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谈秦皇岛碧海路道路景观设计论文(共5则)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30-1008278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5-24 23:42: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谈秦皇岛碧海路道路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秦皇岛碧海路道路绿化设计的几大要点。碧海路作为交通型主干道,设计时应考虑景观、人文、生态有机结合的理念。

关键词:城市景观路;下沉绿地;花海大道

一、项目提出背景

碧海路位于抚宁区东部,是一条贯穿城区南北的主要通道,交通地位非常重要,交通量大。碧海路为城区外环路,重载车辆较多,目前碧海路(骊城大街~宁海大道)段路面破损严重,道路纵缝开裂较为严重,行车条件不利,不便于市民及车辆出行。道路边沟两侧有部分树种,为此拟对碧海路(骊城大街~宁海大道)段进行拓宽改造,增加绿化带,改造长度约3.55km;本项目的改造将对完善城区路网的使用功能,提升改善道路交通通行能力,提高道路景观效果,对带动城区东部片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项目分析及研究范围

碧海路位于抚宁区东侧,是一条城区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碧海路沿线与金山东大街(原金山大街)、洋河大街(原滨河北路)、宁海大道等主干路相交。本项目“碧海路(骊城大街~宁海大道)道路拓宽工程”现况沿线车行道宽度为12m水泥混凝土路面,两侧各1.5m宽土路肩,土路肩外侧3.5为土边沟;边沟外侧现有油松、旱柳、银中杨等,长势良好,考虑利用现状长势好的树种。根据现状情况,重新设计道路范围为:北起骊城大街,南至宁海大道,规划为城市主干路,道路全长3.55km。碧海路本次实施横断面为:15m绿化带+5m慢行一体+5m绿化分隔带+12m机动车道+6m中央绿化分隔带+12m机动车道+5m绿化分隔带+5m慢行一体+15m绿化带。

三、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

抚宁区具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河谷、海岸带等多种地貌形态。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峦叠嶂,峡谷纵横;中部丘陵起伏;南部较平坦,散有少数孤丘、孤山。抚宁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本区地处冰冻区,标准冻土深度85cm。近20年来本区年平均降雨量594.7mm,年最大降雨量936.0mm(1998年),年最小降水量336.8mm(202_年),雨量分配不均。降雨多集中在6~8月份,11月~翌年2月降水量最小。本区主导风向受季风控制,风向以西北风频率最高,北西西和北东东次之。冬季多北风和东北风,夏季多西南风和南风。

四、工程方案

(一)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通过本次设计,在道路形成一个良好的绿地景观,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适应城市发展,同时通过其演变进程与周围绿地系统形成一个绿色廊道,使其各个绿化斑块有机融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2.社会性原则:为市民提供一个优良的活动场所,提供休憩空间、运动空间、交流空间,同时充分考虑安全性,使人们能够更为充分地使用环境而提供安全保证。3.坚持美观、经济及利于管理的原则,景观效果、社会效益和各项成本同步考虑。

(二)设计构思

本段路的绿化景观设计结合交通型主干道车速快、车流量大的特点,突出景观、生态效益,贯彻“四季常绿、三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简洁明快”的设计原则,达到引导视线、美化环境、组织交通的目的。1.中央分车绿化带(宽6m)考虑运用丰富的植物元素,打造兼顾景观与生态的绿色长廊,形成高低错落,景观丰富的分车隔离带。采用金叶女贞、胶东卫矛及红王子锦带修剪的“中国结”模纹图案,流畅而富有韵律感。自然搭配花灌木棣棠球、紫叶碧桃、紫薇等,达到丰富色彩变化的效果。彩叶乔木栾树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点缀其中,无处不在地洋溢着动感。列植的常绿树种白皮松整齐划一,简洁大气。2.两侧分车绿化带(宽5m)绿化带采用全线下沉,中间1.5m~2.5m宽的曲线型自然式下沉绿地,种植有草花细叶芒、鸢尾、黄菖蒲、千屈菜等既耐湿又耐旱的品种。中层种植木槿、金银木等花灌木,搭配胶东卫矛球、柏树球等营造一种自然景观。沿人行道一侧种植大乔木垂柳,达到遮荫效果的同时,营造一种轻松惬意的道路景观环境。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mm~300mm,这样能有效地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下沉式道路绿化带内还应设置排放多余径流雨水的溢流口,为确保较大流量的地表径流顺利排放,溢流口的顶部标高一般应低于路面30mm~100mm。绿化带内每间隔73m设置一个溢流井。下沉绿地与常规绿地采用土工布分隔。下沉绿地的结构层为:蓄水层、种植土层、填料层、砂石层、土工布、HDPE透水排水管、原土层。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功能特点:(1)消减路面径流,缓解道路因暴雨引发的滞洪灾害。(2)减轻道路扬尘,风和雨水可以有效地将路面灰尘带入下沉式道路绿化带。(3)节约绿地灌溉用水,补充土壤和地下水资源,节约城市用水。3.两侧15m绿化带以自然式种植方式为主,在尽量加大绿量的基础上设置了两个小广场,采用特色铺装和主题景墙结合的方式。同时种植大量开花植物,背景采用大乔木、常绿树等,增加了厚度,使四季景观丰富多彩。本条道路着重打造花海的景观效果,鉴于本地的特点,主要考虑体现早春的花海。本案致力于打造一条关于“桃花”的景观大道。主要采用分段落种植的手法,在重要地段大面积种植碧桃、山桃等,且山桃花期长,面积大,效果突出;一般地段采用点缀碧桃、山桃的设计手法,使整条路都贯穿在“桃”的花海中,同时也点缀种植了早春开花的西府海棠、连翘、丁香等。油松、白蜡、栾树、元宝枫等彩叶乔木作为背景林穿插其中,在考虑早春景观的同时,也突出秋季景观效果。在重点路段设计两个景观节点:景观节点一:碧海路与金山大街交叉路口。金山大街是主要干道,此路口较大,因此设计景观节点。设置大面积铺装广场,满足市民的暂时停留。广场铺装采用桃花图案点缀,紧扣主题,又达到点景的目的。在广场上设置主题挡墙,题诗关于“桃花”,加强局部空间的艺术性。同时点缀树池,方便游人休息观赏桃花。景观节点二:集市大院的门前。每个月的固定时间有集市,人流较大,所以考虑设置合适的交流空间,使人们融入其中。同时这个区域考虑市民可能会走入绿地欣赏桃花,所以增设曲线型的园路,这样游人可以直达绿地内,感受景观效果。在广场里也增设了波浪形的主题景墙,极具装饰性和趣味性。

五、主要树种选择

以乡土植物为主,常绿阔叶兼顾,注意植物生长习性、花期、花色以及树形的合理搭配。(1)适地适树原则,尽量选择本地乡土树种。(2)速生与慢生的结合原则,以速生树种为主,尽快达到设计效果。(3)注重生态学观赏习性原则,利用不同植物品种的季相变化特点,将色叶植物、观花植物、观果植物合理搭配、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常绿树:白皮松、油松、桧柏、华山松等。落叶大乔木:白蜡、栾树、五角枫、垂柳、国槐、白蜡、蒙古栎、金枝槐、毛白杨等。小乔木:西府海棠、碧桃、山杏、山桃、樱花、紫叶李、紫叶矮樱等。灌木:迎春、棣棠、黄刺玫、紫丁香、胶东卫矛、金叶女贞、红王子锦带、榆叶梅等。地被:细叶芒、矮蒲苇、千屈菜、黄菖蒲、金娃娃萱草、八宝景天、金焰绣线菊等。结语综上所述,本案通过植物配置、增加景观节点等手段来实现丰富道路景观的效果,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良好的视觉感受,给抚宁区又增加一条景观大道。

参考文献

[1]毛子强.道路绿化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_:121.

第二篇:(道路景观设计)

江阴中央景观大道(林荫大道)一期景观工程

项目规模:基地总面积4165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2_年

项目进展:建设中

设计特色:

1)结合“江阴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塑造滨江区大气精致、简洁现代和人文体验功能相结合的城市开放空间和东西向景观横轴;

2)结合现状周边景观资源、游憩、商业、商住用地功能,强化体验长廊功能的中央型主题景观;

3)基于地域文脉,运用隐喻的手法,从景观要素、活动设施以及游憩项目导入等方面诠释“水韵”景观主题。

4)基于国内外优秀景观案例借鉴,从空间多元化、景观大气精致化、道路游憩化等多角度构建林荫大道的城市交通、林荫休闲、人文体验的功能特色;

5)通过对林荫大道功能和风格的定位,将其打造为具有生态低碳、现代简洁、艺术人文景观特征与风格的中央型景观大道和带状城市开发空间。

 

   

张家港市新泾路绿化景观设计(苏虞张至塘桥北环路)项目规模:基地总面积38.8公顷

设计时间:202_年

项目进展:建设中

项目特色:设计旨在提升园林绿化的“科学生态性”和“艺术创新性”,整体采用“生态脉络,链式景观”的设计理念, 其主要景观特色如下:1)与黄泗浦绿廊相融相生的多样生境和植物景观;2)雨洪管理生态设施具有体系化、景观化和低碳化特色;3)丰富的水景和岛链式景观贯穿全线,景观形式现代、风格简约、空间疏朗;4)因地制宜布局的乡野灌丛,片带状贯穿全线,构成别具一格的景观长链;5)卫生吸附与防护植物种类的筛选运用,提高新泾路城市快速干道道路绿化净化空气和卫生隔离的功效。

   

张家港金港大道景观提升设计 项目规模:基地总面积21公顷 设计时间:202_年 项目进展:已建成

设计特色:1)从的“单一线性”空间到“岛链式”空间。改造设计采用“岛链式”的布局结构,增加道路沿线景观的起伏感,打破了道路两侧空间原有的平直感与拥堵感,形成疏密有致、开闭有序的韵律空间。2)优化高密度植物群落,建构科学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形成多样的植物景观效果。3)从“绿色入城通道”到“多彩迎宾大道”——改造设计适量增加乡土及彩叶树种,丰富植物多样性,形成春花、夏荫、秋叶的四季景观。

     

  

 

江阴霞客大道景观设计

项目规模:基地总面积139公顷 设计时间:202_-202_年 项目进展:已建成

获奖情况:202_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奖二等奖

设计特色:1)从“通道”走向“廊道”、“线性规划”走向“立体设计”的设计策略与创新;2)“梯度”控制绿带的自然度,尊重植物的生长规律,合理控制植物的种植密度,追求工程管护的最小化。

 

 合作设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研究所

太仓城区道路景观改造设计

项目规模:基地总面积11.9公顷 设计时间:202_--202_年 项目进展:已建成 设计特色:

1)以林荫化为基础,强化园艺化特征(乡土植物+新优品种);

2)以立体化和专类化为重点的多样绿化形式,增强绿化的人文特征(城市设施园艺化;创新型的立体绿化(空中花园、平台农田、阳台园艺); 3)水与绿、绿化与设施的生态化与乡野化。

泰州引江河(滨水带状公园)疏港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项目规模:基地总面积180公顷 设计时间:202_-202_年 项目进展:已建成

获奖情况:202_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设计特色:

1)因“土”制宜、因“价”制宜的设计方法与植物材料选择;

2)“梯度控制”、“以线串点”的设计手法,构建“路、林、水、坡”相得益彰的生态廊道与人文廊道; 3)应用植草沟、间歇性湿地等雨洪管理技术,合理控制植物种植密度,追求工程管护的减量化。合作设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研究所

 

 

  

泰州溱湖大道景观改造设计

项目规模:基地总面积11.9公顷

设计时间:202_-202_年 项目进展:已建成

获奖情况:202_泰州市姜堰区交通运输局优秀设计奖

设计特色:

1)“因水制宜”,结合溱湖水系,创建生态景观路;

2)“因地制宜”,结合现有绿化等,创建绿化景观路;

3)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景观效果,实现姜堰第一景观大道目标。

第三篇:商丘市阏伯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阏伯路位于商丘市南外环路的一段,是连接商丘高速铁路客运站与阏伯路以北城区的交通枢纽,是有机组织城市南部区域的交通网络,同时将有效促进该地区的商业活动,提升商丘的城市形象。本设计范围从平原南路至归德南路,并向东延伸至归德南路,总长7.8公里。

设计方案提炼与商丘有关的黄河水系形态,联系整条道路;将“火”文化、“农耕”文化、“商”文化等商丘代表性的主题与植物种植相结合,营造不同的节点和段落。最终形成统一变化的整体。

景观结构:两大段、六小段、十二节点两大段:“丘”段和“商”段

“丘”段——阏伯路西段(平原南路至紫荆北路)周边规划以生产防护绿地、公共绿地为主,兼有少量商业金融业及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该段用地性质主要为保护古城,形成相对安静、开敞与密闭相结合的空间氛围。规划设计该段为古城保护段。

“商”段——阏伯路东段(紫荆北路至归德南路)周边以商业金融业用地、居住用地及文化娱乐用地为主。建筑大多为高层建筑,密度较高,形成较封闭、喧闹的城市空间氛围。规划设计该段为商务生活段。六小段:

根据道路网络,又将阏伯路的两大段细化为六小段,分别以“火祖”、“农耕”、“古都”、“商祖”、“商旅”、“商城”主题命名。根据不同的植物种植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种植段落:绿林火树、绿杨芳草、春花秋实、商祖金秋、层林尽染、四季流金。十二节点:

阏伯路东西向分布,与多条南北向城市道路相交,形成了四个主要交通节点,三个街头小游园和两座城市公园。

四个交通节点:隧木火祖、阏伯诞生、日晷台、烽火台;

三个街头小游园:花卉园、月季园、水剧场;

两座城市公园:古城游园、蔡河生态公园;

种植结构:道路绿化设计遵循带状空间布局方式,形成了连续的多条带状空间,包括风车带、人形绿带、小乔花灌木带、背景乔木带

第四篇: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一些缺陷加剧了城市污染以及雨洪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当前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中需要使用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道路排水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四种新型雨洪控制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达国家道路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对我国的启示,促进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与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相结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雨洪控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中对雨水的控制措施经过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注重对于水量的控制,其次是水质管理,直到当前的可持续发展阶段。新型雨洪控制的内涵就是通过减少雨水陆地聚集为目的,使得雨水更容易进行下渗,汇聚到地下水进行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地下水的补充以及城市水循环系统的修补作用,促进当前城市水文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新型雨洪控制理论

1.1最佳管理措施

BMP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采用雨水径流污染治理以及城乡雨水系统控制的最优管理方式(BMP),并且随后从现实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进行改进。对于BMP的确切概念和内涵,美国水文管理部门有着自身的独特看法,他们认为BMP没有确切的技术限制,只要是能够减轻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或者对此有预见性的技术手段、方式方法等都是BMP。当前,美国BMP的技术性设施主要有过滤设施、植被控制、渗透设施和调蓄设施[1]。

1.2水敏感性城市设计

WSUD水敏感性城市建设理论是由澳大利亚提出的,该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同样具有水文价值的景观,主要是从人工建设开发前或者依托于技术手段进行维护的两种水资源处理方式[2]。当前主要有三种方式:①通过减轻污水和给水的排放量,使得水循环量减少;②注重保护开发前水径流的水体质量和数量;③通过对城市雨水的高效利用。主要的技术手段有调蓄塘、浅沟、雨水池、植物过滤带等。

1.3SUDS(可持续排水系统)

可持续排水系统是应该采用的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排水类型,是英国对于新型雨洪控制理论的重要实践。可持续排水系统通过减轻径流量的排放,对雨洪的流速进行了控制,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更加高效、科学地促进雨水的过滤和沉积。此外,还对已经流入地下的径流进行了处理,从雨水的源头进行径流污染减轻控制,较少地表径流汇聚的设计方式,配合一套污染治理策略的技术手段,形成了SUDS。常见的使用方式主要有绿化屋面、植被浅沟、过滤带、渗透铺装、人工湿地、雨水塘等。

1.4低影响开发

LID低影响开发(LID)是新西兰对于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发展,这种理论吸取了BMP的优势,与之共同组成了排水系统[3]。LID技术以城市水文为切入点,注重对城市自然排水系统的建设,致力于减少城市建设阶段对于水文环境的影响。但是与BMP技术有差别的地方在于,为了促进所建设区域更加靠近自然的水循环系统,LID技术对雨洪暴雨所导致的污染和径流进行明确的规范。不同于其他的管理系统,LID技术使用更加小规模和更为分散的源头进行统一把握。在LID技术中,经常采用的技术方式有绿色街道、生态植草沟、生态屋顶、可渗透路面、雨水花园等。

2发达国家道路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启示

西方国家对于城市雨洪的研究开始比较早,相关的理论也较为成熟,在使用新型雨洪控制方式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效果。在城市雨洪控制方面,已经逐渐形成了适合国情的水文治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等体系。这些国家的实际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如何使用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管理城市建设中的雨洪问题,促进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中排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1实现道路设计者角色的转变

新型道路排水设计是对过去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和补充。以往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使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是一个跨专业、跨学科的问题,需要道路设计人员扭转自身的角色,吸收其他学科的先进理论、技术方式,应用到道路设计、规划的过程中,促进不同专业间的交流和渗透,共同服务于城市道路的水环境、资源功能以及通行功能的实现,促进城市道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2.2加强研究与推广新型道路排水系统

在城市道路建设和设计方面使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在我国尤为必要,但是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4]。因而,当前需要加大研究力度,结合我国不同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地区条件,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指标进行综合考量,从而研究出适合我国城市道路雨洪控制的技术规范,促进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排水系统与道路设计相结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转变我国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的相关理念

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研究,很多国家都已经采用了一些新型雨洪控制技术实现对城市水文系统的管理,并将其随时用在道路排水设计中。但是由于我国当前道路排水问题大部分是使用管道、暗沟、明渠等设备进行快捷的雨水排除,导致没有对城市道路的水径流的减排、截流、控污等进行明确的控制,与国际较为先进的雨洪控制技术手段较为脱节,使得我国从城市道路设计中较少使用新型雨水控制利用技术手段,影响了城市供排水系统的科学发展。因此,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是逆转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相关理论,将其与城市道路径流和排水的水量、水质进行控制,促进城市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

2.4政策、法规的制定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城市雨洪控制技术的研究已经经过了40多年的历程,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政策制度。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雨水利用政策法规发展很不完备,只有在北京等城市发布了相关的措施,但是没有与新型城市雨水控制利用技术相结合,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6]。因而,为了促进城市的系统化建设,应该逐渐完备现代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相关制度规范,使得新型城市道路建设理念与雨洪控制技术相结合,促进城市道路的发展建设。通过政策规范引导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提供规范措施,从而促进其在道路施工项目的使用,应对我国当前城市雨洪灾害频发的问题。

2.5道路排水设计手册和规范的制定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他们的城市雨洪控制技术与城市道路建设理念相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以及美国纽约的道路设计手册,都对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我国城市道路设计指导手册还没有充分结合新型城市雨洪控制技术,因此我国应该在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手段为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所服务,调整其在实践项目中的使用,减少由于规范设置或者技术资料所引起的误差,促进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稳定发展。对于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使用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结合不同的学科研究,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在综合国内相关领域的建设成果以及技术发展的情况下,通过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促进我国城市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发展,逐步推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筠.“海绵城市”建设功能下的西北地区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_.[2]范光龙.基于“三个维度”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研究[D].云南大学,202_.[3]周勤.海绵城市技术导向下的悦来生态城控规层面规划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2_.[4]丁佳.基于雨洪管理的“青岛小镇”浅山区冲沟公共绿地景观设计[D].清华大学,202_.[5]沈珍瑶,陈磊,谢晖,马颖,冯潇,魏国元.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及其相关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2_(05):171~176.[6]李伟.建筑创作中的生态技术与人文精神———昆明世博社区生态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_.

第五篇:道路景观设计任务书

道路景观设计任务书

一、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2.道路概况

1)紫荆南路新建工程:红线宽度50米,北起现状廊霸路,南至规划金雀街,道路全长3874米;

2)宏业道南通工程:红线宽度50米,两侧各另设置10米宽绿化带,北起现状廊霸路,南至规划金雀街,道路全长2503米; 3)金雀街东延工程:红线宽度50米,西起现状文苑路,东至规划紫荆南路,全长3964米; 3.设计内容:

中央分车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带、两侧绿化带及人行步道。4.道路用地范围及面积(见附图)

二、设计要求 1.总体布局与功能要求

紫荆南路、金雀街、宏业道为永清城区内三条主要市政道路,是展示城市基础设施形象的主要窗口,是三条重要的景观道路。2.设计要求

1)设计要根据道路功能需求,体现区域发展的特点,与两侧土地开发的大环境相协调,处理好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结合。

2)根据道路周边的环境,结合功能需求,营造合理、安全、符合城 市形象、彰显城市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空间;

3)设计要满足行车的要求,注意人行道、交叉路口视线避让; 4)运用乡土树种,结合特色花卉、植被、树木,创造合理的道路植被景观,体现区域文化及发展特色;

5)突出城市特色文化,充实道路沿线景观,营造城市文化气息; 6)以“以人为本”为原则,创造、引导一种全新的人文生活方式; 7)以简单造型创造具有导向性的道路景观;

8)注重提高绿地的实用率,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

9)设计方案必须遵守有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有关方面的规定,并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3.其它

1)多层次的立体景观设计,要求设置不同形式的景观空间。2)设计表达不宜过于装饰化,应侧重与设计构思、内涵及设计手法的表达。

3)种植设计的树种选择正确,能因地制宜地运用种植类型,符合构图要求,造景手法丰富,空间效果较好,层次、色彩丰富。4)图面表现能力强,线条流畅,构图合理,清洁美观,图例、文字标注,图幅符合制图规范。5)图纸说明应简明扼要、切中要害。

三、成果内容

1、方案阶段图纸内容: 1)设计文本 2)总平面图1:1000 3)景观设计图 4)绿化设计图 5)竖向设计图 6)结构分析图 7)鸟瞰效果图 8)主要景点效果图 9)立面图 10)剖面图 11)单体造型方案

2、施工图阶段: ⑴图纸目录 ⑵施工图总说明 ⑶材料用量统计表 ⑷总平面索引图 ⑸施工尺寸放线图 ⑹竖向放线图 ⑺植物种植图 ⑻铺装施工图 ⑼节点详图 ⑽灌溉系统平面图

谈秦皇岛碧海路道路景观设计论文(共5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