着问题,迅速浏览课文

1、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

2、你读了以后有哪些感受?

明确:

1、小时侯不许弟弟放风筝、做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的把弟弟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之后,认识到自己当年的行径是对弟弟精神的虐杀,一直过意不去,然而兄弟全然忘却。“我”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学生根据阅读感受谈体会。

七、布置作业

抄词注音解词、朗读课文尝试发现问题。

《风筝》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的情景,体现出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用结构严谨,典采用倒叙的方法,来逐步展开作者对老师的回忆。通过对工作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态度。这篇这篇文章也是写人文章典型的范文。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

一.教法:自主学习。

二.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体会刘老师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202_年8月8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奥运会开幕)那你们知道202_年9月6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可能有许多同学不知道)

202_年9月6日,是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日。这其实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日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而这当中又许多人身残志坚,在与自己的命运搏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张海迪5岁时高位截瘫,可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病床上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霍金年轻时就身患绝症,可他身残志不残,凭着顽强的精神与命运挑战,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一位老师,他没有张海迪、霍金那样闻名,可他同样用他顽强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他的学生。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理想的风筝》.2、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这个老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二、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文。

三、读后交流。

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感悟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老师的品质

四、再次读文,深入探究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阅读提示”,围绕“阅读提示”内容探究

(1)本课“阅读提示”中为我们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2)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4、围绕“阅读提示”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①、从作者回忆的两件事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怎样理解课题? ③、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⑵、按照提出的问题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①、从中我们体会到刘老师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体会到他那顽强执着的精神。

②、从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我们体会到:放风筝除了代表刘老师对生活的向往执着追求,还寄托着老师对学生寄托的希望。

③、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五、品读课文

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读读,谈谈你为什么感动?

1、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2、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3、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4、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

生活的爱与追求。

六、总结

1、感情读文。

2、谈读后感。

七、作业

搜集有关“身残志不残”的有关故事,下节课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附:板书设计

14、理想的风筝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情回忆,深刻反映了刘老师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而又感人,读后无不让读者为之感动。

这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的合作探究来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体会人物品质。内外通过朗读、品读来更深层次的感悟文中的人情美。上历史课 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放风筝 顽强执着、热爱生活。

《风筝》教学设计10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本文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感受语言魅力,体悟作者情感。

教材简析: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它回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这篇散文诗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好教材。它意蕴丰富、值得咀嚼。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文章往往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本文,应从多种角度加以引导,拓展思维空间,鼓励有创意的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伶仃”“肃杀”“苦心孤诣”等词语,学习朗读,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圈点勾画,揣摩品味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积累好词佳句。

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体会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对兄弟的那份深沉的感情。

体会作者的自省精神。

教法设计:

情景教学法合作研讨法

语感训练法拓展延伸法

学法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勤于思考、大胆表达,力求获得个性化体验。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手段,引导入境

1、(播放背景音乐)“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出示配套幻灯片——放风筝)

2、图片上的人物如果是你,能告诉我现在的感受吗?(生:高兴、惬意、闲适等)

3、导语的确,风筝等游戏带给我们无尽的梦想和欢乐。看到风筝,我的心亦飞翔。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一见到风筝,便感到无尽的惊异与悲哀。这是为什么呢?请阅读《风筝》。

《风筝》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圈点勾画,涵泳品味语言。

3、珍视家庭亲情,丰富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

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前播放flash歌曲《风筝飞吧》,欣赏风筝图片,创设情境)

一、导入新课

风筝是报春的天使,是孩子们的梦想。同学们都放过风筝的吧?当时是什么心情?(学生各抒己见)

是啊,看见风筝,我们会忆起诗一样的童年生活,内心充溢着愉悦与激动。可是,鲁迅先生一见到风筝,为什么会感到悲哀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的一篇散文《风筝》。

二、明确活动任务

我们这节课的活动任务是:

1、感情阅读,了解风筝故事。

2、涵泳品味,体会作者情感。

三、走进文本,了解风筝故事

1、师生合作读课文

首先,让我们伴随音乐,伴随作者走进课文,了解风筝故事吧。我想请两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读课文,请同学们推荐两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吧。老师做一下分工:我读1、2段,两位同学分别读3—4段、5—11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倾听,用心思考。

(屏显:走进文本——了解风筝故事)

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谈一谈:你听读后有哪些感受?

2、配乐朗读

3、评价朗读

4、讲述故事:请咱们班里的故事大王讲述一下这个故事吧!

5、交流听读感受

过渡:同学们的感受真是丰富多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宝贵的阅读的经验走进鲁迅,把握他在这个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吧!

四、走近鲁迅,把握情感变化

1、我们先进行第一个活动

(屏显:活动一:品读3-4段

品一品:兄弟二人对风筝的态度各是什么?从那些描写可以看出来?

读一读:你能读出这种态度吗?

评一评:你能评价兄长的做法吗?)

《风筝》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间的情感

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结合实际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亲情观,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及严厉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步骤:

(一)布置预习

1、给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① 1925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

② 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

2、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

3、读课文,了解大意

(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目标:能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接受和获取信息。)

(二)情景导入

在大屏幕上展示课文“放风筝”的插图,同时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画面的细致描述,内容的大胆揣测。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三)整体感知

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合作探究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或个别回答,或集体讨论,或分组辩论。教师适时点拨,力求掀起探讨的热潮,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1、“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2、“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为什么?

老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解,步骤如下:

① 如果你有弟弟会采取这种方法吗?为什么?

② 如果你是弟弟会采取什么行为?为什么?

③ 为什么哥哥会这么做?

④ 为什么弟弟没有反抗?

⑤ 你认为哥哥爱弟弟吗?

3、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4、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

(1题意在检验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2题要让学生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要能联系所查资料,联系自身实际加以回答,体现新课程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张扬个性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唯物观。3题要让学生学习鲁迅知错就改,可贵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教学的人文教育观。4题体现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点,也是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特征。)

(五)加深感悟

让学生自选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自由诵读,进一步深切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六)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课文与《漫天的风筝》一文的异同的讨论

2、课外阅读鲁迅《朝花夕拾》、《野草》、《呐喊》中的文章,写一篇读书心得,准备开讨论会或交流会。

(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文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要能引导他们走出课堂,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评价:

新课标对第四学段(7—9)年级教学目标的三纬融合是这样说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意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教案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要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板书设计:

我 风筝 弟

严厉 自责

《风筝》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至爱真情,获得思想启迪。

2.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阅读《满天的风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备课时,可以借鉴总—分—总的思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研究一个个局部问题,理解课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满天的风筝》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回答)而鲁迅的《风筝》与《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思想感情全然不同。怎样不同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风筝》一文,了解文章内容,探究起深刻的内涵。

出示学习目标(同教学目标)

识记字词

读一读: 堕 憔悴 荡漾 瑟缩 什物

解释: 嫌恶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肃杀 诀别

(过渡)风筝是报春的使者,看见风筝,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为什么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请同学们自渎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读与思

教师导读:阅读分几步走,由浅入深。第一步:通过自读,概述课文内容,体会手足之情。第二步:教师范读并启发提问,学生边听边思,进一步理解课文。第三步:重点精读,揣摩疑难语句。

学生默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读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后,在全班交流,教师予以引导

教师范读课文,出示思考题:

1.为什么小时侯会把放风筝看成没出息孩子所做的事?

2.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3.鲁迅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给予指导点拨

[教师小结]作为兄长的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事,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是为落后观念所支配,所以说是“精神的虐杀”。对自己当年的行为,“我”深深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上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

学生针对疑难句段齐读或自由读。

自主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的疑难问题和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四人小组,合作研讨。(教师巡视,参与讨论,给予适当的点拨)

学生问题参考: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3.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有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教师引导]

1.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阅读文章中“精神的虐杀的一幕”

2.强调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无法不过的,心情一直沉重

3.不仅是说天气,还说内心深处的悲凉。

[教师归纳]

《风筝》这篇散文笼罩着深沉的悲哀。探究内容,可以体会鲁迅的兄弟之情,自省精神,感受到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悟到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的道理。同学们学了这篇散文,还有什么收获呢?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呢?

布置作业

1.把学习这课的收获写在练习本上

2.如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与老师、同学继续研讨。

《风筝》教学设计14

教学创意说明:

从情感角度切入,说说读读,初识人物,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有些难句除了指导学生多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

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设计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学习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大致会这样说:

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

三、研读“悲哀”

1、朗读体会

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2、合作探究

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①教师示范提问: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④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四、思维延展

1、讨论主题 感悟警句

①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③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

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

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

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2、联系生活 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进入文本 与人对话

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结束语: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背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自学,要求大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为了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只有将课文读透了,问题才容易得到解决。

二、合作探究

1、教师(配音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两个小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请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提示:①亲情。②自我解剖。③封建教育。④科学思想。⑤宽恕别人。⑥儿童教育。

2、教师点拨

点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且都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材。

但文学作品是一种形象的语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强,就不只一个主题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如《红楼梦》的主题就有多种解读,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解读出来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和作者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分析文章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理解。

3、探究问题。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⑴为什么说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⑵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内容?

⑶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⑷“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这里面的“我的惩罚”具体指什么?

⑸“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⑹“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他看到的是真理,为什么说是“不幸”呢?

⑺对于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沉重?为什么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⑻“但心中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有什么意义?

⑼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什么含义?

三、归纳总结

《风筝》中包含着兄弟之间的亲情,也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启发人们用科学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这篇文章是不能只用一种思维来解读的。

其实这篇文章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它不仅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而且语言也别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再深入探究。

四、作业

“探讨与练习”之三。

《风筝》教学设计15

明理念

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教学中教师紧抓松鼠和小熊感情变化这条线,用浓浓的友情,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明理,在充满童话意境的课堂氛围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析教材

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

知学情

童话故事也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而乐于结交好朋友更是小学生所共有特征,所以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课文所提供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陌生感,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教师只在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是做适度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复习字词,会写“祝、福”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写话卡”写话,送出自己的祝福。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补白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引导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对课文内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幸福、失落、痛苦、喜悦,从而体会友情的珍贵。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复习巩固,回顾课文

1.学生巩固复习字词。

小溪山脚屋顶门口(本组为文中难读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松果草莓扎风筝折纸船(本组为文中关键词语,指导学生运用说话)

祝你快乐祝你幸福(有感情朗读,师生互动送祝福)

2.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出示图画,教师描述:看,这儿有一座大山,小松鼠和小熊的家住在哪儿呢?。

引导学生上台贴图,根据板书和图画复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松鼠和小熊离得很远很远,他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

(2)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的2.-6.自然段,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板书贴画:纸船和风筝)

[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板画的出示,教师的语言渲染,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了学生的心,轻轻松松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

第二板块:读悟交融感悟友情

建立友谊

1.出示纸船实物,指导学生大声地读、轻轻地读、甜甜地读纸条上的祝福。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熊的动作和神态,联系生活理解“乐坏了”,体会小熊喜悦兴奋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4.想象补白:小熊现在又会想些什么呢?小松鼠收到礼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5.纸船和风筝给它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吧,一起去分享这份快乐。

6.区分“漂”和“飘”。

请同学把词卡“漂啊漂”,“飘啊飘”分别贴在纸船和风筝的旁边。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形声字的特点,并用红粉笔标出“飘”和“漂”的偏旁。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辨生字,“纸船漂啊漂,顺水而漂”“风筝飘啊飘,随风飘荡。”教师并用红笔标出不同的偏旁,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有所感悟,产生继续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愿望。]

维护友谊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啊!(课件播放音乐)可是,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的时候,却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摘掉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摘掉纸船)

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和好朋友吵完架后的内心感受。

2.情境对话,感悟吵架过后小熊和小松鼠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

师佩带头饰,扮演小鸟,去问候小熊和小松鼠。

★小熊你好,你今天怎么看起来垂头丧气的啊?

预设:你怎么还在扎风筝啊?

为什么不把风筝放出去,而把它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呢?

★小松鼠你好,你现在心里又是怎么想的,你准备怎么做呢?

3.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1.0-1.1.自然段,感悟松鼠和小熊修补情感裂缝的独特方式。

A小松鼠看看空荡荡的天空,感到孤独极了,过了几天…(引读第1.0自然段)多么感人的一句话啊!(动画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重点指导朗读。

B收到纸船的小熊马上放了一只风筝,风筝飘呀飘…(引读第1.1.自然段)

4.风筝又飘起来了,纸船也飘起来了,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再次粘贴纸船和风筝的图片)生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交际“场”,在这样的“场”中,学生的情绪被调动,思维状态被启动,充分体验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内心的伤感和孤独,从而使学生与文本融入一体,产生共鸣。]

第三板块:总结拓展,放飞情感

1.联系生活学习“福”字。

对于“福”这个字,小朋友一定不陌生,你在哪儿见过“福”这个字的?

(多媒体出示)这个“福”怎么是倒的呢?联系“福”字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2.指导书写词语“祝福”,小组交流评议。

3.小熊和小松鼠又回到了原来幸福和快乐的时光,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4.练习写话。

小朋友,你想把祝福送给谁,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按要求在祝福卡上写话。

5.布置作业: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小伙伴们听。

[本环节挖掘文本的人文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实际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友谊所带来的快乐,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

第三篇:风筝教学设计

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体现开放性)

③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体现开放性)

④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体现开放性)

五、思维延展

1、讨论主题 感悟警句

①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体现开放性)

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体现开放性)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③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体现开放性)明确:

例如: 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

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

2、联系生活 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体现开放性)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进入文本 与人对话

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体现开放性)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鼓励性评价)

明确: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六、小结

《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第四篇:《风筝》教学设计.doc

10、风筝

一、导入:

1、猜谜语引入课题。板书课题:风筝 读课题,注意轻声的读法

2、谈话导入课文:哪些同学放过风筝?放风筝有趣吗?放风筝有哪些感受?……,有这么一群孩子啊,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大家想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吗?生:想。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感受风筝带来的乐趣吧!出示幻灯片:提出读课文时的要求

二、读课文,回忆课文的大致内容: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风筝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说一说。(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指出这也是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朗读感悟课文:

导语:刚才我看同学们都读的很认真,哪个同学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呢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做风筝”。

导语:课文的开头就让大家感受到了孩子们对风筝是多么的感兴趣啊,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风筝做的怎么样呢?

(1)读课文2自然段,边读边勾画不理解的词语和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再出示幻灯片读2自然段主要内容。

(2)交流不懂的地方,体会“憧憬”、”依然”等词语的意思。

(3)说一说我们做成了什么样的风筝?既然这风筝什么也不象为什么还把名字写在上面?因为孩子们在做风筝的时候充满了(憧憬、希望),假如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憧憬些什么呢?(让学生入情入境)

(4)总的说来,孩子们做风筝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呢?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快活)

(5)让生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心情读课文。

3、学习“放风筝”。

(1)导入三自然段:风筝做好了,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让它飞上天空了,看看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呢?出示幻灯放风筝内容,生读,师指出重点理解的词语 凌空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试着理解意思后再出示答案。(2)品读词语:

a、从“凌空”这个词语拓展开,风筝离开地面了开始飞起来了,你觉得此刻飞起来的仅仅只是风筝吗?随着风筝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什么?(可以说: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心飞起来了,我们的快乐也飞起来了!我们的激动也飞起来了!我们的自豪也飞起来了!我们的幸福也飞起来了„„)

b、随着翩翩飞舞的风筝孩子们是多么的快活啊!在文中找出能表达出孩子们快活的两个词语。(喊叫、奔跑)想像: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她们会喊叫些什么呢?(可以抽生喊)

c、现在大家说说:我们放风筝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文中找词语(快活)(3)带着体会到的心情朗读这个自然段。(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

4、学习“找风筝”。

1、导入:正当孩子们玩的很高兴的时候,正当孩子们的快乐越飞越高的时候, 意

外发生了,发生了什么意外呢……。

(1)生读课文4自然段,意外发生后孩子们的心情有变化吗?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孩子们此刻的心情?

(2)生找出相应词语后出示幻灯片,让生找出相应的句子。生找出后教师在幻灯片上打上下划线。(理解大惊失色 倏地)

让生说说 千呼万唤

(3)此刻,她们千呼万唤,想唤回什么呢?可是,风筝能唤回来吗?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心情会怎么样?带着这种感情朗读下一自然段。

(4)生找出描写孩子们伤心的词语。找出后再出示幻灯片上相应的段落,重点理解什么是垂头丧气。板书(哭了,垂头丧气)

2、孩子们找风筝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抽生说。师:看着风筝线就这样被吹断了,风筝没了,憧憬和希望没了,快乐也没了,孩子们怎么会不伤心呢?

3、让生带着所体会到的心情读课文。

4、孩子们找到风筝没有?找不到他们有没有放弃呢?师:正当他们垂头丧气的时候,一抬头看到了水磨坊,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5、生读6、7、8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孩子们找到风筝了吗?最后一自然段的句末用了个什么标点符号?板书省略号,希望。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苦苦寻找丢失的风筝呢?师:因为在风筝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更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6、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找风筝的结果吧,我们来想象一下孩子们找到风筝没有呢?下面我们来做这样一个练习:“我们拼命地跑到水磨坊,一看----------。把你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四、回顾拓展,畅谈感受

1、师引导学生小结课文。出示幻灯片上的提问,可根据板书小结。师:这风筝给了孩子们深深的欢笑,给了孩子们滴滴的眼泪,给了孩子们无彩缤纷的憧憬和希望,难怪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这样写到: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拓展: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大家有过文中孩子们类似的生活体验吗?想好后小组里说一说,再抽生说。(引导学生用到学过的词语。)

五、板书设计: 风筝

做 憧憬 希望

快活

放 喊叫 奔跑

快活

找 哭了 垂头丧气 伤心

……

希望

第五篇: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天上一只鸟,用线拴的牢,喜爱微风吹,害怕用雨浇。)你们放过风筝吗?什么心情?板书课题:风筝,指导“筝”的读音和写法。为什么风筝称为纸鸢?请看课后“资料袋”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轻声朗读课文,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汇报,教师板书:做、放、找)

三、学习生字生词

四、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它还领起了下文。接下来的课文很自然地就记叙了作者他们做风筝和放风筝的情景。这也是写作文的一种好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会运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学文章,感受做风筝的快乐。

导语:同学们,对于文中的小伙伴而言,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和放风筝。下面让我们就先来感受他们做风筝时是怎样的快乐吧!

请同学赶快读读文章的相关段落,用笔找一找表现孩子们做风筝时快乐的句子。

试着读一读,看你能读出那种快乐吗?(学生自读文本)

2、交流感受

⑴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预设:精心

导:我们还会怎样地做着?(认真、用心、仔细)“憧憬”是什么意思?

②假如你就是这些做风筝的孩子中的一员,你们这样精心的扎着风筝,连每一个接口处都缠得那么仔细,贴得那么结实,你们在想什么?

③你们精心地画了这么多色彩,你们在想什么?

④噢,原来你们心中充满了这么多憧憬和希望啊!

⑤ 带着这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导:你还从哪句话感受到我们做风筝是快乐的?

⑵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预设:“快活”“依然”

师:你理解得真好!“快活”就是快乐、高兴的意思。

“依然”:

①你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给“依然”换个词语吗?(仍然、仍旧、依旧)

②追问: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就这样你们还快活?为什么?

③你能用上“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把这两层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④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我们心中的这些美好憧憬和希望,再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感受我们做风筝的快乐。

学生自己读;指名朗读

⑤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来说说你此时的心情吗?(板书:快乐)

3、小结:是呀,我们的梦想、希望以及所有的祝福都寄托在这只风筝上,我们的心会随着它一起飞上辽阔的蓝天!

4、过渡:孩子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感受: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感受到的?用笔画一画。

学生自学,汇报交流:

⑴放风筝的过程

A、我们是怎样把风筝放上蓝天的?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B、三人一组演一演我们放风筝的过程。

⑵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着。①翩翩飞舞

羽毛飘在空中什么样?(轻、薄、速度慢)

你用“翩翩飞舞”这个词形容过什么?(雪花、树叶)

在这篇课文中是谁在翩翩飞舞着?那是什么样子呀?带着你的想象读读这一句。②快活的喊叫拼命地奔跑

你们怎样地喊叫?怎样地奔跑?

为什么那么用力地跑?

③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你听了别人的赞美有什么感受?(骄傲、自豪、快乐)(板书:更快乐)

④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段文字,读出你们的快乐和自豪。(学生读课文)

①风筝越飞越高,你想喊什么?

看,我的风筝多漂亮!它飞上天了!我们终于成功了!

②你会怎样喊?你能用上“我()地喊()”这种方式表达吗?

预设:我大声地喊:“它飞上天了!”

我高兴地喊:“看,我的风筝多漂亮!”

我兴奋地喊:“我们终于成功了!”

我担心的喊:“我的风筝千万别掉下来。”

4、带着这种想象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5、复习古诗:

师:同学们,看到你们放风筝这么高兴,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古诗——《村居》。谁还记得?(指名领头背诵)

(三)学习4——8自然段

1、过渡语: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始终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尽情的奔跑着。风筝也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可就在这时候,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停顿)我们的风筝飞走了,此时此刻,你还快活吗?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谁能用书上的词语来形容一下?

(汇报发言: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⑴大惊失色是什么把我们的脸惊得都变了颜色?

所以我们对着天空——千呼万唤

⑵千呼万唤

同学们快来看一看,你发现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了吗?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千万”的四字词语?(千军万马、千山万水、)

在这些词语中“千、万”都表示程度深的意思。那么在这里,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对着天空喊什么呢?

带着这种感受赶快读读这部分文字。(指名读书)

⑶ 但是风筝是听不到我们的呼喊的,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的风筝。

出示: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的风筝。

⑷导读:

①为了一只我们亲手制作的风筝,我们——

②为了一只曾经带给我们快乐和希望的风筝,我们——

③为了一只曾经让我们骄傲和自豪的风筝,我们——

⑸就是这样一只风筝,我们找了半个下午都没有找到,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板书:垂头丧气)

正当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时,忽然发现远处的水磨坊还没有找过,此时,你是什么心情?会怎样地说:

我会()地说:“那儿找过了吗?”(板书:满怀希望)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呢。”)

四、拓展升华:

同学们,故事没有结束。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幸福鸟真的被你找到了,你什么心情?会说什么?

如果没有找到,你又会是什么心情?会做什么?

五、结束语:

正像同学们所说的,不管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快乐。即使这只风筝没有找到,我们也会重新制作一只新风筝,重新放飞我们的快乐和梦想。这也正是风筝带给我们童年最大的快乐。

在这件事中,作者有这么多的心情变化,你们呢?老师相信:你们的生活中也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小故事。希望同学们也学着作者这样,用心情的变化把事情记录下来。老师相信你们的文章也一定非常精彩。

板书设计:

10、风筝

快活

做放找„„愉快兴奋

快乐更快乐大惊失色骄傲

千呼万唤„„自豪

垂头丧气失望

满怀希望

《风筝》教学设计(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