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水》教学设计
编辑:雪域冰心 识别码:69-1073850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7-21 22:50: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水》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第10册课文《水》教学设计

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 杭群燕

设计理念:

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条主线,凭借“挑水”、“锁水”、“洗澡”等画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品味咀嚼,体会文字的丰富内涵。通过深刻体验缺水的“苦”,反衬有水的“乐”,从而明白苦事乐写的写作手法,于潜移默化中深悟珍惜水资源的道理,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中和谐统一,自然流淌。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咀嚼,体会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深刻体验缺水的“苦”,让学生明白珍惜水的道理,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2、围绕“天浴”、“勺浴”这两独特的细节,抓住矛盾处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

3、通过缺水的“苦”与有水的“乐”的鲜明对比,领悟苦事乐写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水》。课题虽然只是简简单单一个字,但是它在老师心里却是沉甸甸的,我不敢,因为我想到那些生活在我国西北农村干旱地区的老百姓,他们每天都在缺水的贫困线上,甚至是在死亡线上苦苦地挣扎着。但是我忍不住不写,因为没有了水,怎么去维持他们的生命呢?(板书:水)

也许老师的这个开场白对于你来讲显得太沉重了些,特别是对我们这些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孩子们来讲,是无法想象,有时无法体验的事情,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跟随作者去寻找那珍贵的水吧。

二、整体感知缺水之苦。

1.打开语文书,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读这篇课文吧,一边读一边体会,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特别意外,是你万万没有想到的?(学生悄悄地读书,并作批注)2.师生交流:

(1)他们挑水要到10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且要等上1个小时。

乡亲们吃水太困难了,请同学们一起读读文章的第一小节(2)还有什么地方让大家感到很意外?下雨天都跑到街上洗澡

是的,水太少了,天不刮风,不下雨,天上只有那个太阳。

(3)在我们日常生活都不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文章中人们都非常渴望得到水。(4)他们那里的村民都说“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是的,水比酒还要珍贵。(5)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地方的家家户户都有“水窖”?这是为什么呢?(水窖是他们生活的保证)为什么水窖上还要上一把大锁呢?

因为水是家里最珍贵,不是谁都可以动的。(板书:水窖 锁 钥匙)

三、品语言文字,感悟水的珍贵。

1、按理讲,缺水给乡亲们的生活带来的是——苦难(板书:苦),但是在作者童年的记忆里却是充满了快乐(板书:乐),刚才大家朗读的时候,我发现不少人的脸上都有了笑意,什么地方可让你这么快乐?

师生交流 :(1)、孩子们和大人在雨中洗澡快快乐乐地洗澡。(2)、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人洗澡。

师小结:在作者童年的记忆里,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洗澡,第一次是在雨中洗澡,这是老天爷的恩赐,为了感谢上苍,我们暂且创造一个词语,就叫“天浴”吧;为了感谢母亲的一勺水,让我们再创造一个词语叫(勺浴)

“勺”是个生字,这个字的外形象什么?(勺子)

里面为什么是一点呢?(板书。:勺)(里面只有一点水,更显出水的珍贵。)

2、学习“天浴”,感受水带来的痛快。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先来感受一下最痛快的天浴吧。

请同学自由读读课文第二段,看看孩子们和大人们是怎样表现,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把文字转换成画面。

师生交流: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在你想象的画面里最高兴的是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孩子们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仰起头,张大嘴巴吃来自天空的雨水。嘴里不停地喊着,真痛快,真好喝。

孩子们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种疯狂吧!你们认为这样的描写真实吗?)

这是孩子们,乡亲们期盼了多少个日子才盼来的呀,多么激动。这让我想到了杜甫的“欣喜若狂”(教师改写古诗――板书“洗欲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指名读)

3、学习“勺浴”,感受水带来的“舒服”。

大人们毕竟是大人,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大家都象过节一样庆祝这美好的日子,但是„„(老师引读)

孩子们,什么叫“风干”?(师生交流)

人如果风干的话会导致什么结果?(中暑、休克、晕倒,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1)、因此储藏在水窖里的水更加珍贵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人洗澡。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第四自然段,看看孩子们有怎样的表现?(孩子们舒服得“啊啊”大叫)(2)、“啊啊”大叫应该是痛快,为什么说是舒服中带着痛快呢? 想想当时我们四兄弟出于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当时我们四个兄弟像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板书:被晒干)

快被晒干的狗尾巴草是什么样呢?(耷拉着脑袋,快枯萎了)

师小结: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种感觉,只见母亲手里拿着一勺水为孩子们洗澡了,老四先来洗,拉出四个学生浇水,(对不起,没有水了)(板书:舒服)孩子们,笑吧,叫吧,因为这一刻是我们盼望已久,等待已久的最幸福的时刻啊,(板书:守望幸福),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共同分享这份舒服和痛快吧!

(3)、孩子们,你们在享受快乐之余,还体会到什么了?师引读。(水的珍贵)

真是滴水如金呀!(4)、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作者对水的描述中,用了一个“滑”字,为什么不用流、淌?(板书:滑、流、淌)自你试着放进去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师生交流 :

流——速度快,源源不断。

淌——水集中不均匀,没有不到每寸皮肤都被浸湿的感觉。滑——抚摸的感觉,抚爱的感觉。

师:水在我们身体上滑呀,滑呀,在我们的每一寸皮肤上滑呀,滑呀,就像有只手在轻轻地抚摸,让人感到特别的舒服,你觉得像谁的手呢?)(母亲,只有母亲的手才是这样的细腻,舒服)

师:使得我们身上的每个毛孔都张开了嘴巴贪婪地吸吮着,水随着毛孔,进入了体内,进入了我们的血管,在血管里快速地流动着。同学们,这流动着的还仅仅是平平常常的一滴水吗?那是——?

那是滋润我们生命的水!那是我们生命中的血液!

那是母亲对孩子的一份生命的关怀啊!(板书:关怀)(5)、总结朗读。

你看时隔这么多年了,这勺水一直在我们的生命中流淌,这勺水已经化作了我们的血液,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让我们用心去慢慢地读,慢慢地品吧!齐读这一段。(配乐朗读)

四、抓住“二笑”,感受母亲的乐观坚强。

母亲的一勺水,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下面母亲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母亲的笑)

我们忘不了母亲的笑,那文中写了母亲几次笑?找一找。

1、第一次“轻轻一笑”。

看看这是母亲当时在什么情况下笑的?

母亲将被风干,我们将被晒干,可是母亲脸上没有一丝痛苦,没有一丝忧虑,只是微笑,而且是轻轻一笑,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母亲的坚强,母亲的乐观)

2、第二次呢?

母亲笑着说“你们真的饿坏了吗?”

母亲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幽默的话语给我们带来水,带来力量,带来生活的信息。(学生读)

五、总结全文,感悟水的珍贵。

1、讨论课题:

这是迄今为止我唯一听到将“渴”说成“饿”的话。所以在作者的原文中,作者把文章取名为《饿水》,我不知道编者为什么要删掉“饿”,你们觉得删好还是不删好呢?(在课题前板书:饿)同座交流,师生交流 : 生:饿水——突出水的珍贵。

生:为我们每一个人敲响警钟。

生:从文章内容看,起到点明题意的效果。生:作者的题目是《饿水》,我们就想到了水的重要,一看到饿水,就让我们想到了乡亲们生活的苦,作者用一种特别的方法,表达了乐与苦之间的关系。

有水之乐,反衬没水之苦。这样写的效果让我们感到现实生活是苦上加苦。师: 那才真叫——饿水呀!但是,生活如此艰苦,我们有没有听到乡亲们叫一声苦?(没有)有没有听到母亲叫一声苦?(没有)相反他们笑对困难,乐观地生活着,他们像狗尾巴草一样坚强的生活在贫瘠的土地上。我们还能说这是苦水吗?这是饿水吗?(不是)

是的,用“水”做题目,气内涵更丰富。

2、深情读课题。

你看我们说水太珍贵了,怎么读—— 久旱逢甘霖,水让我们太惊喜了—— 在雨中洗澡,水让我们太痛快了—— 母亲的一勺水,让我们太舒服了—— 我们的家乡是缺水的,但是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守望和向往,让我们的心里充满了“乐”。孩子们让我们好好珍惜水吧。让我们幸福地读好课题——

3、谈收获。

此时,老师想到的《忘不了》这首歌,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们忘不了了什么?

师生交流 : 忘不了,忘不了没水的苦,忘不了有水的乐,忘不了雨中的狂欢,忘不了一勺水的幸福,忘不了母亲的微笑,忘不了母亲的幽默,忘不了贫瘠的土地,忘不了乡亲们生活的坚强。

六、作业 :

1、摘抄将文中精彩的语言。

2、设计一条节水的环保警示语。

第二篇:水教学设计

水》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水(板书)是很有意思的精灵。在古代大圣人孔子的眼中,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是有情义、有德性的;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眼中,水正如他心中的愁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现代著名作家马朝虎的眼中,水又是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有关的句子。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理念: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扣文章的这句中心句展开的。教学伊始,让学生未入文境先有情,继而深入文本体会。

2、怎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水,在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何以会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因为我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我的家乡到底是怎样一番缺水的情景呢?(板书:缺水)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1)“十分里以外”村里人要吃水,要到十公里以外去挑,而后返回,来回奔波二十公里,目的就是要挑回一担水,多辛苦啊!

(2)“排上一个小时”为了一担水,要等待一个小时,甚至还要更多时间,可见水弥足珍贵。(3)“一处很小的泉眼”只有一处泉眼,而且很小,看来这里确实是一个水源稀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

5、师小结:因为我的家乡缺水,而村民的生活又时时刻刻离不开水。所以(出示句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难怪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来,在这里,在这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青睐。

6、假如你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7、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

1、过渡: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地方,人们对水自然会有一种渴望,会有一种期盼,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回忆,去真切地感受那里的人们渴望水的情景吧!

2、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在读书的过程中,有困难吗?检查初读情况。(1)课件出示三句带有生字的句子。

“那时侯,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而挂在她腰间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2)读生字词:“储水”,“钥匙”,“一勺水”(3)自由读这些带有生字的句子。(4)指名读三句句子,教师相机询问。

① 什么叫储水?为什么要储水?(这里需要储水,是因为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储水是为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

②平平常常的一把钥匙,象征着什么?为什么说它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因为这把钥匙锁住的是水窑,只要水窑打开了,我们就能用水,那该是何等痛快、幸福的事。)

③ 用一勺水给我们洗澡,说明什么?(因为缺水,所以要节约用水,用一勺水,就给四兄弟洗了一回澡。)

(5)有感情地读三句句子。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又能通过对三个生字的简单理解,再次引领学生感悟到这里缺水,水是很珍贵的东西。

四、自读感悟,品读交流。

1、除了第一自然段和上面几句句子,你还能从文章的其他地方体会到这个地方缺水,体会到水特别珍贵吗?

2、默读课文,划有关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点滴感受。

设计理念:高年级学生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既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而且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师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的句子理解。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来带动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做到“教学无痕”。

(1)“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① 为什么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下雨?(在雨中洗澡,可以喝到水,可以储水)

② 因为缺水,所以洗澡对于村民来说是一件奢耻的事情,只有在下雨天,才能痛痛快快地洗个澡,那是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呢?出示:“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③ 自由地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主要从两个地方谈感受:一方面是“张大嘴巴,去吃来自空中的水”,让我们体会到孩子们多渴望水;另一方面是“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体会到人们洗澡时的痛快,在谈这两点时,都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比较。我们洗澡会如此痛快吗?我们会去吃来自空中的雨水吗?从而感受到水的珍贵。)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你能把这种痛快读出来吗?)

⑤ 师小结:就在这样的下雨天,小孩子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大人虽然拘谨,但内心也充满着快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水的降临的一种感激,对水的一种由衷的珍爱,所以说(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⑥ 师引读:这样的下雨天就像——过节一样,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2)母亲锁上水窑,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① 你觉得哪个字最能吸引你的眼球?(饿)

② 母亲之所以会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她看见了她用水为我们冲凉的那一幕。

③ 课件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指名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闭眼想象,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一方面是我们淋到水后的一种快乐,另一方面是母亲对水的珍惜,做到“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④ 这是一种久旱逢甘淋的感觉,又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会用哪个词语?(爽)(痛快)(舒服)

⑤ 就带着这份“爽”,这份“痛快”,这份“舒服”来读一读这段话。

⑥ 师补充:在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倾注下来的同时,母亲还用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这样的感觉就更爽了,让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⑦ 现在你明白了吗,何以母亲要用“饿”而不用“渴”字?(因为天气炎热,因为缺水,我们的身体就是处于饥饿状态。好不容易才有了这样一次与水亲密接触的机会,真是太幸福了。)⑧ 当一勺水给我们淋浴结束后,母亲又锁住了水窖,这又激起了我们的期盼之心,我们期盼什么?

⑨ 同学们,想想我们自己,处在江南水乡,用水毫无困难,我们是多么幸福啊!跟他们相比,你们有话要说吗?

设计理念: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话要说。可能是反省自己以前用水的毫无节制,可能是因为用水的毫无困难,所以感受到的一种幸福,也可能是一些具体的节约用水方面的行为,不管是什么。只要同文本进行了交流,就都是一种学习后的收获。

4、师小结:不管是下雨天痛痛快快地淋雨,还是无雨时母亲用水窖中的一勺水给我们洗澡,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村里人与水接触时的一种快乐。(板书:乐)

5、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种强烈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水对村民来说是异常珍贵,更让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这就是一种反衬的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五、总结延伸。

1、这篇文章是编者改动后选入课本中的,题目也做了相应的改动,你能猜猜原文的题目吗?(《饿水》)有机会,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原文,再来体会作家马朝虎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设计理念:虽然《水》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已结束,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被激发出来了,这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

2、师总结:生活在缺水的地方的人,他们对水是如饥似渴。我们生活在不缺水的地方是如此幸运,但如果我们毫不节制地用水,不珍惜水资源,你觉得我们对得起那些缺水地方的村民吗?在你用水的时候,想一想缺水的村民那渴望期盼的眼神吧!想一想这句话吧!(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理念:将文章的这句中心句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又体现了教学的前后呼应。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探讨如何节约用水。板书设计 水

缺 水 洗 澡 苦 乐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而只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为一名课改大潮中的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课改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现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1、课程改革后,语文课堂变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了,教学手段越来越多了。但手段多了,对语文学习来说未必是好事。在这堂课上,我没有为了让学生“求异”或“发散”,离开文本进行无休止的讨论、争辩;没有占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搜集来的资料却把文本丢在一旁;没有过份地使用多媒体来取代读书……从而,成功地把握了“度”,没有造成语文课程的异化。

课文是一篇记叙文,背景是从前一个缺水的偏僻山村。上课时,我紧紧抓住了课文的两条线索带着学生走入作者的生活,那就是“缺水所带来的苦”以及“用水所带来的乐”。让学生在自学划相关词句、交流体会、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学习课文。“缺水所带来的苦”主要通过“挑水难”“洗澡难”“盼开窖”等事情体现,“用水所带来的乐”则通过“雨中洗澡”和“洗凉水浴”这两件事体现。

2.《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与其教师细致的分析讲解,不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课堂上“读”占鳌头。在这节课中,我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读,努力引导学生将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在读中自行发现。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雨中乐”时,我首先抓住关键词,指导学生正确地读它们,然后用语言为学生们创设情境,使他们把读书当成情感的体验。

3.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这篇文章又包含着浓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阅读的活动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期盼”、“幸福和痛快”及“一勺水洗澡”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让自己最期盼,想想自己平时什么时候最“幸福和痛快”,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及“村里人”对水的情结。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合作、快乐地探究,获取新知,明白事理。

4、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是上好阅读课的关键。在教学之前,我认真的研读了《水》这篇课文。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主线统领全篇,又以“缺水的苦”和“有水的乐”这两条副线的相互反衬,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的感触。

一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完善,去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就会在其间慢慢流淌!我想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亮丽而难忘的课堂定会不断地展现在同行们的面前,让我们自信的去探索去研究,完善自我,完善我们的课堂。

第三篇:《水》教学设计

《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文根据现代作家马朝虎先生《饿水》改编,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作者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文中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雨中洗澡”时的“痛痛快快”、孩子淋水时候的清凉、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学时,要紧紧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让学生体验村子里的人缺水的艰难和苦涩。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自觉做到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学生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体悟。二,教学目标:

⒈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内心之苦涩,懂得要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重点以及难点:抓住有关句段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并从中感知作者“以乐写苦”的写作手法。四,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介绍作者

1、揭题。板书:水 师:“水”生命之源。在古代大圣人孔子的眼中,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是有情义、有德性的;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眼中,水正如他心中的愁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遭受洪水灾害的人们眼里,水又似妖魔鬼怪,贻害一方,在常年忍受干旱的地方,水犹如救星降临,惠泽百姓。那么在现代著名作家马朝虎的眼中,水又是什么呢?

2、读题。不同的情景,会对水有着不同的感受。带着自己对水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感情。

二、初读,感知大意。

1、一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师范读课文,学习放声朗读课文,读完检查自学情况。①生字词语:储藏 一勺水 膝盖 ②难读的句子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的血的流动在加快。

2、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在小时候的作者眼里,“水”是什么呢?

②学生读后交流,出示课文中心句: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怎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水,在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何以会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③课文围绕这句话,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水的“珍贵”?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扣文章的这句中心句展开的。教学伊始,让学生未入文境先有情,继而深入文本体会。】

三、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里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提示:注意这段话中的数量词,细细体味,有什么感受? ⑴ “一个村子的人”至少100多口人。(吃水人之多)

⑵“十公里以外”村里人要吃水,要到十公里以外去挑,而后返回,来回奔波二十公里。(路途之遥远)目的就是要挑回一担水,多辛苦啊!

⑶ “排上一个小时”为了一担水,要等待一个小时,甚至还要更多时间。(取水时间之长)

⑷“一处很小的泉眼”只有一处泉眼,而且很小,看来这里确实是一个水源稀水的地方。(水源之小)。

⒋师小结:难怪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来,在这里,在这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青睐。

⒌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三,作业。(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因为“我“的家乡严重缺水,而村民的生活又时时刻刻离不开水。所以(出示句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

师过渡: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地方,人们对水自然会怀有一种强烈的渴望,一种特殊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回忆,去真切地感受那里的人们对水的那种特殊感情。

二、品读感悟,体验情感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通过哪些场景的描写,写出了水的珍贵,以及人们对水的渴望?

2、学生读后交流,师相机点拨,并板书:雨水洗澡

窖水冲凉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既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而且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所以让学生自由读文,写出感受。]

3、品读“雨中洗澡”部分

1)师过渡:是呀。对于常年缺水的地方的人们来说下雨是一件多么惊喜、多么让人惬意的事啊!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雨中洗澡”的那个场景吧!2)课件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的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3)学生自由读,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人们洗澡的快乐、兴奋)板书:乐

4)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要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进行比较,深刻体验孩子们雨中洗澡之乐。①抓“光溜溜”。孩子们为什么要把“全身脱得光溜溜的”?(让全身皮肤充分享受雨水的抚摸和清凉,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洗过澡,需要尽情地享受一下水的清凉)、②抓“奔跑跳跃”和“大呼小叫”。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这样叫?你仿佛看到孩子们在雨中做什么?仿佛听到孩子们在雨中呼叫什么?(充分流露着孩子们雨中洗澡的快乐和喜悦)。读出孩子们的喜悦和快乐。③抓“仰起头”、“张大嘴巴”。你会去吃雨水吗?孩子们明知吃雨水不卫生,为什么还要去吃?

5)师:是啊,我们不会这样做,因为我们生活在水乡,每天可以洗澡。而“我”的家乡因为没有水,孩子们可能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不洗澡,现在终于盼来了一场雨,怎能不激动、不痛快呢?让我们自由地读读这段文字,去感受一下他们此刻的心情。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出痛快的感觉。

6)师引读:在孩子们的感召下,大人们也加入了洗澡的行列里来来了,只是他们远没有象孩子们这样无遮无挡,男人们——(生接读)女人们——(生接读)。大人们没有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也没有孩子们那么被雨水洗得欢畅淋漓,但是他们的心里和孩子们一样充满着快乐。

7)小结:这段真实、细腻的描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村子里的人对雨水降临时候的一种喜悦、一种感激,以及对水的一种由衷的珍爱。也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生齐读)

4、品读“窖水消暑”部分

1)师导读:就像过节一样,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被风干的感觉。(适时理解“风干”。)藏在水窖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所以,(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2)学生默读课文4-5节,边读边想:你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和体会。(人们对水的渴望、以及冲凉的快乐)3)重点品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①你平时洗澡时,会有这样的感觉吗?我们四兄弟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们此时就像是被晒干、被风干的狗尾巴草那样迫切地需要水的滋润,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迫切地需要水的滋润)

②填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我听得到________,我感觉得到________。水又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我听得到________,我感觉得到________。然后,水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我听得到________,我感觉得到__________。这是一种 __________ 的感觉。

4)重点指导感情朗读,充分体验水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的血的/流动在加快。”

5)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静心感受水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感受作者那种“久旱逢甘露”的美妙感觉。

6)师小结:同学们,作者这样真切的体验,细腻的感受,都来自于母亲手中这小小的一勺水。虽然仅仅是微不足道的一勺水,却让我们兄弟四个充分享受了淋水的快乐。也让我们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生齐读。)

5、师过渡:看着我们快乐、满足的样子,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讨论:母亲为什么用“饿”而不用“渴”?(一个“饿”字,更表现了水的珍贵,人们渴望水,就像饥饿人见到面包一样。所以作者原文的题目是《饿水》)

[设计意图:重点抓住课文的第二和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品读,在读中感悟,读中体悟,使学生感受到村子的人用水的快乐,体会到缺水时的苦涩。“水,成了村子里最宝贵的东西。”这句话一直贯穿始终。]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不管是下雨天痛痛快快地洗澡,还是夏天母亲用水窖中的一勺水给我们淋浴,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村里人享用水时的一种快乐,以及对水的珍爱。(板书:乐)其实,这一年中难得一回的雨中洗澡,以及母亲打起的小小一勺水,真得能满足我们对水的渴望吗?与其说他们在享受用水的快乐,不如说他们在诉说缺水的艰难和苦涩。(板书:苦)

提问: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作者用了反衬的手法。有水的快乐,更加衬托出没水的痛苦,这样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量珍贵的东西.”)

2、补充资料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669座城市中,已有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出示版图,教师描述我国缺水的地区。

生活在缺水地方的人,他们对水如饥似渴,相比之下生活在有“水都”之称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学到这儿,你心中又会涌起哪些感想呢?(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话要说。不管学生说什么,只要同文本进行了交流,就都是一种学习后的收获。]

四、作业:指导学生阅读《饿水》。板书设计:

雨水洗澡

26、(饿)水 乐 反衬 缺水苦

窖水淋浴

饿 水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缺水的地方,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10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几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落石出”的成语我就是这样知道的。为了水,邻里之间隔三差五地要闹出一些摩擦。特别是到了夏秋断水的季节,村里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下雨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也只有在这样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心平气和 地相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以在下雨天里储藏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家庭用水。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心平气和地相处,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地在雨里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继而,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远没有我们那么畅快淋漓。

洗过澡后,大家碰了面,相互都会吃上一惊,一个人说:“啊呀,你怎么胖了?”

一个人说:“啊呀,你原来是这样白。”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做了一天农活之后,无论是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于水窖里的水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象征着权威以及幸福和痛快。我们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大到小、一丝不挂地排在了母亲的跟前。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吸吮的声音,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一勺水都被我们的皮肤喝光了。一勺水都被我们的皮肤喝光了。有时候,母爱是那么的吝啬而又均匀。

第四篇:《水》教学设计

《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有关句段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并从中感知作者“以乐写苦”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教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水的珍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题,谈话给出一组西部缺水现状的资料,指名学生读,说说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布置初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2.检查初读,正音。注意“勺”是翘舌音。读准多音字“扇”。指导读好六个长句,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三、理清脉络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水,成为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新词。

2.搜集了解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状况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感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语句,抓词赏析,体会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2.作者马朝虎出生的地方严重缺水,在他的记忆中地面永远是开裂的,河流是干涸的,庄稼经常颗粒无收,所以在第一自然段中他这样说道:“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出示齐读)。

二、整体感知缺水之苦

1.水,在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何以会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缺水)那,我的家乡到底是怎样一番缺水的情景呢? 2.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出示: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里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1)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缺水的严重,找水的困难)(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一个村子的人”至少100多口人。(吃水人之多)

“十公里以外”村里人要吃水,要到十公里以外去挑,而后返回,来回奔波二十公里。(路途之遥远)目的就是要挑回一担水,多辛苦啊!

“排上一个小时”为了一担水,要等待一个小时,甚至还要更多时间。(取水时间之长)

“一处很小的泉眼”只有一处泉眼,而且很小,看来这里确实是一个水源稀水的地方。(水源之小)。

(3)可见,这个不起眼的小泉眼,却是维系整个村子吃水的重要生命之源。(4)出示图片:干枯的土地——这就是他们的土地。排队接水——这就是他们吃水的方式(5)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他们吃水很困难、不容易、艰难„„)板书:苦 让学生再读

(6)是的,这水桶挑着人们的艰苦生活,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水,成为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师小结:难怪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来,在这里,在这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青睐。

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读好这一自然段?)

三、品读感悟,体验情感

(一)、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地方,人们对水自然会怀有一种强烈的渴望,一种特殊的感情。作者通过哪些场景的描写,写出了水的珍贵,以及人们对水的渴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雨水洗澡

窖水冲凉

(二)、品读“雨中洗澡”部分

1、对于常年缺水的地方的人们来说下雨是一件多么惊喜、多么让人惬意的事啊!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雨中洗澡”的那个场景吧!

2、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的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3、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体会到当时孩子的心情怎样?(兴奋、快乐)板书:乐

4、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孩子的快乐?

“光溜溜”。孩子们为什么要把“全身脱得光溜溜的”?(让全身皮肤充分享受雨水的抚摸和清凉,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洗过澡,需要尽情地享受一下水的清凉)、“奔跑跳跃”和“大呼小叫”。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这样叫?你仿佛看到孩子们在雨中做什么?仿佛听到孩子们在雨中呼叫什么?(充分流露着孩子们雨中洗澡的快乐和喜悦)。读出孩子们的喜悦和快乐。

“仰起头”、“张大嘴巴”。你会去吃雨水吗?孩子们明知吃雨水不卫生,为什么还要去吃?

5、师:是啊,我们不会这样做,因为我们生活在水乡,每天可以洗澡。而“我”的家乡因为没有水,孩子们可能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不洗澡,现在终于盼来了一场雨,怎能不激动、不痛快呢?让我们读读这段文字,去感受一下他们此刻的心情,读出痛快的感觉。

6、师引读:在孩子们的感召下,大人们也加入了洗澡的行列里来来了,只是他们远没有像孩子们这样无遮无挡,男人们——(生接读)女人们——(生接读)。大人们没有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也没有孩子们那么被雨水洗得欢畅淋漓,但是他们的心里和孩子们一样充满着快乐。

7、师小结:就在这样的下雨天,小孩子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大人虽然拘谨,但内心也充满着快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水的降临的一种感激,对水的一种由衷的珍爱!可见在这样的山村里,水——(成为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三)、品读“窖水消暑”部分

A师引读:就像过节一样,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出示)

1、这样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为什么呀?(因为这样美好的日子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在没雨的日子里,特别是在骄阳似火的夏天,人们在忙了一天之后,都有一种要被风干的感觉。

2、“风干”什么意思啊?被风吹干,没有水分,所以藏在水窖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而我们的母亲呢——

出示:“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1)你从这句体会到什么?(水不能随便用)

(2)母亲为什么锁水窖?(怕我们浪费水。留着慢慢用)

(3)如果是你,在炎炎烈日下,最想做什么?(喝水、洗澡„„)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盼望、渴望)你能把你的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可见,水,在这里真是——最珍贵的东西。

B令作者马朝虎先生记忆犹新的,除了下雨的痛快,还有一件乐事,就是——窖水冲凉

轻声读读课文四、五自然段,拿笔圈圈画画自己最有感触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

好,现在让我们停下手中的笔来交流一下。读完母亲用一勺凉水给我们四兄弟冲凉的经过,你想到了哪个词?(板书:舒畅)

(一)读悟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浏览第四小节,找一找哪一句直接写出了我们勺水冲凉的舒服感受?找得很准。

出示: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1.他们舒服的什么样子?好舒服啊!请你读一读。

2.为什么一勺水就让他们舒服得“啊 啊“大叫,请再读读第四自然段。(品析“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时,你能说说被晒干的狗尾巴草是什么样子的吗?

难怪一勺水让我们这么舒服!

出示: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1、细细读读,你还能读出什么来?母亲是为了让我们享受更多的清凉。

2、你真会读书!读出了母亲对水的珍爱,对我们的关爱。你们也读出这样的感觉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生齐读。

过渡:这一勺带着母爱的清凉水加上缕缕清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课文第五自然段也有几句写出了我们勺水冲凉的舒服感受。

(二)读悟第五自然段

下面让我们来读读第五小节,找一找哪几句写出了我们勺水冲凉的舒服感受?(你找得很对!)(真佩服你有一双慧眼!)出示: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1、你来读一读。孩子们,清凉的水流遍全身,对我们来说那是一种享受。既是享受就要慢慢体会。(读得好,大家读。读得不好,再请学生读。)

2.创设情境读:干燥炎热的日子里,我们的皮肤都快被风干了,我们多么希望能得到一勺水的滋润啊!这一勺水终于从我的头顶滑下来„„(指读)骄阳似火的夏天,炎炎烈日下,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哪怕是一小勺水也会给我们带来无比的舒坦啊,这一勺水终于从我们的头顶滑下来„„(指读)

3.引读:作者这细腻的感受都来自母亲的一小勺水啊,这勺水从头顶倾注而下„„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然后又滑过了„„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我感觉得到„„水,它不多不少„„地上几乎没有一滴„„

4.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了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美妙体验,让我们深切地体验到藏在水窖里的水是多么珍贵,也让我们感觉到了――

生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出示:母亲锁上水窑,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这里母亲为什么用“饿”而不用“渴”?

(我们对于水的渴望就如同饥饿的人对于粮食的渴望;再次说明了水比粮食都珍贵。)

8、师小结:不管是下雨天痛痛快快地淋雨,还是无雨时母亲用水窖中的一勺水给我们洗澡,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村里人与水接触时的一种快乐。(板书:乐)

9、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有水的快乐,更加衬托出没水的痛苦,这样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量珍贵的东西。)

(四)拓展延伸

生活在缺水地方的人,他们对水如饥似渴,相比之下生活在有“水都”之称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学到这儿,你心中又会涌起哪些感想呢?(生自由发言)

水 缺水: 苦(最珍贵)↑(反衬)↓ 雨中洗澡 乐

节约用水 窖水冲凉

第五篇:《水》教学设计

《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检测学生对预习情况的掌握,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朗读课文,能读出水带给人们的独特感受。

2.运用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感受水的珍贵,体验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独特感受,进一步体会文中充分调动身体各部位对水痛快感受的生动描述。

3.学习课文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延学以乐衬苦和身体部位的变化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变化的写作方法,学用这种写作方法写话。

4.养成边读边想、细细品味、圈画批注等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运用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并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去写话。

2.学习通过一勺水把舒服的感觉形象生动细腻地写出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细化到每个部位的写作方法

【教师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缺水地区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2.通过批改作业和写话交流,了解第一课时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

【学生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三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思考课后习题,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再重点读一读。

3.完成补充习题《水》。

4.阅读经典名著《凡卡》和马朝虎写的原文《饿水》,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朗读课文,读出水带给人们的独特感受。

2.检测学生对预习情况的掌握。

3.运用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感受水的珍贵,学习全文所采用的“反衬”手法。

4.延学以乐衬苦的写作方法的经典片段,对照着这种写作方法写话。

5.在写作中体验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测(约5分钟):

1.揭示课题:今天,让我们走进出生在一个缺水村子里的马朝虎先生笔下的《水》,听他讲述缺水地区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课文留给你印象最深的缺水的情况是什么?请用这个句式回忆课文中的语句。(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里,水。鼓励学生说不同的答案。相机正音:多音字“扇”和“血”,难读字“吮”。)

(1)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2)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

()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3.在语境中默写生字,学生自主默写、校对。

每当母亲解开腰带上的yào shi shuǐ jiào

()从()中打起一

sháo chǔ cáng

()()其中的水给我们消暑的时候,感觉真美呀!

【设计意图:测试学生对课文《水》的整体感知,了解学情,注重导学的落实,及时调整导学的方向。】

导(约20分钟):

1.快速浏览全文,找到马朝虎描写的有关“水”的三个场面,用列小标题的方式试着概括一下。相机板书:挑水艰难,雨天洗澡,夏日消暑。

2.分组朗读三个场面。

3.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话题(书后习题):

(1)“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找出有关句段仔细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加以描述的。

(2)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这“乐”中有“苦”吗?找出有关句段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小组合作学习。

5.品味“苦”,从挑一担水的不易体会水的珍贵。

(1)这是个怎样的“缺水”乡村?出示练说: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村子,这里的天气,这里的家家户户

;尤其是夏天忙完农活,这里的人们。

(2)简介“水窖”,出示图片,比较干、湿两种狗尾草,理解“风干”。指导朗读。

(3)过渡:如果说这段话是形象化地描述村里缺水的情况,那么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的场景更是让身处江南水乡的我们难以置信了。

(4)出示第1自然段,重点关注数量词: 吃水人之多(一个村子的人),路途之遥远(十公里之外),水源之小(一处很小的泉眼),取水的时间之长(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取水的数量之少(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5)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样担过来的水你喝一口,你得怎么喝?怪不得村里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青睐。)

(6)理解“珍贵”。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什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时间、生命……)水,对于生活在水乡的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可在严重缺水的“我”的家乡,却成了最珍贵的了。相机板书:最珍贵。

(7)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读出珍贵。

(8)补充原文中的段落,深入体会水的珍贵。

6.品味“乐”,了解在雨中洗澡的乐。

(1)过渡:要是下场雨,大家就不用闹矛盾了。听――打雷了。观看视频《盼雨》。

指导朗读: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2)过渡:终于盼来了一场雨,人们的表现如何?

(3)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大家还听到了什么?他们可能会欢呼些什么呢?如果你就是村子里的一个孩子,面对这场期盼已久的大雨,你会怎么做?怎么说?

(4)雨水带给孩子的是快乐,带给大人的呢?你听到他们心中的欢呼了吗?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重点读好“痛痛快快、奔跑跳跃、大呼小叫”等词语。

7.乐中见苦,反衬水之珍贵。

(1)讨论: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你体会到作者这样写的良苦用心了吗?

(2)学生联系全文交流,明白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越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越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和无水“淋浴”的难受。在这种“乐”中,饱含着因缺水带来的“苦涩”,而这样更能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水的珍贵!相机板书:反衬。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忆课文描写水的句子去感受作者对水的感觉,慢慢地把学生的情感带入一个缺水的世界,通过语言去感受水的珍贵。江南的学生难以感受到缺水的苦闷,因此还必须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唤醒孩子们过节时的感觉,在对比中设身处地地感受缺水的烦恼,从而达到阅读的移情体验。把文字化为流动的画面,想象出大人与孩子在雨中洗澡时不同的表现,增加阅读的情趣性。抓住文中“痛快”一词体味作者的感受,以及“痛快”背后的“痛楚”,由此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由表及里和以乐衬苦的理解。】

延(约5分钟):

出示《凡卡》片段。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

1.自由朗读这个片段。读完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2.介绍完凡卡这个人物的遭遇,再读一遍,你又有什么感受?

3.这种写法就是以乐衬苦。

4.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以乐衬苦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相同写作方法的文学片段,增加学生对以乐衬苦的写作方法的理解,便于写作深入进行。】

写(约10分钟):

出示:试着写一个以乐衬苦的小故事。

1.学生动笔,教师指导。

2.展示。

【设计意图:导、延所学的部分最终指向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种写也正是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的验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独特感受,进一步体会文中充分调动身体各部位对水痛快感受的生动描述。

2.学习通过一勺水就把舒服的感觉形象生动细腻地写出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细化到每个部位的写作方法。

3.运用人的身体部位的变化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变化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4.养成边读边想、细细品味、圈画批注等阅读习惯。

测(约5分钟):

1.听写词语并检测。(储藏 吸吮 膝盖 水窖)齐读一遍,给词语注上读音,再齐读一遍。“藏”是多音字,文中像这样的字还有几个?一起来填填。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完成以下练习吗?按课文内容填空。对照答案,读一遍。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程度,并进一步学习以乐衬苦的写作方法。】

导(约20分钟):

1.我们知道《水》这篇课文的作者马朝虎小时候生活在一个极度缺水的地方,他对水有着自己独特的感觉,(板书:感觉)这些感觉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太湖之滨的人所无法体会的。那是一种怎样独特的感觉呢?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学生自由回答。

预设:

(1)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点评:感觉珍贵)

(2)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点评:感觉贵重)

(3)就像过节一样。(点评:感觉美好)

(4)在我的记忆里,下雨的日子,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点评:感觉痛快)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感觉珍贵,感觉舒服,感觉美好,感觉艰苦,感觉渴望,感觉幸福等。

3.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场雨能让缺水的人们带来痛痛快快的感觉。那么一勺水又能带给人们什么感觉呢?

4.用心品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这种感觉吗?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种舒服的感觉呢?

预设:

(1)让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点评:孩子们的叫声让我们感觉一勺水带来的舒服。)谁来读出舒服的大叫声?

(2)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点评:未见其水,就先感觉到了水的清凉。多么沁人心脾的舒服的清凉啊!)谁来读出这份沁人心脾的舒服感觉?

(3)你还能从哪个词体会出舒服的感觉?(倾注)知道倾注是什么意思吗?一勺水能倾注,这不是矛盾吗?如果让你来选它的意思,你会选哪个?(出示“倾注”的解释)

a.由上而下地流入:一股泉水倾注到深潭里。

b.(感情、力量、精力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他把毕生精力倾注在革命事业上。

就是因为这个矛盾,更能突出孩子们对水的情感和对母亲的爱抚的体会。

多么舒服的感觉啊!一起来舒舒服服地读好这段。

哪些词让你感觉到舒服?

5.交流。

出示第5自然段,预设:“倾注而下的水像一条小溪流,缓缓地滑”,“缓缓”让我们感觉到舒服。(一勺水带来的清凉一点也不比小溪流带来的清凉逊色。还有吗?)

提示:这勺水滑过了我们的脸,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这三个“滑”字给你怎样的感觉?如果把“滑”字改成“流”或“淌”行不行?为什么?“滑”字用得好,但这样重复出现三次,你不觉得??唆吗?一个“滑”字写出水抚摸皮肤的美妙无比。一个“滑”字写出了作者多希望舒服的感觉在身体里停留的时间长久一点――可见一个“滑”字体现了作者用词多么到位啊!

在写作时,我们一般是不重复用词的,但有时为了强调自己某种特别的情感时往往会重复用词。而文中的作者,则是在强调这一勺珍贵的水所带给他难以描述的舒服感受。

这勺水滑过我们的脸,我们的脸舒服。这勺水滑过我们的胸,我们的胸舒服……

从省略号中,你体会出了什么?(作者把水滑过全身每个部位的感觉都呈现出来了。板书:每个部位)感觉是那么细腻,那么舒服。

作者生活在极度缺水的地方,所以才会对水有如此独特的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齐读“从头顶倾泻而下……”)

(出示下一句)请大家读这一句,还有什么也舒服?

(生回答,师板书:每个毛孔 每条血管 每寸皮肤)

师小结:现在全身每个部位、每个毛孔、每条血管、每寸皮肤都舒服。这叫全身舒服。(毛孔怎么舒服?血管怎么舒服?皮肤呢?生交流回答。)

理解“吸吮”。什么叫吸吮?看过吸吮的情形吗?文中指谁吸吮什么?

理解“抚摸”。有过被抚摸的舒服感觉吗?母亲抚摸你的头,感觉舒服。春风轻抚你的脸,感觉舒服。

6.师小结:作者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的手法,把一勺水带来的舒服的感觉细化了,这叫写得细腻,这叫写得生动。这么生动的语言更像一首诗。课件出示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第5自然段。

7.老师把这段变成了诗歌的形式,谁愿意来诵读一下?让大家也享受这舒服的一刻。(配乐)听着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水在干燥的空气中缓缓滑动的情景。读得太令人舒服了。

【设计意图:要感受出一勺水带来的快感,必须细细品味、反复揣摩一些词或标点所带来的阅读快乐。在细腻的阅读中关注语言,感受精彩。内容的精彩要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每个部位”“每个毛孔”“每条血管”“每寸皮肤”,这样的词语不要跳过,要将模糊的理解变得清晰,将朦胧的叙述变得简明。这样,教师与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就深刻多了,透彻多了。】

延(约5分钟):

1.作者为了把舒服的感觉形象生动细腻地写出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细化到每个部位。像这种写法的文章有很多。

2.出示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片段:宣布开会之后,一个青年教师跑上讲堂,将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条一条地边念边讲。他的声音由低而高,渐渐地吼叫起来,脸色涨红,渐而发青,颈子涨得大得像要爆炸的样子,满头的汗珠子,满嘴唇的白沫,拳头在讲桌上捶得碰碰响。

这个片段写出了人物的什么感受?(愤怒)是从哪几个部位表现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相同写作方法的文学片段,增加学生对描写细化到身体部位的写作方法的理解,便于写作深入进行。】

写(约10分钟):

1.请大家也采用这一表达形式写出“高兴”或“痛苦”的感觉来。

2.学生动笔。交流反馈。

3.小结:一勺水,带给四兄弟前所未有、酣畅淋漓的美妙体验。怪不得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4.辨析、感受“饿水”之苦。

(1)出示: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2)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这里不说“渴”,而说“饿”呢?)(板书:饿)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现场实践,提高写作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又一大功能。】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南湖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水》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