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西地区大扁杏优良品种及栽植技术的研究论文
摘 要:大扁杏既是辽西地区林农致富的主要树种,也是辽宁发展千万亩经济林项目的当家树种之一。基于此,阐述了整地、栽植密度、覆膜与定干办法,总结出辽西地区大扁杏优良品种及栽植技术,为辽西地区发展大扁杏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大扁杏;优良品种;栽植技术;辽西地区
大扁杏,蔷薇科(Rosaceae)乔木,学名Armeniaca vulgaris。普遍栽培于世界温带地区。杏仁不仅可入药,可食用,也可制成果酱、罐头、杏乾等。近年来,先后在辽宁省凌源市的乌兰白镇、松岭子镇和三十家子镇,北票的蒙古营子乡、朝阳县的二十家子乡和乌兰河硕乡,喀左县的甘召乡、卧虎沟乡和官大海乡,建平县的小唐乡、沙海镇和清风山乡等地区建立和发展了多个大扁杏商品基地,在这些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选用名优品种,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使辽西地区扁杏生产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阳坡、半阳坡,坡度在25°以下,土层在30 cm以上,地下水位在1.5 m以下,排水良好的地方建园,利用选育的大扁杏优系建园,在辽西地区选择龙王冒,一窝蜂,优一、山杏等品种作授粉树,配置比例为5∶1。整地办法
在气候干燥、降雨少、土壤瘠薄、土层薄、为保证大扁杏栽植成活率及幼树生长发育以及结果树的高产、稳产、高标准整地尤为重要。定植前,按设计的株行距挖深80 cm、宽1.0 m的定植沟或长、宽、深各70 cm的定植穴,沟底施入农家肥(每株30 kg),先回填表土。坡地按规划设计沿等高线挖沟,将上层熟土置于沟上沿,把下层生土堆于沟下沿。挖好沟后,用挖出的熟土和沟上沿表层土壤回填。同时,利用杂草或绿肥作物分层压青或施入有机肥。在水平沟整地的同时或之后修成环山等高梯田。栽植密度和方式
实行宽行密植的栽植方式,行距4.0 m,株距2.0 m。每667 m2栽植83株,这样既有利于光照,又便于管理和采收。在密植的条件下,大扁杏树短期内即可建造大量的枝叶,不仅为单位面积内树冠群体结构奠定了数量基础,而且有效提高了绿色光合生产面积和光能利用率,从而产生较高的生物量,为实现早期丰产奠定了物质基础。栽植方法
4月上中旬或秋季栽植。栽植前要严格挑选苗木,选用Ι级苗或Ⅱ级苗。造林前,将苗木根系浸泡在10~20 mg/kgABT生根粉溶液中30 min。以栽植点为中心,挖径、深各40 cm的栽植穴,把苗木垂直放入栽植穴内,矫正栽植位置后,进行埋土,边埋边轻轻提苗木,使根系舒展和与土壤密接,当填至大半穴土时,轻踩使苗木固定,然后灌足水,待水渗下后填土至满穴,踏实。栽植深度以苗木根项处的原土印略低于地面为宜。培土与覆膜技术
植苗后根据栽植穴的大小,在苗木基部堆成高20 cm、底面积大于栽植穴的土堆或用塑料薄膜覆盖栽植穴。为确保大扁杏栽植成活率,苗木定植后用地膜覆盖树盘罗将地膜剪成1.0 m见方的规格,中间用铁器穿个孔洞,将地膜孔洞从苗木上方穿过,舒展的覆盖在苗地颈四周,用土在地膜的四周和中心部分压实,地膜覆盖既可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又能消灭树盘杂草,对提高栽植成活率效果明显。定干和套塑料袋
栽植后萌芽前,距地表50~60 cm饱满芽带将主干剪掉,以促进分枝。为了保护芽眼及幼芽免受害虫危害,定干后用直径2 cm,长20~30 cm的塑料袋将整形带内的主干套严(上部封死)。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扁杏的主要病虫害是桑白蚧、球坚介、食心虫和杏疔病。桑白蚧是大扁杏林的毁灭性的害虫,轻者造成减产,重者会使整园扁杏林枯死,出现毁园现象,给林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通过田间设点研究,总结出了点滴挂瓶法、涂刷石硫合剂等经济适用的防治技术,解决了防治难题。主要做法是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合理使用药剂综合防治。萌芽前喷布3~5°Be石硫合剂,5月末幼果期喷布2.5%溴氰菊酯2 000倍液,1.2%苦参碱·烟碱乳油5~10倍液涂刷树干,45.0%氧化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能有效地防治球坚、桑白蚧壳虫和食心虫等病害虫的危害;应用2.0%宁南霉素,8.0%宁南霉素,四霉素(梧宁霉素)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树冠,能有效预防杏疔病的发生,并可起到提质增产的效果。
第二篇:杏林下玉竹穿山龙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发展经济林下特色产业已成为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对“回归自然”和化学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医中药和以药用植物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日益受到青睐。
一、研究背景
1资源优势营口市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曾是中古中草药历史上四大集散地之一,享誉海内外,在中草药生产上具有重要地位。据调查统计全市各类野生中草药材达600余种,可入药的植物资源最多的有玉竹、白鲜皮、威灵仙、苦参、北豆根、穿山龙、茵陈蒿、车前草等60余种。气候适宜、雨量充沛、为栽植中草药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
2市场前景中药养生治病已成为一种现实的趋势,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不仅利用中医中药治病,而且还在高等院校开设中医药专业,因此对中草药药材的需求也在快速递增。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发挥主导产业的潜能,从种植业起步,做强做大林下中草药产业,必然会在广阔的中草药药材市场上有所作为。
二、生产技术方案
(一)林下玉竹栽培
1形态与生长习性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cm~60cm,茎似小竹竿,叶光莹如竹叶,地下根茎长而多节,故有玉竹、地节之称。玉竹喜凉爽、潮湿、蔽荫环境,耐寒、怕积水和强光直射,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佳。一般温度在9℃~13℃,根茎出苗,18℃~22℃时现蕾开花,19℃~25℃地下根茎增粗。生产周期为3年。
2林下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林下种植玉竹的特点选择在背风向阳、凉爽,排水良好,土质肥沃数宗的杏树园内。在杏林内选择较平坦地带,清理林下杂草,杂柴,达到七分阳三分阴,在嫩梗嫩叶期打上灭生性除草剂,施入有机肥作基肥,每亩用量为2500kg~3000kg,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播种区按上下坡度作床,将土深翻30cm,细耙做畦,畦宽1.0m~1.30m,沟宽25cm~30cm、深15cm。
(2)繁殖方法。①种子繁殖;②根状茎繁殖。
(3)管理。栽后当年不出苗,翌春出苗后,及时除草,第一次可用手拔或浅锄,避免锄伤嫩芽;第二年春及时撤掉没腐烂的覆盖物,保持畦面无杂草;第三年根茎已密布地表层,只宜用手拔除杂草,秋天或第四年春天可起苗移栽。玉竹最忌积水,在多雨季节到来以前,要疏通水沟以利排水。
(4)采收与加工。玉竹种植一年后即可收获,但产量低,大小还不到规格。2~3年生的玉竹收获最好,产量高,质量好。四年生的产量更高,但质量下降,纤维素增多,有效成分下降。因此选择栽后二、三年,于8月中旬采挖。选雨后晴天、土壤稍干时,用刀齐地将茎叶割去,然后用齿耙顺行挖根,抖去泥沙,按大小分级,放在阳光下暴晒3~4天,至外表变软,有黏液渗出时,置竹篓中轻轻撞击根毛和泥沙,继续晾晒至由白变黄时,用手搓擦,如此反复数次,至柔软光滑、无硬心、色黄白时、晒干即可。
(二)林下穿山龙栽培
1形态与生长习性穿山龙,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状茎横生,圆柱形,多分枝,栓皮层显著剥离。茎左旋,近无毛,长达5m。单叶互生,叶柄长10cm~15cm,宽9cm~13cm;叶片掌状心形,变化较大,茎基部叶长10cm~15cm,宽9cm~20cm,边缘作不等大的三角状浅裂,中裂或深裂,顶端叶片小,近于全缘,叶表黄绿色,有光泽,无毛或稀疏的白色柔毛,尤以脉上较深。穿山龙生于半阴半阳的山坡灌木丛中、稀疏杂木林内,喜肥沃、疏松、湿润、腐殖较深厚的壤土,适应性强,耐严寒,耐旱性极强。
2林下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应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稀疏林内壤土,土壤酸碱度以微酸性至中性为宜,忌选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低洼易涝地种植。入秋整地最好,整地前施入腐熟农家肥,深翻25cm~30cm,整平,按宽1.2m~1.5m、高15cm~20cm做畦,长度不限。
(2)繁殖方法。①种子繁殖;②根状茎繁殖。
(3)管理。小苗出土后长至10cm左右,生长出3~4片真叶时,应疏去过密的弱苗、病菌,保留强壮的幼苗,株距5cm。小苗生长1年后,于秋季地上植株枯萎后进行移栽,或在第2年春季化冻后移栽,按行距40cm、株距20cm开沟摆苗,覆土5cm厚压实。应做到见草就除,保持苗床无杂草,也可用乙草胺封闭灭草,避免草荒。移栽后植株伸蔓时应搭架、领蔓,以免植株互相缠绕,造成通风不良,使病害产生,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
(4)采收与加工。穿山龙移栽后3年即可采收,春秋均可采挖,但春季采收的薯蓣皂甙元含量不高,因春季为营养生长期,采挖的不多,收购的也少,9~10月采收的较为普遍。采收时将地下根茎全部刨出,加工时去掉须根及残皮,切成小段,采用晒干、阴干、烘干等方法,为缩短干燥时间,现以晒干、烘干为主,避免干燥时间过长,易发霉变黑,影响药材产量及品质。
三、综合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中药出口取得稳定增长,出口比例不断增加,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是主要出口市场,可见国际上对中药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出口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市场潜力和前景十分可观。杏林下玉竹、穿山龙种植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培育与壮大了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规模经营,对促进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2环保效益林下中草药种植依托森林资源开发与建设,在管理与经营林下产业的同时,对森林资源也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表现在有效防止对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有效遏制森林火灾及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为了更好的发展林下产业,林农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也将逐步提高。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极大提高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与责任感。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篇:真实感图形绘制技术研究论文
一、引言
随着虚拟现实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及应用内容的复杂化,尤其近两年网络图形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真实感图形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真实感图形实时绘制技术的需求急剧增加,使其成为计算机图形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以下我们主要介绍基于图像、点和图形与图像相结合这三种图形绘制技术。
二、基于图像的绘制技术
基于图像的图形绘制技术是从采样图像序列生成新视景图像的过程。首先在源场景中确定一系列的采样视点和采样方向,然后进行图像采样,并对得到的图像序列进行变换、组织,生成图像流场。依据观察者在虚拟场景中的位置和观察方向再从图像流场中检索生成新视景所需的光线信息从而恢复出图像。源场景可以是实景, 也可以是计算机合成场景, 且二者可以混合使用。
基于图像的图形绘制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全光函数。全光函数为一参数化函数,定义了空间任一视点处,在任何时刻和任一波长范围内的所有可见信息。用计算机图形学的术语,它描述了给定场景中所有可能的环境映照集合。
对空间中的任一视点,从该视点出发的任一视线均可用球面角和定义。若记光波长为X,则在T时刻,视点V处的全光函数定义为:
全光函数刻画了一给定场景中任一点处的环境映照,因而,它以图像形式给出了场景的精确描述。将视点,和球面角,及时刻代入全光函数的定义式中,即可生成一帧给定视点沿特定方向的视图。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全光函数的采样,所得视图为全光函数的一个样本。于是,基于图像的图形绘制问题可描述为:从给定全光函数的离散样本集合中重构连续的全光函数,然后,在新的视点位置重新采样该函数来绘制新的视图。即基于图像的图形绘制过程其实是全光函数的采样、重建和重采样过程。
由全光函数的定义可知,一般意义上的全光函数是7维的,需要采样的图像信息量很大,因此,直接构造全光函数往往非常困难。在实际应用中, 针对具体的应用需求,我们可以合理地简化全光函数,以达到要求的实时绘制图像的效果。
我们通过限制观察者在一些离散的给定点观察场景,并忽略维全光函数中的波长、时间等其他参数,便得到一个维的全光函数:
其中,、分别对应于相机在固定视点的水平观察方向和镜头的焦距。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全光函数表达,又称为基于全景图集合的方法。
三、基于点的绘制技术
物体表面几何细分的极限是点,点模型用从几何体表面密集采样得到的离散点用来隐式地表示物体的表面。与传统的三角网格模型相比,点模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不包含任何拓扑信息,如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及点的邻域信息等,因此常被用来构建几何体难以描述的“软”物体(如烟、云、灰尘、火焰、水和树等)。
基于点的绘制技术将点作为绘制基本元素。通过适当的采样,场景对象被表示成一组密集的表面采样点,与这些点一起存储的还有点的颜色、深度和表面法向量等信息,根据这些点的信息经过表面重构,生成连续表面而非离散点云构成的真实感图形。使用点的几何信息,加上基于点的光照、纹理、阴影等处理就可得到真实感图形。由于保存了点及其几何信息,并且点的采样与视点无关,所以,基于点的某些处理过程可以从绘制过程分离,并经过一次采样后,可以进行多次不同视角的场景绘制,这样就提高了绘制速度,达到交互实时绘制的目的。
点绘制技术要注意三个关键点:
1.存储效率。基于点的绘制方法只要求存储点的几何信息,而不需要点与点间的连接结构信息,看上去存储效率似乎高,其实不然。因为用点表示场景所需要的采样点比多边形网格多的多,因此,如何有效存储这些点是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2.绘制性能。这是采用基于点绘制技术的主要动机,当场景高度复杂,构成场景的三角片在屏幕投影比一个象素还小时,绘制单个点会更加有效。当前基于软件实现的点绘制算法和部分硬件加速算法都以提高绘制性能为其目标之一。
3.绘制质量。点绘制技术最关键的工作是由离散点在屏幕重构没有空洞的连续表面。给定一组表面采样点,可以方便地把它们由物体空间转换到屏幕空间,并映射到屏幕象素,当多个表面的采样点映射到一个屏幕象素时,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解决可见性问题,但困难在于,一个表面的采样点并不能映射到这个表面在屏幕上的所有象素,因而可能产生空洞。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途径产生了目前各种各样的绘制方法,并且仍是进一步研究的关键。
四、基于图形与图像的混合绘制技术
基于几何模型的绘制方法和基于图像的绘制方法在解决通用平台实时真实感绘制问题上均存在着局限性,这使研究者开始考虑将两者结合起来,互补长短,寻找达到目标的新途径。
所谓混合绘制,指的就是同时采用几何及图像作为基本元素来绘制画面的技术。该技术根据一定的标准,动态地将部分场景简化为映射到简单几何体上的纹理图像,若简化引起的误差小于给定阈值,就直接利用纹理图像取代原场景几何来绘制画面。简单几何面置于被简化景物的中心,而简化误差被严格控制在给定的阈值内。这种绘制技术可以在一定误差条件下,以较小的代价来快速生成场景画面,同时仍保持正确的前后排序,所生成的图形质量也很高。
混合绘制最明显的应用是采用环境映照来表示远距离景物,如天空、山脉等,而近距离景物则采用传统几何绘制模式。该技术在各种模拟器的动态仿真及三维游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在一定误差条件下,以较少的代价来快速生成场景画面。但由于不论视点在何位置,对整个场景均取统一的环境映照,因而所生成的图像存在着较大的误差。
1996年,Shade等人提出了层次图像存储算法。该算法的基本出发点是,当景物离视点较远时,在前后两帧画面上投影位置的变化非常小。因此,若将这些远距离景物在前一帧画面中的投影图像存储起来,并以该图像作为纹理映射到一简单几何体上,以近似取代该景物在其后续画面中的绘制,就能有效地减少当前视域中的可见面片,从而极大地提高画面的绘制效率。但是,当场景中有很多可见景物时,利用上述方法将产生非常多的纹理图像,需占用大量存储空间。为此,Shade等人利用二叉剖分技术对场景进行层次剖分,每 个节点中的所有景物根据其距离视点的远近,动态地在几何描述和纹理图像之间切换。这一算法的主要贡献在于给出了一种纹理表示与原景物几何描述间的误差估计,并给出了视点运动的安全区域。但该算法由于采用从后至前的绘制顺序来生成画面,因而对于高度复杂的场景,算法的效率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高绘制精度,Sillion等利用带纹理的多边形网格来逼近远距离景物,而近景则仍采用传统的几何绘制技术。考虑到对于高度复杂场景来说,将远距离景物简经成其纹理表示仍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Sillion等采用预处理的方法来生成在不同视点范围处的远景纹理图像网格。与Shade的算法相比,这一算法具有更高的逼近精度。
后来,Snyder等人推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场景自动分层技术,该技术基于K-d 树结构及传统的Newell消隐算法,设计了一个适合于动态场景的空间剖分技术,进而实现了动态场坟的自动排序和分层。
五、结论与展望
基于图像的绘制技术摆脱了处理复杂几何建模的困难, 通过与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等技术的结合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基于点的绘制技术各类方法中,基于高斯滤波的表面足迹法呈现好的图象品质,可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如对采样模型中尖锐特征的绘制及采用硬件加速提高高品质图形的绘制速度。具有PHONG明暗着色的表面绘制,因基于变化的法向量,如何由离散点信息获取它们的值,也有许多新方法、新技术有待深入研究和开发。当前各种多分辨层次模型常专门针对某一种特定绘制算法,并且是不可交换使用的,如何设计有效的数据存储方式,以及在存储点的基本信息的同时,增加点的不透明度、曲率、散射函数等辅助信息仍值得研究。另外,在基于点的绘制技术中,由于点与点之间绘制次序的独立性,点绘制方法的并行实现对提高绘制质量和绘制速度将更加可行和有效,基于点的并行绘制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由于混合绘制技术研究还刚刚起步,还有待在下列问题或方面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1.有效的数据表示。为了达到基于图像的实时绘制,人们常常要在真实感和实
时性之间做权衡。许多系统不得不决定采用多少几何和多少图像;这样为了同时提高真实感和实时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数据表示。例如在绘制时采用从压缩数据直接绘制以及多分辨率表示,有效地节约了存取开销,同时又不影响绘制速度和真实感。
2.重建景物表面的光照属性。目前大多数图像绘制算法都是假设景物表面为漫射表面,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场院景的光照情况保持不变。显然,这种假设是理想化的,与实际应用具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图像绘制必须在重建三维几何的同时也重建景物表面的光照属性。
3.动态环境的绘制。直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基于图像的实时绘制技术方法都是
集中于静态环境。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人们希望基于图像的实时绘制技术也能够应用到动态动态环境的绘制。这样必须研究:采样(应该捕获多少幅图片)和压缩(怎样减少数据量)。
参考文献:
冯月萍,钟慧湘.基于离散点的点域绘制方法.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
彭群生、鲍虎军、金小刚.计算机真实感图形的算法基础,科学出版社,1999
徐丹、潘志庚、石教英.虚拟现实中基于图像的绘制技术,《中国图像图形学报》,1998
郑新.基于图像的快速绘制技术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01
第四篇: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新型施工技术探究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预应力锚固技术
在最近的几年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其中预应力锚固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广泛的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预应力锚固技术具有能够传递混凝土内部的拉力的特殊功能,这一特殊的功能受到了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专家的广泛关注,预应力锚固技术主要是通过锚杆进行地下工程四壁的挖掘,通过地下的土层和岩体产生的锚固了确保地下工程施工的相对稳定性,从而防止地下工程由于承重过大出现坍塌和其他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除此之外,预应力锚固技术还可与GPS定位技术相结合,通过两者的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就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施工信息,获取到地质情况的信息,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时间,更好的进行地下工程的建设,确保地下施工能够顺利完成。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对于混凝土技术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但是对于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你有了解多少呢?目前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近几年不断的发展成熟,已经成为近几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这种混凝土碾压技术主要是利用大型碾压机械,从而实现对混凝土的搅拌和压实工作,从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来看,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具有工作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投入的资金少,还能够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大面积碾压混凝土技术在大面积和大体积的施工中非常具有优势,尤为适用。因为大体积的压实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是非常常用的技术之一,为了水利水电工程能够更好的发应用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还需要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并且不断的创新,从而保证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能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进行灵活的应用。
2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特点
(1)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科学技术含量高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进行水利水电建设,五六十年代进行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建设,但是由于我国是刚刚建立的,经济实力薄弱,技术力量落后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工程项目的技术含量较低,而且我国的水利水电技术的更新速度慢,远远的被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甩在后面。经过三十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科学技术水平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行业发展较慢,施工人员掌握的科学技术少。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水利水电建设行业整体的运营体系变为以科学技术的创新为基本原则,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积极的相应国家政策,提高了科学技术手段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又把新技术应用到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如GPS定位技术,它的出现为水利测量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形式。再有就是CAD计算机辅助技术,CAD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现代的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要强化传统施工技术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的强化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的预应力锚固技术和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两个方面。那混凝土的预应力锚固技术来说,主要在水电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这种混凝土预应力锚固技术能够对原有的建筑物进行强化和加固,大量的研究表明,现代的混凝土预应力锚固技术是在传统的混凝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传统施工技术的一种创新和发展,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便利。
3结语
就近几年来看,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进行是施工的过程中,严格的规范施工人员,加大了科学技术力量的投入,我国的水利水电施工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水利水电工程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逐渐的受到重视。同样的水利施工技术关系到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良好的施工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工程质量,还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带的效益,因此一定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第五篇: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包括很多方面,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的节能,不但可以提高建筑质量,也提高了人民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本文针对外墙保温技术策略,进行了几点简明分析,结合分析进一步完善外墙内保温技术,通过技术上的有效探究,也希望为实际建筑工程外墙内保温施工措施进行深入探析,进而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水平,为国家经济建设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如今国家经济发展,带动了各个产业发展,在建筑工程领域,外墙内保温属于重要施工内容,该技术应该不断深入分析,并且要结合实际,对室内的保湿也要有所控制,因地区性差异制约,通常具体施工应该提出具体策略,明确施工技术,也要不断进行经验积累,从而分析,并且实现共享,让国家建筑工程事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不断为国家经济发展提出新的实施方针,力求通过技术分析,保证国家经济建设水平。
1外墙内保温技术
如今建筑墙体保温已经备受关注,尤其在寒冷区域,更应该做好御寒措施,用积极的心态结合实际情况,施工时应该看到实质性的施工内容,在施工范围内,明确施工成本与施工等材料的使用。通过对施工进行目标工作的处理,可以提高预警效率,尤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施工保温技术应该在温差变化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提高施工的有效性。以实际施工来说,室内外环境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外墙内保温施工会因受热不均匀造成质量出现问题,长此以往,必然会因一些建筑的采暖质量不高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不利于向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些区域,冬季室内采取温度升级采暖,所以要重点以内保技术发展为主,重视冷热情况下,楼板与内墙之间的变化,通过施工技术以及一些理论上的知识,重点分析施工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找到一个符合实际发展的施工策略。此外,若外墙受到破坏,长期积累下去,内保温系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表明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必须要给予重视,从施工初期入手,来提高施工质量。
2建筑外墙的内保温施工技术
基于外墙内保温技术的施工过程发展起来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即是在外墙的外侧砌上一层保温材料,让建筑达到与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更加明显的保温效果。外墙外保温技术与外墙内保温技术唯一的不同就是安置保温材料的位置,外墙外保温技术将保温材料安装在了外墙的外侧,这样的安装结构会比外墙内保温结构要好,使建筑室内与室外温差降低,对保温材料起到了保护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起到保温作用,延长其寿命。由此可见,外墙外保温技术相比外墙内保温技术更加的稳定和安全,对室内的保温也是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有以下几种值得推荐的优点:a.外保温施工技术所采用的聚苯板保温材料,在外墙外侧极好的起到了对冷空气的隔绝作用,阻绝了室内暖空气与室外冷空气的交换,较好的消除了热桥的现象,极大的保证了室内温度的稳定,也起到了良好的保温作用。b.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极大的保护了保温材料的质量,延长了使用寿命。比如在寒冷的冬季,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能够较灵活的解决温差问题,因此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温差造成的影响,所以即使外面的冷空气多么强烈对室内的温度也难以造成影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墙体出现破裂、变形的现象。c.保证了建筑室内的美观。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在室内进行保温材料的粘结,使得室内美观程度降低,然而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就较好的防止了这一点的出现,在室外进行保温材料的安装,使得室内的面积不但没有减小还比较美观,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舒适度。同时聚苯板材料易于切割,可以将其切割成适当的形状作为室内的美感装饰物。
3内外混合保温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在外墙内保温方面更要重视内外混合保温技术,其技术的提高也有利提高工程的有效性。内外混合过程中主要是将两者技术进行融合,实际施工上,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应该在不同区域使用不同保温技术。施工操作过程中,明确混合温度的优势,提出保温技术的实施内容,在建筑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要给予相应完善的措施。结合两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也提高了施工水平,保温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在明确混合保温技术优势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不足之处,可能会造成建筑的变形问题,这就直接影响到保温效果,在长期温差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还建议进行进一步分析,结合有效技术,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
4外墙保温施工的做法
4.1在保温施工中使用无空腔结构
在建筑工程项目保温施工中,通常使用的保温材料是聚苯板。受到风力与重力的影响,保温层容易出现脱落或者开裂的情况,因此对聚苯板的强度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使用无空腔的结构,能够有效增加粘接的面积,从而提高保温层自身的强度,对保温隔热系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4.2选择适合的保温材料和保温层
在建筑工程中,保温层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施工的同时要使用水泥砂浆,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其收缩幅度问题,避免因强度问题发生墙体开裂。同时对水泥砂浆的使用也要进行监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对柔韧性进行处理,提高其耐候性。例如可以适当的放入一些纤维物质,这样抗裂指数就会提高,有利于长期保存。与此同时,配置增强网,选择有效的隔热保温板,结合实际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使用,明确保温材料特点,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4.3制备及应用施工浆料
制备保温浆料是外墙保温技术中的重点环节,对保温效果起到十分重要影响。因此,在建筑外墙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根据相关的要求,对施工浆料制备的各个材料量给予控制。进行保温浆料的制备工作,需要选择强制式的砂浆搅拌机,并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依次放入相应的材料。在保温浆料制备的期间,可以按照浆料骨料状态、湿表观密度等对搅拌质量进行判断,倘若浆料验收质量合格,就可以进行抹灰施工。
综上,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居民居住质量的提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内容,所以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更要重视房屋保温技术,采取不同的保温措施,提高保温效果,给人民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尤其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同时,以有效的技术指导,进一步完善建筑保温技术,开发新资源。作为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重视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不断创新并且改善该技术,通过优质的服务与保温施工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供更便利、优越的生活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赖伟.建筑工程中外墙内保温的施工技术[J].建设科技,2016,2:71-72.[2]陈开勇.探讨工民建工程外墙保温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8:40-41.[3]田建军.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及应用[J].科技展望,2016,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