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论文大全
一、生态文明的概述
生态文明的宗旨是维护和尊重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着重强调人类在开发利用大自然的同时,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平等的思想,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每个城市都有景观,但不是所有景观设计都符合生态美学原则。一个具有生态美的城市,代表着人与城市景观和谐的发展状态。
1.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和谐化的生态美学原则
现代城市街道景观基本由人工建造,很多城市的景观往往忽视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当今城市大多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水泥、钢筋成了一个城市的特征。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生态美,走绿色、低碳、环保、生态的景观之路。城市为自然增添了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而自然则为城市增添了感性和诗意。
2.城市街道景观文化传承性的生态美学原则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的精神文化比地理位置更加重要。生态美学强调,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自身的价值;若能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街道景观有效融合,即可赋予景观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城市的街道景观设计跟一般的城市公园设计不同,应该让自然成为主角,挖掘人与自然亲近的空间,使身居城市中的人可以获得回归大自然的轻松愉悦的精神感受。
3.生态美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城市街道景观从一个侧面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形象,用无声的语言传递城市的文化。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要有创新,更要具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必须和旧城保护、城市更新互相依存、互相协调,缺一不可。城市街道景观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观赏的审美情趣,也可以增加景观的文化感以及人们对景观的亲近感、认同感,体现了城市街道景观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完美状态。将生态设计概念引入现代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让人们重新认知自然、体验自然、关怀自然。
三、徐州城市街道景观街道的现状及分析
1.徐州城市街道景观介绍
近几年,徐州整个城市的街道景观焕然一新,道路绿地率逐年上升,政府也越发重视城市景观建设。如,将位于青年路的徐州老市委大院改造成为中华老字号精品街区,整个街区采用民国风格。与毗邻的老东门时尚街区不同的是,中华老字号街区引进了国内有名的老字号企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其中,主打传统文化牌,保留了老市委大院原有的建筑风格特色,再现了徐州的城市历史风貌。但总体而言,徐州作为有着悠久文化的历史古城,城市街道景观的文化底蕴还略显不足。
2.徐州城市街道景观问题分析
(1)街道景观千篇一律城市中的大部分道路景观都有类似或雷同情况,特别是徐州新城区道路景观非常相似,缺少独特性,也缺少标志性的景观设计,没有体现出徐州的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
(2)街道绿化带植物配置单调目前徐州市街道景观绿化面积有很大的提升,但在绿化植物配置种类、形式美感及植物色彩、季节变化上单一且缺乏文化主题。
(3)道路命名与景观配置缺乏衔接目前徐州地域文化与道路命名已经逐步有所关联,如汉源大道、彭祖大道、楚风路、汉风路的命名,彰显了徐州的两汉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底蕴。不足的是,道路名称与道路景观缺乏融合与衔接。
(4)功能设施不健全不能仅仅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实现,而忽略了城市街道其他设施的建设,如城市交通标识、导示系统、霓虹灯夜景观等。
(5)城市街道硬件设施不足部分城市街道的照明系统还不完善,无法满足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材料持久性差。地面铺装材质要考虑耐磨、防滑,在此基础上再满足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特别缺少专为残疾人、老人、推儿童车的家长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这是目前徐州城市街道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辅助设施短缺,为行人服务的设施如公共厕所、导示牌、公共电话亭、供路人休息的空间等严重短缺。
四、改进完善的建议
针对徐州市街道景观设计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对历史特色古街景观的创新设计改造。城市景观中那些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地域特色的地方往往让人印象深刻,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和色彩、视觉符号最容易唤起人们的怀旧情结,使人随之产生文化认同感。喜爱老街,不仅是因为它的历史沧桑,而且是透过这些所感受到的质朴、恬淡的心情和内心的安宁,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片段,唤起人们的记忆。第二,对城市街道绿化的设计改造。街道绿化种类繁多,有草坪、花坛和行道树等,选择哪种形式不是随意的,要根据街道的建筑风格、环境特色等进行规划。商业街区客流量大,应慎用草坪,草坪容易受到破坏且占用空间较大。另外,设计要考虑绿化的灯光效果,考虑到灯光的色彩、律动、层次感和空间感,使绿化带夜晚时不会漆黑一片、没有生机和美感。第三,城市街道广告的改造。徐州近几年建成了很多成功的商业街区,位置区域不同,商业街区也风格各异,为徐州这座城市增色不少。值得注意的是,商业街区内要适当增加广告数量,突出商业氛围;但绝不可随意布置,而要统一规划,确保广告的设置不会对景观、交通及行人造成不利影响;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呈现出形式多样的广告,以适应不同的空间环境,营造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为商业街增加商业氛围。结语城市景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而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又直接反映出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人文内涵,这对于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对城市街道景观进行一些试探性的研究,希望通过对城市注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学研究方法的探讨,加深人们对于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认知,引发关于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新的思考,使现存的问题得以改善,让美丽的徐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栖居”城市。
第二篇:关于城市街道特色景观设计论文
1城市街道空间景观构成要素
城市街道的空间景观构成中,街道是首要要素,是构成街道景观的主要部分。城市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主要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景观两种。对于动态景观,主要是指街道交通和人为活动。在街道交通景观中,不仅要解决由于街道带来的视觉狭窄问题,而且还要把街道周边的环境建设好,带动周围的经济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等。人为活动也是作为街道空间景观的主体存在,在设计前,要充分考虑人们在街道的主要行动和活动,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若是交通比较拥挤的街道路段,应以车辆通行顺畅为主要考虑因素;若行人为街道的主体,应该注重街道周边的环境建设,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舒适的行走环境。静态景观,顾名思义指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自然景观是指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靠这些自然资源,城市街道建设会更加优美;人工景观,实际上是街道空间的构成元素,例如建筑、道路交通设施等等。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点
2.1街道设计思路的多样化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街道交通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街道景观设计已经满足不了现今人们生活的需求,不仅在速度上要得到充分的满足,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美感,带来视觉的冲击和享受,应在古朴的街道文化中融入现代元素,在最大限度地保留街道文化的同时,也给行人带来不一样的行走空间。因此,在进行街道景观设计时,要从不同的视角,多方面去设计街道,要结合当地街道的文化,在展现街道特色景观的同时,宣传城市的历史文化。这样不仅能从城市的历史中得到充分的设计素材,满足人们对过往经典的留念,而且街道文化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传承。
2.2林绿带化与景观设计
城市街道的绿化,对街道和人们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改善街道周边生活小区的环境和气候,净化由于行车带来的空气污染,而且还能减少由于车辆和行人造成的嘈杂声响,对交通路线的划分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此外,还能起到预防火灾和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在街道绿化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点的设计:防护绿带,一般设置在人行道和街道旁边的建筑物中间,主要是降低由于行人和过往车辆产生的噪音;人行道绿带,又称步行街道绿带,位于人行道和行车道中间,一般种植乔木等,有助于防止尘埃飞扬和降低噪音;分车绿带,主要是把快车道与慢车道分开,保障行车的安全;最后是其它区域的绿化,如广场、停车场等位置,也要注意绿化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对于绿带的植被选择也很重要。一般选择树冠较大,树枝比较浓密、生命力顽强,并且不易引发虫害、落叶晚的植被,这样的植被不仅易于管理,而且能有助于城市街道的建设。
2.3标识系统和细节设计
在城市街道的通行过程中,必要的交通标识符不仅能帮助车辆的行驶,为其指引方向,而且完整的标识系统标志着一个城市交通体系的健全。随着交通系统的不断升级,标识也逐渐趋向于人性化、系统化和智能化,各种各样的交通标识符的出现,丰富了城市街道的建设,大大提高了行车和行人的通行效率,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在保障车辆通行的前提下,更加要注重对街道景观细节的设计,设计要呈现出人文气息和人性化的考量,因为街道细节的设计直接关乎着城市的特色和城市的文化。例如,铺在街道上的石头材料,在满足行人通行的前提下,要达到美观、环保的效果,同时还要和周围的环境设施相适应,起到相互辉映的效果。
3结束语
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关乎着城市悠久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也是人们愉悦通行的前提和保障。随着现今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各种交通路段的拥堵,对城市街道的设计建设来说挑战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和优化城市街道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充分结合当地的街道文化,针对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明,设计出不一样的街道风格。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考虑街道交通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例如排水系统的不健全等。
第三篇:后开发城市景观设计的探讨论文
一、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景观失去特色。现代化进程不断飞快前进的今天,城市中的传统景观、文化遗产、古迹等不断地遭到破坏。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在建设过程中,许多百年古树、传统民宅都成了牺牲品,建设起来的成了一座座高大靓丽,却毫无新意的建筑楼群。那些记录着一座座城市发展历程和文化沉淀的景观、古迹、名胜作为城市的标记,是人们认识这座城市,了解城市人民,吸取城市文化的重要参考,而且这些景观、名胜也是城市中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的展现,然而,今天为了兴建现代化城市,盲目地拆毁、重建,让城市缺少了自己的特色和气质。
(2)“奢侈”的景观设计。在功能合理的情况下,景观的“档次”感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如今“档次”这一词语在建筑中,仅仅被简单的解释为宏伟、奢华这类简单的诠释。城市建设的设计出现了规则化的现象,城市普遍的广场化,园林普遍的宫廷化,绿地普遍观赏化。在建设中,一些人简单地认为,只有“标志”性的建筑,才更能体现城市的景观气魄与城市的档次感。
(3)“急进”的景观设计。城市建设中,绿地的面积扩大成了不可缺少的部分。树木和草地能够有效改善环境,净化城市空气,有效改善空气的干燥与有害气体的含量,还能够使城市的噪声降低,缓解近几年来的城市绿岛效应严重之势。如今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为了扩大绿地的覆盖率,放弃本土种植,采用直接引进古树、名贵树种等方式,对植物的生长规律有欠考虑,造成了巨额浪费,水资源短缺的现象让人们对大规模地种植草坪、绿地产生了怀疑,可是一些建设者为了短时间的绿化效果,仍然大规模的进行公共绿地的种植。
(4)“崇洋”的景观设计。城市化建设中,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被人们所推崇,使得城市中的广场、政府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的建设都趋向欧洲和罗马的建筑风格,这种“崇洋”的建筑设计使中国自身的民族特色建筑逐渐消失。我国的建设者为自己的辉煌建筑所骄傲时,国外的建筑者已经对中国城市中的建筑失去了向往感,在他们看来不过是身边随处可见的罢了。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
(1)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这就要求生物链的完善。落叶归根是大自然中树木自我保护与养分的自我供给,将树叶清理掉,也就等于破坏了大自然的自我循环系统。城市的管理维护设计中,还“废物”与自然,给大自然一个完整的生物链。
(2)解放思想,改变“见缝插绿”的保守观念。城市绿地建设应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大型交通绿地以及居住区绿地上,强调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在生态绿地的建设上应强化科学性,并且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性。
(3)维护和建立城市绿色廊道,保护野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城市绿地建设应尽量保留具有自然特征的河流廊道、城市河岸的带状公园和城市道路两侧的立体绿化带等。“渠道化”的城市水体,丧失了自然美也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4)保护乡土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21世纪生态建设的主题是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在城市建设中,应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的组成,有节制地引种。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自然景观的“主角”,也是反映地区性自然生态特征的基调树种。
(5)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屋顶绿化应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中得到积极推广。生态型屋顶花园已经成为防止气候变暖、节约能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的一种综合性手段。
三、结束语
后开发景观设计的中心在于我们所提倡的理念,而其要求在于我们所提倡的观念,在这一理念当中无论是中心化的设计还是理论化的研究,很难脱离对人文的要求,因为人文理念是一种社会形态所形成的必然联系,我们将此融入城市的景观设计当中,无疑就会发现所寻找的景观化设计就是一种对于人文创造与景观理念结合的方式。
第四篇: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原理
补考试题
搜集资料,将如下问题总结在A4纸上:
1、景观设计的定义
2、水体设计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3、小区车位的尺寸是多少?
4、景观绿化配置的方式有哪些?各自的配置原则和适用树种是什么?
要求:
1、认真查找资料
2、详细解答问题
3、手写作业,字迹认真
时间:3天
第五篇:海绵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渴望获得更多的高品质环境,湿地生态环境的存在,在对水源的涵养和小区域气候的改善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湿地在对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整体竞争力上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价值,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城市湿地的建设同样对丰富城市景观的类型提升城市建设的层次有巨大的作用。故在本文中主要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字: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1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
1.1生态优先原则
在进行湿地景观营造时,以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为前提,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湿地生态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景观的相关设施,人为的增加有利于湿地生态的人工景观,创造多级生态循环系统,使湿地场所即保留原有湿地生态的发展又能补充新增物种的多样需求,达到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发挥城市湿地资源的应有价值。
1.2弹性发展原则
在进行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出发点,以湿地的恢复与保护为前提,宏观调控与合理规划共同作用。在对湿地进行建设前要多领域多学科的研究,制定以最小限度破坏湿地,并且在湿地适应未来不可知的因素下,依靠湿地自身的弹性恢复达到湿地自身的生态循环为方案,给湿地发展留有可持续空间。
1.3以人为本的原则
设计的目的始终是以人的参与方式为最高准则,而湿地的保护则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在进行的湿地景观设计中就要做到以人的参与程度为界限,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时刻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们在参与方式的舒适性和情感上的容纳,只有坚持在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这样的理念前提下设计出来的东西才能受到人们的好评,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因此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要考虑景观的特殊性,除了要符合湿地生态的自身要求外设计者还要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针对不同年龄层面的人群特征进行设计
1.4文教娱乐原则
面对现代社会文化体系的日益完善,人们对景观建设的要求除了追求形式美的层面,更多的开始注重景观的宣传教育和娱乐功能。在湿地景观设计时可以在场地周围建立湿地博物馆或湿地体验中心,其中可以介绍湿地中的稀有动植物类型、湿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湿地应该做出的改变,设置与湿地有关的娱乐项目,在娱教于乐的同时改变人们对以往湿地的认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湿地。
2“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2.1场地的形体整合首先,根据场地的现状条件,通过对场地现有地形的整理,模拟自然湿地的场地条件塑造湿地区域的地形地貌条件,在区块形体上进行有效的整合。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较好的处理自然滩涂的表现方法,形成岛链式形体,同时平整的区块在平面中也更好的进行规划处理。二是通过道路系统的形体整合,在这个层次上道路系统的走向不仅决定了区块功能的相互联系,而且道路形体的美观也决定了观者的感知。
2.2场地景观的改造方式
在进一步对现有水系和土地类型进行深入分析后,通过尽可能实现土方的平衡利用,合理确定不同形态水体的形态和现状地形的改造程度,进而塑造较为合理的场地结构。在生物群落的改造方面,通过筛选采用优良的乡土物种为主要植物种类,对本土化的植物群落进行重新构建,同时对鸟类和鱼类的栖息环境等本土动物物种进行生态恢复的重建,恢复原有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
2.3场地功能布局分区
绿化隔离带位于整个场地的南部,主要以种植陆地植物为主,林中有一条主要游园道路贯穿整个林区,同时在隔离带周边设计休闲广场和私密空间供进行集会和短暂停留。休闲区是场地景观设计的核心,游人可以在该区域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在设计时首先通过对原有场地的改造,完善园区的游步道系统,对场地的主要出入口进行重新设计,完善交通组织功能、增加游客服务中心。同时在休闲区还包括运动场地、儿童活动园、邻水广场、老年活动场地等,形成功能和景观的完美结合的单元体,完成整个场地的功能布局分区。
2.4景观规划的细节设计
(1)道路交通设计在对湿地景观交通流线设计中,区域道路主要以观光道路和游步道为主,并配以木栈道道路系统,动态的交通流线构成湿地景观体验的主要形式。在绿化隔离区域,道路设置主要以自行车道和电瓶车道为主同时在主要的景观节点间设置停放点和休息区,在休闲区内的道路则主要以游步道为主,在湿地保护区则多架设木栈道平台。游步道多采用不规则的文化石和碎石铺路为主,并配以延伸的木栈道平台,利用不同的灌木、地被植物等丰富的高低层次,进行隐形道路的区分,尽量做到既满足生态廊道的贯通又对生物的多样性进行补充。
(2)水岸护坡设计区域湿地的水体驳岸选用自然线条的基本形式即生态驳岸的处理方式为主。通过对水坡地形进行少量人工处理使水岸与水域形成舒缓的自然过渡,营造临水植物的生长空间。在有些人流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在水岸空间的处理上设置了木栈道系统,来满足游人体验湿地观察生物的需要,在对木栈道进行建设时采用底层架空结构用来减少建筑对湿地水岸空间的影响。
(3)植物造景设计根据场地湿地水域的特点水面到基地的过渡由深到浅,因此在植物分配种植中,依次种植湿生草本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将湿地植物与湿地水体相结合。
3结束语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城市湿地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在调蓄雨洪、控制径流污染、维持地区水量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湿地建设中要着重对现有湿地进行保护与修复,并在城市适宜的场地尽量增加人工湿地,使湿地与周边环境相联系,在管理雨洪过程中实现雨洪资源化。结合低影响发展技术,在流域尺度上设计雨洪管理景观设施,集水、输水、汇水景观并非单独发生作用,而且作用也并非单一,它们根据湿地场地特点和总体规划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发挥综合作用,增加了城市湿地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为创造海绵城市、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亚芬.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2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