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读《千里寻芳邻》有感[5篇]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30-774781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3-10-29 16:29: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读《千里寻芳邻》有感

读《千里寻芳邻》有感范文(精选3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千里寻芳邻》有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千里寻芳邻》有感1

好书是一个香喷喷的面包,吸引着我们;好书是良师,它会在我们疑惑时,给我们点睛之笔;好书是益友,会在你难过时给予你安慰。我就享受了书的好处,特别是我看了《千里寻芳邻》这本好书,我从中领悟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

这本书主要讲了虎头家新添的小猪仔春兰和从林子里跑出的狸花猫球球在一起玩,难舍难分。春兰的兄弟姐妹长成了大猪而被卖掉,而春兰却怎么也长不大,因而被虎爸留了下一来。后来球球被舅母抱进城里了,它虽然交了不少朋友但还是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想念海边村里的一切,更想念远隔千里的春兰。于是球球不要命似了的往回跑,一跑上惊险连连。终于回来了和春兰团聚,它们还想和以前一样形影不离。

看了这本书,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生日时妈妈帮我买的一只小兔子。小兔子在我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妈妈觉得养养太麻烦,就想让我把它放了,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已经和这只小白兔结之间的情谊,就如同《珍珠鸟》中的鸟儿和作者,我们就像好朋友似的,建立了一份浓厚的友谊,怎么也无法割舍呀!你看,我把它放在一处没人的地方,让它离开我独自去远行;它却用它的三瓣嘴紧紧地贴在我的脚上,用爪子抱着我的腿怎么也甩不开呀!这灵性的家伙!它知道它舍不得我,可我也舍不得它哟!信赖往往流泻下美好的境界。这时的我,特别能理解作家冯骥才说的这句话包含的韵味,最终把它留了下来。

动物是冬感情的,无论是动物与动物,还是动物与人之间,时间久了,感情越来越浓厚,最终将无法甩掉。但你也不能因为的懂感情而对它进行伤害,这样只会使感情渐渐削弱,甚至消失。

读《千里寻芳邻》有感2

上个星期,著名作家张炜来到我们学校,带来了他的系列作品《海边妖怪小记》。

我阅读了其中一本《千里寻芳邻》。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我家的狸猫球球和虎头家的小香猪春兰,既是芳邻又是好朋友,它们总是形影不离。可是有一天我的舅母来到乡下,一眼便喜欢上球球,并把它带回城里当了宠物,见不到球球的春兰病了。而球球虽然在城里过着优越的生活,但心里无时不思念着春兰思念着家乡的一切。终于有一天球球逃了出来,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乡下和春兰团聚。

虽然这是一本小说,但我还是被深深的感动了,球球本来可以在城市享受优雅舒适的生活,为了友情为了恩情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千里寻乡路。它是多么的机警聪明啊,凭借回忆凭借方向知道顺着铁路一直往东。它时而搭火车,时而钻山林,一路忍饥挨饿,靠着信念和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被人抓获时侥幸逃脱;被野山猫掳去当新娘时,明知怕水却毅然跳下深潭它几次命悬一线却不放弃信念,最终如愿以偿。

我在球球的身上看到了许多我们缺少的,值得学习的精神、品质:它的重情、它的感恩、它的机敏、她的'毅力、它的坚韧我想在生活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有了这些良好的精神、品质,那么无论什么事都会成功。想想我自已实在自愧不如,定目标时总是豪气冲天实践起来却吃不了苦,坚持不下半途而废,我真该好好反省好好学习啊!

读《千里寻芳邻》有感3

今天,我看了张炜叔叔写得一本《千里寻芳邻》的书。

书中的故事,开头还挺美好的,中间的一些地方有些伤感,可后来的结局也还算完美。大致的意思是:一只从林子里跑出来的狸花猫球球和虎头家新添的小猪仔春兰玩成一团,难以分开。而春兰的兄弟姐妹因为长成大猪而相继被买走,可春兰却怎么也长不大,因此,被虎头父亲批准留下来。当球球被舅母抱到城里,它虽然结实了新的朋友,但也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十分想念海边小村的一切,更加思念千里之外的芳邻——小猪春兰。于是球球费尽周折地往家跑去,在路上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险事情,首先遇到了拥有小人丸的巫婆,后来又差一点成为野山猫的新娘子,最后又差一点被一位姑娘装在笼子里带回家,甚至揭发了球球意想不到的身世。最后,终于找到了春兰,并又和它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这故事让我知道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是有困难的。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不管道路是多么的曲折,都要勇敢的坚持下去,刻苦努力的学习,大胆的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二篇:读万里寻母有感

读《万里寻母》有感

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中的《万里寻母》每月故事。这篇文章讲了一个工人家中的13岁孩子玛尔可,独自从意大利的热那亚去寻找妈妈。他经历了千辛万苦,当然也在许多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他的母亲,来到奄奄一息的母亲身边时,他的鞋子破了,胃病也犯了。玛尔可一来,妈妈就接受了手术,最后玛尔可的妈妈得救了。这篇文章写了玛尔可下定决心去找妈妈。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了我以前小时候大哭大闹,要买这样那样的,妈妈就给我买了。还有一次在超市中我看中了一个几百元的玩具,我哭闹着叫妈妈给我买下了玩具。我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玩起了玩具,一不小心“咔嚓”一声响,玩具全部都坏了。妈妈看到了,并没有批评我,更没有打我。但那时我确实很伤心,因为玩具坏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惭愧。妈妈每天非常的辛苦,我们应该理解她,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得到妈妈非常爱我。所以在今后生活中,我要利用空余时间多帮妈妈做点家务事,在今后学习中,我一定努力学习,以最好的成绩来回报妈妈对我那种无私的爱。

家长感言

通过对《爱的教育》中《万里寻母》的阅读,孩子被玛尔可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找到了生命垂危的妈妈的这种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体现了主人公对母亲真挚的爱。它教会了孩子如何懂得去爱老师,爱父母,爱同学,并让小孩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万里寻母》这篇文章不愧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它洗涤了孩子的内心中那种自私和任性,激荡起孩子心灵深处对老师和父母的爱,引导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三篇:读《史记》“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有感

读《史记》“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有感

《史记》,司马迁以其“究天之人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自传体通史。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句句经典的语句,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就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是指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众所周知,在某个细枝末节上的毫厘之差往往会造成着落点上的谬之千里。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总会犯下了错误,而在这些错误中因“失之毫厘”而犯下的是最多的。如学习中,读错一个字、词,曲解一句话,带来的理解,解题时,一两个数据错误带来的结果;生活中,买东西时,不问清情况而买到劣质品,答应他人的事,却对他人的要求曲解了,不仅好心办坏事情,还易招惹他人的记恨;工作中,办事与按章与标准有异也不去思考其中对错,自以为做对了,其实谬之千里。我们要时刻记住“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这句话,它时刻都在提醒着人们如果不想犯错就要认真谨慎。

从事卫星导弹发射之类的重要行业的,对那毫厘之差总是异常重视,不然那谬之千里会轻易地让你辛辛苦苦的研究成果毁于一旦,或直接让你付出生命。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

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地对母亲说:“妈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头上的每根白发,您能看清我吗?” “能,能看清楚。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 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只有12岁。科马洛夫说:“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爸爸,你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距离宇宙飞船坠毁的时间只有7分钟了。科马洛夫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挥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这个实例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四篇:朱德千里寻党的故事

一九二二年,周恩来介绍朱德、孙炳文入党。张申府代表旅欧支部接受他们的申请。前左一为张申府,前右一为朱德。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二大”通过了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党章,近4000字,包括党员、组织、会议、纪律、经费、附则等6章共29条。对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等,分别作了具体规定。

朱德提出入党申请

正当中共“二大”通过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第一个党章后不久,来自军阀阵营、历经千辛万苦到上海来找党的朱德,终于找到了党的最高领导人陈独秀,向他提出了入党申请。

朱德深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早在1909年,就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了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朱德参加了响应武昌起义的云南起义,并带兵攻占了总督衙门——敌人的最后据点。以后他又参加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在战斗中屡建奇功,一直升职到少将旅长。

蔡锷病逝后,护国军内部发生分化,沦为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朱德救国救民的理想破灭了。许多人“都陷入了一种怀疑和苦闷的状态,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真正的出路。”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给了朱德很大影响。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深深打动了朱德,他从中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无比威力,看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光辉前景,因此产生了新的希望。

1922年初,朱德离开云南来到四川。他在四川听到了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的消息,异常兴奋。他已经认识到中国革命之所以一次次遭受失败,说到底,就是缺乏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要有一个像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那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革命才有成功的希望。正当朱德准备去上海寻找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时,滇军老同事、军阀杨森热情邀请他去重庆做客。朱德很清楚:四川军阀的耳目甚多,如果拒绝邀请,自己和全家都会有生命危险。于是,6月初朱德来到重庆。

杨森亲临码头热情地迎接朱德,并一再邀请朱德留下来当自己的师长。朱德婉言谢绝了,说明自己正想到国外留学去寻找新的生活。杨森见他不为所动,就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为他保留个位子,等待着他的归来。1922年6月初,朱德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名誉、金钱和地位,在重庆朝天门码头登上江轮,沿着奔腾的长江顺流而下,到上海去找党。

入党申请没有立即得到准许

朱德在上海闸北找到陈独秀,提出了入党申请。陈独秀的回答是:要参加共产党的话,必须以工人阶级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并且准备为它献出生命。对于朱德这样的人来说,就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陈独秀没有立即答应朱德的入党,而是向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独秀为何没有立即答应朱德的入党要求呢?这是因为党还不了解朱德,朱德也不了解党,需要有个互相了解的过程。党的宣言和党章刚制定出来,朱德还不知道,需要认真学习。只有认真学习了,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当时中共对吸收党员的规定很严。《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严格要求。显然,刚从旧军队过来的朱德与此尚有一段距离。要消除这段距离,需要一个过程。

党章第一条规定:“本党党员无国籍、性别之分,凡承认本党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党的宣言和党章刚刚在中共“二大”通过,外界还不知道。朱德要想入党,总得先学习一下党的宣言和党章吧?承认党的宣言和党章总要先了解和熟悉一下吧?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周恩来介绍入党

朱德要想入党,首先必须有党员作介绍人,要让党了解他。尤其因为他是从旧军队过来的,党还需要从头开始考察他,这必须要有一个不短的过程。虽然朱德完成了从民主主义者到初步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但是当时党对他还不了解,所以,陈独秀没有立即答应朱德入党。这不仅符合党章的规定,也是完全正常的。党章第三条规定:“凡经中央执行委员会直接承认者„„均得成为本党党员。”

1922年9月朱德出国留学,后在德国找到了周恩来并提出入党申请,周恩来当时也并没有立即答应他的入党要求,而是同他作了彻夜长谈。当朱德充分介绍了自己的身份、经历及对共产党的认识之后,周恩来对他有了一定的深入了解,才同意和张申府一起介绍朱德入党。由于朱德并不是工人,依据党章第二条规定,他的入党必须经地方执行委员会许可,经区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次第审查通过,方可成为正式党员。当周恩来、张申府同意介绍朱德入党后,他认为党对朱德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朱德也经受住了党的考验,所以立即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了朱德的入党申请。同时,为了有利于革命事业,决定朱德的党籍对外保密。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党很难接受一个像朱德这样曾在旧军队身居高位的人公开入党。如果他公开入党,在群众中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朱德的党籍对外保密,更为有利于革命事业的发展。

第五篇:读《寻得梅花点点香》有感

读《寻得梅花点点香》有感

孙蒙蒙

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这一卷散发着墨香的《寻得梅花点点香》,感觉不是读书,而是在听一位在讲台上耕耘十几年的园丁的谆谆教诲。感觉陌生,又熟悉。说陌生,是因为它是一本装帧典雅、有些“不接地气”的文化作品;说熟悉,是因为翻开扉页,那张温婉、熟悉的笑颜,还有书中每一个学生和老师熟悉的名字。

我轻轻地抚摸着封面上“李冬梅”三个字,想起初到市一中工作,就坐在李老师对面的场景。书中的课代表,时常在我眼前忙来忙去,给李老师拿书,拿水杯,向李老师讨教问题;书中的那一株茉莉,就放在我和李老师桌子中间,它沐浴着阳光,散发着阵阵清香;也曾有幸聆听了李老师厚重而又不失活泼的课;现场听过李老师讲解《君子有九思》;听过李老师跟我们交流《红楼梦》;想起升国旗时候李老师怕冷,我摘下我的围巾给她披上,她转眼看我时,那深邃、慈爱的目光;想起李老师拉着我的手,一句一个“妮儿”时的温暖……人去如雾散,转眼往事成烟,似这样温馨的场景,却历历在目,恍若昨日。人生总是充满不测,也感谢在每个岔路口处,上天给我的本愿意接受,或不愿接受的安排。因为,正是有了不可预知的变故,往事才变成了故事。

拿到这本书时是周二上完课的时候,今天周四。两天时间,除了上课、改作业、备课、跟学生谈心、谢了两篇两千多字的文章、开会外,我见缝插针,手不释卷,今天早读的时候,读完了这本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文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李老师这二十多万字,就像与她促膝长谈,娓娓道来,感悟良多。拿起手机给李老师发了一条微信:读完李阿姨的文,感悟有四。

一、要有诗一般对待生活的真心;

二、要有春雨一般对待工作的真情;

三、要有梅一般淡薄的品质;

四、要有熬过严寒的麦苗一般厚积薄发的力量。

每一个怀着赤城的心活着的人都是幸福的。因为,这一辈子,能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这才是最大的成功。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一定要有诗一样浪漫的真心。只有对生活充满希冀,饱含敬畏,才能发现生活真正的美。严寒的日子,滴水成冰,我们躲在温室里消磨石光,李老师却愿意踏雪寻梅。几度寻梅梅不开,却在心中添了一抹梅香。那一抹梅香,是对自己认真对待生活的一种欣慰,是对自己还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一种幸福。

翻开第二辑,写满了李老师在三尺讲台上最真实的点点滴滴。从刚参加工作时像个“小疯子”似的大发雷霆,到渐行渐远,不断积累之后的稳重、典雅,都写得那么真,离我们每个教师的生活都那么近。近到似乎是在说自己。有多少老师不是从躁动不安、喜怒无常的“小疯子”形象开始的呢?可是从李老师的文字中,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会怎样静静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学会如何鼓励学生,如何和风细雨般地去感化、温暖学生的心。只有为人师者有一颗炙热的心,学生才能在被爱中学会爱人,也学会做人。

初闻“冬梅”二字,和李老师上师专时的老师一样,由衷赞叹。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想起了一首歌“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想起了一句戏“她好比三春牡丹鲜又艳,我好比雪里梅花耐霜寒”.总之,喜欢这个名字,喜欢它傲立寒冬的倔强,喜欢它不与百花争艳的淡泊。作为老师,我们做的是一项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淡泊名利,默默无闻的梅花精神。只有洁身自好,不惧挫折,才能孑然挺立在酷寒的严冬。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我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才能锤炼出优秀的学子。这辈子,想坦坦荡荡站在讲台上,就像李老师一样,站成一道风景!

读李老师的课堂实录,看李老师锦心绣口,出口成章。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没有青灯苦读,日积月累,李老师怎能唾地成文?如果没有修心养性,默默无闻,李老师怎能积土成山,倾心创作出这二十几万字,为后来者指路?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抱卷苦读,善于积累。唯有虚怀若谷,不断学习,才能在讲台上站得稳,站得踏实,站得有底气!

谨以此文,献给李冬梅老师。

读《千里寻芳邻》有感[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