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生导师信息简表
研究生导师信息简表 姓
名 XXX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75 年 5 月 导师类别 博导
硕导 √ 毕业院校 AA 大学 学
位 工学硕士 职
称 副教授 现任职务
办公电话 ****-******** 电子邮件 **********@****** 招生学科 方向 学科方向 1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食品生物工程 学科方向 2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食品科学(083201)
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
食品资源开发利用,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贮藏保鲜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 2014 年以来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明主持或参与、项目来源、项目名称、项目研究起止时间)
薏仁碎米及糠麸中蛋白质的提取及特性研究,AA 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主持, 2015.12-2018.12.淋浇塔多菌共酵高效培养木醋杆菌产细菌纤维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参与,2012.1-2015.12.薏米加工产品贮运“酸败”剖析及保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AA 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子课题,参与,2015.1.1-2018.12.薏仁米特色酱油、食醋研发及试产的关键技术,AA 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参与,2015.1-2017.12
2012 年以来主要发表学术论著(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发表时间、期卷页码)
XXX,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3,41(7):2823-2825.姜晓琳,卢红梅,XXX,等,不同澄清剂对食醋澄清的效果比较,中国调味品,2013,38(9):
24-26.周莲,XXX,卢红梅,等.增效因子对木醋杆菌产细菌纤维素结构性质的影响.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5,l23(2):34-43.XXX,卢红梅.《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育文化论坛,2015,7(1):242-243.贾青慧,卢红梅,XXX,等,增效因子对木醋杆菌产细菌纤维素发酵液中物质变化的影响,中国酿造,2015,35(1):14-18.周莲,卢红梅,XXX *,等,利用响应面发优化混菌发酵细菌纤维素和醋酸培养基,中国调味品,2016,41(2):69-73.周莲,XXX *,卢红梅,等,茅台地区酱香型酒糟中高温细菌的分离鉴定,中国酿造,2016,35(3):61-66.周莲,卢红梅,XXX *,等,木醋杆菌与醋酸菌混菌培养发酵动力学研究,食品工业,2016,37(4):146-150.贾青慧,沈奇,XXX *,紫苏籽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含量测定及营养评价,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10):6-10.2012 年以来获得发明专利、科研(教学)成果奖及成果推广情况
学术兼职及荣誉称号
第二篇:浙江大学研究生导师信息(范文)
在浙大机械系网页搜到名字,然后上万方或者维普搜搜他们的文章就知道大概了
路甬祥Yongxiang Lu 王庆丰Qingfeng Wang 李伟Wei Li 傅新Xin FU 杨灿军Canjun Yang 杨华勇Huayong Yang 魏建华Jianhua Wei 朱世强Shiqiang Zhu
陈鹰Ying Chen 阮晓东Xiaodong Ruan 陈章位 丁凡 龚国芳 顾临怡 居冰峰 陶国良徐兵 王宣银 周华 姚斌 朱祖超
教职员工
傅周东 李世伦 金波 刘昊 邹俊 谢英俊 李德骏 林勇刚
葛耀峥 黄克强 孔晓武 谢海波 张浩 朱小援 刘伟庭 欧阳小平
朱笑丛 唐建中 陈家旺
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
教授
陈子辰Zichen Chen 潘晓弘 祁国宁 柯映林 周晓军 顾新建 傅建中 何闻
唐任仲 魏燕定 邬义杰 杨将新 杨克己 杨世锡 余忠华
教职员工
吕福在Fuzai Lv 梅德庆 倪益华 陈芨熙 陈培里 胡旭晓 纪杨建 李江雄
李培玉 刘刚 徐月同 王文 王正肖 徐志农 杨辰龙 周继烈
屈稳太 曹衍龙 董辉跃 方强 方水良 应济 陈飞飞 戴振松
潘虹 葛康定 郑璐旦 姚鑫骅 傅宏成 王青 贺永 毕运波
机械设计研究所
教授
冯培恩Peien Feng 王玉新 汪久根 陈文华
教职员工
顾大强Daqiang Gu 李立新 李玉良 邱清盈 詹建潮 章维明 赵亮 朱聘和
洪玉芳 管成 王庆九 朱新杰 武建伟 高宇
工程及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
教授
谭建荣Jianrong Tan 陆国栋 张树有 施岳定
第三篇: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信息
何继宁,男,1963年1月出生,副教授,河北热处理学会理事,在读博士。198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工作。1999年9月被聘副教授。现任材料学院党委委员、材料一系党支 部副书记等职务。主讲《金属力学性能》、《材料性能》,《新型陶瓷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等课程。电话:26564581、26564579 email:hejining@hebut.edu.cn
二、研究方向: 表面工程,主要研究金属表面陶瓷涂层、金属陶瓷涂层、复合涂层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目前主攻方向等离子焰流反应形成纳米涂层。
三、发表的论文目录 99以来,共发表论文23篇,其中国外重要期刊,SCI、EI收录6篇,ISTP 1篇,国际会议、核心期刊13篇,获奖情况
1)焰流控制自反应合成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研究 2005年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第二完成人
2)金属表面耐磨蚀梯度材料的研究 获2001年河北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完成人
3)金属表面耐蚀涂层研究 获天津市98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完成人 4)“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大工程意识的研究” 获99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第一完成人 2研究项目情况
99年以来,共主持和承担天津市、河北省自然基金及科委计划项目1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签订横向课题1项,到校科研经费120余万元,到目前为止,已取得科研成果5项,在研项目7项。1)已鉴定或完成的科研成果:
(1)金属表面耐磨蚀梯度材料的研究 省级鉴定 国际先进 2000年9月 第二主研
(2)金属表面耐蚀梯度陶瓷材料 验收 国际先进 2001年12月 第二主研(3)焰流控制自反应合成陶瓷涂层 省级鉴定 国际领先 2003年4月 第二主研
(4)金属表面耐蚀涂层的推广 验收 2003年11月 第二主研(5)反应形成AL2O3陶瓷梯度热障涂层的研究(2001~2003)省级鉴定 国际先进 5.5万元 第二主研
现承担项目
(1)应等离子喷涂纳米晶TiN涂层的研究 项目批准号:50472033 国家自然基金 2005.01~2007.12 26万元 第二主研
(2)应等离子合成纳米晶TiCN涂层的研究 河北省自然基金 E2005000056 5万元 主 持(3)等离子反应喷涂TiN厚涂层的研究(2002~2005)天津市自然基金 编号:023603911 6.0万元 第二主研
(4)等离子体反应合成纳米复合陶瓷涂层的研究(2002~2005)河北自然基金 编号:503037 13万元 第二主研
(5)耐磨金属陶瓷涂层在双螺杆泵上的应用(2003 `2005年)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款已到校)30万元 第二主研(6)耐磨陶瓷梯度涂层在双螺杆泵上的应用(2003 `2005)省校合作基金 30万元 第二主研
(7)纳米掺杂Al2O3陶瓷涂层的研究(2003 `2005)国家自然基金 第二主研单位 第二主研 3)专利
(1)焰流控制自反应合成陶瓷涂层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ZL01138617.7 第二发明人(2)反应等离子喷涂反应室装置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公开号:cn1603451A 第二发明人(3)反应喷涂纳米晶TiN涂层的方法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公开号:cn1612712 第二发明人(4)反应喷涂纳米晶TiN粉末的方法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公开号:cn1609056A 第二发明人
王清周,男,博士,河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8年生于山东德州。2006年中科院固体所博士毕业后在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任教。在国内 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收入SCI与EI索引20余篇,发明专利两项。目前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及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所授课程:纳米复合材料、电子材料、薄膜物理、工程材料、材料学专业外语。研究方向:纳米复合材料、多孔金属材料、形状记忆合金
许长庆,性别男,原籍四川省成都市,生于1966年10月17日。现居住地天津市。
1994年硕士毕业,分配到河北工业大学任教至今,2000年被该校聘为副教授,现任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过:“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晶体学理论”、“传热学”、“机械工程材料”、“冶金研究试验方法”等课程,对计算机语言有很广的涉猎,多次组织同学学习交流,带领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并获奖。2004年,带领该校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并获得天津市一等奖和河北省二等奖。2008年,发表《铁基合金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研究》一文,标志着在马氏体方面的研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业内获得“马氏体测量第一人”的称号。由此在河北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材料晶体学、相变晶体学、材料结构化设计和计算材料学等领域。
张建新,男,汉族,1956年3月生人,教授。
1973年-1978年在峰峰矿务局工作;1978年-1982年在河北工学院(今河北工业大学)机械二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 年-1983年在峰峰矿务局工作;1983年-1986年在河北工学院(今河北工业大学)机械二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1997年在河北工学院(今河北工业大学)机械二系任教;1989.12-1990.12 意大利米兰大学做访问学者;1996.11-1997.12 法国巴黎材料物理与机械学院做访问学者;1998.01至今在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工作,1997.01获副教授职称,2000.12获教授职称,1998.10任材料学院副院长。
发表论文及获奖
发表论文:
1.张建新.Fe-Mn-Si合金热循环时g-e马氏体相变特征.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29(4)70-72
2.张建新,王瑞祥,谷南驹.恒定外力对CuZnAl弹簧形状记忆性能和动作温度的影响.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30(2)25-28
3.Gu Nanju,Zhang Jianxin.Change of Chracteristics of Cu-Zn-Al SMA Under Loaded Thermal-Recycleing and Design of Manual and Auto Temperature-Influencing,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0SMST(国际形状记忆材料和超弹性技术及在工程和生物医学应用讨论会,2000,5月,CA(USA)
4.张谨,谷南驹,张建新,王文水.不同热处理对Cu-Al-Mn合金形状记忆效应和马氏体转变温度的影响.有色金属,2001,53(1)56-59
5.张维连,李嘉席,陈洪建,孙军生,张建新,张恩怀.掺锗CZSi原生晶体中氧的微沉淀,半导体学报,2002,23(10)1073-1077
6.王凯杰,张建新,薛俊明,管智贇,刘金彪,耿新华.VHF-PECVD法沉积大面积硅基薄膜的均匀性问题,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深圳,251-253
成果获奖:
谷南驹,林成新,张建新,等,马氏体相变及形状记忆合金研究.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
武建军,1962年5月生,河北省阳原人,男。从1979年9月起在河北工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分别于1983 年和1986年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9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自1986年7月以来,一直在河北工业大学(原河北工学院)任教,现任材料学院主任、教授。研究工作涉及热喷涂、镀锌、渗碳、离子氮化、多元共渗等表面处理工艺,铜、铝、铁基复合材料,钢铁、青铜等新型金属材料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机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金属腐蚀与防护、塑性变形织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Surface Technology and Coating(表面技术和涂层)、Journa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物质科学技术学报)、Mater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材料加工技术)、复合材料学报、金属学报、有色金属学报、材料科学与工艺和粉末冶金技术等国内外刊物及重要会议上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8篇被收入EI,8篇收入SCI。主持或参加编写著作4部:《机械工程材料》(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先进结构材料》(第二作者,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工程材料试验与习题》(第二作者,天津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最新机械设计制造常用数据与新旧标准对照手册》(编委,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承担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在教学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到现在为止,已完成研究课题10余项,其中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北省轻工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各一项。主要成果如下:
1.铁基耐液锌腐蚀材料及内加热技术,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科委重点推广项目。
2.切割用铁基金刚石锯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省名牌产品和河北省轻工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耐蚀陶瓷涂层的制备与应用,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津市科委重点推广项目。
4.铜基冷拉不锈钢器皿模具材料,填补国内空白。
5.双相钢丝在金属制品行业的应用。
6.陶瓷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河北省“七五”攻关项目。
7.离子S-N-O共渗。
8.气体S-C-N共渗。
9.玻璃颗粒增强铝基减摩材料。
10.三氧化二铝颗粒增强铜基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计算机在轧辊热处理上的应用。
12.神经网络专家系统。
崔春翔,男,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1999年至2000年在韩国做BrainPool学者,2002.12-2004.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和Cavendish实验室做Visiting Scientist。1996年5月任河北省材料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8月-2005年5月任材料学院院长,2005年5月-至今任材料学院党委书记、材料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北省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金属学会金属材料学委会副主任、《天津冶金》编委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特邀编委,《科学中国人》专家委员 会委员,《功能材料》编委,《Journal of Nanomaterials》编委、《Nanocomposites》特邀主编。研究课题: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界面微结构、纳米磁性材料及生物医学材料制备科学和微结构检测研究。主研过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两项开放基金和1项国家博 士后科学基金。现正主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创新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及重点基金项目2 项,天津市应用基础重点项目1项、省面上项目、博士基金及其他项目3项。在J.NanoSci.、J.Am.Chem.Soc.、Ad.E.Mater.、Acta Mater.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收入SCl 50余篇,EI40余篇,专著和译著2部。2000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2年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2005年获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00年以来指导已出站的博士后2名、已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3名、毕业硕士研究生24名;现在正在指导在站博士后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 19名。崔春翔教授领导的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10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 导人表彰。研究方向:1.原位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界面微结构 2.纳米磁性材料制备科学和微结构检测研究 3.生物医学材料制备科学和生物特性研究。
曹晓明
个人简介:
1977年9月-1982年5月:河北工学院机二系 大学本科
1982年5月-1983年9月: 河北工学院机二系 留校任教 助教
1983年9月-1987年7月: 河北工学院机二系 硕士研究生
1987年7月-1993年9月: 河北工学院材料系 任教 讲师
1993年9月-1994年9月:河北工学院材料系 副教授
1994年9月-1999年10月:北京科技大学 博士研究生
1996年-今: 河北工业大学教授、河北省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
荣誉称号:
1、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第一发明人)
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的国家级专家
社会兼职: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耐磨耐蚀专业技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2、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热浸镀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3、天津市热处理学会 常务理事
4、河北省金属学会 常务理事
5、河北省金属学会钢管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6、天津市工大镀锌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学术成就:
1、解决了气体渗硼的工艺技术问题
2、解决了陶瓷锌锅内加热技术难题,并将之产业化。
3、解决了钢丝单镀Galfan 工艺技术,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建造了年产4000吨的生产线。
4、获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5、拥有5项专利技术,其中三项发明专利。
6、出版论著一本《先进结构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研究方向:
1、耐熔锌腐蚀金属间化合物
2、高性能合金镀层的制备与性能
3、热浸镀层形成的动力学过程
4、高性能结构材料(耐磨、耐蚀、超强材料)
5、表面复合材料
6、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
7、特殊功能材料(换能、光学、隐形、阻尼材料)
阎殿然,男,1946年1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享受政府特贴的专家,天津市劳动模范,兼任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组成员,河北省教育学会理事等职务。主要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讲《金属学原理》、《工程材料》等本科生课程及《材料结构与性能》、《陶瓷材料学》、《材料科学前沿》、《材料表面科学》等研究生课程。共指导10届硕士研究生及3届博士生。获国家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
孙继兵,男,中共党员,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1970年生于河北张家口,1993年本科毕业后在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工作。2000年硕士毕业留校 任教。曾获天津市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天津市“红桥十佳优秀青年”称号,多次获河北工业大学优秀任课教师奖,课堂教学效果优秀 奖,“三育人”先进个人奖等荣誉。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分别收入SCI与EI索引20余篇。主讲:磁性物理与材料、磁性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方法、金属基复合材料、机械工程材料等课程。目前承担材料学院材料科学系副主任兼材料物理教研室主任工作。研究方向:新型磁功能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及表征、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承担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1、获奖项目:生物及结构复合材料原位自生复合机制的基础研究.2005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年4月。
2、科研项目:
(1)Sm3(Fe1-xTix)29Ny /a-Fe双相纳米永磁复合材料界面微结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原位自生Sm2Fe17N3/Fe3Pt双相纳米磁性材料,天津市重点项目。(3)原位自生Sm2Fe17N3/Fe3Pt双相纳米磁性材料微结构,天津市应用基础重点国际合作项目。
(3)SmFeN-α-Fe双相纳米永磁复合材料,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自生钛酸钾/钛合金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河北省博士基金项目。(5)原位自生陶瓷颗粒增强铝基系列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及微结构, 河北省科技厅项目。
(6)钛酸钾颗粒表面增强钛合金梯度生物医学材料,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钛酸钾颗粒表面增强钛合金梯度生物医学材料,河北省教育厅项目。(8)超薄大直径专用金刚石锯片,河北省成果。
(9)原位自生多元多相铝合金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及组织演变,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原位自生多元多相铝合金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及组织演变, 河北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
第四篇:导师信息
一、日语语言文学(日语学院)
邱鸣(党校办)、周洁、杨玲、江新兴(科研处)、张文颖、谢立群、王鹏、李成浩、周莉、任健、王怡、谢育新、侯越、路邈、熊仁芳、詹桂香、王冠华、王宇新、潘小多、王晓、杨宁、林曌、李莉 周洁:日语语言文学
中景园”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4年“金牌导师”最受研究生尊敬 的导师
二、翻译硕士(日语笔译)
日语学院:李成浩、熊仁芳、詹桂香、王宇新、李莉、樊颖 科研处:江新兴 校外导师:丁莉
三、翻译硕士(日语口译)
日语学院:周洁、杨玲、张文颖、谢立群、李成浩、熊仁芳、詹桂香、王宇新、李莉、任健、王怡、谢育新、侯越、路邈、王冠华、潘小多、王晓、杨宁、林曌、王鹏、樊颖 党校办:邱鸣 科研处:江新兴
校外导师:丁莉、白立文、鲁永学、卿学民、邱鹏鸣、王众
一、袁敏道 卢友络,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3年7月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1964年8月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从事日语教学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1992年被评为教授。曾任日语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亚非语系副主任、主任,日语系主任、第一届全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第四届副会长,第一届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开设“日本语概说”、“日本语法研究”、“教学法研究”等课。先后担任基础日语、精读、泛读、写作、口译、日本文学等本科生课程的教学。
主要研究领域:高等院校日语教学
主要科研成果:著有《日本语概说》(合编)、《基础日语教程》(1-4册)(合编)、曰语试题集(初级、中级、高级)(合编)、《综合日语》(上、下册)(合编)等。潘寿君,男,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曾赴东京外国语大学留学2年、名古屋大学等讲学研修约6年。现任教育部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职称评审委员,《日语知识》编委等。承担教育部日语基础阶段和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调研,测试与编写工作;参与教育部和旅游局的有关考试命题工作。中央电视台《常用日语》电视讲座主讲;《日语新视听电视讲座》部分撰稿与26集全部定稿。承担研究生《中日语言对比研究》、《日语概论》、《日语教育》、《日语语法演习》、《教学法研究与实践》、《翻译研究》等课程。参编教材有1项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多项获本院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
主要研究领域:日语语言、日语教育。
主要科研成果:国家社科基金《中日对译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成员。参编《全国高校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等专著5部,本人执笔约40万字;撰写《中文和訳際のテンスとアスペクト――「~ていたと~たをめぐって」》等论文10多篇;编写《基础日语教程》等9部,本人执笔约140万字;参编《日语常用词例解词典》等3部,本人执笔约70万字;编译《最新版日语能力测验出题倾向对策》等5部,本人执笔约15万字。
邱鸣,男,汉族,中共党员,日本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党委常委、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日翻译研究会会长,中日友协理事,北京市对外友协常务理事,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会理事,国家留学基金评审组专家。1977年至1979年在北京通县永乐店农场插队,1979年至1983年在北京师范学院外语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至1992年在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攻读硕士、博士课程,1994年至2004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任教,曾任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2004年4月起,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研究方向:日本中世文学及中日古典文学比较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发表、出版论文论著数十篇。主要论著有《太平记的汉文学研究》(日文);代表论文有《日本古典文学的汉籍摄入》(日文)、《太平记中中国古籍的引用形态》(日文)、《护良亲王的人物造型与中国古籍》(日文)。主编《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大纲》、《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用书——职称日语》、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指定教材《日语口译实务》3级等。
为集 教授,研究生教研室主任。毕业于北京二外日语专业,留校任教至今。其间在大阪外国语大学、爱知大学、横滨商科大学、爱知学泉大学等大学学习和讲学。曾主持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日语》、中央电视台《标准日本语》初级、《日语语音入门》、中央电大《日语基础•旅游类》等讲座节目。专业为日语语音学、语法学。近年来从事翻译和中日同声传译的教学。
论著:《日语时态之管见》(论文)《助词「を」的无奈》(论文)《“つまらせる”还是“つまる”》(论文)《中译日的翻译技巧》——点线连接法(论文)《言简意赅‘信’是根本》(论文)《日语语音入门》(教材)等。
铁军,男,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后留校任教。曾赴本留学或任教多年。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日语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担任日语系本科生、研究生多种课型。
主要研究领域:中日文化比较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出版的主要著作《国家旅游局导游考评教材中国文化册》(旅游教育出版社)、《北京日语导游》(旅游教育出版社)、《导游日语》(旅游教育出版社)、《中日乡土文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日本语古典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表的主要论文有《关于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日语学习与研究)、《丰田汽车企业文化的核心——造人战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百人一首的山情结》(日语学习与研究)。研究的课题包括龙文化、庙会文化、色彩文化、影视文化、年节文化、茶文化、、民间传说故事、乡土玩具、现代社会中的新民俗以及日本古典和歌等多方面。
吴世平教授,文学硕士。1986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获日本文学硕士学位。曾先后任日本爱知学泉大学、横滨商科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与文化、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流。主要科研成果有学术专著:《中日使役态的对比研究》,论文:“文化作品翻译中的中日文化差异”“日语翻译教学探讨”“跨文化交流与非语言行为”等。以及词典、教材等5部。目前主持北京市教委社科基金项目“中日非语言行为对比研究”等项目。
李抗美,女,教授,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日语专业,留校任教至今。其间先后赴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名古屋大学、爱知大学留学三年半,学习研究日本语法及中日敬语比较,并在名古屋大学和横滨商科大学作为专家或交换教授讲学三年,研修中日同形语比较、日本语学概论、中日文化对比等。担任教育部和旅游局有关考试的命题、主考等工作。在大学本科担任一至四年级《精读》、《会话》、《口译》、《听力》、《泛读》、《导游》、《视听》等课型。为研究生开设《中日文化对比》、《日本文化史》、《日本文化专题研究》、《日本文化演习》、《中日民俗文化比较》等课型。
主要研究领域:中日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撰写并发表《中日両国における言語的敬意表現について》、《中日両国語の同形語の比較》、《关于中日文中第二人称的用法》、《中日同形语考》《口訳について》、《中日の好き嫌いな数字の文化考》、《浅析「~じゃないですか」》、《关于“意见”的中日文不同用法》、《关于中文“打”字的日译》、《关于中文“安心”的中日不同用法》等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日语模拟导游》《日本节假日文化》等;参加多部专著、教材、词典的编写。
周洁,女、群众、教授、硕士生导师、日语学院院长。1985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系日语专业,1988年留学日本,1996年从日本回国到二外工作。毕业于日本甲南女子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课程并获该校社会学博士学位。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日本家族社会学会会员、日本专业社会调查士。先后任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日本爱知学泉大学客座教授。被评为200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2007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中青年学术骨干。2011年北京市精品教材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中日家庭、跨文化研究、翻译(笔译)教学和实践
主要研究成果:专著《中日祖先崇拜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合著《中日乡土文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2006)、译著《你好,社会学—社会学是文化学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译著NHK电视剧《铃兰》(中央电视台,2001)、译著TBS电视剧《夫妇》(中央电视台,2007)、合编《日本概况》(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主编《日本的祭礼》(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译著《日本高龄者的生存困境-来自一线的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译著《社区的集团动力学》(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等。有《中日两国‘家’意识变迁比较研究》(CSSCI期刊《求索》11期,2005)、《社科类文本翻译的特点—以<你好,社会学,社会学是文化学习>日汉翻译为例》(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日语学习和研究》3期,2007)《日本家庭社会学研究及未来走向》(CSSCI来源期刊《日本学刊》6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日本学会,2009)、《日本概况在异文化认知中的作用》(《日本语言文化研究和国际化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华北地区宗教信仰的历史变迁和转型》(二外学报,2006)《日本人的祖灵观》(《日语语言文化研究》,2003)《中国农村经济转型的范例》(《经营研究》日文,2006)《异文化的认知与语言意识》(二外学报,1999)等中日文论文20余篇。2002年获全国第二届中日友好中国大学生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大赛优秀论文指导奖;2005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成果专著三等奖、2010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成果教材二等奖。参与并主持多个校级、市级教改和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陈燕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从事教师工作以来,历经本科基础和高级阶段的各科目教学,并担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教学及毕业论文的指导。曾多次在国内外进修任教,有多年丰富的日语教育及对外汉语的教学经验。主要研究方向是日语语言的词汇学领域,同时也包括一些词汇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包括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或考察报告数十部。
主要学术作品有:《日语词汇学》;《日语中的特殊词群—惯用句》等。其中《日语中的特殊词群—惯用句》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成果之一。
新兴,男,教授,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课程毕业,1994年到二外任教至今。先后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爱知大学,曾在日本爱知学泉大学任教,北京大学国内访问学者,名古屋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任北二外科研处处长、国际商务日语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华日本学会理事,日本早稻田社会学会会员,曾任北二外教务处处长。1998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被评为2005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中青年学术骨干,200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2004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2等奖。
主要研究领域:中日家族制度、日本隐居制度、中日异文化对比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出版专著、教材有《日本近代家族制度研究》(专著、旅游教育出版社),《日本概况》(合编、旅游教育出版社)、《商务基础日语1、2》(主编、商务出版社),《日语写作》、《日语会话》等,发表论文《日本隐居制度与家长权的传承》(《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年4期),《日本的隐居制度与儒家伦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10期)等二十余篇。
杨玲 女,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2007年先后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获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曾先后赴日本神户市外国语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爱知学泉大学进行学术研究、交流及其讲学。1997和1999年分别主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日语300句》广播讲座和中央电视台《常用日语》电视讲座节目。曾主持北京市教改项目、校级重点科研项目、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等多项研究课题。2008年参与并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参与并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奖;2009年被纳入2010年启动的“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主要研究领域:日语语言学、汉日对比语言学、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出版专著《日语授受动词句结构意义研究》、《饭店日语》(合著)、主编《日语语言文化研究》第四辑等;先后在《日语学习与研究》、《日语研究》、《语言学研究》、《汉日理论语言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口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之探讨”、“日语授受动词句受事移动中モノ的意义”、“同声传译中的技能技巧训练与同传标准”、“Vテクレル的结构和意义”、“日语学研究的动态及趋势分析”、“CAI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等近20篇论文;现主持编写的《日汉同声传译系列教材》获2009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
张志军 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留校任教至今。从事教师工作以来,担任过基础阶段的精读、泛读、会话、听力的教学和高年级阶段的精读、口译、笔译、视听等各科目的教学,自1996年以来担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教学及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翻译理论与实践》《日中语言对比》。任教期间曾赴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语言与文化;先后赴日本爱知大学、横滨商科大学、爱知学泉大学等学校教授汉语6年。在国内任教期间曾担任过三年级教学组组长和专业课教研室主任的工作。并于1996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日中语言对比、翻译理论与实践
主要科研成果:译著:《胎儿都是天才》(学林出版社)专著:《日语自他动词》(旅游教育出版社)参编辞典:《日语常用语搭配辞典》(商务印书馆)《日语拟声拟态副词词典》(商务印书馆)主要论文:《『せる、させる』と『使、叫、譲』の異同》《受動文から見る日本語と中国語の異同》《日本語の非典型的他動詞文》《试析日语文章翻译的难点—-省略的复原》《日语中顿从句的情态》《など在复句中的作用及译法》等。
张文颖,男,汉族,教授,2001年3月毕业于日本专修大学国文学专业,获日本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1月来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从事日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其间曾于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赴日本爱知学泉大学工作一年。并前后多次赴日本多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日本文学研究会会员,先后获得北京市政府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校教学优秀奖,校科研成果三等奖。2009年日语系升级为日语学院,时任日语学院第二基础教研室主任,2011年5月,任日语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
主要教学及科研成果:参与编写国家级教材两部:《商务基础日语》第一、二册;《基础日语综合教程》第二册教材及教师用书,该教材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材。主持北京市教委面上科研项目“来自边缘的声音—莫言与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北京市面上项目“莫言与中上健次的文学”、校级项目“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幻想性意象”等科研课题。出版专著两部:《场所的魔力-大江健三郎与中上健次的文学》(该书在日本出版发行)、《来自边缘的声音—莫言与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
谢立群,女,博士,教授。2002年3月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任大阪大学客座研究员。2005年7月起任教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被评为200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2007北京市人材强教计划中青年学术骨干。目前正在主持北京市教委 “日本中世纪佛教文学的形成与中国文化”课题的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日本中世文学、中日比较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主要研究成果:学术专著有:《徒然草与中国隐逸思想》(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7),代表性论文有:《从徒然草第12段看老庄思想的影响》(二外学报、2006)《日本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大隐”形象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从徒然草看兼好的隐遁观》(《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关于徒然草汉译的几点考证》(《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从『華厳宗祖師絵伝』的善妙形象看明慧的女性救济观》(《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等20余篇。
,教授、日语学院跨文化交际系主任、博士。留学日本十载,在千叶大学获得文化人类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国际比较政治研究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和民族音乐学系做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中日文化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出版《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现代日本地域艺术文化研究》、《中日乡土文化研究》(合著)、《日本龙文化研究》(合著)、主编《传承与跨越——中日现代社会文化研究》等著作。合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日同声传译背景知识储备训练 自然、文化篇》、《中日同声传译背景知识储备训练 社会、经济篇》。发表〈从韩流看“影视表象”与“旅游地形象”的构筑〉、〈论日本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学科理论与同声传译班“日本经济”的课程设计〉、〈日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等十多篇论文。
第五篇:导师信息
王荫乔(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31年生人,河北省滦县人,195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市级劳动模范、市级优秀教师。曾任中国投资学会第一、二届理事;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金融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撰写科研论文多篇,教材、工具书多部,其中主编的教改优秀教材《工商信贷教学案例》、与人合作的《工商信贷》曾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推荐为全国高校金融专业使用教材。《金融业务手册》、《论中短期设备贷款管理》、《简明金融辞典》以及《关于发展天津金融市场的思考》等论著、工具书获市社科优秀成果和市优秀调研成果二、三等奖。应邀参与《中华金融辞库》总编和《商业银行》卷的主编工作。该书经中宣部批准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同时还承担了《面向21世纪的金融学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课题,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爱俭(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出生于1954年11月,祖籍山东烟台,教授、博士。现担任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天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科学同行评议专家,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天津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经济学科组成员,中国金融学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天津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金融学科带头人,天津市环渤海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金融理论、实务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国际货币与汇率、金融创新和虚拟经济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承担国家及省市级项目10余项,十余次获奖。承担主要项目:“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01BJL009)中国社科基金项目 ;“虚拟经济合理规模与风险预警研究”(70373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国际金融态势与汇率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道路选择”天津市“九五”社科重点项目;“欧元运行趋势及其汇率风险研究”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著代表作:《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金融创新工具交易》(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汇率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体制改革与经济杠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信用理论与信用风险防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金融创新与虚拟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20世纪国际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 评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主要奖项:论文《论市场经济》1994年获天津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专著《汇率导论》1998年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专著三等奖;专著《金融创新工具交易》1998年获金融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我国居民储蓄增长效应分析》1998年获中国金融学会第四届优秀论文三等奖;专著《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1999年获天津社科第七届优秀著作二等奖;论文《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2001年获天津市金融学会1998-1999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2001年获华北金融杂志社1999-2000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天津中行完成2002年消费信贷任务对策建议总报告》2002年获全国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十五”期间力争建成我国北方金融中心》2002年获天津市第七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专著《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2002年获天津社科第八届优秀著作三等奖;论文《“十五”期间力争建成我国北方金融中心》2002年获民建天津市委员会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论文《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2004年获天津市第九届社科成果二等奖;专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2006年获天津市第十届社科成果二等奖。
张维(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58年出生。1982年春、1985年春和1988年秋在天津大学分别获工业电气自动化工学学士学位、系统工程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1990、1993年分别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4—1995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助理研究员,1998—2000美国任斯利尔理工大学拉里管理学院访问教授。历任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学院MBA 中心主任、副院长,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等职。1997年获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称号,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科研方向是金融工程、创业管理,在全国首批招收了金融工程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我国最早从事金融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学者之一。迄今已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金融风险分析、防范与控制”在内的7项国家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过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992)、天津青年科技奖(1992)和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主要讲授“管理学科研究前沿”、“金融定量分析”、“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创业管理”等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社会学术兼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八、九届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管理学会副会长等,并担任《管理科学学报》编委和编辑部主任、《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和《中外管理》杂志的编委。
张元萍(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 1955年生于天津市,1981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1985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和2000年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中心研修。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无形资产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金融投资与融资、金融衍生工具、国际投资等。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投资理论与实务、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学等课程。曾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篇、主编、参编各种著作10部,主要著作有《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模式》、《国际技术贸易理论与实务》等,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北方技术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成果转化的计量分析》获天津市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元萍(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高正平(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54年月11月出生,河北丰润人,博士,教授。现担任天津财经大学副院长及中金会(中国金融人才委员会)常务理事、2l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天津市风险投资促进会专家组成员、天津市经济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金融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以来,完成专著3部,撰写论文20余篇,参加多项省部级课题项目。科技成果结合中国经济改革实际的居多。其中代表作主要有《证券公司风险规避与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政府在风险投资中作用的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完善我国投融资体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财经,1997)、《“银边债券”关于城市公债的理性思考和现实选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资本证券化与我国实现途径选择》(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1)、《滨海银行组建方案可行性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2002)等。现在从事的研究有:主编《中小企业融资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预计2004年年初出版)、横向课题《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预计2003年年底完成)。
刘忠燕(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女 1953年1月生,金融学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学教学与研究21年,现主讲金融学专业基础理论课“货币银行学”;专业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院核心课“金融学”。曾讲授“金融市场学”、“证券理论与实务”。近五年在《国际金融研究》、《金融论坛》、《中国财政》、《天津社会科学》、《金融理论与实践》、《现代财经》等重要核心刊物、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5篇。主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程》、《现代股票经济通论》、《储蓄与投资》四部。参编六部。其中两篇论文被人大复印刊物全文转载、两部专著和一篇论文获“天津金融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天津社科十五规划项目”一项。完成天津社联“资本市场发展”调研项目一项。
孟生旺(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 1966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金融学系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1999年访问了英国宝成保险集团,2002年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保险与精算系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保险与精算。曾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5部。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各种科研奖励4项,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到会宣读了论文,2000年获“天津市优秀青年人才奖”。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保险经营风险评估与保险监管系统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安宝统计与精算研究中心项目“Actuarial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hinese Automobile Insurance”。代表作有:《实用非寿险精算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利息理论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Accounting for inpidual over-dispersion in a bonus-malus automobile insurance system,”(The ASTIN Bulletin, Volume 29, No.2, 1999, pp.327-337)。
孙森(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49年生人,祖籍广东省中山市,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于一九六九年到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插队;一九七四年进入天津财经大学财金系学习,一九七七年大学毕业;一九八五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九八八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一九九六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理事、天津农村金融学会理事,曾任天津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讲授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电子化、银行会计、银行外汇会计等课程,目前主要讲授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金融学、银行电子化、银行外汇会计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运行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市场、银行电子化。主持完成天津“九五”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两项(发展消费信贷若干问题的建议;规范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天津市教委社科项目一项;独著、主编、合著、参编各类著作8部;在《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四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曾获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获天津市金融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
唐以今(点击查看个人照片)教授 1982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年起在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任教。1986—1999 年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1995年获瑞士巴塞尔州立奖学金,在巴塞尔大学经济系作访问学者1年。1998—1999年获欧盟—中国高等教育合作奖学金,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转型经济研究所作高级访问学者6个月。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经济学。主持国家教育部课题2项 主持天津市教委课题1项 出版专著1部,学术论文多篇。
王淑敏(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 教授 生于1944年 河北省武邑县人 汉族 中共党员 1969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至今已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现任金融系货币银行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淑敏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并广泛涉猎中外金融信托与租赁领域,是中国较早从事信托租赁研究的专家之一。主要讲授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金融信托与租赁、证券理论与实务、西方货币信用理论研究。王淑敏教授在科研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撰写出版著作主要有: 主编《金融信托与租赁》(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专著《金融深化创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主编《投资经营与管理》(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主编《农行经营管理若干问题探讨》(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承担的科研项目有: 天津市社科重点科研课题“金融深化创新研究”和天津市教委科研课题“金融市场融资渠道拓展研究”。两项科研成果均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好评。公开发表论文几十篇。获奖成果多项。
姚莉(点击查看个人照片),1960年生,汉族,1978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1982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年进入南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2000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所教课程有:国际金融(全校挂牌)、国际金融(双语)、国际结算、金融理论专题讲座。
安合祥(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43年生人,河北省晋州人,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学计划专业毕业,教授,金融系投资教研室主任,中国宏观经济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任碧云(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1962年6月出生于山西榆社。1979年9月考入山西大学经济系就读,1983年8月毕业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以后留校任教,期间,先后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进修,1988年—1989年曾在厦门大学财金系研究生班学习。1997年12月调入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工作,同时攻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于1999年6月参加由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英语、经济学综合科目考试,顺利通过,并于1999年9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又于2002年9月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金融宏观调控。任教20年来,主要讲授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财政学、证券投资学、金融营销学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所讲授课程均受到专家、同行的认可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1994年被聘为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客座教授;2000年被聘为中国工商银行长春金融研修学院客座教授;2001年被聘为中国农业银行天津金融研修学院客座教授;1999年以来,多次为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资金部、零售金融部、院校部、工会及云南省分行、辽宁省分行、天津市分行等作过学术报告;还为中国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天津市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天津分行等作过学术讲座。
李素梅(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
从事金融学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站在全球角度研究金融经济问题,立足实用性研究,着力借鉴北美成功金融经济体系,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经济发展模式。
2004年以来,美国,加拿大高级访问学者
获得北美“金融证券与保险投资顾问”(Financial Security Advisor and Investment Representative)资格认证
主要研究领域: 中美投资基金比较研究 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金融投资管理 风险管理与保险理财 联系方式:E-mail:sammyli28@hotmail.com
主要代表作
一.专著
[1] 《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7 [2]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综合绩效及发展战略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8
二.教材
[1] 《金融学》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6 [2] 《证券投资教程》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3] 《货币银行学》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4 [4] 《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参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1
三.主要学术论文
[1] “The analysis of net cash inflow of money market in US and their revelation” 发表于《China-USA Business Review》
Volume 7,Number 3,March 2008 [2] “美国养老保险基金与共同基金关联效应分析及启示” 《现代财经》 2008.3 [3]“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tegies of Chinese and U.S.Holders of Mutual Funds and their Revelation”, 提交主题为 “3rd Asia E-Business International Forum”的国际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2007.2 [4]“The analysis of Mutual Funds in US and their revelation” 提交在希腊举行的主题为“Department of Shipping, Trade and Transport” 的国际研讨会征文入选, 2007.7 [5]“美国基金业发展的相关分析及对亚洲的启示” 提交国际研讨会,《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9 [6]“美国股票基金投资组合转换率分析及借鉴”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6 [7]“美国共同基金行业结构历史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银行家》,2005.5 [8]“天津市发展民间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财经》,2005.3 [9]“国债的货币效应初探” 《现代财经》,2003.11 [10]“中国信用缺失的内生性及外生性探析”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5 [11]“我国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有效联结之途径” 《现代财经》,2001.3 [12]“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浙江金融》,2000.9 [13]“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小企业” 《宏观经济管理》,2000.9 [14]“通货紧缩原因的内生性及外生性探析” 《金融市场》,2000.4 [15]“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效应的几点思考” 《内蒙古金融研究》,2000.4 [16]“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宏观经济学思考”,“留美经济学会”组织的“国际研讨会”参会论文并做主题发言,部分观点载《经济学动态》 1998.7
四.完成科研项目
[1]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操作系统设计及编制”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横向委托科研项目 项目负责人之一,已完成并通过鉴定,2007.11 [2]“资本流动与民间投资发展”,天津市“十五”投资项目
项目负责人,已完成并通过鉴定,2005.10 [3]“天津市增加民间投资的有效战略研究”,天津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鉴定,2004.11 [4] “股票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因素相关性分析研究” 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
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鉴定,该项目被“海通证券有限公司”采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3.11 [5] “宏观经济运行与金融宏观调控研究” 天津市“九五”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市级鉴定,2000.6
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上册微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下册宏观部分)》,丛屹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3、《货币银行学原理》第五版,郑道平、龙玮娟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6出版。
张维(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58年出生。1982年春、1985年春和1988年秋在天津大学分别获工业电气自动化工学学士学位、系统工程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1990、1993年分别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4—1995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助理研究员,1998—2000美国任斯利尔理工大学拉里管理学院访问教授。历任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学院mba 中心主任、副院长,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等职。1997年获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称号,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科研方向是金融工程、创业管理,在全国首批招收了金融工程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我国最早从事金融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学者之一。迄今已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金融风险分析、防范与控制”在内的7项国家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过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992)、天津青年科技奖(1992)和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主要讲授“管理学科研究前沿”、“金融定量分析”、“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创业管理”等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社会学术兼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八、九届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管理学会副会长等,并担任《管理科学学报》编委和编辑部主任、《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和《中外管理》杂志的编委。
孟生旺(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 1966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金融学系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1999年访问了英国宝成保险集团,2002年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保险与精算系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保险与精算。曾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5部。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各种科研奖励4项,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到会宣读了论文,2000年获“天津市优秀青年人才奖”。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保险经营风险评估与保险监管系统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安宝统计与精算研究中心项目“Actuarial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hinese Automobile Insurance”。代表作有:《实用非寿险精算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利息理论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Accounting for inpidual over-dispersion in a bonus-malus automobile insurance system,”(The ASTIN Bulletin, Volume 29, No.2, 1999, pp.327-337 和差化积
sinx+siny=2sin[(x+y)/2]cos[(x-y)/2] sinx-siny=2cos[(x+y)/2]sin[(x-y)/2] cosx+cosy=2cos[(x+y)/2]cos[(x-y)/2] cosx-cosy=-2sin[(x+y)/2]sin[(x-y)/2]
积化和差
sinxsiny=-1/2[cos(x+y)-cos(x-y)] cosxcosy=1/2[cos(x+y)+cos(x-y)] sinxcosy=1/2[sin(x+y)+sin(x-y)] cosxsiny=1/2[sin(x+y)-sin(x-y)]
1、《货币银行学原理》第五版,郑道平、龙玮娟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6出版。
2、《国际金融概论》,王爱俭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出版。
3、《投资学》,张元萍,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