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科学的教学设计论文
编辑:风吟鸟唱 识别码:69-1003287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5-21 10:04: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科学的教学设计论文

科学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的安排。这些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彼此衔接的。我们在设计每节课的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实实在在,设计方向应力争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最终达到英语知识的学以致用。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不言而喻,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里至关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确立一个模块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呢?

首先,教学目标要考虑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的描述,课标中分别提到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方面。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是每堂课都要体现所有这些内容,而是要集中体现其中的某几方面。因为不是每节课都有学习策略目标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具体内容来制定。

其次,确立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它的可行性。一个模块分成几节课来讲,那么每节课要实现的目标要有所侧重。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有三个思路。第一就是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臵来考虑问题。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有何疑问,通过我们的教学他能达到什么水平,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立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难易适度。第二就是让学生去体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

在我们的各个课堂环节中通过学习,明确我学到了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会干什么。第三是应该把学生的实践摆在教学最核心的地位。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多听、多说、多练。

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我们就要考虑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了。那么一节课的设计是否必须按固定模式呢?显然不是的。我们要考虑这节课在整个模块,整册教材,它的价值它的意义再进行合理设计。虽然一堂课没有固定的教学程序,但这其中有我们可以共同借鉴的规律。首先学生应该有语言输入,在体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再去操练其中的语言现象。课堂的各个环节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要先学习一些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然后才能用语言。

下面我们来谈谈课堂设计的几个具体环节。

第一部分,热身导入环节。一堂课是从导入开始的,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它就像一根导火索,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尤为重要。课堂导入要力求新颖多样,富有引导性和情感投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

第1种,问题谈话式导入。这种方法多用于较长的对话或故事性较强的文章。通常是根据新授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或看录像。这样,语言和情景融合,很快就将学生注意力紧紧抓住。这种方式成功激起学生想要了解万圣节的好奇心,初步实现了本课情感目标,即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他们乐于学习和参与的能力。

第2种,歌曲、歌谣导入式。英文儿童歌曲,旋律动听,英文儿童歌谣节奏明快,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课前准备中,欢快的曲调,动听的音乐,有趣的歌词,再配以活泼的动作会深深吸引住学生,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孩子们以最佳情绪进入到我们的英语课堂。

第3种,直接呈现式导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图片、简笔画、投影仪、实物、多媒体课件展示等直观教具来创设情境,进行导入。利用直观教具省时省力、真实有效,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了丰富形象的感性认识理解,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其中图片是我们最常用到的,课堂图片形式主要是挂图、简笔画、幻灯图片等,这些生动的画面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知识,更快捷、更迅速地掌握新的知识。同时图片、实物等的呈现也让学生感到形象清晰,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如果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适时运用这些直观教具,我想教学必将取得良好效果。如讲物品或动物单词时,我们就可以直接运用图片或实物进行导入。

第4种,游戏式导入。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在上课伊始,通过游戏进行导入,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课堂导入要起到凝聚、激发和铺垫作用。导入方法的选择运用要因课型不同而不同。新授课的导入要注意温故知新,新旧衔接。复习课的导入要注意归纳总结。值得注意的是导入方法在应用上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几种导入式可同时出现在一堂课中,如上面

课例就先后运用chant、游戏、谈话的导入方式,这些方式的运用在知识巩固上层层递进,兴趣培养上步步加深,因此也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觉得导入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个导入要形式新颖、恰当,能激发学生情感,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第二个是你的导入活动要转到下面要学的内容上去,要与新内容相关,要为新知服务,这样就使导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就是导入要尽量直接了当,要控制好导入时间,千万不要喧宾夺主。

第二部分,呈现环节。呈现环节是一堂课的重头戏,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能有实质性理解并初步掌握。课堂教学能否达到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呈现环节是否合理有效。新课程目标要求我们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为出发点,力争做到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探究学习。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做到创设情境,让学生愿参与;加强指导,让学生会参与;体验成功,让学生持久参与。那么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用到哪些呈现方式呢?

其实呈现无外乎两种方式,即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当然,无论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局部到整体,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说完呈现方式,我们再来谈谈呈现手段。那么在任务呈现环节中我们可以采用哪些具体的手段呢?

第1种,挖掘教材,创设真实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可以最大限度给予学生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空间。我们的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情景内容,比如生动有趣的故事,旋律优美的歌曲,节奏轻快的歌谣等。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结合周围环境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如在讲授食物一课时,可以由到餐厅就餐的录像设臵问题,进行食物单词的复习,同时为句型操练设臵情境,分别给每个小组发空白菜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菜单,然后模拟餐厅情景,运用句型进行交流。而在讲授过马路一课时,创设的情境可以是每天过马路都会看红绿灯这一情境,通过情境创设,会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第2种,竞赛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竞赛是孩子们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竞赛,就会起到巩固新知,加深理解的目的。此外,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说,运用手势、表情、目光等体态语言及表演故事都是很好的呈现手段。

第三部分,巩固操练环节。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操练sb.Willl句型时,播放了一段动画片,其中的白雪公主马上就要做下一个动作时,这时老师将动画暂停,问学生What will she do ?学生们纷纷回答She will...。我觉得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因为这是学生真正去根据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做预测,所以每个孩子说的话不一样,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孩子们的积极性较高,也为学生创造了真正交流的机会。

第二篇:科学教学设计论文2

探究科学,让科学走进生活

小学科学是在自然的基础上更全面,更科学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科学真谛能力的一门学科。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把科学知识带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和寻找得出结论并把结论运用于生活呢?

一、“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总结、验正的。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A、与文本对话

(一)与课程标准对话:全面理解课程标准精神、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课标的独特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应体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

1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应表现在教学的各个阶段

2、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体,教师勇敢地退下来,适时地走进去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尽量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从而实现一箭多雕。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有个性的发展,有头脑的发展。所以,我们强调,科学探究的重点是思维训练(各个阶段)

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内容(课内、课外;课前、课后)、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时间、空间、结论等方面的开放。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评价,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课堂中评价以口头评价、激励卡评价为主)。设计应落实课标中的教学建议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对事物、现象充满好奇(特别对新奇的事物和现象)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情景创设、形象描述);敢想、敢干但经验不足(营造氛围,精选内容,大胆放手,加适时指导)、争强好胜(尊重差异、多表扬少批评)。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活动(课内、课外)这些活动应该符合下列条件:

(1)精心设计,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如让学生养蚕、种花等,在日复一日的照料、观察、测量、记录等科学活动中,学生们逐渐知道了一些科学知识,掌握了一系列相关的科学技能,同时也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难度适当,充满儿童情趣。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

(3)因地制宜。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开展亲历活动如对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资源进行积极开发和利用。

(4)注意安全,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亲历活动时间有长有短,可能在课堂上进行,也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安全,及时给予提醒和忠告。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课强调学生亲身的经历,强调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1)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

(2)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材料要简单,能为每个学生开辟一条有趣探究之路;材料要丰富,让学生有可能通过多样的学习路子去探索。(3)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

(4)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和预测。(5)指导学生制订行动计划,并选择方案实施。(6)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出结论。a.个人思考和集体研讨相结合。

b.要善于抓矛盾,启迪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开展讨论研究。c.给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创造良好的研讨氛围。(7)对活动的反馈与调控要适当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所以,教师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关键有三点:

其一,教师不是权威,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是学生学习伙伴,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的宝库。

其二,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惟一场所。

其三,科学结论不一定非要从课堂上获得,换言之,科学教师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科学结论硬性灌输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把妙趣横生的科学世界,在规定的课时里全部奉献给学生。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科学课教师要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为满足这种新的更高的要求,应该具备更多的学习指导策略,以便针对性、有变通性、及时地解决问题。科学教师对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具体指导策略有:

教师要悉心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把握好以下几点:

①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从生活经历中提出的鲜活问题以及教学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要能够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②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③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

④把确有价值的和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⑤根据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 当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教学进程,使教学具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

⑥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和体验的机会。7.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以下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

①各种音像资源。②计算机软件。③网络。

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注意:首先不要为用而用,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与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我们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替代他们应该亲身经历的探究自然的过程。

三、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课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三)学生基础分析

(四)教学目标

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或师生共同体)

2、目标一般分领域、分层次陈述(三维或四维目标)

3、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

科学探究(会、能够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感受、意识等),科学知识(知道、认识、理解等)

4、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5、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6、目标还应该是可操作、可评价的。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陈述 科学探究:学生能够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程度、轻重、形状、颜色、冷热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把自己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并愿意倾听别人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教师准备)

(七)教学过程(含教法设计、学法设计、多元化发展性评价设计、趣味型拓展活动设计等,通常还附有对应的设计理念)

(八)教学反思留空

四、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内涵及意义

1、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就是指小学科学课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2、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前提,是促进小学科学教师理性地思考教学,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主要凭借。使学生把科学带入生活,运用于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第三篇:科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杨志高

小学科学从过去的自然转化而来,从了解自然为主转变成创新科技为主的过程。这门学科一直被认为所谓的“副科”,所以为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科技的创新,这门学科已被列为重要科目来教学,并加入统考科目。因刚刚重视,又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兼职教师根本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基本都是上语文、数学的老师兼上,没有充分的精力去做好备课、做好实验教学。所以总体素质都不理想,从我校近三年的教学考评中发现,理论知识有60%的学生掌握,但能完全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的学生不足10%,主要原因是教育方法还存在问题,满堂灌的教育观念还未改变,实践与操作的能力特别欠缺,无法提取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抽象问题无法理解,在这里,结合我两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下面是折自“山雨(微博)”中的五则教学方法,这五则方法一直指导我这两年的教学,平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经常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要寻根觅底地追问这是为什么?这种由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从科学教学出发,就能推动科学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能使他们明确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我上“四年级上册《溶解》”一课时,讲到用食盐、面粉、石沙、高锰酸钾等进行实验时,我分别让四个学生在台上演示分别在四杯水中放入这四种物质,慢慢搅动,观察发生了什么,这是怎么回事?此时此刻同学们都产生了奇妙的感觉,要研究的问题竟是如此奇妙,还能不情绪高昂,精神振奋?特别是高锰酸钾的那杯水居然变色了,还提出好奇的问题等等。

二、通过展示动画,引起学习兴趣。班班通是15年刚安装的,这给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平台。科学课过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的关键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通过声、光、图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比如教学“鸟”这一课,首先放鸟的录像,千姿百态的鸟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仿佛置身于百鸟之中,乐于跟随老师去学习鸟的知识。

三、寓教于游戏中,培养学习兴趣。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十分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好。这种教学方法,他使用于各科教学,在需要的教学中可设计成这种方式,特别是导入课题方面,容易提取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四年级《天气》这一课时,用谜语“ 身体多轻柔,逍遥漫天游,风来它就躲,雨来它带头。(打一自然物)”“两人同离去,直到四点归。(打一自然物)”“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打一自然物)”,这些谜语的谜底分别是云、雨、风,这种游戏导入方式,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周围环境,吸引学习兴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科学课的变化是很大的,改变了学生根本的学习方法,要以“探究”为核心,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因此,在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要留给学生自己去“活动”,让他们自由观察、测量、发现、探索,并进行记录。在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课是需要到室外进行的。如上“温度的测量”这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阴暗处,向阳处等地,让学生分小组带上温度计自己去自己去测量,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不管他们测得如何,我都要给于他们的鼓励,经小组对比后,选出结果最接近的小组数据为正确答案,并要求他们说出测量方法,教师再加以订正即可,很自然又轻松地完成本节教学任务。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周围环境并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吸引了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发展了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五、组织动手实践,激起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特点。他们拿到一些新奇的东西,总希望拆开来看个究竟。组织学生做一些实验或制作一些东西,他们总是感到十分有趣。在科学教学中安排一些由学生动手的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有时也会感到自己的知识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例如:我布置给学生课外作业(实验):用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土电话。两天后,几名同学将自已的“得意之作”送来了。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了土电话,有的用丢去的一次性杯子作话筒,有的用竹筒作话筒,有的用易拉罐作话筒等等。此外,还可围绕教材利用活动课时间,认真组织有趣的科学课外活动,把学和做、学和玩、学和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实验室的应用是学好科学的必然阵地。科学合理的课件制作也是学生兴趣来源的关键。师生默趣的教与学互动使学生学习会感到轻松愉快。

一、指导学生熟悉实验室的布局和设备的应用。不熟悉实验室的布局设施,会给实验带来危险和完成不顺利,经过教学实践,因学生好奇心强,一些学生不听招呼,不按要求实验,导致实验途中危险和设施损坏。如16年秋季学期,我班一组学生在做溶解实验时,玻璃棒用力过强,导致玻璃杯破碎伤到手,扭水龙头用力过猛把龙头扭坏,导致因修理龙头耽搁实验时间等,这些教训让我懂得实验课前,指导学生熟悉实验室的布局和设备的应用,是上好实验课的关键,实验中多关注那些尤其好奇心强(或者作风不正)的学生,多给以指导和教育。

二、认真作好实验室无法完成和实践也无法完成的课件制作。如卷云,层云,积云的观测,这种天气现象,我们不可能同时存在,所以就要用课件来体现,指导如何区分这三种云,并了解它们会对气候有什么变化,并出示一些天气谚语如:天上鱼鳞斑(卷积云),地上晒谷不用翻;天上钩钩云(钩卷云),地上雨淋淋;暴热黑云起(积云),雹子要落地。幻灯片的制作要注意动静结合,有必要可插入一些小视频,提起学生的兴趣,如播放天气变化中龙卷风的破坏程度视频,把学生带入情景中,除了了解知识的基础上,融入为什么要爱护环境的渗透教育。

三、师生默趣的教与学互动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教学中,教师的肢体语言直接影响着整堂课教学的质量,一个脸上无表情,一点动作都没有的教师,这节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不但提不起学生兴趣,反而会取到催眠作用,所以我平时上课时,会随着内容的变化不时的变化表情和动作,有必要还可以把小丑的动作融入进去,激励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或师生互动完成效果更佳。愉快的学习才会让学生不会感到学习是一件累差事,反而喜欢学习,为此,我所上过的班级学生都很喜欢我上他们的课,不管是什么课。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和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终生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科技的能力。

第四篇:科学教学论文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教师:丁文华

摘要:搞好科学实验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学校相比就会显得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这些因素时时困扰着科学课教学的高效开展。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关键字:教学资源科学实验实验室管理素质教育

搞好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可有效地辅助其它学科的教学,弥补单一学科培养目标的不足。因此,搞好科学实验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学校相比就会显得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这些因素时时困扰着科学实验课教学的高效开展。

一是学校缺设备,虽然教育局下拨了一批实验设备,但随着岁月的流失,有的丢失,有的损坏,留下能用的许多也是“缺胳膊少腿”,教学运用勉强应付。比如我们学校的摩擦起电感应器有3个,现在一个也没法用。

二是师资力量缺乏,在农村小学,很多学校都是一人包办一个学校的科学教学,还有些学校没有专业的科学老师,全由其他主课老师带上。拘泥于“一本书、一张嘴”的陈旧上课模式,加之设备奇缺,导致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出现偏差。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将实验操作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录操作步骤的形式来代替,忽视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弃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动手演示代替学生动手操作,参与主体被简化,学生亲自操作的机会减少,动手能力被削弱。三是师生为做实验而做实验,许多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只顾按照现有的实验步骤跟着老师一起,听着老师的指令摆弄器材,取些数据,填写表格,表填完了,实验就算完成了。

三是实验室管理混乱,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没有专业的实验管理员,老师基本上都是包办学校所有科学教学工作,教学课时多,导致了老师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混乱。比如:实验仪器的登记,维修,处理等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基本上就是做做假表格应付检查等。

当然,冷静分析起来,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总的说来不外乎两点:第一,管理不善。许多学校无专门仪器保管室,无专兼职管理人员,教师随用随取,用后随手放置,有的长期放在教师家中也无人过问。第二,督导不力。上级相关部门缺乏一个有效的相应机制 来管理和约束,既是考试也是考“动笔”不考“动手”操作,来自社会和家长们也认为语文、数学是主课,学好了能写会算就行了,不苛求学生动手能力如何。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在重视德育、语言、数字等的教育时,能轻视自然科学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吗?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是解题高手,却是发明创造的奴隶,原因在于缺乏对自然科学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培养。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新的课程理念也告诉我们,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重要素质的科目。它所培养的相应能力是某些学科无法比拟的。农村小学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开展实验教学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优势,如何挖掘地方资源,发挥农村的优势,优化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呢? 我认为:

一、运用农村课程资源,充实科学课实验课教学内容

农村虽远离都市,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但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逊色。科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将《各种各样的花》和《花、果实和种子》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教师带领学生到农村的大自然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和果实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特征及其区别。而《豌豆荚里的豌豆》则选择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家里的菜地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增进、完整学生对果实的认识。

二、“土”“洋”结合,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资源

目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时时制约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如何立足于现实,在进一步加大力度装配、建设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同时,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我们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解决科学课教学资源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实验教学的开设率。比如《岩石的组成》、《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等;让学生到沙堆中捡鹅卵石、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和其它的岩石也是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更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这些带“土”气的教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三、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 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学生认识某一事物的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这种认识不因课堂教学的开始而产生,也不因课堂教学的终止而结束。因此,教学中我们根据农村学生课外时间充足,常与活生生的自然事物、农业生产相伴的生活实际,把科学课前和课后当作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狠抓了课外观察实践的指导。如在教《昆虫》一课前,我们让学生到野外去抓虫子,带进课堂进行研究。在抓虫子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许多关于虫子的生活环境、外形特点、行动方式等方面的感性知识,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认识基础。课后,我们又组织学生对稻田的昆虫进行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同学们不仅对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而且还提高了消灭害虫、保护益虫的认识。

结束语:实践告诉我们,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域优势,挖掘农村的地方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可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农村小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探寻出一条新途径。

第五篇:科学教学语言优化设计和组织论文

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必须做到与学生的通畅交流。与学生交流的工具有语言、影像及其他载体,但主要的还是语言,尤其是课堂教学语言。它是我们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科学教学语言更应该做到:准确、完整、易懂和简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学到知识,又不破坏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那怎样设计和组织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语言呢?

一、课前准备部分

(一)心理准备

语言交流,就是心灵之间的交流。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调整心态,舒缓情绪。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充满激情,语言也会从心而发。一个教态自然和内心丰富的教师,走进课堂满脸笑容,心中会有千言万语。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二)课堂语言提前构思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场所,而语言是承载思维碰撞的载体,所以对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是每个老师的必修课。要把备课的过程当作锤炼教学语言的过程。只有深入理解新理念,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才能进行教学语言的再设计和再创作,写成自成一家的口语化教案。但是,口语化教案绝不是教材书面语言,要把教材中提出的大问题化解成学生自主提出的一个个小问题,以期引领着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地前行。一堂课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一定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要诱发学生思维的碰撞。

二、实施部分

(一)导入语——要具有磁力效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启其蒙而引其趣”。诱导启发,挑起兴趣。我们科学课前2-3分钟,设计好情景,准备好素材,要从第一秒开始就抓住学生的魂。

(二)提问语、过渡语、激励语和实验语科学课的核心在于探究,这就决定了科学课堂上必须给足孩子们探究活动的时间。一堂课只有40分钟,每一堂课的每一分钟都是极其宝贵的,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当简洁明了,忌夸夸其谈,要惜字如金,句句切中要害,做到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我将这些语言分为提问语、过渡语、激励语和实验语。

1.提问语: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规手段。提问有两种:一是教师对学生提问,二是学生对教师的提问。科学课的核心在于探究。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引领人吗?不,我认为,教师应该是个局外人。我们的提问语应该尽可能的少。否则学生还会在我们的引领下,完成所有的过程。我们的创新就无从谈起。我们可以看看,科学发展史上所有的重大发明和发现,都是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因此我们的语言尽可能的少,不要怕学生发现不了什么。思考的过程最重要。放手,再放手。我们只要将提问语准备好就可以了。

2.实验语:

就是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与科学道理有关的语言。那这些词语必须准确、全面、易懂。例如在《抵抗弯曲》中的结论: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其中的大大,可能大部分学生知道意思,但说不出准确科学用语,教师必须总结。

3.激励语:

科学课中有些地方是很麻烦的,有些地方是有难度的。这需要教师的鼓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做实验成功的地方,要及时鼓励,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还要大胆激励。不要过分注重探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探究的过程。教师应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4.过渡语:

科学课的思维转化比起其他课要多,而且难度大。这要求我们科学教师在进入下一个环节时,过渡语一定要合情合理。在引导时注意分寸。不能很深了,也不能一点意义也没有。科学的教学语言是将理念落到实处的最直接的保证,但我们教师本身的素质和习惯,决定它们之间的融会贯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花一定的功夫的。作为科学教师,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锤炼,以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科学的教学设计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