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汇报
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含五篇)
编辑:雾凇晨曦 识别码:129-16461 工作汇报 发布时间: 2021-10-24 22:55: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年以来,我区认真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紧紧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市委建设法治文化名城战略为指导,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夯实基础与创新争先相结合,坚持拓展阵地与挖掘文化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广大干部群众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七五”普法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为×区“决战新三年、决胜现代化”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科学规划、精心部署,在求真务实中做到谋篇布局成竹在胸

我区对“七五”普法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作为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使命。为保证“七五”普法工作启动快、开局好,我区从制定规划、健全组织、发动宣传入手,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动员部署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保证了“七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是明确目标,科学制定规划。根据中央和省市“七五”普法规划精神,我区在全面总结“五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并经由区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决议》。及时分析普法现状与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工作意见,明确工作重点,真正做到有规划、有部署、有进度、有措施。

二是强化领导,加大保障力度。区委、区政府把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启动之初,及时调整充实了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由区委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各镇(街道)、各部门都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全区完善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普法工作组织网络。同时,区政府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逐年递增,确保普法工作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三是层层部署,全面宣传发动。×年×月,我区召开了由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七五”普法启动大会,对新一轮普法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并与各镇(街道)、机关各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全面拉开“七五”普法工作的序幕。各地、各部门也层层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本地、本部门普法规划和年度实施意见,与基层各单位签订责任书,将责任分解到基层、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形成普法宣传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重点、注重成效,在贴近实际中做到提升素质一着不让

按照“七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我区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坚持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引导干部群众联系自身实际,在工作、生产、生活中学习实践相关法律知识,具体做到了“四抓、四突出”:

抓重点,突出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始终把领导干部学法作为“七五”普法的重中之重,坚持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制讲座制度,做到年度有学法计划、每月有学法重点、每季有学法考核,全年有学法心得报告,并做到自学与集中学、辅导与交流、学习与调研相结合,从而强化了领导干部学法的自觉性、规范性、有效性。在全面实施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的基础上,推行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法治建设实绩和依法执政能力作为领导干部任用的重要条件,着力培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带动全体公职人员法律素养的不断提升。围绕服务民生、招商引资、产业优化、公共管理等领域,邀请专家、教授为领导干部上法制课,利用党校阵地、远程教育等形式和平台,广泛开展集中培训与自学轮训。×年以来,全区针对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共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场,讲学互动讲座×场,每年组织×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合格率达×%,切实提高了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

抓基础,突出青少年学法普及化。坚持学科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完善学校法制教育师资培训制度,全面落实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机制,目前我区配有法制副校长×名,校园法制师资力量与法制教育能力得到增强。以“依法治校示范校”、“平安校园”等一系列创建工作为抓手,广泛组织法律知识座谈、法治校园演讲比赛、法制青春志愿者等各类适合中小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法制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良性互动。通过开展法治夏令营、知识竞赛、书画比赛等活动和法制专题黑板报、手抄报制作评比、“唱响法治畅想明天”法制歌曲唱响校园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氛围,增强了中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和预防违法犯罪的自觉性。整合家庭、村(社区)教育资源,引导少先队员、青年团员成立村(社区)团队,组织青少年在阅览室、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市民学校等场所参加有意义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了他们的学法自觉性和守法自律性。

抓骨干,突出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实用化。坚持抓好企业经营管理每月依法学习制度,突出学法重点,实行普法与园区企业、重点项目挂钩服务工作机制,及时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传递普及最新的、最实用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联合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采取法制讲座、骨干企业座谈会及走访企业等形式,加强对企业经管人员培训。充分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模拟纠纷调解等法制实践,企业经管人员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法制演讲、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邀请专家为企业送去贴近式法律辅导,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法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企业干部职工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充分发挥企业普法骨干作用,针对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定期开展法制安全知识与依法维权等培训与辅导,农民工群体法制意识进一步强化。×年以来,我区共举办企业普法骨干培训班×场次,参训人数×多人次,开展送法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场次,举办企业经管人员普法讲座与座谈×场次,组织个体户法制辅导×场次,开展各类企业经营管理法律咨询活动×多场次,有效增强了企业法制化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抓基层,突出群众学法多样化。依托镇村普法讲堂,广泛开展普法“接力棒”活动,通过村(社区)普法骨干学法讲法,层层传递普法接力棒。目前全区×个镇(街道)完成从村(社区)向企业、学校、机关部门的交棒。推进法制书香工程,保障群众学法有阵地、有教材。编印《农民学法手册》和《外来(出)务工人员学法手册》各×万册,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充分整合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党员远程教育、农村广播网站等平台资源优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实施“五个百千万”工程,建立普法联络员、普法讲师团、法治同盟者、法律服务工作者、燎原志愿者等×支百人宣讲队伍,举办千场法制宣传活动,组织万名基层群众参与其中,让法治文化深入民心。截至目前,×支队伍共开展普法活动×余场次,受益群众超×万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农民工学法活动月”、“余林杯”法律知识竞赛、“喜迎十八大网上学法考试竞赛”、“纪念宪法三十周年文艺汇演”等活动,推动基层群众接受多层次、多模式、全方位、全覆盖的法制宣传教育,基层群众学法用法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景象。

三、贴近群众、弘扬文化,在创新实干中做到因时循变寓教于乐

“七五”普法以来,我区以创新为动力,坚持将法治融入文化,促进平台与队伍相协调、风景与阵地相交汇,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不断拓展法治文化的社会覆盖面,扩大法治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具体做到了平台、形式、阵地的“三创新”:

创新法治文化推广平台。一是打造法治文化模型。我们借鉴和发扬企业文化模型理论,从法治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工作重点着手,在双桥街道康乐社区和地税局率先打造了由价值追求、行为规范、视觉形象三大核心模块组成的法治文化模型,并在全区加以推广,成为了扬州法治文化名城建设在基层实践的一种新模式。二是构建校园法治同盟。在环保、卫生、国土、工商、质监等×个部门选聘了×名优秀执法人员作为法治同盟者,定期为在校学生讲授专业法律知识,并借助自身工作专业条件,利用第二课堂开展青少年学法用法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专业+社会法治同盟”的模式,搭建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参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平台,提升了校园法治文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进一步打造法治文化建设联动机制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三是开通免费法律咨询电话。开通×免费法律咨询电话,实现全区居民法律咨询“零成本”,充分调动了居民“平时学法、日常守法、遇事找法、维权靠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四是开设普法微博短信。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推广,在原有×普法网的基础上,开设普法微博,针对网民的特点制作发布一些生动活泼、不拘一格的法治产品,寓教于乐。定期向居民发送普法短信,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创新法治文化表现形式。一是“原生态”法治文化精品日益丰富。作为全国诗词、毛绒玩具之乡,我们组织×多位诗词创作者深入到基层、社区和厂企单位一线采风,创作编印了《×法治诗词》。采用卡通形式制作的法制动漫长毛绒玩具,让法治文化随着玩具礼品传播到千家万户。二是地方法治文化主题巡演寓教于乐。×年在×街道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年在汊河街道举办法治文艺调演出,×年在双桥街道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巡回法治汇演或主题活动,向全区群众展示各镇(街道)地方特色法治文化,让群众在娱乐中提升法治素养。三是地方特色民间普法队伍深得民心。在加强法治文化传播、引领法治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重视典型人群、典型做法的引导示范作用,成立了×等多支地方特色民间法制宣传队伍,引导他们在发扬社区文化和镇村特色的文艺表演、义务实践和志愿调解等各项活动中,将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创新法治文化宣传阵地。一是法治文化“四线百景”遍地开花。结合新一轮的区划调整,按照“一地一品牌,一类多亮点”的目标,沿润扬路、扬天路、扬菱路、文昌路“四条主线”建设“百个”法治文化阵地,不仅依托现有的法治景观资源进行层次提高,品位提升,同时凭借“万亩良田安居工程”、工业集聚区、双拥一条街等农业、工业、人文资源进行优势整合,资源共享,使各类法治景观相串联、相呼应,做到串点成线、串珠成链,铺线成面,铺花成锦,形成具有×特点、富有鲜明个性的法治文化精品。至今,建成邗上消防文化街、西湖镇金槐村普法大道、黄泥沟石刻法治风光带、税收法治文化宣传基地等×座大型法治文化阵地,基本实现每镇有阵地、每村有景观、机关有典型,其中引潮河法治文化广场喜获首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二是法宣中心核心工程紧跟潮流。×年,我区投资×多万元,建成×平方米的以声、光、电多媒体展示形式为主的区法制宣传教育中心。法宣中心自今年×月运作以来,举办多次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法制讲座与培训,接待×多批省内外兄弟单位莅临参观交流,并获得广泛好评。三是法治文化“示范工程”覆盖全区。在全区实施基层法治文化“×”示范工程,重点培育×个法治文化示范镇(街道)、×个法治文化示范机关、×个法治文化示范村(社区),以典型带路,构建富有特色、覆盖全区的知识普及、观念引导、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法治文化体系。

四、强化基础、突出检查,在创先争优中做到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七五”普法以来,全区各地以宣传促发展,以试点带全面,用典型促整体,基层民主法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各项事业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创建带动,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继续强化以村居民依法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坚持标准、夯实基础、丰富内涵、培育特色,进一步规范完善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的内容和程序,提升“双创”工作质量。全区已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村”×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个,市级创成率达×%。通过开展普法“接力棒”延伸工程、村(居)换届选举法制培训和法律服务等基层普法活动,推进“学法讲堂”建设,引导广大公民自觉有序地参与依法治校、治村、治企等法治实践,基层依法自治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文艺鼓动,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法治文艺是我区开展普法教育的重要渠道。我们坚持“文化搭台、法治唱戏”,在全区开展“法治文艺大篷车”进镇入村巡回演出,以歌舞演出、知识竞赛、小品短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缩短了法治文化与群众间的距离,引发了参与者的强烈共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重视法治文艺宣传队伍的建设和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成立了区法治文化中心、邗上街道木兰苑普法文艺队和大学生村官普法工作室,区、镇、村三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业余)的骨干,每年创作大批的优秀法治文艺作品,《×》《×》《×》等获奖作品素材取自基层,创作依靠基层,成果贡献基层,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欢迎。

检查促动,整体提升法制宣传水平。按照考核验收办法,我们对全区×个镇(街道)、×家单位进行了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促进全区“七五”普法规划的全面落实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有效提升了我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水平。

五年来,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依法行政不断强化,行政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公正司法有效推进,司法为民理念进一步确立,社会管理协调有序,法治惠民实践进一步丰富,民主政治得到加强,公民法律意识进一步提升,“七五”普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普法教育在基层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把职工的普法当作一种负担,被动应付。二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提升流动人口普法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今后,我们将紧密结合×实际,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进一步深化对普法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抓好普法工作领域的拓展,进一步打造普法工作的品牌特色,不断加快全区法治化进程,以法治环境的优化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提升。

我们将以此次“七五”普法中期考核为契机,把思想高度统一起来,把精力高度集中起来,把力量充分凝聚起来,在区委的领导下,以积极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务实的举措,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着力提高全区普法工作整体水平,努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稳定大局,为我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围绕转型发展大局 推进改革创新实践

围绕转型发展大局 推进组织工作创新

经贸工委书记----义东海

(2010年8月20日)

做为一名组工干部,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如何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改革创新,并在服务我县转型发展进程中实现组织工作的科学发展,我提几点看法。

一、不断增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坚定性 1、2010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服务转型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继续前进的一年。我们要始终把理论武装放在首要位置,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头脑、见行动。始终把干部培训作为关键措施,将选派调训与组织轮训相结合、“请进来”举办讲座与“走出去”参观考察相结合,促进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引入民意调查,实行综合考核,强化干部考核工作的“指挥棒”作用,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规范选人用人行为,激发队伍活力,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要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力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事业单位干部职务任期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 “一把手”和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进行有计划交流,将不适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改任为非领导职务,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宏观管理。

3、重新审视定性工委职能,使其规范并真正发挥作用。工委做为县委的派出机构,在各自口上代表县委履行着县委的部份职能职责,因此上级部门在制定干部初始提名办法、干部提拨、交流和派送等工作时,应当征求各自对口工委的意见和建 1 议并吸收工委人员参加。对各单位的股(科)、所、站、室、办等股级以下负责人员的任职应进行改革,下放于工委考核任免,人事部门凭工委任职文件办理相关手续,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工委的职能作用,也能对各单位的工作形成监督管理态势。

我县17个党、工委肩负着同样重的党建工作任务,10个乡镇党委人员多、班子齐、交流提拨快、同志们都干劲十足。

但系统工委自1998年设立13年来不仅人员少、而且各个工委之间的职务配置还极不平衡。机关工委不仅人员编制多,而且职务配置也齐全---书记、副书记、纪检、党办、工勤人员样样齐全;而其它6个工委不但仅有两个编制还混编在职能局,而且除不设副书记职务外,其它职务设置也极不一致。人员短失不配、职务缺失不理,一片混乱,直接影响工作开展。7个系统工委的大部份同志近二十年来干同一个职务工种纹丝不动、死水一潭,干部交流、提拨、使用进入了死胡同,系统工委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有的只是工作!工作!再工作!;领会!传达!再落实!名符其实的成了全县各个部门(单位)谁都可以给安排布置工作任务的中转站和杂务处理部。整年承担着非常繁重、没完没了、怎么做也做不完的党务、政务、杂务、事务,从来无人关心、无人过问,严重影响了同志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上级部门应当积极考虑给予尽快理顺解决,对党、工委干部的使用交流应一视同仁、引以正视,使干部交流使用工作步入规范。

4、致力固本强基,完善管党机制,使基层党建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要制定出台切合实际的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配套制定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实行基层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落实、经费保障、考核奖惩、项目推进等党建工作机制,有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夯实基础。与此同时,全面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在扩大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和谐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二、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 改革创新

解放思想是永恒的课题,改革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做好组织工作,必须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以思想解放促进活力的迸发,以改革创新推动事业的发展,努力开创我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以思想解放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就是要更加牢固地确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当前,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应当而且必须围绕转型发展来开展。但是,面对转型发展这个重大历史任务,我们的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等待观望,没有超前的思想,没有创新的意识,缺乏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全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意识不强、能力不够,一些党组织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自觉性还不够;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如何扩大民主、提高公信度,还要进一步健全制度和机制;少数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解决社会矛盾、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不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强大力量,才能使我县转型发展工作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突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夯实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今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全体党员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切实把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推动科学发 展的执政能力。班子好,则事业兴;干部强,则发展快。推动转型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二要大力加强“一把手”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考核监督,探索建立一把手定期汇报思想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职务任期制度和抓班子带队伍问责制度,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履职、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三要大力加强各级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服务转型大局、应对突发事件、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等多方面能力素质。四要大力加强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改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五要大力加强老干部工作制度建设,要抓好异地居住老干部巡访制度的落实,在外出时主动承担走访、慰问异地居住老干部的任务。

(三)着力创新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打造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基层党组织是推动转型发展的工作基础。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特别是基层书记要认识到,“一个不重视党建工作的党委是不全面的党委,一个不重视党建工作的党委书记是政治思想不成熟的党委书记”,切实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思想,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

四、发挥表率作用,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

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是全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实践者、组织者、推动者。党性不强的干部不能当组工干部,不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是不合格的组工干部。我们要以建设“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系统工委一向作风过硬、不怕吃苦的传统精神,做创先争优的表率;做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表率;做自觉提升能力素质的表率;做严格自律、公道正派的表率,确保今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顺利落实。

第三篇: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苏州高新区是1992年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与虎丘区合并,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区域西临万顷太湖,东依苏州古城,面积223平方公里,素有“真山真水园中城”特色。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0亿元、工业总产值310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8.5%。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和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均列第2位。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打好创新引领发展主动仗。大力引进创新载体和平台。我们把大院大所作为重要创新策源地,与北航合作建立苏州创新研究院、北斗丝路学院,先期开展5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2017年,我们还引进了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中科院声学所苏州电声产业化基地、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21个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全区累计集聚大院大所超过80家。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和团队。在硅谷建立北美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澳洲建立中澳“江苏-维州研创中心”,设立1亿元海外天使投资基金,变招商引资为招才引智。当前,我们还在欧洲、日本展开布局,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团队。全区已集聚各级各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超过800个,人才总量超过21万人。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区内自主培育的苏州国芯,是国产高性能嵌入式CPU超过3亿颗级别应用的唯一品牌。天准科技牵头承担的国家科学仪器重大专项项目,使我国在高精度测量领域达到全球顶尖水平。目前,全区集聚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1574家、占全区工业企业总量的半壁江山,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7件、是省平均水平的4倍。

二、打好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战。打造先导产业创新聚集区。我们依托清华工业大数据研发中心、国信优易、阿里云等重点项目,建设苏州工业大数据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产业应用(苏州)基地、工业大数据众智平台等,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同时,集聚了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中科院地理所苏州研究院、中兴克拉、山石网科等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络安防应用”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依托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东分所,投资3亿元建设苏州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培育诸如胜利精密、华数机器人“纯国产装备、纯国产数控系统、纯国产工业软件”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建设数据集成核心,加快探索传统制造业智能改造的国产化新路径。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先后引进了兵器214所、中航雷电院等骨干军工科研院所,集聚了中核苏阀、华旃航天电器等一批承担军工任务的大型国有企业,培育了东菱科技、长光华芯等一大批“民参军”企业,形成了全领域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军民结合特色产业集群,先后为天宫一号、神舟系列飞船、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提供有力保障,成为苏南地区国防科技工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三、打好促进质量变革组合拳。评价转型。依托工业企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以亩产、创新和绿色指标论英雄,探索通过用能、用地、用水等差别化价格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收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的企业集聚,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逐步退出、低效企业加速转型,今年将淘汰落后低效企业120家左右,努力实现土地资源“零增长”发展。政策激励。先后研究制定了创新引领发展意见和15项科技专项政策,制定了新人才政策和16个实施细则,对全球顶尖人才领衔的团队或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的综合资金扶持;设立创业领军成长项目,对高成长科技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形成优质创新资源的“强磁场”。金融支撑。着力打造苏州金融小镇,充分发挥“太湖金谷”作为全国股转系统国内首家委托服务机构的核心优势,延伸拓展路演、培训、大数据服务等功能,做大做强VC、PE投资,加快建设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高地,为企业提供投、研、咨、服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一年内,已落户私募机构300多家,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成为独具特色的金融小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娄书记讲话要求,以系统化思维全面建设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继续集聚领军人才和高成长性企业,继续推进原创性技术成果转化和先导产业发展,继续营造适宜探索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把苏州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奋力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最前沿!

第四篇: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

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

根据习总书记2018年在湖北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进一步明确我院深化改革的整体目的,促进我院各项工作有序、高质量发展,现就我院高质量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一、“一年工作看计划,百年医院看文化”

以中医文化为统领先进医院文化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全院医务人员秉承医院精神、遵循办院方针、牢记院训、熟唱院歌,把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利用好,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把共同的价值观通过约束、规范言行和言传身教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思想里,体现于日常行为中,通过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持久力,会提高职工行为的一致性,从而推动医院的成长与发展。

医院在办院方针、医院精神、医院院训、发展规划、服务理念、员工誓言、院徽院歌等文化体系整体奠定后,利用网站、报刊、名师讲座、“员工手册”读本、宣传栏、集体学习等方式抓基础培训,促员工核心价值观、行为礼仪、环保绿色等整体提高。

新建住院大楼在建设与装饰上尽可能的利用中医无素,打造良好的环境文化。

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中医重点专科品牌效应

1、加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市级中医重点专科骨科、针灸科、糖尿病、心病科的质量管理,对重点专科在 1 人力物力投入上给予倾斜政策。形成拳头学科立标杆,从而群带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2、积极研发专科中药制剂和协定处方,及时准确完成临床中药各剂型的研制。

3、在治病、防病等工作中充分运用“简、便、验、廉”的中医药诊疗技术,在科室综合目标管理和分配方案中充分体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诊疗工作中,做到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结合。

4、认真开展“治未病”和康复科工作,将医疗服务领域逐步从病人向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拓展,从已病向末病拓展,从临床向保健领域拓展,注重病后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搭建中医预防保健平台,作好中医体质辩识的统计和健康教育,各科结合实际,收集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资料。

5、抓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三、整体规划医院基层建设,做到绿色、环保、高效、安全

一是在住院楼建设上,系统规划住院功能,在用材选料上做到高质标准,在运行使用上整体设计,以节约能源和方便高效为原则。

二是安全建设方面,同步设计、建设、动行消防、排污、消毒供应等配套建设。

三是合理改造门诊楼,有效利用空间,使医院门诊诊疗 2 秩序更便捷。

四是在配套功能建设上,追求长远效应、久久为功思想。整合周边地盘,系统设计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诊疗环境。

四、建好一个班子,强化二种力度

逐步建好一个团结、和谐、务实、高效的服务领导班子。班子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发展和建设。管理者是风向标、指挥棒的作用,不是象战场上的士兵一样去客串每个角色,而是培养更多的会看病的医生,然后激发医生的潜在能力。管理者更不能任性地彰显个性和放纵权力,一切以整体利益为重,班子做到一个方向、一种声音、一致行动。

强化制度的完善力度和执行力度。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制度的修订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制度,领导者不但是制度的完善者,更是执行的标杆,要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更不可将管理者个人凌驾于制度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一切按制度程序做事,进一步弘扬正气、抑制歪风邪气,使全院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五、加强医疗安全质量控制,促医院在安全环境中稳步发展

医疗是立院之本,医疗安全是生存之基石,我们必须树立以质量为为核心的理念,保证医疗行为安全有效。

1、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完善质量管理考评体系。

2、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要实施质量实时监控、定期评价、及时整改等综合措施。

3、注重核心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原则,注重医患沟通与告知义务。

4、确定医院“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并能有效识别与确认。

5、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查处可避免的医疗纠纷与差错,定期总结分析医疗投诉,做到认识到位、整改到位、处罚到位。

6、强化后勤保障体系,减少临床工作人员非业务性工作量,在医院形成“职能科室为临床科室服务、领导为职工服务、后勤为医疗服务、全院为病人服务”的工作机制。

7、重点抓好三项制度的执行,即医疗质量考评制度、医疗安全责任制、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和医疗质量奖惩规定。

六、加强专业人才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医院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第一资源。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建设一支用得上、留得住、接得起的专业技术队伍。

1、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选送学科骨干和优秀人才外出进修深造,重视低年资、低职称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医师的发展与培养。

2、优化中医药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以引进、掊训、激励、师承教育等方式,使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标。

3、加强与上级医院各个专科的医疗技术协作,为我院 4 培养人才与技术提供支撑平台。

4、搞好院内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考试、考核以及激励机制等方法打造学习型团队。鼓励自修自学,打造一支精业务、愿拼搏、善沟通、敬业务实的专业队伍。

5、努力为现有的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业务发展平台。

6、对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竞争、有约束的人力运行机制。

7、为人才留位置、搭梯子,让人才有发展空间和平台。

七、做强信息化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手做事、机械运作,费时费力,用信息数据化做事,事半功倍,未来高速同效发展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医院信息建设项目中的检查系统、影像系统、管理系统、远程会诊及电子病历必须尽快投入使用,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数据准确率,使各项工作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与上级医院建设远程会诊联盟技术协作,助力专科学科建设,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广泛交流与学习,不断提升专科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形成拳头学科立标杆,从而群带医院的整体发展。

中医院全体干群务必高度凝聚共识、统一思想, 坚持承旧平稳、破中有立,多管齐下、革除积弊,厘清思路站高位,看准方向精准发力,敢抓敢管,真干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五篇: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

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

为加快推进国际旅游休闲中心而奋斗

——2013年杭州市旅游工作回顾与2014年旅游工作思路及举措

一、2013年旅游工作回顾

2013年是我市旅游业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从全国形势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旅游法》、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这对于杭州依法强旅、旅游强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市上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旅游行业艰苦奋斗、奋发有为,鼓足精气神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也客观看到,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国内雾霾、禽流感疫情以及高温天气、政府三公消费控制等多重因素制约,旅游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年来,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仍取得较好的业绩。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03亿元,同比增长15.19%;国内旅游人数940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3%;国内旅游收入1469亿元,同比增长17.29%;入境旅游人数316万人次,同比下降4.57%;旅游外汇收入21.6亿美元,同比下降1.87%。归纳2013年旅游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旅游拉动消费成效显著。从2013年10月1日起,我市发行杭州通〃旅游消费卡成为全市涉及面最广、工作最为繁重、影响力最深远、也是举全市之力最重要的一项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创新举措。截至去年底共销售旅游卡10万张,实现充值18.9万次,充值金额1.39亿元,实际消费33.7万人次,2旅”、“文化演艺之旅”、“运动休闲之旅”、“购物之旅”和“茶文化之旅”等旅游线路,千方百计抢占高铁游市场。

三是《旅游法》宣贯落实迅捷。我市及时制定《学习宣传贯彻<旅游法>实施方案》,启动《旅游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依据《旅游法》制订了《旅游合同》(范本),并印发行业广泛推广实施。对需要“立、改、废”的法规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旅游法》的政策措施、配套文件,制定印发《 旅游法自由裁量规则》,组织开展《旅游法》专项执法和“一日游”专项检查,全年共实施行政处罚5起,发出责令改正(限期责令改正)通知书25份,查处违规带团导游148名,IC卡扣分438分。全年受理旅游投诉1266起,办结率、反馈率、满意率98%以上。坚持不懈推进旅游目的地常态化联合执法,对重点区域欺客宰客行为保持高压整治态势,杭州连续三年保持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前8位。

四是旅游投资保持百亿规模。去年全市实际完成投资117亿元。按项目类别看,宾馆酒店22.96亿元,大型综合体44.05亿元,商贸购物14.25亿元,特色街区和自然景区分别达11亿元,旅游基础设施6.8亿元,历史古迹2.3亿元,温泉养生0.85亿元。按区、县(市)来分,萧山区34.39亿元,江干区14.48亿元,淳安县12.28亿元,桐庐县11.27亿元,上城区10.4亿元,下城区、滨江区也超过4.5亿元,西湖风景名胜区3.52亿元,其它区、县(市)均在2亿元左右。按项目实际投资额来看,超亿元的项目有26个,其中像湖滨国际旅游综合体、萧山湘湖景区建设工程、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桐庐县潇洒休闲运动公园旅游综合体等旅游项目投资力度大,前景十分看好。去年有10个旅游大项目已完成全部项目投资。我市还推进了一批示范性、创新性较强的新业态项目,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如尚城1157旅游综合体、武林路时尚女装街277皇后公园、杭州西山光明寺运动休闲公园、塘栖古镇保护与开发项目、深澳古村落旅游开发项目、河桥古镇慢生活街区、青芝坞休闲旅游慢生活特色街区、湖边邨精品酒店、“隐居西湖”民宿等,成为创新、融合及协同发展的典范。在今年1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旅游投资竞争力研究报告》中,杭州获得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城市排名第三名,休闲旅游投资竞争力和综合旅游投资竞争力城市排名第一名。

五是“美丽杭州”建设初显成果。为全面贯彻落实城乡统筹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杭州”建设的战略部署,由我委牵头起草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美丽杭州”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计划》围绕全市旅游休闲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打响最美杭州品牌、丰富旅游休闲产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共推淳安先行先试六大方面共推出了31条工作举措。一年来,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明显,淳安县成功创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西湖区蒋村街道成功创建浙江省旅游强镇(乡、街道),玉泉社区(青芝坞特色村)成功创建浙江省特色旅游村;临安成功创建清凉峰省级旅游度假区,富阳市新沙岛景区成功创建4A景区,桐庐县江南古村落、余杭区良渚玉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3A景区,余杭塘栖、临安太湖源、河桥古镇、江干钱江新城创4A已通过省旅游局初审;全市新增“三江两岸”绿道119公里,建成驿站10处,建成旅游码头13个,主城区绿道北线贯通。

6少了收入反而增加了,那更是能耐。他还指出,旅游业要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消费群体、企业和政府都要从观念上做出一些改变。为贯彻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最近国务院正在起草“促进旅游消费意见”,这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旅游业的综合作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决定》作出“围绕推进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形成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体制机制”重大决策,成为“十大举措”(简称“杭改十条”)之一。全会要求,加快推进旅游与时尚、休闲、会展、特色产业等融合共生,培育消费新增点,拉高消费贡献度。要求2014年要制定出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向旅游观光、休闲保健、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转型,着力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这些重大决策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杭州旅游业的远见和决心。

㈡拓展空间,探索当前旅游业发展出路。综观旅游业发展势头好的旅游目的地,一个共同的特征,旅游市场能适应旅游消费结构和消费特征的变化,尤其在少数人高端消费被遏制和公务活动锐减的消费时代,无论是政府管理者还是旅游经营者都要适应这一时代变化。谁在经营模式上调头快,谁就能抢占市场份额。具体表现在:一是旅游目的地将更加开放。随着散客化、自由行、自驾游、城市旅游和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越来越多的进入目的地公共场所,参与到老百姓的常态生活中,城市和乡村开始成为散客与本地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间。二是旅游者品味要求将越来越高。散客化、自助化、智能化等趋势将会进一步增强,休闲游将会得到显著增长。三是旅游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游客对城市旅游综合环境也更为敏感,对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四是旅游新业态成为市场主角。高端宾馆饭店将持续受到影响,新型民宿业、主题酒店、特色餐馆、乡村旅游成为新宠;传统旅行社业也将因在线旅游业务的扩张而受到影响。旅游景区将凸现换代升级。五是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政府将从政策指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综合协调等方面推进杭州市旅游全域化发展。

㈢找出差距,明确当前旅游业努力方向。旅游业是杭州的优势产业、龙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十年来,杭州旅游业立足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旅游发展在许多方面成为全国标杆型城市,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正视自身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一是发展理念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往存在重游客人数轻人均花费、重项目投入轻产品升级、重营销投入轻绩效评估、重GDP增幅轻游客体验感受。二是产业融合的差距。体现在旅游与商贸、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会展的融合度还不高,产品融合的叠加效应不明显。三是项目投入的差距。随着政府旅游项目投入的减少,民营企业后续投资的乏力,我市在如何吸引企业家来杭旅游投资方面还缺乏紧迫感。四是产品结构的差距。来杭游客基本消费(交通、食宿)仍占据总花费的66%,拉动社零增长的非基本消费(购物、娱乐)比重处于旅游消费结构的国际最低警戒线,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速度远远滞后于观光产品。五是环境容量的差距。杭州近郊、远郊的游客分担率严重不足,旅游旺季严重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美誉度,而周边素有江南文化底蕴的旅游吸引物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

10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在行业管理层面,认真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将旅游部门原有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放权于市场、放权于基层、放权于协会(中介组织),同时不断提高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在机关层面,优化机关内部机构设臵,改变行业指导方式,改进营销推广方式、改进旅游统计方式、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改进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改进办展办节方式等,建设服务型机关。在企业层面,推动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支持市商旅集团建立混合型旅游产业集团。扶持民营旅游企业发展,组织旅游行业民营企业参加各类经贸交流活动,为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服务。

㈡突出重点,突出旅游与休闲、文化、会展的融合。这既是杭州旅游产业融合的重点,也是杭州产业融合的特色与优势。从今年起到2017年,通过部门携手、市县联合,推出一批示范性强、附加值高、辐射力强的旅游产业融合扶持项目。一是推出7条休闲特色街区。重点打造建国南路中医街(上城)、新安江“双江”特色休闲街、临安锦北美食休闲特色街、中国御茶街(江干)、皋亭山休闲旅游特色街区、孩儿巷婴童特色街和运河塘栖特色街区群。二是大力培育会奖旅游市场。力争聘请杭州市会奖旅游大使50名,容纳1000人以上的会议场所10个;召开国际会议20个以上(ICCA组织统计标准)。三是做强旅游演艺市场。重点提升“宋城千古情”、“吴越千古情”、“印象西湖”、“西湖之夜”旅游演艺品牌,新创“良渚印象”、“径山禅茶”、“新安江之夜”大型旅游文艺节目;重点开发“杭州丝绸文化之旅”特色旅游产品,推动龙头文化休闲旅游企业上市,培育4-6个品牌市场演出团体。四是建设旅游产业融合基地。重点推进千岛湖啤酒休闲园、建德汽车越野运动基地、余杭运动休闲集聚区、萧山达利丝绸产业园、千岛湖游艇帆船俱乐部、富阳龙门山休闲综合体、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富阳)、临安珠宝玉石特色产业基地。五是提升杭州特色节庆品牌。重点举办西湖龙井开茶节、咖啡西餐节、足浴文化节、天目源茶文化节、西子美丽节、亲子杭州休闲文化节、杭州骑游大会、西湖登山节、横渡钱塘江、开步节等十大特色节庆品牌。希望各相关区、县(市)和有关部门根据市里确定的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行动计划。

㈢拉高标杆,推进“国际游客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就杭州而言,没有旅游国际化就没有城市国际化。今年将围绕国际散客旅游无障碍建设标准,不断提升杭州旅游城市品质。一是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年内力争开通直达美国航线,争取杭州对持有第三国签证的外籍人士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二是扩大杭州旅游消费卡的使用覆盖面。为方便散客自由出行和小额支付,深度体验杭州,杭州旅游消费卡要扩大使用商家,包括更多的社会餐馆、民宿、超市、娱乐场所,同时向五县(市)延伸。三是优化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和完善五县(市)旅游集散中心,实现杭州旅游集散中心与五县(市)旅游集散中心线路互通、客源互送、业务互联;完善火车东站城市旅游综合服务配套设施,提供游客汽车租赁、咨询等多功能服务;完善星级饭店汽车租赁服务体系。加快区域内公共交通设施建设,314立重要会议来源渠道的营销机制。四是放大国内投入。重点做大做强高铁旅游市场;积极启动2014“美丽中国游”和“中国旅游日”活动;继续打造推广“三江两岸”黄金旅游线;加强国内专题市场营销;实施好“中国智慧旅游年”相关主题活动。今年要充分借助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契机,主动牵头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建立旅游营销联盟,推出中国大运河旅游线路并争取纳入国家重点推广旅游线路。

全年市场营销将更加强化“一盘棋”理念。一是抓资源整合。近年来市县携手在央视投放大杭州广告取得不错的效果。今年要加强市本级与区、县(市)及旅游企业的三方合作,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合力促销的良好局面,发挥资金的最佳效应。二是抓活动的整合。旅游节庆在旅游市场宣传推广中一直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以往每年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达100多个,但也存在着内容同质、时间重叠、特色不明显、市场效果欠佳的问题。我们要借助规范和清理各类庆典活动的大好契机,保留并提升主题明确、特色明显、成效共享的旅游节庆项目,努力打响杭州旅游节庆品牌。三是抓平台的整合。要善于“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利用好文化、新闻、商务、外事、农业、体育等部门平台,强化旅游与历史、商品、工艺美术、新闻、体育、商务等元素的融合,放大旅游市场营销的综合效应。

㈥转变职能,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旅游部门要弱化“管理”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旅游新业态引导和服务标准的制定与规范。这几年,杭州住宿业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旅游部门要不断创新理念与手段,关注连锁经济酒店、主题酒店、民宿、青年旅舍等社会酒店的成长,建立社会酒店联系制度,出台社会酒店服务规范。标准化建设是转变政府工作方式、竭诚服务企业的有效手段。市委《关于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探索现代旅游业发展标准化新机制,创新全要素旅游目的地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模式”。全市将逐步成立政府层面的旅游标准化推进领导小组、专家层面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民间标准化培训辅导推进机构,指导和支撑杭州旅游标准化建设、机制及其管理模式的创新。今年将突出“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主题,以智慧旅游为载体,标准化建设为内涵,打造杭州旅游标准化建设网页,宣传智慧旅游与标准化工作。同时推广国家级千岛湖景区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省级西溪湿地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成果;启动深澳古村落景区旅游服务业、旅行社服务网点标准化等试点工作,年内至少各培育一个国家级、省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㈦主客共享,启动2014年杭州旅游进社区活动。以“乐游杭州〃和谐社区”为主题,以便民、惠民为目标,针对杭州、上海、南京市场,全面构建规模化、信息化,操作性和延展性强的社区旅游服务网络,全面提升旅游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旅游信息、产品、服务机构进社区。鼓励支持品牌旅行社走进社区服务市民,号召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到更多的文化旅游活动。主要包括政府支持引导,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旅游活动;组织县市旅游进社区;引导旅行社与社区进行对接,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旅游服务;整合旅游、民政系统公共服务资源;派发各类旅游宣传手册;联手华数在条件成熟社区服务中心增设

718-

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含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