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对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范文大全]
编辑:心上花开 识别码:130-859619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1-04 10:34: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对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 202_ 〕3 33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2_ 年 9 月 16 日

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微型产业集聚区,具有细分高端的鲜明产业特色、产城人文融合的多元功能特征、集约高效的空间利用特点,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镇,但也出现了部分特色小镇概念混淆、内涵不清、主导产业薄弱等问题。为加强对特色小镇发展的顶层设计、激励约束和规范管理,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发展定位为前提,以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为重点,促进产城人文融合,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规范管理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抓手,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支撑。

(二)基本原则。

——遵循规律、质量第一。立足不同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客观实际,遵循经济规律、城镇化规律和城乡融合发展趋势,不下指标、不搞平衡,控制数量、提高质量,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不同地区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适合什么发展什么,合理谋划并做精做强特色小镇主导产业,防止重复建设、千镇一面。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引导市场主体扩大有效投资,创新投资运营管理方式,更好发挥政府公共设施配套和政策引导等作用,防止政府大包大揽。

——统一管理、奖优惩劣。把握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实行正面激励与负面纠偏“两手抓”,实行部门指导、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强化统筹协调和政策协同,防止政出多门。

二、主要任务

(三)准确把握发展定位。准确理解特色小镇概念,以微型产业集聚区为空间单元进行培育发展,不得将行政建制镇和传统产业园区命名为特

色小镇。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区位布局,主要在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周边等优势区位或其他有条件区域进行培育发展。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发展内涵,发挥要素成本低、生态环境好、体制机制活等优势,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空间、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新载体。

(四)聚力发展主导产业。聚焦行业细分门类,科学定位特色小镇主导产业,提高主导产业质量效益,切实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错位发展先进制造类特色小镇,信息、科创、金融、教育、商贸、文化旅游、森林、体育、康养等现代服务类特色小镇,以及农业田园类特色小镇,打造行业“单项冠军”。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吸引先进要素集聚发展,助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五)促进产城人文融合。推进特色小镇多元功能聚合,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空间。叠加现代社区功能,结合教育、医疗、养老整体布局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完善社区服务、商业服务和交通站点,建设 15 分钟便捷生活圈。叠加文化功能,挖掘工业文化等产业衍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互交融,建设展示小镇建设整体图景和文化魅力的公共空间。叠加旅游功能,加强遗产遗迹保护,因地制宜开展绿化亮化美化,打造彰显地域特征的特色建筑,保护修复生态环境。

(六)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进特色小镇市场化运作,以企业投入为主、以政府有效精准投资为辅,依法合规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特色小镇投资运营模式。培育一批特色小镇投资运营优质企业,鼓励有条件有经验的大中型企业独立或牵头发展特色小镇,实行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建设运营管

理,探索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和盈利模式,带动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

(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提高就业吸纳能力。结合主导产业加强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服务,提高创业者和劳动者技能素质。发展创业孵化器等众创空间,强化场地安排、要素对接等服务功能。鼓励中小银行和地方银行分支机构入驻特色小镇或延伸服务,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引导入驻企业与电商平台深化合作,拓宽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的商业渠道。

(八)完善产业配套设施。着眼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发展所需,健全公共性、平台性产业配套设施,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完善智能标准生产设施,提供标准厂房和通用基础制造装备,降低投产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健全技术研发转化设施,发展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科研成果中试基地。健全仓储集散回收设施,完善电子商务硬件设施及软件系统。

(九)开展改革探索试验。根据特色小镇多数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区位特点,推动其先行承接城乡融合发展等相关改革试验,努力探索微型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路径。深化“放管服”改革,因地制宜建设便企政务服务设施,有效承接下放的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完善政务服务功能,优化营商环境。允许特色小镇稳妥探索综合体项目整体立项、子项目灵活布局的可行做法。开展供地用地方式改革,鼓励建设用地多功能复合利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低效土地,稳妥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交易。探索投融资机制改革,谋划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相匹配、财务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

三、规范管理

5(十)实行清单管理。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按照严定标准、严控数量、统一管理、动态调整原则,明确本省份特色小镇清单,择优予以倾斜支持。对此前已命名的特色小镇,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可纳入清单,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清理或更名。国务院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不命名、不评比特色小镇。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国特色小镇信息库,加强对各省份特色小镇清单的指导监督和动态管理。

(十一)强化底线约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单个特色小镇规划面积原则上控制在 1—5平方公里(文化旅游、体育、农业田园类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上限可适当提高),保持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比例,保持四至范围清晰、空间相对独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入驻,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县级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地区原则上不得通过政府举债建设特色小镇。严控特色小镇房地产化倾向,在充分论证人口规模基础上合理控制住宅用地在建设用地中所占比重。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重大灾害治理,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十二)加强激励引导。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组织制定特色小镇发展导则,在规划布局、主导产业发展、产城人文融合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普适性操作性指引,引导培育一批示范性特色小镇,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建立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投资运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债务风险可控前提下增加中长期融资支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特色小镇

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特色小镇有一定收益的产业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项目建设。鼓励地方通过安排相关资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等方式,对特色小镇发展予以支持引导。

(十三)及时纠偏纠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违法违规的特色小镇予以及时整改或淘汰。对主导产业薄弱的,要加强指导引导,长期不见效的要督促整改。对违法违规占地用地、破坏生态环境的,要及时制止并限期整改。对投资主体缺失、无法进行有效建设运营的,以及以“特色小镇”之名单纯进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的,要坚决淘汰除名。

四、组织 实施

(十四)压实地方责任。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统筹制定本省份特色小镇管理制度、政策措施和检查评估机制,做好组织调度和监测监管。市县级人民政府要深化认识、把握节奏、强化落实、久久为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细化可操作的工作措施,并科学编制特色小镇规划。

(十五)加强部门指导。依托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体育总局、国家林草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强化协同协作,统筹开展特色小镇监测督导、典型示范和规范纠偏等工作,督促有关地区及时处置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工作不力的地区进行通报,切实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第二篇:对于促进翁源县民宿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关于促进翁源县民宿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民宿经营管理,提高民宿服务质量,促进我县民宿业快速发展,保障旅游者与经营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广东省旅游条例》《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县民宿指导意见。

一、对象界定 民宿是指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己拥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住宅或者其他条件开办的,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旅游者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景观、特色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二、发展原则 民宿发展要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注重品质、体现特色、保护环境、永续利用等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开办条件 从事民宿经营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经营用房 1.凡新建用于民宿即经营性用房的,均须完善项目用地审批手续和按照建设报建程序办理工程报建手续,严禁以开办乡村民宿名义变相发展房地产。

2.对现有未完善房屋产权手续且正在从事食宿服务的农村房屋(含农村出租屋),以及拟改造为农村民宿的房屋,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房屋结构质量进行安全检测和出具“相关房屋安全性鉴定报告书”,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后方可进行经营服务。

3.民宿单幢建筑的客房数量应当不超过 14 间(套)。单幢建筑客房数量超过前述规模的经营接待旅客住宿的场所,应当依照旅馆业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进行管理。

4.民宿选址应当符合空间规划的相关规定,且不能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严控区等生态红线内,并应当避开易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域。民宿建筑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房屋质量安全的标准和要求。

5.每层楼面至少设一个通风采光的卫生间,地面应经防滑处理且有防滑标志,干湿分隔,卫生条件应符合有关规定,配备洗漱台、淋浴装置、梳妆镜等设施。

(二)消防安全 1.不得采用金属夹心板材作为建筑材料。

2.休闲娱乐区、具有娱乐功能的餐饮区总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500 ㎡。

3.位于同一建筑内的不同民宿之间应采用不燃性实体墙进行分隔,并独立进行疏散。

4.应设置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每 25 ㎡应至少配备一具 2kg 灭火器,灭火器可采用水基型灭火器或 ABC 干粉灭火器,灭火器设置在各层的公共

部位及首层出口处。

6.每间客房均应按照住宿人数每人配备手电筒、逃生用口罩或消防自救呼吸器等设施,并应在明显部位张贴疏散示意图。

7.安全出口、楼梯间、疏散走道应设置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楼梯间、疏散走道应设置应急照明灯。

8.封闭楼梯间、敞开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外的出口可以作为安全出口;当主体结构为可燃材料时,木质楼梯应经阻燃处理,楼梯的宽度、坡度应满足人员疏散要求。

9.

墙、柱、梁、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等均为不燃材料的民宿,应符合下列消防安全要求:

(1)采用钢结构时应进行防火保护,柱的耐火极限应达到 2.0h,梁的耐火极限应达到 1.5h。

(2)每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 5m。当房间门至楼梯入口的疏散距离小于 15m,且使用楼梯疏散的各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 人时,除首层外可设置 1 个安全出口。

(3)楼梯间隔墙、室外楼梯贴邻的外墙、楼梯的建造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10.墙、柱、梁、楼板等均为不燃材料,屋顶承重构件为可燃材料的民宿,应符合下列消防安全要求:

(1)经营用建筑层数不应超过 3 层。

(2)采用钢结构时应进行防火保护,柱的耐火极限应

达到 2.0h,梁的耐火极限应达到 1.0h。

(3)每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 5m。当房间门至楼梯入口的疏散距离小于 15m,且使用楼梯疏散的各层人数之和不超过25 人时,除首层外可设置 1 个安全出口。

(4)楼梯间隔墙、室外楼梯贴邻的外墙、楼梯的建造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11.柱、梁、楼板等为可燃材料的民宿,应符合下列消防安全要求:

(1)经营用建筑层数不应超过 3 层;当经营用建筑层数为 3 层时,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200 ㎡;当经营用建筑层数为 2 层时,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300 ㎡。

(2)每一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 5m。当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 200 ㎡,房间门至楼梯入口的疏散距离小于 15m,且使用楼梯疏散的各层人数之和不超过 15 人时,除首层外可设置 1 个安全出口。

12.除厨房外,不得使用明火。不应存放液化石油气罐和甲、乙、丙类易燃可燃液体。确需存放的,应存放在独立的建筑内。厨房与其他部位应当采取分隔措施,并设置自然排风窗。燃油、燃气锅炉等易燃易爆用品,需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妥善存放管理。

13.

客房、餐厅、休闲娱乐区、零售区、厨房等不应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零售区、厨房宜设置在首层或其它

设有直接对外出口的楼层,且其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大于 200㎡。

14.

客房、餐厅、休闲娱乐场所、厨房等应设有开向户外的窗户,确有困难时,可开向开敞的内天井。窗户不应设置金属栅栏、防盗网、广告牌等遮挡物,确需设置防盗网时,防盗网和窗户应从内部易于开启。窗户净高度不宜小于 1.0m,净宽度不宜小于 0.8m,窗台下沿距室内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2m。

具体消防要求请看附件 1《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

(三)治安安全 1.安装治安主管部门认可的民宿住客信息采集系统,按照规定进行住客实名登记和从业人员身份信息登记,并按照要求上报治安主管部门。

2.民宿接待处、出入口和主要通道,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于民宿集中的村庄和聚集地,在满足治安管理最低要求的前提下,可采取资源整合的方式,在村庄和聚集区域的重要路口和关键部位统一安装视频监控点。

3.民宿内应设置用于住客寄存贵重物品的设施。民宿客房要安装防盗搭扣。一楼应安装防盗设施,设施要便于由内向外开启的装置。

(四)卫生安全 1.民宿应当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加强卫生管理,公共用品用具要一客一换一消毒,一次性用品用具要一客一换。

2.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应当持有效健康证明。

3.民宿兼营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的,应当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规定,规范经营,保证食品安全。

四、办证程序 (一)民宿经营者应当依法申请商事登记,商事登记机关应当将其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登记为“民宿服务”。兼营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的民宿,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

(二)开办民宿旅游经营实行登记制度。民宿登记应当遵循便民原则。民宿登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民宿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旅游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办理民宿登记工作。办理民宿登记不得收取费用。民宿登记信息应当与有关监管部门共享。

(三)民宿登记事项包括:1.民宿名称、地址、经营者姓名及联系方式;2.民宿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客房数量;3.民宿建筑权属及类别;4.营业执照。从事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的,还应当提供食品经营许可凭证。

(四)民宿经营者应当对其提供的登记事项信息或者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

(五)民宿经营者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向民宿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登记,提交民宿登记事项相关信息和材料,并承诺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民宿开办要求以及相关规范开展经营活动。

(六)乡镇人民政府在收到民宿登记申请后,对登记事

项相关信息、材料齐全的,当场予以登记,并提供登记回执;对信息、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补正。

(七)民宿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民宿经营者应当在 30日内办理登记事项变更手续。

五、监督管理 (一)成立翁源县民宿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具体由县政府办、农业农村、公安、消防、文广旅体、卫健、住管、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组成,负责民宿发展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及管理过程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问题的协调和处置。领导小组下设翁源县民宿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广旅体局,负责牵头民宿的联合审批、联合执法和日常管理的指导督查。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制定相关监督管理措施和服务政策。

(二)各镇(场)负责本行政管辖区域内民宿的审核、指导、培训、服务、规划、统计、安全和日常管理工作,各镇(场)要安排相关人员,负责民宿管理工作。

(三)加强行业自律。民宿发展规模较大的村或镇(场)要推动成立民宿协会(分会)等行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六、政策扶持 (一)县设立 200 万元民宿发展专项资金,并每年列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投资需求大、综合效益好的民宿做大做强。

(二)经韶关市评定委员会评定为韶关市星级乡村旅游

民宿,由县按照韶关市《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意见》的补助标准给予同等奖励。评定为韶关市乡村旅游民宿的,三星级奖励 10 万元,四星级奖励 20 万元,五星级奖励 30万元。奖励金须专项用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

(三)大力实施精品民宿规范提升工程,对符合《翁源县“兰韵民宿”评定的必备条件》,并根据《翁源县“兰韵民宿”划分与评定标准》总分不低于 700 分的民宿,颁发“兰韵民宿”牌匾,给予一次性奖补资金,具体标准为:每间客房补助 1000 元,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 10 万元。

(四)县文广旅体、工信、税务等相关部门要引导规模经营民宿单位按照星级客栈民宿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大提升改造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民宿,引导其转为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公司化、规范化运营,提升其对地区生产总值和税收的贡献率。对转为限额以上住宿业的民宿,一次性奖励 10 万元。

七、附则 (一)本意见施行之前已开展民宿经营的,应当自本意见施行之日起 90 日内依照本意见有关规定申请民宿登记。

(二)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翁源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解释。

附件:1.《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 2.《翁源县“兰韵民宿”划分与评定标准》 3.《翁源县“兰韵民宿”评定的必备条件》

第三篇:规范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规范管理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汪岗镇民办教育工作经验交流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和大家交流我镇民办教育的一些做法,我交流的题目是《规范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汪岗镇地处浠水县西北部,面积为100多平方公里,辖区41个村,人口6.1万人,全镇现有民办幼儿园七所,其中市级先进幼儿园一所,县级先进幼儿园两所,民办小学一所——红太阳寄宿学校,是市级先进民办学校,在校生312人,教职工22人。自202_年开始启动普及农村学校学前教育工作以来,在县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在汪岗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汪岗教育总支充分发挥政府及教育局社管办办的职能,结合我镇教育发展落后的实际,以“公、民办教育同样提升”为基本思路,不断创新理念,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推动全镇民办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对民办教育的领导:教育总支成员有一人分管民办教育,另配一名专干负责民办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民办教育学校、幼儿园与中小学同样管理:总支成员每人蹲点1—2所幼儿园和一所公办学校,民办幼儿园的工作实绩与蹲点领导考核实行捆绑制,从而增强了蹲点领导的工作责任心。

二、端正办学(园)思想:

以往多数幼儿园以盈利为目的,为了好招生、多招生,迎合家长的意愿,在幼儿园开设珠心算、写字课、数字教学等小学所学知识的错误办园思想。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思想必须得以纠正。教育总支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对幼儿园加强保教质量的管理,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教学的转变,通过派园长、教师到外地学习考察、听专家讲座等方法加强教师培训,摆脱“托幼化”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发展的多方面需求,这才是正确的办园思想。

三、想办法,加大投入,改善办园(学)条件

我镇民办教育从去年到现在通过各种办法筹集资金共3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学校幼儿园的硬件建设、设备、教具等购置上。例如:红太阳寄宿学校投资68万余元,建设好学生餐厅、老教室重新装修及学校的文化氛围建设方面。红太阳幼儿园投资16万余元,改造成半封闭栏杆式围墙,添置办公教学用具、玩具及园内场地软化及塑胶跑道等。南凉幼儿园尽管规模小,也投资80万余元,新建园舍450平方米,硬化场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购置了办公桌椅、档案柜、幼儿专柜共23件,教具183件套,液晶电视4台等设备。杨祠幼儿园又投资15万元,用于食堂重新装修,购买了蒸饭机等设备,补充了儿童生活用品及办公用品和一套大型玩具及43件教具等。康康幼儿园的王咏枝园长有事业心,也有一定经济基础。王干事及专干通过镇领导出面与村协调落实了建园土地,在老幼儿园的基础上再投资110万元,新建800平方米的教学楼一栋,园地面积202_平方米以上,操场全部硬化,同时做了360平方米的塑胶跑道,购置了一套大型的玩具;活动室配齐了桌椅、黑板、电视、影碟、书柜、书架,安装了保温桶、幼儿口杯架,大型空调及电扇等;寝室配齐了标准的床铺及用品、卫生间、衣帽间配齐了消毒柜、衣柜、洗手池等;厨房购置了新的炊具一套;园长(教师)办公室购置了电脑等办公用品。全园按高标准建设,全方位配置到位,一应俱全。目前,在农村来看是一所环境优雅,设施一流,文化氛围浓厚的高档幼儿园。

以上各民办教育学校、幼儿园大量资金的投入极大的改善了全镇民办学校、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大步地提升了办园的层次,同时提高了全镇办学、办园的整体水平。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觉得把孩子送到这么好的学校、幼儿园,再不担心孩子的教育输在起跑线上。

四、加强园务管理:

(1)抓制度建设及落实:教育总支针对幼儿园园务管理无制度或制度不全的现象,狠抓制度建设,要求每所幼儿园必须有健全的制度上墙,还做到教职工人手一份,并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按制度执行逐条落实与工作考核结合,用制度来管人,教职工有章可行、有法可依。

(2)查处乱办班行为:以往有少数幼儿园为防止生源流失,办特色班等,为禁止乱办班的现象,蹲点领导督查,不定期抽查,总支规定发现乱办班或补课现象均不得评先或年检定为不合格,通过这些处罚措施的落实,较好禁止了乱办班、补课现象,更没有发现以开设实验班、兴趣班、特色班为理由收取任何费用的乱收费行为。

(3)抓按规定编班:全镇幼儿1081名,共开设28个班,均按规定小班控制在30人以内,中班35人以内,大班在40人以内。开学初有一所幼儿园大班人数在50人以上,通过做工作后开成2个班。

(4)抓常规教育教学:a、抓教师:根据《快乐成长》教材写计划、写教案等,让教师钻研教材,熟悉教材,从而更好地教学。b、抓课程开设:坚决要求以上科学游戏、音乐、舞蹈等为主要课程,坚决杜绝开设珠心算、写字课、数字教学等课程的小学化教学及大班学生做课后作业等现象。c、开展教师的讲课、听课、评课活动,领导带头听课、评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10节以上,通过教师讲课、听课、评课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提高,从而更好地驾驭教材,提高教师使用教材的能力。

五、强化队伍建设:①抓学校、幼儿园领导的队伍建设:全镇民办学校校长和幼儿园园长8名,先后均参加国级或者省、市、县级校(园)长培训并合格,持证上岗。各校副校级或主任有17名也参加了培训,可以说有一支过硬的领导队伍就能领导教师队伍,才能办好园、办好学。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镇民办学校幼儿园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幼教专业毕业只有6人,高中毕业32人,中师或中专毕业23人.面对大部分教师不对口幼教工作,不等不靠,抓住每次学习培训的机遇,积极组织非幼师专业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共计48人/次,从而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教师教学水平大步提高,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现在园长、校长们认识到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关键。

六、倡导特色办学:

(1)红太阳寄宿学校办学有三大特色:①全校有寄宿生280名,独生子女就有120多名,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差,学校发挥后勤人员及生活教师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保育式”服务,让学生感觉到家的温暖。②学生有95%的是留守儿童,教师对他们特别关注,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健康心理教育课;学生与家长每周通一次电话,这样,学校成为儿童情感的温育室、安全的避风港。③注重培优补差:差异教育是教育教学的有力保障,对待优生采取另开小灶,吃得更好,教师“一带五”培优辅导,效果很好,对待差生加强掌握基础知识,注重练习,巩固提高。通过以上三种途径特色办学,红太阳学校生源不断增加,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小升初会考多次获全镇第一。教育总支对学校实行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综合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单位”,办学整体水平提升较快,市教育局连续三年授予民办教育“先进单位”。

(2)民办幼儿园倡导特色办园有四点:①杨祠幼儿园以《三字经》及《弟子规》为辅助教材,在大班、学前班教师读、学生听、从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做一个关心他人、孝敬他人、尊敬长辈、知恩感恩、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孩子。②南凉幼儿园只有80名幼儿,开设小、中、大三个班,典型的小班制教学,全园开设科学游戏、与亲子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教学效果好,得到了家长的认同,社会的一致好评。③红太阳幼儿园根据新《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应该是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以往的教育保育模式,从建园之初,多次召开会议,明确思想,提高认识,重视教师队伍理论素养和师德教育。他们知道: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教师的影子。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可塑性很强的幼儿心智的影响都很重要。为此,他们强调教职员的教育学习,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爱心、耐心、细心、关心、尽心”“五心”切实提高办园质量,让教职工满腔热情地“奉献爱心,巧启童心”说服家长社会的种种疑虑。看见孩子在幼儿园里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吃得香、睡得甜、玩得好、学得进,家长完全放心了,社会口碑也在相互传递中广泛传递,一所像模像样的幼儿园就这样昂首阔步地屹立于汪岗父老相乡亲面前。红太阳幼儿园正是以这种特色办园,越办越红火。曾三次被市教育局评为“先进单位”,佘福红园长被评为县级“十佳园长”。④康康幼儿园自购有关安全、健康方面的书籍,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以“早期阅读”为办园特色,让幼儿从中了解和知道安全、健康知识,加强安全意识。该园开展“亲子活动”,请家长随时向幼儿园反馈情况、意见及建议,及时改进工作,请家长们来园观看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听课、评课,了解幼儿在园的种种表现情况,亲身感受幼儿在园的成长和进步,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与教师有针对性的谈谈看法,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达到最优化。

七、安全保障:全镇在园幼儿1081名,接送幼儿680名,接送车辆18辆,他们的安全是天大的事,是大于天的事。我们为保证他们的安全主要抓四点:①校车安全:全镇接送幼儿车辆的18名司机的资质全部符合要求,每辆车上均有幼儿乘车路线图和花名册;派出所、教育总支分别与园长、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状;每辆车有1—2名随车教师,实行定车、定人与家长交接制。教育总支与派出所干警联合对校车接送幼儿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发现超载、超速必须进行及时整治,每次对超速超载的车辆和幼儿园进行严肃处理,以往车辆超载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有效地增大幼儿乘车的安全系数。②校舍安全:全镇民办教育学校、幼儿园八家,校舍都有安全鉴定报告,两家是租赁的园舍都有租赁合同。③卫生安全:幼儿园食堂经过几次整治之后全部设施符合卫生要求;食品采购均建立了台帐;对餐具、饮具消毒的设施配备齐全,家长对幼儿的吃喝安全放心。④保险工作:每所幼儿园都按教育局要求购买校方责任险,校车险及全员购买学生平安险。

我镇在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工作上取得点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的园舍不符合要求,幼儿园的布局还不很合理,教师素质还有待提高,设施、设备还有不完善之处等等,有待进一步逐步解决。初步设想在202_年前达到布局合理化,对条件较差,发展变化不大的实行撤并,同时对不撤并的杨祠幼儿园、阳光幼儿园的园舍进行改造:杨祠幼儿园教室只能做活动室,没有卫生间、寝室.202_年就在教室后面扩建卫生间,寝室150多平方米;阳光幼儿园打算花10多万元,将墙改梁,改造四间教室,解决幼儿多,教室小的大困难;红太阳幼儿园打算将场地扩大,新建厨房及园长教师办公室。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也是基础教育的延伸,学前教育的发展目前主要是民办教育,其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我镇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正视不足,认真听取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的意见,再定高标,进一步创新举措,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更有力地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

第四篇:对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

体育总局

教育部

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体育总局 教育部 202_ 年 8 月 31 日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经国务院同意,现根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

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组织冬夏令营等选拔性竞赛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学校,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

(三)大中小学校在广泛开展校内竞赛活动基础上建设学校代表队,参加区域内乃至全国联赛。对开展情况优异的学校,教育部门会同体育部门在教师、教练员培训等方面予以适当激励。鼓励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全面建立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队伍,鼓励中学建立足球、篮球、排球学校代表队。

(四)支持大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制定体育教师在课外辅导和组织竞赛活动中的课时和工作量计算等补贴政策。

(五)健全学校体育相关法律体系,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体育总局共同制定学校体育标准。教育部门要会同体育、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评估、指导和监督。

(六)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七)加快体育高等院校建设,丰富完善体育教育体系建设。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发挥其在项目开展、科研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智库作用。体育高等院校、有体育单独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加大培养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力度。建设体育职业学院,加强相关专业建设,遴选建设有

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中小学校青训教练员。

(八)在体育高等院校建立足球、篮球、排球学院,探索在专科、本科层次设置独立的足球、篮球、排球学院。

二、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九)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阶段学生体育赛事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组织,拟定赛事计划,统一注册资格。职业化的青少年体育赛事由各单项协会主办、教育部学生体协配合。

(十)教育、体育部门整合学校比赛、U 系列比赛等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建立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跨区域(县、市、省、国家)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比赛、周末组织校际比赛、假期组织跨区域及全国性比赛。

(十一)合并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改称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由教育部牵头、体育总局配合,组别设置、组织实施、赛制安排等具体事宜由组委会研究确定。

(十二)加快推动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充分发挥单项协会的专业性、权威性,教育部学生体协积极配合,以足球、篮球、排球、冰雪等运动项目为引领,并根据项目特点和改革进展情况积极推进。

(十三)教育、体育部门为在校学生的运动水平等级认证制定统一标准并共同评定。

(十四)对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世界单项学生赛事、全国运动会、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全国单项锦标赛田径、游泳、射击等项目运动员的成绩纳入体育、教育部门双方奖励评估机制。

三、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十五)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整合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由教育、体育部门联合评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完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竞赛、师资培训等工作。教育部门支持优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给予相应政策支撑。体育部门对青少年各类集训活动进行开放,接纳在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推动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学生开放,促进学校体育水平提高。

(十六)充分利用冬夏令营活动,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为主要对象,实施体育项目技能培训,并组织力量提供专业体育训练和指导,提高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运动水平。

(十七)教育、体育部门每两年对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制定相应工作计划。

(十八)教育、体育部门联合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一步规范项目布局、招生规模、入学考试、考核评价等。鼓励高校积极申报设立高水平运动队,合理规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覆盖面,加大对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力度。

(十九)教育部门要完善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相关政策,通过学分制、延长学制、个性化授课、补课等方式,在不降低学业标准要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优秀运动员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二十)体育、教育部门推进国家队、省队建设改革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相衔接,在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赛、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并将其纳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序列。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运动员、运动队进入省队、国家队,由其代表国家承担相应国际比赛任务。

四、深化体校改革

(二十一)推进各级各类体校改革,在突出体校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务的同时,推动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配备复合型教练员保障团队,以适当形式与当地中小学校合作,为其提供场地设施、教学服务、师资力量等。

(二十二)继续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鼓励体校与中小学校加强合作,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好教育资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不断提高其文化教育水平。

(二十三)确保体校教师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相应享受与当地普通中小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同等待遇,合理保障工资薪酬。

(二十四)鼓励体校教练员参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专项运动技能培训服务,并按规定领取报酬。

五、规范社会体育组织

(二十五)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建立衔接有序的社会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在场地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教育部、体育总局共同制定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由学校自主选择合作俱乐部。同时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改善营商环境,6 激发市场活力,避免因联合认定俱乐部而可能出现变相行政审批的现象。

(二十六)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普及体育运动技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缺少体育师资的中小学校提供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

六、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 练员队伍

(二十七)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制定体校等体育系统教师、教练员到中小学校任教制度和中小学校文化课教师到体校任教制度。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

(二十八)选派优秀体育教师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技能培训,增强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能力。

(二十九)制定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制度,明确教练员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空间等。

七、强化政策保障

(三十)研究制定有体育特长学生的评价、升学保障等政策,探索灵活学籍等制度,采取综合措施为有体育特长学生创造发展空间,为愿意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学生提供升学通道,解除后顾之忧。

(三十一)鼓励各地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体系,由小学、初中、高中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

(三十二)加强场地设施共享利用,鼓励存量土地和房屋、绿化用地、

地下空间、建筑屋顶等兼容建设场地设施。支持场地设施向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将开展青少年体育情况纳入大型体育场馆综合评价体系。鼓励利用场地设施创建或引入社会体育组织,提供更多公益性体育活动。

(三十三)严格规范青少年运动员培训、参赛和流动,加强运动员代理人从业管理,坚决执行培训补偿政策,切实保障“谁培养谁受益”。

(三十四)加大对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的宣传转播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良好氛围。

八、加强组织实施

(三十五)成立由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体育总局牵头,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健康委、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重大事项按程序报国务院决定。

(三十六)压实地方责任。通过统筹资源、加强考核等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

(三十七)建立联合督导机制,对体教融合中涉及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的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要定期评估,对执行不力的要严肃追责。

第五篇: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召开,为中国城镇化走向献计献策

8月22日,202_特色小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金诚集团主办,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共同指导。

当天的活动安排分为媒体发布会、媒体群访和高层研讨会三部分。

在媒体发布会上,主办方金城集团董事长韦杰首先致辞。韦杰说:特色小镇是当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升级的意义,不仅仅是空间与要素的集合,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重要体现。

全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大量的企业和大量做特色小镇的集团在做以PPP为盈利的变相地方债务。有部分房地产企业假借特色小镇为名,行大的房地产投资为实。

金诚集团一直坚持产业为王,金诚的组合型产业明确,和地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整体的资金平衡,推动整个地区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发展的最有效的模式。

城镇化建设可以有3条主线:第一条是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为主线,第二条是以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主线,第三条是以发展有机农业为主线。

韦杰还提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1.0、2.0、3.0版本。1.0版本就是新农村建设,主要在解决温饱问题,就是把产量做大。2.0版本就是在整个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以整个产业升级、产业运营、产业投资为主线,同时考虑配套的整体产业的运行。3.0版本即是配合“一带一路”“走出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永恒指出:

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掀起了新一轮的造城运动,一些特色小镇缺乏产业引领,最后实际上面临类房地产的倾向。

清华大学与国家发改委、中国保监会联合成立了清华大学的PPP研究中心,其中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希望能够推动PPP的研究。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PPP项目主任周凯波认为: 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他提出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新型城镇化,以重视民生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这是我们未来应该遵循的主导原则。

第二个就是以逆城市化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城市化。第三,以绿水青山的保护作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第四,PPP和新型城镇化的结合。

打造新型城镇化和金融业合作发展的示范项目。一定要靠金融来推动特色小镇的基本建设,包括运营管理,带动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市场经济所所长任兴洲认为: 特色小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首先,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找新的路径和新的模式。城镇化缩小了城乡差距,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它带来了效率和聚集效应,使我们国家整体上的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程度不断提升。

另外,从政府的政策层面上,特色小镇有利于优化城镇体系结构,扭转各类资源过度的,原来向行政中心聚集,有利于改进政府的管理,有利于供给侧的改革。更重要的,从发展的动力来看,也迎合了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发展和建设,包括小规模的土地开发等等,迎合了这样的需求。

金诚集团给了我们一个模板,现实的样板,能够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来促进我们特色小镇的发展。

媒体群访环节,韦杰回答了来自人民日报、新京报、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个媒体记者的提问。

下午的研讨环节,专家们就“特色小镇政策及发展趋势解读“,”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创新实践及项目IP打造”、“标杆项目实操分享,特色小镇项目投融资创新模式解读与实践”三个议题进行了研讨。

一、关于特色小镇的政策及发展趋势,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杭州市市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强调:

特色小镇有三点决定成败,一个是有没有特色决定成败,二是过程决定成败,三是如何避险决定成败。特色小镇首先就是要有特色,没有产业没关系,没有特色最要命。

何为特色,有深度、广度两个价值链,所谓深度的价值链,这个特色是不是具有国际的,中国的,或者是本地的几个维度。。。第二,特色的广度,你有特色的深度,又有特色的广度,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产业没关系。

发改委指的特色小镇,“不是建制镇,也不是某一个社区的名字,就是有一个企业投资的,在地理上具有独特性的这么一个区域”。这是第四代小镇,小镇进入城市起到了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的“三修”功能。这里面有很大的风险,大家都感觉到小镇有风险,风险是什么呢?第一,房地产开发,第二,地方举债,这两个东西都不可承受了,房地产不能再搞了,为什么呢?中央已经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第二,我们城市化发展到这个程度,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法国、日本的水平,人均住房面积已经封顶了,你再造就是浪费了。第三,地方的举债已经到了极限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觉得这里面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PPP促进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金融与全球化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周凯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建设部和发改委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是道路不同,目标一致。建设特色小镇要明确你的初心是什么,要保护生态,这是我们的原则。要让民众享受到自豪和满足感。

对以人为本的这种核心观念应该更加注重。我们发动小镇建设的方式和方案要精准,土地开发利用上,一定要有先期的土地开发利用报告,不要盲目的就进行投入。很多土地我们是不能用的,所以在一般用地、山林、林地、荒地、森林用地,这些地我们所有的国家政策,包括地方政策,都应该很清晰

金诚新城镇集团副总裁叶恒先生:

在政策上(土地政策)我们发现各个部委的文件有一些矛盾。政府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土地,我们土地通常是通过公开招拍挂的形式来获取,虽然政府土地收入进财政,是收支两条线,但是很多地方政府愿意把土地收入定向用于项目周边的基础设施提升。这样的话,政府出了一块地,我把周边的基础设施提升了,还引进了产业,还使周边的地价都有所提升,其实是不希望给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压力,有可能财政没有压力,甚至还有可能赚更多的钱,这是我们的模式。但是新的一些文件里面也有提到,不鼓励政府以土地来平衡自己的财政。我们实际操作当中可能会有些困惑。

金诚新城镇集团副总裁 谷德耀先生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选定的地块,或者是政府提供给我们操作这个产业小镇的地块,可能前期会碰到一些拆迁安置,一些居民补偿的操作。第二个困惑,我们在小镇落地的过程当中,牵扯一些土地供给方面的平衡问题。

财政部科研所金融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经济学博士赵全厚指出:

87号文对现实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点不容否定,87号文通篇只有一个事情,就是校正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内容界限在哪儿,列了一些负面清单,第一,他还是鼓励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二,政府购买服务仅限于在经常性资助的范围之内,也就是属于轻资产的范围之内,不能有重资产。

特色小镇在融资这方面,应在特色上来做文章。因实际上政府在特色的过程,一方面鼓励你投资,长期运营,全生命周期这种特色小镇的建设,也鼓励你作为投行式的,设计出来以后,吸引下一步的投资者,这两种特点都要考虑的,而不是一旦介入就永生不退了。

中国社科院城乡建设经济系系主任,中国社科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淮则认为:

特色小镇不可能,也不需要给一个专门特色小镇的土地政策,不要把基金小镇想成是一个房地产的集中建设项目,也别动不动

基金小镇怎么样给一个土地,或者是什么样的特殊政策,这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二、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创新实践及项目IP打造

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

特色小镇首先还是特色,特色还是源于民众,源于市场,主张企业以企业家的视野和眼光去观察,要尊重老百姓的创造能力。他坚决主张中央政府要给地方政府留个口子,发展是要“两个积极性”,一个是中央,一个是地方,要地方有积极性,应该给地方一个条件,让他有能力、有实力干这件事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兴洲提出:

企业可以来组合社会的资源,有足够的资金,有足够的平台,有一个好的理念,有组合资源的能力,特别是高端资源的能力。从运营的角度来讲,将来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资源组合管理能力的提升,这一点很重要。

三、标杆项目实操分享,特色小镇项目投融资创新模式解读与实践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PPP)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洁提出:

国务院推广的政府购买服务,跟PPP政府付费的方式重合了,所以大家一说政府购买服务,到底是政府付费的PPP,还是国务院推广的政府购买服务,导致现在概念的混淆。

对特色小镇的运营,可以通过运营来弥补这个项目在政府支付当中的不足,要通过运营产生收益。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讲到:

特色小镇,完全靠当地的老百姓是不可能的,完全靠当地的政府,也不太可能,这时候就需要一种第三方的力量,就是投资者。

如果一个特色小镇还需要政府长期的支持,不管是政策还是资金方面的支持,这种小镇不做也罢。你自己要能够通过特色小镇实现自我融资,使它可持续,要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

因为PPP并不是天上掉馅饼,投资者并不是慈善家,如果这个项目融资出现问题,那就说明你选的这个项目是不对的。资产证券化,说的是债权的证券化,而不是股权的证券化,股权可以证券化,但是一定是要受约束的。

最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永恒指出:

不是所有的政府跟社会资本的合作关系都是PPP,必须局限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就是公共产品的供给领域。PPP最核心的内容是促进两个目的,一个是融资,一个是增效,目前PPP

呼吁私营企业参与。PPP,包括特色小镇盈利根本的来源,是创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特色小镇建设,实际上回答了一个中国式城镇化的问题,它让中国现有的这些城市、农村的资源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成为产业创新的“发动机”,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当中必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将是既能面向未来又能承载历史的新创举。

特色小镇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差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相对于发展雷同的患“城市病”的大城市,小镇因承载的内容没有大城市多,因而其发展路径可以千差万别。一个有产业引领作用的小镇,其影响力甚至可以大过周边的大城市,并能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缺陷,任何一个城市都需要修补,如果你找到一个地方,能修补空间的不足,你就有了致胜法宝。从全国范围看,小镇的类型正在不断丰富中,有绿色小镇、温泉小镇、养老小镇、创业小镇等等。找到差异性和互补性,是小镇成功的关键。

金城集团以浙江为出发点,创造了“PPP+产业化+金融化”的小镇投资、建设、运营的商业模式。在这个商业模式里,国家政策的影响不容小觑。财政部87号文件的出台,对企业造成了一定困扰。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国家有关部委认真调研,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产业化则需要与各地已有的产业类型匹配,扬长避短。

金融化方面,目前看来,ppp的投融资模式,仍是特色小镇投资者可选择的比较好的模式。当然它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相关政策也没有制定好,仍在逐步完善中。

对于企业来讲,要关注法律风险的问题,一定要在合同条文拟定的时候,把所有的风险点都考虑到,哪怕这个风险点只有1%的机会,也要把它当作100%的可能性拟定到合同条款里面去。国务院正在制定的PPP条例,法学界基本认同它是一个民法性质的。既然是民法性质的,便意味着你和政府在这个时候谈判地位是平等的,你完全可以跟政府讨价还价。

PPP在国外学术界里面,机制设计最核心的内容是促进两个目的,一个是融资,一个是增效,在某些公共服务领域里面,政府由于各种原因,政府的资本不足,所以我们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缓解产能压力,这是第一种诉求。更重要的实际上是要引入企业的创新和效率,通过这个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水平,这是PPP的灵魂。

特色小镇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PPP引入特色小镇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引入企业的创新和效率。但是国有企业本身也是公共部门,他的效率和创新是不如民营企业的,如果民营企业不参与的话,最后的结果,PPP很难达到真正的目的。

对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