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新阶段新形势交流发言材料投稿(共5篇)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130-1001010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5-19 17:01: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阶段新形势交流发言材料投稿

新阶段新形势交流发言材料多篇 篇一

滨江区启动硬科技攻坚,建立“三色预警”机制,以自主创新破解循环关键堵点,政企合力实现“以我为主、内外兼顾”的战略转变,经济指标逆势而进。

面向经济主战场,合力攻硬核。用“蓝色”标识有望实现国产化替代的领域,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联动、产学研协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开拓“新蓝海”。发挥头部企业领导力,引导产业链协同创新,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将数字技术嵌入生命健康产业,推动生命健康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形成软硬适度的产业结构。把平台、人才和项目的机制创新,作为产学研协同、攻克共性难题的关键举措。

链接产业链创新链,重塑供应链。用“绿色”标识已经可以实现国产化替代的领域,政策服务双向发力为新技术、新产品升级绿色通道。实行超常规之策,兑现产业扶持资金**.*亿元,同比上升**%;出台集成电路、5G 等专项政策,前三季度集成电路产业营收增速达**.*%。创新“亲清三访”机制,推广“亲清在线”平台,以线下减窗口、线上增服务,撬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精准对接上下游,逐个打通关键环节。

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勇闯无人区。用“红色”标识短期内难以实现国产化替代的领域。动员各方力量、拓宽储备渠道、提高安全库存,妥善建立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储备池。紧抓人才回流窗口期,加大力度引才,前三季度引才 3 万多人,近3 年海外设立***个重点研发机构。紧抓自贸试验区机遇,发挥数字贸易、数字支付先发优势,探索数字贸易新模式新规则。

“五聚五增”实现外贸出口逆势增长

金东区以“五聚五增”工作法为抓手,实现外贸出口逆势增长。从最新统计数据看,全区外贸出口增长**.*%,走在全省前列。

聚焦“白名单”增强信心。坚持危中寻机,困中破局,及时打响防疫物资出口攻坚战,增强了企业信心、社会信心。

聚焦“义新欧”班列增大体量。立足金义综保区、浙中公铁水联运港“区港联动”,发挥“义新欧”班列金华平台、始发站、铁路口岸“三大优势”,全面覆盖“义新欧”沿线站点,出台“货值奖励+物流短驳补助”政策,支持企业拓展沿线国家市场。今年已组柜 21***个,同比增长**.*%。

聚焦主体培育增添活力。实施企业开办“一站式”,实现全环节“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网办结”,今年新增外贸企业 180 家。用好外贸数据“一张图”,动态研判,“五色预警”。做实部门服务“一对一”,集中选派***名驻企服务员,提供自营出口“金妈妈”代办服务。

聚焦跨境电商增拓市场。推进“跨境电商+”行动,借助环球资源网、中国制造网、阿里巴巴国际网站“三网发力”,组织参加 38 场“云展会”“云推广”“云签约”活动,对近600 家企业进行跨境电商业务培训,跨境电商销售额实现翻番。

聚焦市场采购增多总额。借用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探索推行小单货物“组柜拼箱”,今年已完成市场采购出口**.*亿美元。

夺取生态高分报表争当生态示范

今年以来,开化县牢记嘱托,以“党建红、源头绿、科创蓝”“三色交融”为路径,奋力探索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以“多规合一”为牵引,打造生态治理新格局。深入推进新一轮国土空间规

划编制,盘活和释放城市空间 2.2平方公里。建立运行生态环境管控系统,3 秒内可以自动生成项目预审分析报告,预审效率提升**%以上。积极开展省域空间数字化治理平台试点,建立全时空县域空间“数据库”,绘出县域二三维空天地一体化“空间图”,开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箱”。

以“国家公园”为窗口,创造生态发展新优势。上个月,钱江源国家公园通过专家评估。开展跨省域合作,与江西、安徽的毗邻县乡村建立联防联控协同机制。打造全域大花园,以“百里金溪画廊”为主轴,串珠成链打造“钱塘江诗路”,全域推进“未来村庄”建设。聚力双招双引,GEP 首次突破***亿元,一批知名文旅、康养企业走进开化。放大溢出效应,“钱江源国家公园+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响,首批品牌授权的龙顶茶均价突破***元斤。国家公园已成为绿色发展的驱动力。

以“根缘小镇”为示范,塑造生态产业新质态。把根宫佛国景区做得更大,把根艺名片做得更响,把业态做得更加丰富,带动全县旅游人次和收入增幅全市第一。把创新要素集聚得更多,推动中科院钱江源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哈工大浙江研究院落地,带来一批新兴产业。根缘小镇蝶变为***亿能级产业大平台。以根缘小镇为样本,加快构建小镇群落,推动开化实现绿色崛起、跨越发展。

以空心村治理为突破口建美未来乡村

黄岩区沙滩村从原本典型的“空心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人气村”,这一变化背后是黄岩区以去空心化为突破口建美未来乡村的缩影。

校地合作,实施高起点谋划引领。20**年开始就与同济大学建立校地合作关系,聘请该校规划系主任杨贵庆教授担任首席专家,杨教授团队每两周来一次黄岩,量身定做规划方案,渐进式、参与式、互动式推进规划落地。20**年,又共同成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吸引***个省份学员前来培训。同时,与同济大学

设计创意学院、传播与艺术学院等开展多学科合作,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

因村施策,探索未来乡村实施新路径。对乡村的修复改造首先进行文化挖掘和定桩,并优先激活文化广场、服务中心、民宿、停车场、公共厕所“五个穴位”,让群众快速有获得感。强化数字赋能,打造乡村 5G 创客中心,引进浙江大学田生科教授绿色发展关键技术中心,形成可复制的农产品种植标准化技术体系。此外,还探索出柔性规划、功能注入、话语构建等方法,贡献具有推广价值的“乡村振兴工作十法”。

深化拓展“三化十二制”,推进村级治理现代化。将夯实治理根基、激发内源动力作为去空心化始终贯穿的主线。以新时代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为引领,为乌岩头村选优配强村班子,建立“乌岩百议堂”,推进百姓事、百姓议、百姓理,有效盘活人、财、物和各种生产要素,吸引外出村民回归和 20 多家文创工坊入驻,昔日“空心村”枯木逢春,被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千万工程”七个典型案例之一。

探索乡愁产业富民之道拓宽“两山”转化

缙云县高举“丽水之干”行动旗帜,把发展乡愁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关键之策,大力推动乡愁资源活化、转化、商品化、市场化。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致力创新破题,激活“一池春水”。总结推广“缙云烧饼模式”,建立“业长制”,设立“爽面办”“民宿办”等机构,推进“一办管一业”。做足“缙”字文章,打造农业“有缙道”、工业“缙争力”、文旅“缙情游”、消费“缙情购”四大品牌。推出低收入农户“幸福清单”和数字扶贫“小康码”,实现各项帮扶举措精准“进村入户”。

聚力生态赋能,加快“两个促进”。一手抓护绿固本,促进乡愁味道更加浓郁。推进生态与乡愁共护、山水与文化相融,创成仙都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启动老县城复兴计划,实施拯救老屋行动,唤醒千年古石城的乡愁记忆。另一手抓点绿成金,促进乡愁资源更好转化。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产生了全国首例基于 GEP 核算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案例。好生态也吸引了世界顶尖企业德国肖特两度投资缙云。

着力大众创业,开辟“三条路径”。第一条是“舌尖上的乡愁创业路”,把特色美食做成富民产业。缙云茭白助力四川南江县退出了贫困县序列。第二条是“山居上的乡愁创收路”,建立健全民宿发展激励机制,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推动民房变民宿。第三条是“云端上的乡愁创新路”,织牢“电商+产业+农户”联结纽带,推动优质农产品搭上电商“数字快车”走向千家万户。

以大项目引领大投资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镇海区坚持“项目为王”,有效投资逆势上扬,连续 9 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等 5 项结构性指标增速均居省市前列。

大项目是产业之本,必须谋深做实。狠抓重点项目谋划,按照“产业项目5***万元、基建项目 20**万元”准入条件,超前谋划***个“十四五”重点项目。狠抓国家战略项目推进,成立大项目专班,每周每月定期会商,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狠抓产业链延伸,完善基础设施,谋划建设产业拓展区,启动下游企业扩建,招引高端项目,补齐“油头化尾”上重下轻的短板。

大投资是发展之源,必须全心全力。去年以来推进***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产业投资占比超五成。全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实施梯度奖励政策,给予分档补助,实现规上企业技改全覆盖。加强重点骨干企业引导,连续 3 年组织总裁研修班,通过专家教学、外出访学、示范引领,企业家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探索

推行“边建设、边运营、边出成果”模式,培育孵化***个产业化项目。

大保障是落地之要,必须做精做优。着力解决审批“多头跑”,创新“段长制”,变线性推进为智能流转,打破分工壁垒,加速“内循环”。采取部件式审核,完成一部分审核一部分,前期效率翻一倍。着力解决中介服务不到位,创新“掌上中介”机制,业主一站式按需选择可研、测绘、环评等服务,倒逼中介服务提速**%,降费 5 个点以上。着力解决要素保障有短板,全面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强产业用地保障。

以平台思维打造科技创新最优生态

瓯海区全力实施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创新生态最优区十条硬核举措,先后建成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等***个高能级创新平台,为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注入澎湃动力。

坚持破旧立新建平台。聚焦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培育,致力打造一批“塔尖重器”。以“腾笼换鸟”的思维,坚决腾退旧工业区***万平方米,改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新园区、1 年扩容 9 倍,入驻创新企业 392 家。以“瞄准尖峰”的思维,瞄准世界再生医学顶尖技术,举全区之力建设中国基因药谷和国家级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瞄准老年脑健康医学顶尖技术,全职引进顶尖院士、共建共享老年脑健康疾病研究院。

坚持精准赋能用平台。创新平台不是看台,而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舞台”。打造科技成果“孵化器”,创新推进“七步培育法”,构建从创业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全周期培育链条。打造产业赋能“加速器”,聚焦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做到每个产业都有“1+N”科创支撑平台。

坚持高效联动优生态。紧紧抓住干部这一关键,以解放思想大讨论开路,建立“十问闭环工作法”,把创新作为干事创业的团队文化。紧紧抓住人才这一核

心,充分发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双磁场效应,开创“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融合发展新路径。紧紧抓住服务这一基础,坚持“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以政府的“阳光雨露”滋润科创平台茁壮成长。

打造千亿光电产业助推高质量发展

南浔区全力做好谋产业、抢项目、打基础、优服务四篇文章,共引进光电产业项目总投资达***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 3 个、五十亿级项目 2 个。

顺势而为谋产业。光电产业是个超万亿级大产业,已有从日本、韩国向国内集聚的趋势。南浔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两所大学落户,3 万方南浔(上海)科创中心启用,发展光电产业天时地利兼备。

瞄准龙头抢项目。围绕玻璃基板、驱动芯片等产业全链条补链强链,出台“浔九条”等招商重磅利器,以“乡音”“亲情”引导乡贤回家,让落户的企业充当“红娘”。前三季度,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个,实现工业投资增长**.*%。

扬优补短打基础。着力营造交通、平台、生态三大优势。只有集聚优势,才能抓住机遇,才能引进人才和项目。牵头谋划虹桥-吴江-南浔-杭州“水乡旅游线”城际轨道;全力拓展三大战略性平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项目数全省第一。着力补齐城市能级不高、公共服务资源不足、产业层次较低三大短板。只有补齐短板,才能激发优势,才能留得住人才,发展好项目。开工建设太阳酒店及水晶晶广场、大象酒店及会展中心、绿地南浔中心三大地标,建成全省首批未来社区,持续打响“水晶晶南浔”品牌。大力开展木业行业整治,被中央环保督察组评为经典案例,全区规上企业超千家。

真诚服务解难题。举全区之力推进光电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亿元的泰嘉光电项目,主体厂房单体占地 146 亩、***万方,计划***个月内竣工,预计明年*

月第一片 8.5 代液晶面板将在南浔下线,填补我省该行业的空白。

扎实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嘉善县聚焦规划管理、公共服务、项目管理、要素流动等“八个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合力交出示范区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高分报表。

一体化规划破解“发展协同难”。把全域规划作为头等大事,推动三地规划协同、“多规合一”;把国土空间规划作为重中之重,会同青浦、吴江编制全国第一个跨省域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把专项规划作为重要支撑,明确产业、科创、交通、生态、水利、文旅等发展路径,实现规划一张蓝图、建设一套标准、推进同一节点。

一体化智治破解“跨区治理难”。以一体化精密智控合力打赢“两战”,三地率先实现防控信息共享、企业供需信息互通、健康码互认,形成跨区域精密智控体系。以数字示范区建设为牵引推进大数据共享,统一三地数据技术标准,互相开放所有可以共享的数据,实现***个“一件事”、***个政务事项异地通办。

一体化布局破解“产业对接难”。共同制定产业规划、产业项目准入标准、企业登记统一标准,推动一体化强链补链畅链护链。在产业上突出“协作互补”,建立集成电路产业链“链长制”,精准定位产业分工。在招商上突出“创新循环”,与上海专业基金合作开展一体化招商,今年共签约项目***个,总投资1***亿元。

一体化共享破解“要素流动难”。聚焦跨区域要素集约集成,实施 69 项一体化制度创新,做到资源互通、资质互认、政策互惠,推动各类要素畅通流动。营商环境在“20**中国综合投资热力百佳县市”中跃升至第 3 位。

改造提升化工行业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上虞区以化工行业改造提升为突破口,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主要

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市、走在全省前列。

绿色引领,打好改造提升攻坚战。强化标准管控,形成国内首个精细化工改造提升 57 条标准,做到一套标准、一个口子、一抓到底。推进一园集聚,整体关停道墟化工小区,化工产业实现杭州湾经开区“一园式”集聚发展,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是改造前的 1.7 倍、1.8 倍。

创新制胜,培育万亩千亿大平台。迭代升级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化工行业改造提升 2.0 版,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万元人提高到***万元人。全链发展提高产业链韧性,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开展强链补链精准招商,争创高分子新材料省级“万亩千亿”大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产业研究院+大学研究院+企业研究院”体系建设,导入浙江大学、阿里巴巴、天津大学绍兴研究院等高端资源,建设杭州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整体智治,推动全域环境大提升。坚持科学“治”,在全国首创空气异味评价体系,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连续两年保持全市第一。强化智慧“管”,构建以安全环保智慧监管平台为核心的“4+2”综合监管体系,实现全域可视监管、即时预警。推动全域“美”,把全域 1400平方公里作为大花园来打造,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园区等“新时代八大美丽行动”。

第二篇:关于做好新阶段新形势下基层民族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基层民族宗教工作的几 点 思 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能力列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好发展、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的重要能力之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殷切希望,对加强党的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宗教和睦,实现社会和谐,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做好新阶段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我认为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树立创新理念,寻找民族宗教工作的金钥匙

一是树立“交朋友、办实事、抓引导”三位一体的理念,与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保持良性互动关系。积极推荐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立与少数民族代表、宗教界人士定期谈话和交流制度,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节日组织慰问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上层人士活动,把教育引导工作溶入融洽的情感交流之中。通过交朋友、办实事,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中入耳、入脑,切实改变纠纷

1产生后,才临时抱“佛脚”找民族宗教界人士做工作;不稳定事件发生后,才重视与民族宗教界人士加强联系的被动局面,努力形成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积极主动协助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是树立以积极心态看待宗教的理念,推动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宗教同其他社会文化形态一样,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如果我们用消极的眼光去看待它,或许它就会一直朝着消极的方面发展,并产生消极的作用;如果我们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它,就会推动它朝着积极而有益的方向发展,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因此,要扬弃过去消极看待宗教社会作用的片面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辩证地看待其社会作用的“两重性”,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与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帮助他们用宗教伦理道德中的积极成份去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用宗教文化的精华去服务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挥宗教特有优势,开展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作出更多的好事、善事。

三是树立社会化的民族宗教工作理念,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全县上下齐抓民族宗教工作的合力。民族宗教工作具有群众性、长期性和特殊复杂性,单靠民族宗教部门一家之力,很难有大的作为,必须整合社会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民族宗教工作,变民族宗教工作“风雨一肩挑”为“千钧重担众人挑”。建立统一、高效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机制,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

导小组,强化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职能;建立快捷、灵敏的信息反馈机制,构建县乡村三级宗教工作部门互联的纵向网络和由统战、宗教等部门互联的横向信息网络,各个乡镇均明确分管领导和兼职宗教工作干部,各村明确一名信息联络员,做到重大问题、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建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在解决突出问题时,各级党政组织和统战、民族宗教部门同步到位、协调行动;建立宗教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民族宗教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二、坚持办实事,抓住民族宗教工作的关键点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不能局限于“不出事”而消极的去当“灭火队”,必须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正确导向,找准工作抓手,把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抓经济促发展上来。切实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通过办实事、办好事,凝聚民心民力,求得支持理解。一是帮助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当前制定的“十二五”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帮助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认真做好经济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将规划具体到项目,具体到农户,做到科学谋划,统筹部署,有计划按步骤地分步实施。同时,把民族经济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分析,及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扶持民族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二是积极争取把民族经济纳入全县扶贫开发范围,帮助论证、筛选适应村级经济发展的项目,政

策上予以倾斜,资金上重点扶持,为民族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认真落实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扶持政策。协调相关部门在技术、人才、信息、资金方面给予其重点扶持,积极鼓励、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私营企业和信教群众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三、加强宣传引导,把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方向盘

一是加强各级干部的学习教育,全面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把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作为县委中心组学习的内容和县委党校的教学内容,通过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干部和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有效解决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不去管“四不”问题,提高干部应对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二是搞好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的联系与沟通。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少数民族代表宗教界上层人士参加。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发现问题,耐心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妥善处理,达到沟通思想,增强信任,解决问题的目的。三是定期组织少数民族代表、宗教场所的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学习。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在信教群众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把信教群众的意志力和力量集中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使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四是组织开展争创爱国爱教好、遵纪守法好、民主管理好、团结互助好、环境美化

好的“五好”宗教场所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创造良好环境,营造民族宗教工作的大气候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保证。要加大硬、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民族宗教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和谐的内部环境。一是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委、政府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视,多向领导建议,请领导支持,邀领导出场,加强交流,增进共识,争取位置,使民族宗教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形成党政主要领导重视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机构和队伍建设。根据中央、省、市精神,保证办公用房和工作经费,切实做到有机构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能办好事。三是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建设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实干型、清廉型的“五型”领导班子,培养“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作风,以“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为目标,造就服务、亲和、务实的干部队伍,努力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三篇:新形势、新阶段组织工作应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新形势、新阶段组织工作应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新形势、新阶段组织工作应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围绕中心 创新工作

为加快龙山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新形势、新阶段组织工作应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中共龙山区委副书记

首先,我代表区委欢迎各位领导到龙山区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结合区情,就新形势下组织工作如何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经济,向各位领导作两方面的汇报。其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围绕中心,发挥作用,切实抓牢

服务经济的切入点

我们龙山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所辖八街两乡,有28万人口。全区共有党员 名,区委辖直属党委 个,党组 个,总支 个,支部 个。新形势、新阶段组织工作如何围绕经济建设发挥作用,如何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我们区委致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多年的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切实抓牢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具体做法涵盖三个方面。第一,围绕经济建设,配强领导班子,凝聚发展合力。

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是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经济发展的眼光,选好“一把手”。一个班子中的“一把手”,处于核心地位、统帅地位,肩负着总揽全局,全面规划,统筹协调,决策指挥的责任,具有政治上的导向作用,决策中的主导作用,执行中的指挥作用,工作中的督导作用。因此,我们在选拔“一把手”时,特别注意选拔那些既有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又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懂经济,会管理,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开拓精神,不墨守成规,善于创新的人来担任“一把手”。尤其是各经济主管部门的“一把手”,我们更是严格按照这个标准选配。二是按互补的原则,搭配各级副职。与“一把手”相比,我们在配备副职时,更注重其单项特长,量才定位,用其一点服务全局。同时注意从全局出发,合理搭配,即注意业务专长方面的全面性,又顾及年龄方面的梯次性,性格上的互补性,突出改善领导班子的智能结构,特别注意增加懂得经济和有驾驭经济能力的班子成员比重。使各级领导班子达到优化配置,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指挥部。三是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为促进各级领导班子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坚持在全区开展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的各类活动。在农村,深入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堡垒;在城市,深化街道社区改革,积极开展“建一流班子,创一流业绩”的各项活动;在机关,坚持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着力营造干事成事、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先后有多个领导班子受到区委表彰和奖励,多名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了评模、晋级的待遇,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各个领导班子争先进、创业绩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我们又把在全区开展了“学、做、创”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各级领导班子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围绕经济建设,选拔优秀人才,注入发展活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优秀人才,是组织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集中体现。在选人用人上,我们坚持唯才是举。一是敢于破格提拔人才。我们敢于打破区域界限,突破干部与职工、农民的界限,深入到经济的第一线去大胆选拔人才,对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优秀人才,敢于破格提拔任用。去年,我们打破常规,拓宽渠道,采取“三荐两考”的措施,为优秀后备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目前,这些优秀后备干部中,已经有一部分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很好地发挥了作用。二是敢于大胆使用人才。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人,对于一些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作出显著成绩,虽有某些失误和不足,但已经改正的人才,敢于起用;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工作热情很高,我们大胆请他们做宣传员、指导员、督查员,让老干部有发挥余热的用武之地。三是善于激励保护人才。对于表现出色,政绩突出的人才,我们视其贡献给予评优、评模、晋级、晋职等优先待遇,通过激励评价,促使人才的脱颖而出。同时,我们还注意保护人才,加强对人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帮助他们消除缺点,改正错误,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对于受诬陷的人才,查清事实真相,为其平冤,严肃查处诬陷、打击、诽谤人才的人和事。

第三,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党建工作,增强发展动力。

在“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指导下,我们积极在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此促进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促进全区经济的发展。主要做到了“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包保工作。我们把提高基层党组织抓经济、抓项目、抓发展的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从区级领导层到区直各部委室局,全部参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包保。重点帮助基层解决经济发展、项目推进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初,我们制定印发了《龙山区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联系点工作责任制》,明确了区级领导、区直部门的包保任务和责任。在具体包保过程中,包保领导和包保部门为基层、为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为基层、为企业当服务员、当

办事员、当110。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围绕扶贫攻坚这个中心,我们采取了“抓党建促经济,抓典型带一般,抓活力激发动力”的工作措施,在两乡党委中开展了“创六好、建强乡”活动,在农村党支部中开展了“创五好、建强村”活动,在机关党组织中开展了“围绕经济发展做一件事”活动,在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了“比贡献、增效益”活动。在活动中把各个党委、党支部抓经济的力度,抓项目的措施,抓发展的实效,作为一项重要评比内容,对创建活动中被评为先进的党委“一把手”,不仅给予荣誉奖励,而且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抓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所属两乡都跨入了“十强乡镇”行列。工农乡党委还被省委评为“六好”先进党委。三是强化党员帮带扶贫工作。长期以来,我们在全区开展了“一加一扶贫”工程,取得了一定效果。来,我们在全区各部门开展了以“送思想、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送温暖、送法律、办好事、实事”的“六送一办”活动,努力把“一加一扶贫”工程引向深入,做到“四个引深”,即在重实效上引深、在扶贫目标上引深、在督促检查上引深,在促进党员素质提高上引深。据统计,在“六送一办”活动中,全区各级领导、部门共包保贫困户193户,送物资、资金共计7万多元。通过党员联户、“扶贫结对”、“六送一办”使多数贫困户找到发展经济的好路子,走上了富裕道路,提高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使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几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人民的希望、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一是超前性、主动性、创新性不强。目前,我区少数干部,改革意识不浓,进取精神不够,他们存在“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是适应的关系,它应该比经济工作慢一拍”的意识,工作中不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不变应万变,使组织工作游离于经济工作之外,成为互不相

干的“两张皮”;二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抓经济的能力亟待提高。从目前我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看,对照区委“立足五跑、再兴龙山”的要求,一些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还不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驾驭项目、引资引智、协调关系的能力都急需加强和提高;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从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看,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非公企业、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少数党员要求不严,作风不正,形象不佳,作用发挥的不好。此外,对流动人口中党员、失业工人中党员、弱势群体中党员也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的办法。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级不推不动、组织不点不整、领导不压不抓、矛盾不大不理”的不良现象;四是干部管理工作机制还要完善。现在主导干部选用的方式主要还是依赖计划调节、组织安排,干部提拔使用主要处于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发现”的被动状态,遏制了广大干部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推荐,缺乏一整套竞争激励机制。干部“下”的渠道不够畅通,干部能下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缺乏有效手段和途径。干部培训工作中,供求矛盾突出、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五是人才工作创新不够。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有利于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机制还不健全;六是组工干部队伍建设还要加强。等等。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创新工作,紧贴发展,不断开拓组织工作新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拓型经济,创新型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组织工作必须改变固守摊子、被动适应的***惯、老做法,实施紧贴发展、超前谋划、主动服务的新方法、新举措,为党的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一,创新组织工作贴紧经济建设的观念。

实践证明,就党建抓党建没有生机,就经济抓经济没有保证,只有紧扣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组织工作才有生命力。在前进中要切实解决思想认识游离中心,目标追求偏离中心,工作运行脱离中心的问题,想问题,做决策,抓工作都应着眼于发展,有利于发展,服务于发展,做到“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在观念上

实现“六破六树”:

一是破除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单打一思想,树立组织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来开展的理念。要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保证,使组织工作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

二是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上破除封闭保守、神秘化思想,树立民主开放和紧扣1 2 下一页

第四篇:新形势、新阶段组织工作应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围绕中心 创新工作 为加快龙山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新形势、新阶段组织工作应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中国共产党龙山区委副书记 xxx首先,我代表区委欢迎各位领导到龙山区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结合区情,就新形势下组织工作如何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经济,向各位领导作两方面的汇报。其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围绕中心,发挥作用,切实抓牢服务经济的切入点我们龙山区幅员面积 146.46平方公里,所辖八街两乡,有28万人口。全区共有党员 名,区委辖直属党委 个,党组 个,总支 个,支部 个。新形势、新阶段组织工作如何围绕经济建设发挥作用,如何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我们区委致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多年的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切实抓牢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具体做法涵盖三个方面。第一,围绕经济建设,配强领导班子,凝聚发展合力。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是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经济发展的眼光,选好“一把手”。一个班子中的“一把手”,处于核心地位、统帅地位,肩负着总揽全局,全面规划,统筹协调,决策指挥的责任,具有政治上的导向作用,决策中的主导作用,执行中的指挥作用,工作中的督导作用。因此,我们在选拔“一把手”时,特别注意选拔那些既有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又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懂经济,会管理,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开拓精神,不墨守成规,善于创新的人来担任“一把手”。尤其是各经济主管部门的“一把手”,我们更是严格按照这个标准选配。二是按互补的原则,搭配各级副职。与“一把手”相比,我们在配备副职时,更注重其单项特长,量才定位,用其一点服务全局。同时注意从全局出发,合理搭配,即注意业务专长方面的全面性,又顾及年龄方面的梯次性,性格上的互补性,突出改善领导班子的智能结构,特别注意增加懂得经济和有驾驭经济能力的班子成员比重。使各级领导班子达到优化配置,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指挥部。三是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为促进各级领导班子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坚持在全区开展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的各类活动。在农村,深入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堡垒;在城市,深化街道社区改革,积极开展“建一流班子,创一流业绩”的各项活动;在机关,坚持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着力营造干事成事、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先后有多个领导班子受到区委表彰和奖励,多名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了评模、晋级的待遇,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各个领导班子争先进、创业绩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我们又把在全区开展了“学、做、创”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各级领导班子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二,围绕经济建设,选拔优秀人才,注入发展活力。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优秀人才,是组织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集中体现。在选人用人上,我们坚持唯才是举。一是敢于破格提拔人才。我们敢于打破区域界限,突破干部与职工、农民的界限,深入到经济的第一线去大胆选拔人才,对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优秀人才,敢于破格提拔任用。去年,我们打破常规,拓宽渠道,采取“三荐两考”的措施,为优秀后备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目前,这些优秀后备干部中,已经有一部分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很好地发挥了作用。二是敢于大胆使用人才。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人,对于一些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作出显著成绩,虽有某些失误和不足,但已经改正的人才,敢于起用;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工作热情很高,我们大胆请他们做宣传员、指导员、督查员,让老干部有发挥余热的用武之地。三是善于激励保护人才。对于表现出色,政绩突出的人才,我们视其贡献给予评优、评模、晋级、晋职等优先待遇,通过激励评价,促使人才的脱颖而出。同时,我们还注意保护人才,加强对人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帮助他们消除缺点,改正错误,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对于受诬陷的人才,查清事实真相,为其平冤,严肃查处诬陷、打击、诽谤人才的人和事。第三,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党建工作,增强发展动力。

在“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指导下,我们积极在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此促进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促进全区经济的发展。主要做到了“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包保工作。我们把提高基层党组织抓经济、抓项目、抓发展的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从区级领导层到区直各部委室局,全部参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包保。重点帮助基层解决经济发展、项目推进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初,我们制定印发了《龙山区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联系点工作责任制》,明确了区级领导、区直部门的包保任务和责任。在具体包保过程中,包保领导和包保部门为基层、为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为基层、为企业当服务员、当办事员、当110。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围绕扶贫攻坚这个中心,我们采取了“抓党建促经济,抓典型带一般,抓活力激发动力”的工作措施,在两乡党委中开展了“创六好、建强乡”活动,在农村党支部中开展了“创五好、建强村”活动,在机关党组织中开展了“围绕经济发展做一件事”(即围绕经济,要一笔钱,贷一笔款,引一笔资,创一笔税)活动,在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了“比贡献、增效益”活动。在活动中把各个党委、党支部抓经济的力度,抓项目的措施,抓发展的实效,作为一项重要评比内容,对创建活动中被评为先进的党委“一把手”,不仅给予荣誉奖励,而且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抓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所属两乡都跨入了“十强乡镇”行列。工农乡党委还被省委评为“六好”先进党委。三是强化党员帮带扶贫工作。长期以来,我们在全区开展了“一加一扶贫”工程,取得了一定效果。202_年来,我们在全区各部门开展了以“送思想、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送温暖、送法律、办好事、实事”的“六送一办”活动,努力把“一加一扶贫”工程引向深入,做到“四个引深”,即在重实效上引深、在扶贫目标上引深、在督促检查上引深,在促进党员素质提高上引深。据统计,在“六送一办”活动中,全区各级领导、部门共包保贫困户193户,送物资、资金共计7万多元。通过党员联户、“扶贫结对”、“六送一办”使多数贫困户找到发展经济的好路子,走上了富裕道路,提高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使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几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人民的希望、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一是超前性、主动性、创新性不强。目前,我区少数干部,改革意识不浓,进取精神不够,他们存在“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是适应的关系,它应该比经济工作慢一拍”的意识,工作中不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不变应万变,使组织工作游离于经济工作之外,成为互不相干的“两张皮”;二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抓经济的能力亟待提高。从目前我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看,对照区委“立足五跑、再兴龙山”的要求,一些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还不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驾驭项目、引资引智、协调关系的能力都急需加强和提高;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从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看,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非公企业、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少数党员要求不严,作风不正,形象不佳,作用发挥的不好。此外,对流动人口中党员、失业工人中党员、弱势群体中党员也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的办法。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级不推不动、组织不点不整、领导不压不抓、矛盾不大不理”的不良现象;四是干部管理工作机制还要完善。现在主导干部选用的方式主要还是依赖计划调节、组织安排,干部提拔使用主要处于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发现”的被动状态,遏制了广大干部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推荐,缺乏一整套竞争激励机制。干部“下”的渠道不够畅通,干部能下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缺乏有效手段和途径。干部培训工作中,供求矛盾突出、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五是人才工作创新不够。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有利于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机制还不健全;六是组工干部队伍建设还要加强。等等。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创新工作,紧贴发展,不断开拓组织工作新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拓型经济,创新型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组织工作必须改变固守摊子、被动适应的***惯、老做法,实施紧贴发展、超前谋划、主动服务的新方法、新举措,为党的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第一,创新组织工作贴紧经济建设的观念。实践证明,就党建抓党建没有生机,就经济抓经济没有保证,只有紧扣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组织工作才有生命力。在前进中要切实解决思想认识游离中心,目标追求偏离中心,工作运行脱离中心的问题,想问题,做决策,抓工作都应着眼于发展,有利于发展,服务于发展,做到“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在观念上实现“六破六树”:一是破除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单打一思想,树立组织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

干好事业就用谁,谁最能加快发展就让谁干。从而把干部的注意力由重关系、找门子转移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加强干部政绩考核,把干部的政绩核实搞准。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政绩。既要看现实的状况,又要看原有的基础。既要看物质文明,又要看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既要看“显山露水”的显绩,又要看“后人乘凉”的潜绩。既要看取得的成绩,又要看他采取的措施和办法。既不能让那些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人吃亏,也不能让那些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人捞到好处;第二个层面是注重群众公认用干部。走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群众在干部选任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群众公认作为选任干部的硬条件。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干部选得准不准,先让群众审一审”。通过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强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要把这两个层面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实绩突出,又要群众公认,不断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二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人才支持机制。人才是推进社会进步,加速经济发展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动因。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着眼于开创人才辈出的新局面,从培养、选拔、使用、激励等环节入手,围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把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党和政府的宏观调配、政策引导职能结合起来,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当前,在人才培养开发上,要由单一的党政人才培养开发,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项目建设的人才等多元人才培养开发拓展。由单一的公有制单位人才培养开发,向全社会人才培养开发拓展。由本区域人才培养开发,向国内与国际两种人才培养开发拓展。把培养开发人才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来看待、来落实。为加大经济型人才培养力度,今年来,我们选派了 名干部到到民营企业、到项目建设一线挂职锻炼。三是立足再兴龙山建立组织工作争先创优机制。服务中心,促进发展,必须紧密联系经济工作实际,把握规律,选准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工作的抓手,找准促进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推动经济建设的结合点。我们要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争创党和人民满意的组织部。在组织工作落实上,要强化“五抓”,即,抓创新、抓改革、抓特色、抓深入、抓实效;在组工干部队伍建设上,要争当学习型干部、争做政治明白人、争创一流业绩,树立公道正派形象;在组织制度创新上,要解决五个问题,注重突出“五性”:一是解决制度不尽完善的问题,突出制度的完整性。二是解决制度原则化的问题,突出制度的可操作性。三是解决有章不循的问题,突出执行的严肃性。四是解决监督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突出制度的有效性。五是解决制度类别不清的问题,突出制度的层次性。以上是我的汇报和工作体会,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202_年11月3日

第五篇:新形势、新阶段组织工作应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围绕中心创新工作

为加快龙山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新形势、新阶段组织工作应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共龙山区委副书记xxx

首先,我代表区委欢迎各位领导到龙山区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结合区情,就新形势下组织工作如何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经济,向各位领导作两方面的汇报。其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围绕中心,发挥作用,切实抓牢服务经济的切入点

我们龙山区幅员面积146.46平方公里,所辖八街两乡,有28万人口。全区共有党员名,区委辖直属党委个,党组个,总支个,支部个。新形势、新阶段组织工作如何围绕经济建设发挥作用,如何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我们区委致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多年的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切实抓牢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具体做法涵盖三个方面。

第一,围绕经济建设,配强领导班子,凝聚发展合力。

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是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经济发展的眼光,选好“一把手”。一个班子中的“一把手”,处于核心地位、统帅地位,肩负着总揽全局,全面规划,统筹协调,决策指挥的责任,具有政治上的导向作用,决策中的主导作用,执行中的指挥作用,工作中的督导作用。因此,我们在选拔“一把手”时,特别注意选拔那些既有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又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懂经济,会管理,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开拓精神,不墨守成规,善于创新的人来担任“一把手”。尤其是各经济主管部门的“一把手”,我们更是严格按照这个标准选配。二是按互补的原则,搭配各级副职。与“一把手”相比,我们在配备副职时,更注重其单项特长,量才定位,用其一点服务全局。同时注意从全局出发,合理搭配,即注意业务专长方面的全面性,又顾及年龄方面的梯次性,性格上的互补性,突出改善领导班子的智能结构,特别注意增加懂得经济和有驾驭经济能力的班子成员比重。使各级领导班子达到优化配置,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指挥部。三是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为促进各级领导班子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坚持在全区开展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的各类活动。在农村,深入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堡垒;在城市,深化街道社区改革,积极开展“建一流班子,创一流业绩”的各项活动;在机关,坚持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着力营造干事成事、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先后有多个领导班子受到区委表彰和奖励,多名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了评模、晋级的待遇,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各个领导班子争先进、创业绩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我们又把在全区开展了“学、做、创”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各级领导班子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围绕经济建设,选拔优秀人才,注入发展活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优秀人才,是组织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集中体现。在选人用人上,我们坚持唯才是举。一是敢于破格提拔人才。我们敢于打破区域界限,突破干部与职工、农民的界限,深入到经济的第一线去大胆选拔人才,对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优秀人才,敢于破格提拔任用。去年,我们打破常规,拓宽渠道,采取“三荐两考”的措施,为优秀后备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目前,这些优秀后备干部中,已经有一部分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很好地发挥了作用。二是敢于大胆使用人才。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人,对于一些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作出显著成绩,虽有某些失误和不足,但已经改正的人才,敢于起用;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工作热情很高,我们大胆请他们做宣传员、指导员、督查员,让老干部有发挥余热的用武之地。三是善于激励保护人才。对于表现出色,政绩突出的人才,我们视其贡献给予评优、评模、晋级、晋职等优先待遇,通过激励评价,促使人才的脱颖而出。同时,我们还注意保护人才,加强对人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帮助他们消除缺点,改正错误,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对于受诬陷的人才,查清事实真相,为其平冤,严肃查处诬陷、打击、诽谤人才的人和事。

第三,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党建工作,增强发展动力。

在“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指导下,我们积极在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此促进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促进全区经济的发展。主要做到了“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包保工作。我们把提高基层党组织抓经济、抓项目、抓发展的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从区级领导层到区直各部委室局,全部参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包保。重点帮助基层解决经济发展、项目推进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初,我们制定印发了《龙山区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联系点工作责任制》,明确了区级领导、区直部门的包保任务和责任。在具体包保过程中,包保领导和包保部门为基层、为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为基层、为企业当服务员、当办事员、当110。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围绕扶贫攻坚这个中心,我们采取了“抓党建促经济,抓典型带一般,抓活力激发动力”的工作措施,在两乡党委中开展了“创六好、建强乡”活动,在农村党支部中开展了“创五好、建强村”活动,在机关党组织中开展了“围绕经济发展做一件事”(即

围绕经济,要一笔钱,贷一笔款,引一笔资,创一笔税)活动,在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了“比贡献、增效益”活动。在活动中把各个党委、党支部抓经济的力度,抓项目的措施,抓发展的实效,作为一项重要评比内容,对创建活动中被评为先进的党委“一把手”,不仅给予荣誉奖励,而且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抓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所属两乡都跨入了“十强乡镇”行列。工农乡党委还被省委评为“六好”先进党委。三是强化党员帮带扶贫工作。长期以来,我们在全区开展了“一加一扶贫”工程,取得了一定效果。202_年来,我们在全区各部门开展了以“送思想、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送温暖、送法律、办好事、实事”的“六送一办”活动,努力把“一加一扶贫”工程引向深入,做到“四个引深”,即在重实效上引深、在扶贫目标上引深、在督促检查上引深,在促进党员素质提高上引深。据统计,在“六送一办”活动中,全区各级领导、部门共包保贫困户193户,送物资、资金共计7万多元。通过党员联户、“扶贫结对”、“六送一办”使多数贫困户找到发展经济的好路子,走上了富裕道路,提高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使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几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人民的希望、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一是超前性、主动性、创新性不强。目前,我区少数干部,改革意识不浓,进取精神不够,他们存在“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是适应的关系,它应该比经济工作慢一拍”的意识,工作中不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不变应万变,使组织工作游离于经济工作之外,成为互不相干的“两张皮”;二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抓经济的能力亟待提高。从目前我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看,对照区委“立足五跑、再兴龙山”的要求,一些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还不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驾驭项目、引资引智、协调关系的能力都急需加强和提高;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从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看,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非公企业、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少数党员要求不严,作风不正,形象不佳,作用发挥的不好。此外,对流动人口中党员、失业工人中党员、弱势群体中党员也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的办法。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级不推不动、组织不点不整、领导不压不抓、矛盾不大不理”的不良现象;四是干部管理工作机制还要完善。现在主导干部选用的方式主要还是依赖计划调节、组织安排,干部提拔使用主要处于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发现”的被动状态,遏制了广大干部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推荐,缺乏一整套竞争激励机制。干部“下”的渠道不够畅通,干部能下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缺乏有效手段和途径。干部培训工作中,供求矛盾突出、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五是人才工作创新不够。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有利于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机制还不健全;六是组工干部队伍建设还要加强。等等。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创新工作,紧贴发展,不断开拓组织工作新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拓型经济,创新型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组织工作必须改变固守摊子、被动适应的***惯、老做法,实施紧贴发展、超前谋划、主动服务的新方法、新举措,为党的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一,创新组织工作贴紧经济建设的观念。

实践证明,就党建抓党建没有生机,就经济抓经济没有保证,只有紧扣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组织工作才有生命力。在前进中要切实解决思想认识游离中心,目标追求偏离中心,工作运行脱离中心的问题,想问题,做决策,抓工作都应着眼于发展,有利于发展,服务于发展,做到“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在观念上实现“六破六树”:

一是破除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单打一思想,树立组织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来开展的理念。要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保证,使组织工作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

二是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上破除封闭保守、神秘化思想,树立民主开放和紧扣生产力标准选贤任能的理念。在干部选任过程中落实好群众的参与、选择、知情、监督“四权”,选拔“有本事、靠得住”的经济能人担当重任。

三是在人才管理使用上破除划地为牢和部门、单位所有的狭隘思想,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

四是在干部教育培训上破除不求质量、不图效果,为完成培训任务而培训的应付思想,树立学以致用,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围绕经济建设需要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市场化理念。

五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破除重形式轻内容的务虚思想,树立既重形式更重内容、重实效的求真务实的理念。要创新载体、搭建平台,虚实并重、软硬兼施,把基层组织抓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是在党员发展上要破除计划经济下条件标准一成不变的僵化思想,树立看本质、看发展,党员条件标准与时俱进的理念。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新的社会阶层和新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第二,创新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方式。

相对于经济工作,组织工作属政治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组织工作内容、对象、环境、条件、任务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如何适应这些新变化是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当前,组织工作在服务经济建设方式上要着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组织工作超前性不够甚至滞后就会抑制先进生产力,影响经济发展,因而,组织工作更应强化与时俱进和抢前争先意识。结合龙山实际,我们要积极探索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工作的规律,增强组织工作的主动性。要针对流动党员不断增多,教育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流动党员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建立区、街(乡)、社区(村)三级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加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龙山区人才建设高地,为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是由业务型向服务型转变。服务中心是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追求目标既要看业务工作的成效,又不能仅仅只盯着考察任用了多少名干部,培养发展了多少名党员等单纯业务数字上沾沾自喜,要跳出具体业务看业务,要在寻求组织工作业务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载体和途径上花力气。今年初,我们围绕发展,创建载体,组建了“十六大精神宣讲团”,采取播放科教片、发放致富资料、请专家解疑释惑、示范户登台现身说法等形式,深入各乡开展巡回宣讲。带项目下村、送技术到家,不仅提高了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快了项目建设的步伐,也探索了组织工作为中心服务的新途径。

三是由“消耗型”向效益型转变。长期以来,由于组织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对其工作效能效益的考察评估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工作往往是政治挂帅,不计成本,投入产出比例失调。服务经济建设,组织工作不仅要有强烈政治意识,更要有效益观念,开展工作要强化成本控制,把效益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今后,我们要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手段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敢于突破陈规,敢于开拓进取,凡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能够推动党的建设和提高组织工作效益的做法和举措,就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在领导班子建设上,要着眼于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提高驾驭项目工作能力,实现追赶型、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战略和加入WTO的新要求,选拔复合型人才,增强各级领导班子抓项目、抓经济、抓发展的能力。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以构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凝聚经济建设的合力为目标,大力建设发展型、创业型的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特别要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财政、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等经济指标作为考核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一个硬杠杆。按照培养一个能人,发展一名党员,树立一面旗帜,带富一片群众的要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从而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益。

第三,创新组织工作推动经济建设的机制。

工作机制决定工作方向,服务经济建设,加快龙山再兴,必须推动组织工作机制创新。

一是在干部选任上建立民主开放机制。结合区情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建立起科学、民主、开放的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制度。这里要注重抓好两个层面工作的结合:第一个层面是注重考核实绩用干部。实绩是干部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以绩取人有助于激发干部的工作潜能,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用了能干事、出政绩的干部,大家就会把劲用在工作上,努力干好事业。如果用了跑关系的干部,人们就会学着千方百计去走后门、跑关系。凭政绩用干部这把尺子必须硬起来。牢固树立“以发展定班子,凭政绩用干部”的观念,做到谁最能胜任工作就选谁,谁最能干好事业就用谁,谁最能加快发展就让谁干。从而把干部的注意力由重关系、找门子转移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加强干部政绩考核,把干部的政绩核实搞准。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政绩。既要看现实的状况,又要看原有的基础。既要看物质文明,又要看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既要看“显山露水”的显绩,又要看“后人乘凉”的潜绩。既要看取得的成绩,又要看他采取的措施和办法。既不能让那些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人吃亏,也不能让那些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人捞到好处;第二个层面是注重群众公认用干部。走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群众在干部选任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群众公认作为选任干部的硬条件。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干部选得准不准,先让群众审一审”。通过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强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要把这两个层面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实绩突出,又要群众公认,不断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

二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人才支持机制。人才是推进社会进步,加速经济发展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动因。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着眼于开创人才辈出的新局面,从培养、选拔、使用、激励等环节入手,围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把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党和政府的宏观调配、政策引导职能结合起来,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当前,在人才培养开发上,要由单一的党政人才培养开发,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项目建设的人才等多元人才培养开发拓展。由单一的公有制单位人才培养开发,向全社会人才培养开发拓展。由本区域人才培养开发,向国内与国际两种人才培养开发拓展。把培养开发人才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来看待、来落实。为加大经济型人才培养力度,今年来,我们选派了名干部到到民营企业、到项目建设一线挂职锻炼。

三是立足再兴龙山建立组织工作争先创优机制。服务中心,促进发展,必须紧密联系经济工作实际,把握规律,选准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工作的抓手,找准促进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推动经济建设的结合点。我们要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争创党和人民满意的组织部。在组织工作落实上,要强化“五抓”,即,抓创新、抓改革、抓特色、抓深入、抓实效;在组工干部队伍建设上,要争当学习型干部、争做政治明白人、争创一流业绩,树立公道正派形象;在组织制度创新上,要解决五个问题,注重突出“五性”:一是解决制度不尽完善的问题,突出制度的完整性。二是解决制度原则化的问题,突出制度的可操作性。三是解决有章不循的问题,突出执行的严肃性。四是解决监督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突出制度的有效性。五是解决制度类别不清的问题,突出制度的层次性。

以上是我的汇报和工作体会,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202_年11月3日

新阶段新形势交流发言材料投稿(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