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卫校解剖学个性化教学研究论文
目前,医学教育理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改革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由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解剖学作为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由于其名词量大、记忆内容多,且枯燥乏味,使得初入医学殿堂的学生感到巨大压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解剖学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呈现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充分利用这个年龄段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和可塑性强的特点,引导他们进入专业学习角色,就一定能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增强学习信心,最终获得全面进步和发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针对如何发展中职卫校解剖学的个性化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解剖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增加了教学教具,特别是多媒体和模型的使用非常频繁。每种教具都有优点和缺点。如模型可以从多角度观察,具有很强的触感和立体感,但演示范围较小,只适合15~20人左右的实验室教学使用,课堂使用效果不佳;挂图色彩艳丽,直观性更强,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只适合实验室教学;多媒体的信息量大、直观清晰、色彩丰富、使用简便,深受师生喜欢,但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教师就全盘否定其他教学方法,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启发性
孔子的教学核心思想有两个,即因材施教和启发教育。启发教学不但具有实际意义,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个性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教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安排大量的实践课程,在反复的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动作习惯;有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授课过程中经常提出与临床相关问题。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进入活跃状态,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的教师提出了探索式教学法,使用一系列的图片和模型,让学生去观察、去探索,进而发现、分析、推测、探究知识要点,从而获得牢固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有的教师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常用的实习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等,不仅促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笔者认为,教学的针对性既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针对相关教材;既要针对教学、临床等实际需求,又要针对护考相关的考点。教师只有全盘考虑这些问题,使各方的针对性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启发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筛选教学内容,有的内容要简略,有的内容要扩展,有的内容还需要与其他学科交叉、延伸,有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现实情况给学生介绍常见病、多发病。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学内容的删减,教师必须考虑护士证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突出考点内容,还要有所突破,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介绍重点内容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这些考点的临床意义,这样学生就会理解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临床实践,服务病人,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四、教学质量的评价要尊重教学个性
卫生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一般都是由一些共性指标简单堆积而成,简单、机械的评价指标必然会影响教师教学的个性发挥,教师只能刻板地授课,不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产生巨大的副作用。如有的教师害怕学生讨厌自己而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分数而运用题海战术、疲劳战术、考前辅导,甚至冒险押题。笔者认为,教学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评价标准应多元化,不能简单以几个指标为主,而应根据学生的专业、讲授的课程、考试试卷的样式、学生课堂活跃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多个项目来评定教学质量,即给每位教师、每门课程制订出个性化、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作者:何可立 单位:南昌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林进国.浅谈卫生学校教师的教学个性[J].卫生职业教育,2006,(1).[2]杜祥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探讨[J].中国大学教育,2004,(1).
第二篇:学生个性化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从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出发,重点剖析理解,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提出了几点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实施途径,为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个性化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个性化教学;教育内涵;实施途径
在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都是以社会为本位进行课堂知识教育,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种忽视学生合理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会出现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脱节的现象,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积极的探索,追求更好的适合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将学生个性化教学融合与课堂教学,构建适合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的课程结构,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主动自觉的进行课堂学习,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在此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使课堂环境与结构模式更适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形成以人为本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成为了我们目前迫切研究的课题。
一、个性化教育内涵
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的个性化并不是取决于教师独特新颖的个性化教学方法,而是以学科的不同个性化内容为主要依据的,即个性化教学质量评价取决于学科性个性特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满足新颖个性的同时,反映学科特点需要才是其基本目的。因此,我们要在学科内容个性化理念指导下,围绕服务于学科教学这一思想选择教学方法和设置教学场景,例如语文教学注重文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熏陶,感受文学或文字魅力的教学活动要时常开展;数学注重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训练建构,锻炼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方法就成为了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由学科味儿的体现上找到学科归属感,体现出鲜明的学科个性化,同时,在个性化教学中实现使学生综合素质的个性化发展这一最终目标,形成丰富多彩的多样化教育盛宴,满足先进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需要。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一反传统的智能认知,将智力以语言与数理为核心从不同角度分成了九种,并就其在人体中的存在方式、发展潜力和运用方式做了一定的分析,发现每个人都各有不同,各有所长,所以,我们在学生个性化课堂教育中,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充分的有利条件,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独特的品质个性、思想个性以及使用有个性的教学活动教学,还要求教师的特色教学方法符合个性化教学内容的要求,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在学生个性化课堂教学中,我们打破“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遵循一般教学规律的同时,将学生的具体个性特点融入课堂教育,让同学们自主进行创造性发挥,鼓励同学们自由设想,培养出适应现代复杂的多元化社会的新型人才,走在知识经济时代全方位变革的前沿,所以说,个性化教学符合社会进步的需要。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化教学实施路径
1.注重师生关系的对话与理解
课堂个性化教育的关键在于一种良好的平等师生关系,这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的,是一种“我———你”师生平等主体的课堂氛围,在这种师生平等关系的对话课堂教学模式下,没有教师的绝对权威和学生的完全服从,而是师生一起就学科内容和问题进行梳理探讨,进而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观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两者通过交流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的同时,建立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自由展示自我,展示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识与经验的平台,使同学们的独特个性在对话与理解的个性化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心理因素
我们每个人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主体存在着,自然每个学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智能优势,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深入观察了解我们的所有学生,争取对他们的内心世界与气质、性格、认知方式等各方面的个性差异都有一定的了解,并由此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适宜的发展。首先,人的气质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等不同类型,并表现有直爽热情或脾气暴躁等不同的处事方式,我们要在平时的每件小事里多加观察总结,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其次,在心理学中,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及理智、意志、情绪和个人独立性都对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影响,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有的内向沉稳,有的外向善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例如鼓励内向的学生多多参与集体活动等,以集体的力量带动学生自我教育,取长补短;最后,先天或后天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方式,例如小心谨慎的沉思型或急于选择的冲动型,我们要充分了解到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用不同的针对性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是由教学内容与目标决定的,例如理化科目以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为主,文史科目以感悟理解与表达为主,只有适合学科内容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尽管新课程正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但我们在讲授具体的教学内容时,仍然要采用适合学科内容特点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的追求时兴的教学方式,要时刻牢记满足学科特点需要是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根本所在,例如政治课要求同学们严肃以待,音乐课要求同学们肢体与语言共舞。
4.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育的最终归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对老师和学生的导向与激励作用,为最后的教学评价提供一定的指标依据。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发现他们的特长,制定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多元化多层次教学目标,不完全要求同学们学习上质与量的统一,按照基本要求、变式引申、联系生活等不同学习高度划分,由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完成目标的层次,既体验到成功自信的同时,由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动力式学习模式。
5.针对性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统一试卷测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性格和能力上的差异,单一的试题和唯一的答案都束缚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表现,使师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成果的追求过于狭隘,并不是适合社会发展的全面动态评价,因此,我们要探索针对性的个性化评价,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兼顾不同层次的同学区别对待,并且从知识、能力、态度、方法、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学生的个人价值,此外,教师在评价测试中评价题目还要与学生的经验、身心水平适应,发现学生发展潜能,并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回顾、反思与评价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成长发展过程。总而言之,个性化教学应以适应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为手段,充分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性,建立完善的个性化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我们要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探索改革,以构建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作者:杜雪娇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庆荣.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朱建萍,杨雪梅.多元智能理论下个性化教学策略探析[J].教学论坛,2012,5:20-21.[3]徐祖胜.论学科教学的个性化[J].教育科学研究,2011,4:45-47.[4]戈田一.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中职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3,1:29-31.
第三篇:小学信息课堂个性化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以强烈的视觉效果、丰富的学习内容及灵活的学习形式,成为课堂学习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小学生受自身思维及身心发展特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促进了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恰当的运用可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小学生实际及教材实际,开展个性化教学,更好地促进高效课堂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途径探究
任何一门课程学习之前,都要进行认真分析,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实际及学习实际,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形式,力争做到多项要素有机结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把握教材,全面掌握编排特点
小学信息课程设置既体现了现代科技水平,也突出了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思路,教材编排中结合小学生特点,从感官认知到简单操作,再到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有新的个性创造,突出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信息水平有效衔接。如教材编排中首先从认知开始,先认识计算机、认识键盘等到Word文字编辑软件,到认识LOGO等,社会发展促进计算机的普及,电脑常识学生经常看到,容易产生一定的印象与理解,通过基础硬件及软件的认知,深入到简单小软件的学习与运用、小游戏操作等,这些简单且富有情趣的信息知识,可以较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生认识基础上,教材内容向简单理解与运用发展,有插入图片、设置版面、复制与粘贴、添加文字、美化文章、画组合图形、修改图形、过程的编辑等,让学生在认知基础上简单操作运用,内容在一步步深化,操作技术也在加深,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熟练掌握技巧,为个性化发展打下基础。教材最后编排主要围绕网络信息开展,内容相对深奥复杂,让学生在高科技中感悟知识的精彩,为学生个性思维发展提供条件。本节学习重点围绕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排展开分析,明确教材从学生认知入手,由感知基础硬件到简单软件知识,深入到简单操作,再到现代网络技术,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符合小学生身心及思维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把握学习内容,为课堂教学有序开展作有力保障。
二、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个性特征
班级中学生有着各自的特点,在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特长潜力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有一定差异,学前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清晰了解,可在教学中积极稳妥开展学习活动。小学生家庭背景中经济条件和环境对学生认知有重要作用。学生的性格中有的学生内向,不好动,而有学生大胆,敢于尝试,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有兴趣,但侧重点会不同,有的喜欢探究技术知识,而有些学生偏好游戏,需要加强引导等。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具体实际,针对性采取措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在信息《画组合图形》学习中,我先将本节学习知识梳理出来,让学生加强理解与分析后尝试操作,我感觉学生操作组合图形有些难度,所以延长了实践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刚过了一会儿就发现王同学不遵守纪律了,嘻嘻哈哈的,我当时非常生气,心想不好好按要求画图,故意捣乱的学生一定要狠狠处理,于是用力拉过来批评了一番,王同学好像感到很委屈,我就问他为什么在课堂上调皮,他却说这种图形我在家经常画,早就画出来了,看到邻桌画得很不好,就说了他几句,邻桌和我争执了起来……我走近王同学的电脑作品前,看到一幅画的比较规范的组合图形,一下想到学生说的以前在家经常画的情形,感觉作业布置方式不是很恰当,一部分未接触到的学生操作要慢些,对已经完成很好的同学要加一些提升性作业,如修饰、补充、创新等,这样能让学生利用好课堂时间,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我立即对王同学的作业进行表扬,让同学们进行观摩,同时指出他不能遵守纪律的小毛病,让学生从内心易于接受。课堂中将信息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制定不同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开展个性思维,加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程度,也促进了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三、灵活变通,突出形式灵活有效
课堂教学的形式对学习效率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小学生受身心发展水平所限,课堂情境及方式的变化,对小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等有重要影响,在信息课堂中要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独特性,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灵活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更好地促进信息课堂效率的提升。如在学习《认识机器人》一节中,学生对于这种内容比较感兴趣,如果一味采用课本知识讲解,学习感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让好的教材内容黯然失色。可以采用播放机器人的视频、自制的动画,将音频、图像、视频等有机结合,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学生在机器人动画中感悟到现代科技的魅力,从而主动学习课文内容,加深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度。接着进行课堂拓展,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自己所喜欢的机器人,同学们会纷纷列举出一些自己所熟悉的,如变形金刚、奥特曼、乐高机器人、长臂猿等,并说出这些机器人的功能及特点,不仅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还增强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养成。学习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及时将知识拓展到生活中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将信息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较好地对学生的分析、概括、表达等综合能力进行训练,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教学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的体现,对促进小学生现代科技水平、培养信息科技能力有重要作用。课堂实践中要围绕教材、学生及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个性化教学研究,促进信息高效课堂的有效落实。
第四篇:中职电子电工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往往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中职电子电工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师生间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多维互动、积极交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并不断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和满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比如,学习“电路和欧姆定律”时,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好电池、导线(铁丝、铜丝、铝丝等)、小灯泡(不同毫安)、开关等实验仪器,然后引导学生选择所提供的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动手组装手电筒,比一比谁组装得又快又好。亲身动手操作,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激活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电子电工课程是一门技能型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践是检验认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中职电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首先,教学内容实践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传统教学手段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理解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化,通过设计实践性、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有效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之前,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并写出预习实验报告设计,画出初步的实验电路。其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技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立电工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校园进行义务维修,培养学生分析故障、解决故障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维修技能。
三、巧借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改善教学质量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辅助课程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图片、动画、声音等功能于一体,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展课时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中职电子电工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利用其功能优势将一些抽象、复杂、空洞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灵活、趣味,有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学“电子线路”知识点时,笔者通过FLASH动画制作软件来模拟电子线路的工作过程,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又如,电器电路会引发许多事故,这些事故通过实物难以直接演示出来,因而无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和领悟,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予以演示,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栩栩如生的情境中,了解和掌握电路故障原理和处理方法,避免事故的再发生。总之,电子电工课程教学对学生成才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职人员,我们应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解剖学论文
关于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
解剖学教学 改革
[论文摘要]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现行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已很难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与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必须从优化解剖学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解剖学的学习,能够使护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为学习相关课程奠定扎实的形态学基础,从而能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护生的临床操作能力。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现行的解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已很难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与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如何使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紧密结合当前和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综合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探索护理解剖学教学新的方法和发展方向,是我们解剖学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专业性不强
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的目标要求有其特殊性,它更注重人体整体结构的把握和常用穿刺、注射等局部结构的掌握,这与其他专业不同。目前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大多为多个专业通用教材,并且主要以系统解剖为主,内容多而全,这些内容虽然可以为临床护理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未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不够突出,解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课程间的联系不够系统和严谨,不少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用得极少或根本用不上,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从而使得解剖教学不能更好地贴近护理这一特殊的专业。即使有些教材注明护理专业专用,但在实际内容上与护理专业教学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当前非常需要的是适合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的,能够体现出护理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具有职业特点、适应护理岗位需要的解剖学教材。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思路上要有新突破,内容上要有新亮点。应密切结合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和需要,很好地解决护理学发展中遇到的形态学问题。
(二)知识面局限
现代科学的进步,医疗设备的更新,诊治手段的发展,带动了解剖学相关边缘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形成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现代医学科学体系,这给解剖学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重要医学基础课的解剖学,学科历史古老,教学内容固定,受传统思想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少有更新,有些知识面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护理专业的要求,甚至不能够适应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许多学科也纷纷向医学领域广泛渗透,特别是以微电子、光电子学、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医学科学的进步。最近二十多年来,相继出现了B超断面显影、CT、核磁共振、X-刀、?酌-刀、心电监护仪等治疗诊断仪器和护理监测仪器,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同时也给解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上述新技术和手段均以断层解剖学知识为基础,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增加相应的内容,否则,培养的护理人才就无法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教与学的矛盾突出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名词多、结构多、实践性强是解剖学的特点。目前护理解剖学主要的教学形式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形式,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以记忆形态知识为目标,教师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学习,死啃书本,强记硬背,知识与能力脱节,理论与临床脱节。久而久之,不仅难以掌握必要的知识,还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对解剖学的兴趣和重视程度。
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解剖学教学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护理的最新发展动向,必须结合护士执业考试的需要,必须适应各用人单位的需要,这样解剖学才能真正成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为学生学好其他专业理论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建立合理和崭新的知识结构。
(一)优化解剖学教学结构
我国护理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及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胜任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工作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围绕这一任务应改变以往单一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优化解剖学教学结构,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增加和护理操作关系密切,实用性较强的解剖学教学内容,为今后护理操作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应开展护理技术操作应用解剖学教学。护理专业学生要学习各种护理和诊疗操作,其中有许多操作与解剖学知识关系密切,操作者必须熟悉这些解剖学知识,掌握这些部位有关结构、形态特征和位置关系,才能真正领会该项技术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操作时才能避免盲目性、机械性,做到心中有数、得心应手,保证操作准确、安全,提高操作成功率,从而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
在护理专业开展护理技术操作应用解剖学的教学内容,以适合新时期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护理操作提供科学依据。护理应用解剖学主要包括皮肤及运动系统中的体表标志与褥疮好发部位、注射应用解剖,消化系统中的口腔护理解剖,呼吸系统中的气管插管应用解剖,泌尿生殖系统中的导尿应用解剖,心血管系统中的心内注射、心包穿刺、动脉穿刺静脉穿刺解剖,感觉器中的泪道冲洗应用解剖,神经系统中的椎管穿刺应用解剖等。将解剖学理论直接应用到护理技术操作中,要密切联系临床实践。
2.结合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增加新知识、新内容。现代医学已迈进影像医学时代,这些影像技术的基础是断层解剖学,国外断层解剖学教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80%以上的医学院校开设断层解剖学。在我国,许多院校已开设或部分开设此门课程。断层解剖学能显示断层形态变化与毗邻,可通过对连续断层观察或借助计算机进行结构重组和定量分析,以确定人体的病灶及发展程度。随着医学的发展,断层技术向各个学科渗透。培养护理人才也应结合断层技术,及时开设有关断层解剖学,以便护生了解人体各系统各器官断层结构,了解医疗发展动向,主动开展护理工作。
由此,笔者认为,应缩短系统解剖学学时,删除与临床护理严重脱节的内容,取精删繁。同时,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增加护理操作应用解剖学及断层解剖学学时,使学生在掌握人体系统解剖结构的同时掌握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知识,从而完善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设置。
(二)改进解剖学教学方法及手段
1.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取多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要革除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完全由教师讲授的“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法,变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有更多的自修和讨论机会的启发式的主动学习的学习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即使毕业后也能继续学习先进的护理科学技术,以适应护理事业的迅速发展。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才能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用。如我们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就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导读(预习自习)、导思(启发思维)、导议(指导和组织讨论)、导练(指导练习、反馈和矫正),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读、思、议、练的主体都是学生),把学生的学放到了较高的地位。在具体实施中,教师根据课堂计划提出本次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经过教师的引导,创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启发了学生思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2.加强实践性教学。要根据解剖学的特点,加强实践性教学,将教学的相当部分放在实验室完成,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辨认标本、模型,增加感性认识。要重点指导学生辨认和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学结构和知识,如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三角肌注射部位、浅静脉注射、灌肠、导尿、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血压测量、指压止血术等。
可以引进和发展人体塑化标本。人体塑化标本是一种全新技术制作出来的人体标本,从色泽到手感,都接近于活体,具有干燥、无味、耐用、可以长久保存而且易于学习的特点,可以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
3.重视各种辅助教学设备的应用。辅助教学设备包括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可进一步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开阔学生视野。要更大范围地开展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又称CAL,是人们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实现优化教学目的的先进教学技术。将CAL应用到解剖学教学,重新构建三维立体图象,使学生能从人体的体表一直观察到到深层结构,并可随时从不同部位,角度反复观察。并可运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分析和记忆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目前,我国部分院校已开展此项教学,与此相关的汉化《系统解剖学图谱》及《断层解剖学图谱》已相继被应用到教学中。
(三)提高师资水平
解剖学教学内容的改变对解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掌握解剖学知识,又要了解现代临床先进技术,还要学习基本护理理论。故应加强解剖学学科组、教研室的作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及相应内容的讲座。同时要求教师深入临床实践,掌握医学新进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博取众多兄弟院校解剖学教学特色为我们所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使解剖学教学能很好地为迅速发展的护理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