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第七个国家扶贫日网评(五篇范例)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130-1127493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9-05 17:08: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第七个国家扶贫日网评

【篇一】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党中央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决心不动摇,全党全社会勠力同心真抓实干,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奋斗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党员干部要像榕树那样集聚群众、像甘蔗那样甜润群众、像灯塔那样守护群众,就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

党员干部要像榕树那样集聚群众。在基层,榕树、党员与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榕树支柱根和其他根系非常发达,在瘠薄的沙土中也能生长,每当经过南方村屯的时候,你都会见到一株或多株枝繁叶茂的“古叶榕”,撑起一片片绿荫,供劳作归来的农民就会在榕树下歇息、谈论。榕树下开设“榕树大讲堂”,党员宣讲团采用现场展示、课堂讲课、党课直播的形式进行,宣讲党的最新政策法规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提高“三农”安全防范意识,展现广大党员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感人故事,解读“抗疫精神”“战贫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帮群众“跑腿”、为群众办事,为夺取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凝聚强大正能量、提供坚强保障。党员干部要像榕树那样集聚群众,将大榕树作为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深入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百姓中间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党员干部要像甘蔗那样甜润群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中,采用铜鼓、绣球、壮锦、羽纹铜凤灯、桂林山水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甘蔗林等民族特色元素的“壮美广西”彩车,沿着长安街行经天安门前,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向全国人民、世界人民展示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新形象。而彩车上那一片甘蔗林,既体现广西的糖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也表现广西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甜蜜幸福的生活。在广西,扶绥县作为为名副其实的“甜乡”,全县拥有南华糖业、东亚糖业两家大规模制糖企业,甘蔗种植面积仍保持在100多万亩,良种化达100%,**/202_年榨季入厂原料蔗455万吨,甘蔗种植“产业+就业”让一个个村屯富了起来,靠甘蔗收入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占比70%以上。党员干部要像甘蔗“糖蜜液”那样甜润群众,多为群众解决“急难盼”问题,让群众咀嚼出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甜味”。

党员干部要像灯塔那样守护群众。在东南沿海,灯塔就像妈祖一样,守护着渔民,指引渔民回家的一盏灯。每一座灯塔的背后,都有无名英雄在守护;

每一个片区群众的背后,都应该有无数党员干部在守护。“疫情面前,我们没有理由不冲到群众前面。”“我是党员,我先上!”“最硬的仗,要派最能打的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党员与群众风雨同舟,命运连在了一起。党员干部要像灯塔那样守护群众,自觉勇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责任,立起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党员干部只有当好人民群众安全的“守护人”,哪里有“急难险重”问题,哪里就是党员干部战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篇二】

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兑现“军令状”,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广大党员更须以非凡之精神和行动,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不破楼兰终不还,立“咬定青山”之志。目前,尚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2707个贫困村都是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生产条件极端落后、人口素质明显偏低的地方,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叠加疫情影响,产业扶贫面临新情况,还有不少难题亟待破解,要在最后不到三个月时间把这些“硬骨头”全部啃下并非易事。“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后,越考验广大党员干部的意志力。剩下的“贫中贫”“困中困”“硬过硬”“难上难”,更须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意志力、激扬精气神,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攻坚之志,“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决胜决心,迎难而上,打好这场硬仗。

不待扬鞭自奋蹄,燃“愈战愈勇”之情。放眼神州大地,脱贫攻坚收官战鏖战犹酣。在四川大凉山,彝族人民搬出了大山,住上“好房子”;

在贵州黔西南,布衣儿女走出了深山,端稳了就业的“铁饭碗”;

在帕米尔高原腹地,新疆最后一个未接入电网的乡合闸送电,乡亲们彻底告别“用电难”……“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目前,虽然大部分人民群众已摆脱贫困、达到小康,但是依然存在返贫风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广大党员干部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击鼓催征、越战越勇的使命感,超常奋斗,确保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少。

敢教日月换新天,聚“战无不胜”之力。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从**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书写了中华民族反贫困斗争波澜壮阔的时代传奇。越接近目标,任务越艰巨,越需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距离最后交上大考之卷不到三个月,广大党员干部须带领群众同时间赛跑、与贫困决战,汇聚锐不可当的澎湃势能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地去拔除,一座山头一座山头地去攻克,以实绩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决战就是冲锋号,决胜就是总动员。冲刺最后一程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职责在肩、任务在手,不畏险阻、勇于担当,拿出啃硬骨头的劲头,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以非常之功完成“非常之事”,创造无愧于时代的非凡奇迹,兑现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篇三】

202_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只有努力让自己与群众成为“知心人”,搭起“连心桥”,引领“心风尚”,才能知道民间疾苦,才能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带着烟火气,成为“知心人”,“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脱贫攻坚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难啃的都是“硬骨头”,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变得更为迫切。要想解决问题,就得先发现和找准问题,从群众中取到“真经”,就要迈开腿、弯下腰,俯下身子深入到基层一线、群众家中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更加灵活、轻松、接地气的土言土语与群众交心谈心,拉长耳朵倾听群众声音。只有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才能让群众把自己当作“知心人”和“自己人”,才能自觉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打拼在一起。党员干部只有到基层、到群众当中沾染了烟火气,才能于细微处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

带着真感情,搭好“连心桥”,“路遥知马力,日久知人心”。群众不是石头,大家的共同努力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思想上淡忘群众,感情上疏远群众,对群众疾苦缺乏深切感受,工作肯定难做,脱贫攻坚必然浮于表面,没有办法真正解决根源性的问题。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并不是将原则、政策、规定都抛在脑后,乱表态、乱承诺,而要既讲原则也讲感情,做到较真不冷漠,热情不失格。只有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立足于“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才能真正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通过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真情,感受到政策的温暖。

带着硬功夫,树立“心风尚”,“知己知彼,将心比心”。群众反映每一件“小事”是构成国家、社会的“大事”,在解决群众反映的一些小事上不能“以事小而不为”。工作落实得好不好、能不能满意,群众心中有杆秤。每一名党员干部始终要牢记为老百姓服务,解决百姓的困难,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党员干部的“心风尚”。对群众反映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容村貌整治不力等烦心事、急盼事要马上办、立刻办,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想,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做好政策宣传,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政策、技术服务指导,拓宽就业渠道,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只有带着“烟火气”“将心比心”,把群众的小事当成我们的大事、把群众的难事当成我们的心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理解与支持。

群众工作是最接地气的工作,把群众的事看成大事、急事、难事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转变,更是一种爱的境界,只有用辛勤的汗水才能让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成为群众走上“康庄大道”的“快车道”。

第二篇:关于第七个国家扶贫日网评热议

【篇一】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202_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党中央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决心不动摇,全党全社会勠力同心真抓实干,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奋斗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清朝名臣曾国藩说过:“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这就是说,无论从事什么事情,必须积极投身到其中,躬身入局、担当作为。避事而不积极干事,任其职而不尽其责,就是最大的耻辱。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阶段,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群众脱贫当成自己事,躬身入局、置身其中,扑下身子、扎下根子、沉下心来,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真干、苦干、实干,带领群众真脱贫、脱真贫,向时代、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躬身入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必胜决心。“躬身”,意指俯下身去、弯下腰来。它所体现的不仅仅是“身到”的姿态,更是“心到”的态度。身心俱到,崇尚的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决心态度。越是任务艰巨繁重,作为党员干部,关键时刻越是要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越是逆水行舟,越是一篙更不可放缓,越到紧要关头,越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子劲,乘胜追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躬身入局,要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工作韧劲。“躬身”是信念坚定的一种体现,“躬身入局者”既不会半途而废,也不会中途易辙,而是坚守初心、始终如一。“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水更急。”脱贫攻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真枪实弹的战役,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肩上的担子越重。党员干部要树立势必与贫困决战到底的勇气与决心,不畏艰险、不惧困难,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谋实事干成事,在脱贫攻坚事业上续写“春天故事”,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躬身入局,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磅礴气势。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手胼足胝,尽锐出战,宵衣旰食,一往无悔。躬身入局是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是困难面前我先上的奋斗姿态。总体来看,脱贫攻坚总体成效是明显的,脱贫攻坚仍有短板、有难点,党员干部要一鼓作气的决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脱贫攻坚的痛点、赌点和难点,狠下绣花功夫,拿出过硬本领,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如期实现脱贫。

【篇二】

脱贫攻坚来不得半点虚假,要真脱贫,脱真贫,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为决战决胜最后一公里,夺取最后胜利,仍需坚定政治方向不动摇,坚定脱贫致富奔康目标不变,坚定高昂的斗志不变。

坚定政治方向不动摇。精准扶贫是民心工程,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事业,人民群众期待向世界宣布脱贫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那一刻,精准扶贫是政治任务,是党和人民的事业,精准扶贫唯此为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政治方向,保持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时,不打折扣,不偏离路线,把党对人民群众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始终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方向不变,靶心不散,聚焦最后一公里,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定脱贫致富奔康目标不变。两不愁,三保障,实现了贫困群众吃穿和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生活生产保障。如期脱贫后,还应向更高的方向迈进。脱贫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的起点,要实现群众收入越来越高,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员干部就要始终保持致富奔康的目标不变。面对新发展,新需求,要找准群众需求与时代的结合点,不同地区要因地制宜,通过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通过做好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实现群众致富。

坚定高昂的斗志不变。剩下的贫困群众与还没有脱贫地区是贫中之贫,面对深度贫困堡垒,要越是艰难越向前,越是爬坡上坎越要加把劲,要始终保持遇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和斗志,持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攻下堡垒容易,守住堡垒不容易,要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人口提前加强针对性帮扶。不但帮扶党员干部要保持不惧艰辛,不畏困难的革命气魄,同时也要激励贫困群众不停歇,激发起内生动力,激励他们用勤劳双手致富奔康。胜利就在前方,保持清晰头脑,昂扬斗志,在党的领导下,夺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篇三】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202_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党中央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决心不动摇,全党全社会勠力同心真抓实干,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奋斗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筑牢思想强根基,走稳脱贫攻坚“最后一大步”。要深刻认识到巩固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越是在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层层压紧压实责任,确保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人、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不仅要扶贫,还需要扶志,从思想上真正摆脱贫困生活,早日走上致富小康之路。“行百里者半九十。”历史上,离胜利只差一步之遥的案例很多,他们输就输在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差就差在没有巩固好胜利果实,没有为取得全面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党员干部必须坚定政治信念,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珍惜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

从行动上做到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扎扎实实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真抓实干强队伍,走好脱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要想真正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靠的是意志力,拼的是执行力,党员干部必须清醒把握形势,科学调整策略,精准破题攻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拿出决战决胜的行动,把现状搞清,把差距找准,干好分内的事,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始终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

“口号响彻天”不如实干当先,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认认真真干好“关键小事”,与贫困群众一起苦干实干,陪同贫困群众走好脱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群策群力谋打赢,汇集脱贫战场上的“最后一股劲”。脱贫攻坚工作不是单打独斗,更不是唱“独角戏”,而是一项群策群力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各类资源共同参与,营造合力攻坚良好氛围同时,更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动力。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只有瞄准“靶心”,才能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在没有退路的攻坚之战中,唯有以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久久为功的作风韧劲、掷地有声的实干,凝聚好“最后一股劲”,才能谋得好的政绩,也才能群众的拥戴和支持,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帮助他们挖掉“穷根”、栽下“富苗”;

以慎终如始的态度、扎实过硬的作风,把收官工作抓得细之又细,把绣花功夫下得实之又实。

第三篇:第七个扶贫日心得体会

第七个扶贫日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202_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党中央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决心不动摇,全党全社会勠力同心真抓实干,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奋斗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自**年首个国家扶贫日设立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分重视这个节日,多次对扶贫工作作出指示和批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距离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不足80天。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要深刻领会贯彻总书记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善”字诀,全胜攻坚战。

用好“善”字诀,就是要以善始善终的执着和意志,更加勠力同心,一路旌旗高展至收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今年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使命何其光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回想起这一路走来,又何其艰辛!打赢脱贫攻坚战倾注了9191.4万名党员和14亿中国人民的无数心血,在这历史性的最后关头,更要敬终如始,决不能有一篙松劲。伟大使命凝聚磅礴力量。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发挥好党的引领作用,更加用好制度优势,更加凝聚社会力量,尤其是要更加鼓舞脱贫群众的信心和决心,使党旗和党徽自始至终成为顽强战斗在脱贫一线的“顶梁柱”,使脱贫扶贫机制更加精准有效,不断积聚社会各方面的全力帮扶,不断激励脱贫群众自发奋进的自强意识,让斗贫脱贫的旌旗一路高展,让善始善终成为脱贫胜利收官的“闪光点”。

用好“善”字诀,要以善作善成的实干和奋斗,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一路稳扎稳打至全胜。脱贫到最后关头绝不能玩数字游戏,靠弄虚作假去摘帽。越是到最后,越要稳,越要实,唯有实干,才能善作善成。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202_年以来,对全国剩余52个贫困县和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贫困村实行挂牌督战,目前成果显著。这个消息振奋人心,我们要乘势而上,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坚决啃下这最后的“硬骨头”。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地拿出脱贫好状态,推进脱贫好办法,积水成涓、积土成山。另一方也要响鼓重锤。从脱贫攻坚战打响至今,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成功脱贫经验,各地都有各地的攻坚典型,各地也有各地的攻坚“法宝”。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经验典型和“法宝”,对这52个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来一场脱贫攻坚“大会诊”,集中脱贫精锐来一场“大决战”,共商共议脱贫策,共治共拔贫困根。让善作善成成为脱贫攻坚全胜的“关键词”。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决战脱贫攻坚已到最后拼的时候了,我们要以“善”,拼赢、拼好决胜局,为下一个伟大新征程开好局。

【篇二】

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现行贫困标准下贫困情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现在距离实现脱贫目标任务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再添一把火”,查漏项、补短板,不断提高帮扶工作成效。

对政策再“温习”,让惠民政策保持温度。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不能落实到位的惠民政策只是纸上的文字,不能让群众感受到党关心关怀的温度。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首先要对帮扶政策了如指掌、熟记心中,才能如身使臂运用好政策。通过扶贫工作普查发现,个别帮扶干部对已经制定出台的帮扶政策知之不清、知之不深,只有一个大概的、模糊的印象,对其中具体的内容说不上、道不明,可想而知,这样的帮扶干部很难做好帮扶工作。帮扶干部必须要“温习”帮扶政策,把相关文件当成“口袋书”“工具书”,经常查阅翻看,及时更新学习上级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做好部署的各项工作安排。要坚持联系实际学,针对帮扶对象的需要,从帮扶政策中找方法,缺什么帮什么,让贫困户感受到帮扶的温度。

对措施再“梳理”,让帮扶行为保持力度。经过了几年的帮扶,经过帮扶干部反复上门了解,基本上都详细掌握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帮扶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帮扶措施,大部分贫困户都已经顺利脱贫摘帽,但扶贫不是一时之事,特别是还有些贫中之中、困中之困尚未脱贫,有的面临返贫可能,在离最后的收官为期不远之时,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一鼓作气”落实好帮扶措施,保持热情不退、力度不减。要对前期制定的帮扶措施,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进行完善。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调查分析,第一时间更新帮扶措施。要经常性进村入户,多看看群众的米缸、衣柜、卧室,多听听其子女入学、务工等方面想法,主动宣传政策,共同探讨致富之路、幸福之路,携手奋进奔走小康。

对成效再“检验”,让群众脸上笑口常开。群众满意度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始终不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文章、下功夫。帮扶政策落实得好不好,帮扶措施是否帮扶到点子上,工作成效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常态化进村入户走访贫困户,多和群众拉家常、问冷暖,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操心事烦心事,把政策落实下去,把感情拉起来,打造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伍。要在增强群众收入上想办法、找出路,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进来,用自己的勤劳双手打造一条走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仅是扶贫干部的事情,更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使命,要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勇挑重担、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三】

当前,正处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加之受到疫情、严重洪涝灾害影响,脱贫攻坚收官阶段的工作更显艰苦卓绝。越接近胜利终点,脱贫攻坚时间越宝贵、任务越重、要求越高,越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实”的作风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善用脱贫工具,加大力度讲招法、重落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持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应当深入理解“钉钉子”的深刻内涵。在钉钉子的过程中,离不开关键工具——锤子的作用,只有用锤子不断加大力度,才能真正让钉子物尽其用、钉进木板。同理,在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进程中,要善于使用脱贫工具,即灵活使用扶贫政策、扶贫产业、务实举措等。即使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也不能忽视脱贫工具的重大作用,要保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攻坚态势。把先前的好的经验做法进行继承,总结出一套符合实际、务实有效的脱贫致富好思路、好招法,用其指导实践,加大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力度。

注重精准扶贫,瞄准症结治穷病、拔穷根。“钉钉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精准发力的过程。如果敲打钉子不精准,就很可能导致钉子钉得不牢固,甚至松动脱落。战脱贫发扬钉钉子精神亦是如此,必须注重精准。不能因为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就松懈懈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蚂蚱”。面对剩下的最难啃的硬骨头、最难攻克的贫困堡垒,不能有畏难情绪,要审慎分析、深入调研,聚焦剩余未脱贫地区和人口,通过实地踏查、入户走访等形式掌握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步一个脚印,逐一破解。要时刻坚持问题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务求突出精准、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继续下好“绣花”功夫,瞄准“穷根”,开对“药方”,让脱贫攻坚更加精准、更有实效。

坚持真抓实干,持续发力趋长效、成常态。若想把钉子钉牢,离不开一锤接着一锤敲,连续不断地敲打。只有长久坚持、持续发力,才能真正做好“钉钉子”这件事。有人说,脱贫攻坚收官是打硬仗、啃硬骨头的战场,也是砥砺作风、体现担当的考场。要持续发扬钉钉子精神,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拿出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韧劲,把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一抓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事接着一事练,用“实”的作风、“干”的举措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坚决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不。用过硬的作风、务实的担当,真抓实干、勇挑重担、顽强奋斗,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胜利在前,重任在肩。让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条战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的总攻,在发扬钉钉子精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中,以“实”的作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篇:学习第七个国家扶贫日重要指示心得体会

学习第七个国家扶贫日重要指示心得 体会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而言,贯彻落实这一决策部署,当坚定不移做到“五子”登科,顽强奋斗,攻坚克难,保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找准“穷根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精准扶贫只有摸到“穷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拔除“穷根”。广大扶贫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以“挂图作战”精准锁定扶贫对象,把准贫困户的脉,深入分析致贫“病根”,科学制定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张贴“作战图”,制定“施工图”,列出脱贫攻坚工作清单,倒排工期,逐项销号,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的目标任务。

开对“药方子”。到 202_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面对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一线扶贫干部要善于当好“全科医生”,给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号准脉、找准病的基础上,开对药方。对“体虚”的,要及时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选派或补充到脱贫攻坚第一线,给基层“补气”;对“贫血”的,侧重于增强扶贫对象自身的“造血”功能;对“腿软”的,则多开“补钙”的维生素……要聚焦问题、分类管理,制定出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精准性的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多措并举,精准发力。

趟出“新路子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坚定必胜信念,更要运用创新思维,趟出符合民众期盼的“好路子”,让脱贫攻坚激发出更大效能。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创新脱贫攻坚模式,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坚持以改革创新破题,积极探索新路子,找准新模式。另一方面,要立足本地实际,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科学规划,壮大集体经济,布局富民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主导产业、有项目基地、有带动企业、有增收渠道,让产业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切实增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巩固脱贫致富成效。

挑起“重担子”。“一份部署,九分落实。”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要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要撸起袖子,埋头苦干、务实笃行,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扛事,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长期遗留的致贫难题,努力啃下脱贫路上的“硬骨头”;要勤于担当、担事不躲,坚决摒弃脱贫攻坚路上精神懈怠、心理懈怠和行动懈怠问题,积极搬开脱贫路上的“绊

脚石”;要善于担当、精于担当,多措并举,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各项扶贫政策,主动清除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收获“甜果子”。脱贫只是起点,致富才是目的。“穷帽”好摘,“穷根”难斩,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既要“供氧”、更要“制氧”,既要拔除“穷根”、更要对症“下药”。要扎实做好收获“甜果子”的“后半篇”文章,帮群众打好致富“根基”。好日子在前头、幸福更有奔头,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同部门衔接,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就业,离家近更能照顾好家人,搬迁群众把致富的思想提起来、激情涨起来、行动干起来,才能真正把口袋富起来、让日子甜起来。

第五篇:第七个扶贫日感悟

【篇一】

时近冬季,作为扶贫干部,必须做一枝凌寒怒放的“梅花”,为巩固脱贫成果绽放芳华。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做一枝不怕困难的“梅花”。决战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风险需要扶贫干部发扬“凌寒独自开”阵阵暗香来的梅花精神。作为男性干部,上战场就要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要学习脱贫攻坚的时代楷模黄大发“渠修不成我拿命来换”,以干字当头的作风,做敢于担当、心无旁骛、冲锋在前的实干家;

要亲力亲为、深入群众、勇于实践、落实措施、决不退缩,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不拈轻怕重,不逃避责任,不回避问题,不拖泥带水。作为女性干部,学习悬崖开路的女战士邓迎香、脱贫一线的黄文秀,谱写“巾帼不让须眉”的壮美诗篇。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做一枝不遗余力的“梅花”。“不到长城非好汉。”做冬季的梅花也要保持战斗的热情、战斗的意志和战斗的智慧。扶贫干部要做一枝不遗余力的“梅花”,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排头兵,有情怀的带头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静下心带头奉献向前看,不打无把握无准备的仗,分析和把握形势,锻炼和积累战术,巩固和提升成绩,不遗余力,团结前进,形成合力,做不怕山高路远、爱国为民、乐于奉献的斗士。

“待到山花漫漫时,她在丛中笑”,做一枝不图回报的“梅花”。那些战斗在扶贫一线的政策宣传者、访贫问苦者、措施落实者、产业指导者、志愿服务者、健康促进者、就业搭桥者,那些为消除贫困而坚决打赢“四场硬仗”、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巩固目标的帮扶干部,他们以静下心来、严以修身、不计报酬、甘于奉献的精神;

他们忧国忧民、统筹兼顾,努力奋斗、力争上游,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为贫困户的环境改变而努力,为贫困户的产业就业而奔忙,为贫困户的脱贫增收而幸福,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而助力,为贫困户的脱贫巩固而欢笑,就是不图回报的朵朵“梅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做一枝不忘本色的“梅花”。“贫困不除,誓不收兵。”做一枝不忘本色的“梅花”,就是说,越是到最后阶段,帮扶干部越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责任、为民服务,公而忘私、坚持原则、遵规守纪、是非分明,以守法依规的习惯,做遵章守纪、坚持正义、明辨是非、爱岗敬业、克己奉公的好榜样。敢担当、敢实践、勤探索、勤总结、勤创新,做道德高尚、受人称赞的人,就是不忘本色;

以恪守底线的自律,心存敬畏、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拒绝诱惑、不越红线,不以权谋私,不姑息养奸,不徇私舞弊,不投机取巧,不哄上瞒下,不奢靡享乐,不腐化堕落,就是不忘本色。

时近冬季,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中都来做一枝不怕困难、不遗余力、不图回报、不忘本色的“梅花”,一定能留下异香。

【篇二】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各地区各部门更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走好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的最后里程,在这条脱贫攻坚的决胜路上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要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信念。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广大党员干部为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这更加需要坚定理想信念。脱贫攻坚既是一项关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工程,也是一场输不起的硬战争,需要的是每名党员干部为了最终胜利而不懈奋斗。202_年我国将要完成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2_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看似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却在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步一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全体扶贫干部始终用坚定必胜的信念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奋斗着。这如石头般坚硬的信念,如丹砂般赤红的初心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不能忘却的第一件事。

要有“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脱贫攻坚战进行到最后阶段,剩下的都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如何啃下这剩下的硬骨头,需要的是广大党员干部“作于易、作于细”的处事态度。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一鼓作气”的坚持,对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列出问题清单,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才能把成果做得更加稳固;

把基础打得更牢,才能把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提高得更快;

把难题一项一项地解决,才能把精准脱贫落实得更加到位。“作于易、作于细”的态度是扶贫路上既保证稳扎稳打、如期完成精准脱贫任务,又能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群众返贫的第二件不能忘的事。

要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持。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在即将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程的最后时刻,很容易出现“歇一歇、缓一缓、等一等”的放松心态,党员干部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坚持打赢这场决胜战役。越到最后时刻,非但不能放松警惕,更加需要时刻保持紧迫感,以最好的“冲锋陷阵”的姿态去攻下最后一个“堡垒”。无论是现在的最后的决胜阶段还是以后巩固脱贫成果的阶段,都要始终坚持以最好的心态、状态和姿态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这“锲而不舍”的坚持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能忘却的第三件事。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篇三】

目前,我们已走到了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阶段,如何顺利收官扶贫、如期完成对全国人民的脱贫承诺,如何落实扶贫效果、让扶贫之花长绽基层田间,这是我们必须要慎重对待、持之以恒的重要问题。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党员干部要贯彻总书记要求、落实扶贫担当,以“磐石精神”跑完全程、书写真章。

以坚定信念决心赓续使命,“磐石无转移”。如今,我们已经在党中央的指引下走到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只有继续坚定信念、贯彻精神才能顺利完成脱贫之路、接续小康“幸福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常叮嘱广大党员,“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党员干部更不能在最后关头懈怠松劲,更不能“走走停停歇歇”。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必胜决心,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发扬为民宗旨初心,做到像磐石一般坚定、扎根基层,做到一以贯之、善始善终。

以昂扬奋斗担当书写获得,“带月荷锄归”。扶贫即将顺利收官,但党员干部的践行担当却不能就此画上“休止符”,而需要延续实践,继续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的作用、接续推进巩固攻坚成果,让扶贫实效能够“扎深根”、让实践担当能够“钉钉子”。广大党员要“眼中有活”“手中有活”,继续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办好实事,奋斗担当做好群众的“贴心人”,继续为扶贫“迈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为乡村振兴做好“开路人”。

以攻坚克难不懈砥砺全胜,“风正一帆悬”。在“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的要求下,现在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老大难”问题,是最硬的“骨头”,必须提升攻坚克难的本领能力来“拔钉子”“啃骨头”,消灭贫困“不留死角”。广大党员干部要贯彻中央要求,提升扶贫能力,以创新方式、奉献精神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不仅要战“脱贫”、更要谋“小康”,保障脱贫攻坚的高质量完成,用“磐石精神”做好群众奔向“幸福路子”的基石。

继续贯彻精神、展现决心,继续真抓实干、奋斗不息,继续攻克难题、保障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党中央精神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全身心力量”,谋定路径、谋出发展,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第二个百年”聚力量!

第七个国家扶贫日网评(五篇范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