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整理和复习——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69-938453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3-07 15:32: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整理和复习——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整理和复习——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202_版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7页。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两步)的重要单元,而本节课是对这个单元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重难点包括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只要是将运算顺序进行整理和复习,并且巩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整理本单元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我们都知道懒羊羊最喜欢吃美食,一有机会他都会偷偷溜出羊村享受美食,今天呀,他又偷偷跑出去了,可是今天他没有那么幸运,我们一起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师:懒羊羊怎么了?正当喜羊羊着急的时候,灰太狼寄来了一封信。

录音播放“哈哈,你们想救懒羊羊吗?想要救出懒羊羊,就要用到混合运算的知识闯过三关。你们准备好了吗?再不快一点懒羊羊可要被我吃掉了哦!”

师:羊村的羊羊们已经在积极地做准备,我们也来整理和复习一下混合运算的知识,来助它们一臂之力吧。

板书:整理和复习-混合运算

2.分类整理

师:先来算一算,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师: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能把哪些算式分成一类,同桌互相说一说。想一想,你是怎么分的?

① 4×6÷8=3 ②7×(36-30)=42 ③72-5×8=32

② ④48-18+32=62 ⑤30÷6+29=34 ⑥(14+21)÷7=5

3.学生汇报

师:那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些算是分分类吗?我们首先前后同桌说一说那些算是可以分成一类,再想一想,你是怎么分的?听明白了没有?开始吧!(2分钟)

师:谁上来分一分,摆一摆?

师: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吗?

生:同级的,不同级的,有小括号的师:很棒,那就是把这6个算式分成的三类,你知道这三类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师:第一类谁来说一说?生: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顺序从左往右计算,为了帮助你们记住这些方法,老师把他们变了一句儿歌,大家想不想知道?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儿歌

师生齐读: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往右依次算,那第二类的计算顺序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那你能把他编成儿歌方便大家记忆吗?

生: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嗯,你想的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变得很顺口,那我们把这句儿歌来读一读。预备起

师:那第三类算是有括号怎么办呢?那谁来再来编一句儿歌?嗯,老师再你的俱初上稍微修改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同读:遇到括号怎么办?括号里面优先算?

师: 小朋友们你们记住这三类运算顺序了吗?(记住了)那接下来呀,我们就和喜羊羊一起去救懒羊羊吧。

3.复习巩固 第一关:扫雷大比拼

师:我们请看第一关:扫雷大比拼。灰太狼再这里放了四个地雷,每个地雷里面都藏有一道题。只有找到每道题的错误并改正过来才能将地雷扫除,顺利过关。

师:水嘴勇敢,愿意做第一个扫地雷的孩子?xxx,这里有4个雷,你选几号雷?他错在了哪里?我们一起来改错。

师:第二个机会谁来?这个题有错在了哪里?那谁能把他的错误给改过来?真棒!看来你是个扫雷的高手。

师:哎呀,大家真是太厉害了,4个雷都没有难住大家

=14+38 =16÷16 =54÷9 =20÷5 =52 =1 =5 =4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这四道改错题。想一想,在计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哎,只要大家在计算中做到这四个字(看,想,算,查),相信你就不是小马虎呢!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成功的扫除了地雷的危险,真棒!我们继续出发,接下来又有什么样的难关在等着我们呢? 想不想继续?(想)

第二关,问题大不同。

师:呀!灰太狼把第二关“问题大不同”设在了河边,他说需要成功解决气球里的三个问题乌龟才会答应让我们过河.师:看看灰太狼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首先来看

问题1,谁来读一读问题一

(1)灰太狼去花店给红太狼买花,买6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你能解答吗?为什么不能?那你需要什么条件,谁来说一说,师:那老师给你们一些条件。现在你能解决吗?(能)那请大家拿出里的题卡,在题卡上列综合算式并计算,写好单位和答,在序号一那开始写,师:说来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师:说的非常的完整,那请大家仔细看一看,3×6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那再+5又是什么意思呢?说的太棒了,做对的同学请举手,看来问题一没能难倒大家,我们接着来看看问题2,一起来读一读问题2:开始“

问题2

(2)灰太狼带了50元钱,买了一束玫瑰花后,剩下的钱全部买百合花,可以买多少枝?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条件?其他条件在这个题中有用吗?那就是多余条件。解决问题时可要看清楚问题,不要用错条件哦!好了现在请大家拿出题卡,完成问题2,脱式计算,能用综合算式就用综合算式,刚才老师发现有两种答案。

师:是这样做的举手?是这样做的举手?

师:我们来重点观察这两个算式。有同学加了括号,有同学没加,到底哪种是对的呢?

师:你们觉得要不要加小括号?说说理由,为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师:而不加小括号会怎么样?

师:这样就不符合题目的意思呢。所有有减有除时,要先算减法怎么办?

师: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运算顺序)。

问题3

(3)你想买什么?在题卡上列式计算出要花多少钱?只写算式,不写问题。

(4)师:谁愿意展示你的算式,让大家猜猜你买的是什么? 师:他猜对了吗?你来鼓励一下他吧。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改一下规则,你能说出某个算式是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吗? 师:老师也有一个算式想考考大家,你知道算式(5+3)×9是解答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吗?

3.巩固提升

师:成功过河之后,瞧,灰太狼的家就在前面了。怎样才能进入灰太狼的城堡呢?!细心的喜羊羊发现城堡旁边有一个伸缩楼梯。伸缩楼梯可是最难的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这个难关?请看题:

师:一本故事书有75页,小灰灰已经看了19页;剩下的打算一个星期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几页?

师:(1)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列出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的想法。

(4)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为什么?

(5)你能正确解答吗?

师: 小灰灰在计算6+ ¨ ×5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后算乘法了,结果得数是40.正确的得数应该是多少?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乘、加混合的题,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而题目上“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先算加法后算乘法了”也就是6加¨的和乘5得40,那么6加¨的和是8,因此¨等于2。所以,此题应该是6+2×5=16.师:恭喜大家闯关成功了,快进城堡救懒羊羊吧。

总结:在大家的帮助下懒羊羊终于被解救了出来,羊羊们非常的感谢大家。今天我们不仅复习了混合运算的知识,还利用我们学到的知识闯过重重难关。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朋友们能继续努力学习,用知识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篇: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

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

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 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4×3=12(人)4×3+7 7+(4×3)

12+7=19(人)=12+7 =7+12

=19(人)=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同时,有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

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学生提供的不同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围绕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以及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并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

地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必要性。同时在比较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三、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课件出示:7+12÷3 43-24÷6 18÷3+67 54÷9-31、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4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三)比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解题的习惯。

(四)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4 12-3×4 4+4÷4

=24+4 =9×4 =8÷4

=28 =36 =2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说错误的理由,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6题)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强对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形成灵活运用的能力。单纯的计算练习形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疲倦和懈怠,所以适当采取竞技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的小结,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还要学会根据情况正确选择。】

第三篇:《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教师出示: 16×4+18 18+4×6 69÷3-14 50-35÷5 先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分组计算,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二、创设情境.

问:同学们都去过商店买东西吧,要算一算买来的东西共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今天,我就要去商店去买两样东西,请你们帮我算一算需要用多少钱?

出示动画“混合运算”,问:看图谁能先说说我要买些什么,然后列个算式表示要花的钱数? 学生汇报并列式,引出例1.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理. 1.尝试计算:16×4+6×3(1)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学生汇报,研究算法.(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6×4+6×3 16×4+6×3 =64+6×3 =64+18 =64+18 =82 =82(4)比较异同,总结算法.

分析比较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算法:求两个乘积的和,要先算出两个积后才能相加,所以加号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运算,这样会更简便. 2.改变例题,学习例2.(1)将例1 16×4+6×3变为: 16×4-6×3 16÷4+6÷3 16×4+6÷3 16÷4-6÷3(2)学生独立选做,可任选一题,也可全做.(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3.归纳推理,总结规律.

讨论:观察比较,例题中的4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两个乘积的和(或差),求两个商的和(或差)以及一积一商的和(或差)的混合式题,都要先算出积,或商,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两个除法也可以同时脱式,一乘一除. 4.初步练习,深化提高.

计算:588÷7-29×2=?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方法,强化知识. 1.计算下面各题. 39÷3+48÷6 24×4-42÷3 17×4-12×4 81÷3+4×6 2.小强买3支铅笔,2本写字本.看图算出买铅笔和写字本各用了多少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四、质疑,全课总结. 略

第四篇:《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江都市塘头小学 钱桂萍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参与活动。

1、谈话导入:今天,老量要请大家先来欣赏几张照片,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超市购物图。)

2、出示购物表,提出活动要求。

3、组织学生在组长带领下,按活动规则完成活动。

二、组织学生交流,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一)引出分步算式。

1、谈话过渡。

2、引导学生交流活动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同步板书分步算式。

(1)___×2=___(元)或2×___=___(元)

___+___=___(元)

(2)___×2=___(元)或2×___=___(元)50-___=___(元)

(3)___×3=___(元)或3×___=___(元)___-5=___(元)

3、引导学生观察这3组算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4、小结。

强调:在这里,先算乘法,实际上就是先求出某一种物品的总价。

(二)列出综合算式。

1、谈话过渡:

2、组织学生将活动1中的这两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算式。(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___×2+___或2×___+___ 追问:有没有人能列出一道不同的算式? 板书:___+___×2或___+2×___

追问:列式时为什么不用第一道算式后面的答案?

3、组织学生将活动2中的这两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算式。

板书:50-___×2或50-2×___ 追问:50为什么放在前面而不放在后面?

3、组织学生将活动3中的这两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算式。

板书:___×3-5或3×___-5 追问:为什么不把5放在前面?

4、小结。

(1)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每次都列了两道算式,是一步一步的去解答的,我们把这样的算式叫做“分步算式”。

(2)像现在这种,包含了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3)在这些综合算式里,或都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或都既有乘法又有减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

5、揭题: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三)计算综合算式。

1、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第一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提示:可以在先算的那一步下面划上横线,强调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这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

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还没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

2、指着第二道综合算式,问:这题应该先算什么?可不可以先算()加()?为什么?你能结合刚才的购物过程解释一下吗?

3、小结:引导学生比较两道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

4、组织学生独立计算3、4两道综合算式。

5、引导学生比较4道算式的不同,在运算顺序上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小结。

三、应用巩固,提高能力。谈话过渡。

1、帮“小马虎”改错。

2、先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3、游戏:“算24点”。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四、全课总结。

1.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问题?

2.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你想给同学哪些友情提示?

3.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混合运算,希望同学们继续去学习和探索,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五篇: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0.13 公开课《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28页例

3、例4。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并能说出计算的思路。

2.在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竖式的简便写法,发展分析,思考能力;在探索连加连减(带小括号)的过程中,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算、笔算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分析、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掌握连加连减(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并且一年级时也对混合运算和带括号运算有过初步学习,因此学生在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时间短、思维活跃,要求课堂知识设计要有吸引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课件出示前两节学过的连加连减(不带括号)题目:56+12+17= 67-37-14= 学生分男女生竞赛,用投影展示格式规范、计算正确的同学作业,并来说计算方法。

2、展示情境图。师:同学们,这是我班同学做有关公交车上下乘客调查时所拍的图片,根据我班同学的调查,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师:根据我们得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25人下车后,车上还有多少人? 生2:28人上车后,车上还有多少人?

师:你们能尝试着在练习本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吗?

师巡视,并用投影仪展示书写规范、计算正确的练习。对他们提出表扬。师:我知道大家都特别聪明,你能告诉我和大家,怎么列综合算式吗?把你知道的悄悄告诉你的同桌,看看你们的想法是否一样。生:67-25+28 师:非常好。这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带学生一起读)。谁能告诉大家“67-25”什么意思,“+28”又是什么意思。

生:分别是25人下车后,车上的人数和上车28人后车上的人数。

师:我们学过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你能把这个加减混合式子用竖式计算出来吗? 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并用课件重点强调简写方法。引导学生用“67+28-25”再次来计算此题,并说明每一式子的含义。

2、接着这一情景,继续学习例4.师:这是汽车继续向前行驶,到了学校门口时有47人下车,一会儿又有16人下车,你能帮老师算算车上还剩多少人吗? 生:70-47-16 师:同学们你们想的和老师一样,老师是这样算的你看对吗?(展示课件)生:不对!

师:哪里有问题?怎么就不对了? 生:没有写退位点。

师: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你们再仔细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吧。师提示,两次一共下了多少人。生:用70减去两次一共下的人数。师:谁赞同他说的?怎么列综合算式呢? 生:70-(47+16)

师:这位同学请到了我们的好朋友小括号。我们刚才学会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你能再来计算一下带括号的吗? 生演算,师巡视,并用投影展示。师:观察一下,这个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简便方法吗? 生思考后回答没有。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升

师:你们学会了吗?敢不敢来挑战一下? 生:敢。

出示课件练习题: 56+34-20= 32+(55-46)= 71-(65-43)=

四、课堂小结,回味反刍 师:这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总结: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带小括号的连加连减。

教学反思:

1、例3讲的过细,由于前面学过连加连减,本例题不讲孩子也会,没必要浪费这么多时间,导致后面时间太紧张。时间分配还是大问题。

2、本节课是在多媒体进行的,有12为家长参与,并有20多位老师,学生在这环境中不能正常发挥,而我没能及时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应采用奖励小星星等多种方法来激励孩子。

3、孩子的思维灵活,你若给孩子制造更多的条件,那么孩子越是怯懦。这节课我的最大失败之处是没有把问题放开,给孩子的限制太多。

4、提示过多。这些问题孩子们能想到,可是我提示的多,孩子思考的就少,孩子也越是不敢大胆发言。

每一次的上课,都是我宝贵的经历;每一节上课出现的问题,都是我成长中必须要走的弯路。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