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防屈曲支撑连接节点的损伤控制研究论文
防屈曲支撑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国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和新建建筑的地震防御。与日本、美国等抗震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将防屈曲支撑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方面进行了更多的工程尝试。然而,由于混凝土构件具有局部抗拉性能差的特点,在将钢制防屈曲支撑在混凝土构件相连时,其连接节点的受力状态较为复杂。国内近年来对此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并通过试验检验了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内埋置节点板的连接方式。另一方面,当将防屈曲支撑的节点板设置于梁、柱节点的一隅而同时与梁端和柱脚相连接时,框架梁、柱的变形将使节点板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中;节点板也会对框架梁、柱的变形性能产生影响。为避免这两方面的不利影响,有学者提出将防屈曲支撑只与梁端相连,而不与框架柱发生任何接触,如日本学者提出的采用高强预应力钢棒将防屈曲支撑节点板紧固在梁端侧壁的做法如;美国学者针对钢结构提出的“非约束节点板”的做法。我国《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设计》标准图集(09SG610—2)中也包含仅在梁端连接消能器的做法,但仅针对吨位相对较小的弹性消能器。在文献介绍的工程实例中,则将该方法用于采用防屈曲支撑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的抗震加固。本文针对仅在梁端连接防屈曲支撑的做法,提出两种不同的连接构造形式,并采用梁端局部损伤控制措施,保证连接部位的性能。
1连接节点损伤控制方案
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采用类似于文献提出的“非约束节点板”的做法,防屈曲支撑节点板与混凝土柱之问人为的设置一定的问隙,以保证即使当结构发生较大的侧向变形时,节点板也不会与柱发生接触。二者的区别在于节点板与梁端的连接形式。其一采用贯穿梁高的高强预应力钢棒将节点板底板紧固于混凝土梁表面;其二则将节点板延仲预理在混凝土梁端内部,并预埋段设置栓钊一以传递力。前者既有用于新建建筑,也可用于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
对于这种仅将防屈曲支撑与梁端相连的情况,节点板与柱之问的问隙处的梁段处于非常不利的受力状态。当防屈曲支撑受拉时,这一段的梁截面可能同时受到较大的拉力、剪力和弯矩作用,从而使这一部位容易发生不利的脆性破坏。即使不发生破坏,如果梁端损伤集中在这一部位(即在此处出现塑性铰),会不可避免地对防屈曲支撑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有必要通过合理的损伤控制手段,消除隐患,减轻不利影响,以提出连接节点的的受力性能。
2试验设计
为检验上述连接节点形式与损伤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半跨悬臂梁段和防屈曲支撑节点板的了结构试验。由于采用非约束节点板,混凝土柱对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影响可忽略不计,在试验中以刚度更大的地梁代替。此外,为简化试验加载装置,不采用实际的防屈曲支撑,而是采用一台倾斜安装的力控的作动器模拟防屈曲支撑传递给连接节点的集中轴力。同时采用两台并联的位移控制的作动器在梁跨中反弯点位置(在试验中即为悬臂梁的白由端)施加剪力,使混凝土梁产生变形。
共设计5个试验体。其中1个为不含防曲支撑的纯框架对比试件。另外4个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连接节点形式,对每种连接形式又有调整和不调整梁端配筋两种情况。梁净高1800mm,截面为450275mm配筋。防屈曲支撑倾角为40度,节点板与混凝土柱(在试验中即为地梁)表面的问隙为10mm。假想的防屈曲支撑极限承载力为500kN。钢棒连接的试件,采用6根直径21 mm的高强钢棒施加合计1500kN的预紧力。预埋板连接的试件,预埋板上均匀设置两面共24根直径16mm名义屈服强度235MPa。各个试件的混凝土圆柱体强度平均值约为70MPa。试验采用拟静力循环加载。层问位移角幅值从1 /400逐渐增大至1/200,1/100和1/50。其中,在1 /400和1/200下各加载两圈,而在1/100和1/50下仅各加载1圈。在完成1/50的加载循环后,将试验体沿正方向单调推覆,直到作动器行程用尽。最终各个试验体对应的最大层问位移角均超过1/200。
3试验现象
限于篇幅,本文仅给出含有防屈曲支撑的试验体在加载至层间位移角时的破损情况,对于未调整梁端配筋(即未做损伤控制)的2号和3号试验体,在正向加载下均在梁根部,即梁与柱相接处发生集中损伤,形成塑性铰区。由于同时受到节点板传递的集中拉力和剪力的作用,这一区域损伤集中。对于采用预应力钢棒连接的2号试验体,节点板下方区域由于受到较大的预压力,裂缝扩展受到抑制,损伤主要集中在预留缝隙对应的狭窄的梁端内。对于采用预埋板连接形式的3号试验体,这一区域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混凝土压溃现象,并导致预埋节点板向柱侧靠近并在较大的层问位移角下与柱表现发生挤压。
相比之下,本文采用的调整配筋的损伤控制方式成功地将梁端塑性铰区移至连接节点外侧,即远离梁柱节点处,而防屈曲支撑连接节点对应的梁端的损伤则相对而言非常轻微,基本保持弹性。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证连接节点的刚度和连接性能,减小因连接节点发生变形而减小防屈曲支撑的有效变形。
4结论
本文通过含有防屈曲支撑节点板的半跨悬臂钢筋混凝土梁的拟静力试验,检验了采用非约束节点板进行连接的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局部受力和损伤特性,同时检验了通过调整配筋以转移梁端损伤部位的局部损伤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局部损伤控制的非约束节点连接形式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浅谈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杨陈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摘 要:]在框架结构中,节点作为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既是承受梁、柱、板等各种荷载的受力点,也是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等多种交汇施工的重要部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芯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结构的震害大多发生在柱和梁柱节点核芯区,节点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倒毁。但在工程实践中却往往对节点的施工重视不够,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关键词:]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模板 1工程概况
昆明市盘龙区龙江片区(大波村)保障房项目位于昆明东北部大波村,拟规划建设的大波村立交桥西南,西北绕城东连接线以南、昆曲高速路原严家山收费站以西。项目区距离昆明北部客运站约1.5公里,区位条件较好,周边已经形成较好的交通路网。
工程内容:我项目承建地块七9班幼儿园,地块八8-2#、8-3#楼及其附属裙楼、地下室附属结构。
9班幼儿园为该居住区配套公建工程,主要为框架柱结构。2节点区的钢筋绑扎
梁柱节点的钢筋主要应注意两点:
2.1箍筋的间距。2.2纵筋的锚固。
设计上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规范规定,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施工管理、监理人员素质较低,对节点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则是施工所采取的工艺流程限制,使得要做到节点区钢筋(尤其是箍筋)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十分困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
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框架梁柱施工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每层柱包括柱身、加密区和节点区的箍筋一次全部按要求绑扎好,然后装柱模板、在梁底下5~10cm处留施工缝浇灌柱砼,柱侧模拆除后接着装柱头节点模板和梁底模,然后绑扎框架梁钢筋。这种做法节点箍筋影响了柱砼的浇灌作业,砼工往往不得不用撬杠从侧面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以打开一个大口子让砼比较顺利地流入柱内并振捣。这样一来,节点区的箍筋就被打乱了,要恢复原状很不容易,而且要多费工时。在浇灌柱砼时部分钢筋还会被水泥浆污染,影响与砼的粘结。此外,节点区箍筋绑扎好后再穿梁底筋将会很麻烦,尤其是穿带弯钩(如在边支座)的底筋十分困难。这时是钢筋工不得不破坏已绑好的节点箍筋。
另一种是用所谓“沉梁法”绑扎框架梁钢筋,即在绑扎柱箍时留下节点区箍筋不绑,等木工将节点模板、梁模板和楼板底模都安装好后,再在楼面上绑扎梁钢筋,绑完后拆除临时支架将梁钢筋骨架落到梁模内。这种做法很容易漏掉节点区的柱箍筋,就是放了也往往是无法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又难以调整。尤其是建筑中当柱采用的是比较复杂的复合箍筋时,就根本不可能做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实践中常见的情况是:在验收梁、板钢筋时,有关方面才发现和提出节点区箍筋问题要求施工班组整改。但是,此时往往模板都已安装完毕,如果不拆除节点区模板,根本是不可能整改到符合规范要求的。遗憾的是:实际上不少工程最后都是在“尽可能整改”中马虎过去。
实践证明:只有细分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工作顺序,木工和钢筋工紧密配合,才可能保证节点区钢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做法是将柱的箍筋分段绑扎:首先先将柱箍绑至梁底下;其次在穿好框架梁底筋后绑扎节点区箍筋;最后在绑完框架梁钢筋后再在梁面上加一道节点(定位)箍筋。具体的施工流程:绑扎框架梁以下柱箍安装柱模浇灌柱砼(顶层边柱要注意留够梁筋的锚固位置)拆除柱模安装框架梁底模安放框架梁底筋绑扎节点箍筋绑扎框架梁钢筋梁面处加节点(定位)箍筋一道安装节点区模板安装框架梁侧模及楼板底模。节点区的模板安装
梁柱节点支模一般都比较麻烦,工效底。施工实践中最常见的是采用现场临时散装的做法,容易出现尺寸偏差过大、拼缝不严密、表面平整度及接驳垂直度较差等通病,要拆除再重装往往十分麻烦,不便于进行节点内的杂物清理和节点箍筋的调整处理。结合节点箍筋的绑扎顺序,在装梁底模、穿梁底筋再绑扎节点箍筋后才安装节点模板,可以采取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框架梁端头梁底以下的节点模板作为梁底模的支承在装梁底模时已一起安装)的节点模板采用工具式定制模板的改进做法。其具体要点如下:
3.1在弄清每个节点处的梁柱、楼板的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后,对节点进行分类编号。3.2根据各个编号节点的相关几何数据确定节点模板的制作方案。矩形节点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的模板一般由四个侧面的各一至两片矩形板组成,模板下部与柱的搭接长度取40cm便于固定。结合节点模板的组合方式确定每片模板的具体尺寸并编号后,绘制出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
3.3安排熟练木工根据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预制节点工具式模板,并做好相应的标识。模板可用10mm厚夹板制作,用40mm×50mm(柱截面大于1000mm时可用50mm×100mm)木枋做背楞,背楞间距不超过300mm。装模专用的夹具也预先加工好,矩形柱采用钢管夹具紧固对拉螺栓采用Ф12圆钢。
3.4随施工进度,现场安装节点模板。先用铁钉将相应的模板在柱身初步固定,检查安装标高及垂直度,调整合适后安装夹具并初步收紧螺栓,再复查无误后用力收紧螺栓完成安装。另外,视情况可将节点模板与梁板模连结加固。
采用工具式定制节点模板体系,节点模板一般可以周转使用10次左右,可节省人工和材料;提前制作,又可节省现场作业时间,加快进度。节点区的砼浇灌
框架梁柱节点作为梁的支座本身属于柱的一部分,所以节点砼强度等级应与柱相同。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为了满足框架柱的轴压比要求又避免柱子截面尺寸过大,往往需要取框架柱的砼强度等级比梁板砼高出2个或2个以上的5MPa。这种情况,施工时就要采取特别措施保证节点砼的质量。比较成熟有效的做法是:在梁柱节点附近离开柱边≥500mm,且≥1/2梁高处,沿45°斜面从梁顶面到梁底面用5mm网眼的铁丝网分隔(做为高低等级砼的分界),先浇高标号砼后浇低标号砼,即先浇节点区砼后浇节点区以外的梁板砼。应注意的是:
4.1节点区砼与梁板砼应连续浇筑,不得将高低强度等级砼交界处留成施工缝或出现冷缝。
4.2采用商品混凝土,并在现场测控砼坍落度,加强对砼的养护,以防梁端高低等级砼交界附近出现砼收缩裂缝。节点区高强度等级的砼宜采用坍落度比较小的砼配合比。节点和梁的砼浇筑宜采用二次振捣法,以增强砼的密实性,减少收缩。
框架结构节点处,经常会出现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同一层梁板高的情况,通常的施工方法是先浇节点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的核心部分,然后再浇梁板混凝土。只要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到位,并精心施工,梁柱节点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处附近的裂缝完全可以得到避免
第三篇:关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质量控制研究论文[范文模版]
论文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
论文摘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是房屋结构中重要的承重构件之一。框架结构中较多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和使用。应从源头把关,注重各道工序管理,加大现场监督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处理,加强监督管理,防患于未然,以及加强质量检验等方面控制其质量。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质量控制,重在过程。当出现质量问题后,应查找原因,及时分析处理。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是房屋结构中重要的承重构件之一。框架结构中较多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和使用。加强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质量控制,分源头把关、工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问题补救、监督管理、质量检验几方面控制。
一、从源头把关、控制质量
从源头把关控制质量非常重要。钢筋模板工程首先要控制钢筋进场,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并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取样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规定。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等,平直无损伤。施工中柱受力筋采用机械连接,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规定,全程跟踪取样、送试验室试验、见证试验结果,符合规定者才允许采用。
二、注重各道工序管理
控制质量要注重各个工序管理。从受力筋与箍筋的绑扎开始,要求:6肢箍,30根纵筋,对称配筋,箍筋间距100。采用梅花形绑扎,铅丝拧紧,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加强质量问题原因分析,针对问题个别处理。如出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执棒人员的操作技能不熟练,责任心不强,下料、执棒未严格按要求实施,局部出现漏振现象,以及混凝土浇筑时,一次下料厚度过厚,振动棒的插入间距过大等问题均需及时纠偏。
三、加大现场监督力度
为保障防止质量保证体系运转,要求现场管理人员管理到位,加大监督力度。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对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内容包括:(1)纵向受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2)钢筋的连接;(3)箍筋品种、规格、间距;(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和位置。重视保护层厚度25±5。拆模后,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人员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做记录,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对缺陷进行处理。
四、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处理
现浇柱外观质量缺陷有:露筋(柱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孔洞(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夹渣(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裂缝(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等)、外表缺陷(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等)。尺寸允许偏差:轴线位置8;垂直度13,层高±13;截面尺寸+8,-5;表面平整度8;预埋件中心线位置10。发现轴柱混凝土浇筑后出现大面积孔洞、露筋现象,属严重缺陷出现了质量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应采取以下处理:先打掉出现问题,已浇筑的混凝土柱。同时编制具体施工处理方案措施,重新立模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五、加强监督管理、防患于未然
加强监督管理,主要作好以下工作:(1)做好混凝土浇筑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做好交底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施工记录。(2)重要特殊部位混凝土浇筑要编制针对性的施工方案,严格按方案施工。(3)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以现场测试为准,根据现场需要可适当增大坍落度,但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合理组织劳动力,严禁疲劳操作;混凝土浇筑高大柱子时,设门子洞。门子洞的留设要严格按要求做;配制混凝土时要注意石子合理级配。当柱混凝土浇筑出现质量问题,采用如下处理原则:本着既不改变结构受力状态,又不改变结构外形尺寸,以达到设计要求,满足使用功能为度。
六、加强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方法例:由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试验人员,在现场于每根柱的缺陷处随机抽取两根芯样进行密实度观察,检查结果为:(1)有一柱缺陷深入表面50~60外,其余构件缺陷均集中于表面,内部未见离析、孔洞、蜂窝、裂缝等现象,密实度较好;(2)钻孔应及时修补,将孔壁凿毛,并清除孔内污物,采用C50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3)混凝土强度28天龄期时进行回弹检测。经试验室做回弹试验,混凝土强度均达到设计要求C40。有关检测报告发送至设计院,并得到设计人员认可。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质量控制,需严格执行质量检测规范规程的各项规定。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措施,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质量可基本得到保障。
第四篇:公路工程施工中测量控制研究论文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项目越来越多,相应对于公路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十分基础的一项工作,测量控制在许多领域中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测量工作是整个公路施工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且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公路的质量。如果测量工作没有能够达到标准,那么整个公路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也就不能得到保障,由此给整个施工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切实提高施工测量工作的质量,对公路施工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1在开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及相关的技术要求
1.1针对测量工作,制定合理的测量计划
在公路工程的测量工作中,制定一个合理可靠的测量计划十分重要,编制一个合理的测量计划可以为整个测量工作提供依据。因此施工的测量人员必须对测量工作整体的流程十分了解,并能够提前对施工工作提出宏观的规划及具体可行的施工计划。并针对具体的测量工作,制定最为合理可行的测量方案。这一测量方案,要尽可能全面的覆盖整个测量过程。因此,测量施工人员必须从测量规划制定的依据与内容、程序与制度等方面规范自己的编制工作,反复到实地进行勘察,全面理解图纸内容,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提出合理的准备工作。同时,在可行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编制多种方案,并从中选择一个最易实施,最节省材料且最符合工程要求的方案。
1.2做好控制点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工作
在公路工程前期的准备过程中,也要求测量人员对标段内的水准点和导线点进行复测检查,测量人员需要针对公路桥梁所设置的控制网及相应的控制点进行专业的复测检查工作。工作人员应对相关的水准点及坐标等信息提前做好计算,统计出相应的技术信息,从而保证各项信息能够达到规范的标准,便于顺利地开展加密工作。测量人员在进行完复测检查的工作之后,要进行复杂繁琐的演算及单位换算,最终能够保证实际施工当中各个尺寸的长度、宽度能够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并要保证精度相符,即在施工测量人员测量工作结束之后所得到的数据精度符合实际施工工作中要求的精度范围。这就要求施工测量人员在进行测量作业时,必须注意加密数据的精度问题,对待这一问题,尽量保证它与原设计方案的数据精度相差不大,能够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
1.3对开展正式测量工作前的准备
做好之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工作人员应准备好各种资料,掌握清楚现场情况。派出专业高素质的测量人才到现场进行最后的复测工作。有能力的条件下,应引进最先进的测量设备,以助于之后开展工作后,提高施工精度和质量。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图纸,对整个施工方案的目的和流程十分了解。在进行外业测量时要注意,内业测量和外业测量应保证同时进行。在绘制设计图时,技术人员要以实际为准,保证实际路况与图纸反应的技术要求一致。否则将有可能按照图纸的要求无法在实际道路中施工,从而影响整个施工的进度,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实际施工操作及相关的技术要求
2.1积极引进最先进、高端的仪器
拥有高精度和能够保证测量质量的测量仪器对整个道路施工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整个施工测量的基础,它也决定了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现如今,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已引入了先进的测量仪器并投入使用,但有部分企业仍在使用传统落后的仪器,这一现象使这些企业施工的精度大大降低,且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极不利于施工企业的发展。可见,科学合理的引进和使用测量仪器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进度和质量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施工企业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引进大量的先进仪器,并大力培养熟练使用先进仪器的人才。
2.2加强对于人员的管理,全面提高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测量工作来说,不同于其他施工工作,它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很高。测量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且具有熟练操作测量仪器的能力。可见,这一过程对于技术人员的动手能力要求严格,不能出现任何低级的失误。所以施工企业要保证他们的测量技术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实践能力。而具有专业水平的测量人员在我国公路工程相对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地方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很少有测量人员具备专业的施工测量知识。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制定严格和专业的考核制度,未能通过考核要求的员工严禁上岗。施工单位应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培养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施工企业还应加大对后勤工作的投入力度,让员工心里了解,公司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服务,爱惜人才,充分考虑员工的感受,解决员工对于家庭的后顾之忧,这样便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将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无形之中便提高了施工工作的质量和精度。施工企业还可以完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异、有创新精神的员工给予丰厚的奖励。另外,施工企业要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树立质量意识,保证施工质量,不能三心二意。经常开展一些质量安全的讲座,让员工们认识到施工质量对于施工过程的重要性。并严格看守施工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没有工作证的人员禁止进入。对任何小的细节都要认真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施工质量。
2.3注意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测量的准确性
直接服务于施工作业的施工测量在整个道路施工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准确性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一系列施工操作。因此,注意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测量的准确性,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决定了整个施工过程的准确性。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不可避免的会在施工中遇到桥梁放线和布置控制线等问题,对待这些问题,施工人员应保持严谨的态度,理性的思维,尽量减少视距及角度产生的偏差,在一些必要的位置都要加设工作控制点,同时注意控制误差的一致
结束语
公路工程的测量施工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质量与精度直接影响到了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和精度。本文主要介绍了公路工程测量的步骤,具体分析了在开始施工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及其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的步骤及相关的技术要求。施工企业必须严格对待测量施工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为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公路施工市场提供保障。
第五篇:六段渐进模拟教学模式的节点有效控制研究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后,创新性地提出了“六段渐进模式”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岗位模拟实践教学新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组织与运作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实践教学 岗位模拟 仿真模拟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始终未能摆脱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强调理论研究,没有突出实践性,尤其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专业,必须注重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注重模拟、实训、实践等环节的教学,才能培养好用、顶用、耐用的,面向一线的兼用型人才。而目前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下,学生用了很多时间去“打基础”,这使得学生的专业技得不到有效训练,使高等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就业需要,造成毕业生高分低能,难以就业的现实,改革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新课题。“六段渐进模式”是针对校内岗位模拟的过程节点设计出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分析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就业岗位,按管理职能的不同形成岗位群,然后把不同岗位的模拟过程按顺序分出不同的六个阶段,再根据节点渐进进行模拟。
一、岗位群描述——确定实践教学目标
岗位描述是对企业中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在学生进行“岗位群模拟”之前必须对自己所模拟的岗位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进行岗位群描述之前,要进行充分的的调研工作,对各岗位职责与要求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了解,并且根据岗位的不同编制不同课程的岗位模拟课程刚要,使学生了解该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以及流程。
二、创设模拟情境——发挥教师引导与指导作用
既然是模拟就一定要仿真,情景模拟的关键在于逼真,“岗位群模拟”的环境设置要尽量接近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一进入模拟场景中就能身临其境,很快进入岗位要求的职业角色,并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让学生从中领悟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状况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岗位模拟纲要。
三、激活角色——学生自主选择模拟角色
学生按照岗位群目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定不同的“岗位模拟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按照岗位角色要求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其中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疑难问题等,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提出观点或拿出方案。
四、专题业务辅导——形成模拟方案
我们以模拟企划部企划人员岗位为例,模拟业务为新闻发布会活动,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真实的新闻发布会活动以及相关视频资料,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新闻发布会流程与组织过程。
第二步:以班级为单位,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岗位模拟小组,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对本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如新闻发布会模拟活动设主持人、记者、新闻发言人。
第三步:各组自行选题,自行准备,可涉及多方面领域。如公司重大战略新闻发布、影视新片新闻发布、公司新片上市新闻发布、公司新产品推行等。写出新闻发布会执行方案,为下一步进入实际操作演练打好基础。
第四步:指导教师对模拟方案进行审阅,与各模拟小组进行沟通,确保方案能够落地实施。
五、全程模拟演练——师生互动实操训练
各模拟小组经过上一阶段的准备之后,就可以按照执行方案进行正式的模拟演练,整个过程教师全程指导。每组演练结束后,其他小组和教师均可针对演练内容和提出的方案进行质疑,演练小组答疑,双方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本阶段是学生主导阶段,教师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不打断学生的演练。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演练的完整,防止影响学生的思路。第二,暂不评论。每组演练结束以后,教师暂时不评论,以免对后面的演练产生影响。第三,进行过程控制。
六、模拟效果评估——成果反馈与共享
演练结束后,要进行分析总结。首先,各演练小组要对本组的演练进行介绍、分析和总结,以便相互了解。其次,教师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各演练小组的方案和演练内容进行总评,尤其要找出学生在演练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创新之处,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
这种渐进式的岗位模拟模式由浅及深使学生深刻领悟到模拟的内涵及作用,掌握模拟岗位与模拟业务的要领以及对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充分展现了大学生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对今后参加就业本岗位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六段渐进模式”的岗位模拟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检验学生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与真正活动的差距,比如,环节衔接上是否严密、各模拟岗位的人员配合是否到位、角色的职业感是否规范、模拟业务的关联性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自信心、坚忍不拔的进取心,以及对环境主动适应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对加强学生的就业观、创业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六段渐进模式”的岗位模拟教学体系的构建,在课程设置上改变了以往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理论教学占据主要地位的特征,提高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提高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意识,改变思想观念,改革课程设置,完善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使教学成果达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仅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历练,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而且为实践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邱晓文.浅谈高职教育中“双实训空间环境”模式的组织与运作[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2_.02.[2]李玮.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管理学教学的启示 [J].教育探索.[3]武瑞杰.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角色控制与效果评价[J].教学研究,202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