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悟言之道,品文之美论文(最终定稿)
编辑:风吟鸟唱 识别码:130-985226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5-03 10:36: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悟言之道,品文之美论文

【摘要】文章探究了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艺术,强调要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并适当补充调整史传文教学内容,探讨文言知识规律,品悟文学之美。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误区“文”“言”关系

有人说,如今学文言文正如煤的形成,无论学生付出多少,得到的只是一小块。

有人说,文言文如一门晦涩难懂的“外语”。

有人说,如今已是网络时代,文言早已是明日黄花,学它甚用?

……

这次第,怎一个“难”字了得?

是的,一直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两种误区。

镜头一:先生在讲台上摇头晃脑总结“之乎者也,因为所以”的用法,整个课堂俨然成了大学的“古代汉语”,而今人——学生们却昏昏欲睡,恹恹欲逃。实在苦煞!

镜头二:教师口若悬河地大谈文言文结构之精巧,文法之多彩,内容之深刻,而学生却一片茫然,书上一片空白。原来教师在学生未扫清文字障碍时就架空了大谈文法。实在难煞!

而语文教学不应成为让学生倍感痛苦的事,语文教师也应深刻地反思和执著地探索,高中文言文到底如何去教?

我认为在语言文字的背后,永远不忘终极的人性,不忘对社会的关怀,不忘用人文精神来驾驭“技术理性”。而深度语文的追求便是径由思,抵达诗。“思”是每一堂课上得扎扎实实,调动了思维,触动了灵魂,而“诗”是一切教育的终极目标——让每个人有价值、有意义、有尊严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虽然文言文教学似乎与深度语文的联系不大,但实际只要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它也能给人带来享受和收获。经过几年的摸索、实验,我总结了一些有实效的方法。

文言文一般要花三课时,其中两课时花在背诵和解决字词上,一课时讨论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熟悉课文,让他们花15~20分钟朗读课文,期间对字词的问题给予提醒和纠正,并要求他们在学习古文期间,抽出一定量的时间来背诵。接下来的25~30分钟,要求学生当堂笔译课文,不允许他们借助任何参考书,只允许借助词典和注释。下课后收起作业本,重点抽出一个组(大约10人)详细看,做好作业记录。如果学生当堂没有翻译完,也要收起,在自习课上发给他们,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

第二课时,与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基本上是主题式的讨论,既涉及内容,也涉及形式。

第三课时,把翻译遇到的问题全部筛选出来,并对课文里重要的语法现象进行归纳,还可以背诵课文。

三课时结束以后,学生还需再翻译一遍古文。

这样的教学安排主要考虑到文言文中“文”与“言”的关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扫清“言”的障碍,只有把文字表面含义与用法大致弄懂了,才有可能去进一步体味文章写法之多彩,内容之深刻。而注释便是他们扫清文字障碍的钥匙;另外,学生要通过朗读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

风格之新、手法之巧,还必须落实到笔译、读译一体化,读是基础,是为译做准备,译是检验、是运用、是更深入的阅读,让阅读教学与高考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些方法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和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相接轨。而高中史传文的文言文教学更能体现正确处理“文”与“言”关系的重要性。

人到高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为了那心中的梦而行色匆匆。而学生似乎陷入“多做题就能拿分”的误区,在语文教学方面,由于很早就进行高考考题复习,所以师生大多关注各类练习及试卷,而忽略老教材高中第六册教材的学习与研究。尤其是第六册的文言文单元,其实对学生文言文考点的复习影响尤深,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认真地学习、研究,受益匪浅。因此,我在复习时补充了这个单元的内容。

第六册选文为《史传》的三篇文章和一篇反映司马迁真实心迹的《报任安书》。而高考文言文材料,史传文一直是传统内容和重点内容,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典范的史传文的特点,想必编者也是基于此点来安排的吧?

而《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样一部鸿篇巨制,我们用敬仰的目光与虔诚的心灵去靠近它,理解它,深入到司马迁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丰富的感情,是必须的。所以,没有任何理由不认真去阅读和研究这个单元。

在沿用往昔有效的教学安排的同时,又要灵活安排。我想先让学生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于是先让学生阅读此单元后的一篇文章《司马迁与<史记>》,让学生找出《史记》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之具体体现。

有了整体了解后,我没有按单元选文的顺序去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和选文的难易程度,大胆地进行了调整。先学习浅显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和《信陵君窃符救赵》,而最后学习的是颇难理解的《报任安书》。

而在具体教学时,又要灵活而巧妙地设计选文的重难点和对教材要有深入的挖掘。如《屈原列传》,我就大胆地抛弃传统的全文式教学,而只选取第三段和倒数第二段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其余内容则让学生课后阅读;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扫清文字障碍后,引导学生体味文章塑造人物时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品味细节之美和言行的作用,让文言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虽然,高三第六册文言文只有四篇文章,但要把它们和高考复习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这四篇文章,归纳文言知识点的用法和含义时,要提醒学生掌握应试技巧。(1)要有全句意识。许多虚词,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2)要有句位感。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的位置起不同的作用,比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因为“其”不能用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3)注意做词法、句法分析。比如“以”用于名词前,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是介词,而在表行为的动词前,一般是表目的的连词“用来”;(4)分清虚实,审视语气。文言虚词大多是以实词借用或虚词虚化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要准确弄懂词义及用法,就要先分清这个词在具体语境中是虚词还是实词。有的虚词只是起表达语气的作用,因此要认真审视句子和语气。

掌握了这些技巧后,再让学生熟读并背诵课内重点篇目、重要语段熟悉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慢慢积累、感悟。

我们所处的时代,处处“心有灵犀一点通”,而网络时代给人带来的浮躁、功利也是不可忽视的。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终极的人性,让人们诗意地生活。

在喧嚣的世界里,有一种静气固守在人的内心深处,只要我们用心去悟“言”之道,品“文”之美,那么文言文便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篇:品老子文化,悟人生之道

品老子文化,悟人生之道

老子,姓李名耳,道家学派创始人,出生于河南省鹿邑县。曾掘井于鹿邑北,得甘泉,以此泉酿酒,款待天下名士访客。唐高宗年间,高宗亲临鹿邑拜谒老子时,一官员向其呈献了老子所酿美酒,唐高宗饮罢大为赞赏,下旨命官员传承古老工艺,建立酒坊,并将此酒命名为李耳酒,以此来纪念老子,这就是李耳酒的来历。至今,鹿邑还流传着“御驾鹿邑拜老子,十里飘香李耳酒”的佳语。

如今,李耳酒仍遵循“道法自然”的规律,秉承一脉天然的品质,仍攫取“九龙泉井”的井水,选用当地优质高粱、小麦、玉米等粮食,在固态泥池发酵,老五续渣蒸馏,于自然中甄选精华窖藏,天、地、人和谐统一。酒质窖香浓重,绵甜爽口,酒尾干净。

为传承道家思想,弘扬老子文化,李耳酒推出的“云上欢腾、又见花开、欢伯呼我、怡然自得”等几款系列酒,均从老子《道德经》中的精髓思想升华而来,充满诗意,充满生命与爱的化合。包装新颖,蕴含浓重的道家文化气息。仿佛这不是一瓶瓶酒,而是一段段千年文化的诉说。开启李耳,又见花开;喝上一口,怡然自得。喝下的是美酒,享受的是自然,感悟的是大道。不妨开启一封李耳美酒,隨着酒香感受老子文化畅想之旅。

第三篇:学习之道在于悟

学习之道在于悟---谈高中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学习之道在于悟”,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分享高中数学学习的心得体会。

相信我们当中许多老师和同学都看过《功夫之王》这部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喜爱功夫却毫无功底的剧中人物最终练成绝世功夫,成就大业的故事。其中李连杰饰扮演的默僧在传授杰森功夫时,有一段精彩对白:“画家以泼墨山水为功夫,屠夫以庖丁解牛为功夫,从有形中求无形,充耳不闻,习万招之法,从有招到无招,习万家之变,才能自创一家,乐师以辗转悠扬为功夫,诗人以天马行空的文字倾国倾城,这也是功夫„„”。

套用上述对白,我们也可以说,学生以解题为功夫,习万题之法,从有招到无招,习万题之变,才能自创一家,它揭示了学习是一个自我领悟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思考,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过程。那么,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悟”呢?

其一,数学的学习是学会独立思考的过程。数学学习要防止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沉下心来琢磨琢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听课时要边听边思考,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思考教师的思路,并与自己的比较。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着先判断、下结论,看看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并找出错误的原因。独立思考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

其二,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反复练习正是为了达到悟的结果及培养对数学的理解和感觉。训练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一个无形无状的过程。当然由于每个人知识结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训练的过程和量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不能“为解题而解题”。

其三,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把握数学精神的过程。数学的精神在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策略去思考问题。有些学生对数学无论怎样练习,也始终难以找到对数学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从问题解决形成一般的结论,领悟问题解决中数学思想、方法、策略的应用。这个过程单凭老师教将很难使学生达到理念的升华。当然,这并非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体现学生悟的重要性,将所理解的知识嵌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其四,自信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自信源于对数学的热情、对自我的认可、对数学契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以及坚实的数学基本功。曾经有位学生在阐述他对基本功的理解时说:“从今天起我所做的每一道题高考肯定不考,高考的每一题会做,并不保证都能做对,要关注对,而不仅仅是会,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反复,不要因为这题简单而不去做,不要因为这题做过三遍而不去做,可为难题放弃,绝不可为简单题而放弃,这些就是基本功”。

总之,学好数学不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或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打好基础,更重要的目的是接受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果能如此,将终生受益。最后,祝愿每位同学学习进步。

第四篇:感学之妙 悟学之道(范文模版)

感学之妙 悟学之道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道:“在非洲,瞪羚羊每天早上醒来时,他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他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在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告知,这是结果为王的时代,没有人会在乎你的熬夜加班和勤思苦想,在别人看来,done so yet or not才是唯一的价值标准。所以我们自觉或被迫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奔跑。

奔跑的过程让我们无暇顾及身旁环境的悄然改变,当静心阅读和沉潜思考变成了一种奢侈;当“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精力”变成了逃避学习理所当然的借口;当面对崭新的知识和理论时,固有思维却力图以“成功经验”的名义延长知识的陈旧周期时,我们真的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难道学习真的没有必要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国际著名的全球问题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1999 年发表了第六个研究报告《学无止境》,报告提出:“对于我们来说,学习意味着对于知识、对于生活的接近。它强调主动精神,它包括获得和实践为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上所必须的新的方法论、新的技能、新的态度和新的价值。学习是预备处理新的情况的过程。”并就此提出要改革传统的“适应性学习”为现代的“创新性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早在1972年的报告书中就开始使用终身学习的概念,提出“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五年发展出来的新技术可能就会淘汰过去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里积累的技术,所以,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这样才能在这个生理寿命逐渐延长、知识寿命日益缩短的社会里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既然继续学习确有必要,那么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呢?教育专家鲍西埃认为成人有六种学习目的:一是职业提高,即为求得个人职业的进步做准备。二是社会交往,即希望通过学习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增进人际友谊并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同。三是社会刺激,即借助学习这种社会群体活动以摆脱生活的单调、孤寂的状况。四是外部期望,即某些职业的特殊社会威望或待遇, 成为一些成人的学习欲望与动机。五是服务社会组织,即希望提高社会活动能力以便更多、更好地为社会组织服务。六是认识兴趣,即以学习充实精神生活,认为学习即享受。

正源于以上的目的,我们立志攻读在职研究生的同学走进了久违的教室。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相长”和“学学相长”,同学们掌握了转向思维的能力,跳出了本行业、本专业的固定看法,懂得从整体架构的角度出发考察问题,每一次问题研讨,大家都用心去听,寻观点、思逻辑;每一次课间交流,大家都聚精会神,捉亮点,想问题;每一篇课后作业,大家都翻阅资料,求方法、找启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质疑,真正掌握了调查事实、逻辑分析和科学决策的原则和方法。

回顾数月来的历程,我体会到,在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要有毅力。同学们都是来自各个不同的岗位,工作任务繁重,相当多的同学还有子女牵累,家务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毅力是难以坚持的。毅力是一种对自己的负责和执着,一种完成艰难任务的持久力,它的源泉是理想、目标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毅力同时也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就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去学习。古人云:“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毛主席说:“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些都充分说明学贵有恒,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勤奋的态度,坚韧的毅力。毅力能够决定我们在面对学习和诱惑时的态度取舍,看看我们是倒了下去还是屹立不动,如果想学业有成,单单靠着“一时的热劲”是不成的,一定得具备毅力方能成功。二是要善于挤时间。在职读研要求每隔一周要有两天的学习时间,而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工作任务往往会积压到周末才能做完,这就需要科学地管理时间。时间管理与目标设定、目标执行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提出要把事情分轻重缓急,我们应该把“必须做的事”和“尽量做的事”分开,把坚持学习当做“必须做的事”从而做到最好,把日常性工作作为尽量做的事,在工作时间内以“日事日毕”的理念尽量完成,不占用学习时间。此外还要注意生物钟的运行规律,少一些觥筹交错、减一点棋牌娱乐,按时作息,这样才能在学习时有最好的状态。

学习的过程让我想起了保龄球比赛: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你如果每次砸倒9个瓶子,最终只能得90分;而如果每次能砸倒10个瓶子,最终将得到240分。学习进步的规律也是这样:只要你每次比别人稍微优秀一点,能再多坚持一会,最后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收获,这种结果的叠加就是效应的逐级放大。在职读研刚刚开始几个月,每一位同学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掌握方法、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为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多元化的成功迈出坚实的一步!

第五篇:结文字之缘悟人生之美

掀开浩瀚的历史星空,躬耕书画同源的文字里,一帘盈满深情的凝望,不免常萦怀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的一部巨著《文心雕龙》,自幼就开始影响我的人生走向,无论是忙碌的昼,还是伏案的夜,都于发丝轻垂的文字里,独自咀嚼,细细品酌……文字,如一朵寂寞绽放的花,墨染得花瓣素色的花蕊,都是一种源于心底干净的情愫,一份潜于文字里特殊的感动,一页时光深处

温情的静好!

——题记

与文字结缘,首先要深谙宇宙的演绎规律,熟知自然的纷繁变幻与人类社会的变迁。有了天地,就有了深蓝色的天空和灰黄色地表的不同,圆形和方形的分别。日月像重叠的璧玉,悬挂在天空,显示出光辉灿烂的景象;山河像美丽的锦绣,铺陈在大地,展示着地形与地貌的纵横文理:抬头仰望日月星辰发出的光芒,俯瞰大地原野蕴涵的文采,人是万物中的灵长,天地的核心。人类产生了,语言也就随之确立了;语言确立了,文学也就跟着产生了,这是自然的规律。

看自然万物,龙凤用美丽的鳞羽来呈现祥瑞,虎豹用斑斓的皮毛来展示英姿;云霞构成五彩斑斓的色彩,胜过画家的丹青妙笔;草木花卉,勿需织锦工匠的美化加工。听天籁之音,风吹林木万窍发声,好像竽瑟和鸣;泉水激石成韵,好像磬钟齐奏。大凡奇妙的自然奇观,只要有形体确立就会有文采构成,只要有声音发出就会有节奏产生。那些无意识的东西焕发出浓郁的自然文采,充满智慧与创造力的人类,怎能不激发灵感来抒发心灵的感叹与赞美?

人类的历史,如自然万物的书画一样,也是一部文字创造与发展的历史。自从用鸟迹般的文字替代了结绳记事的方式,文字的作用便日益凸显。炎帝神农氏和太嗥伏羲氏传下来的事迹,记载在《三坟》里,但由于年代太过于遥远,那些文章已无从追寻。唐尧虞舜时代的文章,文采才开始丰富起来。虞舜所作的“元首起哉”歌,初创了于吟咏中抒发情志;他的大臣伯益和后稷陈述谋划的文章,也开创了敷陈进言的风气。夏禹兴起,事业崇高而伟大,治理天下的循循有序及业绩,被子民广为歌颂,功德也更显辉煌。

商周时期,文字更显得质朴华美,受《诗经》里的“雅诗”和“颂诗”影响所及,作品的文采日趋实用、新颖。周文王受难时所创作的《周易》卦辞和爻辞,光彩熠熠,如琳琅满目的珠翠,丰富含蓄,意义精微而坚实深刻。再加上周公旦多才多艺,发扬光大了文王的事业,创作辑录了《诗经》中的《周颂》,对各种作品删削修饰。到了孔子,继承前代圣人,却又一枝独秀超越先贤:他整理编订“六经”,像奏乐打钟开始击磬结束那样集大成;他提炼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成哲理的文字;他推行的教化像木舌大铃的铃声振动一样,千里呼应;他的道德学问像讲席上的珍品一样流传下来,万代响应;他写出天地的光辉,启发了世人的聪明才智。

文章秀句,或自出锦心,或得益援引。春风一盏,歌一声小令;花开一垅,吟一曲长调。以豪放为墨,击节踏歌,穿行江南的石板雨巷;以婉约做笺,琴瑟和鸣,坐拥扬州二十四桥。推杯论盏的笑声里,细品慢嚼的对诗中,唇齿溢满了唐诗宋词袅袅的香气,缓缓沁入肺腑的刹那,也领悟了香艳诗词的“诗庄词媚”之说。《文心雕龙》的理论对唐以后的作家批评家有相当大的影响。陈子昂革新诗歌标举“风骨”“兴寄”,杜甫、白居易论诗重视“比兴”,韩愈论文主张尊儒、复古,论学习古人应该“师其意不师其辞”,都是直接或间接受到他的理论的启发。清章学诚倡导“战国文体最备”的著名议论,实质上也是继承和发展了他《宗经》等篇的看法。至于刘知几、黄庭坚、胡应麟等著名作家、批评家的一般赞扬,就更难于列举了。

醉意人生勿需酒,感悟生活慢品茶。在这独坐向秋,用一枚枫叶温暖冬的寒意橱窗里,仔细品味司马迁的《史记》,常常都会动情的吟诵屈原的《离骚》,郭沫若的《女神》,那一刻眼前都会萌动闪电惊雷、火山爆发的景致与能量。漫步花前月下,又会在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里寻求理想的幢景,光明的追求……源远流长的文字河,一路清风明月,涓涓流泉,让人向往,摄心夺魄的都会不知不觉的陶醉其中。

寂寞的文字河,历数千年的自然流泻、绵延不息,总是充盈生命中的感叹与吟哦,悄悄流淌着心中的苦与乐。从没想过,要离开那温情的河水和柔软的冷漠。我知道,无论我在哪里,它总会默默陪伴我的人生,一路清唱,一路幽歌……我的文字,我的河;我的笔砚,我的丝帛……

研一纸瘦墨,寄一笺心语,于万籁俱寂之际,把脉观色,龙笔走蛇里聆听自己的心跳,浅浅的忧,淡淡的喜……偶尔的情绪,偶尔的伤感,皆源于某一篇文字的涂抹,某一首歌曲的感染,抑或某一种景象的沉溺……一些情绪,一些偶感,凝情为心语,付诸于笔端,便已然将之于岁月的河床上封存,随波逐流,不循来路,不问去向,阅读中用记忆将自己丰腴。

人生一路走来,回忆却不能原路返回。记忆跳跃式的存在使人不

能完整的连贯往昔,又总是在那些最刻骨铭心的瞬间临渊羡鱼,怅然若失,怅然已失……只有在我的文字世界里,我的心才会无尘,一片花海,一汪清泉,一朵流云,一方净土,也只有我的文字,一直陪伴我流浪,陪我地老天荒,姿态依然清朗纯净,还有什么缺憾和惋惜,让我们一起走完余下的时光,一起联手写下如诗如画的未来,生命里有你,我的文字,我不会孤单,也不

会害怕夜的黑暗,因为,黑夜过去后就是晨曦。

春雨秋水,与文字邂逅,必然会擦出深情的火花。在文字的海洋里徜徉,我们不但能够领略它波澜的气势,也能够收获永恒的风景。今夜,我把散落在纸张上的爱情折叠收藏,然后做一个标签,储存在心底某一个角落,偶尔打开,也一定满目的欢喜!今夜,我借着月色,在婉约的字符里等待一个似曾熟悉的身影,轻嗅一口文字的芬芳,一起把爱情进行到底。

与文字相约的时光,亦如一卷柔美的音符,走近,只需一抹浅笑,便可将感动融入心扉。相逢,是一首歌,在这深秋冬寒的时刻,一声问候,几许快乐,总是于凄冷处温暖着我。思念,是一帘月色,即便孤单,也依然会杳杳牵挂,温软如昨……不要问,不要说,就让时光,从身边悄悄流过,就让温馨,于心房中永远安若……就这样,一帧静美,两袖落拓,还有一个默默的我……窗外,有风吹过,那一枚翩飞的黄叶,若青葱,若时光,若我,还夹带一丝淡淡的不舍……

阑珊,只是一枚渐渐枯落的叶子。带着曾经的葱茏,念着逝去的花蕊,携着温软的记忆,还有一生的负累,在萧瑟寒风中,莞尔辗转,莞尔腾挪,悠悠扬扬,或起或落……喜欢一个人的孤栖,一个人的流离,一个人的沉溺;从来不想,让无端的孤寂,给初春添一抹枯黄,为盛夏涂一层浅锈。月圆的夜,与文字相伴,固然有些清冷,然而柔韧的心里,却依旧流动着丝丝的暖意……夜深了,一个人的思绪,一个人的静谧,一个人的清逸,安之若素,泪珠儿落地一刻,嘴角向上延展的微微翘起,悠哉、喜极!

夜,摇曳荷塘一树垂柳;风,轻吟着半盏娇羞;月,晕染着云妆瘦墨,满纸情柔……此刻,我用眸光,在窗棂上筛下梦的影子,让那些平平仄仄,熠熠闪闪的灵感,幻化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在笔端,在心间,在眉梢,在眼角,流动着,飞舞着……灵魂深处,有一股暖意,依旧充盈着生命,若一脉沉香,静静融心,缓缓宁神……

一生,注定行走在文字河中,一些故事沉入水底,摇摇晃晃的变成了水草,一些写在水上的文字,出生时就睡成了青莲,绿叶红花的感悟着生命的脆弱与执着,悬浮于千倾湖面的层层涟漪里,深深浅浅的感悟着人生的美丽!

悟言之道,品文之美论文(最终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