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范文大全)
编辑:烟雨迷离 识别码:130-1094364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8-07 09:46: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1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桃红柳绿,万紫千红,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正在作诗的杜甫,想到了七年的安史之乱还没有平定,心中不由得焦躁不安。他放下毛笔,打算出门散散步。

杜甫来到一处,只见那儿围满了人。他觉得十分好奇,便走过去凑热闹。只见,一张告示上写着“安史之乱已被平定”八个大字。杜甫又惊又喜,心中的七年之忧立刻烟消云散,整个人好像立刻年轻了几岁,他马上跑回家把这个天大的喜讯告诉夫人和孩子。日日夜夜围困杜甫的安史之乱已经平定,杜甫不禁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衣服上的一道道泪痕,如同条条长蛇,九曲直下。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平日里脸上的忧愁早已不见了,笑的跟一多花似的。杜甫把诗稿和书籍胡乱地一卷,脸上止不住的笑容比太阳还要灿烂,好像要发狂了似的,不时还大声地吼了两句。

杜甫一想到安史之乱已经平定,祖国已经统一,自己马上就回到了故乡,不禁提起身旁的酒壶,开怀畅饮起来,还不时放生歌唱。

这个天真是个好日子,天空一碧如洗,万里无云。杜甫一家收拾好行李,正准备乘船回家呢。一路上,潺潺的水流在欢呼;叽叽的小鸟在歌唱;哗哗的大叔摇摆着树叶;花儿举起两片绿叶,好像在欢迎杜甫回到故乡,鱼儿在水中欢乐地嬉戏,跳跃,风儿吹拂着头发。他们从巴峡东下穿过巫峡顺流而下,过了襄阳,便直奔向洛阳。

回到家乡的杜甫有感而发,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脱口而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是个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2

公元700多年,因为安史之乱,当时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争,都是举家老小,纷纷背井离乡,我也带着家人随着浩浩荡荡的逃难大军,来到了四川。

这天,我正外出办事,平静的街上忽然人潮涌动。只见人们纷纷往前挤,还有人边跑边兴奋地大叫“大快人心!大快人心!”我连忙拉住一位路人,向他打听,这位路人激动得语无伦次:“你还不知道啊,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了!”顿时,我也激动万分,我们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故乡去了。想到这里,我止不住热泪长流。我想赶快回家,,把这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告诉妻儿,于是,我拔腿就往家跑。还没进门,我就大喊:“蓟北收复了!蓟北收复了!”妻子一听,扔掉了手中的衣服,就跳了起来:“真的吗?那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孩子也从房间里跑了出来,高兴得手舞足蹈,看着他们喜极而泣的样子。我想:妻子以后不用再愁容满面了。

想到马上可以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我思绪万千,欣喜若狂,胡乱地将诗书一卷,只想要好好庆祝一下。

于是我约上三五知己,来到酒馆,庆祝这美好时光,大家畅想着未来,共同祝愿以后再也不要战争,让老百姓从此可以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回家路上,我计划着可以趁着这明媚的春光,带上妻儿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再到襄阳,然后直奔故乡洛阳。一进家门,我立即挥笔写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3

在一个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唐代诗人杜甫正坐在一个书摊前品书。

忽然,听到街道中间有一处地方人声鼎沸,诗人抬头向远处张望,发现在一处大告示栏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有些人一直在对着告示指指点点;有些人却是欣喜若狂;不过更有人潸然泪下。诗人顿时心里疑惑不解。想到:“这些人都在看什么呀?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才让这么多人如此兴奋。”他走上前来挤开拥挤的人群,看到告示上写着朝廷的官兵把河南与河北从敌人手中夺了回来。诗人见了心中立刻涌出了五味杂尘。回头对妻子儿女说道:“太好了,盼天盼地终于把这一天给盼回来了!河南河北终于回归了!”说着,诗人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欣喜泪水,竟然把自己的衣襟给哭的湿透了。抬起头来,看见妻子儿女激动万分,往日的烦恼与忧愁顿时一扫而光。

诗人想让自己平静下来,便拿起书摊上的一篇古文随手翻阅起来,可是心里激动的简直要发狂,竟然一个字都没有读,就把书放了回去。回到家后虽然还没有到吃饭的时间,可诗人却邀请几位心情同样如此的亲朋好友,一起来庆祝这个来之不易的日子。杜甫倒上美酒说:“呵呵,这些年我们一直有家不能回,而现在,官兵们终于把河南与河北收复了,是我们这些浪迹天涯的人终于可以回家了,我明天一早就坐船从巴峡穿过巫峡,再从襄阳走回洛阳。”

说罢,诗人顿时诗兴大发,随即吟诗一首:“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4

湛蓝如洗的天空中,一朵朵白云飘荡着,阳光透过云层,射向大地,大地仿佛一派勃勃生机。

在庭院的小屋里,杜甫坐在书桌前,手托着下巴,自言自语道:“唉!这七年多的安史之乱不知何时才能停止,唉1他又叹了一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顺手拿起一本书,翻翻看看。

“杜兄,大好消息,大好消息……”隔窗地王兄大声喊道。他直奔进屋子,气喘吁吁地说道:“杜兄,好消息,府衙……府衙门前贴出安民告示啦”“什么?王兄,你慢点说。”杜甫站起身来,对王兄说道。“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啦。”“这……这是真的吗?”端茶进屋的的夫人惊讶地问道。杜甫听了,激动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顿时,眼眶湿润了,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撒满了衣裳,手中的诗书胡乱地卷了卷,高兴地简直要发狂。老伴把孩子们叫了过来,把这一喜讯告诉他们,他们听了,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地抱着妈妈地脖子,高兴地说道:“我们可以回家乡咯!我们可以回家乡咯……”一个不寻常地消息,带给杜甫一家无比开心的一天。

杜甫一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计划着返乡的路程。杜甫取出地图,小心翼翼地铺张开来。老伴看了看地图,问道:“这路线哪条最近呀?”杜甫注视着地图,一会,他摸着胡须,有富有诗意地说道:“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又摸了摸胡须,笑得更灿烂了,好像到了一路上,风景秀丽。天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嵌着丝丝如絮的白云,江的四周种满了柳树,细细长长的柳树密密的垂着……在这春天美丽的景物的陪伴下,杜甫一家纵情高歌,畅饮美酒,真是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呀!杜甫又回过神来,他笑容可掬地走到书桌旁,挥动着毛笔,认真地写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5

公元763年,唐朝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持续了7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老百姓们在外漂泊不定的生活终于可以结束了。消息很快传遍了倖州。

一天,杜甫正在家里写作。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欢呼声杜甫好奇地朝窗外一看,只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有的正收拾行李有的欢乐地跳舞,还有的唱起了喜庆的歌。杜甫连忙跑出去抓住一个人便问:快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为何都这么高兴那人回答:我们的军队收复了蓟北!百姓安宁了!听了这话,杜甫顿时流下了眼泪,想到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杜甫的头脑里涌出一丝快感,但回想起自己八年的苦日子又觉得有些悲苍。杜甫赶紧回家告诉妻儿,妻子听后,脸上的忧愁全都消失了。杜甫象着了魔似的,把别人都不许摸一下的书籍都胡乱卷起,一股股地往书箱里塞。杜甫的妻子问道:你这么珍贵的书画怎么这样乱卷呢?终于可以回家了能不着急吗?

第二天,杜甫一家人赶到了渡口,哪里的人山人海,都是赶着回家的真如回家过年一般。路上,杜甫一边喝酒一边高歌还一边流泪。终于回到家了,望着祖国的美好河山,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感到浑身格外轻松。随即,杜甫吟诵道: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6

我独自走在忻州的一条街上,冥思苦想着祖国统一的事,什么时候才能收复蓟北呢……正在我沉思时,忽然听到街道上的人们围在一起敲锣打鼓。见大伙都跑过去看热闹,我也走过去了。当我走进一听,居然是收复蓟北的消息。没想到,我日日盼月月盼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嘴里还轻轻地说道:“太好了,真的太好了!”在不知不觉中,眼泪已经洒满了衣裳。

我迈着急促的脚步,终于回到家中,急不可耐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我那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一点也不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听了以后,都兴奋不已。孩子高兴得跳了起来,妻子也笑得合不拢嘴。平常的我,是多么爱惜自己的诗书,可是今天却把诗书胡乱地卷起来,高兴得不知道要干什么了,就像快发狂的人一样。

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碧绿的草地,真是风景如画呀!和煦的春风,吹打在我的脸上。我和朋友们在旁边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这时的我是多么希望快点趁着这春天的陪伴回到我的家乡啊!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我泛着小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两岸树木苍翠欲滴的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直奔向故乡洛阳。我想到此,不禁挥笔写下了一首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7

自从洛阳被叛军强占,我和妻子流落到了梓州,从此,我们一家的欢乐幸福便烟消云散,我整天愁眉苦脸,妻子也闷闷不乐,连平日里无忧无虑的孩子也没了玩的兴致。

一天,我漫步在剑门关外,心里正想着蓟北何日才能收复。这时,迎面而来一群官兵,他们敲锣打鼓,大声吆喝:“蓟北收复了!”我一听,惊得目瞪口呆,这是真的吗?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兴奋的泪水沾湿了衣裳。啊,我日日盼,夜夜想的家乡终于收复了。

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去,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和孩子。我冲进家门,对他们说:“蓟北收复了!蓟北收复了!我们能回家了!”妻子和孩子愣了一会儿,随即回过神来,异口同声地问:“这是真的吗?”我肯定地点了点头,然后说:“快,别忙活了,收拾一下东西,回家去!”我随手把诗稿、书籍一卷,高兴得将要发狂。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娇艳的鲜花,青翠的柳枝,我与好友在大好晴天里放声高歌,举杯欢庆,一起分享心中的这份喜悦。我的眼前好像已呈现出了返回家乡的路线图:伴着明丽的春光,我与妻子泛着小舟从巴峡出发,穿过青翠欲滴、层峦叠嶂的巫峡,一路顺流而下,过了襄阳,便可以回到那久别的故乡了。从此,我们在那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美好的日子。

想着,想着,我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8

今天,剑外的天气十分晴朗,枝头上的小鸟吱吱喳喳地叫着,河里的小鸟快活地游来游去。

杜甫在街上散步,他见前面有一群人,便走上前面看看有什么事,他走进人群,一个大约六七旬的老爷爷手舞足蹈地说∶“好消息,好消息,唐朝的军队收复蓟北啦!”老爷爷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杜甫他简直不相信这件事是真的,于是他拉着旁边一位青年半信半疑地问∶“这是真的'吗?蓟北真的被收复了吗?”那位青年把杜甫的手拉开,说∶“大叔,你先放开我,这事是真的!”杜甫激动地说∶“小伙子不好意思,我实在太高兴了。祖国万岁,祖国万岁!”说着他把手中的书仍到半空中,往家里跑,一路上他看见他认识的人都拉着人家,兴奋地说∶“你知道吗,我家乡被收复了,我终于可以回家了!”没等人家回答,他就跑了,他高兴得眼泪和鼻涕都把衣服浸湿了。

回到家,他一个劲冲了进去,妻子和儿子都惊呆不知道有什么事那么激动。他一见妻儿,就说∶“我们可以回家了,蓟北被收复了。”妻儿听了后,高兴得三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杜甫迫不及待地说∶“快快快,快点收拾东西,回家去。”于是他走到书桌前,把他那喜爱、平时不让人动它半根毫毛的诗书,胡乱地一抱丢进了书箱里旁边的妻子笑着说:“你看你,这样对你的‘命根’,真像个小孩。”杜甫说:“管不了那么多了,收拾好了吗,快点去坐船回家了。”

他们一家三口兴高采烈地来江边,上了船。杜甫的妻子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杜甫纵情地喝起酒,也唱起了歌。他们的歌声在江边回荡着。在春天美好的景物的陪伴下,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再从襄阳一路顺风地回到了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9

这天,杜甫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读书,读着读着,不由得想起了他的家乡洛阳。忽然,一阵敲锣打鼓声传来:“蓟北收复啦,蓟北收复啦!”杜甫听见了,“噌”地坐了起来,兴奋的泪水溢满眼眶,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衣服前湿了一大块。

这时,杜甫开见了向他走来的妻子和儿子,杜甫激动地说:“夫人,我们的家乡被收复了!”妻子听了,脸上的愁容顿时烟消云散,连一旁许久未露出笑容的儿子也咧开了嘴,开心得一蹦三尺高。妻子抓住杜甫的手说:“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真是太好了!”杜甫反握住妻子的手:“是啊,蓟北被收复了,我们也可以回家了!”“爹爹,等回到了洛阳,一定要带我好好玩玩!”儿子高兴得直拍手。杜甫用手捊了捊胡须,一口答应下来:“好好。”

杜甫忘记了平日里的斯文,欣喜若狂,把十分珍爱的书胡乱一卷,十分随意地塞进了包袱里。“咚咚”有人在敲门,原来是几个和他一起流落至此的诗友。杜甫见了,连忙请他们进来,并拿出珍藏的美酒,与他们一起吟诗作对,放声高歌,开怀畅饮,一同分享心中的喜悦。

在杜甫眼前呈现出家乡的美景:天空一片蔚蓝,洁白的云朵慵懒地躺在天空中,草地上芳草如茵,花朵竞相开放,花丛上有一些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小溪清澈见底,溪底的小鱼小虾的看得一清二楚。在他的脑海里已经规划好了回家的路线:乘着小船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直下,从襄阳去到洛阳。

想到这里,杜甫诗兴大发,吟道: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10

在公元763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由于“安史之乱”由河南逃亡到四川的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的官方塘报上看到官军收复蓟北,黄河以南、黄河以北的安史叛军都已基本剿灭的喜讯后,非常高兴,他胡乱的收拾起身边的诗书,急匆匆地跑回家,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和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

历经了八年的战乱,从故乡洛阳逃难到成都,后又从成都逃难到梓州,不但弄得穷困潦倒,还几乎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现在总算是把叛乱平息了,可以返回久别的故乡去过安稳的日子,怎不让杜甫惊喜若狂?激动的泪水,把他的衣服都弄湿了。他的妻子听了这个好消息,也同样是十分高兴,挂在她脸上多年的忧愁都不知道哪里去了。这时,他的妻子拿出家中微薄的积蓄,疾步走出家门,赶往集市买来几坛好酒,杜甫也邀聚了几个要好的朋友,在家纵情欢庆。畅谈杜甫一家老小,即将趁着这阳春三月的美好春色,乘船从巴峡穿过三峡天险,到达襄阳后再换乘车马直奔洛阳的欢愉之情。

趁着酒兴,杜甫用他的“神来之笔”,一挥而就,写下了一首震烁千古的七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11

湛蓝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阳光透过云层照射着大地,一派勃勃生机。

庭院的小屋里,杜甫坐在窗前,手托着下巴,自言自语道:“唉,这‘安史之乱’不知何时停止?都好几个年头了啊!这样的日子,老百姓怎能安生?”他无奈地摇了摇头,顺手拿起一本书,翻翻看看。“杜兄!杜兄!大好消息……”窗前王兄大声喊道。他冲进屋子,气喘吁吁地说:“杜兄,好消息!府衙…府衙门前贴出安民告啦。”“王兄,你慢点说。”杜甫站起身来,对王兄答道。“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啦!”“这……这是真的吗?”端茶进屋的夫人惊讶地问。杜甫听了,激动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顿时,眼眶湿润了,泪水夺眶而出打湿了衣裳,手中的诗书掉在了地上,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妻子把孩子们叫了过来,他们听到这一喜讯,欣喜若狂地蹦了起来,高兴地说道:“我们可以回家乡咯……”久闻的喜讯让整个家庭沉浸在无尽的喜悦中……

杜甫一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计划着返乡的路。杜甫取出地图,富有诗意地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他摸了摸胡须,笑得十分灿烂。一路上风景秀丽,他在美丽风光下纵情高歌,畅饮美酒。杜甫又回过神来,他笑容可掬地铺了一张纸,挥动着毛笔,认真地写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12

我独自一个人走在梓州的一条小街上,愁眉苦脸地冥思苦想想着国家统一的事,什么时候才能收复蓟北呢……忽然听到一个村子的人们围在一起敲锣打鼓,还一边吆喝。其他人一蜂窝地朝那里兴奋地涌去。“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我心里想着。“是蓟北收复吗?不可能!”我脑子里闪出的念头被打消了。我问了过路人,得知真的是蓟北被收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没想到,我日日盼月月盼的一天已经来到了。太好了,实在太好了!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饱含激动和高兴的泪,不知不觉,眼泪哭湿了我整一件衣裳。

再迈着急促的步伐,终于回到了家里。急匆匆地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了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一点也不出我意料之外,他们都高兴地一蹦三尺了。我随随便便把诗书一卷,高兴得无法形容。对,简直就快要发狂啦。

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衬着清澈的湖水。这是一派风景如画,多么美好的景啊!和煦的风,吹着我的脸,令我神清气爽。我和朋友们在明媚的阳光下放声高歌,畅饮美酒,一起兴致勃勃地聊天。我是多么想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正好返回故乡。

在我的脑海中早已呈现了回到故乡的情景和路线:树木郁郁葱葱,鸟儿齐声欢唱。我泛着小舟,从巴峡出发,穿过那苍翠欲滴,层峦叠嶂的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我快速地写下了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13

清晨,杜甫在大街上散步,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在喊什么,好像是什么“收复失地”的。

什么?收复失地!杜甫心里一惊,“失地”不就是——啊!杜甫追上去,问道:“是收复蓟北吗?”

他回答道:“是呀。”说完又吆喝去了。

杜甫十分快活,他立马跑回家,他告诉了愁眉苦脸的妻子,妻子一听到这消息,惊得手上的手帕都掉到地上,他们喜极而泣,边哭边用衣裳擦眼泪,不知不觉衣裳都湿了。

儿子好奇的说:“爸爸,妈妈,家乡回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呢应该高兴快乐呀!”

“对!对!好儿子,夫人,你去买点好酒好菜,我们一家子好好吃个饱!”杜甫十分高兴。

妻子那眉头的忧愁没了,高兴地买菜去了。

“饭菜好了!”妻子擦擦头上的汗,端来一盘又一盘的好菜。

儿子高兴的拍着手说:“收复失地啰!”

杜甫打开酒坛子,一口气喝了下去,一家子三口开开心心地围在桌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

杜甫仔山上放声歌唱,畅饮美酒,他真想在这春光明媚的时候启程回家啊!

杜甫回到家,胡乱的卷好诗书,这时妻子走过来问:“我们怎么回家去?”

杜甫笑答:“我们先坐船从巴峡到巫峡,一路上上欣赏百鸟歌唱,树木与天高,再坐车从襄阳到洛阳,再过一条河就到家了。”

杜甫家笑声不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14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兴到衰的转折点。

主要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引起的。安史之乱是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自唐玄宗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前后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矛盾所促成的,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力的矛盾。

话说杨贵妃美若天仙,如花似玉,一倾国倾城之貌迷倒了唐明皇,唐明皇整天都把心思花在杨贵妃身上。根本无心理政,使得安禄山和史思明有机可乘,将一些地方夺了去,准备造反。唐明皇这才意识到李唐江山不保,才开始忙于朝政,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安史两人已兵戎相见,唐明皇见大事不妙,便带着他的家眷落荒而逃,朝廷中的大臣劝皇上说:“红颜祸水,若是皇上您不沉迷于美色,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陛下还是让娘娘自行了断了甫是唐朝的的大臣,在朝中听说河南河北被收复了,回到家,欣喜若狂地对吧”。唐明皇难舍难分,迫不得家人们说这个好消息,原来,已,赐给杨贵妃白绫一匹,自行了断。

从此,唐明皇专心朝政,不久之后,便把河南河北等地收复了回来。杜甫是唐朝的大臣,在朝中听说河南河北被收复了,欣喜若狂地对家人说。原来,连家人们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杜甫说:“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乡了,我们先从巴峡穿过巫峡,再从襄阳向洛阳”!杜甫随兴而来,作下了这首豪放无比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杜甫的爱国之情,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第三小学六年级:玫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15

这一天,和所有平淡如水的日子一样,我正呆呆地坐在书房里,想到遥远的家乡,流落他乡整整七年了,不知何时能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

突然,窗外传来我军收复家乡蓟北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感觉这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白日梦。推开窗,我看到大街上人们兴奋得奔走相告,才确定这个消息是千真万确的,不再是南柯一梦,激动得泪水不自主地夺眶而出,汹涌而出的泪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我飞奔到厅堂,本想把这个喜讯第一时间告诉我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却看到他们一贯满面愁容的脸上,挂满了快乐的笑容,想来他们也得知了这个消息。我更加兴奋起来,一阵风似的回到书房,胡乱地把书桌上、书架上堆放的、墙上挂的书画乱卷一气,扔进一直放在桌边的行囊里,真想放声大喊:“我要回家了!我终于要回家乡了!”

我从地窖里搬出一大坛珍藏多年的美酒,感觉每根发丝都在幸福地颤抖。妻子笑着对我说:“官人,你少喝点,别喝醉啦!”此时的我可管不了那么多,此时不一醉方休,更待何时!我用兴奋得颤抖的手给自己倒上满满一杯酒,一饮而尽,果然,快乐的时候什么都是甜的,感觉这酒甜蜜蜜的,比蜂蜜还要甜!几杯下肚,我已有点微醉,妻子看见我孩子似的情难自禁,也一改往日的责备,在一边笑呵呵地给我斟酒:“官人,你呀,可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而我正想像着和妻儿一起,坐船从巴峡急速穿过巫峡,再从巫峡一转眼就到襄阳,然后就是我的家乡……

想到这里,趁着酒劲,我提起笔一挥而就,写下了这首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从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二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自能地学懂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涵义,并最终熟读成诵。

2、把握诗歌中的古今异义词汇,学习领悟诗歌中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表达情感的语言特色,能尝试用互文的方法初步对诗歌做出评价和鉴赏。

3、准确把握诗歌情绪,能通过朗读吟诵纵情表达,感受诗歌饱含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初步领略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维系在一起的高尚情怀。教学过程:

一、理解诗题,走近诗人

1、读题,如何理解?(闻、收)那么你们知道诗人是在哪里听到消息写的这首诗吗?谁能从诗中找到答案?

2、杜甫在这里写下这首诗,而这里现在已是著名旅游景点(成都杜甫草堂)曾称为“浣花溪草堂”。现在知道剑外在哪吗?(解释剑外)

二、初读感悟,互文学习

1、走进古诗,自由读一读,这首诗里地名比较多,请你认真读准字音。

2、看图说说是诗中的哪一句?讲解变化。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怎样的情感?齐读古诗。

3、不参考杜甫生平,单凭诗中的描述,猜猜此时杜甫多少岁?为什么?(青春、衣裳、漫卷,理解古今异义)此时杜甫已经52岁了,为何还会这样?(激动喜悦的心情)

4、这首诗作者以美景写美情,而同样是春天,杜甫望春景却写出不一样的情怀。引读《春望》

5、互文学诗

城春草木深——青春作伴好还乡(同是春景却写出了悲情,山河在已无物,草木深已无人)

(1)、讲述安史之乱

感时花溅泪——初闻涕泪满衣裳(两句诗留下的是怎样的泪水?)

(2)、同是春天,杜甫写《春望》时,看到的却是国破家亡,伤时悲己。再读这首诗。

6、白首搔更短——白日放歌须纵酒(45岁都已浑欲不胜簪,而52岁却在放歌纵酒,这是为何?)引读《春望》

7、杜甫听闻喜讯时的激动欢悦,可以浓缩为诗中三个字(喜欲狂)请你圈出来。

三、细品语言,感受魅力

1、整首诗只有短短56个字,杜甫的喜欲狂的情怀是如何在诗中表达的?

2、学生汇报

3、再读《春望》这首诗表现了杜甫的写诗风格,沉郁顿挫。

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却句句有喜。这样无数次喜悦的叠加才如此深刻的表达诗人那份“喜欲狂”的情怀。再次有感情的读读这首诗。

1、现在你知道了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2、我们曾经学过《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就是写于杜甫为避难到杜甫草堂的第二年,而且也是写春天的景色。那时失散的妻儿已找到,草堂安家生活暂时安定,所以作者写出了宁静的内心。这几首诗写出了不同时期杜甫的心境变化。

自由诵读,会背古诗

老师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鉴赏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而且还诵读了杜甫其他诗作。不仅学习了古诗还知人悟事,而且回顾了历史。从杜甫的喜和忧我们更能体会到的是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第三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理解(1)

1.这是一首律诗。律诗共有四联,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律诗通常为八句,其中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且颔联、颈联必须对偶。

答案: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改诗人过去惯常的调子,一经对比,欢快的特色就特别明显了;尤其要强调的是,该悲戚则悲戚,该欢快则欢乐,即“感情是诗的生命”,“凡作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为疲驴”(袁枚《随园诗话》)。当望穿双眼终于“剑外忽传收蓟北”时,有如大坝开闸,有如高山飞瀑,诗人积蓄已久的感情迸发了。答案: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3.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颈联出句“白日放歌须纵酒”,上承“喜欲狂”;对句“青春作伴好还乡”,下接具体规划返乡路线的尾联——这种承上启下的结果,把上下句间弥合得天衣无缝,真是令人叫绝。尾联的流水对,以四个地名作对,且按水路、陆路的时空顺序出现,更是妙趣天成。

答案: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理解(2)

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 的 心情。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喜悦。2.归心似箭(急切)的心情。

第四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该诗的诗意。

2、赏析该诗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能默写古诗。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能默写古诗。

3、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欣赏杜甫草堂图片。

师语: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去咱们三台的一个景点旅游,大家想去吗?好!那就请同学们随老师一同去旅游吧!(欣赏图片,老师引导)今天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飞回到杜甫生活的唐朝时期,一起去感受杜甫诗歌的魅力吧。

二、合作学习:

1、回顾七、八年级所学的相关杜甫的诗歌: 《望岳》(七上)、《春望》(七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上)。

2、合作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 简介作者; 介绍背景; 自由读古诗;

更正“裳”字读音;

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句子。

回顾:我们赏析诗歌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赏析?

(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

3、诗歌赏析:

首联: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

颔联、颈联: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尾联:写诗人扇动想像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4、概况诗歌主旨:该诗刻画出作者急欲归乡、兴奋欲狂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三、谱曲:《新年好》、《刘三姐对唱》。

四、背诵该诗。(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五、实战演练【中考链接】

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回答问题: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描写全家人在听到消息后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的诗句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忽闻喜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书写了一个[喜]字。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得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刻喜不自禁的感情。

C、[便下襄阳向洛阳]一个[下]字、一个[向]字,生动地表现了战乱平息后,诗人终于得以还乡,一路游山玩水的闲适情调。D、[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即将启程还乡时内心的无比喜悦。

3、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和精练的语言来抒发诗人杜甫听到平定“安史之乱”的胜利消息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该诗。

2、改写该诗。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首联:惊喜

颔联:欣喜若狂

颈联:准备还乡

尾联:想象 迫不及待 归心似箭

第五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教材说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国标本教材十一册第四课《古诗两首》中杜甫所写的一首诗。此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尽情抒发了失地被收复后作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对民深沉炽热的爱。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

2.进入情境,体会情感,并有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情感。

教学过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1.师:(课件出示“杜甫”)同学们,杜甫是谁?你对大诗人杜甫有什么了解?

生自由交流。

2.师:的确,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了许多的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写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生活,被后人称为“诗史”(课件出示),因此,他的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题,了解背景。

1.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试试看。

2.生概括诗题,教师引导点拨学生把话说完整、准确。(杜甫听到唐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3.师:同学们看,(课件出示:生了解河南河北在哪,河南洛阳是诗人的家乡,可诗人听到家乡被收复的消息是在四川)

4.师:杜甫为什么会在四川听到这个消息呢?这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想知道吗?自己读读。(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唐朝曾经爆发过“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占领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地区,诗人杜甫的故乡洛阳也沦陷了,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诗人也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他的故乡,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知道原因了吗?指名说。

5.师:战乱使诗人整整在外颠沛流离了八年,八年以后,当他在四川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你说,他此刻的心情怎样?

师: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三、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师:下面我们来读读这首诗,读之前请看清要求。(课件出示自学要求:第一遍放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古诗;第二遍轻声读,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小声交流,还有不理解的,一会大班交流。)好,让我们捧起书,一边读,一边想。开始。

2.师:同学们自读得很认真,谁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诗。(1-2位同学,读通,注意读音:衣裳、妻子、还乡、即、漫卷;读出节奏。)

师:字音读准确了吗啊?刚才你这个字音读得很准确。

谁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会更好。

3.师:那在这首诗中你有不理解的字词吗?大胆提出来。

要解决以下字词的意思: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放歌、纵酒、青春、即

4.师:同学们,诗中还有六个地名,(学生自己提到了其中一个也就让他们找出来)找出来,知道他们所在的省份吗?请对照地图看看。

师:这些地名有什么联系呢?杜甫将从哪里出发,经哪些地方,最终目的地在哪里?看看诗中有没有答案。

4.师:同学们现在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吗?自己试着说说诗的意思。(生试说)

5.师:明白了诗意相信你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一起来读一遍。

四、入境入情,体会诗意。

1.师:读了这首诗,你能体会到诗人杜甫写这首诗时是什么心情吗?生答。

师:的确,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板书:生平第一首快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边品读,一边感悟,一起体会诗人那激动高兴的心情。

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师:谁先来把诗的一二两句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有一项任务,请你边听边想,诗人听到了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指名读,指名回答。

师:对啊,诗人高兴得(指大屏幕)

生:涕泪满衣裳。

师:对,诗人高兴得哭了,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堂堂大诗人此刻却泪流满面,泪洒衣裳。为何呢?让我们看看八年战乱诗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吧。

课件: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文解释】

国家沦陷,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伤心。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师:谁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师:战乱开始,诗人背景离乡,他在逃难的路上,曾被叛军抓获,被囚禁在长安,长达七年之久,这首诗是他被禁长安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大家借助诗文的解释,好好读读,好好想想,诗人为何“涕泪满衣裳”?

生结合诗句谈理解,教师相机点拨。

师:你们看,本来是国家沦陷,城中荒凉,而现在 本来是背井离乡,怨恨别离,而现在本来是战火连绵,家书都无法寄出,而现在呢

师:的确,八年里,诗人流了许多泪,经历了许多苦难。这就是苦难诗人的苦难人生。(板书:苦难)八年的漂泊,两千多个日子的颠沛流离,此刻,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难怪诗人是初闻涕泪满衣裳,谁再来读一、二两句。(评价:读出了诗人的百感交集,激动不已。)谁也来读读。齐读。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哭过之后,诗人又是什么表现?谁来读诗的后六句。

指名读。

师: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诗人的表现吗?

生答板书:喜欲狂。

师:请大家再细细读读这几句诗,你从哪些字词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欲狂?

生自读再交流。

漫卷诗书

生交流。(体会得很好,读出你这份独到的感受)

师:是的,诗人曾经是一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爱书如命的人。此时,他却是胡乱地卷起自己的诗书,的确是欣喜若狂,谁也能读出诗人的喜欲狂,指读。

生读,师评价:高兴得发狂了,谁再读。

师:让我们一起和诗人欣喜若狂一回吧!读。

生齐读。

白日放歌须纵酒

生交流,吧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师:同学们,杜甫享年五十八岁,当时的他已经是一个四十八岁的人了,战乱的生活,历经磨难的生活让四十八岁的他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暮年老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大白天里又是放声歌唱,又是纵情喝酒,可见他有多高兴?谁再来读。

指读,评价读。

师评价:哪个省是多么欢愉、响亮啊,放声读出来。

诗人此刻是不醉不休啊,再读这句诗。

齐读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生交流。

师:还乡的路近吗?刚才我们已从地图上看过。再来回顾一下,诗人从四川剑外起程,经过巴峡,穿过

叠嶂巫峡,顺长江而下,经过襄阳到洛阳。这回乡的路是山一程,水一程;这回乡的路是那是千里迢迢。可是,诗人却归心似箭,感觉很快就可以回到家乡,喜欲狂啊!谁再读。

指读,评价:语调可以轻快些。

师:杜甫的好朋友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曾有一句诗和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谁知道那句诗是什么?

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那也是诗人迫不及待想回家的心情。在漫漫旅途中,诗人把千里迢迢回乡的路想象成眨眼即到。谁再来读这句话。

生读,师评读,生齐读。

4.整体感受,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诗人高兴得流泪,高兴得发狂,高兴得换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感觉马上就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之所以这么高兴,是因为——(指课题)

生答。

师:是的,失地收复,国家统一,谁不会喜欲狂,此时此刻,诗人写下这首诗仅仅是表达自己欢快心情吗?他还表达了

生答。

师:是的,难怪人们又称杜甫是一位爱国的诗人(板书:爱国的诗人)谁来完整地诵读出诗人此刻的心情。请我们班读诗最好的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闭上眼睛想一想,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呢?

生闭眼想象。

师: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交流。师评:能再形象一些吗?杜甫的表动作都可以描述。

师:胜利的喜讯带给诗人的那种激动不已的心情,实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同学们,诗人是那样的喜悦。这份喜悦是仅诗人一个人的吗?你还看到哪些人和杜甫一样欣喜若狂,激动不已。

生交流。

师:是的,有妻子、有孩子,更有逃到异乡的父老乡亲,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百姓啊,也跟杜甫一样欣喜若狂。这份喜欲狂是杜甫的心声,也是无数人们群众的心声。诗人总是用他的心来体察民情,诗人总是用他的诗来描写人民的心声。这就是人民诗人杜甫的人民情结。(板书:人民的诗人)(师配乐深情诵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捧起书,一起来品读这位灾难的但又是爱国的、人民的诗人在听到失地收复后喷吐而出的这首生平第一快诗吧。

(师生在音乐中深情诵读。)

五、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诗人杜甫用他的诗记录了一生中激动人心的难忘时刻,写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诗,成为千古绝唱。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比如:伸奥成功了,比如

生来说。

2.师:回去以后,请搜索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断,用你的笔记录下那难忘的时刻。

3.师:杜甫回到故乡以后,是否过上了安宁幸福的生活呢?是否过上了他日夜期盼的美好时光呢?回去以后,搜索杜甫的诗读一读,好好体会,杜甫为什么被称成为苦难的诗人,爱国的诗人,人民的诗人。

六,布置作业。

一、按要求填空

xiāng

()

()

()泪

()峡

()阳

妻子

还乡

二、写出下列词义。

闻:

初闻:

涕泪

却看:

妻子:

漫卷:

喜欲狂:

青春:

即:

三、熟背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