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图书馆空间设计思想研究论文
虽然美国图书馆建筑项目数量在21世纪初达到了一个高峰[4],但图书馆建设资金不断减少,更注重经济性。通过合理的空间再利用,以及循环利用的原料、经久耐磨的材料等,保证“生态友好”空间的实施。如威斯康星州斯蒂芬森公共图书馆建于1902年,于202_年进行翻新工程时将褪色的天窗玻璃回收,用作新壁炉的维护[5]。
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YOUmedia是儿童青少年空间的成功案例。YOUmedia包括实体和虚拟两部分,前者是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物理空间资源,后者则是图书馆开发的“青少年数字社交网络”。在实体物理空间部分,YOUmedia为青少年提供三种独立的空间区域:“玩乐区”、“试验区”和“合作区”。“玩乐区”的主题是社交和游戏,以绿色地摊,鲜红、鲜黄和鲜绿的长型睡椅、软垫摇椅等家具构成;“试验区”提供了多种电子媒体设备,如音频控制台、装有多种视频、音频等制作软件的个人计算机等,促进青少年创作;“合作区”为青少年提供了团体讨论和学习的空间,该区域远离嘈杂的“玩乐区”,配置会议桌和讨论板等。从202_年开始投入使用至202_年,YOUmedia登记用户超过1500名,用户数量持续增长[6]。除了开辟独立的儿童青少年空间,部分图书馆通过在原馆内区域设置间隔或配置不同风格的家具将儿童青少年空间区分开来。北卡罗来纳州Char-lotteMecklenburg公共图书馆,用扇形的围护将儿童计算机区域间隔开,围护上开辟漏窗并配以多彩的漫画,使儿童计算机空间既有围合亦有穿透,在私密的状态下与周围馆员和读者也有相应的联系[7]。
为了吸引社区读者,美国许多公共图书馆开辟了社区艺术文化展览空间,有些馆将当地艺术作品融入到室内空间的设计和装饰之中。亚特兰大市Gwinnett县公共图书馆将当地艺术家的装置艺术与馆内的玻璃幕墙相结合。美国公共图书馆还对社区历史事物进行保留和展示,以保存集体回忆,激发当地市民使用图书馆的欲望。旧金山公共图书馆Ber-naiHeights分馆在改造时保留了当地手工绘制的天花板,让读者在馆内能感受到浓郁亲切的氛围[8]。参与多项美国图书馆建设的设计师JeffreyScherer指出:“成功的图书馆员是能真正做到聚合社区智慧的,图书馆的空间场所变得越来越包容,但服务应该越来越专门化。”[9]美国图书馆将文化元素融合空间设计的同时也加入休闲性的特点。地摊和壁炉在美国文化中常常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露台和能感受到自然日光的空间也带有“舒适”的特质,这些元素被很好地运用到美国图书馆室内和室外空间的设计之中。家具的材质、装饰颜色的运用、灯光照明的设计也是美国图书馆营造空间休闲性的关键要素。纽约图书馆JohnA.Home分馆的青少年阅读区使用北美常用的木材质家具,让整个环境气氛更加轻柔温和[10]。美国图书馆杂志的主编表示:“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关键,休闲性的重要性仅次之。”[11]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使用人群有相当部分是老年人,同时,美国残疾人法案规定公共场所不得歧视残障人士。因此,美国图书馆中“特殊人群空间”的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特殊人群空间”是一项复杂而昂贵的工程,有时甚至使普通空间面积缩减。但这是图书馆功能让尽可能多的人使用的保证。美国国会图书馆[12]和许多公共图书馆[13]、高校图书馆[14]都提供特殊人群服务。美国图书馆有相当一部分富有历史的馆舍在进行改建、扩建和修缮时也充分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马萨诸塞州的Haston公共图书馆有100多年历史,经过全面分析和重新规划,将原有的阶梯大门封闭,并在侧面加建具有残障人士通道的入口。馆内的总服务台增长,移动至新入口区域,并在新入口尽头加建电梯和残障人士卫生间。图书馆除了针对具有生理缺陷的人群,对有特殊空间要求的普通读者也尽量满足。加州WalnutCreek图书馆专门开辟了延长服务区域方便晚间归还视听资料的读者;华盛顿AnacostiaNeighborhood图书馆在门前设计了一个小型灯塔为夜间经过图书馆的行人提供方便[15]。
联合国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等属性的限制[16]。美国图书馆中特殊人群空间的设置、儿童青少年空间的重视,给予普通读者人性化的空间设计都体现了平等的设计理念。平等理念还体现在使用者的广泛性上,图书馆服务尽可能涵盖个人的喜好和能力。美国的图书馆根据具有生理缺陷的人群特点,制定相关的政策,并落实到指导具体特殊人群空间的设计上;另一方面,图书馆使用人群的范围越来越广,某些特定人群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和空间资源的不同需求日益突显,建立儿童青少年空间或特殊人群空间让这些读者能更简易和方便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美国图书馆的空间元素的处理和设计中无不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自然的尊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谐首先要求尊重自然。美国图书馆通过科学技术使建筑体“生态友好”,馆内外的阅读、休闲、社交等空间与自然融合。宾夕法尼亚Parkway中心图书馆建筑顶部预留了5000平方英尺进行植物养殖;科罗拉多州Durango公共图书馆设计了露台和平台,让读者可以一览无遗图书馆旁边的阿尼马斯河风景[17]。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从而使人与自然互进共生,是美国图书馆和谐设计思想的另一体现。例如美国图书馆注重对太阳能的保护和循环使用,使图书馆的能源使用更加环保。通过设计顶棚的玻璃设计将太阳光自上而下投射入馆内,通过收集板将太阳能转化为馆内需要使用的其他能源[18]。伊利诺伊州GailBorden公共图书馆Rakow分馆不仅在馆内装设了阳光感应器以控制室内灯光,在室外墙体还设置了太阳能收集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
参与设计多项图书馆建造项目的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建筑师ThomasFindley曾指出“图书馆有责任成为一个连接历史和未来的绝妙建筑和工程作品”[19]。美国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发展性”首先表现为对当代读者需求的认识和图书馆服务内容与空间设计的更新。例如,芝加哥公共图书馆青少年活动空间YOUmedia建立的理论依据是芝加哥的麦克阿瑟基金会对青少年学习方式和媒体使用形式的调查。美国图书馆还通过馆员在日常服务中的观察和总结,对服务地区人文环境的了解与学习而获取用户需求。美国的公共图书馆采用各种方式保护服务区域的文化、历史资源,通过展出当地艺术家的作品或将艺术品与图书馆空间装饰相结合,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扩展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而美国的高校图书馆则针对学生信息获取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进行研究,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协同学习、协同工作空间[20]。密切关注用户的需求,使用新技术、新能源、新系统等实现具体的设计方案,培养读者使用图书馆的兴趣与习惯,拓展区域人群的知识,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美国图书馆因此可在把握现在的基础上“联系未来”。
第二篇:居住空间色彩设计研究论文
一、色彩的概念及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的作用
室内居住环境的设计者要了解色彩对人的心理及生理的影响,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斟酌,谨慎选择。充分考虑使用人的地域环境和人格特征,设计出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使用空间,让色彩更科学的应用在人们的居住环境中。
二、色彩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1、室内居住空间色彩设计要注意协调统一性原则
大多数时候,不美是因为不协调。室内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就跟人的穿衣搭配用色是一样的,切记把完全相反的颜色搭配在同一个空间里。如:红配绿,橙与蓝,这种颜色用得好会给人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靓丽、新鲜、喜庆,用得不好,会让人感觉俗气、刺眼。所以,室内空间色彩设计切忌过杂,颜色的选择要注意搭配和轻重,要有主次,根据色彩的色相、饱和度、明度三个属性选取不同色彩,使整个空间富有变化,充满活力,体现空间设计的层次性和和谐性。整体上色彩协调统一的空间,必定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艺术上和生活上的享受。
2、室内居住空间色彩设计要注意人性化原则
色彩是有生命力的,室内居住环境色彩设计的人性化就是以人为根本的设计出发点,注重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室内居住空间颜色的设计最终是为居住者服务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更多地了解居住者的一些特点,了解居住者的年龄、职业、性别、色彩偏好,如:老人、孩子、年轻人、男女对色彩的要求有所不同,设计师要做出能够满足其个性需求的设计。做到室内色彩设计的人性化,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形成具有人文精神的和谐室内色彩关系,使人的情感得以满足和释放。
3、室内居住空间色彩设计要注意功能性原则
室内居住环境按照使用功能可以分几大区域,公共空间客厅,厨房,卫生间,书房,私人空间卧室等几大块。室内居住空间的使用功能不同,其色彩的设计应有所区别。对于客厅这个居室中属于体现公用性最为频繁的区域,除了肩负家人的日常活动外,还肩负接待客人、聚会谈话的作用,可以使用高明度的色彩获得光彩夺目的室内空间气氛,也可以采用柔和的色彩营造融洽轻松的氛围;而相对最为私密的空间卧室,是人们疲惫一天后休息的场所,应该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色调。厨房、卫生间需要体现洁净、卫生,要选择透明度较高的颜色。
三、结束语
随着居住空间设计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环境的品味越来越高。色彩设计是改善室内居住空间视觉效果的重要工具。色彩设计正在悄无声新的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情绪。色彩设计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居住环境中色彩的合理运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室内空间气氛,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精神上的不同的感受,在居住空间设计中遵循设计原则,人性化的运用色彩,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得到满足。
第三篇:地铁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从地铁空间的入口设计,地铁空间的色彩与照明,地铁的人性化设计等几个方面对地铁等几个方面对昆明地铁空间的环境设计进行分析,并对昆明地铁空间设计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昆明;地铁空间;人性化设计;环境设计
一、地铁空间的入口设计
随着地铁时代的到来,地铁空间入口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形象之一,也是人们进入地铁空间的第一印象,地铁入口连接着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也就说明了联系地铁与城市功能空间的必经之路,地铁空间入口主要功能是吸引和疏散客流,功能的需求要求出入口数量巨大,设置分散。
(一)入口设计原则
1.标识设计应易原则
地铁的标识设计在地铁空间中也其重大作用,也是地铁系统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地铁的标识也是属于地铁空间中的环境小品,而标识的设计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易识别,在地铁的入口处及附近应出现大量视觉信息,并且统一的视觉形象和视觉符号,视觉传达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功能的发挥。而昆明地铁的标识相对国内城市就弱了好多。标识性不明显,在功能上就发挥的少了。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流动大的地方缺少了标识或标识少。比如,在火车站和汽车站的附近就基本没看到地铁标识,而这城市又有许多大量外来游客,这样容易造成出行不便。
2.新奇的入口设计
在昆明地铁入口比较平淡,比较现代化,主要是玻璃和和混合材质,在这个有着独特民族性的城市,少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同时也不够显眼,也就是不明显,让人看不到,在众多建筑下埋没,一个城市的地铁入口也是这个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应该设计更加突出而不唐突,和谐又有特色有有文化韵味。地铁空间入口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有特色个性具有设计感的入口会给人带来轻松愉悦感,同时也增加人们在探索中感受到路程的神秘感,这个是地上进入地下地下的过程所展的信息,也是人们进入地铁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好奇神秘的诱导的会使人们对入口形成更大的诱惑力,让人们跟加愿意乘坐,也使每天枯燥的上下班的我们在生活上添加了一点趣味,让上下班的旅程不无聊,生活更加活力,这种满足了人们在心理上的感觉,也满足了人们的视觉感觉,也减轻了人们在地下空间容易产生的恐慌的心理反应。
(二)昆明地铁的入口设计方案
1.简单标识处理式
昆明这个民族气息最强烈的多元素的城市,应该有这属于自己的特色,从标识上外观的设计也应该有着一样的民族性,标识简单而醒目,识辨性强烈,增加出图形化的内容,加强它的功能性,同时也应再地铁附近都应该有地铁的标识,比如,在火车站或汽车站的出入口应出现附近地铁的标识,让游客们更家有方向的出行,而不是不仅仅只是在入口处出现。
2.浓重装饰式
在有着简单的标识设计相对应的就是地铁空间入口设计了,就如法国巴黎王宫地铁入口设计,用特殊的材质独特的皇冠外形,与当地古老文化的气息相结合,让人过目不忘,在昆明地铁入口就缺少了这样文化气息,少了民族的装饰性,现代感和工业感会比较强烈,昆明地铁入口代表这云南,在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是最集中也是最多的一个省,所以昆明地铁入口的设计少了民族性的亲切感,多增加民族元素和民族色彩会给人过目不忘的感觉。
二、地铁站空间色彩与照明
地铁车站不仅仅是城市建筑一部分,而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文化载体,在地域文化中扮演这不可缺的角色。而色彩作为一种建筑外在表现语言,在地域文化建筑视觉形态要素中展有重要地位,色彩能够调节整体的氛围,丰富视觉效果,运用得当还能改善视觉效果,也能体现当地特色。地铁,给予这座城市对外展示具有特色的地域历史化的展示空间。
(一)地铁空间色彩
1.符合地方特色
对于昆明这座城市以及城市文化发展的关心,对地铁建筑的文化典雅和品质的追求,将地铁空间与昆明地域文化相结合。并且由地铁在推动城市发展、文明进步的同时,兼顾文化传播,正在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而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可以担当起这个主角,昆明是个多民族的多文化多元素的城市,正因为这样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的到来,地铁空间就成为人们给这做城市带来重要印象之一。昆明地铁的每个站台空间,可以借鉴下以上外国实际案列,也可以设计的很有趣,昆明地铁空间可以设计不一样的民族特色,不同的地铁空间站台为不同的民族色彩,也营造不同的民族氛围,这样不仅突出了自己的特色,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过目不忘,同时也增加了每一个站的神秘感。2.改善空间效果一个事物给人带来的第一感觉大多是从视觉上带来的,色彩的另一个功能就是改善空间效果,而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最先闯入人们视觉的是色彩,色彩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着视觉美感,而且影响着人的情绪及工作生活效率。由于人们容易将地下空间与死亡、埋葬联系在一起,同时处于地下空间可能会担心建筑坍塌而被掩埋其中的危险,而且设计简陋和通风不好的地下空间给人的感觉是潮湿和不舒适,不能只为了功能上的满足而忽视了环境给人的感觉。昆明地铁空间设计的比较简单在功能上是满足了,缺少了内部趣味的设计了,当人们在地铁站等待地铁时,给人一种不耐烦、不愿多呆的感觉,地铁内部的颜色主要是红色和粉色还有白色,给人一种亲切,愉快的感觉,但是地铁外部空间就缺少了种色彩,给人一种很冷的感觉,现代感会更强烈点,让人感觉不到民族气息。因此,我们可以改善空间环境,增加点元素或设施来丰富地铁空间的环境。
(二)地铁空间照明设计
1.墙面照明
地铁空间的色彩设计还能为空间内的照明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进入看昆明地铁空间最开始接触的就是墙壁两边的墙面灯和壁灯,这种墙面灯和壁灯,不仅有照明功能,还具有引导作用,墙面面积最大,在墙面上加上明亮均匀的照明,让墙壁表面光洁如洗,就是所说的“光墙”效果。这不仅是在昆明地铁空间里用到,在中国地铁目前基本是遵循着一种“光墙”所营造的效果。这样会使空间变得很明亮、宽敞。这种方法设计会加起环境照明的整体效果,但是会缺少特色,显得无趣冷漠。昆明地铁空间照明设计和我国其他地铁空间照明设计一样,灯光直接照射在地面上,地面光滑反射出来的眩光,就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所以说地铁空间照明设计对人整体形成视觉印象非常重要。
2.标识牌和广告信息栏的照明
地铁的标识牌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具有引导功能那就必须是清晰、醒目,让人一眼能看到的,不能跟其他的广告信息栏混淆,在光环境设计中,材料到选择对照明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同一个光源照射下,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起到很大作用的。标识牌和广告信息栏一般采用内透光的设计方式让光线透过材料以漫反射的方式照亮标识,并且通过顶面的直接照明形式加以补充。在地铁内部空间里,广告灯箱的数量会好大,所以要设置好位置,既能都是人们视觉停留的地方,也能是不会对知识系统和导向系统产生干扰,这也是要求处理好立面广告的照明设计同知识系统和导向系统,以及环境照明之间的关系。在昆明地铁入口空间处就是一条廊广告,让人不易识别系统标识了,不过昆明地铁内部空间的标识系统很明确比其他城市的都明确,显的更就加人性化,不仅仅是在每一节座椅尾端两面都有路线行程显示,在每一个长座椅处都有个液晶显示器,放大显示到站名称和时间,这样让人更清楚跟明白。也给人们出行提供了方便。
三、人性化设施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意识的增强,地铁作为一种规模庞大的公共性交通建筑,服务对象是以人为中心,时代的发展,不仅仅只是要体现出功能化,更要体现人性化设计,人们在空间环境中进行的活动会有意无意受控于该环境,地铁空间里面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人服务。
(一)人文关怀
1.无障碍设施
昆明地铁空间设施也是很完善的,在地铁站入口处就设置了盲道,对于视觉障碍来说,盲道是行进中仅此于盲杖等到“辅助工具”。大大的给视觉障碍者提供了方便。进入大厅内可以乘坐电梯,电梯也是人们使用最频繁且最理想的垂直通行设施,尤其当残疾人,老年人及幼儿在公共空间里上下活动时,电梯是最快最轻松到达每一楼层的工具了,地铁电梯的梯厢内都是有特殊要求的,首先是电梯门的宽度,关门速度,电梯厢面积等具体规定,然后是梯厢设施了,安装扶手、镜子、地位选层按钮、报层音响、电梯厅的显要位置上的国家无障碍通用标志等。在地铁空间内部还设置了在两端还专门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座,并用深红色区分开来,坐上去感觉非常舒适。车厢内的扶手全是银色不锈钢,握感非常符合中国人的手型,而且手拿开后不会留下指纹和印记,地板则是从德国进口的防滑材料,淡蓝的颜色和整个车厢融为一体。在地铁空间里无障碍设计也包括了扶手和卫生间洁具样式,这点在昆明地铁无障碍设计中现的少了。
2.配套服务设施
在地铁空间人性化设计也有着配套的服务设施,地铁空间人口流动大,公共设施的设计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在车站内的公共活动而设置的,也满足了人体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地铁空间服务设施主要分为休息设施和方便方便设施以及文化设施。休息设施最主要的就是座椅,站内的方便设施包括垃圾箱、用水器、查询机等。在昆明地铁空间里休息设施和方便设施都有,但却缺少文化设施,地铁车站文化性设施主要包括雕塑、小品等,是以提供人们欣赏为主要目的的公共设施,同时是营造地铁空间环境的工具,是构成空间环境的一部分,也是这座城市文化的表现形式。在车站内部观赏设施对空间塑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地铁空间观赏型设施和其他所有公共设施一样都是一人为本,都是为人服务而设置。
3.信息导向系统
导向系统设施,就是使人一看就知道要去的方向上的位置。导向系统设施是为在车站活动到人们确定位置和方向。而地铁内的信息导向系统对于外来人员和不熟系地铁的人来说相当的重要。有了信息导向系统会给人们带来好多方便,在昆明地铁空间设置的信息导向系统包括地铁系统、导视标识系统等。信息导向系统上也设置了国际国内的通用符合来传达信息,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都可以识别。
(二)全防火设计
对于地下公共空间,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系统,都是地铁防火设施必备,地下空间的安全疏散散光环境包括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标识牌,这些标识牌是地下空间发生火灾时引导内部人员进行疏散和逃生的重要设施,很多事故在地铁空间发生火灾后照明供电中断,周围一片漆黑,遇险者无法辨别方向,就容易造成大量死亡,也是造成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设计这些标识设施时一定要设置可靠的照明设备和醒目的疏散标志。谈昆明地铁空间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地铁空间的高雅和品质,也增加了更多的艺术感和设计感,在追求品质的情况下添加了人性化因素让地铁空间更加符合以人为本为服务中心,地铁作为一种实用,方便、快键的交通工具,也是衡量一个城市运营能力,现代化程度的象征。时代在不停前进,对于地铁空间设计也会有越来越高的精神体现,相信,随着城市地铁空间设计的不断发展,地铁空间会有更加品质。
第四篇:户外游戏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高质量的游戏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围绕户外游戏空间的设计,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影响与空间类型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儿童成长;户外游戏;空间设计
现在的儿童户外场地设计,越来越注重“个性化设计”,对儿童的场地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设计中,应将儿童作为一个专门的关爱群体给予更多独特的考虑和关注,而并非只是圈定一个模式化、简单化的场地。如何为他们设计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游戏环境,在日益注重儿童教育的今天,有着深刻而积极的意义。
一、游戏活动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儿童伴随着游戏成长的过程中,给儿童提供了身体运动、智力、认知、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发展机会。许多人都研究或论述过游戏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实践也充分地证明,游戏不仅不会浪费儿童的宝贵时间,反而是儿童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人们对场所的规划,不单单是空间,也不是内容,而是一种体验。“相互作用”是创建具有刺激性与挑战性,能够激发儿童更多想象、思考和探索的游戏空间,并有利于儿童心智的发展。良好的户外游戏空间环境,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不仅提供了儿童与成人间的活动,并蕴涵多种哲学和文化理念,以至于儿童置身在其中时,能激发潜能及表现出自我,感悟其文化传统和哲学理念,进而改善行为、陶冶性情、涵养气质。
二、释放儿童心智发展的户外游戏空间型类的设计。
1、认知发展空间的设计。
这是一种帮助儿童理解和学习知识与概念,训练儿童思考能力的游乐设施,参与活动的儿童可以进行思维共享,游乐设施多以简单、有趣为主。比如,游乐场中的大树须向四周蔓延,不能把根砍断,可在周围增加防护网。无论什么时候看见吊床,都想踏上去摇动,这是一种新奇的玩法。
2、自然成长空间的设计。
利用沙子、泥土、砾石、水体等操作材料,给儿童提供发挥想象的自由空间,凭借这些材料,孩子们能自主进行各种样式的塑造和游玩。沙子常见的方式主要是沙池,儿童通过将沙子堆造出造型、装填、搬运、抚摸等活动,可以锻炼手的精细动作及肌肉型力量,丰富感知体验,还能在合作过程中树立合作意识。沙池用的沙必须要颗粒均匀、色泽柔和,不能太粗糙,不能有碎石和危险颗粒,同时避免过细和过多的粉沙。通常采用经过清洗和消毒过的河沙、黄沙、海沙、白沙和决明子植物沙。考古沙坑是另一种游戏方式,吸引孩子们去挖掘各式各样的宝藏。水体的使用有小溪、戏鱼池、旱喷等多种形式,应注意水质的保障、水深以及防滑处理。
3、植物游乐空间设计。
利用植物为孩子创造新游戏空间的趣味是无穷的。树洞与高大灌木枝干形成的空洞可以作为很好的藏匿空间;枝干强壮而多分枝的小乔或大灌木可以提供攀爬的机会;植物迷宫和小树林形成神秘的探索空间;开阔的草坪和草坡可以奔跑、滑草和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植物环境中的昆虫和小动物,能够吸引孩子们长时间的观察,丰富知识与促进儿童注意力的发展。这种用于游戏和增加趣味性的地形还可以用在广场设计上。日本东京丰洲拉拉港城市港口广场的波浪花园,采用的就是波浪式的广场设计,让身处其中的孩子情不自禁的想要奔跑和嬉戏。
三、结语。
总之,户外游戏空间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布置游乐设施,而是一个不断与儿童心智发展以及游戏变化互动的过程。交互性、灵活性、主题性等户外游戏空间能有效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良好的户外儿童游戏空间应不拘泥于任何固定的形式和内容,其目标是给儿童最自然的活动环境,保持孩子们的童真,不过多约束孩子们在玩方面的多样性,提高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定制属于孩子乐园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孟祥庄,李博。谈儿童游戏空间景观趣味性[J]。山西建筑,202_(24)
2、杜鑫。遵循儿童特点和天性对儿童公园设计之我见[J]。黑龙江:工程科技,202_(11)
第五篇: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设计分析论文
高校的信息共享空间现在还是一个非常新的研究课题,它主要是高校图书馆提供给全校师生的一个服务的模式和空间,为迎合师生的需求而建立,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学习和娱乐,十分受欢迎,并且这也是高校图书馆谋求自身新发展的一个突破点,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开发。笔者在本文将会通过探究信息共享空间的来龙去脉,完整而深入地解析共享空间的意义,最后提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本文中笔者先是介绍了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的一些内容和功能,接着表达了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观点,最后从整体上给出了一份关于共享空间建设的计划。
1信息共享的来龙去脉
信息共享空间始于1992年,一开始是叫“信息走廊”,后来改名为信息空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很多国内外高校都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信息空间,基础的服务设施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和进步,帮助学校来统计学术数据、进行文献统计和传递等等。现在很多高校甚至都出现了网络课堂,试图进一步通过互联网在线学习来提高学习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在信息共享空间部分还是比较落后的,主要是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建设落后,严重缺乏相关开发经费还有基础设施设备。
2何为信息共享
在1999年DonaldBeagle发表过的一篇关键论文《IC构想》中,作者做出了对IC(InformationCommons)概念的定义,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定义。一个定义是在特殊的再现环境下用户通过图形界面获取相应的数字服务或是通搜索引擎获取馆藏甚至是外部的资源信息。另一个定义是在一个创新的空间里,建造一个新的信息的环境,在这个信息环境里有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有更多的服务。同时作者还指出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几个客观物理条件:一个信息中心平台,一个空间,一个校园内外各部门合作的关系。在美国,IC被认为是:图书馆加上软件、资源综合在一起的新型图书馆,一个资源管理中心,将资料和人员广泛地统一在一个区域中。首先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引入中国的是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先生。他对信息共享空间的定义,是一个集合多媒体人、图书管理员、计算机专家还有用户的动态的服务交流空间。这个空间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普遍具有以下特征:一站式、能提高信息的质量、促进了师生的学习效率。中科院的毛军关于IC的特征也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主要是“信息的自由分享、使用和互动”。信息共享空间应该是属于图书馆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是一种新的学习和研究途径,它应该由物理和虚拟的部分共同组成,一站式的专业服务,注重合作和共享,这是一个沟通交流学术信息资源的平台。
3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意义
各高校图书馆建立起一个先进的信息共享空间在推动高校改革还有水平方面还是很有必要的。
3.1IC是迎合高校需求的综合设施
动态的、一站式的服务模式,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极大的资源空间,十分贴合学校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习惯,提高了师生交流学术资源的效率和质量,也推动着高校图书馆的不断改革和进步。用户可以在这个庞大的资源库里任意自由地获取信息资源,甚至有些很难获取到的信息现在也变得触手可及。
3.2建设信息空间是现代高校师生的要求
高校信息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和老师,图书馆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与学校各部门充分合作,将广博的学术资源汇集到一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线和权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可能,用户们也会因此受益良多,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很好的体验感,学校的用户会更加重视对图书馆的使用。3.3信息共享空间辅助学校的教育功能一个利用率高的共享空间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面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图书馆可以通过自身的学术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文本资源还有拓展资料,甚至还能有学术技能培训,比如通过开展一些讲座,培训学生搜索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学术规范的一些相关培训。
4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
4.1物理空间设计
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的物理设施是存在的客观基础,建议将这个物理空间合理划分成几个分区,以迎合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也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信息台的建设。用户进入信息共享空间以后,第一个遇到的应该是信息台,主要作用视为用户介绍空间内所有的服务项目和资源信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为师生的使用提供便利。建议这个信息台由图书馆员、计算机专员和多媒体人员共同建设。设置学习讨论专区。建议图书馆专门设置几间独立的、隔音的工作间,主要作用是讨论和开会,可以采用预约制且基础设施完备,比如桌子、插销、网线口、黑板、投影等,并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师生可以通过预约来获得一个专门的、安静的开会培训的工作间。专门学习区域。这里可以理解为自习室,主要是供学生看书和学习,有图书资源的网络资源,同样需要桌子、足够的插销和网口,甚至可以有几台电脑来帮助学生在这个区域里自由自在地进行学习和资源的搜集整理。打印复印设备。建议图书馆在固定的、公共的区域放置几台打印复印一体机,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打印复印服务,当在其他区域搜到需要的文献资料和其他文字资料时,可以通过这几台打印机进行自主的打印,与此同时,应该注意及时检查维修和定期维护保养。
4.2共享空间的虚拟部分设计
高校信息共享空间不仅有物理空间,另一个重要的主体是虚拟空间部分的建设,这一部分甚至比物理空间的建设困难许多,因为信息量十分庞大繁杂。主要内容包括整合已有的信息化资源,尽可能地搜罗网络资源,把它们整理到一起,然后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并且把纸质资料也信息化录入数据库中。
4.3信息共享空间的工作人员设置
信息共享空间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自动化的机器,而是需要庞大的人员支持。这些人员包括参考咨询专家、软硬件技术专家、能解答具体问题的各学科专家、从事图书馆行业的人员或是普通技术人员。这些人共同为高校的信息共享空间提供了运营支持。还有一些岗位可以采取勤工俭学的方式,招募学生来做兼职,学生可能会更了解彼此的真实的需求,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一些好的建议。
5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共享平台在国外已经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基础,众多高校在试运营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们的信息共享空间也在不断地完善。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研究国外的成功案例来填补理论上的空白,并且积极在各大高校进行信息共享的实践和平台建设,推动我国图书馆的改革创新,将全国的学术信息资源强有力地集合在一起,为全国的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资源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昌平,胡媛.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用户交互学习行为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_(4):16-29.[2]陈维,阮海红.基于读者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以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为例[J].情报杂志,202_(2):148-152.[3]祁宁,张东伟.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模型构建及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_(1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