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衰老自我认识与衰老的关系研究论文(合集)
编辑:落花成痕 识别码:130-1093424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8-06 15:57: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衰老自我认识与衰老的关系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究自我体认与衰老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衰老评估量表(AES),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平凉、兰州3地中老年人群进行调查,分析自我体认和衰老相关性。结果 自我体认得分与衰老评估量表总分、衰老各领域得分、衰老所有方面得分均呈正相关(P=0.000)。结论 自我体认得分越高则衰老程度越严重,反之则越轻越缓,这为从自我体认角度认识衰老、研究衰老、延缓衰老提有供针对性的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自我体认;衰老;

个体对衰老的自我意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不同,则衰老的程度和进程不同。Levy等[1]通过18年随访调查发现,积极或消极的衰老自我认知对躯体健康有不同影响。衰老自我认知已经被认为能够预测老年人独立功能丧失和死亡率。Ostir等[2]研究也发现,个体对自身当前衰老水平的评估与实际表现之间并不一致,且不同个体或同龄个体之间衰老的程度均不相同,说明对自身衰老的体验或评价对衰老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研制出的衰老评估量表(AES)[3]进行调查,提出自我体认并探究其与衰老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过程和数据建立

202_年10月至202_年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用衰老评估量表AES,对上海、平凉、兰州3个地区2 064名中老年人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共发放量表2 500份,回收有效量表2 064份。其中上海932人,平凉620人,兰州512人。男1 099例,女965例。年龄40~95岁。

1.2、调查内容和调查工具

调查前成立研究小组、制订操作规程(SOP),对调查员进行培训,严格质量控制。调查内容包括中老年人群的自我体认、衰老和一般情况。采用AES进行调查。量表共包括4个领域(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自我体认),13个方面(外表形态、视听、运动、小便、睡眠、虚弱、疼痛、情感、认知、社会适应、性生活、自我体会、认识态度),39个条目。量表均为自填式。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9.13软件进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典则相关分析。

2、结果

2.1、自我体认与衰老的直线相关分析

衰老的自我体认领域得分[(11.24±3.08)分]与衰老评估量表总分[(50.97±12.21)分]呈显着正相关(r=0.790,P=0.000)。与躯体[(10.04±2.65)分]、心理[(9.68±2.79)分]、社会领域得分[(10.09±2.85)分]相关(r=0.607、0.586、0.678,均P=0.000)。与躯体、心理、社会领域所有方面形态[(2.94±0.88)分]、视听[(2.51±0.83)分]、运动[(2.10±0.99)分]、小便[(2.36±0.88)分]、睡眠[(2.47±1.00)分]、虚弱[(2.32±0.83)分]、疼痛[(2.72±1.00)分]、情感[(2.14±0.78)分]、认知[(2.79±0.82)分]、社会适应[(2.37±0.75)分]、性生活得分[(3.12±1.19)分]相关(r=0.458、0.444、0.498、0.387、0.380、0.483、0.431、0.552、0.461、0.641、0.420,均P=0.000)。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自我体认得分越高,衰老程度越严重,反之则轻越缓。

2.2、自我体认与衰老的典则相关分析

衰老自我体认的7个条目和衰老的躯体、心理、社会领域典则相关分析,得到3对典则变量(V,W),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0.218、0.142,3对典则变量相关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1。3对典则变量包含了全部相关信息量,其中第1、2、3对典则变量分别可解释95.892%、2.911%、1.197%的信息量。第一对典则变量提示:衰老感和负担感越轻,社会领域衰老程度越轻;反之,衰老感和负担感越重,社会适应性越差。第二对典则变量提示:负担感越轻,心理衰老越轻;完美感得分越高,躯体衰老越严重。第三对典则变量提示:负担感越重,心理衰老越重;幸福感得分越低,社会领域得分越低,社会适应性越好。见表1。

3、讨论

衰老不仅是一个生理功能衰退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体认---即中老年人对自身衰老状况的体会、认识和态度的过程。后者可以改变衰老进程,同时也受衰老过程的影响。随年龄增长,人的躯体衰老无法自控和改变,但对衰老的自我体认则是可以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不同的认知态度则有不同的相应结局。衰老的表现可能大同小异,但不同的人对衰老有不同的体会、体验和“认为”,有着不同的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认知评价,建立起对未来计划、期望的不同信念和态度,并成为进一步行为的动力,使不同个体衰老有着不同的程度和进程。Ellis情绪反应认知“中介”理论(ABC理论)认为[4],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事件直接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事件不正确认知评价产生的信念引起的,其公式为“A→B→C”,其中“B”是导致“C”(心身失常后果)的核心要素,突显了“B”这一中介环节的重要性,不应纠结于消解“A”(因为许多情况下社会心理等应激事件是不可预知和难以避免的);相反,应该转向纠正“B”(自我对“A”的认知评价所产生的信念)。可知,个体对衰老的自我评价一方面是依据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增龄性变化;另一方面把行为建立在如何与同时代的人、其他年龄段的人及自身早先水平的看法进行比较等主观体验之上[2]。信念和态度独立地形成于认识过程之中,并且不断在社会文化背景和学习经历等过程中予以建立,随着社会变迁、境遇变异、意外事件、角色改变等客观因素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点,它可通过确定事件的真相和校正对其意义的理解来形成,作为动力对行为进行促进和调控,在衰老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老年人通过对自己衰老的自我认知评价建立起不同的信念和态度,而这个信念和态度作为行为改变的动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主动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健康和衰老朝向于自我体认的信念方向发展。对衰老自我认知评价建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信念和态度,则能主动去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健康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衰老速度和程度则减缓;反之,则向不利于自己健康的方向发展,加速衰老进程。

研究结果表明,中老年可通过对衰老不同的体会、认识、态度来评估自身衰老,正性或良性的体认则产生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负性或恶性的体认则产生不当的信念和消极的态度,进而影响其采取进一步的行为和调节、控制有关影响因素的方式,从而加速或减缓衰老进程。本调查结果也提示,≥80岁高龄时衰老速度和进程却趋于非常平缓甚至不衰,表明其可能与积极的自我体认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自我体认在个体的衰老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加速或延缓调控作用。也说明了衰老是一个异质性的过程,具有可塑性[5]。因此,创造一定的环境,采取一种相应的策略,积极倡导乐龄概念和文化,让中老年人对衰老做出正性或良性的自我体认,形成和产生正确的信念、积极的态度,对帮助他们成功地适应衰老、延缓衰老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Levy B,Slade M,Kunkel S,et al.Longitudinal benefit of positive self-perceptions of aging on functional health[J].J Gerontol,202_;57B(5):409-17.[2] Ostir GV,Ottenbacher KJ,Markides KS.On set of frailty in older adults and the protective role of positive affect[J].Psychol Aging,202_;19(3):402-8.[3] 梁治学,胡燕,李其忠,等.衰老评估量表的条目筛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_;35(9):2502-4.[4] 何裕民.中医临心理学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_:282.[5] 李春波,申远,吴文源,等.脑老化的异质性: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初步对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2_;85(42):2971-4.

第二篇:衰老近义词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下面是关于衰老近义词反义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衰老

【拼音】shuāi lǎo

【解释】年老而精力、体质衰弱

衰老的近义词:

朽迈 衰弱老迈

衰弱 生机不旺盛,软弱无力,身体衰弱

苍老 说话行动外貌显老

衰老的反义词:

强壮 壮健有力强壮的人

健壮 健康,强壮

强健 亦作强健。强壮健康。

衰老造句

他年逾七十,但不衰老迟钝。

大自然不会一日衰老。

巴尔多伸出了他那衰老的白手。

将来或许会有一种抗衰老药片。

它影响块茎形成、叶子衰老和休眠。

我发现了正在徘徊的衰老游唱诗人。

我永远记得她干瘪衰老得象发黄的纸。

衰老是成熟细胞死亡之前的败坏过程。

她说她头疼,看上去显得又衰老又干巴。

衰老像死亡一样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她说她头痛,看上去显得又衰老又干巴。

这种随着时间流逝的活力衰退就叫做衰老。

那个贫困、驼背、衰老的人指点了他的思路。

雨水从他那带有疤痕的衰老的双颊滚滚流下。

昨天在饭店里,洛兰显得庸俗、堕落、衰老了。

长期的饥饿和衰老可以导致胚胎发生能力的复壮。

为了推算孪生子的衰老,引入原时概念是有用的。

不知怎么回事,他穿着城市服装,显得衰老一点。

这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精力衰退的现象我们称为衰老。

“这是衰老的、迂腐的、石化的世界,梵蒂冈的世界。

第三篇:线粒体自由基与衰老之间的关系

线粒体自由基与衰老之间的关系

一、线粒体简介

动物的线粒体DNA(mtDNA)是裸露环形双螺旋。两条链一条是重链,一条是轻链。除mtDNA外,线粒体还拥有自身转录RNA体系。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遗传物质可自我复制,能编码13种多肽,并在线粒体核糖体上合成。

二、衰老

衰老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现象, 衰老机理的研究目前已从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 衰老的发展过程与线粒体(mitochondrion, MT)功能异常密

切相关, 目前自由基被视为引发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线粒体与衰老

线粒体是直接利用氧气制造能量的部位,90%以上吸入体内的氧气被线粒体消耗掉。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氧是个“双刃剑”,一方面生物体利用氧分子制造能量,另一方面氧分子在被利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极活泼的中间体(活性氧自由基)伤害生物体造成氧毒性。生物体就是在不断地与氧毒性进行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氧毒性的存在是生物体衰老的最原初的原因。线粒体利用氧分子的同时也不断受到氧毒性的伤害,线粒体损伤超过一定限度,细胞就会衰老死亡。

1.线粒体自由甚的产生

自由基是只带有未配对电子的粒子, 化学性质极为活跃, 易对机体产生迅速而强烈的损伤, 主要包括ROS和活性氮基因(RNS)。

氧自由基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呼吸链反应, 这里可产生活细胞内90%以上的自由基。正常情况下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 如果线粒体功能下降, 会使氧不能被有效利用, 导致大量电子漏出, 直接对氧进行单电子还原, 生成氧气离子。氧气离子又可被位于线粒体基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Mn一SOD)歧化成氧气和双氧水, 因此电子漏是细胞内的恒定来源, 电子漏出增加, ROS产生增加。

2.线粒体权自由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机制

线粒体内随年龄增长不断积聚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活性下降, 电子漏和质子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与年龄相关的线粒体的突变可降低其编码的呼吸链成分的功能, 为电子漏出提供条件, 导致氧自由基产生增加;第三, 线粒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不断下降,自由基清除减少亦是重要原因之一。

3.线粒体权自由甚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

氧化应激是细胞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ROS参与各种氧化反应如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拨基化等, 造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改变和功能丧失, 甚至引起基因突变、DNA复制停止等, 从

而导致细胞的老化以及衰老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不少研究已证实在人类衰老进程及一些年龄相关性疾病中出现高水平ROS。

3.1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的下降在细胞衰老中发挥的作用

由于氧自由基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呼吸链反应,所以电子传递链首先遭受氧自由基的氧化损伤, 导致复合物活性下降。研究表明经三丁基过氧化氢一作用的线粒体, 呼吸链复合物Ⅰ和Ⅱ的活性下降, H2O2产量增。不同呼吸链复合物的功能下降均

在细胞衰老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用甲磺酸去铁胺去特异性抑制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 可发现线粒体膜电位瓦解, ”ATP产量下降, 细胞阻滞于GⅠ/S期表现出衰老样变。

3.2mtDNA的氧化损伤在细胞衰老中发挥的作用

mtDNA无组蛋白的保护, 并且缺乏有效的修

复系统, 因此呼吸链产生的氧自由基容易引起mtDNA

突变, 有报道mtDNA突变率比核DNA高10一20加倍。mtDNA氧化损伤后使其编码的呼吸链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电子传递效率降低, 导致ROS进一步增多,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引起机体的衰老和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

3.3线粒体膜的氧化损伤在细胞衰老中发挥的作用

生物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PUFA)最易被自由基氧化, 形成脂质过氧化物(LPO), 破坏其类脂质结构。线粒体是体内氧自由基的主要来源, 且线粒体膜含有丰富的PUFA, 因此更易受自由基的攻击。

3.4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在细胞衰老中发挥的作用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源中心,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电子所释放的能量被用来将基质内的质子泵出到线粒体内膜外, 从而在线粒体内膜两侧产生一电化学梯度, 形成线粒体膜电位。内膜外的质子可通过ATP合成酶FO亚基上的质子通道流回到基质内, 质子回流所释放的势能被用来使ADP磷酸化形成ATP。因此电子传递的4种复合物与ATP合成酶(复合物V)一起构成氧化磷酸化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5种复合物的氧化损伤不断积聚, 数量和活性降低, 直接决定ATP了开的生成减少。此外, 自由基代谢与能量代谢分享呼吸链底物供给的电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 呼吸链电子漏出增多, 自由基代谢相应增多, 这就意味着能量代谢的减少。

综上所述, 衰老相关的线粒体氧自由基的增多, 使线粒体功能不断下降, 不能发挥其正常的氧化和呼吸功能, 从而使细胞逐步走向衰老、死亡,可见延缓线粒体功能衰退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老途径。目前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和抑制线粒体氧自由基增多从而发挥抗衰老功效的药物主要有褪黑素和一些抗氧化剂类中药。

延缓衰老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课题,寻找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素,抑制自由基对人体线粒体的损伤进而延缓衰老,防治疾病,是一个有着广阔的研究方向,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开发。

众多的研究已经证实,长期的有氧运动训练可以使线粒体 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包括线粒体体积和数目的增加,酶合成增 加!活性提高,从而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能力,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将削弱自由基对线粒体蛋白质&脂类和!DH>6 的损伤,这对维护和增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2_年 第32卷 第4期

国外医学· 老年医学分册202_年1月第27卷第1期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第25卷第4期202_年8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第8卷第1期1998年1月

辽宁体育科技第26卷第6期202_年12月

第四篇:细胞衰老与凋亡说课稿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的衰老与凋亡》,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教材高一生物必修本第6章第3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在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学习中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因此,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对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学习,能使学生对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细胞衰亡机制的研究与生物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对细胞衰亡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细胞的衰老与凋亡是细胞必须经过的阶段,因此,本节内容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7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分析细胞衰老的原因,认识细胞的衰老、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能力目标

1.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问题的资料搜集与分析;

2.通过学习细胞衰老和凋亡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情感目标

1.探讨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2.通过有关细胞衰老的问题的讨论,树立科学发展观。

综合考虑本节内容在整个细胞生命历程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和细胞衰老的特征

重点的依据: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只有掌握了细胞衰老的特点,才能进一步掌握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区别,并且可以在本节课的讨论中,联系到个体衰老的特征。

教学难点: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难点的依据:在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后,理清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从而肯定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可通过观看图片,认识个体生长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二、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①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比如在讲到细胞衰老的特征时,可用图片进行比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②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比如在第一部分讲到个体衰老时,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来说说老人身上与我们相比有哪些不同,培养学生的总结组织能力等; ③集体讨论法

针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比如在比较细胞凋亡与坏死是区别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总结,而不是单一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观点。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比较,归纳对比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成员间协作学习,进行讨论,从而创设一个自主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认真思索,充分体现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由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的衰老和寿命有关,学生易感兴趣。可从人体衰老的特征入手,引出细胞衰老的特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在此基础上对比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区别,并讨论如何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围绕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的特征及与机体的关系展开,分4个环节来设计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5min)

展示图片:受精卵、胚胎、婴儿、少年、青年、成年、老年,让学生总结出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得出衰老是生命进程中的一个自然的必经的过程,向学生提问“人体的衰老都表现出哪些特征?”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发散思维的效果,总结学生的发言。通过对人体衰老的认识,引出细胞衰老,向学生提出问题“细胞是否也会衰老”,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进入第二环节。

(二)学习新课(30min)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细胞与机体一样也会经历衰老死亡。通过描述人体衰老的特征,讨论如何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引出个体衰老与 细胞衰老的关系。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关,但二者又不能划等号。a.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b.多细胞生物个体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状态。但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可围绕这一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课堂短时讨论,并为讲述细胞衰老的特征做铺垫。

接下来介绍细胞衰老特征,其中可通过图片比较来总结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的原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至今有多种学说,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这个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易感兴趣。这方面教科书处理为选学内容,可适当介绍给学生。

最后从生物的寿命引入,探讨细胞的死亡。强调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a.细胞坏死,它是由某些外界因素造成细胞急速死亡,是一种被动性死亡;b.细胞凋亡,这是一种由特定基因控制的主动性死亡。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上有着明显区别。细胞凋亡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比如胚胎发育期手的发育如果没有细胞的凋亡就不会有纤细的手指;如果没有正常的细胞凋亡,蝌蚪的尾部就不会消失,它将永远不能变成青蛙。正常的细胞凋亡还肩负着维持各种组织器官固有体积和形态功能,还会使机体内异常的细胞得到及时消除,去除潜在的隐患,例如癌症就是异常的细胞没有及时死亡的结果。因此,细胞的正常死亡是生物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节机制,是机体平衡细胞增殖,调节机体细胞树目恒定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生命过程。

(三)课堂小结(5min)

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讲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整理,明确其中的重要概念,带领学生再次温习一遍主要脉络,巩固知识结构,查漏补缺。

(四)布置课后作业(5min)

对学生进行关爱他人、关注社会问题的情感教育,并引导学生课后进行书本中的关于社会老龄化相关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书写一份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的活动报告。

[板书设计]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个体的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个体衰老

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个体衰老,细胞时刻在更新

二、细胞衰老的特征

三、细胞衰老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四、细胞凋亡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五、说教学成果分析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根据高一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在确定目标和教学实施等过程中,教师不仅备了“知识点”,而且深入挖掘了其中的“情感生长点”和“能力培养点”。以“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和坏死”为知识教学的主线,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和课中的资料分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突出培养了学生利用资料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将“关注老龄化问题、关爱老人”等情感教育主题有机地、自然地融入教学,使教学目标在三个维度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达成。

这节课的具体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有PPT演示、讲授和资料搜集和分析等,在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以往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通过学生的自学教材、阅读资料、相互讨论与交流等环节充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衰老的相关关系及其评价指标构想论文

衰老是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对衰老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价,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延缓衰老,提高生存质量,是中老年人的迫切需要。衰老评价是衰老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衰老的机制、防治研究日益深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衰老的检测和评价方面,尚无特异性的生物学检测手段,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本文就衰老的评价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提出一种客观科学、系统全面、量化有效的评价方法。衰老的概念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引起一系列心身变化,处于一个特殊过程和状态---衰老。不仅表现在生理健康方面,而且表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如目前老年人群中广泛存在的“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孤独、抑郁等〔1〕,日益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从词源学看,衰老指到一定年龄并出现一系列衰老表现的生理过程。

可见,衰老是指人在生长发育达到成熟期后才开始或加速,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一系列退行性变化,不仅出现躯体表现,同时在心理、社会适应、自我体认等方面也有明显变化,并逐渐走向死亡而不可逆转的生命过程,具有累积性、普遍性、渐进性、内生性和危害性的特点〔2〕。它表现在多个方面,是一个渐进过程,要以整体论、过程论、动态论来把握,这给衰老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石。衰老的相关关系

2.1 老年与衰老 老年和衰老不能等同,老年人多有衰老,但衰老未必限于老年人。老年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年龄阶段,衰老是机体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退行性变化的连续动态过程。我国将 45 ~ 59 岁划分为初老年、60 ~ 89 岁为老年期〔3〕。可见,衰老并不是自 60 岁而是 40 岁左右开始。一般来说,老必然衰,年龄越老,衰老程度就越重,但个体存在差异。

2.2 衰老与老年病 理论上衰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一般衰老指生理性衰老,为生理现象。病理性衰老也称异常衰老,主要指因生理性衰老进一步发展而引起的老年性疾病,有些可表现出明显的衰老征象,从而导致衰老加速。衰老导致疾病,而多病又加速衰老,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衰老不仅是一个增龄性的动态过程,也是介于相对健康和疾病(病理性衰老)之间的一个渐进性、动态性的过程和状态,即健康-衰老-疾病。

2.3 衰老与亚健康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状态或过程,其本质大多是可逆的心身失调〔4〕。衰老与亚健康都有功能低下特点,都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无法纳入健康范畴,亦不能算作病态,某种意义上,衰老可泛泛理解为亚健康,我们命之为生理性亚健康〔5〕。但应明确指出,衰老不属通常理解的亚健康,只有当衰老加速,超过了正常衰老速度和程度时,才属于亚健康范畴。因此,我们可通过衰老评价来评估中老年人健康和亚健康状况。衰老评价构想

3.1 不能局限于指标检测也不能等同于疾病评价 对衰老评估,目前多从指标检测、查体、生活自理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有生物学年龄测定〔6〕、衰老程度评估、衰老指标检测、健康期望寿命〔7〕等。但指标检测和查体不仅费时、费钱,并且目前尚无特异性指标,不能定量、全面地评估衰老程度、心理健康、躯体健康和各系统的健康水平。生活自理能力是定性、粗糙、简陋的评估方法。衰老评价不同于疾病评价,疾病一般都有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或精神心理障碍,诊断相对清晰,测量常以组织结构的异常及量化的生物学指标为主,而这些只能从生物学角度测定,不能客观、精确、定量地评估衰老和身心健康水平。

3.2 应参照健康评价和生存质量评价 1947 年 WHO 首次提出多维度的健康定义: 健康是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70 年末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这一定义高度契合〔8〕。从宽泛而多维的健康定义可见,仅用单一的指标或方法都不能全面反映人的健康状况,对健康的评价是以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为前提的,目前健康评价已从一维到多维,多种方法的综合测评。作为评价健康水平的生存质量评价也包含了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衰老是指进入中老年后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一系列退行性变化,不仅出现躯体表现,同时在心理、社会适应、自我体认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变化,其概念和健康定义一样也是宽泛而多维的。衰老的表现不仅是结构和功能的退化,很大程度上还离不开人的一种自我感受,存在一定主观性,从而也导致了评价上的差异性,仅采用一种单一的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检测和评价都不是客观的、科学的、全面的。因此,对衰老的评价不同于对疾病的评价,应以健康和生存质量的评价为参照。对衰老的测量评价除用生物学和实验医学手段研究、以组织结构及生物学指标为准之外,还应涉及到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自我体认等多个方面,必须进行多途径、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评价。

3.3 应基于中医关于衰老理论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价 中医学对衰老的年龄、过程、表现、机制等有着详尽而系统的描述、论述,形成完整的中医衰老理论体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明晰了开始衰老的年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灵枢·天年 》云: “四十岁,……膝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鬓斑白。”均提出衰老的年龄自四十岁左右及以上开始。《素问》《灵枢》等书对衰老的过程、表现、机制都有着经典的描述和论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对人的生长、衰老本质有所认识,女子以七年为周期,男子以八年为周期经历一个生、长、壮、老、已的变化,描述了人体生长和衰老的过程。《灵枢·天年》按 10 岁为一个年龄段加以划分,论述人体生长壮老己的过程及表现,详述了脏腑衰老的基本过程。这些都为衰老的评价提供了中医理论依据,为我们对衰老的整体系统评价奠定了基础。

3.4 应根据我国社会文化背景具有“本土化”的评价 人群的总体衰老与社会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密切相关。目前评估衰老引用的有关量表和方法,多来自于国外,其适用对象多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指标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很大,有一定局限性,从而可能影响其可靠性和真实性。因此,对衰老的评价必须体现“本土化”要求,即根据中华文化特点和我国具体国情来采用评价方法,尤其是在编制适合我国中老年人群的衰老量表方面。

3.5 引入新的评价方法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测评 量表能够全面、定量、客观地评估反映中老年人的健康和衰老状况。它是经过规范化、标准化的,可以相对客观地反映衰老表现中主观、多维的特点,不但可以定量测量躯体的衰老,也能够测量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衰老,可以反映老年人的整体系统性的衰老状况。这种评价方法正好弥补了原有的重视医生的评价和单纯追求生物学指标的不足,传统的评价主体是健康工作者,而量表评价主体是被测评者本人,不仅被作为生物的人,而且被视为社会的人,对被调查者的应答和变化体现得尤为充分。但目前评估衰老引用的有关问卷或量表,并非针对衰老的专用量表,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不能全面测量衰老。并且,目前这些量表多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很大,有一定局限性。

因此,对于衰老的评价,应该由单因素、单指标、单学科向多因素、多指标和多学科方向拓展。可以引入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引入多学科研究方法,诸如社会学、临床医学、心理测量学、精神疾病学、复杂性科学等的方法与手段,除了充分参照国内外公认和通用的评定生存质量、心理等量表的研制方法和内容外,必须以衰老特点和中医理论为指导,必须体现“本土化”.从而将量表评定、生物学指标、引入新的评价方法和其他简易有效方法相结合,从多途径、多层次、多维度进行衰老的综合评估,使之形成相对完善和公认的衰老评价体系,对衰老作出多维全面、定量客观、整体系统的评价。参考文献韩 琳,李继平.我国老年人口面临的健康问题及相关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_;11: 702-4.童坦君,张宗玉.医学老年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_:1-9.李建生。老年医学概论〔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_: 25-9.何裕民,沈红艺,倪红梅,等.亚健康范畴研究〔J〕。医学与哲学,202_;29(1): 2-4.倪红梅,何裕民,沈红艺,等.亚健康状态评价构想〔J〕。医学与哲学,202_;29(1): 6-7.赵英杰,林求诚,陈可冀.中西医结合人体生理学年龄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 8-11.

衰老自我认识与衰老的关系研究论文(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