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69-959590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3-24 09:11: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材第29—36页。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材在编排上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以生活常见的实例和生活情景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之后在此基础上引出除法的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自始至终结合具体事例活动和活动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学习等学习方式逐步体会,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既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又促进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亲切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次次体验成功并感受到除法在生活中的价值,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同时,滋生应用数学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除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和思考问题。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就是让其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但单纯地凭现有知识真正理解除法的含义还有已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规律,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情景,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出发,通过具体事例,运用观察、联想、操作、实践、交流、探讨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切忌急于求成,以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造成拔苗助长的恶果,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应用其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新的起点,重点是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只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按层次由简到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在设计上使教学内容丰富生动,保障学生的学习情趣并充分关注学困生,保证学生愉快的学习心情。充分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理清求商思路,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设计理念

1、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设一定的实践活动,把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学习过程,正是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所必需的。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观察、动手操作、探究学习,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其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比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将教材进行创造型加工,重新设计教学情境进行教学。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应积极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乘法和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借助购物的生活经历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长智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生活中应用除法的实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图(教材P29例3)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年级二班的小朋友有15个人在一起做游戏。我们来看看他们准备怎样玩呢? 学生:观察画面,想一想,并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3。

启发谈话:我们来看看他们分成了几组?每组有几个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

1、讨论“平均每组几个小朋友”和“可以分成几个组”。

2、学生试着用手中的圆片动手分一分。分好后各小组说一说,是怎样分出来的,用了哪一句口诀。明确:

15÷3=5(人)

15÷5=3(组)

教师小结并提问: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有几人?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就问题展开探究,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视导。

板书演示学生各组的研究情况,对学生及时进行表扬。

15+3=18(人)——一共的人数。

18÷3=6(人)——一每组有6人。

18÷6=3(组)——一可以分成3组。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呈现教材第29页“做一做”小刺猬运水果的情境图,给出要解决的问题:每次运3个,几次可以运完?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然后从图画中搜集解决问题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2、师:谁能上台来告诉大家答案呢?(指名上台板书演示)

一名学生上来演示:12÷3=4(次),其他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指导做练习六中的第1、2、3题。学生练习。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解决了应该怎样分组活动的问题,还帮小刺猬算出了它应该运几次才能运完。以后同学们在一起玩时就会分组了,把你最近一次分组的情况介绍给爸妈听。

五、随堂练习设计(略)

六、本节课板书设计如下:

解决问题

平均每组几个人?

可以分几组? 15÷3=5(人)

15÷5=3(组)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谁到商店买过东西?那你能说出你所买东西的价格是多少吗?(学生述说:分别说出各种物品的价格。)

2、老师遇到一个难题:我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文具盒,它的价钱是4元,我想买3个给我的朋友,可我不知道该付多少钱,你能帮帮老师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参与意识强烈)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儿童商店里购物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说出自己想买的物品,以及应该付的款是多少。

学生自己研究讨论。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汇报。

3、从学生与售货员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从“12元可以买3辆汽车”这句话中你知道一辆小汽车的价钱是多少吗?应该怎样列出算式?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列出算式:12÷3=4

4、扩充训练:(课件出示)

(1)一个小布熊的价钱是5元,我要买3个小布熊,应付多少钱?

(2)18元买了3个小闹钟,买一个多少钱?买5个呢?

(3)一本练习本0.30元,买4本多少钱?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扩充练习,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列出算式。+-×÷=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到商店买东西时怎样计算应该付给售货员多少钱,还知道了用用一定的钱可以买多少东西。相信从今天开始你一定会成为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四、随堂练习

五、板书设计如下:

解决问题

12÷3=4(元)

4×5=20(元)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会搜取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都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使情景教学融于课题中去,借助学生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气氛轻松、有序、和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新、勇于实践,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4、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学生年龄和生活体验的限制,一般在课堂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课上体现得不够好。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注重这一点,切实联系生活,从生活现象出发,帮助学生来认知。

5、需要进一步提高的能力(学生、教师方面):学生应该继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准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第二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六一小学 胡梦娜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时

学习任务分析:

1最终能力: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结果分类:问题解决的学习

3条件分析:(1)必要条件:①找到题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②借助画图理解题意;③能够正确用除法列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支持性条件: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

4起点能力:乘法口诀,除法的含义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有理有据的选择正确的算法;

2通过充分的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理解平均分以及除法的含义。

3运用除法解决生活情境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用乘法口诀求商和平均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一、知识回顾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共有几组星星?每组星星有?每组都有6个,说明是怎么分的?

(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追问:遇到平均分需要用什么来解决?

追问:图中表达的意思是?(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小易: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易。“易星球”准备举行“最强大脑”的闯关比赛,但是我在冲关游戏中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来帮帮我吗?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帮助小易“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接下来我们来看小易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一)有15 人参加“撕名牌”游戏,平均分成3个组,每个组有几人?(出示ppT)

问题1: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边说边出示图例)

大家看到这个图熟悉吗?那谁愿意来说一说图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所以小易遇到的问题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

那我们应该怎么分呢?动手在学习单上画一画吧

谁愿意来说一说每份分几个?每份分得的相同吗?

所以我们可以用()来解决

问题2:应该怎样用除法解答呢?

15÷3=5 这个算式的含义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引导说)

问题3:解答正确吗?

我们算出每组有5人,题中说有3组,所以一共有多少人?和题中所给的15人相同吗?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检验时需要用到???(乘法口诀)

预设1:学生回答用乘法口诀。

继续追问具体用哪句成法口诀?

检验完之后还要?(齐答)

(二)15人参加跳大绳游戏,5人一组(出示PPT)

问题1:通过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统一将问题写在学习单上)

问题2:针对我们提出的这个数学问题,应该怎样解答呢?

预设1:学生在画图前列出算式“15÷5=3”。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解决?怎么看出是平均分的?

存在疑惑,动手在学习单上画一画。

通过画和圈,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求?(15里有几个5)

那应该怎样列式呢?

问题3:15÷5=3这个式子的含义是?

问题3:我们解答完需要? 检验

我们算出有3组,题中给出每组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与题中给出的15相同吗?

接着我们要?(齐答)

(三)小结

问题1:我们帮小易解决的这2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预设一:都用除法来解决

追问:老师有一个疑问,我们说平均分时可以用除法来接解决,第1个题中说了是平均分,我们用除法来解决。第2个种没有说是平均分,为什么也用除法来解决?

预设二:都用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

我们上学期学习过,一般1个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计算2个乘法算式,今天通过学习又知道一般1个乘法口诀同样也可以帮我们计算2个除法算式。

小易:小朋友们,谢谢你们帮助我,只剩下最后一关了,我们一起加油吧!

三、第三关(巩固练习)

说出算式表达的含义(小组推磨式)

说出算式表达的含义(单独说)

小易?:小朋友们,太感谢你们了!在你们的帮助下,我顺利通过了“最强大脑”的闯关。真的很舍不得你们,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四、小结

你收获了什么?

第三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定稿)

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59例4及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2、初步了解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及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3、通过小组交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教学难点: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嘉宾,课件出示——芬芬:小朋友好!我是文明小天使——芬芬,看谁在这节课表现棒,就可以跟我做朋友了,大家愿意吗?

看看哪位同学先成为芬芬的朋友。芬芬送来了一个游戏,想玩吗?(火车火车哪里开?)

师:一只青蛙4条腿,两只青蛙几条腿?三只呢?四只呢?„„(开火车的形式提问一列学生)

师:这一列的小朋友都成为芬芬的朋友了,你们羡慕吗?不着急,下面机会多得是。

看,芬芬来到公园门口。它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1、芬芬带了20元。

2、门票:5元/人。)芬芬:请帮我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指名回答:可以买几张门票?)会解决吗?(口答:20÷5=4(张))他是这样帮芬芬解决问题的,你认为怎样?用手势表示。(学生做手势后教师也做手势进行评价)

通过刚才的练习,要解决一个问题要已知几个相关的信息呢?(2个)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恭喜大家,你们都能成为芬芬的朋友。

二、新授

1、出示例4主题图

芬芬买了票,进了公园,它看到了什么?先给同桌说说,看谁说的最好。)师巡视。

2、小组讨论,个别汇报,教师点拨,板书。信息:每条船坐4人,有6条船,每辆坐3人,问题: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呢?(适时板书,板书后完整读题)

说的真好!我们把这些信息和问题读一遍。读的真好!

3.师::“我们这么多人”是指哪些人?你是怎样知道的?(指名回答)你真会看图,那么“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4、生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列式解决。

5、汇报

(1)6×4=24(人)24÷3=8(辆)能告诉芬芬你是怎样想的吗? 引导分析:(1)先算一共有多少人

(2)再算可以坐几辆 你真棒!芬芬真喜欢你。还有其他的列式吗?(2):6×4÷3

=24÷3

=8(辆)你是怎样想的?

先算6×4表示总人数(在6×4的上面板书“总人数”)再算24÷3=8(“3”表示每辆人数,“8”表示辆数。分别板书。)列出数量关系式:总人数÷每辆人数=辆数(齐读)

6、小结

我们解决这种问题,有几种列式方法?(2种)

介绍分步式和综合式以及像这样的综合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

7、指导学生看书:我们刚才学习的是课本P59的例4,请同学们看看书并把算式补充完整。

学生看书后质疑,师: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吗? 同学们真棒,芬芬很乐意和大家做朋友。(小组奖励)

三、巩固练习

芬芬说要成为它真正的好朋友,还要过关斩将。同学们,有信心吗?

(一)第一关:我会做

1、出示例4情境图:将“每辆坐3人”改为“要坐8辆车”,“要坐几辆?”改为“平均每辆坐几人?”

师:这题和例4一样吗?(不一样)小朋友要仔细看清楚题目再做哦!

2、独立完成,师巡视点拨。

3、汇报,板书。

(1)6×4=24(人)24÷8=3(人)(2):6×4÷3

=24÷3

=8(辆)

4、对比小结,加深认识

这道题与刚学习的例4比,你发现了什么?(相同:都是先算6×4,也就是先算总人数。不同:问题不同,其中一个信息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做一做的综合式上对应列出数量关系式:总人数÷辆数=每辆人数(同学们说得真好!请将关系式读一遍。)

你真行!成为了芬芬的好朋友!看芬芬为它的好朋友送来了什么?(课件出示:12个苹果挂在树上)

生回答:苹果。(课件出示:第二关)第二关:我会选

1、课件出示: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师读出课件显示的信息:芬芬带来12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你能帮芬芬算算“每人分得几个吗?”请在堂练本上列式计算。生独立解决,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同学们,芬芬不仅是个文明小天使,它还是个魔术师呢!想看芬芬变魔术吗?(课件隐藏信息:有12个苹果)什么不见了?(有12个苹果)去哪啦?请找一找。(课件出示:A:有3篮苹果,每篮4个。B:有3篮苹果,每篮5个。C:大篮子装8个,小篮子装4个。)学生选择后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芬芬的这个魔术没有将同学们难倒,芬芬又要变魔术啦!课件显示题目:

(1)有3篮苹果,每篮4个。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2)大篮子装8个,小篮子装4个。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你会算吗?请在堂练本上列式解决(第一、二小组做第一题,第三、四小组做第二题)指名汇报

大家真会为芬芬解决问题,这节课芬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们送一份礼物给芬芬好吗?(课件出示:第三关:我会讲。)第三关:我会讲 课件出示:P61第6题

请同学们根据图意给芬芬讲一个数学故事,先在小组里说说,看谁说得最好,我们就请他讲给芬芬听。这就是第三关:我会讲。(小组交流,师巡视点拨)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芬芬:谢谢小朋友!故事真好听!能解决故事里的问题吗? 师:请在堂练本上列式计算。

指名汇报,教师点拨:63÷9=7(枝)7×6=42(元)

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先算要买几枝钢笔时课件显示①他们要买几枝钢笔?回答再算需要多少钱时课件闪烁②可以,共需多少钱呢?)

小朋友真棒!芬芬真高兴!大家不仅能根据图意编讲数学故事,还能准确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你成为芬芬的好朋友了吗?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了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五、作业

请根据课本P62第八题的图编成数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篇:关于《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竖式笔算三位数的连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十一”黄金周各大商场进行促销活动,小红一家三口到商场去买东西,选好了商品拿到销售单据来到收银台。出示销售清单:

二、探究新知

1、三位数连加精算 出示问题:

(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解决第一个问题,你需要哪些信息?如果你是收银员你认为该怎么算才恰当? 列出算式:558+225+166= 你准备怎样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其实也可以使用竖式将这三个数同时加起来。写出竖式让学生自己算一算,试一试。

大家以后计算连加题也可以使用长竖式进行计算。

2、三位数连加估算

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和第一个问题一样使用精算吗?为什么?

只需要知道准备的钱够不够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所以使用估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同位互相说说如何估算,指名说理由。板书:560+230+170

=560+400 =960(元)

3、总结方法: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个问题采取的是不同的计算方法,什么情况下使用精算,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呢?

三、巩固练习完成P46 1

2理解题意后,想一想这里是用精算还是估算,交流想法后让学生算一算。

四、作业设计

1、完成P46 1

3先让学生猜想两人摆出的三位数,和与差分别接近多少,再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多组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体会如何根据数据特点进行估算。

2、完成P46 1

4开放题,学生的方案合理就行。

五、板书设计

第五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王素芳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会区别并解决求“两数之积”与“两数之和”的实际问题。

2.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的意思并分析数量关系。会解释所画的图,能把图转化成正确的算式,选择正确的算法。

3.在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中,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细心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能体会利用画图的方法作为策略的价值,能主动利用这样的策略 解决问题。学具准备:学案和彩笔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探索1.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1)请同学们大声读题,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2)师示范把题目中的数学条件圈出来,全班交流。① 4排桌子 每排5张 ② 一排4张 一排5张求一共有多少张? 求一共有多少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2.培养画图意识。(1)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组织学生讨论:你能用什么方法把题目的意思更清楚地表示出来?(设计意图:呈现学生不同的观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3)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的方法把题目的意思表示出来画图。(4)展示学生画的图,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5)检验:图画得对不对?同学们评一评,和题目的意思一样吗?图示: 小结:通过检查,大家所用的图形和画图的样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都表示出了题目的意思。(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画完之后要有意识地进行验证。)(6)辩一辩:两道题中都有 “4”和“5”,为什么画的不一样?小结:虽然数字一样,但所表示的意思不一样。(7)看来根据图这个好帮手,大家都理解题目的意思了,请列式解答。3.列式

计算,解决问题。(1)学生先独立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然后指名汇报。(2)比一比: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3)小结:把4个5加起来用乘法,把4和5加起来用加法。(4)检查:解答正确吗?a.列式正确吗?你认为该怎样检查,同桌讨论。b.交流:解答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结:我们不仅要检查图画的对不对,还要看看算式能不能正确地表示图的意思,最后算算得数是否正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答完之后要有意识地进行验证。)c.把这道题的答填完整。

4.回顾反思,强化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借助课件和板书,引导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我们在解决问题时,①认真读题,弄清知道什么,把数学信息圈出来;②画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题目的意思,还能帮助我们思考;③利用所画的图,列出算式解答;④我们还要检查列式、答案是否正确!板书:①圈;②画;③列;④查。小结: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是能把文字题目转化成图形表征帮助理解题目的意思,再把图形表征转化成正确的算式并选择正确的算法。)

二、运用与巩固

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题。(1)尝试解答,汇报结果。(2)产生冲突,激发画图的需要。(3)讨论交流,感受画图的好处。(4)检查反思,回顾解题的步骤。

2.练一练。练习十四第4题。(1)画图理解题意。(2)独立完成。(3)交流反馈。

3.互动与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好方法?4.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