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传情况通讯(5篇材料)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130-1127502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9-05 17:13: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传情况通讯

(篇一)

202_年3月22日,我校根据转发区委宣传部《学习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内的通知》文件要求,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传标语。

此次宣传活动,让全体师生明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领,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进一步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篇二)

根据省委、汕尾市委宣传部关于组织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工作的统一安排,3月26日下午,我市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的形式,举行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报告会。

宣讲报告会上,汕尾市委宣讲团成员黄亿丰,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形成过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础、机遇挑战、重大意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空间布局”“七大措施”“规划实施”“汕尾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举措”等七个方面,作了题为《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宣讲报告。报告内容既系统全面、又突出重点,既有鲜明的理论指导性、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广大领导干部准确深刻领会《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发展思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市委书记邬郁敏主持报告会,并就深入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三点工作意见。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规划纲要》精神实质。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刻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要求和具体行动,落实好总书记、党中央和省委、汕尾市委的各项部署要求。二要广泛宣传发动,凝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想共识。

各地各单位要以此次宣传报告会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营造浓厚氛围,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规划纲要》的学习热潮,把学习宣传贯彻活动不断落到实处、引向深入。市委宣传部要组织市委宣讲团,分赴各地开展宣讲活动,确保学习宣传覆盖到全体党员、各个层面。各镇(场、区)党政一把手要带头宣讲,紧密联系本地发展实际,进一步明确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战略举措。各级媒体要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报道,迅速形成学习宣传落实良好态势。三要坚持调频对标,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利用好毗邻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的战略谋划,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布局中找准角色定位,推动“融珠”向“融湾”升级;

要调频对标大湾区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配套衔接,积极引进大湾区城市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环节和发展要素,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融合、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特别是要重点抓好高起点规划建设沿海能源产业,加快推进陆丰核电、宝丽华火电、后湖海上风电、甲子风电、海洋工程基地、湖东深水港及疏港铁路等项目建设,打造千亿级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要依托“红、蓝、绿、古、特”五色旅游资源,以沿海旅游观光路穿针引线,串联玄武山、清云山、周恩来渡海处、大安石寨古村落、甲东麒麟山等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碣石镇区、碣石湾金厢旅游产业带建设和金沙湾红色旅游度假小镇,打造“广东旅游强县”,擦亮“粤东旅游黄金海岸”品牌。

(篇三)

3月20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

会上,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承志结合自身工作学习讲了几点体会,对本局如何深入持久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具体要求。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毛艳华教授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背景、重大意义、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建设任务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为局系统人员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立足本职为大湾区建设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打下良好思想和理论基础。

(篇四)

昨日(2月26日),我市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学习宣传工作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省委常委会、省委宣传部专题学习会等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宣传思想战线《规划纲要》学习宣传工作和贯彻落实措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惠红参加会议。

周惠红要求,学习宣传贯彻《规划纲要》是宣传思想战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意义和学习宣传要求;二要精心谋划部署,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三要加强审核把关,确保学习宣传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周惠红强调,在学习宣传贯彻《规划纲要》过程中,一要高度重视,学习宣讲要全覆盖,推动学习宣传《规划纲要》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二要强化统筹,发出江门声音,彰显江门态度、江门作为,进一步提振信心、凝聚力量,在宣传安排上,要做好近期工作宣传,并加强中期、远期储备谋划,保持宣传热度;三要讲求实效,打好组合拳,突出学习宣传“广度、力度、温度、深度”,确保学习宣传有质量、有声势、有效果。

(篇五)

3月11日,我区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研究部署我区下一步工作。区党政班子成员、副调研员、主任助理,各工业园、区直(属)各单位、市驻区各单位、高新公司、平岗农场党委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傅光焱首先传达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主要内容。随后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革、谢彦举围绕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我区如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谈了学习体会和贯彻落实思路。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党委书记林进球强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要深刻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精神,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深刻认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港澳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的重大机遇,也是广东继续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大机遇、大文章。

林进球强调,要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新区是距离大湾区最近的、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供应基地,不锈钢冶炼、热轧、冷轧等产业发展水平和规模居全国同行前列。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实施,广东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发展将给不锈钢产业带来更大市场,我区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成为大湾区产业延伸区域和重要生产基地。我们要紧抓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学习、思考、研究、自我检讨和总结;

进一步端正工作作风,在状态,主动干,讲效率;

在机制体制、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主动对接大湾区建设,高效稳妥推进我区各项建设。

林进球强调,要进一步抓好学习宣传,在“真落实”上下功夫,把机遇落到实处。一要在深化学习上下功夫,推动学习教育全覆盖,营造共同推进大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投产,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三要落实好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准备工作,迎接国家专家组的考察;

四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深度谋划好全年的专项工作计划。

(篇六)

2月27日下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召开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专题学习领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领导结合自身学习体会,踊跃发言,进行了深入讨论。局全体处级干部及各科室、基层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全局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和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举全局之力主动投身到大湾区建设中来,结合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在全局上下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开展学习宣传,做到部署要对表对标、导向要正确无误、内容要规范准确、方法要创新有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系统掌握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大力开展“深调研”活动,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尤其是港澳人士的意见建议。多层次开展学习宣传,推动《规划纲要》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会议要求,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新风,在严格遵循上级部署要求的前提下,大胆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新举措,找准人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是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关于“拓展就业创业空间”的决策部署,落实惠及港澳青年各项就业创业政策,使其和内地就业者享有同等资助;

高标准运营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动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硕士研究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建设;

加快培育和认定一批面向港澳创业者的创业孵化基地。二是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关于“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的决策部署,加强与港澳职业院校在第三产业类职业教育专业方面的合作交流,探索建立职业技能联合培训和认证基地;

根据省的部署,探索建立事业单位面向台港澳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直接考核聘用的“绿色通道”,试行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制及一事一议薪酬待遇机制。三是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关于“推进社会保障合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港澳居民在我市就业、居住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

根据省的部署,探索在江门居住的港澳人员执行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保障港澳居民在江门安居乐业。

(篇七)

近日,古劳镇先后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和党委扩大会议,专题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镇全体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同志共30多人参加了本次专题学习会。

组织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结合古劳实际继续深入研讨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会上,镇委副书记吕国新详细传达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和鹤山市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物流中心建设研讨会会议精神。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及部门负责人围绕我镇“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作了发言。

在听取各参会人员的发言后,镇委书记谢文清结合我镇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助力鹤山珠西物流中心建设”提出了三点意见。

1、全面理解,准确把握。

班子成员要带头学,深入学,全文学,要充分认识《规划纲要》对加快鹤山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中央《规划纲要》的战略意图,以及对加快广东、江门和鹤山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2、抢抓机遇,提前谋划。

古劳镇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节点,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把握重点,提前谋划,推动发展。各班子成员要结合分工职责,主动谋划分管领域如何对接好大湾区建设;

各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找准对接点,明确工作切入点;

各村也要主动借势,抓住大湾区建设机遇,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理清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3、精准定位,群策群力。

围绕鹤山建设珠西物流中心的发展任务和目标,推动古劳镇园区的产业策划和功能布局,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和招商资源,整合改造低效厂房,确定若干个支柱产业,引导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进一步助力鹤山建设珠西物流产业新城。

(篇八)

202_年3月15日,太和镇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中心组除2人请假外,其他15名成员参加,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精神。镇委书记谢勇坚主持会议并讲话。

谢勇坚强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要深刻认识领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切实增强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把党中央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谢勇坚指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虽然没有涉及清远市,但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的要求,遵循中央顶层设计,全力配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见效。

谢勇坚要求,学习宣传贯彻《规划纲要》是当务之急。全镇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结合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学习宣传培训,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落实《规划纲要》的热潮,推动《规划纲要》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篇九)

为切实抓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宣传学习贯彻工作,根据市委有关工作要求,3月11日,市商务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规划纲要》,研究布置宣传落实工作。市商务局领导班子和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宣传学习贯彻《规划纲要》要与宣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李希书记视察江门讲话精神相结合,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刻领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扎实抓好《规划纲要》的学习宣传落实。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瑞思强调,《规划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对广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接下来,全市商务系统要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严格遵循中央顶层设计,把握《规划纲要》对江门以及商务领域工作的重要要求,对照我市将要出台的贯彻实施方案,梳理商务领域关键工作,扎扎实实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促进江门在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江门商务力量。

(篇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的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营造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为推动惠州市有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4月10日下午,龙华镇在镇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专题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镇三套班子成员,镇属部门负责人参加学习,会议由镇党委书记刘才庆同志主持。

镇党委要求各单位、各基层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切实增强能力本领,强化责任担当,上下一心,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年度各项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会上,镇规划办、综治办、党政办、财管所、农业办、团委、村建所、工程办等部门负责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分别作学习心得体会发言。

4月11日上午,龙华镇在镇政府三楼会议室继续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题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镇三套班子成员参加学习,会议邀请县人大副主任张志崇同志作专题辅导报告。

张志崇同志围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宣讲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并指出,龙华镇要找准定位,抢抓机遇,围绕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目标,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步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强化内部建设,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推动建设有活力、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宜游小镇;二是狠抓落实现有项目的建设,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全力重推动各重大项目落地扎根;三是保护好现有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深挖文化内涵,在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谋划龙华品牌发展。

张志崇同志强调,全镇各级各部门要全面深入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准确把握其中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明确目标方向和政策措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建设好大湾区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要求和具体行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部署上来,在新一轮竞争中奋勇直追、赢得先机、取得优势。

(篇十一)

根据区委宣传部《关于转发专题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清新宣函[202_]7号)精神,3月15日,区文广新局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专题学习领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勇辉主持,理论中心组成员及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全体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和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严格按照市委、区委的部署要求,举全局之力主动投身到大湾区建设中来,结合文广新工作,认真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在全局上下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区部署要求开展学习宣传,做到部署要对表对标、导向要正确无误、内容要规范准确、方法要创新有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系统掌握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将文件精神转化为推动清新文广新工作的强大动力。

(篇十二)

3月14日上午,横荷街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座谈会,专题学习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会议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新主持,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邓军红等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徐新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徐书记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大家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领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弄懂、弄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部署要求上来,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严格按照省、市要求,积极主动深度投身到大湾区建设中来。

(篇十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引导和激励全区广大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要求上来,3月26日上午,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秘书组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学习报告会。区委中心组成员,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区直各单位、各镇街领导,区委中心组秘书等120多人参加了学习。

本次专题学习报告会邀请了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毛艳华教授作报告。毛教授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愿景”为题,从《规划纲要》的结构内容,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背景、与国际典型湾区的对比、建设重点任务以及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的创新举措等五个方面,对《规划纲要》进行详细解读,阐释了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基本情况、发展前景和重大意义,在比较国际典型湾区和跨区域合作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体制机制创新方向和推动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毛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既放眼世界和未来,又立足实际和实情,让大家对《规划纲要》精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会议强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对香洲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规划纲要》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规划纲要》精神,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部署要求上来,抢抓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大局,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奋力把香洲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篇十四)

3月11日下午,清新区发改局召开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题学习领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局各班子领导结合自身学习体会,踊跃发言,进行了深入讨论。

学习会上,卢梓星同志深入解读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背景、目标任务、未来发展趋势与机遇,以及建设大湾区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在全局上下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区部署要求开展学习宣传,做到部署要对表对标、导向要正确无误、内容要规范准确、方法要创新有效。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系统掌握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大力开展“深调研”活动,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尤其是港澳人士的意见建议。多层次开展学习宣传,推动《规划纲要》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篇十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切实把统战部班子成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统一到中央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部署要求上来,3月15日下午,由清城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罗泽光同志组织了部(局)2名班子成员在1128室专题学习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且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要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作用,抓住重大机遇,以扎实推进清城区非公经济企业构建具有国际经济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开创清城区统战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过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深地感到,该《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

展目标。通过学习,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延伸。

“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尝试和创举,这一伟大实践经过20余年的证明是正确的、英明的、符合历史和现实需要的。“一国两制”的实施,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成功抵挡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波及,并持续促进两地经济欣欣向荣。“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绝的政治魄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深刻内涵,必将促使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是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要把三地科技创新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和“燃点”,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大湾区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连接,人文习惯风俗相近,而发展重点中心以及经济增长点各不相同,因此坚持协调发展有利于大湾区建设的健康、顺利、有效。近年来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给国家、人民带来难以修复的影响,大湾区建设应当以绿色发展为宗旨,任何违背绿色发展、影响绿色发展的做法都应禁止。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当年依靠的就是毗邻港澳的特殊地理优势,现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把粤港澳三地当做一个整体,切实把改革开放的大门开的更大,把改革开放的步子拉的更开。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大湾区的建设一定能让人民共享到发展的福祉,感受到发展的实惠,从而为了发展福祉而更加支持大湾区建设。

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更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更加印证了改革开放政策适应民情、适应国情、适应世情。要取得更进一

步的发展,就亟需更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深深地感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改革开放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就是新一次改革开放的伟大尝试和实践,如今,大湾区建设已经吹响号角,这艘改革开放的巨大航轮已经起航,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为三大合作支撑,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沿着既定轨道和目标前进。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可以说,“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情怀,不仅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也让沿线国家受益。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需要我国建立健全改革开放体系,完善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建好粤港澳大湾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一带一路”建设更进一步的促进改革开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施展本领的广阔空间和宽广舞台。

【篇二】

《纲要》提出,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的作用,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对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在内地就读的学生,实行与内地学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门票等优惠政策。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支持澳门建设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发挥澳门旅游教育培训和旅游发展经验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研究探索三地幼儿园缔结“姊妹园”。研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加强学校建设,扩大学位供给,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推动实现平等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顺利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支持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训交流。

《纲要》要求,建设人才高地。支持珠三角九市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在技术移民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外籍创新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试点。支持大湾区建立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紧缺人才清单制度,定期发布紧缺人才需求,拓宽国际人才招揽渠道。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畅通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市场化渠道,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职业资格国际互认。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支持澳门加大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提升人才结构。探索采用法定机构或聘任制等形式,大力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参与大湾区的建设和管理。

【篇三】

2月18日,对珠港澳地区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纲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通过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深地感到,《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为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

《纲要》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港珠澳大桥的顺利通车,大大促进了粤港澳地区的交流,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使城与城之间大大减少了距离隔阂,未来大湾区势必会成为城市互联度极高的一体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四】

多方面高度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今天(202_年2月18日),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并授权新华社全文通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强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浏览全文,令人振奋,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在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低谷困局的破局之举。而此项规划纲要最关键前期工程之港珠澳大桥在去年的成功开通,堪与19xx年及时启动三峡工程为龙头的经济刺激大举之长江截流仪式的综合效用媲美,都是中国大复兴里程碑性质的重大工程、历史壮举。

《规划》共11章,2.7万字,涉及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规划定位、重要内容、实施策略与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内容。

其中,空间布局部分强调,通过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来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

规划定位方面强调:通过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防护屏障,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共建人文湾区,构筑休闲湾区,拓展就业创业空间,塑造健康湾区,促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

发展策略方面有两大思路:一是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携手扩大对外开放。二是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发展特色合作平台。

在规划实施保障方面,强调了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重点工作,防范化解风险,扩大社会参与。其中的推进重点工作,有报道显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已于本月13日在深圳市前海举行。包括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项目、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首批启动项目以及深圳交通工程新开工项目在内的31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749亿元。31个项目中,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项目有10个,涵盖产业、公建、环境提升及市政基础设施等类型;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项目共11个,分为落户、签约、启动和建设等4类;

此外,还有深圳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0个。深圳市政府去年11月正式批复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及大小南山周边地区综合规划》,规划范围面积约37.9平方公里。其中,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项目今年全年实际共有313个,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6亿元。

笔者估计,按深圳市前海区这个力度,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固定资产项目的首轮投资力度,势必远远超过万亿元量级。整个地区的最终投资,则可能达到百万亿元量级。如此大举投资,势必强有力刺激整个珠三角区域经济,迅速改观近年来——尤其是去年经济近乎断崖式下滑的险情,促成中国景气、中国机遇再度爆发。

纵观大历史,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已春风三弄,三次“春风”、“春天”、“春潮”,珠三角地区都是重要主角、领跑者、“拓荒牛”。

第三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

【篇一】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南方日报今天发表评论员文章《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一论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如下:

文章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粤港澳三地的充分信任和殷殷嘱托,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是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行动指南,对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香港、澳门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港澳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的重大机遇,也是广东继续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大机遇、大文章,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文章指出,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自觉肩负起大湾区建设重要责任主体的职责,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机遇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纲要》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携手港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篇二】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过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深地感到,该《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通过学习,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延伸。

“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尝试和创举,这一伟大实践经过20余年的证明是正确的、英明的、符合历史和现实需要的。“一国两制”的实施,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成功抵挡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波及,并持续促进两地经济欣欣向荣。“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绝的政治魄力。“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深刻内涵,必将促使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是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要把三地科技创新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和“燃点”,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大湾区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连接,人文习惯风俗相近,而发展重点中心以及经济增长点各不相同,因此坚持协调发展有利于大湾区建设的健康、顺利、有效。近年来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给国家、人民带来难以修复的影响,大湾区建设应当以绿色发展为宗旨,任何违背绿色发展、影响绿色发展的做法都应禁止。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当年依靠的就是毗邻港澳的特殊地理优势,现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把粤港澳三地当做一个整体,切实把改革开放的大门开的更大,把改革开放的步子拉的更开。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大湾区的建设一定能让人民共享到发展的福祉,感受到发展的实惠,从而为了发展福祉而更加支持大湾区建设。

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更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更加印证了改革开放政策适应民情、适应国情、适应世情。要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亟需更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地感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改革开放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就是新一次改革开放的伟大尝试和实践,如今,大湾区建设已经吹响号角,这艘改革开放的巨大航轮已经起航,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为三大合作支撑,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沿着既定轨道和目标前进。

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可以说,“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情怀,不仅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也让沿线国家受益。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需要我国建立健全改革开放体系,完善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建好粤港澳大湾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一带一路”建设更进一步的促进改革开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施展本领的广阔空间和宽广舞台。

【篇三】

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立什么样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直接决定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方向和成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总体要求中指明了大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只有准确把握、牢牢贯彻这些事关大湾区未来的根本性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大湾区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不动摇,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基本原则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锚定方向,至关重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重要指导理念。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牢牢遵循“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改善民生”“‘一国两制’,依法办事”这六大基本原则,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大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把维护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深化对大湾区战略定位的认识。要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更好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依托粤港澳良好合作基础,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规划纲要在202_年和202_年两个时间节点设定了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大湾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紧扣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统筹协调推进。要从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设施支撑保障、绿色智慧节能低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发力推进,到202_年,实现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2_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学习领会规划纲要精神作为当务之急,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在遵循中央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创新,严格对标对表中央要求,大胆创新路径、方法、措施,全面提高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主动加强与港澳协同,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广东所能”,举全省之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大湾区建设,把规划纲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篇四】

2月18日,对珠港澳地区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纲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通过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深地感到,《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为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

《纲要》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港珠澳大桥的顺利通车,大大促进了粤港澳地区的交流,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使城与城之间大大减少了距离隔阂,未来大湾区势必会成为城市互联度极高的一体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五】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开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港澳曾经在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中发挥中国内地与海外联系桥梁及市场经济示范作用,为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在这过程中港澳也获得很大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百废待兴,港澳尤其是香港凭借资金、技术及海外广泛联系优势,到广东投资办厂,香港厂商甚至将制造业的制造环节北移广东,并逐渐形成香港与广东前店后厂格局,使香港能够腾出空间发展第三产业;

加上内地各省市通过港澳了解海外市场信息,并通过香港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设备和将内地产品输往海外市场,这极大地促进了香港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并带动金融、旅游等系列第三产业发展,使香港在上世纪80、90年代成功实现了第二次产业转型,即由制造业为主转向第三产业为主,并实现经济高速发展,从1982年至1997年间,香港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3%,由此也使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回归后,内地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港澳与内地经济互补性减少,但是香港仍有国际金融中心、专业服务业高质素并与国际接轨等产业优势,且有法制健全、全球经济最自由、税制简单、税率低等制度优势。因此不仅内地企业到港上市,而且很多国际企业通过到香港上市建立通往内地市场的门户,使香港成为世界ipo(上市招股)融资总额排第一的地区,并连续多年居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全球第一。同时透过发展人民币债券、贷款和股票类产品,香港也成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融资中心。由卡塔尔金融中心与伦敦金融市合作研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自202_年开始排名,基本上每年前3名不变都是伦敦、纽约和香港。202_年《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签署,内地为香港服务尤其是专业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很大机会,推动香港服务业出口不断增加,由此香港服务出口大幅领先于台湾、韩国等周边地区。因此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普遍进入低增长阶段,香港经济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率,202_至202_年香港gdp年均增长约4.6%,是同期其他发达经济体平均值的近2倍。回归后的澳门经济更是在内地大力支持下,于回归初期便由回归前连续多年负增长变为正增长,202_年“内地人赴澳门自由行”推出后,经济更是高速发展,人均gdp已经达40000美元,连续多年排亚洲第二位,财政收入增长超9倍,社会保障增长超13倍。

近年来,中国内地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日益提高,不少国家都希望与中国建立经贸联系以获得更多商贸机会,而港澳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国家一直大力支持,但是互补优势减少及缺乏协调,港澳与广东经济上的竞争已超过合作,产业与城市功能同质化发展趋势明显,这使港澳经济与制度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并减少了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机遇。

现在,国家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纲要》,有助于港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增加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机遇,进而借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将港澳穗深定位为发展的“核心引擎”并共同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且依据港澳及珠三角9市的各自优势分别做出定位,香港要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同时要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澳门则要建设成世界旅游休闲城市、中葡服务平台等。这将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质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多、法制健全等优势以及澳门的中国与葡语系国家联系桥梁优势更充分发挥出来,并在大湾区合作中使珠三角发展空间大、制造业发达、科技产业已建立一定基础等优势,弥补港澳发展空间狭窄、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足等劣势。

加上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财政的科技经费可在香港跨境使用、国家实验室迁至香港、设立粤港澳产学研创新联盟,这对香港成为大湾区高科技术产业融资中心极为有利,为香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重要机遇。澳门的中国与葡语系国家之间桥梁作用也将发挥更大作用,产业适度多元化目标也将有更大机会落实。港澳利用好这次国家大力支持的机会,不仅可以逐渐改变产业不合理的结构,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港澳人尤其是青年就业、升职、创业、置业带来广阔空间,从而为改善民生也带来重要机遇。

第四篇: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认识和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主动投身到大湾区建设中来,在“融珠强带”工作中走在前列。

一、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

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把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要求,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认识和政治站位,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学习借鉴国际一流湾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和启示,学深悟透,切实把党中央、省委、市委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融湾强带”工作要求,深入研究谋划,主动把汕尾的发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起来,积极主动投身到融入大湾区建设中来。

二、营造深厚氛围,广泛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热潮

推进大湾区建设是总书记交给粤港澳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市供销社系统要把深入学习宣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摆在突出位置,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传达贯彻到最基层,传达到每一位党员、干部和员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入人心;要组织开展专题学习,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思践悟,持续掀起学习宣传热潮,坚持边学习边贯彻边落实,把学习宣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坚持读原文、悟原理,带着信念学、带着问题学、带着目的学、带着责任学,深学细研,在全面系统掌握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微信、网站、宣传栏等平台,充分发挥供销社工作直接联系基层、联系农民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做好《规划纲要》的宣传工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汕尾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凝聚广大群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想共识。

三、自觉调频对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就全市大局而言,汕尾与粤港澳大湾区山水相连,我们要把握好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参与、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为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作出汕尾贡献。一要加快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大高速路和市区与各县之间的公路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市区断头路的建设,加快推动重大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港口航道建设,加快规划建设高质量沿海景观公路,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二要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共建共融,打造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共建基地、海洋经济和临港工业共建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休闲度假首选地、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高效联通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东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健康养生目的地,大力构筑大数据信息产业集群,探索建设港澳青年汕尾创新创业基地。三要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加速科技创新,加快打造科技创新载体,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扶持龙头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大幅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四要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接轨的营商环境,主动对接港澳在市场准入、政务服务、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规则制度,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和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一站式办事大厅建设,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搭建精准化、便利化、集成化的服务平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五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新城,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内涵,为共建人文湾区、构筑休闲湾区、塑造健康湾区作出汕尾贡献。六要完善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和“3+2”经济圈合作机制,建立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多层次互访机制,探索建立产业共建机制,坚决破除与发展不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七要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推进水环境提升工程项目实施和污水处理站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有效改善水环境,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汕尾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打造大湾区生态“后花园”。

四、落实“融湾强带”工作要求,努力开创供销社工作新局面

对全市供销系统来说,我们要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要利用好毗邻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的战略谋划,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布局中找准角色定位。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融湾强带”工作要求,结合供销社实际,将本职工作融入到参与大湾区建设中,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积极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参与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积极参与“粤菜师傅”工程,做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培育等工作,确保为农服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紧紧扭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对照建设“融湾强带”的要求,通过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特别是要重点打造新型乡村助农服务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城乡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推动综合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加快打造管理科学、服务城乡、产业多元、重现活力的供销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推动全市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服务,在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中走在前列,为我市加快推动革命老区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靓丽明珠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共)

【篇一】

202_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的战略,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与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和自贸区建设,是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参与全球治理、发挥“中国力量”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本人是在一所以人文社科方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见长的省属高校工作,目前有机会在省委党校系统性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理论水平,对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契机中,进一步抢抓机遇,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在大湾区建设教育高地、人才高地、人文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对于省属高校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间人文合作交流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进一步扩大粤港澳高校联盟成员,推动教育合作发展

“粤港澳高校联盟”已于202_年11月成立,目前已有28所高校参加。近年来粤港澳高校合作成果丰富,本科合作项目接近190个,并首批立项建设5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随着机遇的到来,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合作的广度深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除了合作共建科技及信息领域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外,可以逐步吸纳更多有特色的广东高校进入联盟,在创新合作办学机制、学分互认、人才培养、合作开发课程、智库建设方面协同发展,建设共建共享平台,整合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探索走出一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创新之路。

二、培养一流国际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广东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国际化的人才至关重要。一方面部分广东高校可积极借助港澳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并在自身特色上与国际化接轨,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另一方面粤港澳高校有各自的特色和资源,也可创新整合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积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积极构建粤港澳高校集群发展新机制,同时积极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世界一流人才。

另外,随着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和人才引进政策的创造、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的完善,湾区也一定可以大力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参与大湾区的建设和管理。

三、促进粤港澳青年交流,塑造湾区人文精神

专家预测,随着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未来大湾区内“半小时生活圈”和“一小时生活圈”的实现,下一步,粤港澳的合作空间将会非常大,粤港澳青年的交往将更加密切。原有“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和澳门“千人计划”等重点项目国家还将大力实施,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的机会是越来越多。除了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活动外,还可在粤港澳三地举办大湾区各类青年高峰论坛及组织国际性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发挥大湾区中西文化长期交汇共存等综合优势,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合作。另外,港澳青年的爱国教育,加强宪法和基本法、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活动也是非常好的载体,也可邀请港澳青年参与广东高校举办的如“三下乡”等具有影响力的活动,让粤港澳青年未来都多参与国内可持续发展及扶贫等工作。粤港澳青年的正能量交流,定能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

【篇二】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从粤港澳大湾区202_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再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发布,一个国际一流的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逐渐显现。

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党校学习期间,通过专家教授的专题辅导,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岭南师范院校办学进程中难得的历史机遇,服务好湾区建设,岭南师范学院大有作为。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岭南师范学院新的发展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经济、科技、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粗看之下,湛江似乎离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定的距离,但细思之后,却发现湛江的地理位置在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格局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湛江恰好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海南自贸区和环北部湾城市群建设等四大国家发展战略的交汇点上。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广东时,亲自点名要推动湛江的发展。广东省已经把湛江列为要全力打造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沿海现代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科教中心、交通枢纽。随着机场、高铁、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密集实施,巴斯夫等产业巨头落户,千万吨级钢铁炼化项目投产增效,临港产业、滨海旅游、军民融合、现代特色农业,湛江的城市格局、区域地位正日益凸显。湛江的发展正受到高层的越来越多的重视。过去,我们总是把远离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作为岭南师范学院办学的地理劣势,而今天,这种劣势已经180度大转弯,变成了岭南师范学院办学的“地利”,岭南师范也因此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坚持“两性两型”,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岭南师范学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那怎样才能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在服务大湾区建设的同时将机遇转变为动力,推动学校的发展呢?在我看来,岭南师范学院必须坚持“两性两型”发学定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才能大有作为。

在今年初的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上,学校党委将坚持“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的“两性两型”办学定位写进了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三步走”,通过全面聚焦“两性两型”、全面落实“两性两型”、全面凸显“两性两型”,用10年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除了加速经济转型发展,更要注重教育的发展。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岭南师范学院明确坚守“两性两型”办学定位,高举教师教育的师范大旗,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征程必然也同时是服务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的征程。

当前,岭南师范学院正在积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师范教育的合作共进,策划举办“两区一群”(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和环北部湾城市群)新师范+教育信息化2.0高峰论坛,筹建智慧教育产业学院,跟踪大数据、人工智能、云中心、物联网等技术发展趋势,探索推进适应教育教学新形态的智慧教育,着手布局未来教师教育。

三、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一名学校中层干部,本人负责学生处、招生与就业处两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贯穿着学生进校、培养和就业的全过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重大使命落在我肩上就具体化为一句话,即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以“提毛提质”为主题,认真抓好招生工作。主动对接需求,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扩大公费师范生招生名额,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读师范专业,落实“阳光招生”,努力挖掘办学潜力,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为广东省202_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做出岭师贡献。切实提高宣传质量,不断优化学校生源,以高质量的招生工作服务学校“两性两型”办学定位。

2、以“水平提升”为主题,切实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提升学风建设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提升服务育人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

提升管理育人水平,实现信息化和人文化的融合;

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增强学工团队专业能力。只要坚持五个“提升”不松懈,就一定能够增强学生工作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3.以“精准服务”为主题,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平台,打造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品牌活动,深化就业分类精准帮扶,提升就业质量,加强与国家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企业等优质单位联系,开拓优质就业资源市场,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篇三】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广东在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大机遇、一篇大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说是广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是广东各项工作的一个纲,必须举全省之力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与未来突破”这堂课,为我们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粤港澳合作发展的新态势以及粤港澳合作的模式创新和战略突破,对于我们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引作用。除此以外,课上老师所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所切入的一些新角度也很值得我们去作进一步的思考。

首先,用“木桶效应”来解释粤港澳各地的合作。不仅是要补齐通常意义上所指的短板,更要注意的,是这一区域内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紧密箍合度。如果区域内的各个经济体之间箍合得不够紧密,那么效益就会外溢,自然也就产生不了“1+1>2”的效果。这确实是区域协同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各地在发展规划上都只考虑或主要考虑自身的发展,极少将自身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发展进行通盘考虑,进行一个合理分工。这就导致了一哄而上现象的出现,使得竞争变得无序,内耗频繁,造成资源浪费。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一定要形成一种新的合作关系,避免出现以前的这种状况。

其次,是关于港澳地区的深度回归。港澳回归已经20年了,除了政治上的主权回归,还应当进入一个更高的回归层次,那就是经济的回归、社会的回归、民生和民意的回归,我个人的理解,还有一个回归极端重要,那就是文化心理层面的回归。要让港澳人民从内心真正认同(至少是理解)内地的文化、制度、习俗,同时,也要让内地人民同样认同(至少是理解)港澳的文化、制度、习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本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现象却还没有出现,相反却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的现象。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赋予了一个推进“一国两制”新实践的使命,这也是探索港澳地区深度回归的重要举措。此外,我们的“一国两制”实践要进入新境界,成功解决台湾问题,这都是需要粤港澳大湾区来探索实验的。从这一层面上看的话,我们也就很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算政治账、算长远账”的含义了。

再次,从历史上来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实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延续。从古自今,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特殊文化、经济共同体。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更是被规划为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开发区和经济区,作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范例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之路,还曾被社会学界、经济学界誉为“珠江模式”。所以,在我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面对新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而进行新实践的一个新形式,其内核,仍然是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但是,内容却要更加丰富。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定要从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去寻找经验和启示。

最后,还有一个担忧,就是“新瓶装旧酒”。我们过去有很多的规划,其中不乏大规划,最终都未取得设计预想中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并未有太多的创新。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内容上,特别是在推进规划的体制机制上,却没有太多的变化,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这就使得规划陷入周而复始的反复,仍然在原地打转,并未解决太多的问题。这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

【篇四】

近日,我阅读学习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纲要》),202_年2月18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发展规划纲要》,全篇分十一章,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_年,远期展望到202_年。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2_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原则是: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改善民生。“一国两制”,依法办事。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_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2_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我们坚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粤港澳大湾区干部群众的携手同心、奋发进取、共同努力下,按照《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贯彻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定能如期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篇五】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202_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

202_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更是将粤港澳大湾区摆在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的位置,意在说明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时代发展所驱,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性里程碑。

《纲要》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规划背景出发,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础、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湾区的重大意义、以及其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等方面。从规划纲要中可以看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于打造我国世界级一流的城市群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于推动广东经济往更高更快速的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有着深刻的影响。

《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_年,远期展望到202_年。在细读《纲要》的过程中,我的脑海中隐隐约约地浮现出来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宏伟蓝图,感受到了中共中央深远的战略思维——祖国强大必须要发展,而发展离不开有实力的城市综合群。规划中的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中国有这样的实力和信心将这位于中国南部的第四个湾区建成、建好。每每想到祖国发展的强大,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共产党员,我内心感到无比的自豪。

【篇六】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202_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我们坚信,香港、澳门一定能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进步、一定能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这与202_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内容是一致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许多重大部署、重大任务都与我们的工作密切相关。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提高认识,凝聚共识,深刻掌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

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全面系统掌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严格按照上级单位有关要求,奋发有为,积极主动投身到大湾区建设当中。

【篇七】

202_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的出台指明珠三角未来发展的方向,增加与港澳的协同发展能力,辐射到粤北地区,缩小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一个愿景,七大重点,四项措施”。“一个中心”,就是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个愿景”,就是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七大重点”,就是明确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七个重点领域。“四项措施”,就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重点工作、防范化解风险、扩大社会参与。

《规划纲要》的总体与习近平到广东考察的讲话一脉相承,令人鼓舞。作为从粤北来到广州工作的同志,能够深刻感受到珠三角与粤北乃至广东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温差”和“落差”。虽然广东经济总量排在全国前列,但与浙江、江苏等地相比,省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为突出,如果不解决这种矛盾,就很可能出现“木桶效应”,被短板制约了广东整体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提到,要提高广东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快推动乡村振兴,这为广东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指明了方向。此次《规划纲要》的出台,对广东来说,能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全省尤其是东西北部的地区的辐射效应,通过生态经济链条带动各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推动全省经济、文化水平更上一层,为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打好基础,彻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传情况通讯(5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