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202_,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完整版)(推荐阅读)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130-1031823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6-11 22:47: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完整版)

篇 202_ 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完整版)

篇一:202_ 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二、流感基本知识.三、肺结核基本知识 四、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应知应会的健康知识

202_ 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202_ 新型冠状病毒,202_ 年 1 月 12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 202_-nCoV。2、新型冠状病毒的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5 天内传染性较强。

基于目 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 1-14 天,多为 3-7 天。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3、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

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4、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在三期临床试验期间,预计年底有可能正式上市。

预防措施: :

秋冬季是流感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在这个季节要加强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预防,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还未彻底消除的当下,更应该要加强自我防护,积极应对,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科学预防各种传染病感染。

当前形势下,普通公众科学防范新冠病毒,以下几点是关键:1、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这次青岛新冠疫情的出现再次敲响警钟,也提示了我国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

我们非常了解新冠病毒的“风险和残暴”,国外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高峰期,我们就更不能放松,要继续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不松懈。

在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下,“害怕、紧张” 或是“勇敢无畏” 的麻痹思想都是不可取的,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放松警惕,不害怕恐慌,也不盲目乐观,要正确认知,日常生活常态下防范措施要坚持。2、基本防护措施坚持做好

目前,少聚集、保持距离、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仍然很重要。日常生活中,要少扎堆聚集,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室内、通风不好的场所; 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线” 的社交距离; 戴口罩,普通公众应随身准备口罩,在乘坐交通工具或在人员密集的地方、通风不 4 好的场所都应坚持佩戴有效防护口罩,戴口罩不仅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的流行,对于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 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手部清洁用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含有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 室内常通风,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目前天气比较凉,开窗通风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带来麻烦。3、良好习惯要保持

不用脏手触摸眼睛、嘴巴、鼻子;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遮挡住口鼻; 提倡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 不食用野生

动物,肉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食品购买、储存、清洗、加工等过程的卫生,做到生熟食品、用具等的分开,及时对盛装生的海鲜产品的用具等进行清洁。4、主动配合健康码验证

每个人应怀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前往公共场所时要主动出示健康码,配合体温监测,正常方进入,如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尽量不要前往公共场所,并视情况规范就医。5、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日常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应尽快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及早明确诊断。

另外,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可疑暴露史的要及时报告,按要求就诊,并配合开展相关调查。6、出现发热及时规范去就医

提示广大居民,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疾病风险意识,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特别是有聚会、出差、旅行等可疑暴露史者,更应提高警惕。

早就医便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早”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救治患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损害。

同时,能及时遏制传染病引起更大范围的流行,保护更广大人群的健康。就医途中要切记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 KN95/N95 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

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

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

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到了医院发热门诊要遵守诊疗流程和规范,接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

应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干咳、腹泻等,应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和居住史、有无与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人员的近距离接触史,便于医务人员做出诊断,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7、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防范新冠病毒也很重要。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科学睡眠,良好的心态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加抗击疾病能力。

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加油!最后也积极呼吁广大居民朋友们,在新冠病毒存在的特别时期,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的安危直接牵涉每个人的利益,如国有难,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战果,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共同努力吧!目前已经进入秋季,天气日渐寒冷,温差较大,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最常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二、

流感基本知识1、流感是什么,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得了流感后,往往会突然出现高烧,体温可达 39℃以上,两眼胀痛,四肢疼痛,疲乏,鼻塞、流鼻涕,咽喉干痛。

普通感冒的病原可以是病毒,更常见的则是细菌等,一般也会有发热、咽痛和流鼻涕的症状,但流感比普通感冒的症状严重。

普通感冒和流感通常 1 周都可自愈,但流感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2、流感是怎么传染的呢?

流感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流感病毒主要潜伏在病人鼻涕、痰和唾液中。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病毒可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污染物的接触等方式传播给健康人 3 3、流感的易感人群是哪些?

流感可引起各年龄组人群发病,但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患流感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超出其他人群。4、流感流行特点是什么?

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地,流感流行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影响面广,并有季节性,西安市流感流行季节主要是冬春季。5、新冠肺炎与流感的区别

冬春季节是流行性感冒高发的时期,很多人都容易在这个时候中招。

新冠肺炎是今年重点防控的传染病,有不少症状和流感相似,很容易被混淆。

但是两者潜伏期不同,流感的潜伏期较短,只有 1-3 天,而新冠肺炎的潜伏期较长。

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发

病的持续时间以及影像学表现也都不一样。

鉴别主要依靠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检测方法。

三、

肺结核基本知识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最常见的结核病是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人的肺部造成的,老百姓俗称“肺痨”。1、得了肺结核会出现哪些症状?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甚至痰中带血。

如果连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或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的可能是得了肺结核。

其它常见的症状还有胸闷胸痛、低烧、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女性月 经不调等。

若出现感冒后,咳嗽很久不见好,除了咳嗽,没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而有疲乏、食欲减退、低烧、盗汗等全身症状或痰中出现血丝,要及时去西安市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如果不及时治疗, 会造成肺的损伤, 影响健康、工作和生活, 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传染给亲人和朋友,所以肺结核的治疗 “早诊早治”是关键,只要坚持正规治疗(至少 6 ~ 8 个月)。

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2、怀疑自己得了肺结核怎么办?

无论你是否具有西安市的户口,一旦出现结核疑似症状,都可以到西安市结核病定点医院免费拍胸片、查痰进行诊断。

若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给予免费的国家统一化疗方案下的抗结核药物和保肝药物治疗。

门诊和住院费用可按当地医保政策报销。四、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应知应会的健康知识 1. 保护环境 促进健康。良

好的生态环境是健康的保障。

不乱扔乱倒垃圾,垃圾日产日清,分类投放,消除“四害”,防止鼠、蚊、蝇、蟑螂等传播疾病。

不捕获、不买卖、不加工、不食用野生动物。

少购买使用塑料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塑料管等易造成污染的用品。2. 公共场所 注意礼仪。公共场所尽量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安全距离。

随身携带一次性医用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交通工具时科学佩戴口罩。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减少和阻止飞沫传播疾病。

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3 .

个人保健

自我防护。

常通风,勤洗手,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眼口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加工,使用公筷或实行分餐制。

及时接种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4 .

合理膳食

营养均衡。

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购买食品时学会查看食品营养标签。9 日常饮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低盐控油少糖,戒烟限酒,杜绝浪费。

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5 .

适量运动

增强体质。

坚持锻炼,科学健身,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将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掌握运动技能,少静多动,减少久坐。

评估身体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减少运动风险。6 .

乐观向上

心理健康。

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合理设定自己的目标。

学习基本的减压知识,学会科学有益的心理调适方法,知道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遇到心理问题主动寻求帮助。7 .

健康体检

防治慢病。

定期健康体检,关爱老年人,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变化,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加强自我管理。

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及癌前病变。

篇二:

202_ 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二、感染性腹泻及预防知识..三、食物中毒及预防 四、流行性感冒 五、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

202_ 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

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202_ 新型冠状病毒,202_ 年 1 月 12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

将其命名为 202_-nCoV。2、新型冠状病毒的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5 天内传染性较强。

基于目 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 1-14 天,多为 3-7 天。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3、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

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4、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在三期临床试验期间,预计年底有可能正式上市。

预防措施: :

秋冬季是流感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在这个季节要加强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预防,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还未彻底消除的当下,更应该要加强自我防护,积极应对,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科学预防各种传染病感染。

当前形势下,普通公众科学防范新冠病毒,以下几点是关键:1、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这次青岛新冠疫情的出现再次敲响警钟,也提示了我国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

我们非常了解新冠病毒的“风险和残暴”,国外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高峰期,我们就更不能放松,要继续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不松懈。

在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下,“害怕、紧张” 或是“勇敢无畏” 的麻痹思想都是不可取的,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放松警惕,不害怕恐慌,也不盲目乐观,要正确认知,日常生活常态下防范措施要坚持。2、基本防护措施坚持做好

目前,少聚集、保持距离、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仍然很重要。日常生活中,要少扎堆聚集,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室内、通风不好的场所; 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线” 的社交距离; 戴口罩,普通公众应随身准备口罩,在乘坐交通工具或在人员密集的地方、通风不 4 好的场所都应坚持佩戴有效防护口罩,戴口罩不仅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的流行,对于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 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手部

清洁用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含有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 室内常通风,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目前天气比较凉,开窗通风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带来麻烦。3、良好习惯要保持

不用脏手触摸眼睛、嘴巴、鼻子;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遮挡住口鼻; 提倡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 不食用野生动物,肉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食品购买、储存、清洗、加工等过程的卫生,做到生熟食品、用具等的分开,及时对盛装生的海鲜产品的用具等进行清洁。4、主动配合健康码验证

每个人应怀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前往公共场所时要主动出示健康码,配合体温监测,正常方进入,如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尽量不要前往公共场所,并视情况规范就医。5、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日常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应尽快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及早明确诊断。

另外,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可疑暴露史的要及时报告,按要求就诊,并配合开展相关调查。6、出现发热及时规范去就医

提示广大居民,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疾病风险意识,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特别是有聚会、出差、旅行等可疑暴露史者,更应提高警惕。

早就医便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早”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一方面可以及时发

现和救治患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损害。

同时,能及时遏制传染病引起更大范围的流行,保护更广大人群的健康。就医途中要切记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 KN95/N95 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

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

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到了医院发热门诊要遵守诊疗流程和规范,接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

应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干咳、腹泻等,应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和居住史、有无与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人员的近距离接触史,便于医务人员做出诊断,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7、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防范新冠病毒也很重要。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科学睡眠,良好的心态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加抗击疾病能力。

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加油!最后也积极呼吁广大居民朋友们,在新冠病毒存在的特别时期,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的安危直接牵涉每个人的利益,如国有难,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为了守住这来之不

易的战果,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共同努力吧!目前已经进入秋季,天气日渐寒冷,温差较大,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最常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一、

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202_ 新型冠状病毒,202_ 年 1 月 12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 202_-nCoV。2、新型冠状病毒的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5 天内传染性较强。

基于目 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 1-14 天,多为 3-7 天。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3、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

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

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4、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在三期临床试验期间,预计年底有可能正式上市。

预防措施: :

秋冬季是流感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在这个季节要加强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预防,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还未彻底消除的当下,更应该要加强自我防护,积极应对,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科学预防各种传染病感染。

当前形势下,普通公众科学防范新冠病毒,以下几点是关键:1、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这次青岛新冠疫情的出现再次敲响警钟,也提示了我国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

我们非常了解新冠病毒的“风险和残暴”,国外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高峰期,我们就更不能放松,要继续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不松懈。

在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下,“害怕、紧张” 或是“勇敢无畏” 的麻痹思想都是不可取的,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放松警惕,不害怕恐慌,也不盲目乐观,要正确认知,日常生活常态下防范措施要坚持。2、基本防护措施坚持做好

目前,少聚集、保持距离、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仍然很重要。日常生活中,要少扎堆聚集,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室内、通风不好的场所; 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线” 的社交距离; 戴口罩,普通公众应随身准备口罩,在乘坐交通工具或在人员密集的地方、通风不 4 好的场所都应坚持佩戴有效防护口罩,戴口罩不仅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的流行,对于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 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手部清洁用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含有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 室内常通风,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目前天气比较凉,开窗通风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带来麻烦。3、良好习惯要保持

不用脏手触摸眼睛、嘴巴、鼻子;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遮挡住口鼻; 提倡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 不食用野生动物,肉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食品购买、储存、清洗、加工等过程的卫生,做到生熟食品、用具等的分开,及时对盛装生的海鲜产品的用具等进行清洁。4、主动配合健康码验证

每个人应怀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前往公共场所时要主动出示健康码,配合体温监测,正常方进入,如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尽量不要前往公共场所,并视情况规范就医。5、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日常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应尽快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

门诊就诊,及早明确诊断。

另外,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可疑暴露史的要及时报告,按要求就诊,并配合开展相关调查。6、出现发热及时规范去就医

提示广大居民,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疾病风险意识,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特别是有聚会、出差、旅行等可疑暴露史者,更应提高警惕。

早就医便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早”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救治患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损害。

同时,能及时遏制传染病引起更大范围的流行,保护更广大人群的健康。就医途中要切记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 KN95/N95 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

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

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到了医院发热门诊要遵守诊疗流程和规范,接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

应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干咳、腹泻等,应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和居住史、有无与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人员的近距离接触史,便于医务人员做出诊断,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7、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防范新冠病毒也很重要。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科学睡眠,良好的心态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加抗击疾病能力。

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加油!最后也积极呼吁广大居民朋友们,在新冠病毒存在的特别时期,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的安危直接牵涉每个人的利益,如国有难,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战果,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共同努力吧!目前已经进入秋季,天气日渐寒冷,温差较大,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最常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二、感染性腹泻及预防知识

【病因】

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腹泻。

常见细菌:

霍乱弧菌、痢疾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沙门菌、弯曲菌、气单胞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腊样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

病毒:

诺如病毒、B 组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星状病毒等。

寄生虫:

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隐孢子虫、环孢子虫等。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艰难梭菌等。

【临床表现】

大便不成形且 24 小时≥3 次。

粪便的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

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病情严重者,可以因大量丢失水、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腹泻病人若发生以下情况应到医院就诊,以便进一步查明病因,采 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① 腹泻伴随高烧。

② 腹泻持续达两天以上,或重复发生。

③ 腹泻伴有频繁呕吐。

④ 有血便或粘液便。

⑤ 严重水样便,频次或每次便量都很大。

⑥ 腹泻伴严重口渴、少尿、皮肤干燥起皱、双眼下陷等脱水症状。

⑦ 有严重的腹痛症状。

【预防措施】

1、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

2、讲究食品卫生:①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②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③冷藏过的食品,食用前要热透。④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⑤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注意手的卫生,平时常洗手,饭前、便后手要洗净; 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食食物一定要洗净。

4、清洁环境,灭蝇、灭蟑,但要避免污染食物。

三、食物中毒及预防1、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

分为胃肠炎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2、胃肠炎型食物中毒

夏秋季较多见,常由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引起。

潜伏期短,常在进食后数小时发病,临床症状大致相似,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起病急,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腹痛以上、中腹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

常先吐后泻、腹泻轻重不一,每天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

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呕吐较剧烈,呕吐物含胆汁、有时带血或黏液。

侵袭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有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

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的粪便呈水样或糊状,有腥臭味,也可见脓血便。

部分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病例粪便呈血水样。

变形杆菌还可发生颜面潮红、头痛、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脱水、还酸中毒甚至休克。3、神经型食物中毒

是由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

抢救不及

时,病死率较高。

【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

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

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 70℃。

8、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在确

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 5℃以下。

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

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四、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根据陕西省的监测结果提示,我省每年的 11 月 份至次年的 3 月 份是流感流行的主要季节。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达 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年龄在 6 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尤其 6 月 龄-5 岁儿童、60 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 月 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集体生活的人群等为流感疫苗优先接种对象。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

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后)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应该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4、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6、合理睡眠,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依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

五、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

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 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 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

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

; 母婴垂直传播; 性接触传播。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3、病毒性肝炎的预防,①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 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 的控制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 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 20 年以上。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防止“ “ 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

甲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对 18 月 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 1 剂,灭活疫苗间隔 6 个月 接种 2 剂。

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戊肝疫苗已经研制成功。

③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

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如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洁医疗行为等),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温馨提示

1、师生在个人卫生方面要坚持做到“五要”“六不” 和“两坚持” :“五要”---要定时休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衣、勤洗澡,要勤理发,要勤剪指甲;“六不”---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喝酒,不用公共毛巾,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两坚持”----坚持自带饮水杯、手纸、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 坚持体育锻炼。

2、不到校外无证摊点用餐,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的东西。

3、如出现不适症状,请立即到校医院就诊,千万不可自行诊治。

第二篇:202_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202_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预防措施:

二、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

预防方法:

三、肠道传染病

预防措施:

202_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2_新型冠状病毒,202_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202_-nCoV。

2、新型冠状病毒的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天内传染性较强。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3、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4、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在三期临床试验期间,预计年底有可能正式上市。

预防措施:

秋冬季是流感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在这个季节要加强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预防,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还未彻底消除的当下,更应该要加强自我防护,积极应对,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科学预防各种传染病感染。当前形势下,普通公众科学防范新冠病毒,以下几点是关键:

1、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这次青岛新冠疫情的出现再次敲响警钟,也提示了我国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我们非常了解新冠病毒的“风险和残暴”,国外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高峰期,我们就更不能放松,要继续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不松懈。在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下,“害怕、紧张”或是“勇敢无畏”的麻痹思想都是不可取的,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放松警惕,不害怕恐慌,也不盲目乐观,要正确认知,日常生活常态下防范措施要坚持。

2、基本防护措施坚持做好

目前,少聚集、保持距离、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仍然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要少扎堆聚集,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室内、通风不好的场所;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线”的社交距离;戴口罩,普通公众应随身准备口罩,在乘坐交通工具或在人员密集的地方、通风不好的场所都应坚持佩戴有效防护口罩,戴口罩不仅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的流行,对于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手部清洁用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含有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室内常通风,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目前天气比较凉,开窗通风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带来麻烦。

3、良好习惯要保持

不用脏手触摸眼睛、嘴巴、鼻子;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遮挡住口鼻;提倡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不食用野生动物,肉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食品购买、储存、清洗、加工等过程的卫生,做到生熟食品、用具等的分开,及时对盛装生的海鲜产品的用具等进行清洁。

4、主动配合健康码验证

每个人应怀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前往公共场所时要主动出示健康码,配合体温监测,正常方进入,如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尽量不要前往公共场所,并视情况规范就医。

5、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日常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应尽快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及早明确诊断。另外,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可疑暴露史的要及时报告,按要求就诊,并配合开展相关调查。

6、出现发热及时规范去就医

提示广大居民,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疾病风险意识,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特别是有聚会、出差、旅行等可疑暴露史者,更应提高警惕。早就医便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救治患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损害。同时,能及时遏制传染病引起更大范围的流行,保护更广大人群的健康。

就医途中要切记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KN95/N95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

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

到了医院发热门诊要遵守诊疗流程和规范,接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应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干咳、腹泻等,应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和居住史、有无与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人员的近距离接触史,便于医务人员做出诊断,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

7、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防范新冠病毒也很重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科学睡眠,良好的心态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加抗击疾病能力。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加油!

最后也积极呼吁广大居民朋友们,在新冠病毒存在的特别时期,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的安危直接牵涉每个人的利益,如国有难,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战果,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共同努力吧!

目前已经进入秋季,天气日渐寒冷,温差较大,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最常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二、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

2.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3.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4.风疹:病人出疹前1周到出疹后2周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

5.流行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本病主要经由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预防,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预防方法:

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穿堂风,以免着凉,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2.不在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长时间逗留,如大型超市、快餐店、游乐场所、影剧院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7.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可以吃板蓝根、醋浸大蒜头等方法预防感冒。

8.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每天保证有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9.当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必要时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

10.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去。

11.如有发现传染病,要及时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病的蔓延。

三、肠道传染病

有些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病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如痢疾杆菌在许多食物中的生存时间较长,伤寒杆菌在0℃以下时仍可存活1个月,甲型肝炎病毒在-20C的低温条件下仍可存活。再加上秋冬季食品储存时间较长,如熟菜、生菜和剩菜等,人来客往时餐具消毒不严,给秋冬季肠道传染病的传播留下了隐患。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肠炎、食物中毒、伤寒、副伤寒、霍乱等。表现的共性分别为腹泻、腹痛、呕吐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菌随粪便、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的水、食物(蔬菜、瓜果、水产品、奶制品)或其它生活用品,再经口食入而传播。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感染和传播的重要因素。病人或肠道传染病带菌者是传染源。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苍蝇叮过的、蟑螂爬过的食物,不生吃海(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

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饮水用具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讲究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手,勤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保持环境整洁。

增强身体抵抗力:平时多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同时也可进行相应预防性接种,增强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

秋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第三篇:202_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二

202_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二、感染性腹泻及预防知识

三、食物中毒及预防

四、流行性感冒

五、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

202_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2_新型冠状病毒,202_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202_-nCoV。

2、新型冠状病毒的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天内传染性较强。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3、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4、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在三期临床试验期间,预计年底有可能正式上市。

预防措施:

秋冬季是流感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在这个季节要加强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预防,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还未彻底消除的当下,更应该要加强自我防护,积极应对,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科学预防各种传染病感染。当前形势下,普通公众科学防范新冠病毒,以下几点是关键:

1、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这次青岛新冠疫情的出现再次敲响警钟,也提示了我国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我们非常了解新冠病毒的“风险和残暴”,国外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高峰期,我们就更不能放松,要继续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不松懈。在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下,“害怕、紧张”或是“勇敢无畏”的麻痹思想都是不可取的,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放松警惕,不害怕恐慌,也不盲目乐观,要正确认知,日常生活常态下防范措施要坚持。

2、基本防护措施坚持做好

目前,少聚集、保持距离、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仍然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要少扎堆聚集,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室内、通风不好的场所;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线”的社交距离;戴口罩,普通公众应随身准备口罩,在乘坐交通工具或在人员密集的地方、通风不好的场所都应坚持佩戴有效防护口罩,戴口罩不仅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的流行,对于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手部清洁用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含有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室内常通风,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目前天气比较凉,开窗通风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带来麻烦。

3、良好习惯要保持

不用脏手触摸眼睛、嘴巴、鼻子;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遮挡住口鼻;提倡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不食用野生动物,肉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食品购买、储存、清洗、加工等过程的卫生,做到生熟食品、用具等的分开,及时对盛装生的海鲜产品的用具等进行清洁。

4、主动配合健康码验证

每个人应怀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前往公共场所时要主动出示健康码,配合体温监测,正常方进入,如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尽量不要前往公共场所,并视情况规范就医。

5、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日常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应尽快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及早明确诊断。另外,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可疑暴露史的要及时报告,按要求就诊,并配合开展相关调查。

6、出现发热及时规范去就医

提示广大居民,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疾病风险意识,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特别是有聚会、出差、旅行等可疑暴露史者,更应提高警惕。早就医便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救治患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损害。同时,能及时遏制传染病引起更大范围的流行,保护更广大人群的健康。

就医途中要切记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KN95/N95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

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

到了医院发热门诊要遵守诊疗流程和规范,接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应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干咳、腹泻等,应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和居住史、有无与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人员的近距离接触史,便于医务人员做出诊断,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

7、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防范新冠病毒也很重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科学睡眠,良好的心态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加抗击疾病能力。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加油!

最后也积极呼吁广大居民朋友们,在新冠病毒存在的特别时期,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的安危直接牵涉每个人的利益,如国有难,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战果,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共同努力吧!

目前已经进入秋季,天气日渐寒冷,温差较大,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最常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二、感染性腹泻及预防知识

【病因】

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腹泻。常见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沙门菌、弯曲菌、气单胞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腊样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病毒:诺如病毒、B组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星状病毒等。寄生虫: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隐孢子虫、环孢子虫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等。

【临床表现】

大便不成形且24小时≥3次。粪便的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病情严重者,可以因大量丢失水、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腹泻病人若发生以下情况应到医院就诊,以便进一步查明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①腹泻伴随高烧。

②腹泻持续达两天以上,或重复发生。

③腹泻伴有频繁呕吐。

④有血便或粘液便。

⑤严重水样便,频次或每次便量都很大。

⑥腹泻伴严重口渴、少尿、皮肤干燥起皱、双眼下陷等脱水症状。

⑦有严重的腹痛症状。

【预防措施】

1、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

2、讲究食品卫生:

①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②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③冷藏过的食品,食用前要热透。

④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

⑤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

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手的卫生,平时常洗手,饭前、便后手要洗净;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食食物一定要洗净。

4、清洁环境,灭蝇、灭蟑,但要避免污染食物。

三、食物中毒及预防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分为胃肠炎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

2、胃肠炎型食物中毒

夏秋季较多见,常由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引起。潜伏期短,常在进食后数小时发病,临床症状大致相似,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起病急,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腹痛以上、中腹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常先吐后泻、腹泻轻重不一,每天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呕吐较剧烈,呕吐物含胆汁、有时带血或黏液。侵袭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有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的粪便呈水样或糊状,有腥臭味,也可见脓血便。部分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病例粪便呈血水样。变形杆菌还可发生颜面潮红、头痛、荨麻疹等过敏症状。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脱水、还酸中毒甚至休克。

3、神经型食物中毒

是由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8、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5℃以下。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四、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根据陕西省的监测结果提示,我省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是流感流行的主要季节。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尤其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集体生活的人群等为流感疫苗优先接种对象。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后)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应该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4、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6、合理睡眠,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依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

五、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3、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①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由

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防止“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

甲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灭活疫苗间隔6个月接种2剂。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戊肝疫苗已经研制成功。

③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

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如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洁医疗行为等),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温馨提示

1、师生在个人卫生方面要坚持做到“五要”“六不”和“两坚持”:

“五要”---要定时休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衣、勤洗澡,要勤理发,要勤剪指甲;

“六不”---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喝酒,不用公共毛巾,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两坚持”----坚持自带饮水杯、手纸、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坚持体育锻炼。

2、不到校外无证摊点用餐,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的东西。

3、如出现不适症状,请立即到校医院就诊,千万不可自行诊治。

第四篇:202_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一

202_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二、流感基本知识

三、肺结核基本知识

四、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应知应会的健康知识

202_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2_新型冠状病毒,202_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202_-nCoV。

2、新型冠状病毒的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天内传染性较强。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3、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4、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在三期临床试验期间,预计年底有可能正式上市。

预防措施:

秋冬季是流感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在这个季节要加强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预防,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还未彻底消除的当下,更应该要加强自我防护,积极应对,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科学预防各种传染病感染。当前形势下,普通公众科学防范新冠病毒,以下几点是关键:

1、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这次青岛新冠疫情的出现再次敲响警钟,也提示了我国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我们非常了解新冠病毒的“风险和残暴”,国外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高峰期,我们就更不能放松,要继续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不松懈。在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下,“害怕、紧张”或是“勇敢无畏”的麻痹思想都是不可取的,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放松警惕,不害怕恐慌,也不盲目乐观,要正确认知,日常生活常态下防范措施要坚持。

2、基本防护措施坚持做好

目前,少聚集、保持距离、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仍然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要少扎堆聚集,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室内、通风不好的场所;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线”的社交距离;戴口罩,普通公众应随身准备口罩,在乘坐交通工具或在人员密集的地方、通风不好的场所都应坚持佩戴有效防护口罩,戴口罩不仅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的流行,对于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手部清洁用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含有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室内常通风,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目前天气比较凉,开窗通风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带来麻烦。

3、良好习惯要保持

不用脏手触摸眼睛、嘴巴、鼻子;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遮挡住口鼻;提倡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不食用野生动物,肉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食品购买、储存、清洗、加工等过程的卫生,做到生熟食品、用具等的分开,及时对盛装生的海鲜产品的用具等进行清洁。

4、主动配合健康码验证

每个人应怀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前往公共场所时要主动出示健康码,配合体温监测,正常方进入,如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尽量不要前往公共场所,并视情况规范就医。

5、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日常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应尽快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及早明确诊断。另外,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可疑暴露史的要及时报告,按要求就诊,并配合开展相关调查。

6、出现发热及时规范去就医

提示广大居民,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疾病风险意识,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特别是有聚会、出差、旅行等可疑暴露史者,更应提高警惕。早就医便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救治患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损害。同时,能及时遏制传染病引起更大范围的流行,保护更广大人群的健康。

就医途中要切记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KN95/N95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

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

到了医院发热门诊要遵守诊疗流程和规范,接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应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干咳、腹泻等,应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和居住史、有无与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人员的近距离接触史,便于医务人员做出诊断,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

7、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防范新冠病毒也很重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科学睡眠,良好的心态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加抗击疾病能力。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加油!

最后也积极呼吁广大居民朋友们,在新冠病毒存在的特别时期,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的安危直接牵涉每个人的利益,如国有难,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战果,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共同努力吧!

目前已经进入秋季,天气日渐寒冷,温差较大,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最常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二、流感基本知识

1、流感是什么,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得了流感后,往往会突然出现高烧,体温可达39℃以上,两眼胀痛,四肢疼痛,疲乏,鼻塞、流鼻涕,咽喉干痛。普通感冒的病原可以是病毒,更常见的则是细菌等,一般也会有发热、咽痛和流鼻涕的症状,但流感比普通感冒的症状严重。普通感冒和流感通常1周都可自愈,但流感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

2、流感是怎么传染的呢?

流感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主要潜伏在病人鼻涕、痰和唾液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污染物的接触等方式

传播给健康人。

3、流感的易感人群是哪些?

流感可引起各年龄组人群发病,但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患流感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超出其他人群。

4、流感流行特点是什么?

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地,流感流行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影响面广,并有季节性,西安市流感流行季节主要是冬春季。

5、新冠肺炎与流感的区别

冬春季节是流行性感冒高发的时期,很多人都容易在这个时候中招。新冠肺炎是今年重点防控的传染病,有不少症状和流感相似,很容易被混淆。但是两者潜伏期不同,流感的潜伏期较短,只有1-3天,而新冠肺炎的潜伏期较长。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发病的持续时间以及影像学表现也都不一样。鉴别主要依靠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检测方法。

三、肺结核基本知识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最常见的结核病是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人的肺部造成的,老百姓俗称“肺痨”。

1、得了肺结核会出现哪些症状?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甚至痰中带血。如果连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或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的可能是得了肺结核。其它常见的症状还有胸闷胸痛、低烧、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女性月经不调等。若出现感冒后,咳嗽很久不见好,除了咳嗽,没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而有疲乏、食欲减退、低烧、盗汗等全身症状或痰中出现血丝,要及时去西安市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肺的损伤,影响健康、工作和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传染给亲人和朋友,所以肺结核的治疗

“早诊早治”是关键,只要坚持正规治疗(至少6

个月)。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2、怀疑自己得了肺结核怎么办?

无论你是否具有西安市的户口,一旦出现结核疑似症状,都可以到西安市结核病定点医院免费拍胸片、查痰进行诊断。若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给予免费的国家统一化疗方案下的抗结核药物和保肝药物治疗。门诊和住院费用可按当地医保政策报销。

四、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应知应会的健康知识

1.保护环境

促进健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健康的保障。不乱扔乱倒垃圾,垃圾日产日清,分类投放,消除“四害”,防止鼠、蚊、蝇、蟑螂等传播疾病。不捕获、不买卖、不加工、不食用野生动物。少购买使用塑料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塑料管等易造成污染的用品。

2.公共场所

注意礼仪。

公共场所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随身携带一次性医用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交通工具时科学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减少和阻止飞沫传播疾病。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3.个人保健

自我防护。

常通风,勤洗手,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眼口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加工,使用公筷或实行分餐制。及时接种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

4.合理膳食

营养均衡。

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购买食品时学会查看食品营养标签。日常饮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低盐控油少糖,戒烟限酒,杜绝浪费。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5.适量运动

增强体质。

坚持锻炼,科学健身,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将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掌握运动技能,少静多动,减少久坐。评估身体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减少运动风险。

6.乐观向上

心理健康。

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合理设定自己的目标。学习基本的减压知识,学会科学有益的心理调适方法,知道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遇到心理问题主动寻求帮助。

7.健康体检

防治慢病。

定期健康体检,关爱老年人,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变化,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加强自我管理。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及癌前病变。

第五篇:新冠疫苗接种告知书及,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新冠疫苗接种告知书及,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第一部分:

202_

新冠疫苗接种告知书

新冠肺炎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随着疫情的蔓延,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暴发流行。

新冠肺炎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

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能会出现发烧、咳嗽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严重者会发展为肺炎、甚至死亡。

人群普遍易感,被感染者多为成年人,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似乎更容易被感染,目

前国内研发的新冠疫苗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为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决定对重点人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紧急接种服务,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接种对象

紧急使用人群主要包活从事冷链、运输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包括口岸检疫、国际航空空勤人员、货物运输、冷链装卸、搬运、运输、引航员、船舶代理外勤等登轮人员,以及商场超市、农贸

市场销售等有关人员,抗疫一线医疗和防疫人员,拟赴疫情较严重国家或地区工作或学习培训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城市运行保障人员等、进口冷链食品主要入境口岸要尽早实施。

二、接种地点

辖区内卫生健康委指定的社区预防接种门诊。

三、接种流程

(一)

申报登记有意愿接种的对象配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做好登记,并等待当地卫生健康委统筹安排到指定的社区预防接种门诊或临时接种点接种疫苗。

((二))

接种服务流程健康询问(预检)、信息登记、签署《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验证疫苗信息、接种疫苗、接种后现场留观

分钟。

((三)

接种程序基础免疫为

剂次。

间隔

14-28

天。

(四)接种剂量、部位、途径接种途径是肌肉注射,最佳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每次

0.5ml。

四、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

(1)

一般接种后

小时内,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触痛、红肿和瘙痒,多数情况下于

2-3

天内自行消失;

⑵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短期内自行消失,不需处理。罕见不良反应:(1)接种部位出现严重红肿;(2)重度发热反应。

极罕见不良反应:

(1)

局部无菌性化脓;

(2)过敏性皮疹;

(3)

过敏性紫癜;

(4)

过敏性休克。

五、禁忌

(1)

对本品中的活性物质、任何非活性物质或制备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本疫苗出现过敏者;

(2)

严重慢性病、过敏体质者。

六、注意事项

1.接种医生询问您健康状况时,请如实告知相关信息;

2.属于严重过敏体质,既往注射其他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或初次接种本疫苗出现过敏者,严禁接种本疫苗;

3.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或核酸、抗体检测阳性者;严重慢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者;患有惊厥、癫痫和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史者;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者或者出血性疾病患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者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均不适合接种本疫苗;

4.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妇女、在接种后

个月

内有生育计划者请暂缓接种

;5.接种前有任何不适者建议暂缓接种;

6.接种本疫苗后接种者应在现场观察至少

分钟;

7.由于个体差异,极少人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遇心慌胸闷、气促气喘、头疼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接种医生,并到医院就诊;

8.接种当日

避免注射部位沾水并注意局部卫生,以防诱发皮肤感染

;9.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不要剧烈运动。

第二部分:

202_

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202_

新型冠状病毒,202_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

202_-nCoV。

2、新型冠状病毒的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天内传染性较强。

基于目

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

1-14

天,多为

3-7

天。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3、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

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4、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在三期临床试验期间,预计年底有可能正式上市。

预防措施:

:

秋冬季是流感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在这个季节要加强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预防,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还未彻底消除的当下,更应该要加强自我防护,积极应对,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科学预防各种传染病感染。

当前形势下,普通公众科学防范新冠病毒,以下几点是关键:

1、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这次青岛新冠疫情的出现再次敲响警钟,也提示了我国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

我们非常了解新冠病毒的“风险和残暴”,国外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高峰期,我们就更不能放松,要继续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不松懈。

在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下,“害怕、紧张”

或是“勇敢无畏”的麻痹思想都是不可取的,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放松警惕,不害怕恐慌,也不盲目乐观,要正确认知,日常生活常态下防范措施要坚持。

2、基本防护措施坚持做好

目前,少聚集、保持距离、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仍然很重要。日常生活中,要少扎堆聚集,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室内、通风不好的场所;

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线”的社交距离;

戴口罩,普通公众应随身准备口罩,在乘坐交通工具或在人员密集的地方、通风不

好的场所都应坚持佩戴有效防护口罩,戴口罩不仅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的流行,对于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

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手部清洁用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含有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

室内常通风,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目前天气比较凉,开窗通风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带来麻烦。

3、良好习惯要保持

不用脏手触摸眼睛、嘴巴、鼻子;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遮挡住口鼻;

提倡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

不食用野生动物,肉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食品购买、储存、清洗、加工等过程的卫生,做到生熟食品、用具等的分开,及时对盛装生的海鲜产品的用具等进行清洁。

4、主动配合健康码验证

每个人应怀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前往公共场所时要主动出示健康码,配合体温监测,正常方进入,如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尽量不要前往公共场所,并视情况规范就医。

5、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日常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应尽快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及早明确诊断。

另外,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可疑暴露史的要及时报告,按要求就诊,并配合开展相关调查。

6、出现发热及时规范去就医

提示广大居民,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疾病风险意识,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特别是有聚会、出差、旅行等可疑暴露史者,更应提高警惕。

早就医便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早”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救治患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损害。

同时,能及时遏制传染病引起更大范围的流行,保护更广大人群的健康。就医途中要切记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KN95/N95

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

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

米以上距离;

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

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到了医院发热门诊要遵守诊疗流程和规范,接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

应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干咳、腹泻等,应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和居住史、有无与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人员的近距离接触史,便于医务人员做出诊断,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

7、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防范新冠病毒也很重要。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科学睡眠,良好的心态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加抗击疾病能力。

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加油!最后也积极呼吁广大居民朋友们,在新冠病毒存在的特别时期,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的安危直接牵涉每个人的利益,如国有难,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战果,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共同努力吧!目前已经进入秋季,天气日渐寒冷,温差较大,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最常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202_

新型冠状病毒,202_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

202_-nCoV。

2、新型冠状病毒的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天内传染性较强。

基于目

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

1-14

天,多为

3-7

天。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3、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

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4、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在三期临床试验期间,预计年底有可能正式上市。

预防措施:

:

秋冬季是流感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在这个季节要加强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预防,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还未彻底消除的当下,更应该要加强自我防护,积极应对,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科学预防各种传染病感染。

当前形势下,普通公众科学防范新冠病毒,以下几点是关键:

1、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这次青岛新冠疫情的出现再次敲响警钟,也提示了我国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

我们非常了解新冠病毒的“风险和残暴”,国外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高峰期,我们就更不能放松,要继续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不松懈。

在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下,“害怕、紧张”

或是“勇敢无畏”的麻痹思想都是不可取的,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放松警惕,不害怕恐慌,也不盲目乐观,要正确认知,日常生活常态下防范措施要坚持。

2、基本防护措施坚持做好

目前,少聚集、保持距离、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仍然很重要。日常生活中,要少扎堆聚集,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室内、通风不好的场所;

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线”的社交距离;

戴口罩,普通公众应随身准备口罩,在乘坐交通工具或在人员密集的地方、通风不

好的场所都应坚持佩戴有效防护口罩,戴口罩不仅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的流行,对于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

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手部清洁用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含有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

室内常通风,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目前天气比较凉,开窗通风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带来麻烦。

3、良好习惯要保持

不用脏手触摸眼睛、嘴巴、鼻子;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遮挡住口鼻;

提倡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

不食用野生动物,肉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食品购买、储存、清洗、加工等过程的卫生,做到生熟食品、用具等的分开,及时对盛装生的海鲜产品的用具等进行清洁。

4、主动配合健康码验证

每个人应怀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前往公共场所时要主动出示健康码,配合体温监测,正常方进入,如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尽量不要前往公共场所,并视情况规范就医。

5、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日常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应尽快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及早明确诊断。

另外,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可疑暴露史的要及时报告,按要求就诊,并配合开展相关调查。

6、出现发热及时规范去就医

提示广大居民,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疾病风险意识,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特别是有聚会、出差、旅行等可疑暴露史者,更应提高警惕。

早就医便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早”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救治患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损害。

同时,能及时遏制传染病引起更大范围的流行,保护更广大人群的健康。就医途中要切记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KN95/N95

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

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

米以上距离;

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

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到了医院发热门诊要遵守诊疗流程和规范,接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

应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干咳、腹泻等,应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和居住史、有无与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人员的近距离接触史,便于医务人员做出诊断,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

7、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防范新冠病毒也很重要。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科学睡眠,良好的心态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加抗击疾病能力。

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加油!最后也积极呼吁广大居民朋友们,在新冠病毒存在的特别时期,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的安危直接牵涉每个人的利益,如国有难,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战果,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共同努力吧!目前已经进入秋季,天气日渐寒冷,温差较大,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最常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二、感染性腹泻及预防知识

【病因】

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腹泻。

常见细菌:

霍乱弧菌、痢疾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沙门菌、弯曲菌、气单胞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腊样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

病毒:

诺如病毒、B

组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星状病毒等。

寄生虫:

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隐孢子虫、环孢子虫等。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艰难梭菌等。

【临床表现】

大便不成形且

小时≥3

次。

粪便的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

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病情严重者,可以因大量丢失水、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腹泻病人若发生以下情况应到医院就诊,以便进一步查明病因,采

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腹泻伴随高烧。

腹泻持续达两天以上,或重复发生。

腹泻伴有频繁呕吐。

有血便或粘液便。

严重水样便,频次或每次便量都很大。

腹泻伴严重口渴、少尿、皮肤干燥起皱、双眼下陷等脱水症状。

有严重的腹痛症状。

【预防措施】

1、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

2、讲究食品卫生:①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②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③冷藏过的食品,食用前要热透。④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⑤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注意手的卫生,平时常洗手,饭前、便后手要洗净;

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食食物一定要洗净。

4、清洁环境,灭蝇、灭蟑,但要避免污染食物。

三、食物中毒及预防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

分为胃肠炎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

2、胃肠炎型食物中毒

夏秋季较多见,常由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引起。

潜伏期短,常在进食后数小时发病,临床症状大致相似,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起病急,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腹痛以上、中腹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

常先吐后泻、腹泻轻重不一,每天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

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呕吐较剧烈,呕吐物含胆汁、有时带血或黏液。

侵袭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有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

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的粪便呈水样或糊状,有腥臭味,也可见脓血便。

部分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病例粪便呈血水样。

变形杆菌还可发生颜面潮红、头痛、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脱水、还酸中毒甚至休克。

3、神经型食物中毒

是由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

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

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

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

70℃。

8、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

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5℃以下。

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

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四、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根据陕西省的监测结果提示,我省每年的11

份至次年的3

份是流感流行的主要季节。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达

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年龄在6

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尤其

龄-5

岁儿童、60

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

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集体生活的人群等为流感疫苗优先接种对象。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后)

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应该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4、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6、合理睡眠,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依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

五、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

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

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

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

母婴垂直传播;

性接触传播。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3、病毒性肝炎的预防,①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

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

年以上。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防止“

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

甲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对

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

剂,灭活疫苗间隔

个月

接种

剂。

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戊肝疫苗已经研制成功。

③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

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如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洁医疗行为等),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温馨提示

1、师生在个人卫生方面要坚持做到“五要”“六不”

和“两坚持”

:“五要”

---要定时休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衣、勤洗澡,要勤理发,要勤剪指甲;“六不”

---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喝酒,不用公共毛巾,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两坚持”

----坚持自带饮水杯、手纸、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

坚持体育锻炼。

2、不到校外无证摊点用餐,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的东西。

3、如出现不适症状,请立即到校医院就诊,千万不可自行诊治。

,202_,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完整版)(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