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音乐鉴赏能力”是每个学生学习音乐之前的必备素质,也是新时期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鉴赏能力”是指学生对音乐艺术作品应该具备一定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欣赏鉴别”等能力,以便在聆听各种音乐作品时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价值,进行有效学习。本文就从“鉴赏能力”的重要价值出发,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做几点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音乐;
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鉴赏能力”
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功能,对音乐作品产生一定的情感感受和价值取向。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的黄金时期。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对“美与丑,善与恶”的鉴别能力不够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学。面对这种现实,音乐教师要结合时代的教学元素,努力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从音乐学习中懂得是非,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艺术感知力。
一、注重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意识
音乐这门以往被定性为“副科”的课程,在新课改之后逐渐受到各大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好时期。教师要为他们打开音乐之门,注重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我们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启发者和领导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音乐元素,才能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从本质上训练学生的鉴赏技巧。“元素”是一首歌曲的灵魂,不同“曲风、格调、形式”的音乐作品,都具有不同的音乐元素。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歌曲之中的音乐元素,让学生意识到音乐艺术知识对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唱歌”是每个小学生都必备的技能,对他们今后走入职场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好的音乐课程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感染学生的心情,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我们要注意不断扩展音乐教学题材,给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不能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唱会“歌”的层面上。新时期的音乐教育,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理解歌曲里的丰富内涵,唱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教师毕竟比孩子们接触过更多的音乐作品,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推荐一些有价值的音乐元素,通过“图片、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曲调的内涵,赋予音乐栩栩如生的形象。
二、引入时代乐器,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随着新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乐器”也是可以引入音乐课堂中的。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教师应该给孩子们营造一种轻松的音乐学习氛围。“口琴、风琴、竖笛”等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乐器。如果学生不知道怎样去演奏这些乐器,教师可以播放教学视频,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也能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和掌握每个孩子的音乐学习基础,有效扩大音乐鉴赏教育的受众群,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音乐教学计划。有的乐器演奏形式比较独特,而且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比如“京剧”,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当前的小学生不知道这些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甚至有陌生感和距离感,找不到学习的感觉。在讲授《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乐器教学,让学生表演《唱脸谱》,帮助学生掌握每个音谱的发音特点和规律。有的电影里也有京剧的片段。比如《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等,都可以激发孩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享受不同音乐之乐,感受到音乐元素的时代感。通过这种乐器教学,一方面能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音乐鉴赏知识,还能为学生提供他们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开展课堂表演,训练学生的音乐鉴赏技巧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离不开表演活动。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适当的开展课堂表演,训练学生的音乐鉴赏技巧,才能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有的孩子喜欢静静地坐着听音乐,学乐理,但是遇到实际的音乐作品,却不知道怎样去感受其中的艺术情怀。音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活动和表演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各种音乐形象。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善、恶、美、丑、爱、恨”等都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展现出来。通过有效的音乐鉴赏课,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让学生在努力的同时发挥音乐天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和传统教学课堂不同,这种“表演形式”的教学方法,能扩大音乐鉴赏课的普及面,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表演,释放他们的音乐技能,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加入到表演的过程中,训练他们的胆量。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或者音乐广播站,向学生介绍音乐鉴赏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音乐互动的崭新平台。当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重要价值,便能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日常的表演活动中,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
总而言之,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是教学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新时代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要立足于新时期的课堂,注重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关键的时期,只有不断完善音乐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才能让“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心”,从本质上训练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宁.基于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j].音乐课堂,202_,(04):49.[2]刘源.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应用[j].音乐和生活,202_,(07):23.
第二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一、研究背景现状分析: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两大主体,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教师已有教学理论的不足,以往的教学研究过多地关注多变的教学方法,缺乏对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项整体的、动态过程的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在心课程推进中的重要地位,为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提供了理由。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其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探究便于教师掌握和操作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益和质量。
三、研究内容:
1、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无实质性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倡导“以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因此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事在必行。
2、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课堂教学模式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教学模式的选择与确定
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不仅从目标的实现、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差异来确定教学模式的取舍。而一旦确定了何种教学模式,就必然关系到教与学的优劣成败。在教学模式的应用上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同化与异化。通过同化和内化吸收新信息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适合具体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学工作是多种教学模式的集合。从教师自身来讲,掌握一些常用的教学模式,以完成教学所赋予的任务。一般得心应手地运用几个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文献。
二、行动研究法
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研究,调查访谈,教学日记随笔等。
五、课题研究读书计划和具体安排:
研究时间:202_年3月——202_年3月1、202_年3月起读书,并开始写读书笔记,读书书目参考: 郭景扬.练丽娟.陈振国.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学林出版社。冯新瑞.杨莉娟.聚焦小学课堂反思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福建教育出版。
探究型课程教师实用手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优质提问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202_年6月在课题研究阶段撰写教学案例。
3、202_年7-8月利用暑假期间继续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随时做好
读书笔记及时上传。
4、202_年9月搜集整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并完成读书笔记。5、202_年1月写教学个案分析及相关论文。
6、202_年3月提出结题申请并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第三篇: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将探究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加强学习与研究,努力实践,认真总结,最终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在调查研究,搜集信息,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等过程中,同时获得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与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性。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适当的问题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并引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探究式教学的重点在于其过程性。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情感,那么学习者可以获得内在动力的支持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不仅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本质,也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目标的主要任务。那么探究式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其开放性。探究式教学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要向复杂,综合性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性学习。因此,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活动。探究式教学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可以从教材,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设计探索性的实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提出假设,合理预测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怀疑和困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探究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构思实验,提出假设,对操作、现象以及结论做出积极的预测。
3.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边操作边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4.探讨规律,得到结论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在旁适时的给予提示,有助于去伪存真,把探究目标深入化。通?^一系列的思维探究活动,学生对于相关的物理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概括,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5.巩固开拓,迁移发展
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和迁移发展。
6.评价建议,分析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采取自评、同学之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过程,以及实验技能和技巧,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和讨论。
三、探究式教学存在的疑惑
首先,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的关系存在疑问。他们认为:现代教学必提探究式教学,好像不探究就没有更新观念,就没有遵循新课改一样。探究式教学几乎承载了教学改革的所有希望,那么对于讲授式教学是否就可以完全舍去呢?其实新课程标准在强调探究式教学的同时,也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讲授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各有优缺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同时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例如,在向心力的来源和匀速圆周运动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分别利用传统的讲授来介绍什么是向心力,利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向心力是等效力,即它是由其它力来等效代替的,与弹力和摩擦力在性质上有本质的区别,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向心力的大小的决定因素等等。另外,如果每节课都采用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进度慢,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因此,要视具体情况而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授“电场力做功,电势,电势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因为其涉及到逻辑推理和理论推导,就可采取讲授式教学方式,这样学生会对静电场部分的一些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做到充分理解掌握。如果涉及到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建议应该采取小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完成整个探究过程,设计每一个实验细节,充分体验加速度与合外力和物体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其次,由于探究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因此,有人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怀疑。探究式教学中,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探究式教学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并亲身体验。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在探究式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时的,必要的,谨慎并且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增进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并提升科学素养。
第三,由于问题探究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最大特征。但是有些教师却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问即可,而忽视了问题的引导性与探究性,这样的提问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和鼓励,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发表见解。探究式教学在于善问、巧问,而不在于多问。教师应该根据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关键设置问题,对与教学重点相关的问题上进行周旋,对知识的难点进行设问,针对学生易疏漏,易模糊的地方设计问题。
最后,由于新课改提倡在课堂教学中要从“知识中心”转变为“能力中心”,从“学会知识”提升到“学会学习”。因此有的教师认为:在知识爆炸时代,对知识的掌握已经不再重要了,其重点在于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但是,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放弃对知识的掌握,仅仅追求能力的提高,就又导致教育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没有基本的知识作为基础,又将如何进行新知识、规律的方法探究?因此,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在强调方法和能力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重视知识目标,希望在教学中达到预期的知识目标,否则,就会变成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产生不利影响。
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以及激励者的角色。探究式教学存在更大的教学创新空间。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发展多元化智力。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展开探究式探讨。
第四篇: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模式探究
内容提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成了高中语文改革的重点。但是在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课堂主体地位不明确,阅读教学拘泥于形式等问题。笔者在本文中,试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作为思维的驱动力,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问题,才会主动去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积极去学习知识,知识的获取对于他才有意义。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心理机制。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中一味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就是要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就是要突显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
达尔文说:“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但是在我们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阅读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因此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如下一些看法。
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是人的生命体验运动。当我们调动深度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以强有力的参与行为进入文章的艺术世界和情感领域时,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在向我们走来,和我们直面对话,倾心相谈。我们可以与他一起走在生命高度亢奋的意识刀锋上,从而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感到有一种心智为之洞开、灵魂得以抚慰的惬意。
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老师的事,根本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把学生雕琢成一个模样,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直至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欲望。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老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很少,就是阅读了,也是随意性较大,或者因为任务,或者用来消遣,或者凭兴趣翻翻,至于研究性阅读,自然,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知道,大部分同学不太清楚研究性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帮助等。
这种现状的存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为应付高考教师多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美育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学生的个性情感得不到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没有从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阅读兴趣出发来理解和挖掘教材内容。
再次,学生个体学习存在差异性,而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抑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其次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映,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映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去追求“标准答案”。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同时,教师既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一般说来,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基于以上认识,我觉得新课标理念审视下的阅读教学宜采用问题式阅读、体悟式阅读和探究式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第一,问题式阅读。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个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以平等、合作、交流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观点,而不以一己之好恶轻率地否定,那么,课堂教学气氛、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轻松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多方位思考问题,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由于本文的写作年代离现在有七十多年,要让90后的学生充分感受本文的意味、情味很难。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消除时代隔阂,感受人文悲秋情怀,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我采用了对话教学,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体验作者的内心情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体悟式阅读。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设置一些“障碍”。我们所谓的“障碍”是指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教师精心地捕捉课堂随即生成的资源或将一些预设重点话题抛出,使学生认识冲突,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欲望。
2、提供一个平台。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同等的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引导学生一分为二辨证的看问题,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建立起师生、生生、学生和书本之间的对话。教会学生学会借鉴和反思,引领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促进思维的健康发展。
3、指明一个方向。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对于课堂教学的调控应有明确的方向。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各种偏颇,应及时的引导,指明一个准确的方向。
例如,在教授陆蠡的美文《囚绿记》一文时,我没有对这一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然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表对这部作品的感悟和体验。有的学生说,他从文章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有的学生说,他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不但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感受作品情感的熏陶,品尝创新的乐趣。
第三,探究式阅读。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口欲言而又无可言时,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
在教学《雨霖铃》时,我与学生一起探究了以下问题:
1、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这首词中有一“千古俊句”,你认为是哪一句?请说说理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2.“霸桥折柳”是什么意思?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的联系了。3.历来词评家赞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请你说说其妙处。学生品评、交流如下:此二句历来为人传诵,妙在集中了那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离人饮酒消愁,酒醒无异愁醒,愁醒更叫人难受。“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此其一。晓风残月,天未亮时特别凄清,古时赶远程常在此时动身。“惆怅晓莺残月,伤别。”(韦庄)此其二。4.本词好在哪里?哪几句话能引起你的共鸣?学生交流如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此外,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探究意识,单纯依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学生自身的感悟。在一个群体中,人们互相影响导致的同化力量,能使环境和氛围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让置身于该群体的个人通过日久天长的耳濡目染,感染上这个群体共同的风尚与气质。因此,有意识培养营造一个整体优化的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应端正我们的观念,走出误区,以学生为主体,找到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指导,解答他们的困惑,适应新的教学评价。让他们扬起兴趣的翅膀,翱翔在语文浩瀚的海洋里,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
1、方文飞《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周保中《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
3、袁承印《阅读在线》,《语文教学通讯》
第五篇: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
唐惠兰
摘要:应摒弃传统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加强体验、感受音乐,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以此理解音乐、爱上音乐。那么,怎样才能顺利的实施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这已经是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论述了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意义,其次,制定了促进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关键词: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策略
体验式教学主要指的是按照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与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者重复经历的情境与机会,呈现或者再现、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发展能力、产生积极情感的一种教学观与教学形式。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当前急需要实现的目标任务。
1.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小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的求知欲望高,而学校的教育可以为小学生们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在小学生的知识体系中,音乐课占有重要地位。音乐能够陶冶人 的情操,使人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切身的感受美,丰富自己的生活。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音乐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供娱乐和消遣的一门课程,此观念是不对的。小学 音乐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集体精神予以培养,并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阶段,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各学科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中学生物教学论文积 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过程,从而让学生在每次授课与每首歌曲中都得到更深入的体会,不仅调动了学生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促进了学生良好情感的形 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和其他课程稍有不同,音乐不会太注重知识点,主要是以一种感性的方式,让学生切身的感受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被音乐中所传达的美所吸 引,进而主动的探寻和体验音乐,潜移默化中和音乐有机融合,如此一来,才能对音乐知识点充分的掌握了解,使学生对音乐更进一步的欣赏。2.促进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2.1创设良好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在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之前,必须全面激发其兴趣。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促进学生兴趣的形成。这主要是因为音乐具有很强的情境性。通过 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全面的调动,而且,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及情感体验也会被唤起,以情感的角度推动学生和教材的共鸣。比如,教育者在上 《海》一课时,通过音画相结合的方式,在屏幕上展现出了一副优美的大海图景:太阳从东方慢慢的升起映红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天空上飞翔着几只海鸥,海上漂浮 着几艘小船。并且,还播放了一段《大海的风光》乐曲,以创设出一个优美的大海的情境,使学生彷如亲临浩瀚的大海上。然后,教育者与学生共同用手中的画笔与 彩纸将自己心中的大海绘画出来,让学生在情感情绪上形成一种共鸣,从而调动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欣赏课《龟兔赛跑》中,三位同学分别饰演裁 判、兔子、乌龟,其他的学生饰演大森林,通过图画、音像进行情境的创设,音乐一响起,整个班级学生都各自用花、树枝、动物头来搭设所需场景,班级瞬间变为 了葱郁的大森林,再配上一段精彩的旁白描述,教育者也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表演中,当解说词的深入和音乐的发展,表演越发的激烈„„音乐课程中有不少曲子或 者是歌曲均存在着一定的情节,讲授完后,应让学生自己担任创作家,创编后传与故事情节,并将自己所编的故事表演出来。同学们的兴趣被全面的调动。课堂教学 过程中,教育者应正确的引导学生把音乐和文学、音乐和美术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不仅与音乐学习的特点相符,同时,还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相一致,这样 的教学效果显著。
2.2还原音乐场景
大多数的优美 音乐作品中均涵盖了生动形象的画面,虽然小学生们的想象力十分的丰富,但是他们的阅历不深,因此,能够想到的场景范围很小。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倘若只是 简单的教学生学唱歌,而对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歌曲的意境不注重,那么,将呈现出了“鹦鹉学舌”之象。因此,教学中,教育者应适当的将课本中描绘的场景实际 中还原,让孩子们知道歌词中所写的内容,具体体现的美在哪,给人带来的感觉是什么。可先对孩子们单凭想象产生的不足加以补充,然后,可更加直接的理解歌 曲。比如,在学唱《踏雪寻梅》时,该音乐主要表现的是作曲者在寒冬里寻找梅花的故事,课堂教学中,我们可采用照片或者PPT等诸多的形式把歌曲中所描述的 寒冬全面的展现,倘若在雪天里授课效果更是明显,因为学生可以直接的欣赏到雪景。虽然外面特别的冷,但作者依旧奋不顾身的去寻找梅花,孩子们很容易被作者 的欢快、喜欢之情所感染。通过还原音乐场景,孩子们切身的体会到了冬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极大的促进了孩子们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2.3创新音乐方式
音 乐课表演过程中,不仅有歌唱表演,还涵盖了打击乐伴奏、续讲故事等一些活动项目,打击乐伴奏是让孩子们上台用各种乐曲进行歌曲的表演,此活动不仅满足了小 学生天生爱动手的习性,同时,还调动了学生们对演奏方式的创新。续讲故事主要是由教育者讲一半的故事,然后学生接着老师未讲完的故事继续讲述,多数学生懂 得临时发挥,创新了歌曲内容。比如,在歌曲《小青蛙找家》中,教育者授课时介绍了小青蛙怎样找家这个故事,但只讲一部分,剩下的由孩子们自己补充完整。通 过这样的方式,小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全面的发挥。另外,把各种乐器的声音、各音阶的敲击方法等有关技巧展示给学生,然后,邀请小学生上台演绎歌曲。虽然 小学生的年级较小,但是在乐器的选择上都有自己的主张,让孩子们完全照着自己的想法来演奏 工程师论文,能使他们对歌曲进行创新,这不仅全面调动了孩子们学习乐曲的兴趣,而且,自豪感油然而生。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们得到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全面激发,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中,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同时还是学生教学过程中持续稳定发展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2_年.[2]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_年06期.[3]李雪.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思考[N].毕节日报,202_年.[4]陈慧芬.在体验式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J].小学教学参考,202_年03期.[5]陆云.重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三要素[N].江苏教育报,202_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