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69-993486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5-12 19:12: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选的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它们都短小、精粹,清新、优美,适合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追求理想、追求美的愿望。它们的结构、手法和情调都颇为类似,可以进行比较。《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先描绘静谧的夜景,然后放飞想像,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所以教学时要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同时,能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

2、在熟读美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钢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学生查阅郭沫若及诗集〈星空〉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天上的街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你喜欢星光灿烂的夜晚吗?能说说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言)灿烂星空总是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投影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诗歌,指导朗读。

1、学生小声地自读诗歌,了解作者。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划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2、听读(视频朗读)同学们通过自读,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朗读。通过比较,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

3、归纳朗读要求

1)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朗读要求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美、读出悟。

1、再次自读。

2、指导朗读并评点,齐读。

3、师评点。

4、师读。

四、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同学们在美读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很美?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

第一节:描写了美丽的夜景

(1)作者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景物?

明确:作者最先看到的是街灯,由街灯联想到了明星。

(2)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

明确:因为它们有相似点。

(3)街灯“点”,明星“闪”,“点”和“闪”能否互换?

明确:不能,“点”暗示天上有人在点灯。

第二节:由街灯联想到了街市,进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

(1)你能想象出天上的街市会有哪些物品吗?或者你想到天上的街市去买些什么物品呢?

(2)两个“定然”能否改成“是否”?为什么?

第三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骑牛图)

第四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闲游图)

这两节描写了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指名复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教师起头:从前,有一位勤劳能干的青年名叫牛郎,他和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1)诗中所写的和传说中的一样吗?

(2)作者为什么要改写传说呢?

明确:不一样.表达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分析这一点时,穿插介绍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诗人所写的天上的人及他们的生活,这些都存在吗?(不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

明确:不存在,想象。

教师讲述:同样是通过想象创造的故事,结局却截然不同。

小结:这首诗诗人通过两个神话般的意象,给我们展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诗的意境。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由地上想到天上的呢?

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

1)诗中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象的诗句?

2)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3)诗人怎样由联想而进入想象?想象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4)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教师予以引导、明确,掌握全诗结构和主旨。

归纳想象思路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课堂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2、用自己的话把诗歌的想象世界写出来。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样月光如水的晚上,你会有哪些遐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让我们再随同诗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二、朗读品味

1、听〈静夜〉诗歌朗诵,配上二胡曲〈月夜〉。

思考: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节属想象,无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2、学生自己朗读第一节,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绘的夜景景象。

这是一个“平和洁净”的世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翠绿的松林,还有旁近的村庄。月色白而淡,是一种朦胧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种苍劲之美。夜空明净,月朗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瞧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漏出……环境非常“雅”,而这种“雅”的氛围,是一种俗心难成的无言的教化。

3、在这样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第二节开头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象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的海雾,想像着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

诗人面对缥缈的星空,浮想连翩。晴夜高穹,银河该在何处?站在村边松林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色迷蒙,如烟、似雾,虚幻空灵。而银河岸边,只怕有一位鲛人对月伤心,泣泪而成珠。写作本诗时,已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沉时期,思想上的苦闷与矛盾,内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让诗人怎能不鲛人泣珠、杜鹃啼血!

4、多么奇瑰的想像,你能结合诗的意境,发挥你的想像,探究出诗人所“泣”的内容吗?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或者是无穷的思念?

先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和注释来理解。接着让学生发挥想像,畅所欲言,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理解。最后明确: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这正是诗歌的留白艺术。我们可以联系诗人当时的心境、处境,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填补这未说出的内容??是怀恋亲人,期待着即将来到的甜美的团聚;是思恋家园,期待着它们走出愁雾早见清朗;是孤独、无望,期盼美好自由温柔的人间??总之,这空白可填的有很多,它包含着诗人对祖国、对家园、对人民的一片深情。不同的人读着会联想出不同的美好答案。

三、再次朗读,探究解疑。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

让学生谈谈,然后明确: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把握好诗歌美好、恬静、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请同学朗读,思考: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四、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1、两首诗歌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可从内容、意境、语言、写法等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2、两首诗歌有何异同?

相同点: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 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五、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区别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此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联想和想象练习

仿句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笼中的小鹦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照在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小结。

多么奇妙的想像,多么美好的诗歌,请大家课外阅读《星空》,诗歌能让你更加领略生活的美好!

七、朗诵比赛。

背诵两首诗歌。小组间互背,推荐背的好的全班交流。

八、布置作业。

将《天上的街市》扩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2

一、目标与要求

1.正确诵读这两首诗。

2.区分诗中写实的诗句和想象的诗句。

3.体会联想在诗中的作用。

4.理解作者思路,把握诗的大意。

二、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学习这两首诗,要了解作者郭沫若的相关情况,理清作者的思路,想一想:诗中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象的诗句。诗人是怎样由联想而进人想象的,想象又是怎样展开的。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读读背背。

①重点与难点

1.《天上的街市》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共四节。

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

这一节通过街灯像明星、明星像街灯的回环往复的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境的美妙意境。

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这一节通过想象天上街市的繁华富庶,天上生活的幸福美好,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进而想象天上的生活。牛郎织女,一对恩爱夫妻,在耕织之余,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游逛,自由而美满。

2.《静夜》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只有两节。

第一节,描绘静夜的景色。着重突出一个“静”字,淡淡的月光,静溢的松林,挂着的白云,稀疏的星辰,塑造了月夜静思的环境。

第二节,由静夜联想到跤人流珠的传说。

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流露出感伤的情绪。

3.联想在诗中的作用。

联想是艺术想象的形式之一,它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点为“触媒”,由此及彼,由现实想到历史,由自然想到传说,想到社会,由生活想到哲理、人生,从而表现诗人独特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怀。这两首诗都成功地运用了联想,由星空联想到天河,联想到跤人流珠的传说,由地上的街市联想到天上的明星,联想到牛郎织女的传说,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厌恶,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0.问题与方法

1.诗中哪些是写实的句子,哪些是想象的句子?

两首诗中第一节都是写实句子,其余的都是想象的句子。

2.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如何?

这两首诗都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集《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时国内的“五四’海潮已过,政局混乱。作者思想感情极端矛盾,他既对现实不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精神,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现实的空幻境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慰安。因此,诗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三、学与练设计

0识记与理解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闲游:笼罩():鲛()人:

2.填空。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郭沫若,他原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他的代表诗集有____。一等

3。理出作者联想的思路。

《天上的街市》:《静夜》:—————

0巩固与掌握阅读下面两节诗,然后答题。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箱在走。

1.诗中的两处括号,依次填上合适的词的一项是()。

A宽阔闲游B.宽广旅游C.宽广闲游D.宽阔旅游

2.诗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结合全诗,对本诗中心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感情。

B.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C.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牛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D.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现实黑暗生活的逃避。

4.给上面两节诗标上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拓展与迁移阅读课后练习三郭沫若的《夕暮》,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这首诗里,是看到了什么而联想到什么,最后才联想到“牧羊的人”的?

2.任何两个词语,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可以建立联系。如:钢笔一月亮可以作如下联想:钢笔一作文一题目一中秋一月亮。再如大海一小狗:大海一渔家一宠物一小狗。

请你也试一试就下面词语进行联想:田野一汽车;人一木星;电脑一垃圾。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歌的主旨

2.欣赏诗歌奇妙的想象,并能在阅读诗歌时展开自己的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理念:

1.加强对诵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抓住诗魂

3.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指导

2.领悟诗歌主旨

3.培养想象力

教学方法

朗读领悟法学习《天上的街市》,比较阅读法学习《静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

同学们,每当繁星闪烁或明月高挂的夜晚,我总爱仰望星空,产生无限的遐想。我多想摘一颗最美的星星送给你们。今天我终于有一件礼物可以送给大家了。(出示星空图)喜不喜欢?(喜欢)是啊,我们不能摘到星星,但我们有飞扬的思绪,有丰富的想象。大诗人郭沫若用他奇特的想象,写成了《天上的街市》,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二、初读

1.学生小声地自读诗歌,了解作者。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划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2.听读(视频朗读)同学们通过自读,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朗读。通过比较,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

3.归纳朗读要求

1)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

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朗读要求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美、读出悟。

1.再次自读

2.指导朗读、并评点齐读、3.师评点

4.师读

四、细细地品

同学们在美读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很美?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

第一节:描写了美丽的夜景,(1)作者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景物?

明确:作者最先看到的是街灯,由街灯联想到了明星。

(2)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

明确:因为它们有相似点。

(3)街灯“点”,明星“闪”,“点”和“闪”能否互换?

明确:不能,“点”暗示天上有人在点灯。

第二节:由街灯联想到了街市,进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

(1)你能想象出天上的街市会有哪些物品吗?或者你想到天上的街市去买些什么物品呢?

(2)两个“定然”能否改成“是否”?为什么?

第三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骑牛图)

第四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闲游图)

这两节描写了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指名复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教师起头:从前,有一位勤劳能干的青年名叫牛郎,他和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1)、诗中所写的和传说中的一样吗?

(2)、作者为什么要改写传说呢?

明确:不一样。表达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分析这一点时,穿插介绍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诗人所写的天上的人及他们的生活,这些都存在吗?(不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

明确:不存在。想象。

教师讲述:同样是通过想象创造的故事,结局却截然不同。

小结:这首诗诗人通过两个神话般的意象,给我们展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诗的意境。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由地上想到天上的呢?

五、归纳想象思路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区别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此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七、联想和想象练习

仿句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者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八、比较阅读。学习《静夜》

1、背景简介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这期间他曾两次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面对茫茫的天河,诗人描绘了一个非常凄美的场面,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在对月沉思。这是诗人对时代的哀伤、无奈、惆怅和思念祖国亲人的心灵投射。

2小组合作学习

看看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九、朗诵比赛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精神令人赞赏。教学内容很多,程度高的班级能圆满完成任务,程度差点的宜用两课时,但都能达到当堂背诵。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尝试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需熟悉诗人和时代背景,主要是诗人1921年写这首诗的经历和思想情绪。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练习,读出感情。要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过练习使用这两种手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3、解决方法:多举例子让同学们掌握知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介绍时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3、理解联想和想象。

4、体会诗人的感情。

5、想象创新,续写《天上的街市》。

七、教学步骤

导语 “五四”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追蹑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天上的街市》正是展示他心目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一)明确目标

1、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远大理想。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

2、生字

缥(piāo)缈(miǎo)

3、生词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这样。

珍奇:贵重稀奇。

闲游:悠闲散步。

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4、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一部新诗集。它确定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史上新诗歌奠基人的地位。

5、时代背景

本诗作于1921年10月24日,那时作者留学日本,满怀憧憬,于春末秋初两度回国,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象使他失望了。诗人凝视“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世界,诗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抨击了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唤醒了人民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而斗争。

6、通过朗读,理解、领悟全诗。

这首诗意在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其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7、教师提问: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再由星星引出了对天上街市的描写。湛蓝的夜空,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说不清哪是街灯,哪是明星。诗的开头,巧妙地从街灯和明星互喻,随着迤逦远去的灯火和繁星,把读者引入“那缥缈的空中”,顿觉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创造了一种安谧明朗的境地。

第二节,联想到天上“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这是自然而然的。接着,进一步驰骋想像的翅膀,具体描绘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这里陈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然而究竟有哪些珍品和奇物呢?诗人没有—一细说,恰好留给读者去细细寻味。

1、介绍时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想像到天上的生活。

在一片繁华的“天街”上,诗人更关心的显然是此间人们的生活状况。因而诗的第3、4节,便借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以印证他们生活的幸福自由。谁都知道,在原来的神话中,牛郎与织女扮演的是悲剧故事,他俩一在天河之东,一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而在本诗里,这对情侣的面目已经焕然一新,他俩骑着牛儿过银河、游天街,无拘无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改动推陈出新,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像和对幻美的追寻,反衬出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蔑弃。发人深思的是,天上的街市本是神异的幻境,诗人却把自己的愿望当作活生生的实景来描绘,而且写得如此真切,容不得半点怀疑。诗中还反复运用肯定性的词语“定然”,更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这一切,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郭沫若独特的艺术个性。

(三)总结、扩展

本诗的重点是学习联想和想像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1、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像的?

诗人的联想和想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严密逻辑的。

诗人把星空中那些看似互不相干的事情,通过连续递进的联想和想像,建立起联系,构成一个先后有序、环环相扣、和谐统一的整体。

诗人首先平视地上,仰望星空,通过联想,很自然地把人间街市的灯与天上的明星联系起来,从而架设起一条从地上街市想像到天上街市的桥梁。接着诗人神驰星空,尽情地想像天上的街市的美景:既然有街市,那必定有许多物品;既然是天上的街市,那陈列的物品必定是人间没有的珍奇。最后,诗人由天上街市想到天上银河,并由银河想到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此时,他们不再分离,而是“骑着牛儿”过河来逛街购物,那闪亮的流星正是他们夜行时用来照明的灯笼。可见,这种联想和想像极富有推理层次:“街灯、明星 街市、物品、珍奇 天河、牛郎织女 流星、灯笼”。新颖奇特而不荒诞,合理有序而不违背生活逻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想像空间。

2、诗中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人把传说中的人物当作自己抒发理想的对象,把自然当作神,把宇宙万物拟人化、诗化,从而使无生命的自然现象人格化,静止不动的星空动态化。在诗人笔下,一切都是神奇的:广袤无垠的银河变得“不甚宽广”而且“浅浅”,每年只得一夕相见的牛郎织女却能够自由来往。这种奔腾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表达了作者对人压迫人的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八、布置作业

1、诗中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

答案:由街灯写到明星是联想。由街市写到牛郎女提着灯笼走是想像。

2、诗人怎样由联想进入想像?想像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答案:参见“总结、扩展”。

3、展开丰富的想像,在原诗基础上,试续写一节。

语文活动设计:续写《天上的街市》。

九、板书设计

静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在写作中学习作者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

(三)德育渗透点

珍惜热爱美好的生活。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细细品味诗意,充分展开想象。进而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作者描绘出的奇异的世外仙境。

2、难点:对诗后两句的理解。

3、疑点:如何理解鲛人流珠。

4、解决方法:讨论、辩论、各抒已见。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了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3、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全诗的意境。

4、理解联想和想象。

5、美文佳作赏析。(《夕暮》)

6、写一段描写云的诗歌或文章。

七、教学步骤

导语 大作家总是能写出同样成熟却又风格不同的作品。《静夜》这首诗和《天上的街市》一样,一反郭沫若的雄浑、粗犷、绚丽的风格,而以清奇显示自己的特色。

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长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乃向月张开,以养其球。珠得月华,始及光莹……。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以民间传说写出“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名句,以珠喻泪,脍灸人口。

郭沫若的《静夜》匠心独运,写了“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于是作者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奇丽的迷幻模糊的美景:月也,星也,珠也,泪也,到底谁在天水之间洒成珠,请看诗歌——静夜。

(一)明确目标

学习作者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描绘出奇异的世外仙境。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文,勾画生字词,整体感知全诗。

生字

鲛jiǎo

生词

例:朦胧的晨雾笼罩在湖面上。月光笼罩着原野。

2、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诗意。

全诗联想丰富,想像奇妙,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淡淡月光,疏星点点,海雾模糊,对月流珠。大自然披着色彩素淡的外衣,似乎在寂静沉思,多么令人陶醉的清幽秀美的情景啊!

3、细读诗文,看着诗人具体写了什么。

月光、村外、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鲛人

4、以上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

月、村、林、云、星是写实。

“鲛人流珠”是想像。

5、细品诗意

在诗中奇美的情景里,诗人自己也完全陶醉了:“月光淡淡”似雪像霜“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给人以梦幻的感觉。在这梦幻般仙境的上空是“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给人以神奇的感觉。除了“漏”出的疏星里面还有些什么呢?真想掀开它的白色的似透非透的神秘的面纱看个究竟。怎么看不见天河呢?只是看见“远远的海雾模糊”,有光,有云,有星,有雾,这么神奇的地方,这么个迷幻的世界里,恐怕会有统人在岸边对着月亮流珠吧。这个极其神奇的想像,把读者引入了奇异的世外仙境,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三)总结、扩展

提问: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联想丰富,想像奇特;

实写和虚写相结合。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题一、二、三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3、领略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学习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2、写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写于19世纪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静夜》最初发表于1922年8月18日上海《时世新报学灯》,原题《静夜吟》。

3、关于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根据事物互相联系这一客观规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而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文学作品中,联想可以丰富想象的内容,促进想象的发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环境场面描写更充分发挥衬托人物、烘托气氛的作用。想象则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合理的想象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的。想象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辨别真假、善恶、美丑,提高鉴赏能力,丰富知识,接受美的陶冶,受到教育和启迪。

【自主学习】

1、指导、训练朗读,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试着划分两首诗的节奏和重音。

(这两首诗在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灯笼()笼罩()漏出()鲛人()

3、填空。

这两首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籍贯________,是著名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等。

4、选词填空。

(点 闪 明 现)

(1)远远的街灯___了,好像___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___了,好像____着无数的街灯。

(2)这四个词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合作探究】

《天上的街市》

5、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6、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像的?诗中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

7、诗中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8、细读《静夜》诗文,看诗人具体写了什么。其中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

9、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静夜》全诗的意境。

11、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结构有哪些异同?同是夜晚,同在天上,同条天河,可在两首诗中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意境,你能说说原因吗?

【精读精练】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1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缥缈”一词换成“晴朗”不是更好吗?能不能换,请说说理由。

13、既是想像,作者为什么又用“定然”一词来作充分肯定呢?

14、这一小节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试结合背景分析作者这一美好想像的根源在何处?

15、“美丽的街市”在作者心中是对什么的追求?而“世上没有的珍奇”是作者对什么的追求?

第二篇:《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选的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它们都短小、精粹,清新、优美,适合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追求理想、追求美的愿望。它们的结构、手法和情调都颇为类似,可以进行比较。《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先描绘静谧的夜景,然后放飞想像,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所以教学时要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同时,能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

2、在熟读美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钢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学生查阅郭沫若及诗集〈星空〉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天上的街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你喜欢星光灿烂的夜晚吗?能说说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言)灿烂星空总是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投影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诗歌,指导朗读。

1、学生小声地自读诗歌,了解作者。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划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2、听读(视频朗读)同学们通过自读,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朗读。通过比较,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

3、归纳朗读要求

1)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朗读要求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美、读出悟。

1、再次自读。

2、指导朗读并评点,齐读。

3、师评点。

4、师读。

四、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同学们在美读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很美?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

第一节:描写了美丽的夜景

(1)作者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景物?

明确:作者最先看到的是街灯,由街灯联想到了明星。

(2)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

明确:因为它们有相似点。

(3)街灯“点”,明星“闪”,“点”和“闪”能否互换?

明确:不能,“点”暗示天上有人在点灯。

第二节:由街灯联想到了街市,进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

(1)你能想象出天上的街市会有哪些物品吗?或者你想到天上的街市去买些什么物品呢?

(2)两个“定然”能否改成“是否”?为什么?

第三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骑牛图)

第四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闲游图)

这两节描写了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指名复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教师起头:从前,有一位勤劳能干的青年名叫牛郎,他和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1)诗中所写的和传说中的一样吗?

(2)作者为什么要改写传说呢?

明确:不一样.表达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分析这一点时,穿插介绍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诗人所写的天上的人及他们的生活,这些都存在吗?(不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

明确:不存在,想象。

教师讲述:同样是通过想象创造的故事,结局却截然不同。

小结:这首诗诗人通过两个神话般的意象,给我们展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诗的意境。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由地上想到天上的呢?

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

1)诗中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象的诗句?

2)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3)诗人怎样由联想而进入想象?想象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4)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教师予以引导、明确,掌握全诗结构和主旨。

归纳想象思路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课堂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2、用自己的话把诗歌的想象世界写出来。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样月光如水的晚上,你会有哪些遐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让我们再随同诗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二、朗读品味

1、听〈静夜〉诗歌朗诵,配上二胡曲〈月夜〉。

思考: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节属想象,无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2、学生自己朗读第一节,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绘的夜景景象。

这是一个“平和洁净”的世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翠绿的松林,还有旁近的村庄。月色白而淡,是一种朦胧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种苍劲之美。夜空明净,月朗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瞧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漏出……环境非常“雅”,而这种“雅”的氛围,是一种俗心难成的无言的教化。

3、在这样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第二节开头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象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的海雾,想像着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

诗人面对缥缈的星空,浮想连翩。晴夜高穹,银河该在何处?站在村边松林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色迷蒙,如烟、似雾,虚幻空灵。而银河岸边,只怕有一位鲛人对月伤心,泣泪而成珠。写作本诗时,已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沉时期,思想上的苦闷与矛盾,内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让诗人怎能不鲛人泣珠、杜鹃啼血!

4、多么奇瑰的想像,你能结合诗的意境,发挥你的想像,探究出诗人所“泣”的内容吗?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或者是无穷的思念?

先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和注释来理解。接着让学生发挥想像,畅所欲言,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理解。最后明确: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这正是诗歌的留白艺术。我们可以联系诗人当时的心境、处境,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填补这未说出的内容??是怀恋亲人,期待着即将来到的甜美的团聚;是思恋家园,期待着它们走出愁雾早见清朗;是孤独、无望,期盼美好自由温柔的人间??总之,这空白可填的有很多,它包含着诗人对祖国、对家园、对人民的一片深情。不同的人读着会联想出不同的美好答案。

三、再次朗读,探究解疑。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

让学生谈谈,然后明确: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把握好诗歌美好、恬静、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请同学朗读,思考: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四、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1、两首诗歌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可从内容、意境、语言、写法等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2、两首诗歌有何异同?

相同点: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 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五、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区别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此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联想和想象练习

仿句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笼中的小鹦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照在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小结。

多么奇妙的想像,多么美好的诗歌,请大家课外阅读《星空》,诗歌能让你更加领略生活的美好!

七、朗诵比赛。

背诵两首诗歌。小组间互背,推荐背的好的全班交流。

八、布置作业。

将《天上的街市》扩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2

一、目标与要求

1.正确诵读这两首诗。

2.区分诗中写实的.诗句和想象的诗句。

3.体会联想在诗中的作用。

4.理解作者思路,把握诗的大意。

二、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学习这两首诗,要了解作者郭沫若的相关情况,理清作者的思路,想一想:诗中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象的诗句。诗人是怎样由联想而进人想象的,想象又是怎样展开的。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读读背背。

①重点与难点

1.《天上的街市》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共四节。

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

这一节通过街灯像明星、明星像街灯的回环往复的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境的美妙意境。

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这一节通过想象天上街市的繁华富庶,天上生活的幸福美好,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进而想象天上的生活。牛郎织女,一对恩爱夫妻,在耕织之余,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游逛,自由而美满。

2.《静夜》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只有两节。

第一节,描绘静夜的景色。着重突出一个“静”字,淡淡的月光,静溢的松林,挂着的白云,稀疏的星辰,塑造了月夜静思的环境。

第二节,由静夜联想到跤人流珠的传说。

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流露出感伤的情绪。

3.联想在诗中的作用。

联想是艺术想象的形式之一,它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点为“触媒”,由此及彼,由现实想到历史,由自然想到传说,想到社会,由生活想到哲理、人生,从而表现诗人独特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怀。这两首诗都成功地运用了联想,由星空联想到天河,联想到跤人流珠的传说,由地上的街市联想到天上的明星,联想到牛郎织女的传说,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厌恶,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0.问题与方法

1.诗中哪些是写实的句子,哪些是想象的句子?

两首诗中第一节都是写实句子,其余的都是想象的句子。

2.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如何?

这两首诗都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集《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时国内的“五四’海潮已过,政局混乱。作者思想感情极端矛盾,他既对现实不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精神,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现实的空幻境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慰安。因此,诗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三、学与练设计

0识记与理解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闲游:笼罩():鲛()人:

2.填空。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郭沫若,他原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他的代表诗集有____。一等

3。理出作者联想的思路。

《天上的街市》:《静夜》:—————

0巩固与掌握阅读下面两节诗,然后答题。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箱在走。

1.诗中的两处括号,依次填上合适的词的一项是()。

A宽阔闲游B.宽广旅游C.宽广闲游D.宽阔旅游

2.诗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结合全诗,对本诗中心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感情。

B.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C.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牛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D.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现实黑暗生活的逃避。

4.给上面两节诗标上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拓展与迁移阅读课后练习三郭沫若的《夕暮》,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这首诗里,是看到了什么而联想到什么,最后才联想到“牧羊的人”的?

2.任何两个词语,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可以建立联系。如:钢笔一月亮可以作如下联想:钢笔一作文一题目一中秋一月亮。再如大海一小狗:大海一渔家一宠物一小狗。

请你也试一试就下面词语进行联想:田野一汽车;人一木星;电脑一垃圾。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3、领略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学习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2、写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写于19世纪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静夜》最初发表于1922年8月18日上海《时世新报学灯》,原题《静夜吟》。

3、关于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根据事物互相联系这一客观规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而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文学作品中,联想可以丰富想象的内容,促进想象的发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环境场面描写更充分发挥衬托人物、烘托气氛的作用。想象则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合理的想象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的。想象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辨别真假、善恶、美丑,提高鉴赏能力,丰富知识,接受美的陶冶,受到教育和启迪。

【自主学习】

1、指导、训练朗读,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试着划分两首诗的节奏和重音。

(这两首诗在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灯笼()笼罩()漏出()鲛人()

3、填空。

这两首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籍贯________,是著名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等。

4、选词填空。

(点 闪 明 现)

(1)远远的街灯___了,好像___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___了,好像____着无数的街灯。

(2)这四个词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合作探究】

《天上的街市》

5、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6、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像的?诗中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

7、诗中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8、细读《静夜》诗文,看诗人具体写了什么。其中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

9、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静夜》全诗的意境。

11、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结构有哪些异同?同是夜晚,同在天上,同条天河,可在两首诗中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意境,你能说说原因吗?

【精读精练】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1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缥缈”一词换成“晴朗”不是更好吗?能不能换,请说说理由。

13、既是想像,作者为什么又用“定然”一词来作充分肯定呢?

14、这一小节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试结合背景分析作者这一美好想像的根源在何处?

15、“美丽的街市”在作者心中是对什么的追求?而“世上没有的珍奇”是作者对什么的追求?

第三篇:《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

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上册

一、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4.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且解释词语。

缥()缈()鲛()人 疏()星 ....定然: 陈列:

2.《天上的街市》和《静夜》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

3.《天上的街市》一诗以________和________描绘了一幅天上的美景,把读者带进了神话的境界。诗中主要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________和对理想生活的________,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4.《静夜》全诗紧扣住一个“_______”字,对人间世界和天上世界进行了描写,以笼罩天地的“_______”营造出_________的氛围,使这首诗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5.朗读诗歌《天上的街市》,并注意节奏和重音。

第一课时(《天上的街市》)

一、情境导入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我阅读 我感知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1.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

2.背景介绍

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 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在其著名诗篇《凤凰涅槃》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凤凰鸟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架上香木,把自己活活烧死,临死之前,凤凰鸟唱着歌,诅咒这个黑暗的世界。

诗人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感到失望和痛苦,他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他有自己美丽的幻想和希望,《天上的街市》就表现了这种幻想和希望。

3.听读诗歌,感受音韵美(点击文字,已进行超级链接)。

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具体见PPT)。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阵列的/—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三、我阅读 我理解

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2.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3.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4.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四、我阅读 我品味

配乐朗读诗歌,感受情感美。(让朗诵水平好的同学积极参与,点击小喇叭即可放配乐。)

五、我阅读 我实践

1.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等等。所谓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的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2.联想训练(配图片)

初冬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想到什么? 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起什么?

六、请不要忘记哟!

朗诵《天上的街市》给自己、妈妈、爸爸或者自己的好朋友听!

【附】

1.板书 天上的街市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 美丽、繁华 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 自由、幸福 2.练习测评:

(1)、作者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A.描绘一幅迷人的夜景,抒发诗人的苦闷悲伤 B.驰骋想象,给景色增加一层神秘色彩

C.吸引读者把视线从地上转移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铺垫 D.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对比

(2)对《天上的街市》的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表达了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向往的感情

B.通过对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 3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C.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夭街生活,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感情

D.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3.资料

(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作家、学者。(让学生看注释,掌握要点。)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写于1919年至1920年,诗集中充满了“五四”时期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本课两首诗都是选自《星空》。

(2)《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中国虽然已经受过“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洗礼,但仍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郭沫若在其著名诗篇《凤凰涅槃》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展示已准备好的字幅)

凤凰鸟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架上香木,把自己活活烧死,临死之前,凤凰鸟唱着歌,诅咒这个黑暗的世界: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昂头我问天,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我们飞向西方,低头我问地,西方同是一座屠场。

地已死了,莫有点儿呼吸。我们飞向东方,伸头我问海,海正扬声而呜咽。东方同是一座囚牢!

„„„„我们飞向南方,啊啊!南方同是一座坟墓!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我们飞向北方,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北方同是一座地狱!

宇宙呀,宇宙,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只好学着海洋哀哭!”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当时的人世。

诗人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感到失望和痛苦,他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他有自己美丽的幻想和希望,《天上的街市》就表现了这种幻想和希望。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第二课时(《静夜》)

一、情境导入

《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像,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我阅读 我感知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a.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b.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

c.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2.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3.点拨讲解:

板书: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朦胧、恬静的美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三、我阅读 我品味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请说说理由。

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

如喜欢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抑或无穷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四、我阅读 我理解

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五、我阅读 我实践:

请你任选一题,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1.牵牛花开放了„„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2.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诗歌因想像而精彩!

六、请你不要忘记哟!

推荐阅读郭沫若的诗《夕暮》、《海上》、《新月》、《白云》、《偶成》等。

【附】资料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静夜

第四篇:郭沫若诗两首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四、让学生再齐读此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五、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我们可以通过四步中间的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你也来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也可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你也来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也可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六、诵读、小结。

七、拓展阅读

比较两首诗在结构及写景上的相似之处。1.两首诗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世界,收尾都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穷的回味和神往。

2.两首诗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想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者融为一体。

板书设计: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朦胧、恬静的美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木质”和“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练习。

第五篇:郭沫若诗两首

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3、《静夜》全诗紧扣住一个“ ”字,对人间世界和天上世界进行了描写,以笼罩天地的“ ”营造出 的氛围,使这首诗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训练二

一、阅读《静夜》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

1、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 的基础上,转而进入

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与神往。

2、在诗的第⑴节中,诗人用、、、、这些意象,描述了静谧的夜景。

3、诗中借“ ”的传说,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2分)

4、诗的第⑴节中的“漏”字若改成“露”字,好吗?为什么?

答:

5、要读好一首诗,分清节奏,念准重音十分重要。你能否试着给第⑵节诗标注朗读节奏和重音。(节奏用“/”标示,重音用“.”标示。)

6、面对月亮和白云,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试用一两个优美的句子描述出你心中的图景,表达你的情感。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问题。乡愁四韵 余光中

⑴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⑵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⑶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⑷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7、请找出诗的⑴、⑵节的韵脚:

8、诗中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分别象征了“乡愁”的哪些特征?(请摘引原文的语句回答)

长江水—— 海棠红—— 雪花白—— 腊梅香——

9、诗中主要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并突出了乡愁之深。请摹仿这两种修辞手法各造一个句子。

答:

10、诗歌中将“乡愁”寄托在“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这四种意象中,想一想,还可以将“乡愁”寄托在什么意象中?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

11、古往今来,“乡愁”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你能否再写出几句与乡愁有关的古代诗句呢?【要求写出作者及朝代】(至少写三句。)

答:

《郭沫若诗两首》

训练一

一.1.piāo miǎo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2.zhào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3.jiāo 指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4.shū 稀疏的星星。二.1.A 2.B 3.D 4.C 三.1.郭沫若 郭开贞 诗人 学者 《女神》《星空》《屈原》 2.联想 想像 否定 追求 3.静 静 恬静、清新

《郭沫若诗两首》训练二

1.写景 想像 2.月光、村庄、松林、白云、疏星 3.鲛人流珠 惆怅、无奈 4.不好。因为“漏”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小而亮,突出“疏”字,而“露”只是一般地显现。5.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6.(略)7.水 味 红 痛 8.乡愁的滋味 乡愁的烧痛 乡愁的等待 乡土的芬芳 9.比喻 反复 仿句略。10.如:天空(因为乡愁无边无际,就像天空一样。);鸟鸣(因为鸟鸣仿若从故乡传来,与故乡一样,让人魂牵梦萦。);黄连(黄连的苦恰如思乡的苦);圆月(圆月之夜,家人共聚,离乡之人更思乡。);大海(因为大海的波浪滔滔可以表明诗人对家乡的强烈思念。)等。11.如:李白(唐)《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湾(唐)《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马致远(元)《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等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