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课题学习重心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编辑:梦里寻梅 识别码:69-960951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3-25 10:01: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课题学习重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何图形的重心。

2、探究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

3、探究不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

教学重点:寻找几何图形的重心,感受直觉意识。

教学难点:实验活动的规范操作,及寻找三角形的重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操作:拿出一块准备好的木板(四边形)找到一点,用一个手指顶住这一点,木板会保持平衡,告诉学生这一点就是这个几何图形的重心。

教师活动:提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如:线段、三角形、四边形等的重心在哪个位置上呢?大家一起来探讨。

二、活动与思考

问题1:寻找线段的重心。

学生活动:出示学具,一根均匀的木条,用前面所演示的方法去找这条木条的平衡点(分四人小组讨论)。

小组活动:

(1)用刻度尺量出平衡点的位置,相互比较。

(2)从相互比较中得出线段的重心: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教师活动:巡视,并和学生共同试验,发现问题,最后归纳。

问题2:寻找平行四边形的重心。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拿出各自的学具探索,相互比较。

小组活动:

(1)用一个手指顶住一块均匀的正方形硬纸片,寻找平衡点;

(2)互相交流后,找到平行四边形重心是对角线的交点O。(如图)

(3)由于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可以发现它们的重心也都在它们对角线的交点上。

归纳小结: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轴线的交点。

问题3:寻找三角形的重心。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拿出各自的学具探索,发现问题。

小组活动:

(1)在一块质地均匀的三角形硬纸板的每一个顶点处钉一个小钉作为悬挂点。

(2)用下端系有小锤的细线缠绕在一个小钉上,然后吊起硬纸片,记录垂线的“痕迹”;

(3)在另一个小钉上重复(2)的活动,找到两条铅垂线的交点(记为O)

(4)在第三个小钉上重复(2)的活动,观察第三条铅垂线经过点O,三条铅垂线和对边的交点D、E、F分别在对边中点,点O就是三角形的重心。(如图)

归纳小结: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问题4:寻找任意多边形的重心。

学生活动:拓展,应用上面的问题3的方法去找任意五边形的重心。

教师活动:对本节课寻找重心的问题进行归纳。

三、拓展思维,继续发现

问题1: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的重心,然后用刻度尺量一量这个重心到顶点与这个顶点对边的中点的关系,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进行探索、得到规律是它们的关系是2:1,(可多画几块三角形探究)。

四、作业:见课堂配套练习。

一、情景引入教师操作:拿出一块准备好的木板(四边形)找到一点,用一个手指顶住这一点,木板会保持平衡。师:支撑着这个点,能够使得这条木条平衡,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这条木条的重心。师:我们看看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如:线段、三角形、四边形等的重心在哪个位置上呢?大家一起来探讨。

二、活动与思考

师:我们先就刚才的问题,看看线段的重心在什么地方?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木条演示试一试。学生活动:出示学具,一根均匀的木条,用前面所演示的方法去找这条木条的平衡点(分四人小组讨论)。师:使得线段平衡之后,大家记下那个点,然后测量看看在什么位置上。分组量量,找出结论小组活动:

(1)用刻度尺量出平衡点的位置,相互比较。

(2)从相互比较中得出线段的重心: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教师活动:巡视,并和学生共同试验,发现问题,最后归纳。

师:大家找到的重心在木条的什么地方?

生:重心在木条的中点,也就是说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看看平行四边形的重心在什么地方。大家继续用平衡法在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道具上找找。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拿出各自的学具探索,相互比较。

师:找到了平衡点,那它在这个几何图形的什么地方?

生:是图形的对角线的交点。师: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轴线的交点。

师:我们用了平衡法找了两个几何图形的重心,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种找重心的方法。同学们,照着课本113页的步骤找找三角形的重心在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拿出各自的学具探索,发现问题。教师指导,提示

师:大家能找到三角形的重心吗?在哪?

生: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师:用悬挂的方法也可以找到重心,再用悬挂的方法找出自己准备的多边形的重心。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师:寻找重心的方法有两种,悬挂法,平衡法。

三、拓展思维,继续发现

师: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的重心,然后用刻度尺量一量这个重心到顶点与这个顶点对边的中点的关系,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进行探索。

师:大家得到什么规律?

生:得到规律是它们的关系是2:1。

师:大家课后多画几个三角形来试试,看看这个2:1是不是固定的。

师: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生:如何找一些几何图形的重心。

师: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都学到了不少东西,课后要多点感悟生活中的数学。

第二篇:八年级课题学习重心教案(一)

重心

(一)田 英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何图形的重心。

2、探究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

3、探究不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指顶举的方法探求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

2、通过悬挂的方法探求不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

3、经历探索各种几何图形的重心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重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进行活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合作交流的意识与合情的归纳推理。

教学重点:各种几何图形重心的探究。教学难点:各种几何图形重心的探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搭建探究平台

杂技演员用竹竿顶碗,碗从竿上掉不下来是由于碗保持一种平衡,这种平衡需要什么条件呢?大家可以拿自己的一个笔记本,用笔来顶,看看笔顶的位置对平衡有什么影响?

笔顶的位置对平衡有很大的影响,笔如果顶在笔记本的边缘上,笔记本就保持不了平衡,笔尖如果顶在本的中心,笔记本就可以保持平衡。

经过一番思考与观察后,我们拿出一块均匀的木板,用指头来顶它,总可以找到一个点让木板保持平衡,这个平衡点就是木板的重心。

板拿出来,用铅笔将薄板相对的顶点连接起来,也就是画出薄板的对角线,看看会出现什么结论? 我们找到的重心离对角线的交点很近,它们是不是同一个点呢? 你可以用手指顶住对角线的交点将薄板慢慢托起,看能否保持平衡。

大家看大屏幕演示课件

结论:1.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

2.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分组探究了线段、平行四边形的重心,在这节课里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计探究方案,进一步强化了我们探索性学习,并且的出了两个结论:(1)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

(2)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对角线的交点。

四、课后作业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2.思考:如何寻找不规则几何体的重心。板书设计

重心

1.课题学习目的:通过寻找几何图形的重心,了解规则的几何图形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

2.工具准备 3.集体活动 4.课时小结

第三篇:书法教学设计重心平稳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4.重心平稳

南通市通州实验小学

巫艳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学习汉字“重心平稳”的结字规律。2.通过临写,掌握汉字“重心平稳”的结体方法。

3.欣赏《衡方碑》的形体美,加深对传统书法文化内涵的了解。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汉字“重心平稳”的结字规律。

三、教学准备

1.带有“界”“门”“尘”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2.多媒体课件、毛笔、练习纸若干、“门”“尘”分解范字等。

四、教学过程

(一)生活感悟,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上写字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在二百多米高的峡谷两端驾起一根细长的绳索,表演者达利手拿平衡杆稳稳地走出每一步,他的重心在哪儿呢?如果手中没有这根平衡杆,他能走过峡谷吗?为什么?

学生:在脚下。不能,平衡杆调节身体平衡。

是的,达利在危险的环境中求得平衡,他真是一位机智勇敢而又十分细心的重心平稳大师。重心平稳是一种美,这种险中求稳的艺术在我们书法作品中也显现得淋漓尽致。板书:重心平稳。

(二)观察归纳,五大方法 1.横平竖直

横平竖直是实现重心平稳的第一种方法。横不平、竖不直,字就不稳定。你们看这几个字能立得起来吗?

只有横平竖直,字才端正美观。2.粗细对比

(1)粗细对比是实现重心平稳的第二个方法。粗细变化主要针对的是字笔画的粗细。看出它们的对比关系了吗?

学生:横细竖粗,撇轻捺重。

第 1 页,共 5 页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写字忽略了这点,字就没有美感。(针对学生练笔)3.上下对正

(1)第三个方法就藏在这两个“空”字里,你们能找到吗?实现重心平稳的第三个方法是上下对正,针对的是上下结构的字。如“空”字穴宝盖上的点和下面的一短横在字的正中,这条连接线正是“空”字的重心线。字的重心线一般都在米字格的竖中线上。板书:重心线。

(2)通过小实验,感受上下几种对正的不同关系。同学们,“界”字的重心线通过田字中间的短竖,看出它们的对正关系了吗?

学生:下面两竖应均匀分布在竖中线的左右两边。(3)你们看这样处理好看吗?(针对学生练笔)学生:不好,下面两竖与上面不对正,感觉字歪斜了。4.收放对应

(1)实现重心平稳的第四个方法是收放对应。我们来看“界”字的撇捺收放关系。撇捺是调整整个字重心平稳的关键,它就好比鸟的一对翅膀,可以打开,也可以收缩。我们来看“界”字的撇捺舒展的角度,如果是这样,或是这样,有没有美感?

学生:不美。第一个感觉太松散,字一碰就会倒掉。第二个撇放得太长,伸手伸脚,不好看。第三个收缩着,很拘谨。

(2)我们来看“界”字中的高低关系又是怎样的?

学生:撇捺角度大概呈45度角。撇略低,捺略高,撇尖捺角连接线倾斜的角度一般和横画倾斜的方向一致。

是的,这样处理“界”中的撇与捺,字的收放角度就得当了。5.左右平衡

左右平衡是实现重心平稳的第五个方法。左右平衡就好比天平秤,笔画的粗细、长短、大小和角度都会影响到字的左右平衡。我们把“界”字分成左右两半,将左右的笔画对比一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学生:左边笔画轻短细,右边笔画长粗重。

是的,左轻右重,就不平稳了。此时,重心线略向左偏移一点点,横画、撇捺左低右高,力度向左压一压,左右就平衡了。书法就是要在变化中求得平稳。

第 2 页,共 5 页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掌握好重心平稳的五大方法,它们有(齐读):“横平竖直”、“粗细对比”、“上下对正”、“收放应对”、“左右平衡”。只要灵活运用这五大方法,就能把字写好、写活、写漂亮。

(三)深入练习,实践感悟

(1)教师范写。下面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颜体“界”字的写法。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练习,注意行笔的快慢、轻重。

田字扁而短,短竖落中线。撇捺要舒展,轻重有区别。两竖中间分,笔笔有精神。

(2)请在练习纸上描一个、写一个,写的时候注意身正、肩平、足安。(3)点评,展示作业。针对重心平稳的五大方法进行点评,边评边改。

(四)灵活应用,自学练习1.画一画,应用重心线

(1)出示:“岳、之”。老师这儿有这样几个字,你能找到它们的重心线吗?好,拿出笔来依直尺画出它们的重心线。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找一找。

(2)交流。

学生:“岳”的重心线在竖中线上,它的一短竖在重心线上。“之”起笔点的垂直线是其重心线。

2.摆一摆,自学“门”与“尘”

(1)老师这儿还有繁体字的“门”与“尘”。我们先来书空一下笔画。师生共同书空。

(2)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16和第17页的“书法提要”与“习字要领”,待会儿请你们结合重心平稳的五大方法将它们在米字格里摆出来。

两组学生到前面摆,其他学生画骨架,并找出重心线。(3)摆得很到位,谁来讲讲“门”字处理重心平稳的注意点。

学生:“门”左右两扇门大小均匀分布在竖中线的两边。左边笔画轻细,而右边横折钩略粗,左边略低,右边略高些,重心略偏左,重心平稳。

(4)“尘”字呢?

生:点和土都在竖中线上。广字头里的上下部分要紧凑。撇捺的轻重、角度

第 3 页,共 5 页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很关键。

(5)看一看大师是怎样用笔用墨的。(播放视频)3.练一练,书写“门”与“尘”(1)学生书写练习。

(2)生点评交流,教师指点修改。请同桌两人交换画圈,然后夸一夸,或提一提建议。

(五)拓展延伸,多元感受

1.楷书拓展,感悟不同风格字的重心处理的特点

楷书四大家书写的字体分别称为颜体、柳体、欧体、赵体。四个不同风格的“处”与“鹿”,你最喜欢哪一个?它是如何运用好重心平稳的规律,写出自已风格的?两人为一小组,比较四个不同风格的“处”与“鹿”字,试着将你喜欢的字的重心平稳的特点写出来。

学生讨论交流:颜体的“处”重心偏左,但捺画的厚重舒展使整个字险而不倒,庄重有力。

柳体的“处”顶部的短竖处于字的中心线,其他笔画沿中心线左右匀称分布,使整个字重心平稳。

欧体的“鹿”的点处于字的竖中线上,下部笔画分布均匀,撇捺左右舒展,使整个字重心平稳。

赵体的“处”字重心偏向左下,但末笔捺画右伸,使整个字化险为夷,重心平稳。

师:同学们,只要掌握了字重心平稳的规律和书写要领,你的字就会写出各自的风貌来。

2.书法探宝,丰富书法文化内涵

(1)在我国的书法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书法文化瑰宝,下面我们一起去探宝。(播放微课《岱庙及岱庙碑林》。)

(2)隶书是楷书的前身,它的书写风格和楷书有所不同。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的重心感又怎样呢?

学生:隶书书写时同样也讲究重心平稳,端庄美观。

同学们,下课前,老师送大家一幅字:心正字正。心正人正字正,重心平稳,第 4 页,共 5 页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字就能秀美!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 5 页,共 5 页

第四篇:《课题学习:镶嵌》教学设计(范文)

《课题学习:镶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正多边形无缝隙、不重叠地覆盖平面。

2.让学生在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探索和解决镶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获得各种体验。

二、教学活动的建议

探究性活动是一种心得学习方式,它不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学习方式,而是学生自己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去探索研究生活中有趣而富有挑战问题的活动过程。

建议本节教学活动采用以下形式:(1)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

(2)学生自己设计制订活动方案;(3)操作实践;(4)回顾和总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供必要的指点和帮助。引导学生对探究性活动进行反思,不仅关注学生是否能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并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和能力。

三、关于镶嵌

1.镶嵌,作为数学学习的一项探究性活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如果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那么用正方形的地砖铺地,就是“正方形”这种几何图形可以无缝隙、不重叠地拼合。

(2)“几何“中研究图形性质时,也常常要把图形拼合。比如,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合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或一个矩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又如,六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合成一个正六边形,四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合成一个较大的等边三角形等。

2.各种平面图形能作“平面镶嵌”的必备条件,是图形拼合后同一个顶点的若干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

(1)用同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只要正多边形内角的度数整除360°,这种正多边形就能作平面镶嵌。比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能作平面镶嵌,而正五边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正九边形、„„的内角的度数都不能整除360°,所以这些正多边形都不能镶嵌。

(2)用两种或三种正多边形镶嵌,详见163~166页内容。(3)用一种任意的凸多边形镶嵌。

从正多边形镶嵌中可以知道:只要研究任意的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能否作平面镶嵌,而不必考虑其他多边形能否镶嵌(这是因为:假如这类多边形能作镶嵌,那么这类正多边形必能作镶嵌,这与上面研究的结论矛盾)

第五篇:《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教学设计范文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

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这些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设计出称心如意的图案.

通过复习近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知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开动脑筋,敝开胸怀大胆联想,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设计图案.

2.难点与关键:如何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得出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各题.

1.如图,已知线段CD是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D是B•点的对称点,•作出线段AB,并回答,AB与CD有什么位置关系.

CB

2.如图,已知线段CD,作出线段CD关于对称轴L的对称线段C′D′,•并说明CD与对称线段C′D′之间有什么关系?

ClD

3.如图,已知线段CD,作出线段CD关于D点旋转90°的旋转后的图形,•并说明这两条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DCD

老师点评:

1.AB与CD平行且相等;

2.过D点作DE⊥L,垂足为E并延长,使ED′=ED,同理作出C′点,连结C′D•′,•则CD′就是所求的.CD的延长线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L上并且CD=•C′D′.

3.以D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CD⊥C′D′,垂足为D,并且CD=C′D.

二、探索新知

请用以上所讲的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完成下面的图案设计.

例1.(学生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题.

按下面的步骤,请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个别致的图案.(1)准备一张正三角形纸片(课前准备)(如图a)(2)把纸片任意撕成两部分(如图b,如图c)

(3)将撕好的如图b沿正三角形的一边作轴对称,得到新的图形.(4)并将(3)得到的图形以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为旋转中心旋转,得到如图(d)(如图c)保持不动)

(5)把如图(d)平移到如图(c)的右边,得到如图(e)

(6)对如图(e)进行适当的修饰,使得到一个别致美丽的如图(f)的图案.

老师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巩固练习

教材P78 活动1.

四、应用拓展 例2.(学生活动)请利用线段、三角形、矩形、菱形、圆作为基本图形,•绘制一幅反映你身边面貌的图案,并在班级里交流展示.

老师点评:老师点到为止,让学生自由联想,老师也可在黑板上设计一、二图案.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设计图案.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78 活动2 P80 综合运用4、5、6、7. 2.选用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在图所示的4个图案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还有图形轴对称是()

2.将三角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二、填空题

1.基本图案在轴对称、平移、旋转变化的过程中,图形的______和______都保持不变.

2.如上右图,是由________关系得到的图形.

三、综合提高题 1.(1)图案设计人员在进行图设计时,•常常用一个模具板来设计一幅幅美丽漂亮的图案,你能说出用同一模具板设计出的两个图案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2)现利用同一模具板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设计一个图案,•并说明你所表达的意义.《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 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

课题学习重心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