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调查报告
历史128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128-16961 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7-06 15:15: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历史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

开启尘封的历史古迹--------平顶山历史古迹

初一历史课本中,平顶山的历史成了一种尘封的记忆。平顶山市坐落于落凫山脚下,因有一座“平顶山”而得名。遍布全市及县区的历史古迹如星罗棋布,为平顶山的悠久历史增添了丝丝古韵,更让平顶山市具有“鹰城”的美誉。据考古学家研究,从平顶山市出土文物表明,平顶山还是鹰的故乡呢!为了让世人对平顶山市的历史古迹有更深刻的了解,揭开其神秘面纱,特对平顶山市的历史古迹作了调查。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并以调查报告的文字形式呈现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平顶山市周边的历史古迹,丝丝古韵见证了平顶山市的历史变迁,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历史景观。下面介绍

一、应国墓地遗址西周至战国

发掘墓葬310余座,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代表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第一、二阶段代表应国文化;第三阶段代表楚国文化;第四阶段代表两汉文化。出土铜、铁、铅、锡、金、陶、骨、玉石、贝蚌、木等各类文物达万余件。尤以铜器、玉器为大宗。

二、蒲城店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汉

蒲城店遗址位于卫东区东高皇乡蒲城店村北,20世纪50年代发现,1963年,应国墓地被河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开始对蒲城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蒲城店遗址是一处包括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西周、春秋、战国、汉、宋、明各个时期连续使用的大型遗址,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和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为主,又有两周、汉、宋、明各个时期的遗存,发现有房基、壕沟、灰坑、墓葬、水井灶等遗迹。它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河南龙山文化和夏代二里头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根据所发现的遗迹判明,蒲城店遗址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第二阶段代表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第三阶段代表两周文化;第四阶段代表两汉文化;第五阶段为宋代遗存;第六阶段为明代遗存。

三、风穴寺及塔林唐至清

位于汝州市东北9公里嵩山少室主峰南坡的风穴山中。

风穴寺创建于北魏,距今1400年。始名为“香积寺”。隋代称“千峰寺”,唐代扩建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现存殿堂禅舍140余间、石桥5座、碑碣百余通,占地面积250余亩。

寺院坐东北朝西南,依山就势而建,现有金、元、明、清历代建筑百余间,主体建筑基本上按中轴线对称公布由山门经天王殿至中佛殿、毗卢殿。毗卢殿后为一高台,台上建成方丈院一座,望州亭位于寺后的山坡上,七祖塔耸立在毗卢殿西侧。位于中轴线东侧有地藏殿和观音阁,西侧有钟楼的藏经阁。唐、宋、元、明、清各代建筑俱全,并有成群墓塔。

寺院建筑中以唐代七祖塔、宋代钟楼、金代中佛殿较为重要。

寺内碑碣林立,上自五代后汉的《风穴寺七祖千峰白云禅院记》碑,下至宋、元、明、清所立之碑。或记事,或畅兴,或刻诗,真草隶篆,各体具备。

塔林分布在寺院外的山坡上,佛塔林立,星罗棋布,依其地势高低分为上、下塔林。共有元、明、清历代砖塔83座。是河南省第二大塔林。其中元塔16座,三层居多,五层较少最高者8米,最低者3.5米。合葬塔仅一座,即瑞公、显公大禅师之塔,是我国塔林中所少见的。明塔52座,清塔14座,民国年间塔1座,大部分仿明代手法,但塔的外貌更加秀丽。

四、张公巷瓷窑遗址北宋

张公巷瓷窑遗址位于汝州市区东部,中大街与张公巷交汇处,是一处北宋末年的青釉瓷窑遗址,张公巷窑址地层堆积厚3米左右,主要遗迹有澄泥池、排水设施、灰坑等。青釉瓷是张公巷烧制的唯一产品。釉色可分为淡青、灰青、青绿和天青等。常见的以薄胎釉为主,釉面玻璃质感强,胎骨有粉白、灰白、洁白和浅灰,胎质细腻坚实。器形有碗、花口拆腹圈足盘、花口板沿平底盘、椭圆裹足洗、椭圆平底洗、圆形平底洗、板沿平底洗、四方平底盘、盘口细颈瓶、鹅颈鼓腹瓶、盏、盏托、堆塑熏炉、套盒和器盖等。带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为主,外裹足的极少,个别的似裹足又不术明显。器底有支钉的绝大多数是非常规整的小米粒状,支钉分三、四、五和六枚。碗、盘、瓶等器物圈足上常见透明釉露胎,部分圈足底面无釉。窑具以匣钵、垫饼、支烧和垫圈为主。

张公巷瓷窑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于深入研究汝窑烧造工艺的流传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青瓷文化的内涵。

五、法行寺塔唐代

法行寺塔位于汝州市内东北隅的塔寺街,原法行寺院内。据明代万历年碑记:“法行寺创建于大唐”。另据直隶汝州志载:“法行寺在城法行街,本名法华寺,及梁武帝与讳志公禅师讲道处也,中有志公浮图一座,屡经重修。”

法塔平面呈方形,高约30米,上为九层八角形迭涩密檐,顶部在砖刹座上立宝珠形铜刹。塔身南壁辟圆券门,门内设方形塔心室,可达第二层,室顶用迭涩砖砌筑。方形塔身的壁画砖虽经多次抽换,外型仍保留有唐代风格,当为唐塔。但从整体造型上看,塔上部为八角九层迭涩密檐,同时又为宋金时期建筑。在一座砖塔上表现出两个不同时代的风格,在我国古塔史上看实属少见,为研究古代砖塔提供了实物资料。

六、汝州学宫(文庙)清代

又称文庙,坐北面南,地势北高南低。院内中轴线明显,排列有大成殿、启圣宫、名宦、乡贤等主要大殿及廊房50余间。据建筑形式考证,可能为明代中、晚期所建。整个群体布局合理,保存基本完好。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成坊为文庙主要殿堂之一,居文庙南端,系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2间。殿台高筑,柱础作圆鼓形,高檐柱,细小昂,耍头作卷云状殿顶施青瓦,有脊饰。

文明坊居大成殿之后,面阔3间,进深2间。整个建筑被后人改建。

大成殿位于文明坊之后,系单檐庑殿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2间,缘瓦兽吻,正檐斗拱。殿内设楹柱4根,正间正中脊檩有清嘉庆十六年重修字样。

启圣宫,居大成殿之后,系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2间,造型简单,无其它装饰。

七、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清凉寺汝瓷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中及村南河旁台地上。上层为金元时期文化层,下层为宋代文化层。该遗址是一处宋、金、元时代烧造历史延续百年的重要制瓷场所。并发现了作坊、窑炉、排水沟、灰坑、水井、澄泥池等重要遗迹、出土了汝官窑的典型器物及大量瓷片,此后,又先后五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根据大量的遗迹及出土文物证明,该遗址是一处北宋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汝官窑遗址。汝窑系我国五大名窑之一,它作工精细,胎坚质密,釉层深厚,清澈蕴润,其精湛的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汝官窑的发现不仅为汝瓷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而且为考古界寻找了半个世纪的汝官窑遗址之谜的悬案得以了结。1987年至2001年经过7次试掘和发掘,该遗址可划分为七层。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及出土器物类型、胎质、釉色和装饰技法的发展变化,可划分为五期:第一期年代为北宋早期,即宋太祖至宋真宗时期。第二期为北宋中期,即仁宗、英宗、神宗时期。第三期为北宋晚期,即哲宗、徽宗、钦宗时期。天青釉主要见于本期,这进一步证明了汝州烧宫廷用瓷的时间是在哲宗和徽宗时期的二十年左右。第四期为金入主中原到金来亡这段时期。

第五期为元代。由此可见清凉寺汝瓷窑址创烧于宋初,北宋晚期发展至鼎盛时期,金、元继续烧造,停烧于元代末年。

八、三苏祠与墓北宋

三苏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的墓冢,位于河南省郏县茨芭乡苏坟村东南隅,坟院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4800平方米,院门古朴雅致。门前神道两旁四株古柏苍翠挺拔,遮天盖地。雕工精细的望柱、石马、石羊、石虎、石人两侧侍列仪仗严整。入院,迎面是一座高3.25米、宽3.54米的红石牌坊,“青山玉瘗”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镌刻于坊楣正中,枋柱阴刻苏东坡“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坊楣背面是郏邑正德年间进士浙江右布政使王尚同《祭三苏先生文》。穿过石坊、飨堂、祭坛,就来到三苏墓冢前。自东北向西南依次排列为“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宋老泉苏先生墓”、“宋颖滨子由苏先”。冢前耸立墓碑,碑前分别设石供桌、石蜡台、石香炉。现在整个坟院内有588株古柏,交错葱郁,遮天蔽日,柏香扑鼻,傲干奇枝,山风袭来,满园幽穆。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他才华横溢,命运多舛,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个皇帝。在朝官至吏部尚书、翰林学士,在地方上当过8个州的太守,政绩卓著;在诗词文赋和书法绘画方面也有很高造诣是我国古代天才的文学家。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贬汝州团练副使时,其弟苏辙也落职汝州。在此期间,兄弟二人多次路过此地,见这里北靠嵩山,南眺汝水,峰峦绵亘,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因而赞赏此处“形胜类其乡”,继而想到:生前壮志难酬,死后就埋在这里关注国家安危,以尽忠贞之志!苏东坡关嘱其弟苏辙:无论我日后死于何处,也要设法运到此地安葬,并由你为我写墓志。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苏轼在常州病重期间,又给其弟苏辙写信说:“即死,葬我于嵩山下,子为我铭。”次年(公元1102年)闰六月二十日苏辙遵其遗嘱,与轼之子苏过扶柩将其运至汝州郏城钧台乡上瑞里安葬。苏辙难忘与兄长苏轼手足之情,不忍心让兄长独眠他乡,便嘱其妻子待自己死后,也葬此地与兄作伴。政和二年(公元1112)十月三日,苏辙卒于颖昌(今许昌)其妻也将其葬于此,始称“二苏坟”。

其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廿十五日卒于京师(开封)安葬于四川彭山县安镇乡。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郏县尹杨允渭:“两公这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茔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和陟降左右盖未始相远。遂置老泉衣冠瘗诸两公之间。”遂称“三苏坟”。

三苏父子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较大影响,后人为表彰苏轼父子之功绩,扬其美名,又在三苏坟西南300米处修建一座“三苏祠”,祠内至今还保存着元代“三苏”泥塑像,苏洵居中,轼、辙并列左右,三人身朝服、面含微笑。嵋山之颠塑有一尊高达4.2米的苏轼布衣雕像。如今,郏县人民政府又筹巨资对三苏坟内的古建筑进行修缮,每天来这里拜谒凭吊的游客络绎不绝。

通过调查,小队员们发现有如下情况,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加强对这些景点的保护,使古迹能重新焕发出其内在活力,成为平顶山市的“活化石”。

2、加大对这些景点的宣传力度,使这些历史古迹能成为鹰城青少年热爱家乡、进而保护家乡、建设家乡的“活教材”。

第二篇:历史实习调查报告

篇一:历史实践调查报告历史实践调查报告 电 气 四 班

课题:

通过调查当代农民的生活状况,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2012/04/27通过调查当代农民的生活状况,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摘要:

自2005年金秋时节党中央突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各地的领导干部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变做现在的小有成就,六年的时间里,我国在各地相继开展实验,在有的地方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在很多地方新农村的经济建设理论不能够适应当地的经济现况导致新农村建设脚步迟缓甚至夭折。单就从太原市郊区的新农村建设看起:自2005年新农村建设提出以来,太原先后开展了小店区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尖草坪区新农村建色项目,到2009年两大区新农村基本完成,纵观太原建设过程,相对其他地区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建设周期长 2.建设耗费大 3.建设不彻底

关键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生活水平;消费特点;娱乐方式 正文:

一、引论:问题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00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研究“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部署了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这项重大战略部署的推进,不仅是亿万农民的福音,是田野大地的希望,也使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和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推出的一系列利农政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美好未来,也看到了政府和全国人民在新世纪大力发展各项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心。

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村的发展进步,而农村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水平来实现。考察农民在经济生活和精神娱乐中的行为特点,有助于分别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把握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寻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而春节期间的农村社会无疑是农民生活的最真实写照,因此,选择春节这个能够集中反映农民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的时段来研究农村的发展特点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趋势,就有了比较科学和现实的意义。

本次调查选取山西省,太原市,窊流村为例,进行问卷和访谈等形式的深入调查,同时结合全国其他各地区的有关情况,试图对我国近年来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水平变化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作以分析思考,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对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推进建言献策。

二、调查:农民过的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

(一)农民的消费结构 自古以来就有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吃穿历来是老百姓生活中永恒 的主题,而当今中国人的主要消费也依然是用在了“吃穿”上,收入水平相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自然也不例外,农民的消费结构表现为以吃穿消费为主,主要是一些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其次才是部分一定限篇二:高中历史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高中历史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深刻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根据自己在两个月的实习期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题问卷调查表”。1问卷调查

1.1调查对象和方法

结合自身在实习两个月的时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呃高一年级的6个班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各班各50份。高一(5)班共收回45份,有效卷40份;高一(6)班共收回48份,有效卷47份;高一(8)班共收回50份,有效卷47份;高一(9)班共收回47份,有效卷46份;高一(10)班共收回45份,有效卷40份;高一(11)班共收回50份,有效卷49份。

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 b、大多时候75% c、偶尔25% 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束、整合学习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1.2 调查结果

表:高一问卷调查统计表 1.3调查结果分析

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历史课课堂教学在不断优化,取得很多成就。金无足赤。当前普通高中历史课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1、3、4、5、6、8、10题依次反映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层面的具体问题);二是教学交往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2、9题所反映的);三是教学纪律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7题所反映的)。下面着重就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2 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束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我国现阶段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也习惯了,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极不平衡,绝大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是单一的全班活动,课堂交往时间比重的失调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缺乏。我国中小学课堂有两个显著特点:⒈与师生交往的时间相比,学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极少;⒉在本已极少的学生交往时间中,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的交往占据主位,而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较少,学生个体与小群体之间以及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的交往更是微乎其微。与之相适应,我国中小学课堂中,学生的交往身份基本上也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另一种是作为静态背景下的班级成员。

再次,我们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教师往往对活跃而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尊重,以至于在课堂交往中,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沦落为交往的“奴隶”,甚至出现了教师教学失明失聪的现象[1]。2.2 相应对策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交往氛围是课堂交往和谐进行的基础。

1、养成平等对话的教学风格。现代教育学认为,教与学的平等互尊是促进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和需求;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发现、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自由、灵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信任并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真诚的信任、赏识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交往信心,“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又可增进学生的“向师性”,促进师生友谊,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合作学习,强调生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合作学习是一种促使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的基本形式。

最初学生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他人交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三个步骤上掌握这一过程:学会珍惜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评估。

第一步,让学生必须懂得珍惜合作。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材料分给小组成员,但要注意资料的“故意残缺”,即一个人不能占有全部资料,要求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学生必须共享所有的资料,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完成任务。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使其意识到彼此的需要,彼此能够互相帮助。

第二步,学生在逐渐适应合作后,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参与塑造团体形象、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活动。如让小组设计横幅或海报展示小组的名字和标志。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设计,可以要求在内容上必须有每个成员的作为。在学生慢慢学会了合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各种团队竞赛,如“知识接龙”,“辩论赛”等。需要注意几点:①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个小组包括人数相同的不同兴趣、不同智力、不同特长的成员;每小组在以上方面总体水平要持平。②每个小组内部自己明确分工,如搜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统筹策划的等等,每过一段时间角色要轮换。不同角色之间轮换时,也是角色的前任者和后继者交流经验之时。④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力争团体冠军,成员之间资源和方法共享才能共赢。

为了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学生需要有机会讨论所发生的事情,并且评价他们合作是否成功。得到评价和反馈后,合作的频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改进。每次组织合作时,教师都应明确表示,每个组的评分不仅要依据最后结果,同时要看小组成员间是否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尤其是他们开始活动的速度、他们认真和投入的程度,组员彼此倾听时的认真程度,组员是否成熟且得体地互相对待,是否每个组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总之,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可以培养学生的“竞合”精神,让学生既要学会在竞争中胜出,还要学会在合作中超越!

三、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课堂交往技巧。

1、教师要学会实现心理角色换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实现师生双向互动。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依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当低层次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当人们的这一高层次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产生积极进取的渴望,也才会有开朗的性格,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愿望的动机,才能创设相应环境,激发学生潜能,保证教育最佳接受效果的出现。

2、教师应该擅长使用一些小技巧。如,准时上课、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等获取心理优势;掌握课堂提问、师生对话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必将营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交往。

教无定法。我们的教学本就是充满激情和生命理想的师生共识、共享和共进的过程,让我们师生双方用心用智慧去实现和升华这一过程。篇三:历史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作业)历史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的开始意味着大学第一学年的学习生活画上了句号,同时也代表着我人生中第一次历练的开始。

我家所在的社区包括七个小区,寒暑假期间父母仍要上班的小孩子很多,社区委员会为保障这些小孩子的安全和结合他们的兴趣就开办了具有公益性质的社区少年活动中心。为响应校团委的积极号召,锻炼自己的能力,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也让自己的所学有用武之地,我便到社区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实践的项目是作为历史兴趣班的老师给十几个小学生讲课,这期间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这半个月的经历。

我是七月十五号去的,到八月六号结束,期间一共讲了十五节课。讲课的内容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你所喜欢的中外历史人物”、“何为清谈”、“西欧中世纪的选侯制度”、“明治维新”、“佛教”、“对历史的态度与借鉴”。一节内容两节课,每天晚上回家查资料做好备课。但即使这样,面对小学生的提问时有的内容还是因自己掌握的知识材料不全或是对史实的记忆模糊而回答错误,无从招架。由此知道了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和一些东西的缺乏。我想这份经历与体验肯定会对自己以后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是自己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讲课期间,我和好几位家长交流过,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是多么强烈,更看到了父母对子女那份无私的爱,想起自己每天忙绿的父母,不禁敬意油然而生,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交流期间,一位家长跟我谈了许多,她说把孩子就交给我了,使我很感动,同时也感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老师,既为人师,就应对学生负责,虽然自己现在的身份更确切说还是一名大学生,但早晚也要走向社会,现在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勇于负责任,才能对自己几年之后真正踏出校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七月十五号下午三点,我第一次登上讲台。那天讲的是魏晋时期的“清谈”,刚走上讲台时,心里直打鼓,望台下一扫,那么多眼睛在看着自己,更紧张,事先背好的“台词”全忘了,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这样跟学生“对峙”了几分钟,心想:管不了那么多了,临场发挥吧。于是我就清了下嗓门,开始讲课。那节课结束后,我不知道自己讲了什么,只记得同学们和听课老师的掌声。事后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之后的日子,讲课慢慢步入正轨,再没有第一次登台的拘谨,也敢于放开了。在这短短的十五天里,认识了不少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建立了较真诚的友谊。最后一节课,让小朋友自由发挥,说说自己在这十五天里的收获和所得。我也送给了他们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说他们不一定理解,但这是每一个治史的人必知的。

实践结束后,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要善于沟通: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 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二)要有热情和信心: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热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热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 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三)要主动出击: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的“杂活”。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底,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做“ 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要讲究条理: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在紧急的时候手忙脚乱,就要养成讲究条 理性的好习惯。养成讲究条理的好习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大学生生一毕业就去创业,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还不是很成熟。许多事情都不是风平浪静的,要应付各种各样的状况发生,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还要借助个方面的人和事情。学会与人合作。毕竟路是人走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大学生毕业之后最好能去参加工作,在工作中,了解这个社会的发展,认识更多的人,触及更多的事情发展状态,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打好基础,等到时机成熟,在创业。

在大学生创业金钱味十足、功利倾向突出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放任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随波逐流。作为学校及政府还包括社会,理应给创业者创造出足够广阔的空间,让大学生有更理性和宽阔的创业选择,让他们知道,创业不完全等于经商,重要的是在于开始学会经营人生事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第三篇:长兴历史和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长兴历史和发展》的调查报告

长兴位于浙江省北部,与苏、皖两省接壤。东临太湖,西倚天目,南望杭州,北接苏州。这里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历史悠久。

五千年前,远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高耸矗立的仙山之麓,横亘绵延的龙山脚下,碧波万倾的太湖之滨,涓涓细流的箬溪两岸。他们在这块美丽而又富饶的土地上耕田种稻,植桑养蚕,烧制陶器,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春秋吴越争霸时期(前514――前495年),吴王阖闾派弟夫概在今雉城东南两里处筑城,作为夫概王邑。因城狭长,故名长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南北朝时,从长兴走出了一位开国之君――陈霸先,公元557年,他在建康(今南京)建都,国号陈。当时,长兴属吴兴都。

隋开皇九年(589)灭陈,罢吴兴都,长兴并入乌程县,属苏州。仁寿二年(602),复立长城县,属湖州。隋唐时期,长兴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顾渚贡荣院规模宏大,盛极一时。茶圣陆羽将贡茶命名为紫笋茶并写入《茶经》,湖州刺使颜真卿、张文规、杜牧等亲临监茶,诗人皎然、白居易及宋代湖州知府苏轼、王十朋等都前来品茗赏景,赋诗题咏。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改长城县为长兴县,自此县名一直沿袭至今。

民国元年(1912)1月17日,革命军光复长兴。抗战爆发后,长兴成为抗日根据地,长兴人民为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整个战争期间,全县1600多人参加新四军。长兴军民与日寇浴血奋战,取得了数十次战斗的重大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26日解放了长兴。

改革开放以来,长兴人民更是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长兴建设得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年来,长兴又举全县之力建设开发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建成了“全省十强”的长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而且,在刚刚公布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长兴例51位,两年上升56位,长兴成为全发发展速度最快的县(市)之一。面对长兴日新月异的变化,长兴人民深感自豪和骄傲。

长兴历来风云际会,人杰地灵,长兴――这颗镶嵌在太湖西南岸的明珠,在大家的呵护下,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更加迷人光彩!

长兴一小502班47号许悦

第四篇:要怎么写历史调查报告

关于历史调查报告究竟要怎么写呢?以下整理了关于历史调查报告范文格式和关于历史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关于历史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_关于_的调查报告”、“关于_的调查报告”、“_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__建设实践思考》等。

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历史实践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注意是社会生活的变化...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的变化、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

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了解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互联网逐渐普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附:关于历史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

——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

摘要: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历史文物一方面能为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有其独特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人们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位。因此,以名人故居为主的历史文化古迹成为大众热衷的景点已不足为奇。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历史文化古迹成为景点的同时也不断遭受着破坏。本次调查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虞洽卿故居)为例,结合实践中对景区的观察,通过与景区工作人员的交流、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多角度地探究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问题,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从个人、景区和社会等方面来有效地达到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目的。关键字:历史文化古迹;破坏;保护;解决方案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一)调查的背景

中国向来是个崇古的国家,所以历史和文化古迹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的感情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追求精神层次的富足。逐渐地,遍布全国的名胜古迹也就成了人们在外出旅行时的不二选择。而随着文化古迹所处景区客流量的增加,历史遗产遭到破坏的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近期,有关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及游客恶意行为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纷纷关注。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痛心和深思以外,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的破坏与保护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调查的目的在本次暑期实践的调查活动中,我小组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

宅为例,以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破坏因素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群众心目中对于景区现状的看法,景区所属单位的态度,在原有的保护措施上增加新的解决方案,帮助景区更好地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进行保护。除了制定相对有效的解决措施,调查活动的过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意识,有助于景区所属单位多角度地加大对古迹的保护力度,让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能在社会各界更好的保护下,以更好更完整的姿态,向人们展示它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发挥其价值和真正效用。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的内容

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本次的调查内容分为以下四方面: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根据搜集得到的以上四方面信息和相关资料的查阅,针对以虞氏旧宅为代表的历史遗产、文化古迹,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

(二)调查的方法

在本次的调查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

在进行调查活动之前,我们先搜集了有关虞氏旧宅的相关历史资料,以普通群众和景区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制定了两份问卷。普通群众版问卷共设置了15道题,分为12道单选题和3道多选题。景区工作人员版问卷共设置了15道题,分为12道单选题、2道多选题和1道填空题。

在实地观察了虞氏旧宅后,我们分别向普通群众(游客、附近的居民)和景区工作人员分发了调查问卷。但在分发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即不同的人群存在文化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比如在向附近的村民发放问卷时,有一部分人根本不识字,或者有些人不能很清楚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变更了原来的调查方法,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近似于采访的方式完成的。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20份,有效回收达192份,回收率达87.3%。

在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后,我们针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真实情况,讨论分析后又提出了6个关于虞氏旧宅保护方面的问题,向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采访,以提高本次调查的可靠性。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

1、普通群众的年龄分布

十六岁以下十七到三十岁三十一到五十岁五十岁以上

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调查的对象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如上图所示,十六岁以下占据了23.7%,十七到三十岁占14.3%,三十一到五十岁占49.7%五十岁以上占据了12.3%。考虑到地域的影响,我们分发问卷的地点也不一样。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与中年人群占了调查对象中的很大一部分,这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从大体情况来看,会选择以历史文化古迹作为旅行地点的人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两个年龄段内的。同时,这些年龄段的人更能把握问题的实质与指向,他们提供的信息,也更能代表广大群众,使本次调查活动更能反应真实情况。

2、普通群众眼中的现状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通过数据的整理研究,普通群众对当前景区保护状况非常满意的占7.1%,比较满意的占23.7%,一般的占60.6%,不满意的占8.6%。

以上数据,结合我们了解到的普通群众认为的目前虞氏旧宅的保护程度,我们发现,在人们眼中,当前的保护还是存在不足的。一方面,可能是景区所属单位的正常保护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所造成的。当然,自然灾害或者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使虞氏旧宅遭到破坏的一部分原因。总的来看,对虞氏旧宅的保护有待提高。

(二)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

1、对不文明行为的态度

上前劝说阻止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无视

普通群众发现其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所采取的行动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使历史遗产、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知,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发现其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有54.2%的人会上前劝说阻止,30.4%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剩余15.4%的人会选择无视。

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具有责任感和保护公共财产的意识的,这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但是经过我们的讨论分析,以及结合自身的体会,我们认为,上前劝说阻止和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可能是一种内心的倾向。因为在真实的状况下,很多人还是会选择无视,这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一些感知。首先,每个人定义的文明与不文明是各不相同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次,并不是每个人在每时每刻都会有这种行动力的。当然,有如此多的人有这种倾向和意识,相信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进步。至于具体落实,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2、自身的态度

有没有没注意

1-4 普通群众参观景区时是否会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

调查发现,有69.3%的普通群众会在参观景区时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而选择不会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者占9.9%,没注意的则占20.8%。

我们可以发现,从人们自身的素质来看,还是相对乐观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参观历史遗产、文化古迹时还是可以发现很多不文明现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一定会有不同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在虞氏旧宅参观的游客及附近居民,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是不错的。如何让更多的人能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是乐观以后的进一步思考。

(三)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

柴泽俊先生在《柴泽俊古建筑文集》中,按照功用把古建筑分为了13类,即宫廷府第、防御建筑、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陵墓建筑、园囿建筑、祭祀性建筑、桥梁及水利建筑、民居建筑、文娱建筑、宗教建筑、社交建筑、商业建筑、生产性建筑等。虞洽卿故居有一定的纪念意义,这栋

宅子是其为了母亲建造的,可以归入民居建筑。2001年06月25日,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由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共五进建筑组成。前三进于1916~1919年建成,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后二进于1926~1929年建成,为西洋式建筑。

由此可知,虞氏旧宅建成距今,已有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了。在这百年的时间中,自然因素对其造成的破坏也值得我们好好探究一番。

虞氏旧宅所在的慈溪市龙山镇,东北方向靠近杭州湾,我们抵达龙山的当天台风就来了,在狂风暴雨之中,相对其他建筑,较为低矮的虞氏旧宅安然无恙。在我们采访景区工作人员的时候也了解到,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自然因素引起的很大程度上的破坏。可见,自然因素对其的破坏可谓微乎其微。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说,自然灾害并没有很大程度上地破坏它,但是毕竟百年的历史,即使平常的风吹雨打,没有半点影响也是不可能的。这些细小的自然因素的累积,也是造成旧宅破坏的一部分成因。

(四)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

除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自然灾害影响之外,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是否到位,也是历史遗产、文化古迹能否长久存在的关键。

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人认为文物遭到破坏的因素之一是追求利益进行掠夺式开发,占了22.7%。16.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经营不善,管理缺乏科学性,导致了破坏。而18.7%的人认为是建造了大量

商业建筑和人造景观,这一点尤为明显,因为确实存在这一现象。虞氏旧宅里的经堂为西式建筑,而与后面洋房的装修风格毫不相符,却倚靠在中式风格的客厅一侧。而在客厅背后,又有放映厅,显得有些突兀。或许是为了向游客更好地展示历史遗产,又或许是其他原因,文化古迹一旦被改动,定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希望眼前的一切,是专业人士衡量后的结果。当然,我们还是能在景区内看到一些标语,如“请勿触碰”、“请在规定区域之外参观”等标语,景区入口也有一些宣传手册提供给游客。这一点可以看出,景区内部的文明提醒还是比较到位的。

四、调查的总结及解决措施

(一)原因总结

1、游客的因素

从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分人在参观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的时候不会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的行为。另外,会有一群游客能够自身做到行为文明,而看到他人的不文明行为,会选择无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景区的客流量会有所增加,那么游客自身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如何看待这些不文明行为,对于景区的影响会显得格外突出。当然,我们相信,进步的社会会使人的思想觉悟也有所提升。如何引领人们走向更高的思想层面,除了在其主要领域,以游客的身份存在,也是目前亟待加强的方面。

2、自然灾害因素

百年历史的虞氏旧宅,即使没有因为自然灾害遭到过很大程度上的破坏,此次的台风也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但因风吹日晒而产生的正常破坏和一些其他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使其逐渐走向衰败的部分原因。

至于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可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会遭到洪涝、地震、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灾害。所以,也有自然灾害成为主要破坏因素的可能了。

3、景区所属单位保护不当的因素

我国的历史文化建筑主要有三个部门管辖,分别是文物部门,旅游部门,宗教部门。宗教部门的建筑由于宗教关系,得到的资金是充足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管理人员往往是非专业的,常常不经意就破坏了文物尚且不自知。旅游部门有门票收入,保护资金也是充足的,但这些资金往往没有用在文物保护上。依照常理,文物部门管理的历史建筑应该保护的最好,因为专业人士可以更好的维护这些文物,但事实就是,文物部门管理的历史建筑得到的保护也并没有很好,因为没有经济效益,所以在当地某些官员看来,是必欲拆之建楼而后已的。因为没有收入,这些建筑的保护资金来自国家,显然,国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很少的文化建筑能得到这些资金。

而在虞氏旧宅实地采访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文物部门管辖的,且政府每年都会拨钱下来用作维护。我们问,多长时间维护一次,答,不一定,有坏了就修。这其实是文物保护一个误区,大部分人认为坏了再修就行,实则不然,文物不同于茶杯碗筷,打坏再修,甚至再买。根据《文物保护法》按原状保存,不能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维修和保养要体现“整旧如旧”的原则。如此想来,维护的程度是不到位的。13.8%的被调查者认为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从而导致与历史文物结伴的始终是那些非专业的外行。在虞氏旧宅里,我们看到墙皮多处脱落而仅仅用些水泥胡乱涂抹,好好的墙上多出了水龙头和碍眼的盥洗池,这其实违背了“整旧如旧”的原则,实在不是专业人士的手笔。另外,有15%的被调查者认为文物部门和旅游部门缺少联系,没有及时沟通交流反应景区的实时情况。4、其他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对文物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的提问时,在众多问卷中,有一位被调查者除却我们给出的答案外,还给了我们一个回答,革命。在这场堪称浩劫的十年中,各地被破坏的文物不计其数,虞氏旧宅内的壁炉明显遭到破坏且一直未修复,而相较于其他历史建筑真可以叫未损分毫了。虞氏旧宅旁边便是居民区和一个学校,学校新搭了车棚,紧靠宅子后墙,雨水直接冲刷在墙上,墙上满是雨水的痕迹,按照文物保护单位50米以内为建设控制地带的规定,这显然是不允许的。这也充分说明了管理的不到位。当历史与现代触碰的时候,往往是历史建筑给经济发展让步或者给以经济发展为名让步。而其实很多时候,多考虑一点,便可减少一点损失。

(二)解决措施

1、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

除了接受正常的教育外,人们所处的环境也能对一个人的素质培养起很大的作用。所以,让普通人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是很重要的。比如人们会经常记得电视上的一些公益广告,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除了让游客在身处景区的时候受到文明的熏陶,平时也应当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建议,电视台可以制作并播放一些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相关的公益广告,以群众的个人素养。

2、采取自然灾害来临前的保护措施

一般来讲,一些历史遗产、文化古迹会定时受到检查、维修。但是其实,不一定等到有了破坏后才进行维修,我们一定要知道,预保护和破坏后的维修相比,同样也是重要的。防范于未然,其实是“保护”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在调查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自然灾害如台风并没有对旧宅产生大的影响,但是很多目前没有发现的小问题,往往才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自然灾害前的保护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有重大自然灾害预警的时候,更应当加强保护力度。当然,这些预保护措施,一定是不能够以破坏历史遗产、文化古迹原样为代价的。

3、加大资金的投入

现在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资金。许多历史建筑因为得不到资金修缮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毁败。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的传媒是十分发达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也相对较高,如果文物部门能结合传媒,凭借共同的努力,想必资金不是问题。4、采取更专业的保护

我们向虞氏旧宅景区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文物部门对景区的维修还是比较及时的,检查也比较定时。但是我们看到,有些维修并没有达到好的效果,甚至是向破坏前的方向偏离的。这一点,不由得让我们怀疑景区平时的保护与维修是否专业。

无论做任何事情,专业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建议招募真正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定时定期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采取一定的检查维修。

五、结束语

本次实践开展的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从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这四方面开展调查,以破坏和保护为主线,根据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和访谈所得,针对以虞氏旧宅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古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效地帮助景区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篇:澧县乡土历史调查报告.doc

澧县乡土历史调查报告

作者:李若然班级:1027学号:102725

历史沿革

澧县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始见于《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零阳县,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属天门郡,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始置澧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罢天门郡,置澧州,新置澧阳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废澧州置澧阳郡。澧阳郡治澧阳(今石门),辖澧阳、石门、孱陵、安乡、崇义、慈利6县。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澧阳郡为澧州,隶属江南西道。玄宗天宝元年(742)复改澧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澧州,受武贞军节度。澧州治澧阳,唐初辖6县,同隋。高宗麟德后辖4县:澧阳、安乡(废孱陵县并入,今安乡、南县地)、石门、慈利(崇义县并入,今慈利、永定区、桑植、临澧县等地)。宋代澧州治澧阳,隶属荆湖北路。辖澧阳、安乡、石门、慈利4县。元代在澧水流域置澧州路,隶属湖广行省江南北道,澧州路治澧阳。元至元十二年(1275)置澧州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澧州路总管府。辖澧阳县、石门县、安乡县、慈利州(宋慈利县升,今慈利县、永定区、临澧县地)、柿溪州(析宋慈利县置,今桑植县地)。1364年,朱元璋改澧州路为澧州府。太祖洪武九年(1376),澧州府降为澧州,并裁澧阳县入州治,属常德府。三十年,澧州改属岳州府。辖安乡、石门、慈利。常德府、岳州府隶属湖广布政使司上荆南道(驻澧州)。清康熙九年(1670年),澧州隶岳常道(上荆南道改为岳常道,驻澧州)。雍正七年(1729年升澧州为直隶州,与常德府同级,隶属岳常澧道(岳常道更名为岳常澧道,驻澧州)。辖安乡、石门、慈利、安福4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增辖永定县(今张家界永定区)。民国元年(1912年),改直隶澧州为澧州行政厅。民国二年9月,废州为县,始称澧县,隶岳常澧道。民国3年(1914),岳常澧道改称武陵道,治常德(武陵县),原常德府、直隶澧州各县由武陵道直辖。民国5年,湖南省将武陵道裁撤,澧县划归湘江道管辖;民国11年,湖南省撤销“道”制,仅存省与县两级。民国24年,隶属湘西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12月,隶属第二行政督察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县,专员公署设常德县城)。民国29年4月,原第二区划出沅江、汉寿县改称第四区。民国37年11月,第四专署由常德迁往澧县(此时亦称常澧区专员公署)。1949年7月27日澧县解放。1949年8月4日隶属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8月28日,隶属常德区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隶属常德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隶属常德专员公署。1988年4月隶属省辖常德市。

历史名人

楚将军白善:春秋时期澧阳人,任楚将军,楚白公胜的族人。楚惠王初即位,白公胜密谋叛乱,一面筑城练兵,联络白善同反。白善知悉白公图谋后,说:“跟随族主扰乱国家是对国君不忠,违背族主揭露他的阴谋是对宗族不仁。”于是辞职离去,不参与叛乱,回到家乡澧阳,筑圃灌园,种植药草为生。当地百姓称的园圃为“白善将军药圃”。(事见《东周列国传》)

楚相申鸣:春秋时期楚惠王相。白公胜作乱,申鸣辞别父亲,率军围攻白公胜,白公胜劫持申鸣的父亲威胁申鸣。申鸣说:“过去我是父亲的孝子,现在我是国君的忠臣。”挥军进攻,杀死了白公胜,申鸣的父亲也死了。楚王要奖赏申鸣,申鸣说:“享用国王的奉禄而回避危险的不是忠臣,安定国家却杀死父亲的不是孝子。”就自杀了。(事见《直隶澧州志》)

三国吴会稽太守车浚:三国时吴南平人,车胤的曾祖父,任会稽郡太守。因郡内饥荒请求赈济百姓,为吴主孙皓所杀。

东晋吏部尚书车胤(允):字武子,西晋南平人(当时澧县境属南平郡辖)。允幼时勤学,家贫少油,夏天夜晚收集萤火虫用来照明,攻读不误,成为后来历史上传诵久远的“囊萤夜读”的佳话。宁康初入朝任中书侍郎、关内侯;太元中,领国子博士;后提升为骠骑长史、太常、临湘侯;因病去职。不久任护军将军。当时,王国宝为讨好会稽王司马道子,暗示朝中官员推举道子为丞相,给以特殊的礼遇。车胤以生病为由,拒绝在推荐奏章上签字。皇帝见到奏章,大怒,称赞车胤坚持原则。后,因王国宝、司马道子权倾朝野,胡作非为,大臣王恭起兵攻讨王国宝。王国宝惊慌失措,其堂弟王绪劝他杀掉威望素著的车胤,挟持皇帝讨伐王恭。王国宝召见车胤,车胤坦然来见,王国宝不敢害他,反而放下架子向他请教摆脱困境的计策,并采纳车胤的建议上书请求辞职。隆安四年,车胤任吏部尚书。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骄横不法,车胤建议会稽王司马道子对儿子严加约束。司马元显知道了这件事,逼迫车胤自杀。

唐代诗人李群玉(807~858):字文山。生于澧州车溪七里庄,23岁时迁居澧州治所附近的仙眠洲。生性旷达,专以吟咏自适,不乐仕进。太和二年(828)正月,李群玉制举考试落第,从此不再参考。他先是“蛰居”,“十年侣龟鱼,垂头在沅湘”,沅澧流域的风情给了他创作灵感,先后创作了《秋登涔阳城》、《南庄春晚》等脍炙人口的诗歌。继而“漫游”,诗人的足迹遍及江表、荆州、巴蜀以及粤桂。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羁旅诗和山水诗,“诗笔遒丽,文体丰妍”。李群玉向唐宣宗献诗三百首,诏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职南归。大中十二年,李群玉离开澧州,再次东游,行至江西南昌,投洪井而死。光化三年(900),唐昭宗诏准著名诗人韦庄的奏请,承认李群玉为“遗贤”,追赐进士及第。李群玉是晚唐享有盛名的大诗人。同代著名诗人周朴称赞说:“群玉诗才冠李唐,投书换得校书郎”;另一著名诗人李频也说他是“逍遥蓬阁吏,才子复诗流”。《全唐诗》录李群玉诗260余首。

北宋“澧州三苏”:指北宋澧州澧阳人苏坚和他的长子苏庠、次子苏序。苏坚,字伯固,北宋澧州澧阳人。曾官杭州通判,助苏轼修西湖。二人交厚,彼此唱和颇多。据《澧州志》记载,苏轼从儋耳递归的路上,就曾寄赠苏坚诗词四首。苏庠(1065-1147),字养直,澧州澧阳人,苏坚长子。据传,庠父苏伯固为钱塘丞,督载西湖时,与苏轼交厚,庠虽年少,工诗,尝作《清江曲》,受到苏轼称赞。其弟苏序亦为宋佛坛名诗僧,与父伯固并称为“澧州三苏”。

南宋学者范浚:字茂明,澧州澧阳人,南宋初学者。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国,抗节不起,隐于香溪,闭门讲学,笃志著书明道。

明礼部左侍郎易英:字以和,明澧州人,洪武甲子辟荐擢虞衡司主事,转郎中;永乐时,为河南参议;丁内艰,起浙江布政司参议,入为礼部左侍郎。明年,同保定侯孟英祀海神,卒于杭。英为政宽平,持大体,宏奖清流,载《浙江名宦志》。侍郎易英墓在新河桥,即今澧阳镇新河村境内。

明左都御史张廷兰:字彦芳,明代澧州人,洪武乙丑(1385)丁显榜进士,授大理寺审刑司详议,历升左都御史,以勤敏称。曾因为澧州百姓“疏免州鱼课盐策”而名列州志《人物志·宦业》。

明首辅、华盖殿大学士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号邃安、石淙。其先祖云南安宁人,父景于明顺初(1453)任澧州判官,继娶澧州盐井张氏女,生一清,一清幼颖敏,少即能文,为澧、岳间奇童。14岁举乡试,明成化(1472)登进士,迁山西按察佥事,以副使督学陕西。居陕八年,熟谙边防之事,即先后三次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与张永谋诛大宦官刘瑾,官至太子太傅,特进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嘉靖六年(1527)晋首辅,死追谥文襄。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善于权变,著有奏议30卷,《石淙类稿》45卷,诗20卷。成化二十年(1487)五月,一清前母刘氏死葬澧州城北龙潭寺左,朝廷诰封其为一品夫人,一清回澧祭扫,并拜见故里友人。

明尚书李如圭(1479-1547):字国宝,明朝澧州澧阳人。明弘治乙未(1498)年进士,先后任县令、兵备、佥都御史、巡抚等职,嘉靖十九年(1539)升工部尚书,改户部尚书。李如圭学期用世,曾在书房内写下“宏济艰难”四个大字以自勉。每到一地任职,都大力表彰先哲,激励后学。先人遗产,全部分给几位弟弟。居官清廉,所置田产仅供衣食之用。虽然做官时间长,止富图书。著有《怀古集》。

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陆军上将蒋翊武(1885~1913):澧县澧阳镇人,1903年卒业于澧州官立中学堂。1904年结识华兴会副会长宋教仁,参与革命活动。1906年加入同盟会,走上民主革命之路。1911年为首策划并组织武昌起义,两度担任起义总司令,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授予其陆军上将军衔。1912年参与筹组中国国民党,并担任国民党本部参议。1913年,积极参与反袁(世凯)讨袁事业,在广西桂林丽泽门外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8岁。1921年9月,孙中山令于丽泽门外立碑,亲题:“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以昭其业绩。

中华民国陆军少将杨载雄(1881-1952),澧县澧阳镇人,与蒋翊武从小是同窗好友。少时,好驰马试剑,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天津,19岁的杨载雄加入湘军劲字营北上抗敌。后改投湖北新军,与蒋翊武同队。1911年1月文学社在武昌成立,蒋翊武任社长,杨任本部参谋,共谋革命。当年9月,文学社与另一革命组织共进会建立同盟,组成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蒋翊武任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刘复基、杨载雄作到军事筹备员。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杨载雄参加会攻清督署、藩署战斗。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授予杨陆军少将军衔,并授“陆军三等龙虎章少将”横扁牌一块,编入北伐第一军,任黄陂、孝感镇守使。1913年解甲归里。1915年至1924年在澧州中学任国术、语文教师。1925年,时任川军师长的贺龙任命杨载雄为建国联军川军补充团团长,参加北伐。1927年受国民政府派遣赴沈阳劝张学良易帜。1927年底,因不满蒋介石叛变革命,又重归故里,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著有《陆军上将蒋翊武事略》。

曹庆泽: 男,1932年生,湖南澧县人。大专学历。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 业办公室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共四川省纪委副书记、书记,中国监察学会名誉会长。1986年任中共四川省纪委书记。1989年被增选为中共中央纪委常委。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大上当选为中纪委副书记、常委。1993年3月—1998年3月任监察部部长。1997年9月19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纪委副书记、常委。1997年9月当选为中纪委委员。是中共十三至十五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

陈彰嘉:男,湖南省澧县人,1937年10月生。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至1961年12月,在湖南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1961年12月到澧县县委办工作,1966年4月以后任澧县刘峁区副区长、澧县革委办副主任、澧县界岭公社党委书记、区委副书记、澧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澧县县委书记。1983年6月任常德地委书记。1988年5月任常德市委书记。1990年9月任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1990年12月任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农经委党组副书记、书记。1993年3月任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农经委主任、党组书记。1994年4月任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1995年1月任湖南省政协秘书长。1996年2月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秘书长。

文化遗迹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地处澧阳平原中部、史前遗址分布最密集的澧水北岸,座落在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境内,1996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头山古城址距今6000多年,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

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其中发现的距今6500多年的水稻田遗址,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城头山遗址总占地面积15.2万平方米,从1991年至1998年,已发掘4000平方米。遗址文化包括:城垣、城门设施、早期环壕和后期护城河.....孟姜女贞烈祠:孟姜女贞烈祠位于湖南省澧县城南嘉山之颠。据载:与嘉山一水之隔的孟姜垸是秦孟姜女故居。孟姜女与澧阳范郎结为伉丽,不久,范郎役长城一去不归,孟姜女常登嘉山顶望夫归来,故今山顶遗有望夫台,岩台上留有一双尖尖的脚印,半山腰还有一圆石头,面平如镜,传说孟姜女常在此梳发,现为石镜之称。

澧县文庙:澧县文庙位于澧县城关镇北,始建于宋代,明初迁于今址,现存建筑系1843年重建,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稀密有致。由头门、状元桥、、棂星门、大门、大成殿、崇圣祠组成,由南往北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厢房、钟鼓二楼、碑廊和外廊等以对称格局配置与两侧。周绕高大红色围墙,甚为壮观。以大成殿规模最大,面阔30米、进深20米,重檐歇山式屋顶,门前砌有祭台,殿中立孔子像。整个建筑模仿故宫色调,黄绿色琉璃瓦,檐下斗拱交错,梁枋均雕刻彩绘。澧县文庙融南北建筑艺术为一体,巍峨壮观、金碧辉煌,体现了九澧匠人们精湛的技术,是极为珍贵的文化瑰宝。

多安桥:多安桥,位于县城东侧澹水河上.清乾隆四***(1784年),澧州绅士彭宗亮等倡修石桥,不久毁于洪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守道多赉,州牧安佩莲依原址建石拱桥,次年竣工.桥长175米,宽8米,12墩11孔.澧州人为了感念多,安二位州官“督率之善,指示之详”,遂取名“多安桥”.1935年贺龙率部攻打澧州,为断敌后路,将桥中炸毁一孔,1950年修复如旧。澧州古城墙:澧州古城墙,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后经多次修筑加高.至清末,城墙全长达4410米.清同治二年(1861年),城墙共修箭垛1142个,炮台12座,设城门6个.城墙均用条石,青砖,石灰,桐油等材料叠砌而成.为了抵御洪水,基脚均用条石,石与石之间凿有束腰型深槽,并浇上铁水衔接加固.城墙现存2000余米,是我省保存较好的古城墙之一.也是历代澧水流域中心城市的见证。

花瓦塔:花瓦塔位于澧县宜万乡花瓦村,平面呈八边形,通高22米,顶及塔基直径6.1M,高约3.5M,正北面有一道拱门,砌一八方攒顶式藻井,每层塔设腰檐下辟佛龛,供佛缘一尊,塔体实心,不可上攀,塔身外壁转角处砌有倚柱,每层腰檐底部队,砌出一道莲花瓣承托腰檐,再用砖叠梁口道即成腰檐,腰檐转角处作一鸟翼形翘角,上雕卷云约塔顶有一葫芦瓶式塔刹,据考证,该塔是全省唯一保存较好的宋代砖塔。

松祝桥:松祝桥,位于湘鄂边界的火连坡镇松祝村,全长37米,为单孔石拱桥,横跨涔水,古朴典雅.该桥既为南来北往的人们提供了出行便利,更用无声语言向世人诉说着200多年前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清乾隆年间,该村孙氏兄弟孙承松,孙承祝为成人之美,恩泽乡民,共同捐资修建了这座石拱桥.后人为了感激并纪念孙氏兄弟,便称石拱桥为“松祝桥”.松祝桥充分体现了澧州人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天供山森林公园:天供山森林公园是澧县唯一的一个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涔水河畔,东南抵金罗,南临王家厂水库,西北毗邻闸口,北与鄂南松滋为邻,属武陵山脉。该园前身为国营天供山林场,1992年3月批建为省级森林公园,1994年7月挂牌开园。全面面积73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5%。仙女洞,是天供山景点之一,洞分三层,面积2万平方米,洞内奇景纷呈,鬼斧神工。

澧县特产

双龙牌无籽西瓜:澧县“双龙”牌无籽西瓜汁多味甜,质细性凉、食之爽口,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夏令消暑解渴之佳品。双龙乡地处湘鄂边界,紧邻207国道,交通便利,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1993年开始引进无籽西瓜,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措施,并创出了“双龙”无籽西瓜品牌。2001年被常德市政府授予“无公害西瓜”,其

外观和内在质量都胜过国内同类产品。突出表现在瓜果圆整、无病黄斑、瓜瓤鲜艳、果皮薄、不空心、无籽性能良好、含糖量均在12%以上。

金喀蜂系列:澧县养峰研究所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的蜜蜂良种繁育生产基地,曾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承担蜜蜂良种-----金喀蜜蜂的种峰及峰王的繁育和推广,常年从事纯天然优质系列蜂产品----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的开发利用和经营业务。蜂蜜年总产量达2000吨、蜂王浆30吨蜂花粉30吨。

太青云峰茶:该产品产于湘北海拨1000多米高的太青山上。山上终年云雾缭绕,土质肥沃,所产“太青云峰茶”是湖南省名茶,一九九四年获湖南省茶叶学会首届“湘茶杯”金奖,同年又获第五届亚太地区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一九九八年获农业优质产品金奖。该产品汤色鲜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厚,有地域香气,长期饮用可解毒、清心、明目、提神,使人健康长寿。

国人2000特制啤酒:采用澳大利亚优质麦芽、德国进口酒花浸膏和国际最先进的酿造工艺,采用意大利进口设备精心酿制而成。该产品色淡、味纯、酒花香味浓、泡沫洁白细腻是澧州一大特产。

澧县天山蜈蚣: 天山蜈蚣是澧县特产,主要分布于全县18个丘岗区乡镇。澧县所产蜈蚣因其红足赤背黑等特点,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俗有“天山蜈蚣,名誉海外”的美称。全县蜈蚣蕴藏量150万条以上,近年来已开始进行人工饲养的推广,全县饲养蜈蚣的专业户达到2000多户,蜈蚣的野生资源得到保护和利用,年外调量达120万条以上。天山蜈蚣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经止痛等功能,是多种中成药的原料,近年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癌症具有较好疗效。

历史1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