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当代设计论文[合集]
编辑:紫云轻舞 识别码:130-1026912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6-08 09:24: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当代设计论文

近十年,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提升,设计在中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态势。根据资料统计,中国现有近千所开设艺术与设计相关专业的院校,每年培养毕业生十几万人,设计业的繁荣与从事设计专业人群的增加不无关联。与设计教育相比,设计产业的发展势头也很快,从北京、上海、深圳到西部城市,到处都在建设设计创意产业园区,各个城市都在争相开办设计周、设计月等活动。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近十年设计快速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民众积极参与和政府大力支持。民众参与表现在大众对设计的逐步认同以及亲历亲为的设计实践活动快速增多:从日常服饰搭配到家装陈设选材、从挑选汽车造型到评价城市建设,对设计的热情与追崇使懂设计、做设计、用设计的人群大大增加。闲暇时间和旅游活动增多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网络和获取知识的便捷使设计理论和技能不再高不可攀,设计成为大众百姓提高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支持则体现在设计得到国家层面的理解、尊重和支持。近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也是促进设计繁荣的重要保障。

设计繁荣背后也有阴影与盲区:部分设计产业被商业化、世俗化或游戏化侵蚀;消费经济“看不见的手”裹挟着设计大旗,以过度设计、多余设计的方式,做着实体经济“够不到的”商业目标;设计被分割为一个个单独项目,只为甲方服务,其成果从个案来看都合理完美,但从整体审视,对国家乃至全球经济长远利益与生态保护可能有负面影响。在设计教育领域,也存在着观念和口号是“以人为本”、“可持续设计”,实际做法或技术路线却是浪费资源、有损生态的不合理设计现象。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设计界,特别是精英设计应该重新确立独立精神并审视设计深层意义,整体而不是局部、宏观而不是微观地看待设计与环境、设计与技术、设计与商业、设计与社会的种种关系,进而梳理出当代设计真正的责任与义务、理想与目标以及可为与不为之界限。设计应该在当代哲学与伦理层面重新探讨新时代大目标、大理想,除了以人为本原则外,更应树立为地球家园全生态圈服务的生态责任。

第二篇:当代论文

中国和平崛起所面对的挑战与应对

[内容摘要] 和平崛起,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是,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中国和平崛起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实然,和平崛起正是顺应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不管人们意愿如何,全球化正在世界各地向前推进。中国一定会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保障中国的和平崛起顺利实现。

[关键词] 和平崛起发展挑战

和平崛起,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世界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追求的是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随着和平、发展、合作潮流的推进和壮大,在世界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可能性在增加。而中国,就是推进世界和平的主力军。

一、中国和平崛起的主要含义

中国的崛起是中国政府非常明确的根本战略取向作为一个重要时期的国家方向,和平崛起直接意味着两件事:一是中国要崛起为世界强国:二是中国要崛起为世界强国而不是经过强国间的战争和冷战。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崛起还意味着中国要争取成为一个并非经过战争的,迅速崛起的,可持续的头等强国。其原因在于,中国崛起是依靠和平的、外贸力和外交力等广义的“软实力”。

二、中国和平崛起遇到的挑战

(一)中国威胁论

纵观国际秩序变化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不难看到,一个或几个政治、经济大国和强国的崛起,往往都留下地区性甚至全球性军事干预和武装侵略的痕迹。一个大国经济上的强大几乎必然导致军事扩张和政治霸权。世界在认同中国的发展。目前,国际社会对我国能否发展强大起来的怀疑在减少,但随之而来的是对我国崛起可能带来的冲击心存疑虑。所以,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中国是否能够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

18世纪后半叶,英国在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了以英国为首的殖民世

界的新国际秩序,开启了殖民主义国家侵略、压迫、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依然是世界强国为了建立主宰世界新秩序战略争夺。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今天,世界格局已呈现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态势,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依靠自身奋斗在超级大国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国际空间内寻求和平发展而崛起的中华民族,逐渐地全面地加入主导和平民主共同发展的现代国际新秩序。大国关系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在大国互动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以及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的相互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形成稳定、健康、协调的关系,客观上推进了多极化趋势,对美国单边独霸形成制约。

(二)中国的崛起面临的安全困境问题

尽管中国已经明确提出我们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但国际社会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的未来走向依然存在矛盾的心态。一方面,许多国家试图搭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顺风车,从中谋利。但另一方面,许多国家认为中国日益强大会成为东亚安全的稳定因素,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威胁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许多国家对中国既想借助又充满疑虑,既想倚重又有防范牵制。特别是我们的一些周边国家,既希望我们在周边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又存在不同程度的恐华、疑华心态。这些,都会对我国的政治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1.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随着我国国际利益的不断拓展,随着国内一些分裂势力的滋长与相互勾结,“台独”、“藏独”、“疆独”问题是我国国家安全及周边地区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再次,边界领土争端,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对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影响在增大。也是对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挑战。

2.政治经济安全安全。国际关系中经济政治化、政治经济化的趋势愈益明显。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表现形式的资本,其全球扩张一直伴随着资本原有政治形式的扩散,经济全球化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外部世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压力将越来越明显。美国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核心一直是遏制,中美两国的经济领域摩擦与矛盾在增多。再次,我国经济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突出。

3.文化安全。多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对别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文化进行渗透,歪曲、扩大分歧与矛盾,挑起冲突,严重威胁别国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

4.能源安全。我国的能源种类不均衡,能源利用率低,开发难度加大,能源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致使能源领域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和平崛起”的提出,表明中国政府准备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采取更透明的对外政策,更注重与周边国家及欧洲国家的关系。因此,“和平崛起”的口号中,“和平”两字也许起不到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作用,但“崛起”二字却有利于消除这个论调。

三、中国人应有的追求

中国“和平崛起”的实现是有条件的。有三个方面的事实可以证明中国可以做到而且能够做到和平崛起。

首先,中国基本上从国际体系外国家转化为体系内负责任大国,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是和平崛起的基本保证。中国不是国际制度的挑战者,而是国际秩序的积极建设者,积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成为国际社会中维护和平和稳定的重要力量。其次,中国积极主张使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对使用武力方面实施了高度的自我克制。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更多的寻求一种双赢和多赢局面,表现出一种积极合作的战略文化思想。最后,中国采取“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友好政策,主张以合作与对话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而且积极推动东亚地区的安全合作和区域合作。所以只要中国有能力让别人接受中国和平崛起,无需借助于战争就能实现崛起和在无需用战争来维持生存这三条都能够得到满足,和平崛起的条件才是充分的。

中国是一个亚太国家,亚太地区是中国发展的源泉,是改革开发、发展稳定的最重要的外部地缘政治环境;搞好周边关系始终是头等重要的外交任务。中国如果能过成为多极化中名副其实的一员,首先要在亚太地区得到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睦邻友好、稳定周边”的方针要继续贯彻实施,还要向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的步伐进一步迈进。当我们在亚太地区取得了稳定的大国位置,中国的世界角色才会有可靠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依托。

在中国内部,从政治方面来说,中国和世界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抓住了难得的相对的和平与最佳的发展环境,改革了旧的不适用国际国内实际的制度、路线和政策,立足国情及时地调整与制定了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及其战略和策略。对内,中国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不断自强不息、加快发展;对外,中国尊重主权、和平共处,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全方位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影响国际秩序变化的、举足轻重的世界发展中大国。

从经济方面来说,中国崛起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人民的崛起,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西方历史上也都曾遇到过。但是与今天的中国相比,当时这些国家可以相对容易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我们在自己境内消化所有的问题,没有发动战争、对外掠夺,反而是给人民和世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正是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成功及其模式的意义非同寻常。中国人开辟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广阔前景。有了这样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我们可以从容自信地应对当今世界的各种挑战。

从短期看,中国的和平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从中期考虑,我们应该在主要国家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上是和平与发展作为追求的主题。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则是在建立富强繁荣的中国的基础上,促进国际社会的进步,实现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合理化。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中国的崛起不仅引起对其他国家的威胁,反而会促进世界的和平力量,减少美国霸权造成的很多麻烦,领周边以及世界变得更加稳定和繁荣。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

四、中国在和平崛起中应该如何去做

中国要真正实现和平崛起,就必须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首先要制定正确的崛起维持战略和应对战略,保障中国的和平崛起顺利实现。其中尤其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寻找到一条使国力持续增长方式,避免受制于人。这就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避免能源、资源、市场冲突;二是处理好与现存的霸权国美国的关系,友好地对待现存的国际

秩序,和平地融入到现有的国际体系之中;三是尽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诚意解决自身的领土完整与统一问题,但在必要时刻,应该不惮于使用武力去维护自己的核心国家利益,以推动国家的崛起,维持崛起的成果。

第二,和平崛起无法只靠经济建设,要依赖综合国力的发展,而综合国力发展则包括了建设相应的强大军事力量。在全球化环境中,经济竞争往往导致相互依赖,培养相互的信任。中国的选择创造了中国本身和其他经济体的互相依赖。在经济方面要继续深化和美国的合作,从而在经济和战略上得到双赢。

第三,对我国来讲,提高政治实力的重要性不亚于提高军事实力的重要性。中国和平崛起的策略还需要加快国内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有助于改变中国的国际形象,争取更多盟友。而盟友越多,国际支持度越高,超级大国与中国进行军事对抗的决心也越小。同时我们需要在国内恢复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地位,要提倡崇尚正直、诚信和道义的社会风气。道德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一国的国际政治号召力与其国内的道德取向直接相关,因为政治道德取向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身份,即国际社会对该国的认可和尊重程度。在国内外提倡诚信的价值观对我国的和平崛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就得加强国防。当国防力量强大到足以使别人不敢用战争来遏制中国崛起时,和平崛起就有安全保障。

结论:

张维为在《中国震撼》一书中说道“中国不愿意说自己崛起,结果却赫然崛起;中国讲韬光养晦,结果却有不少作为;中国总是说自己还是发展中国家,但相信这个话的外国人似乎在不断减少;中国人不太愿意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但全世界都在谈论这个话题。中国人谋长远,沉得住气,谦虚谨慎,以静制动,中国的崛起给这个世界带来了震撼。” 中国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总体来看,中国在消除贫困、实现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和平崛起”在许多方面都比“和平发展”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和平崛起不是一句口号。它为政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使政府不能满足于只是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更要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人需要在国际上享有与所有国家同等的尊重。中国要真正实现和平崛起,就必须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要制定正确的崛起维持战略和应对战略,提高综合国力,实现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保障中国的和

平崛起顺利实现。中国是推动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这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而且有利于全世界。

[参考文献]

1.王逸舟 :《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时殷弘 :《全球性挑战与中国》,湖南人民出版社,3.李春明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4.张维为 :《中国震撼》,上海人民出版社,5.隋鹏达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电子工业出版社,202_年第1版,第18页。202_年第1版,第217页。202_年第1版.202_.202_.

第三篇:当代大国论文

当 代 大 0

国 关 系 研 究 论 文

系别:土木工程系班级:建工姓名:孙婷授课老师:李良玉课程名称:当代大国关系 1301班

守城

求新

创业

修能

学号:2013040639

通过本学期对《当代大国关系》的学习,深深感受到大国关系的发展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是那我对我国外交、经济等看法。

摘要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继续发展,大国关系处于深刻的调整和变动之中,冲突与合作并存,在全球公共问题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又在涉及到各自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存在诸多矛盾。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这样的局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把握大国关系,制定正确的外交策略和发展路线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准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分量。

关键词:大国关系

机遇

挑战

战略

一、古代中国外交

总体来说我国古代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是对外开放的,秦朝张骞出使西域架起了与欧洲友好往来的关系;隋唐时期我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家有较频繁的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宋元时期我国的对外关系进入最繁盛时期,亚洲、东欧、非洲海岸都有频繁的商业往来,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十几年,撰写《马可波罗游记》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西亚和欧洲。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但清朝末年,国家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从而导致了落后。由此可见,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与国家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交往的越多,机遇和挑战越多,进步也就越多,实力自然越强大,地位自然越高。

冷战结束前后,中国大国关系面临考验。从1989年6月开始,美国、欧盟、日本等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参与对华制裁,企图在政治上、外交上孤立中国,通过延缓贷款、撤走技术人员、恶化贸易等方式加重中国的经济困难,中止高技术和军事方面的合作,在军事上威胁中国,达到以压促变的政治目的。中国确立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强调从战略利益出发处理国家间关系,提出“坚持原则、利用矛盾、广交朋友、多做工作、打破制裁、避免孤立”的对策,首先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积极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系。其次,利用西方国家的矛盾,从日本和欧洲突破开始。1990年7月日本恢复对华贷款,10月欧共体外长会议决定取消对华限制措施,恢复同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正常关系。11月,钱其琛正式应邀访美,美国中止高层互访的制裁被打破。1993年11月中美领导人在西雅图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晤,标志着西方大国制裁政策彻底破产。

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为标志,中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进入全面崛起时期。202_年,中国崛起效应开始全面展现。这一年,中国加入WTO,彰显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与欧盟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促进中欧关系进入蜜月期;抓住“9·11事件”,促使中美关系走上成熟之道。在此背景下,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总体外交战略布局。中国十分重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强调“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群雄并起,中国积极加强与它们的战略合作关系,进而与各地区主要大国进一步加强合作,中国大国关系体现出积极、建设性、全面性的特征。

当我们说到世界大国时,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发达国家首当其冲,但我们同时

第1页

4/19/202_ 守城

求新

创业

修能

学号:2013040639 也不会忽略中国、印度等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当前世界格局千变万化,因为一方面,美国力图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另一方面,多个新兴大国发展迅速。这两种进程相互交错发展,使现行国际体系处于一种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状态,各种力量在互动中不断寻求平衡。这就导致各国之间相互牵制,互利共生,这些联系的加强使我们面临很多的机遇,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现代大国关系的特点是:

1、“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主要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较小。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美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成为引领大国关系新一轮互动的关键,中美间又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全局的一条主线。

2、“逐利竞争”激烈: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特别是围绕着战略资源、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加剧,因竞争引发的矛盾与摩擦增多。油气资源事关各国核心利益,油气供给大国越来越趋向于以资源为工具,施以政治影响,构建于己有利的大国关系。美国攻打伊拉克、俄乌天然气之争等都揭示出政治外交后面的经济因素日益复杂,各国对能源、资源的竞争将会持续作用于西西、南北关系的发展、演变。

3、“因时谋势”多变。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印、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一美欧关系走出伊战阴影,重趋协调与合作。同时,中美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相互战略需求增强;中欧关系稳步发展,但也面临新问题。

4、“新老互动”明显。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影响扩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上升,牵动国家关系新变化,主要大国对中国的战略或策略借重增加。

5、“区域合作”活跃。美日俄欧对亚洲区域合作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备受重视。中、日、印、韩、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围绕中国崛起而加速调整。东亚合作进程中虽然复杂因素不少,但也出现了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6、“多边协调”日强。热点问题继续牵动大国关系,各主要大国更加注重外交和软实力的作用,协调与合作不断增加,手法也更趋灵活务实。

总的看,当前大国关系呈良性互动,如能保持这一态势,热点问题的处理就不会失控,大国会更加冷静地应对相互间的矛盾和分歧,不致激化。大国关系可望继续向着重视相互协调与合作的方向互动和发展。由此创造的稳定的外部环境无疑是利于我国综合实力的发展的,复杂的大国关系也会使各国联系加强,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为我国在世界树立形象创造了很多机会。

二、现代的世界大国关系

今年以来,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传统因素和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因素对大国关系的影响都在上升,大国关系呈现以下特点:

一、“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主要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较校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美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成为引领大国关系新一轮互动的关键,中美间又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全局的一条 主线。

二、“逐利竞争”激烈。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特别是围绕着战略资源、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加剧,加紧博弈,能源外交活跃,因竞争引发的矛盾与摩擦增多。油气资源事关各国核心利益,油气供给大国越来越趋向于以资源为工具,施以政治影响,构建于己有利的大国关系。俄乌天然气之争;俄反制美欧“颜色革命”;伊朗重炼浓缩铀;中东海湾伊斯兰极端化;委内瑞拉加强与古巴、玻利维亚的联系;尼日利亚、苏丹、安哥拉等非洲产油

第2页

4/19/202_ 守城

求新

创业

修能

学号:2013040639 国政治外交上更为活跃与独立等都揭示出政治外交后面的经济因素日益复杂,各国对能源、资源的竞争将

会持续作用于西西、南北关系的发展、演变。

三、“因时谋势”多变。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英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一些传统三角关系趋于活跃。美欧与俄结构性矛盾的一面渐趋明朗,俄对美欧关系处于守势。美欧关系走出伊战阴影,重趋协调与合作;美俄关系复杂面凸现;欧俄关系热度下降,战略互信下降。同时,中美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相互战略需求增强;中欧关系稳步发展,但也面临新问题。

四、“新老互动”明显。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影响扩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新兴经济体国情各异,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扼守战略航道,地处反恐前沿的“不稳定槐,与美等西方国家关系深浅不同,大国更加重视与之对话与磋商。美重塑其全球同盟体系,着力反恐的同时,向传统安全观回摆,加强了对中、俄、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关注;G8加强了与新兴工业国进行对话,北南大国间的对话与合作呈上升态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上升,牵动国家关系新变化,主

要大国对中国的战略或策略借重增加。

五、“区域合作”活跃。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区域合作进入加速发展新时期。各种地区多边组织空前活跃,各大国和新兴力量为争夺区域经济合作主导权加大投入,直接或间接卷入,并争相发挥影响,区域内外国家间力量分化组合继续深化发展。东亚成为大国竞争及新一轮区域合作发展的重点,美日俄欧对亚洲区域合作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备受重视。中、日、英韩、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围绕中国崛起而加速调整东南亚合作进程中虽然复杂因素不少,但也出现了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各大国通过扩大地区融合,加强利益捆绑。

六、“多边协调”日强。热点问题继续牵动大国关系,大国日益重视多边机制在解决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两核一线(朝核、伊核、中东一线)”热点问题的解决上,各主要大国更加注重外交和软实力的作用,协调与合作不断增加,手法也更趋灵活务实。布什连任以来,美实力超强地位未变,但对国际事务的操控能力有所削弱,被迫调整对外战略,从单一的武力打恐转向从自由民主改造入手的综合治理,从崇尚单边主义转向更为强调大国协调与合作,从“先发制人”战略转向更加注重外交努力。美借重多边合作之机,力图继续保持在大国关系中的核心地位。

总的看,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呈良性互动,如能保持这一态势,热点问题的处理就不会失控,大国会更加冷静地应对相互间的矛盾和分歧,不致激化。协调、妥协、合作,将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主要趋势。

三、当今国际形势中中国面临的挑战

1.国内收入不平衡,东西差距巨大,贫富分化严重。中国在以全球“第一高速”批量创造“富裕一极”的同时,也以全球“第一高速”批量创造“贫困一极”。据说依照国际标准,凡是房贷按揭数额超过月收入1/3的人即可被称作“房奴”。而很多国人根本拿不出首付,连成为“房奴”的资格都没有。贫富分化使资本力量膨胀,富人们依照行业、地区等组织起来,形成日益强大的利益集团,对国家决策乃至立法产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权力与资本交媾,商人与官员联姻,政府诸多经济政策制定被利益集团所左右,使决策倾向富人;即便是照顾弱势群体、穷人的政策,也会被不断侵蚀。

2.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如今台独、疆独、藏独行情不断看涨往往得益于西方坚挺,挑拨离间若干族群与汉人之间关系,鼓动策划分离势力对抗中央主权管辖这一努力自然从未停止过。普通西方人士对台湾,尤其是新疆、西藏背景了解极为有限,但多少年来西方政府

第3页

4/19/202_ 守城

求新

创业

修能

学号:2013040639 几乎不约而同地通过各种方式对主流社会持续宣传,那些从孩提时代即被洗脑的自由追逐者便悍然以拯救斗士自居,对中国评头论足。

3.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首先,朝鲜半岛风云突变,对东北亚安全形势影响甚大,也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由朝鲜发射火箭和进行新的核试验所诱发的紧张局势,尽管不是这一地区首次出现的问题,但此次危机对抗性强,造成的连锁反应超过以往。其次,海上安全问题愈益凸现,东海和南海争端同时爆发,中国的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面临重大挑战。今年以来,围绕钓鱼岛和南沙群岛争端以及海上划界问题,中日之间以及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之间,产生了严重纷争。这些问题的出现,有联合国审议海上划界方案的原因,同时也是某些国家违背承诺,蓄意惹事造成的结果。中印关系虽已正常化,但并未建立相互信任,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始终是不确定因素,加之印巴纷争尚未根本消除,中国西南边陲不可掉以轻心。

4.中国在核心科技方面应当加强。中国各个产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惊人的相似,产品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基本都依靠进口。在缺乏可新技术和部件的情况下,很多产业的贸易壁垒和行业集中度比较低,企业盈利能力高度依靠于销售能力和通路,盈利水平轻易受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起伏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进发展,技术瓶颈题目越来越严重。随着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成为发展中国家寻求突破和跨越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改变了长期对科技发展的不干预政策,大幅增加研究经费,把争夺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面对发达国家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中国更应加快树立自主创新的信心与决心。自主创新,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二是加强集成创新;三是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四、对于我国在世界格局下机遇与挑战的思考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机遇,我们要善于把握,对于挑战呢,我们要勇于面对。

经济上所遭受的寒潮已经领略,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在党的领导下,一点可以化险为夷。中国所能做的就是保持货币稳定,避免通货膨胀。同时救济那些经济下滑很严重的国家,本着世界稳定的信念。

周边环境险恶,国家应该加强维和,保障中国人民和周边弱小国家的安全。我国的和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战略目标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前进的道路上,我国的和平发展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风险,外部环境是复杂严峻的。我们要坚定信念,和平发展必会取得成功。

国家不仅要面临国际上的挑战还有国内的纷争,要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才是最重要的。住房问题,养老保险,官员贪污还有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急需整顿和解决。房价应当下降,照顾更多的人;老龄化加重,应当适时的一对夫妻两个孩子。上级拨的款应当派人进行跟踪调查,防止中饱私囊。很多问题都有待一一解决。

随着中国不断的崛起,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就给我国的外交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遇。但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也面临一些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化不利为有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中国才能更好的屹立于民族之林

当前,大国关系正经历新一轮的调整和分化组合,各主要大国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中国在大国关系分化组合中机遇与挑战同在,有利因素和挑战同时在增加。大国协调与合作不断增加,为中国发展同各大国的关系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安全和世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大国间的共同利益增多,日益重视合作解

第4页

4/19/202_ 守城

求新

创业

修能

学号:2013040639 决非传统安全威胁,协调与合作增加。从发展趋势看,大国关系将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大国在一些涉及人类共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上将加强合作与协调。这种趋势与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不谋而合,为中国稳定和拓展同各主要大国的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发展中大国纷纷崛起,使中国在大国外交中有更多的回旋空间。近年来,“金砖四国”、“展望五国”等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大国的崛起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地区多极化进程,有助于多边主义的发展。同时,这些国家在许多国际事务中与中国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容易沟通与协调。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在不断改善和加深,这不仅为中国发展同其他大国的关系增加了回旋余地,也对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和谐世界的建设有重要意义。中国在大国关系中的影响力增强,各大国纷纷从战略层面谋划对华关系。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不断提升,各大国把发展对华关系作为主要战略取向,均期望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获益。中国在大国中实力对比的上升使中国在大国关系中的影响力相应上升。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不仅提高自己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已成为主要大国借重的对象。

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开展大国外交虽有一定优势,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首先,中国的利益拓展已触及其他大国的利益,中国与主要大国之间的权势变化加剧了其他大国对中国发展的矛盾心态和战略疑虑。尤其经济危机过后,美国在《国家安全战略》提出希望中国扮演“负责人的领导角色”承担更大的所谓维护国际体系的责任。导致其他国家不满、疑虑和担忧。其次中国和主要大国之间互动模式调整导致互相不适应矛盾。也引来了许多关于中国不实的批评。再次,中国与主要大国之间身份定位和利益格局调整使得双方对“核心利益”的认知差距变大,政策协调难度增加。

四、中国与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

首先要继续坚持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同舟共济的精神指导下全面发展与各主要大国的关系。其次明确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多层次战略定位,加快形成中美关系与其他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及相互支撑的战略布局。第三加强新兴大国多边合作机制的运筹,积极构筑中国的大国关系的战略支撑。

综上所述,目前的大国关系稳定与复杂多变共存,大国关系的急速互动与调整呈现出较强的相互协调,在保持良性竞争的同时表现出更多的稳步合作,中国的战略回旋空间与战略主动权有所增加,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了不少挑战。从古至今,想要有较好的发展,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是必须面临的问题,是提高综合国力和世界地位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在的机遇,实现中国的复兴。

参考文献:

赵青海

稳健发展的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

国际热点问题透视

陈晓东 国际安全格局的演变及中国与大国关系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问题研究202_年第六期

李铁映

21世纪初的中国和世界机遇与挑战

高校理论战线202_年12月 高中历史课本 百度大国关系

第5页

4/19/202_

第四篇:当代国际关系论文

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发生在具有主权性质的民族国家出现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市场和经济中心的形成,欧洲的政治区域化进程也在发展,其特点是不断否定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威,不断加强王权和主权意识,最终使民族国家应运而生。

这一过程,以1648年结束席卷欧洲的30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及其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标志。此后,国际关系在不断的演变,调整。在以后的数百年中,形成了四大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而每一个体系建立后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之中,都在不断的调整,演变。以期尽量适应现实国际关系的需要,但矛盾是在不断积累中,当矛盾积累到一定量时,就引发了前一个体系的崩溃,从而促进了下一个体系的形成。战争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恢复和平的先例;调整了一些国家的疆界;肯定了西欧各国王权的正统性和德意志几百个诸侯国的主权和宗教信仰自由,确立了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了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它还建立了外交使团制度。这一切在人类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了以王权为代表的民族国家开始取代基督教的神权,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一个以正式邦交形式和召开国际会议为互动模式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欧洲初步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后,经过100多年的争斗,欧洲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欧洲内部并不平静。资本主义的发展强化了各国对现实国家利益的追求,人权的理念和民主共和的思想猛烈地冲击着专制主义的旧体制。这一切最终导致曾经是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的法国于1789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震撼了欧洲的专制制度,最终打破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构建的欧洲“多极均势”结构,一时间形成了法国一强主宰欧陆的形势。拿破仑帝国的不断扩张威胁了各国的生存,于是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英国与俄国、普鲁士、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先后组织了7次反法同盟,最终使拿破仑帝国解体,旧王朝得以复辟。1814—1815年列强在维也纳召开和会并达成《最后议定书》,目的是结束战争,恢复欧洲的和平与均势。至此,宣告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崩溃,产生了新的,更适应当时国际关系的体系——维也纳体系。

随着意大利与德国的统一,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西欧列强的实力对比终于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们竞相对外扩张瓜分世界,矛盾不断尖锐。于是各国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逐渐结成两大军事集团,并制造了一系列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最终导致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维也纳体系也荡然无存。但是,这场主要由于欧洲列强的争斗而引发的世界性战争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实际结束了欧洲的全球霸权时代。

与欧洲的逐渐衰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与苏联的不断崛起。美国的参战不仅完全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使这场战争进入了真正的全球阶段,而且意味着当欧洲力量耗尽之时一个强国的出场,从而使国际力量的中心开始从欧洲向大西洋彼岸转移。美国与苏俄这两个几乎同时崛起但又主张不同制度的力量不断发展,并将追随它们的力量集合在各自的旗帜之下,使19世纪争雄世界的欧洲列强相形见绌,使以美、苏为两大力量中心的两极格局初露端倪。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际上是美,法,意,日这五个战胜国各自不同的掠夺和争霸计划妥协的产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完成了战后列强之间关系的调整,但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继续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而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没有带来永久的和平与安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彻底衰落和美国与苏联这两个欧洲侧翼大国的真正崛起,从而最终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完全被战火所摧毁,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这个新的两极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的主要领导人通过多次会谈所签订的一系列协定而确立的雅尔塔体系。

但是,雅尔塔体系形成的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当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以自行坍塌的方式最后消失时,冷战得以终结,雅尔塔体系也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作为雅尔塔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联合国继续存在。联合国作为当代世界主权国家所组成的政府之间的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尽管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是仍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国际格局多极化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联合国在执行联合国宪章,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它对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干涉,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援助,对教育文化事业的关注,反映了历经战乱的人类理性正在作出正确的选择:较量与敌对将趋于缓和,竞争与交流将日居主导。这一切正是人类社会进一步走向文明和成熟的标志。

第五篇: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情况

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情况

11文化产业管理缪红云111307118

书籍装帧艺术是随着书籍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而具有更审美,更多的功能,更多的特质。以下分析了书籍装帧的现状,并依次提出了对书籍装帧的改进措施。进入新世纪,科学水平在不断提高,书籍装帧观念也不断发展,受到数字信息、广告、媒体等不断的刺激,如今的书籍装帧艺术已达到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书籍装帧已经有了五花八门的设计。现状:

一、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二、出版物的大众化与书籍装帧风格的大众化。

三、书籍装帧艺术更加注重对于文化精神内涵的追求,在形式设计与艺术创意中,更加注重对现代感与民族精神的执着追求。

经考察发现,我国当代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

1、传统的出版物仍是主体

2、数字与新科技时代带动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主要内容:

一、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形态以及结构

(1)印刷工艺与材质美感表现

(2)书籍装帧设计的全方面

(3)书籍的装帧设计的优点

(4)书籍装帧艺术需要的多元化

二、提高书籍的装帧设计的整体质量

(1)强度:书名要醒目,要容易识别,图像需要美观,能表现主题理念,使人看到它有种号召力。

(2)独特:一本完美的书籍装帧要有他与众不同的特色,无论是从布局,构图,还是从内容上,都能牢牢的吸住消费者的眼球,那才是一本好的书籍装帧。

(3)时代性:要与时代同步,能与时代同步流行。

(4)理解:要理解读者的心声,让读者感到亲切,适于读者去品味和欣赏。

现代信息社会要求书籍的装帧设计要更简便、准确、快速,于是简约的设计独占鳌头。但是简约并不是简单,更不是简陋,那只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书籍装帧的艺术性并不简单,要用最简单的纸张、最简单的色彩以及最精炼的语言,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书籍的各方面内容。

书籍装帧设计就是把封面、版面、材料、印制等当做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多因素、多美感的系统工程去完成,如果分割开来,无论是缺少哪一方面,都会缺少整体的美感。

当代设计论文[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