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关于《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范文大全
编辑:心上人间 识别码:130-1135946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9-12 09:35: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

研究型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身边及生活中获取的各种课题为学习载体,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开展主动性研究,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不断构建及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掌握研究方法,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f},研究型课程能够极大调动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研究型课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3, 4]因此,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侧重于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目前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对研究型课程的开设方式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或者只进行了小范围的探讨,或者未开设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环境工程概论课》为例,提出了一套基于研究型课程理念的课程设计方案及学生能力培养方法

一、课程改革目标分析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该课程通常作为针对非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主要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环境现状,是当代大学生环境素质教育的基础课之一,使非环境专业学生能够对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等污染的治理方法和原理有所了解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的深人贯彻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环境工程概论》成为环境类专业新生学习的第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新生的人门课程,《环境工程概论》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概论类课程的共同特点是涵盖内容多、知识更新速度快,基本内容既包含了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物理性污染的控制及治理原理与方法,也涵盖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有关内容,同时还介绍了环境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每一章节的内容就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多,知识点零散,传统的单个教师主讲的“灌人式”全讲课模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不仅让授课老师上课吃力,浅显且泛泛的内容对学生也缺乏说服力,导致学生兴趣下降,课堂气氛不活跃

对于刚人校的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对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只局限在媒体报道的“雾霆”、“温室效应”、“富营养化”及各种污染事件上,迫切希望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的具体方向及内容在此情况下,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应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总体讲授,使学生对环境专业有总体认识然后,学生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结合身边环境问题,成立课题小组,开展一些研究型课题的学习这些研究型教学课题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社会实践调查等,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发生根源、基本原理、解决措施等进行深人了解这样,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既熟悉了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研究方法,了解到环境工程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又激发了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责任心,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环境工程概论研究型教学的具体实践

根据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课程的研究型教学由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成果评价三部分组成(一)课题设计

课题设计是研究型教学的基础,是以课题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的重新规划根据学生人数,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结合桂林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取得的成果,将《环境工程概论》教学内容课题设计为以学生调查实践为主题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通过调查发现的问题所作的汇报作为各章内容的开题,进而引出各章理论主题内容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研究内容进行总体讲授、指导,使得课程生动、课堂气氛热烈,进而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题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桂林市水污染状况调查、桂林市大气污染状况调查、桂林市固体废物状况调查、桂林市声环境以及桂林市的生态之城建设五个部分

(二)课题实施

1.成立课题小组课程第一堂课为导论课,由教师对目前的环境问题及环境工程研究方向等内容进行总体讲授,布置研究型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说明课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报名,教师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微调,保持各组同学水平相当,每组6名同学

2方案设计与实施各小组成员首先根据课题题目,明确完成目标,讨论课题实施方案;然后进行组内分工,完成资料收集、查阅、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汇总、书面总结及口头汇报等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以课下业余时间完成为主,教师轮流跟组进行指导、答疑以及必要的理论知识补充,帮助学生解决在课题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完成过程中,数据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图书馆的图书、期刊、统计年鉴、环境公报等纸质资料,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CNKI数据库等,以及环保局网站、环保局实时监测系统等网络数据资源然后,再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完成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成果评价

1.成果展示与评价首先由组长作为代表对课题完成内容进行汇报,同时对课题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介绍,课题组成员共同对其他小组的提问进行解答根据汇报结果和答疑情况对课题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由三部分组成:组间评价、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课题小组根据评价内容对课题内容进行进一步修改,并形成书面报告上交

2.成绩评定研究型教学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6]其中课程总成绩由学生个人的平时表现(包括课题表现、对小组课题项目的贡献)、所在课题小组成绩(要求3}4名环境工程专业老师对小组作品进行评定,取平均分)、期末考试成绩(闭卷考试)三部分组成三、总结与反思

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下两点需要进一步完善

1.完善学生在课题完成过程中的过程管理工作小组成员应记录下课题完成过程中的日记与心得,不断总结课题完成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无改进措施,如成员分工情况是否合理、时间安排是否得当等

2.教师对课题完成过程的反思如根据每个课题完成情况,评价课题设计是否合理、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研究开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以期在今后的研究型教学中不断完善

第二篇: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浅谈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工业的必由之路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署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先提出,并于1992年6月被发表在《里约热内卢宣言》上, 从那以后人类开始把减轻地球环境负荷作为共同的努力目标。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的需求, 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发展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是人们长期以来单纯的经济发展观, 导致了地球环境的 全方位污染与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统计的结果也表明, 化学工业为最大的有害物质释放工业, 超过排在前10名的其他个行业的总和,因此,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工业的必由之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得以迅猛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在目前却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尤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的困难重重,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整体素质不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国力还不够强,科技水平明显落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尚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质量和效益不高。(2)人口总量庞大,人口素质较低。到本世界中叶,我国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将接踵而至,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期难以改变,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资源短缺,人均资源明显

不足。(4)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极为严重。部分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令人触目惊心,部分大中城市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多年处于较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全国流失面积已达3.6亿公倾,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并且仍在继续增加。土地荒漠化、草原沙化面积仍在快速扩散。七大水系污染严重。事实证明,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不仅不能持久,而且最终会给我们子孙后代带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当前我国经济要想保持高度持续增长,必须审时度势,立足现实,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化学工业的概况

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工业。包括基本化学工业和塑料、合成纤维、石油、橡胶、药剂、染料工业等。

化学工业是利用化学反应改变物质结构、成分、形态等生产化学产品的部门。如:无机酸、碱、盐、稀有元素、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染料、、化肥、农药等。

利用化学反应改变物质结构、成份、形态来生产化学产品的工业部门。

发展化学工业,对于改进工业生产工艺(如以化学工艺代替繁重的机械工艺),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工业原料,巩固国防,发展尖端科学技术,改善人民生活以及开展综合利用都有很大作用,它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各门学科正在酝酿着新的技术突破,化学工业也将随着催化、分子设计、激光和化学仿生学等重大技术突破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化学工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化学工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工业的必由之路。现代化学工业应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开发绿色化学与化学工艺

(1)产品目标确定后, 选择无害、无毒的原料与中间品。

例如用非光气法生产双酚, 避免了剧毒物的产生;日本住友旭化成公司以异丁烯取代用剧毒的氢氰酸为原料的丙酮氰醇法合成聚甲基丙烯甲醋(MMA),先一步氧化成甲基丙烯酸, 再醋化为该 产品公司则开发出以甲基乙炔为原料在把催化剂作用下经拨基化醋

化生产的绿色工艺, 此法原料价格低, 产品收率高催化剂作用下经拨基化醋化生产的绿色工艺, 此法原料价格低, 产品收率高。(2)尽量不用、少用有毒、有害的溶剂和助剂, 或采用环境友好的溶剂和助剂。

a.固态化学反应。此反应无添加溶剂, 明显减少有害溶剂对环境的危害。例如一种制造印刷线路板的全新工艺川, 其核心步骤是一个固相次磷酸铜热分解反应, 废除了传统工艺中溶液预处理, 把盐溶液的表面活化和洗涤及化学镀铜等一半多湿法步骤, 不仅大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每块板子比原来便宜了两倍。

b.无溶剂的液态反应。在常态或熔融状态下进行无溶剂的液态反应。例如,(S)一脯氨酸诱导的,1,3 一环己二酮的非对称化, 即环化反应, 也可以在无溶剂存在下进行, 反应得到重要的手性砌块一酮。

(c)以水为介质的有机反应此反应因没用有机溶剂, 不存在易燃易爆等问题, 操作也更为简便、安全, 可以省去许多诸如官能团的保护和去保护等合成步骤, 因此水是潜在的环境友好反应介质。但它需要解决有机底物在水中的“ 疏水作用” , 反应底物和试剂在水中的稳定性, 水中存在的大量的氢键对反应的影响, 以及水中有机反应的 机理, 水中反应的立体化学, 适于水相反应的新试剂和新反应的发现及应用。例如在水溶液及空气中进行的金属催化有机反应, 代替传统上需惰性气体保护的无水有机溶剂中的反应, 不仅节省了反应时间、能耗、有机溶剂用量, 甚至可能消除副产物的产生。

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工业的必由之路,为了满足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现代化学工业不能单纯的追求利润最大化, 而应转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目标并重的追求, 以便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先庆.略论“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向”[J].新华文摘,1998,(3).【2】刘培哲, 潘家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世纪议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2_。

【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2_〔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202_

【4】伊武军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2_

【5】贡长生, 张克立绿色化学化工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_

第三篇:环境工程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目前面向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或者平台课程。而环境监测实验作为该课程的实践类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的强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基于现阶段自身发展特点提出的重大改革项目,其目标主要在于: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因此,改革和创新高校的实践类课程,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培养出具有很强工程岗位适应能力的卓越环境工程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重点。本文以环境监测实验课程为例,通过分析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的需求、环境监测理论计环境监测实验的教学特征,总结目前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现状与问题

1.1实验课程课的时设置问题

我国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多参照《环境监测》教材,教学目的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要目的,本质上来说是从属于环境监测课程的。因此,在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上面,很多高校安排为32~36课时(1.5~2个学分)。而这样的课时设置对于环境监测课程相对全面的内容(水体、大气、土壤、固废、生物、噪声及辐射),显得课时设置过短,实验过程太过于目的性和形式性,缺少了应有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比如:由于课时设置过短,实验前许多的准备工作(方案制定、试剂配制和设备调试等)往往都是由实验指导教师来完成,而学生只能机械地完成实验规定的试验方法和程序。

1.2实验课程的项目设置问题

环境监测实验主要是解决对水体、大气、土壤、固废、生物、噪声和辐射等不同介质中监测过程的布点、采样、样品保存、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实际问题。然而目前的多数高校在对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项目设置过程中,通常局限于本学科教学平台硬件配置,通常以化学分析为基础,利用现有的实验基础器皿和设备,对简单的几种污染物进行检测分析(比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磷(TP)、氟化物等(F-)),和目前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仪器分析差距较大。另外实验课程项目的设置往往受到各高校对于环境学科方向的发展偏好的影响,项目设置大都集中在某一种或者几种研究方向,具有很大的片面性,项目设置缺乏系统性。比如:大多数学校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水污染控制方面研究比较突出,因此环境监测项目的设置基本集中在水体污染物的分析,而大气、固废相关的污染物分析就相对很少。

1.3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问题

目前的专业实验课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多数实验(验证性实验)仍然以老师先详细讲授,然后学生再机械地进行操作、填写实验报告的形式。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受到实验课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较少开设或根本没有开设。这样,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几乎就成为了基础化学实验、分析技术课程等大学基础课程的简单重复,没有能够突出环境专业课程的特点,也难以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环境监测应包括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一系列专业过程,目前的教学方式只是抓住了“点”,而忽略了“面”。综上所述,在现行的教育条件和形式下,目前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尝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复合环境专业人才的必要环节。

2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增加实践性

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验的实践性。首先,让学生分组各自配置药品,亲自动手去查询药品、称量、定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体会到每个实验的关键步骤和需要规避的错误。最后,结合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及监测手段,鼓励学生能够自主选取测定方法,对监测得出的结果结合实际进行合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实践性的增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强化综合能力

传统的环境监测实验课教学方式通常由教学老师给学生布设好采样点,选择好评价指标,采样及测定方法等。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在环境监测实验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建议:首先,学生进行对监测区的现场调查制定环境监测方案,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确定合理的采样点,依据污染源,选取合理的评价因子;其次,学生自主确定样品采集、运输、保存等一列过程,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最后,学生根据采集的数据运用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原理对监测区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采用Excel、SPSS和Origin等数据分析方法写出评价报告。

2.3提高方法的前沿性与先进性

结合目前环境监测发展的前言,充分依托本科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积极与学院公共资源平台的合作,逐步提高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项目中的比重,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以及与目前行业发展的一致性。开展基于大型分析测试仪器为手段的演示型项目。让学生充分了解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离子色谱(I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原子吸收光谱(AAS)、总有机碳分析(TOC)等仪器分析的原理、操作和注意事项,突出其在水和大气等污染物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实验教学研究。使学生能够在保证基础实验分析和造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和本领域研究和应用前沿接轨,达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

2.4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

传统的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2项作为课程考核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验出勤率、遵守实验室纪律、实验操作规范性等;期末成绩主要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依据,考核其数据的准确性、报告的完整性等。实验课程考核成绩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成绩的公平性以及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在以上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增加考核学生对于环境监测方案设置的合理性、实践教学中监测过程的规范性、演示型教学项目中学生对方法和操作理解的深入程度以及实验报告体现出的数据分析的综合性等。避免学生实验报告的抄袭现象,使成绩能够确实反应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

3结论

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是环境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涉及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分析、生物测试等内容的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在课程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表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环境工程概论论文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现状及可行假想

环境是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活动和发展的各种各样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一切因素与自然条件的总和。但是近几十年 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污染。大气,水源,土壤等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环境污染的因素中,“工业三 废”造成的破坏是极为严重的。

工业三废指的是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废气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 化碳、硫酸(雾)、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废渣如:高炉矿渣、钢渣、纷煤灰、硫铁灰、电石渣、赤泥、白泥、洗煤泥、硅 废水如:纺织废水、冶金废水、炼油废水等。“工业三废”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若不 经妥善处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容许量,就对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物理的和化 学的变化后就又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主要了解了国内工业固体废物的现状。

随着工矿企业的不断增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日俱增,占用了大量土地,浪费资源,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导致大量土壤、植被破坏且对周围地表水 及地下水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现有企业中有一部分对其产生的工业工业固体废物采取了处理措施,即渣库堆 放,但是设施都不规范,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还有一些企业根本就没有对其工业固体废物 采取措施,这样就导致周边环境生态的严重破坏。渣库堆存导致大量的土 地及山体植被的破坏和减少,且渣坝周围的生态破坏,土壤流失严重。渣库渗滤液对水质有 极大的影响,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是长远之计,不符合可持续发 展要求。工业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基本达不到相关的环境保护标准。渣坝的 主体工程及坝体防渗都有一定的问题,这样就会潜在有安全隐患,若有强降雨或是山洪的话,可能导致坝体崩塌,对渣坝周围的居民及生态构成很大的威胁。渣坝防渗不合格导致大量的 渣库渗滤液进入周围水体,而且随着企业生产的继续,工业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会越来越多,这样的话就会需要修建大批量的新渣库,导致土地的不断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对大气也有不小的污染,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固体 废物堆中的尾矿、粉煤灰、干污泥和垃圾中的尘粒会随风飞扬,遇到大风,会刮到很 远的地方。焚烧法是处理固体废弃物目前较为流行的方式,但是焚烧将产生大量的有 害气体和粉尘,一些有机固体废弃物长期堆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会被微生物分 解,同时释放出有害气体。

据调查,广东省近年来的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年均超过202_万吨。而目前我国每年的工业固体废物总量已接近十亿吨,累计工业固体废物总量即将接近一百亿吨大关。从来源上看,我国80%左右的工业固体废物是矿山开采和基于矿山开采的冶炼工业固体废物。目前,我国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总体水平仍然普遍不高,从全国范围看再利用率较低,使得我国的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下。更为严重的是,大排量的废弃物占地面积大,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准确掌握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变化,尤其是产生的种类的分类,对环境保护和工业废弃物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产生来源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我推断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在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地区中基本为正相关关系。地域分异性由于存在地域分异性,我国应加快工业结构调整,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同区域、但对产生量和来源主要是基于回归分析、灰色模糊理论或者时间序列法进行,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技术研究较少。而工业固体废弃物分类技术的细化研究对制定合适的策略、政策对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和管理,尤其是对工业固体废物分类后,从工业固体废物中挖掘有价值的再生资源进行再分类和综合利用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呈现正相关性,年递增率达到10%以上,但以旅游业为主的地区例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增加部分主要来源于工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十年来的数据与此结论基本相吻合。同时,由于我国加强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正逐年递减,平均递减率接近12%。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强度和资源化处理有较强的地域分异性,河北等地较高,西藏等地较低。202_年底广东全省固体废物产生量超过13亿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约1.16亿吨,工业危险废物21818万吨,广东省的工业固体废物则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过多方努力,至202_年底,广东省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年处理能力是202_年的2.4倍,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置示范中心以及深圳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但从整体上看,广东省仍缺乏完善的工业固体废物收集系统和有效的收集体制,并且严重缺乏必需的废物处理设施,致使大量工业固体废物得不到妥善处理,对城市市容、水体、土壤和大气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不同工业固体废物之间彼此存在较复杂的关系,共同构成了工业固体废弃物体系。单纯针对某一大类或者某一区域的分类技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需要寻找一种能普遍适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技术。

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 处理等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学、生物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 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有人认为固体废物是“三废”中最难处置的一种,因为它含有的成份相当复杂,其物 理性状也千变万化,要达到上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会遇到相当大的麻 烦,一般防治固体废物污染方法首先是要控制其产生量,其次是开展综合利用,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和能源对待,实在不能利用的则经压缩和无毒处理后成为终态固体废 物,然后再填埋和沉海。固体废物处理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等多种学科,主要处理技术 有如下几方面:(1)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在对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最终处理之前,往往需要 实行预处理,以便于进行下一步处理。预处理主要包括破碎、筛分、压缩等工序。(2)化学法处理固体废物。通过固体废物发生化学转换回收有用物质和能源。煅 烧、溶剂浸出、热分解、焚烧、电力辐射都属于化学处理方法。改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措施主要有: 改革生产工艺,少排废物:提高产品质量,生产使用寿命长的产品,使物品不 致很快变成废物。采用精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量。制定固体废物的管理法规:有关防治固体废物的污染和利用固体废物的政策都 通过立法手段体现出来。一些国家都制定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以及环境标准。

对我国今后在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和管理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及资源化对策由于工业固体废物种 类较多,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全面控制、处理和利用所有的废物。根据其特殊性,参照发达国家对于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及资源化经 验,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1.加强法制和标准建设 1985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了“有 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浸出毒性试验方法标准”、“腐蚀性毒性试验方法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法”等,同时各省市也应带师相应的地方标准,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管 理法规化。只有依法可依,才能从根本上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管理。2.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是实现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减量 化,解决环境污染及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最重 要手段之一。在废物进入环境之前,对其加以回收利用,可大大减轻 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因此,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的建立 过程中,应把综合利用技术放在首要位置。3.推广清洁生产在积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 研究的同时,宣传和推行清洁生产,选择无污染、少污染的替代产品 和原材料及清洁生产工艺;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的企业,应控 制生产规模,减少产生总量。对能耗高,产渣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 企业分期分批实行关、停、并、转、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行有毒 有害废物的产生、排放、收集、运输、贮存、处置、利用、处理,实现从 末端处理向源头削减和实现全过程控制。其相关的清洁生产工艺和 处理处置技术、设备将是产业发展的重点。4.推进垃圾处理处置社会化进程运用经济手段,按照污染 者付费的原则,对企事业单位合理征收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费和产生 垃圾处理费,以补充废物清运、处理费用的不足,减轻我国工业固 体废弃物的管理及资源化探讨宋立岩财政压力。同时,通过垃圾收 费制度的推行,创造多元化的投资环境,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采 取由废物产生者交纳处理处置费的办法,保证处理处置设施的运 行,减少分散的不合理的处置与投资,实行社会化服务,使中、小企 业的固体废物得到妥善的利用和处理处置。逐步推进固体废弃物排 放收费制度。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还是一种政府行为,虽然公众的 环保意识在逐渐增强,但通过分担保护环境的费用,能使人们减少 制造废物和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想从源头上减少工业固体废物还需要完善防控制度: 1.改革分类制度。应从严把握禁止进口工业固体废物。根据实际 需求,科学设计工业固废分类标准,适当扩大限制进口类别,通过严 把许可证及商品检验关,变堵为疏。以矿渣为例,建议适度放开国内 紧缺的再生利用资源——如高含量稀缺金属冶炼矿渣的进口,将金属 含量而非品名作为划定类别的依据。对限制进口的工业矿渣主要通过 许可证管理,对进口企业资质、工艺水平以及环保能力进行评估,防 止因加工工艺水平低而对环境可能带来的恶劣影响,用入境检验保证 入境矿渣的质量。2.建立固废进口统一管理制度。对固体废物走私的监管、打击依 赖于多部门的配合,应建立综合治理的系统意识,将固体废物的入境 许可和国内运输、买卖、生产等各环节有效衔接起来,设计更为合理 完整的管控渠道。

注:论文部分内容引用于:《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王琨、《工业废物论文:工业固体废物的风险分析》蒋苏淮、《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的探讨》薛元德、《工业固体废物分类体系与防治状况分析研究》孙汉文。

第五篇:环境工程概论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 环境工程概论论文

题目: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姓名: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班级:11级土木06班学号:2011492

42013年11月11日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摘要: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初级阶段的高速发展期,在许多方面和欧美日五六十年代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固体废弃物的产量也正快速增加,逐渐发展成为社会问题,因此国外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再资源化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通过研究目前各国对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利用的现状,分析不同种类废弃物处理及利用的方法,探寻高效的变废为宝的途径。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资源化;现状

1固体废弃物

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_)中将固体废物定义为:生产、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2固体废物的分类

固体废物的种类很多,如按其性质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按其形态可分为固体的(块状、粒状、粉状)和泥状的;按其来源可分为矿业的、工业的、城市生活的、农业的和放射性的。此外,固体废物还可分为有毒和无毒的两大类。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和传染性的固体、半固体废物。

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固体废弃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

3.1压实技术

压实是一种通过对废物实行减容化,降低运输成本、延长填埋场寿命的预处理技术。压实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固体废弃物预处理方法。如汽车、易拉罐、塑料瓶等通常首先采用压实处理。适于压实减少体积处理的固体废弃物还有垃圾、松散废物、纸带、纸箱及某些纤维制品等。对于那些可能使压实设备损坏的废弃物不宜采用压实处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问题的废弃物,如焦油、污泥或液体物料,一般也不宜作压实处理。

3.2破碎技术

为了使进入焚烧炉、填埋场、堆肥系统等废弃物的外形尺寸减小,预先必须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经过破碎处理的废物,由于消除了大的空隙,不仅使尺寸大小均匀,而且质地也均匀,在填埋过程中更容易压实。固体废弃物的破碎方法很多,主要有冲击破碎、剪切破碎、挤压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还有专用的低温破碎和湿式破碎等。

3.3分选技术

固体废物分选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选将有用的充分选出来加以利用,将有害的充分分离出来;另一种是将不同粒度级别的废弃物加以分离。分选定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质方面的差异,将其分选开。例如利用废弃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差别进行分离;利用粒径尺寸差别进行分离;利用比重差别进行分离等。根据不同性质,可以设计制造各种机械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选。分选包括手工捡选、筛选、重力分选、磁力分选、涡电流分选、光学分选等。

3.4固化处理技术

固化技术是通过向废弃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固体废弃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过程。理解的固化产物应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良好的机械特性,以及抗浸出性、抗干─湿、抗冻─融特性。这样的固化产物可直接在安全土地填埋场处置,也可用做建筑的基础材料或道路的路基材料。固化处理根据固化基材的不同可以分为水泥固化、沥青固化、玻璃固化、自胶质固化等。

3.5焚烧和热解技术

焚烧法是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好处是把大量有害的废料分解而变成无害的物质。由于固体废弃物中可燃物的比例逐渐增加,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固体废弃物,利用其热能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以此种处理方法固体废弃物,占地少,处理量大,在保护环境、提供能源等方面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欧洲国家较早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固体废弃物,焚烧厂多设在1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并设有能量回收系统。日本由于土地紧张,采用焚烧法逐渐增多。焚烧过程获得的热能可以用于发电。利用焚烧炉发生的热量,可以供居民取暖,用于维持温室室温等。目前日本及瑞士每年把超过65%的都市废料进行焚烧而使能源再生。但是焚烧法也有缺点,例如,投资较大,焚烧过程排烟造成二次污染,设备锈蚀现象严重等。

热解是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高温(500-1000C)加热,使之分解为气、液、固三类产物。于焚烧法相比,热解法则是更有前途的处理方法。它的显著优点是基建投资少。

3.6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无害化。种种技术可以使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能源、食品、饲料和肥料,还可以用来从废品和废渣中提取金属,是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有效的技术方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堆肥化、沼气化、废纤维素糖化、废纤维饲料化、生物浸出等。

对于因技术原因或其他原因还无法利用或处理的固态废弃物,是终态固体废弃物。终态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是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弃物的归宿问题。处置的目的和技术要求是,使固体废弃物在环境中最大限度地与生物圈隔离,避免或减少其中的污染组成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4国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4.1提倡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

对生活垃圾尽可能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最有效的途径是尽可能对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收集。这是发达国家在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4.2鼓励有机垃圾堆肥处理

可以预计,垃圾堆肥技术将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但无论如何生活垃圾堆肥技术今后仍将在国外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4.3稳步发展垃圾焚烧技术

垃圾焚烧处理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出现有控制的焚烧(烟气处理、余热利用等)只是近几十

年的事。它与垃圾填埋处理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选址较容易,处理快速、减量化显著、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焚烧余热等优点,在发达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预计将来垃圾焚烧技术仍会继续得到发展。

4.4填埋是垃圾处理的基本方式

虽然垃圾填埋处理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填埋处理仍是垃圾处理的最终方式。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措施将不断完善,垃圾填埋场将向大型化发展,进入垃圾填埋场的有机物含量将有所限制。

5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现状

5.1现状

纵观国内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成熟且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3种。回收利用技术目前仅在少数几个城市中进行试点工作,应用实例尚不多。

5.1.1生活垃圾收运

近几年我国生活垃圾收运机械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机械总数达32635辆,占环卫机械总数81%。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城市垃圾机械化收运率比较低,不仅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手工操作较多,而且机具不足,设备性能差。全国大约有40%的环卫清运车辆已经老化需要更新,每年约有1000万吨的城市生活垃圾不能及时运往处理场地,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还很低。

5.1.2生活垃圾分选技术和装备

生活垃圾分选是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过程中的一个工艺环节。我国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分选回收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资。机械分选主要用于机械化生活垃圾堆肥厂、焚烧厂和其它生活垃圾资源化工厂。

我国应用的机械分选设备主要有滚筒筛、永磁滚筒。滚筒筛主要用于堆肥及处理熟堆肥的筛分过程,而堆肥的前处理过程应用较少。磁选滚筒一般用于分选生活垃圾中的铁磁性金属。静电分选法、光选法等我国还很少应用。

5.1.3生活垃圾的填埋技术和装备

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兴建了一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一些大、中型城市建成了垃圾卫生填埋场。但是,大部分城市目前仍采用堆放或简单填埋方式处置城市垃圾。由于没有建造能达到环境保护目的的渗滤液衬层收集系统,不能对渗滤液进行收集和集中净化处理,已导致水资源和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由于没有很好的压实机械,填埋场未达使用年限就填满封场;对填埋场气体未加收排,引发的爆炸事故常有发生。

现有卫生填埋场的设计建造标准不高,只有少数城市建成达到或基本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的卫生填埋场。除少数填埋场底部铺有防渗层外,其余卫生填埋场几乎都是采用粘土防渗。目前真正能满足卫生填埋标准的填埋场并不多。

填埋场的专用机具研制与开发有待发展。生活垃圾压实机是根据生活垃圾特性设计,是专门用于填埋作业的机具。目前我国用于填埋场的生活垃圾压实机还处在试制阶段,许多生活垃圾填埋场主要使用推土机进行填埋作业。用于填埋场的其它机具如推土机、装载机也需要根据生活垃圾的特性做一些改造,使得其更适合于填埋作业并提高作业效率。此外,填埋气体回收利用成套设备、新型填埋覆盖材料也急需开发。

5.1.4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和装备

我国已开发了城市垃圾堆肥技术。无锡、杭州、上海等地已建成了一批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堆肥厂,具有较完整的前处理、发酵、后处理工艺及设备。其堆肥产品质量、运行操作可控性、环境质量等指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还建成一批机械化程度低,但实用性强的简单高温堆肥

系统,如天津简易高温堆肥系统、鸡西的利用城市垃圾及粪便生产有机肥系统、安阳塑料膜覆盖快速堆肥处理技术,以及一批以处理陈腐垃圾为主的移动式简易筛分生产线(天津YS移动筛分机处理技术、北京自然腐熟垃圾简易筛分线)。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机动灵活,在处理大量生活垃圾和陈腐堆放垃圾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构成了城市垃圾堆肥处理高、中、低三个技术层次的分布格局。但是,我国堆肥技术和装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差距,特别是由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堆肥处理难度大,产品质量差,同时也缺乏成套化、系列化的设备。

5.1.5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和装备

生活垃圾焚烧设备的开发刚刚起步。我国兴建的大型垃圾焚烧厂如深圳和北京两个垃圾焚烧厂主要为引进国外设备。面对市场的要求,我国大中型锅炉厂纷纷引进国外技术,生产垃圾锅炉,以期降低设备成本。杭州引进日本技术准备生产三菱、马丁逆推型往复炉排;无锡引进底特律炉排公司的炉排技术;北京、宜兴引进美国的炉排技术等。

我国自行研制的小型医院焚烧炉技术已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并已发展成为系列化、标准化、定型化的成熟产品。此外,我国一些企业看好垃圾处理行业的前景,纷纷研制廉价的焚烧厂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其产品和技术已由固定炉排垃圾焚烧炉发展到链条式移动炉排焚烧炉,其中一些正在开 发往复式垃圾焚烧炉。但是,上述焚烧炉仅以焚烧为主要目标,烟气的处理及热能回收技术 相对比较落后,自动化程度较低,多数无法满足要求。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已研制了日处理 100吨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并取得成功,目前还需进一步完善系统,达到工业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1]赵由才.生活垃圾资源化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_

[2]李国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

[3]张留.城市生活废弃物处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李湘州.国内外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新动向与对策,202_

[5] 范留柱.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02_

[6] 董保澍.我国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现状及防治对策,《中国环保》,1995

关于《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