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胜先进事迹材料
篇一:王胜先进事迹
为民、务实、清廉的农村干部楷模——追记柳林镇西石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王胜先进事迹 王胜同志荣获全国劳模
2014年2月19日,全国劳动模范、柳林镇西石河村党支部书记王胜同志因积劳成疾,突然病倒在工作一线,后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逝世。噩耗传来,西石河村村民奔走相告,悲痛万分,纷纷呼喊西石河的“天塌了”。熟悉王胜的人无不感到震惊,为一名好党员、好干部的英年早逝深表痛心和惋惜。王胜,男,1957年12月出生,1971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1975年任西石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四十年如一日,带领当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一个人均收入仅有几十元的穷山村,建设成了一个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生活逐步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西石河村连续多年被省、市、县评为文明村,先后13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党支部,并被命名为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王胜同志因为事迹突出,自1980年以来先后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仆、治水模范、绿化模范、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1981、1989、1995、2003年四次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荣获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河北省绿化奖章”;2007年荣获“全国绿化奖章”。同时,他还是河北省第七届到十二届连续六届省人大代表。
一个非常敬业、非常勤奋、非常朴实的干事能人,一个新时期农村干部解放思想、艰苦创业的模范
王胜出生的西石河村,位于内丘县西部浅山丘陵区,这里缺水少土,自然条件很差。在上世纪70年代,全村600多口人,1000余亩耕地几乎全是“靠天收”的沙岗薄地,遇到多雨的年头,还能有个收成,干旱之年,几乎是颗粒无收,是全县有名的穷村。县里派来几茬工作队,但西石河村面貌一直难有起色。当地群众编了一个顺口溜:“西石河,演武川(另外一个穷村),再大干部也不占(行);开不完的荒,割不完的草,光棍汉子满街跑”。由于生活贫苦,村里姑娘争着往外嫁,西石河全村600多口人光棍汉就有40多个。
1975年,当时的公社书记韩金堂找到正在当民办教师的王胜,认为他年轻又有文化,准备让他回村当村支书。王胜时年18岁,刚刚收到保定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正面临“鲤鱼跃龙门”的人生机遇。经过一翻思考,王胜毅然决定留在农村,他硬着头皮做通了家人的工作,辞掉了舒舒服服的教师工作,回村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水字当头,抓住水就抓住了一切”
当年和王胜一起搭班子的村民王成祥回忆到,王胜刚当上村支书时常对乡亲们讲话就是:“都说西石河村富不起来,我就不信这个邪、不服这个劲,走着看吧,再过几年我们要让外村的大姑娘争着往西石河嫁”。
带着这股不服劲,王胜带领乡亲们干起了脱贫致富的第一件大事--治水。水,是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最宝贵的资源,有水一片绿,无水处处荒。在仔细分析村情的基础上,王胜认为,西石河老百姓要想吃饱饭,必须大搞水利建设,把荒岗变成良田。西石河村北有一荒岗,村民称之为北山,北山下有一条水沟,村民称之为北河。村里老一辈人都说,什么时候北山上有了水,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王胜带领村民治水的第一仗就选在北河。1975年冬,王胜号召村民出义务工到北河修河整地,他第一个扛起铺盖卷儿住进了工地窝棚。当时正值寒冬腊月,他们自带干粮上山,饿了就拾把柴火把干粮烤一烤,渴了就凿几块冰煮水喝。经过一冬天艰苦努力,蓄水池建成了,北山上30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地。当年春节,村民自编了春联“大战北河不怕苦,挖个坑塘整二亩”来赞扬王胜,王刘德等村民自发刻制了一块“心存公德”木匾,敲锣打鼓送到王胜家。年轻的村支书用自身行动树立了威信,此后十年,王胜带领群众家家出义务工,不知流过多少汗,吃了多少苦,在贫瘠的山沟先后建成2座水库、挖10眼大口井,村周边所有坑塘能打井的都打了井,使全村139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地,粮食亩产超千斤,彻底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县委、县政府在西石河村召开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并授予王胜“治水模范”称号。“开发长寿泉,打开致富路”
解决了温饱问题,王胜并没有满足,他清醒地认识到,农村要发展,经济是关键,只有村里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奔向小康。西石河村西南,有一眼常年喷涌的泉水,村里老百姓饮用泉水,多少年来没有一个人得癌症,用此泉水做出的豆腐,质量也出奇的好。因此,老百姓把这泉叫做“长寿泉”。王胜认定这里的泉水不一般。他采集泉水跑省城进北京,先后走访了科研院所、医疗单位、地矿部门,请他们对长寿泉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泉水中含有三十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特别是富含“硒”元素,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如此优质的矿泉水怎么能让它白白流失,一定要让它为西石河村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990年初,王胜提出在村南山岗上开发“矿泉水”。经过积极争跑,王胜取得了全省第一家矿泉水开采证。1992年,邢台长寿岗矿泉水饮料厂正式建成投产,当年获利26万元。之后,又陆续建成了“红豆沙”、“绿豆沙”、“枣仁宝”、“酸仙露”、“八宝粥”等生产线,产品多达十几个品种,畅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及本地市场。经过滚动发展,矿泉水厂逐步发展成为固定资产1800万元,年产矿泉水6000吨,经济效益100多万元的规模企业,村里的集体经济逐步有了积累。“沉睡千年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西石河村共有荒山5000多亩,如何利用荒山、改造荒山、美化荒山、向荒山要效益,一直是王胜思考的问题。
矿泉水厂走上正轨后,王胜又把目光投向了村周边的荒山,提出了种植各类果树,建设百果庄园的设想。但这一想法提出后,从各级领导到当地村民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王胜是异想天开。因为丘陵区地下都是片麻岩,既没有土又存不住水,种树根本活不了。所以在内丘的丘陵区素有“四十五里荒沙岗,种啥啥不长”之说。但王胜认为,过去种不活是条件、技术达不到。现在有了中央政策的支持,应该试一试。为此,他多次向省、市、县争跑,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利用太行山绿化、片麻岩开发、小流域治理、山区建设、土地开发整治等项目资金,对本村荒山坡和山岗薄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建立集“名优特稀”林果种植、高效农业发展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长寿百果庄园。王胜在百果庄园建设现场指导
王胜在百果庄园施工现场察看篇二:王胜友安全供水明星事迹材料 安 全 供 水 明 星 事 迹 材 料
王胜友同志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特别是担任北部水厂运转班班长至今,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在工作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以一种勇于奉献精神,实现着自己人生价值。
在工作中,他一丝不苟,一干就是10多年,担任运转班班长后他积极配合其它班组,服从厂领导的安排,他虽言谈不多,工作却勤勤肯肯,干一行爱一行,无论是刮风、下雨、下雪,他都主动在单位值班,特别是2次台风“达维”和“布拉万”他都连续3天3夜守在单位,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一次大雪天因气温下降较快,氯投不上,在查明原因后,他带着感冒发热的身体和班组的同志一起将投氯设备故障排除,保证了投氯的正常运行。定期组织组员对卧泵的碳刷检查,对密封填料定期加注,对余氯回收装置定期检查,工作中认真负责,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工作中为了配合公司的降低能耗、目标成本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他对自己所在的班组的各泵机组,参数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写了可行性报告,得到了公司的采纳,主动和厂领导分析大赵台水厂降低能耗的空间和具体措施,并提出自己的想法采取削峰用谷的方法来节省动力费的支出,为节约成本献策出力,为供水事业做贡献。
在工作中虚心向师傅们请教,带领全班组钻研业务,抓好安全生产,身先士卒,与全体运转职工同甘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在对运转班的管理上,他公正无私,按章办事,无论对谁都一视同仁,受到了职工的好评。
一个人做点事并不难,难的是他能否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在平时的工作中,无论是休息还是有自己的事,只要工作需要他都能以工作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无论是大风、雪、雨特殊天气还是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他都能积极很好的完成任务。以自立、自强、自信的数字机高度的事业心,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价值。2012-12-22篇三:先进事迹材料
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xx车间——xx 2009年12月17日 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xx车间—xx 我叫xx,一年来,在厂、车间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大和中平能化第一次职代会、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模范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车间的规章制度;勤于学习,乐于奉献,始终牢记“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这一质量理念,把好产品质量关。积极带领生产二班职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xx车间的选煤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该同志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注重政治思想的进步
长期以来,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用高度的政治观、人生观面对生活。思想进步,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对党的认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具备了较好的职业道德,保证了工作质量,提高了煤质检查的时效性。为xx车间的煤质检查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加强班组建设,争创“先进班组”
xx带领生产二班在创建“班组建设”工作中,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班组建设”工作走到了全车间前列。首先认真做好文明生产工作。班前、班中、班后随时打扫卫生,将过去脏乱差的制样室打扫得窗明几净;工作台、设备一尘不染,工具摆放井然有序。
在他的带领下,该班职工重视技术理论学习,员工技术素质普遍较高。班组员工在工会第六届技能大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绩。
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员工团结和谐,互相帮助。该班职工互助互爱,团结协作,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职工王金兰脑供血不足,职工徐春迎身体不好,班组员工都伸出援助之手,进行家访、看望,使他们感受到了班组的关心和爱护。他带领班组员工认真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班组员工积极进取,2009年他所带领的班组多次被评为“优胜班组”、“优秀班组”、“年终被评为“先进班组”。他工作踏实,连续多年获得车间先进工作者,在创建“先进班组”中再立新功。
三、努力钻研业务,使技术水平再上台阶
随着企业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也要进一步增强,为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做为生产班班长的xx带动班组职工积极参加学技术、争当岗位能手活动。在厂举办的技术比武活动中,班组职工在全局技术大比武中成绩突出。在厂举办的技术大比武中,班组职工每年都名列前茅,技术能手不断涌现。xx同志在厂上届技术比武中也取得了采制技术第二名的好成绩。他虽身为班长,然总觉技术欠缺,知识贫乏。他深知: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才能满足新设备、新工艺、新项目的测定,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对此,他为班组制订了学习计划和安全公约,用技术理论指导实践。他所带领的班组成为xx车间技术拨尖的班组。xx也深为有这样的班组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第一是车间领导对他工作的支持,第二得益于他有一股热爱企业、甘于奉献的火热心,有一股不断追求、努力拼搏的进取精神。
四、学习白国周,加强班组建设,强力推行“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
xx同志自参加工作至今,始终以“不安全不生产”的人生信条为指导,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安全篇章。在推行《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岗位描述、手指口述”活动中,他努力做好宣传发动,并从自身做起,以“三勤、三细、三到位、三不少、三必谈、三提高”为准则,结合“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力求使理念深入职工心中,要求班组员工人人熟悉、会背,更重要的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手指口述、岗位描述抽查中,他所带领的班组员工都取得了好成绩。这强化了班组的责任心,提高了安全意识,使车间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认真排查隐患,实现安全生产。该班认真排查隐患,发现隐患及时消除。004#刮板改造以后,采样比较困难,该班向车间汇报后,机修车间加工了采样平台,消除了安全隐患。从制样室往化验室送样的过道上,有一个爬梯,爬梯旁边有一处地势低洼,下雨易存水,职工过往不安全,该班班长xx查隐患中,发现了这个司空见惯的隐患,立即搬来砖块,又从土建处修护坡的工地上借来十几桶水泥,砌了一条水泥小路,职工行走更加方便了,也消除了一个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
五、强化质量标准化管理,打造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合格班组”
他深知创建“先进班组”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制定一套好的活动方案确实不易。为此,xx可谓是竭尽全力,他根据生产实际,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他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发挥了班长的能动作用,体现了班组的凝聚力、向心力。积极调动班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班组员工对岗位仪器的使用情况了如指掌,设备仪器分包到人,做到责任明确,管理到人。他还建立了班务公开制度,建立制定班组内部精细管理达标工作制度,控制班组内部材料消耗,使成本目标降低到最低限度,最重要的是让班组员工牢记“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这一质量理念,提升班组的综合素质,使每位员工都能为创建合格班组尽一份力,成为企业的明星班组。他带领班组员工严格执行国标,严把产品质量关,为xx车间的质量检查作出了积极贡献。
无悔的选择、执着的追求。“不待杨鞭自奋蹄”,要成为“先进班组(长),很多工作都有待于他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深知:没有领导和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他的工作不会如此的顺利,他把满腔的热情都投身到企业的质量检查工作中,用他的行动诠释着一名煤质分析工作者勤务、奉献、爱岗、敬业的
第二篇:王胜先进事迹
为民、务实、清廉的农村干部楷模
——追记柳林镇西石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王胜先进事迹
王胜同志荣获全国劳模
2014年2月19日,全国劳动模范、柳林镇西石河村党支部书记王胜同志因积劳成疾,突然病倒在工作一线,后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逝世。噩耗传来,西石河村村民奔走相告,悲痛万分,纷纷呼喊西石河的“天塌了”。熟悉王胜的人无不感到震惊,为一名好党员、好干部的英年早逝深表痛心和惋惜。
王胜,男,1957年12月出生,1971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1975年任西石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四十年如一日,带领当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一个人均收入仅有几十元的穷山村,建设成了一个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生活逐步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西石河村连续多年被省、市、县评为文明村,先后13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党支部,并被命名为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王胜同志因为事迹突出,自1980年以来先后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仆、治水模范、绿化模范、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1981、1989、1995、2003年四次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荣获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河北省绿化奖章”;2007年荣获“全国绿化奖章”。同时,他还是河北省第七届到十二届连续六届省人大代表。
一个非常敬业、非常勤奋、非常朴实的干事能人,一个新时期农村干部解放思想、艰苦创业的模范
王胜出生的西石河村,位于内丘县西部浅山丘陵区,这里缺水少土,自然条件很差。在上世纪70年代,全村600多口人,1000余亩耕地几乎全是“靠天收”的沙岗薄地,遇到多雨的年头,还能有个收成,干旱之年,几乎是颗粒无收,是全县有名的穷村。县里派来几茬工作队,但西石河村面貌一直难有起色。当地群众编了一个顺口溜:“西石河,演武川(另外一个穷村),再大干部也不占(行);开不完的荒,割不完的草,光棍汉子满街跑”。由于生活贫苦,村里姑娘争着往外嫁,西石河全村600多口人光棍汉就有40多个。
1975年,当时的公社书记韩金堂找到正在当民办教师的王胜,认为他年轻又有文化,准备让他回村当村支书。王胜时年18岁,刚刚收到保定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正面临“鲤鱼跃龙门”的人生机遇。经过一翻思考,王胜毅然决定留在农村,他硬着头皮做通了家人的工作,辞掉了舒舒服服的教师工作,回村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水字当头,抓住水就抓住了一切”
当年和王胜一起搭班子的村民王成祥回忆到,王胜刚当上村支书时常对乡亲们讲话就是:“都说西石河村富不起来,我就不信这个邪、不服这个劲,走着看吧,再过几年我们要让外村的大姑娘争着往西石河嫁”。
带着这股不服劲,王胜带领乡亲们干起了脱贫致富的第一件大事--治水。水,是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最宝贵的资源,有水一片绿,无水处处荒。在仔细分析村情的基础上,王胜认为,西石河老百姓要想吃饱饭,必须大搞水利建设,把荒岗变成良田。西石河村北有一荒岗,村民称之为北山,北山下有一条水沟,村民称之为北河。村里老一辈人都说,什么时候北山上有了水,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王胜带领村民治水的第一仗就选在北河。1975年冬,王胜号召村民出义务工到北河修河整地,他第一个扛起铺盖卷儿住进了工地窝棚。当时正值寒冬腊月,他们自带干粮上山,饿了就拾把柴火把干粮烤一烤,渴了就凿几块冰煮水喝。经过一冬天艰苦努力,蓄水池建成了,北山上30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地。当年春节,村民自编了春联“大战北河不怕苦,挖个坑塘整二亩”来赞扬王胜,王刘德等村民自发刻制了一块“心存公德”木匾,敲锣打鼓送到王胜家。
年轻的村支书用自身行动树立了威信,此后十年,王胜带领群众家家出义务工,不知流过多少汗,吃了多少苦,在贫瘠的山沟先后建成2座水库、挖10眼大口井,村周边所有坑塘能打井的都打了井,使全村139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地,粮食亩产超千斤,彻底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县委、县政府在西石河村召开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并授予王胜“治水模范”称号。
“开发长寿泉,打开致富路”
解决了温饱问题,王胜并没有满足,他清醒地认识到,农村要发展,经济是关键,只有村里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奔向小康。
西石河村西南,有一眼常年喷涌的泉水,村里老百姓饮用泉水,多少年来没有一个人得癌症,用此泉水做出的豆腐,质量也出奇的好。因此,老百姓把这泉叫做“长寿泉”。王胜认定这里的泉水不一般。他采集泉水跑省城进北京,先后走访了科研院所、医疗单位、地矿部门,请他们对长寿泉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泉水中含有三十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特别是富含“硒”元素,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如此优质的矿泉水怎么能让它白白流失,一定要让它为西石河村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990年初,王胜提出在村南山岗上开发“矿泉水”。经过积极争跑,王胜取得了全省第一家矿泉水开采证。1992年,邢台长寿岗矿泉水饮料厂正式建成投产,当年获利26万元。之后,又陆续建成了“红豆沙”、“绿豆沙”、“枣仁宝”、“酸仙露”、“八宝粥”等生产线,产品多达十几个品种,畅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及本地市场。经过滚动发展,矿泉水厂逐步发展成为固定资产1800万元,年产矿泉水6000吨,经济效益100多万元的规模企业,村里的集体经济逐步有了积累。
“沉睡千年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西石河村共有荒山5000多亩,如何利用荒山、改造荒山、美化荒山、向荒山要效益,一直是王胜思考的问题。
矿泉水厂走上正轨后,王胜又把目光投向了村周边的荒山,提出了种植各类果树,建设百果庄园的设想。但这一想法提出后,从各级领导到当地村民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王胜是异想天开。因为丘陵区地下都是片麻岩,既没有土又存不住水,种树根本活不了。所以在内丘的丘陵区素有“四十五里荒沙岗,种啥啥不长”之说。但王胜认为,过去种不活是条件、技术达不到。现在有了中央政策的支持,应该试一试。为此,他多次向省、市、县争跑,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利用太行山绿化、片麻岩开发、小流域治理、山区建设、土地开发整治等项目资金,对本村荒山坡和山岗薄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建立集“名优特稀”林果种植、高效农业发展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长寿百果庄园。
王胜在百果庄园建设现场指导
王胜在百果庄园施工现场察看 2000年6月,长寿百果庄园拉开建设帷幕。建设之初,王胜就高瞻远瞩,把它定位于以生态观光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游客开办“树上超市”,并高起点对庄园建设的整体布局进行规划。他们以大专院校为依托单位,并建立技术协作关系,聘请果树、农业、林业、水土保持、旅游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参与指导。近年来累计投资近亿元,开发造地整理土地8000多亩,种植名、优、特、稀树种160多个,26万株,不同季节都有水果可供采摘。区内建有亭台楼阁、假山游园,与绿树相映成趣。2004年4月,百果庄园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2007年对外开放,以‘树上超市、鲜果采摘’吸引游客,当年实现旅游收入150万元,吸纳劳动力就业238人,间接吸纳劳动力就业136人。2011年,百果庄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原省委书记白克明、张云川,原省长季允石、郭庚茂等先后到西石河村百果庄园指导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各位领导都指出,王胜建百果庄园不仅使西石河村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以铁的实事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瓶颈,为浅山丘陵区这一多年来的发展短板闯出了一条新路,其成功做法值得在整个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推广。视百姓为父母,把乡亲们的事当自家的事,一点一滴的心血和汗水结出群众共享的发展硕果
随着西石河村集体经济的一天天壮大和发展,王胜又把心思重点放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上。走进西石河村,30年不落后的农村教学楼、漂亮气派的农娱宫、宽阔平坦的通村路、家家户户的自来水„„无不凝聚着30多年来王胜同志为集体、为村民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心血和汗水。
“贫困村建起了全县最好的教学楼”
走在西石河村的大街上,看到的最高建筑,那就是村里的三层教学楼。当过民办教师的王胜一生不忘教育,时刻关注着村里教育事业的发展。30年前的西石河小学,四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个破旧教室里。冬天透风、夏天漏雨,连房顶都得用木头柱子支着。夏天一到下雨,孩子们得抬着课桌、搬着书本,往不漏雨的地方躲„„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让孩子们住上像模像样的教学楼,王胜骑着自己的嘉陵摩托,跑省进市找领导跑指标、要物料。在计划经济年代,炸药、钢材、木材„„样样都得有指标。为了跑一样物料,王胜一个个的找、一趟一趟的跑,用他的执着精神感动了一个个部门和领导。物料跑来了,活咱得自己干。为了节省资金,王胜又和干部群众建起了土砖窑,自己脱坯子、烧砖,一趟一趟地往工地上拉„„1986年,三层高的教学楼建好了,成了村里最高、最气派的建筑。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个样子。用王胜当时的话来说,我们的教学楼要“头十年属一流,20年随大流,30年不落后!”
而今,近三十年过去了,眼前的西石河村教学楼仍然是村办小学中比较好的学校。现任小学校长的李根群告诉我们,“前几年,乡中的校舍破还搬到这里办了七八年,临近十里八村的学生都来这里上学,从这里走出过几十个大学生,还有博士后呢!”
“全乡第一条农民自建通村公路”
从内丘县城到西石河村,驶离隆昔线不过5分钟的车程。然而在30年前,要从西石河村走上通往县城的“官道”,至少得走20分钟!现年30多岁的王胜大女儿王韶华说:“别说公路了,原来村里就没有自己的通村路!小时候跟大人出趟门儿,得从西石河走到东石河,再走到仙人村,转到西丘才能上官道!”
西石河村荒岗多、交通不便,村南的一条深沟祖祖辈辈挡着村民通向外界的道路,严重地阻碍了西石河村的经济发展。“要致富先修路”。为给乡亲们打通一条通往外界的通村路,从1989年开始,王胜又开始跑炸药、买雷管、找资金„„通过时任地委领导帮忙,设计了一座上能通车、下能过水的双曲孔石桥,并协调来钢筋、水泥和2万元的启动资金,开始了修路架桥工程。为了节省开支,他一方面跑遍全村的山沟洼岭,就地找砂子、寻石料。另一方面,发动群众全民投入义务工,难挖的地方分一尺,好挖的地方分两米,一户一段,按人论方挖地基。经过三年苦干,累计用工6万多个,动土石3万多方,修通了通往县城的柏油路,架起了一座十二米宽、六十多米长的大石桥,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丘陵山区第一个通上自来水”
“廉洁勤政,庶民公仆”——走进王胜的家中,有这样一块木刻牌匾赫然醒目。这是全村父老乡亲为感谢王胜给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所表达的一种感激和纪念。
九十年代初的西石河村还算不上富裕,一个大几百口人村庄,村民们家家户户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挑着水桶到村里的两、三眼水井边,排着队用辘轳把子摇水吃。若是家里大人忙,稍大点儿的孩子就要两个一起,往家里抬水吃。时常往外跑的王胜心有不甘,“城里人不用摇、不用挑,守在家里水龙头一开就有水!他们能有的,咱也要有!”经过和干部们商量,王胜又骑上他的破嘉陵,跑部门、找领导,化缘“化”来了管件和压力罐,村民出义务工往家里挖管道,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吃水不忘挖井人”。为庆祝全镇第一个吃上了免费的自来水,老军人王国兴和王金章、王雄子等带头凑钱,刻上“廉洁勤政,庶民公仆”的大木匾,敲锣打鼓、放鞭炮送到支书王胜的家中。
“尽心帮父老,竭力为村民”
村里一个盲人叫王天德,从小双目失明。眼看着一个老娘一天一天老去,快养活不起他了。王胜在外出时看到有盲人按摩的门诊和学校,就自己掏钱把王天德送到保定学习盲人按摩。学成回家后,王胜把村里大街上的一间房子腾出来,给他置办了桌子、床,让他开了一间盲人按摩门诊,自此有了生活门路。
村里有两个岁数大的军烈属老太太,因为生活不满意,时常对着干部群众发脾气、骂街。王胜一次路过时看到了,硬让作伴的一个村干部把自己刚拾的一大捆柴火,扛到老太太家里顺便做起了思想工作。村里一个老光棍汉子缺衣少穿、没人管,王胜逢年过节找几件自己像样的旧衣服、端着饺子,给老人送到家里嘘寒问暖、聊聊家常。
村里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后,王胜和村干部们商量决定:每年逢年过节时,按人口给各家各户发福利。过年,除了大米或白面、糖块儿,60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200元;59岁以下的一人160元。中秋时,按人头一人发一斤月饼,孤寡老人发2斤。百果庄园里的苹果、杏、梨,每年发一次„„“虽然村集体工程和百果庄园里的项目发展,还很需要钱,但光今年村民福利就发了18万!”西石河村副支书于洋小介绍说。
在谈到王胜同志为村集体、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时,内丘县原县领导孔增建作出这样的评价:“王胜同志的一生,可以说是‘尽心帮助父老,竭力造福桑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宗旨和本质的体现!农村需要这样的干部,时代呼唤这样的干部„„”
人们难以理解他对自己的苛刻,但怀念着这个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所热爱事业的人,在心里树起了丰碑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王胜生前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他的名声永远地留给了后人。
人们都叫他“老抠”
王胜有一个外号叫“老抠”。我和他搭了5年伙计,和他出门那真是小气!”村民王成祥说。“在石家庄,常住价位便宜的河北剧场招待所,10元一个床位;最常吃的是拉面,往往连个饺子都不舍得吃。”司机闫双朋回忆说。无论谁和他出门办事,住的都是最便宜的旅馆,吃的都是小摊上最便宜的饭。“一分钱,王胜都想掰开花!”渐渐地,他的伙计们也都习惯了他的“抠”。也都知道,王胜这是给村里节省的,如果王胜不“抠”,哪有村里的今天啊。
近年来,到西石河村干活包工队不少,但没有一个能挣到满意的工钱。“给王胜干工程,谁也别想挣大钱”。曾经给王胜干过多年工程的赵永国说。因为他把每一项工程的细节都熟记在心,能给你精算到每一块砖、每一方土、每一棵草木。尽管如此,但人们打心底里佩服他。因为王胜“不会拖欠一分工钱”。“今年的帐绝不拖到明年算,这是王胜的做人原则。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不管有多晚,也会给你算清!”西石河村副支书记于洋小说。
如果站在村里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人们也许还能理解王胜的“抠门儿”。而站在丈夫、父亲的角度,他的所作所为,甚至让家人无法谅解。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去探望有病的娘家哥哥,向他要钱,而他只掏出了可怜的十块钱。“十块钱!当时连一箱方便面都买不到,我当场就把钱扔到了他面前。说实话,这么多年,因为花钱的事儿,不知道和他生过了多少气!”在家人眼中,王胜就是这样的一家之主。
“上学的时候,我父亲就有了名气,几年中学下来,同学们都不知道我是王胜的女儿!一方面是父亲经常教导我们要低调,我不说,另一方面是我吃的穿的还不如同学们,就是说了他们也不信!”王胜的大女儿王韶华抹着眼泪诉说着,“就是结婚后,我们买房都是贷的款,父亲从没有表示过帮助的意思!”说到最后,王韶华已经哽咽了。
近四十年来,王胜上了数不清的项目,经手的钱物少说也有几千万之多,他留给村集体的是6000余亩发展中的“百果家园”、蒸蒸日上的村办企业以及如日中天的民生事业。而留给家人的,仅仅是一座在农村也显得寒碜的农家院落——五间上世纪83年盖的正屋以及虽有所改进但仍显简陋的配房。“就是这,也是在原来全村最赖的地基上盖起来的!当初这里是村里的牛棚,地下都是村里的山药窖!”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柳小芬一肚子的委屈。
“他真是被活活累死的”
工作中的王胜
“爸爸,你是累死的啊!”在王胜下葬那天,他的儿女们声嘶力竭地不断地哭喊这句话。“他是累死的!”不仅是他的家属,就连他的亲朋好友以及曾经与他打过交道的人,对于他的去世,也都是同样的话语。
据王胜的家人回忆说,任党支部书记近四十年,他天天早出晚归,与家人难得吃上一顿团圆饭。一年到头,也就大年初一初二歇上两天,其他时间都是在外奔跑或盯在工地上。就连他儿子出生的时候,他还在省城跑项目。“他就是这么不顾家!”老伴柳小芬谈到这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柳小芬还说,他不顾家也就算了,连亲戚的感受他都不顾,亲戚家有事,甚至婚丧嫁娶的大事,他都忙的顾不上去,都是她一个人或带着孩子去的。“娘也许是为了替爸补偿感情,到谁家都是拼命地干活!”大女儿王韶华说。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不顾家,也不考虑自己。可以这么说,王胜他都没有完完整整地看过一次春晚!”村主任王强说。每年大年三十晚上,他都会把两委班子成员叫到他家里,一是谈谈一年来的工作,二是给大家算算账、发发工资。也只有大年三十晚上,他才有这个空,而这个空闲也是给了工作。
如今,王胜的家里上有近九十岁的瘫痪在床的老母,下有二十六岁还未成家的小儿子。“就这样的家,就是有对象往哪里娶啊!北屋老娘住着,东屋是厨房和杂物间,西屋我们两口子住。”今年刚过完春节,老伴还和王胜提起儿子结婚的事。还没等到具体答复,王胜把难题扔给老伴就这么走了。
时间不知不觉地到了甲午马年。元宵节刚过,2月15日至17日,王胜和班子成员就百果庄园今年的发展安排,连续商量了三天。18日,王胜参加了县里召开的全县经济会,下午赶到邢台采购了一批工具材料,回来的路上即感到身体不适。直到19日上午,王胜挺不住了才住进内丘县中医院,因病情比较严重,当晚19时他又被转往北京协和医院。
晚了,一切都已无力回天。2月20日14时50分左右,王胜停止了呼吸,走完了他的一生。“他就是累死的。”内丘县中医院院长徐光伟说。多年以前,王胜就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后来又患上冠心病,一度肾衰竭,做了换肾手术。徐光伟多次嘱咐他,要注意休息,规律饮食:“我建议他一周工作三天,或者隔一天工作一天。可他一天也停不下来;要他少食多餐,可他还是饥一顿饱一顿。”
王胜走了,走得很匆忙,没来及作别卧病在床的老母亲,没来及给儿子安排结婚事宜;王胜走了,几乎没有留下个人财产,上北京看病,还是两个女儿带着自己的透支卡应的急;王胜走了,没有任何交代,为村里留下了一个个未竟的事业。
“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甘洒热血勤政为民。”全村的男女老少,穿过这副挽联,络绎不绝地来到他的家中,瞻仰着他的仪容,久久不愿离去。出殡那天,不仅西石河千人空巷,就连东石河、小杨庄、马河、仙人村等周边村庄的群众也自发前来,为王胜送行。“西石河需要他,乡亲们离不开他!”这是送行的乡亲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长眠在村南岗坡上的王胜,正好可以看到旁边的百果庄园,也能看到西石河村的全貌。
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人,人民会永远记住他,怀念他。人民需要更多的王胜,当前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愿燕赵大地上涌现出越来越多像王胜一样的好党员、好干部。
第三篇:王胜先进事迹
为民、务实、清廉的农村干部楷模
——追记柳林镇西石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王胜先进事迹
王胜同志荣获全国劳模
2014年2月19日,全国劳动模范、柳林镇西石河村党支部书记王胜同志因积劳成疾,突然病倒在工作一线,后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逝世。噩耗传来,西石河村村民奔走相告,悲痛万分,纷纷呼喊西石河的‚天塌了‛。熟悉王胜的人无不感到震惊,为一名好党员、好干部的英年早逝深表痛心和惋惜。
王胜,男,1957年12月出生,1971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1975年任西石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四十年如一日,带领当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一个人均收入仅有几十元的穷山村,建设成了一个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生活逐步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西石河村连续多年被省、市、县评为文明村,先后13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党支部,并被命名为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王胜同志因为事迹突出,自1980年以来先后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仆、治水模范、绿化模范、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1981、1989、1995、2003年四次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荣获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河北省绿化奖章‛;2007年荣获‚全国绿化奖章‛。同时,他还是河北省第七届到十二届连续六届省人大代表。一个非常敬业、非常勤奋、非常朴实的干事能人,一个新时期农村干部解放思想、艰苦创业的模范
王胜出生的西石河村,位于内丘县西部浅山丘陵区,这里缺水少土,自然条件很差。在上世纪70年代,全村600多口人,1000余亩耕地几乎全是‚靠天收‛的沙岗薄地,遇到多雨的年头,还能有个收成,干旱之年,几乎是颗粒无收,是全县有名的穷村。县里派来几茬工作队,但西石河村面貌一直难有起色。当地群众编了一个顺口溜:‚西石河,演武川(另外一个穷村),再大干部也不占(行);开不完的荒,割不完的草,光棍汉子满街跑‛。由于生活贫苦,村里姑娘争着往外嫁,西石河全村600多口人光棍汉就有40多个。
1975年,当时的公社书记韩金堂找到正在当民办教师的王胜,认为他年轻又有文化,准备让他回村当村支书。王胜时年18岁,刚刚收到保定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正面临‚鲤鱼跃龙门‛的人生机遇。经过一翻思考,王胜毅然决定留在农村,他硬着头皮做通了家人的工作,辞掉了舒舒服服的教师工作,回村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水字当头,抓住水就抓住了一切”
当年和王胜一起搭班子的村民王成祥回忆到,王胜刚当上村支书时常对乡亲们讲话就是:‚都说西石河村富不起来,我就不信这个邪、不服这个劲,走着看吧,再过几年我们要让外村的大姑娘争着往西石河嫁‛。带着这股不服劲,王胜带领乡亲们干起了脱贫致富的第一件大事--治水。水,是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最宝贵的资源,有水一片绿,无水处处荒。在仔细分析村情的基础上,王胜认为,西石河老百姓要想吃饱饭,必须大搞水利建设,把荒岗变成良田。西石河村北有一荒岗,村民称之为北山,北山下有一条水沟,村民称之为北河。村里老一辈人都说,什么时候北山上有了水,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王胜带领村民治水的第一仗就选在北河。1975年冬,王胜号召村民出义务工到北河修河整地,他第一个扛起铺盖卷儿住进了工地窝棚。当时正值寒冬腊月,他们自带干粮上山,饿了就拾把柴火把干粮烤一烤,渴了就凿几块冰煮水喝。经过一冬天艰苦努力,蓄水池建成了,北山上30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地。当年春节,村民自编了春联‚大战北河不怕苦,挖个坑塘整二亩‛来赞扬王胜,王刘德等村民自发刻制了一块‚心存公德‛木匾,敲锣打鼓送到王胜家。
年轻的村支书用自身行动树立了威信,此后十年,王胜带领群众家家出义务工,不知流过多少汗,吃了多少苦,在贫瘠的山沟先后建成2座水库、挖10眼大口井,村周边所有坑塘能打井的都打了井,使全村139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地,粮食亩产超千斤,彻底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县委、县政府在西石河村召开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并授予王胜‚治水模范‛称号。
“开发长寿泉,打开致富路” 解决了温饱问题,王胜并没有满足,他清醒地认识到,农村要发展,经济是关键,只有村里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奔向小康。
西石河村西南,有一眼常年喷涌的泉水,村里老百姓饮用泉水,多少年来没有一个人得癌症,用此泉水做出的豆腐,质量也出奇的好。因此,老百姓把这泉叫做‚长寿泉‛。王胜认定这里的泉水不一般。他采集泉水跑省城进北京,先后走访了科研院所、医疗单位、地矿部门,请他们对长寿泉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泉水中含有三十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特别是富含‚硒‛元素,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如此优质的矿泉水怎么能让它白白流失,一定要让它为西石河村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990年初,王胜提出在村南山岗上开发‚矿泉水‛。经过积极争跑,王胜取得了全省第一家矿泉水开采证。1992年,邢台长寿岗矿泉水饮料厂正式建成投产,当年获利26万元。之后,又陆续建成了‚红豆沙‛、‚绿豆沙‛、‚枣仁宝‛、‚酸仙露‛、‚八宝粥‛等生产线,产品多达十几个品种,畅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及本地市场。经过滚动发展,矿泉水厂逐步发展成为固定资产1800万元,年产矿泉水6000吨,经济效益100多万元的规模企业,村里的集体经济逐步有了积累。
“沉睡千年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西石河村共有荒山5000多亩,如何利用荒山、改造荒山、美化荒山、向荒山要效益,一直是王胜思考的问题。
矿泉水厂走上正轨后,王胜又把目光投向了村周边的荒山,提出了种植各类果树,建设百果庄园的设想。但这一想法提出后,从各级领导到当地村民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王胜是异想天开。因为丘陵区地下都是片麻岩,既没有土又存不住水,种树根本活不了。所以在内丘的丘陵区素有‚四十五里荒沙岗,种啥啥不长‛之说。但王胜认为,过去种不活是条件、技术达不到。现在有了中央政策的支持,应该试一试。为此,他多次向省、市、县争跑,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利用太行山绿化、片麻岩开发、小流域治理、山区建设、土地开发整治等项目资金,对本村荒山坡和山岗薄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建立集‚名优特稀‛林果种植、高效农业发展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长寿百果庄园。
2000年6月,长寿百果庄园拉开建设帷幕。建设之初,王胜就高瞻远瞩,把它定位于以生态观光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游客开办‚树上超市‛,并高起点对庄园建设的整体布局进行规划。他们以大专院校为依托单位,并建立技术协作关系,聘请果树、农业、林业、水土保持、旅游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参与指导。近年来累计投资近亿元,开发造地整理土地8000多亩,种植名、优、特、稀树种160多个,26万株,不同季节都有水果可供采摘。区内建有亭台楼阁、假山游园,与绿树相映成趣。2004年4月,百果庄园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2007年对外开放,以‘树上超市、鲜果采摘’吸引游客,当年实现旅游收入150万元,吸纳劳动力就业238人,间接吸纳劳动力就业136人。2011年,百果庄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原省委书记白克明、张云川,原省长季允石、郭庚茂等先后到西石河村百果庄园指导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各位领导都指出,王胜建百果庄园不仅使西石河村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以铁的实事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瓶颈,为浅山丘陵区这一多年来的发展短板闯出了一条新路,其成功做法值得在整个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推广。
视百姓为父母,把乡亲们的事当自家的事,一点一滴的心血和汗水结出群众共享的发展硕果
随着西石河村集体经济的一天天壮大和发展,王胜又把心思重点放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上。走进西石河村,30年不落后的农村教学楼、漂亮气派的农娱宫、宽阔平坦的通村路、家家户户的自来水……无不凝聚着30多年来王胜同志为集体、为村民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心血和汗水。
“贫困村建起了全县最好的教学楼”
走在西石河村的大街上,看到的最高建筑,那就是村里的三层教学楼。当过民办教师的王胜一生不忘教育,时刻关注着村里教育事业的发展。30年前的西石河小学,四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个破旧教室里。冬天透风、夏天漏雨,连房顶都得用木头柱子支着。夏天一到下雨,孩子们得抬着课桌、搬着书本,往不漏雨的地方躲……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让孩子们住上像模像样的教学楼,王胜骑着自己的嘉陵摩托,跑省进市找领导跑指标、要物料。在计划经济年代,炸药、钢材、木材……样样都得有指标。为了跑一样物料,王胜一个个的找、一趟一趟的跑,用他的执着精神感动了一个个部门和领导。物料跑来了,活咱得自己干。为了节省资金,王胜又和干部群众建起了土砖窑,自己脱坯子、烧砖,一趟一趟地往工地上拉……1986年,三层高的教学楼建好了,成了村里最高、最气派的建筑。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个样子。用王胜当时的话来说,我们的教学楼要‚头十年属一流,20年随大流,30年不落后!‛
而今,近三十年过去了,眼前的西石河村教学楼仍然是村办小学中比较好的学校。现任小学校长的李根群告诉我们,‚前几年,乡中的校舍破还搬到这里办了七八年,临近十里八村的学生都来这里上学,从这里走出过几十个大学生,还有博士后呢!‛
“全乡第一条农民自建通村公路”
从内丘县城到西石河村,驶离隆昔线不过5分钟的车程。然而在30年前,要从西石河村走上通往县城的‚官道‛,至少得走20分钟!现年30多岁的王胜大女儿王韶华说:‚别说公路了,原来村里就没有自己的通村路!小时候跟大人出趟门儿,得从西石河走到东石河,再走到仙人村,转到西丘才能上官道!‛
西石河村荒岗多、交通不便,村南的一条深沟祖祖辈辈挡着村民通向外界的道路,严重地阻碍了西石河村的经济发展。‚要致富先修路‛。为给乡亲们打通一条通往外界的通村路,从1989年开始,王胜又开始跑炸药、买雷管、找资金……通过时任地委领导帮忙,设计了一座上能通车、下能过水的双曲孔石桥,并协调来钢筋、水泥和2万元的启动资金,开始了修路架桥工程。为了节省开支,他一方面跑遍全村的山沟洼岭,就地找砂子、寻石料。另一方面,发动群众全民投入义务工,难挖的地方分一尺,好挖的地方分两米,一户一段,按人论方挖地基。经过三年苦干,累计用工6万多个,动土石3万多方,修通了通往县城的柏油路,架起了一座十二米宽、六十多米长的大石桥,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丘陵山区第一个通上自来水”
‚廉洁勤政,庶民公仆‛——走进王胜的家中,有这样一块木刻牌匾赫然醒目。这是全村父老乡亲为感谢王胜给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所表达的一种感激和纪念。
九十年代初的西石河村还算不上富裕,一个大几百口人村庄,村民们家家户户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挑着水桶到村里的两、三眼水井边,排着队用辘轳把子摇水吃。若是家里大人忙,稍大点儿的孩子就要两个一起,往家里抬水吃。时常往外跑的王胜心有不甘,‚城里人不用摇、不用挑,守在家里水龙头一开就有水!他们能有的,咱也要有!‛经过和干部们商量,王胜又骑上他的破嘉陵,跑部门、找领导,化缘‚化‛来了管件和压力罐,村民出义务工往家里挖管道,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吃水不忘挖井人‛。为庆祝全镇第一个吃上了免费的自来水,老军人王国兴和王金章、王雄子等带头凑钱,刻上‚廉洁勤政,庶民公仆‛的大木匾,敲锣打鼓、放鞭炮送到支书王胜的家中。
“尽心帮父老,竭力为村民”
村里一个盲人叫王天德,从小双目失明。眼看着一个老娘一天一天老去,快养活不起他了。王胜在外出时看到有盲人按摩的门诊和学校,就自己掏钱把王天德送到保定学习盲人按摩。学成回家后,王胜把村里大街上的一间房子腾出来,给他臵办了桌子、床,让他开了一间盲人按摩门诊,自此有了生活门路。
村里有两个岁数大的军烈属老太太,因为生活不满意,时常对着干部群众发脾气、骂街。王胜一次路过时看到了,硬让作伴的一个村干部把自己刚拾的一大捆柴火,扛到老太太家里顺便做起了思想工作。村里一个老光棍汉子缺衣少穿、没人管,王胜逢年过节找几件自己像样的旧衣服、端着饺子,给老人送到家里嘘寒问暖、聊聊家常。
村里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后,王胜和村干部们商量决定:每年逢年过节时,按人口给各家各户发福利。过年,除了大米或白面、糖块儿,60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200元;59岁以下的一人160元。中秋时,按人头一人发一斤月饼,孤寡老人发2斤。百果庄园里的苹果、杏、梨,每年发一次……‚虽然村集体工程和百果庄园里的项目发展,还很需要钱,但光今年村民福利就发了18万!‛西石河村副支书于洋小介绍说。
在谈到王胜同志为村集体、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时,内丘县原县领导孔增建作出这样的评价:‚王胜同志的一生,可以说是‘尽心帮助父老,竭力造福桑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宗旨和本质的体现!农村需要这样的干部,时代呼唤这样的干部……‛
人们难以理解他对自己的苛刻,但怀念着这个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所热爱事业的人,在心里树起了丰碑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王胜生前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他的名声永远地留给了后人。
人们都叫他“老抠”
王胜有一个外号叫‚老抠‛。我和他搭了5年伙计,和他出门那真是小气!‛村民王成祥说。‚在石家庄,常住价位便宜的河北剧场招待所,10元一个床位;最常吃的是拉面,往往连个饺子都不舍得吃。‛司机闫双朋回忆说。无论谁和他出门办事,住的都是最便宜的旅馆,吃的都是小摊上最便宜的饭。‚一分钱,王胜都想掰开花!‛渐渐地,他的伙计们也都习惯了他的‚抠‛。也都知道,王胜这是给村里节省的,如果王胜不‚抠‛,哪有村里的今天啊。
近年来,到西石河村干活包工队不少,但没有一个能挣到满意的工钱。‚给王胜干工程,谁也别想挣大钱‛。曾经给王胜干过多年工程的赵永国说。因为他把每一项工程的细节都熟记在心,能给你精算到每一块砖、每一方土、每一棵草木。尽管如此,但人们打心底里佩服他。因为王胜‚不会拖欠一分工钱‛。‚今年的帐绝不拖到明年算,这是王胜的做人原则。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不管有多晚,也会给你算清!‛西石河村副支书记于洋小说。
如果站在村里党支部书记的位臵,人们也许还能理解王胜的‚抠门儿‛。而站在丈夫、父亲的角度,他的所作所为,甚至让家人无法谅解。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去探望有病的娘家哥哥,向他要钱,而他只掏出了可怜的十块钱。‚十块钱!当时连一箱方便面都买不到,我当场就把钱扔到了他面前。说实话,这么多年,因为花钱的事儿,不知道和他生过了多少气!‛在家人眼中,王胜就是这样的一家之主。
‚上学的时候,我父亲就有了名气,几年中学下来,同学们都不知道我是王胜的女儿!一方面是父亲经常教导我们要低调,我不说,另一方面是我吃的穿的还不如同学们,就是说了他们也不信!‛王胜的大女儿王韶华抹着眼泪诉说着,‚就是结婚后,我们买房都是贷的款,父亲从没有表示过帮助的意思!‛说到最后,王韶华已经哽咽了。
近四十年来,王胜上了数不清的项目,经手的钱物少说也有几千万之多,他留给村集体的是6000余亩发展中的‚百果家园‛、蒸蒸日上的村办企业以及如日中天的民生事业。而留给家人的,仅仅是一座在农村也显得寒碜的农家院落——五间上世纪83年盖的正屋以及虽有所改进但仍显简陋的配房。‚就是这,也是在原来全村最赖的地基上盖起来的!当初这里是村里的牛棚,地下都是村里的山药窖!‛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柳小芬一肚子的委屈。
“他真是被活活累死的”
‚爸爸,你是累死的啊!‛在王胜下葬那天,他的儿女们声嘶力竭地不断地哭喊这句话。‚他是累死的!‛不仅是他的家属,就连他的亲朋好友以及曾经与他打过交道的人,对于他的去世,也都是同样的话语。
据王胜的家人回忆说,任党支部书记近四十年,他天天早出晚归,与家人难得吃上一顿团圆饭。一年到头,也就大年初一初二歇上两天,其他时间都是在外奔跑或盯在工地上。就连他儿子出生的时候,他还在省城跑项目。‚他就是这么不顾家!‛老伴柳小芬谈到这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柳小芬还说,他不顾家也就算了,连亲戚的感受他都不顾,亲戚家有事,甚至婚丧嫁娶的大事,他都忙的顾不上去,都是她一个人或带着孩子去的。‚娘也许是为了替爸补偿感情,到谁家都是拼命地干活!‛大女儿王韶华说。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不顾家,也不考虑自己。可以这么说,王胜他都没有完完整整地看过一次春晚!‛村主任王强说。每年大年三十晚上,他都会把两委班子成员叫到他家里,一是谈谈一年来的工作,二是给大家算算账、发发工资。也只有大年三十晚上,他才有这个空,而这个空闲也是给了工作。
如今,王胜的家里上有近九十岁的瘫痪在床的老母,下有二十六岁还未成家的小儿子。‚就这样的家,就是有对象往哪里娶啊!北屋老娘住着,东屋是厨房和杂物间,西屋我们两口子住。‛今年刚过完春节,老伴还和王胜提起儿子结婚的事。还没等到具体答复,王胜把难题扔给老伴就这么走了。
时间不知不觉地到了甲午马年。元宵节刚过,2月15日至17日,王胜和班子成员就百果庄园今年的发展安排,连续商量了三天。18日,王胜参加了县里召开的全县经济会,下午赶到邢台采购了一批工具材料,回来的路上即感到身体不适。直到19日上午,王胜挺不住了才住进内丘县中医院,因病情比较严重,当晚19时他又被转往北京协和医院。
晚了,一切都已无力回天。2月20日14时50分左右,王胜停止了呼吸,走完了他的一生。‚他就是累死的。‛内丘县中医院院长徐光伟说。多年以前,王胜就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后来又患上冠心病,一度肾衰竭,做了换肾手术。徐光伟多次嘱咐他,要注意休息,规律饮食:‚我建议他一周工作三天,或者隔一天工作一天。可他一天也停不下来;要他少食多餐,可他还是饥一顿饱一顿。‛
王胜走了,走得很匆忙,没来及作别卧病在床的老母亲,没来及给儿子安排结婚事宜;王胜走了,几乎没有留下个人财产,上北京看病,还是两个女儿带着自己的透支卡应的急;王胜走了,没有任何交代,为村里留下了一个个未竟的事业。
‚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甘洒热血勤政为民。‛全村的男女老少,穿过这副挽联,络绎不绝地来到他的家中,瞻仰着他的仪容,久久不愿离去。出殡那天,不仅西石河千人空巷,就连东石河、小杨庄、马河、仙人村等周边村庄的群众也自发前来,为王胜送行。‚西石河需要他,乡亲们离不开他!‛这是送行的乡亲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长眠在村南岗坡上的王胜,正好可以看到旁边的百果庄园,也能看到西石河村的全貌。
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人,人民会永远记住他,怀念他。人民需要更多的王胜,当前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愿燕赵大地上涌现出越来越多像王胜一样的好党员、好干部。
第四篇:王德胜体育论文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基础、教师素质等存在差异,这种发展则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在农村地区,特别是某些偏远山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总结现阶段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找出存在问题,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与提高。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前言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培育21世纪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关系到全民健康素质和综合国力提高的诸多方面。小学体育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的重要阶段。毛泽东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道:“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小学体育教育是整个体育教育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运动感受和体育信息的起点。良好的体育教育,一方面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对培养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小学生课业负担重、身心健康状况问题多、体育后备人才匮乏等情况,有必要对小学体育现状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目的为文章写作提供理论基础。
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部分教育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对存在问题解决办法。同时访问部分有经验体育教师并加以借鉴。
2.3 逻辑分析法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结合查找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信息系统全面分析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并得出解决办法。
3.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部分农村中小学的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思想观念陈旧,对体育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部分农村中小学中,学校领导和教师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严重。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则随意变更教学计划,任意缩 减体育教学课时,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则对体育的意义认识不清,认为孩子上体育课就是玩耍,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一部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则认为,孩子上体育课是“不务正业”。为了让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学好主课”,家长则有意限制孩子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3.2存在问题
3.2.1体育场地狭小,体育器材严重短缺。
部分农村中小学没有正规的操场且运动场地狭小,一些学校仅有一个简陋的篮球场和一两个乒乓球台。因办学经费有限,部分学校只能因陋就简,配备一些价低质次的体育器材。损坏的体育器材也无法及时得到维修,有些学校连一块像样的高垫都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等体育器材了。体育场地狭小和体育器材严重短缺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制约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2.1体育教学模式陈旧、程序化严重。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又称为三段式,即准备部分(队形队列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烛光能动性和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低位,课堂气氛变得压抑甚至出现厌课、逃课现象。3.2.3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欠缺。
在农村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中,专职体育教师非常匮乏,体育教学一般多由其他学科教师负责,体育教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即便专职体育教师也缺少进修及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其对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程式化教学现象严重,不少教师不会备课,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更无从谈起。部分教师无法顺利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面对韵律体操、民族传统体育等教学内容,则感到力不从心。
4.建议 4.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学功能的认识。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学功能的认识:体育教学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其能够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起到奠基作用;正确处理“主课”与“副课”的关系,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的要求实施体育教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保证体育教学课时,促进体育教学正常有序的开展,使其真正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
4.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投
入力度,为学校配备满足体育教学所需的体育教学用品和器材;学校可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寻求社会捐助等方式来改善办学条件;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自力更生自制教具,采用新型教学手段,拓展体育教学空间,有目的地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3转变体育教学模式,贯彻快乐体育精神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推出,小学体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快乐体育将取代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快乐体育不仅使学生从原有的繁杂的体育技术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制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也变主体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起辅导作用,改变传统的个人唱主角的单一局面。这是小学体育所需,更符合当前学校体育发展趋势。
4.4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
认识,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思考、锻炼,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4.5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教育部门应为农村中小学选派专职体育教师,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加大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力度,为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和外出学习交流提供机会;学校领导应多关心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岗位设置等方面可对其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以此来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张程瑞.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要性的调查分析 [2]体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3]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4体育与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学习王胜心得体会
学习好干部王胜,感动之后更要有行动
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望着眼前春意盎然的百果庄园,看门的大爷王春学心里却像下了霜。想起王胜生前对自己的照顾,老人泪流不断:“这么好的人咋说没就没了呢?”乡亲们心里念着的,就是内丘县西石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王胜。2014年2月20日,他病逝在工作一线,年仅57岁。(《河北日报》4月10日)“燕赵追梦人〃基层好干部”河北内丘县西石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王胜于2014年2月20日猝然离世,结束了自己57年的人生岁月,王胜植根于基层工作40年,用生命诠释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深刻内涵,用行动注释了一名村支书的爱岗敬业。40年来,他以自己踏踏实实的劳动、公而忘私的服务、家乡实实在在的发展向人民群众释放了一名村干部的高尚情怀,树立了一名新农村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树立起了基层党员干部的丰碑。
他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基层苦、基层累、基层干活多受罪,尤其是农村工作。从1975年,年仅18岁,还是民办教师的王胜,被公社书记找回村里当支部书记那天起,这一干就是40年,接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他把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农村发展事业。作为村支书不仅要把自己的地种好,还要把村里的日常工作做好,也要把村里的大事小情摆不好,家长里短处理好,更要把农村经济发展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工作村支书都得操心,难免会有倦怠。可在王胜身上不但没有倦怠,反而是一心扎根农村,促使他迸发出创业带富的激情,战胜农村自然条件困难的热情,扶危助困的真情。所以,村民们心里一直念着他。
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公。群众富了,他的心才会踏实。这就是王胜工作的奋斗目标。刚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时,常说:“都说西石河村富不起来,我就不信这个邪、不服这个劲。”正是他“富起来”的雄心,使他带领村民闯出了具有本村特色的发展之路。挖大井、修水池、建水库、带领村民脱贫;修村路、通自来水、盖教学楼、建矿泉水厂、开发百果庄园旅游,带领村民致富。所以,村民们心里一直念着他。
他清正廉洁、坦荡一生。他把清廉当作修身正己的明镜,把廉洁当作诚信自律的生命线,从不居功自傲,成为远近闻名的“抠门书记”。而他“抠”的是自己,大方的是公家和群众。他到市里办事骑自行车,过年时彩旗自己做,住最便宜的旅馆,吃小摊上的饭,一分钱,恨不得掰开花。可对群众一点都不“抠”,帮助盲人开门诊,给村民发福利。正是他“抠出来”的公心,才使村子有今天的成绩。所以,村民们心里一直念着他。
平凡的人总是给我们无数感动。一个扎根农村的党员干部,一个40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好党员,一个改变本村贫穷落后的好干部。他时刻带着当一任村支书富一方村民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去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群众,用奉献、清廉、忠诚、创业书写了一个农村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这就是我们最美的“村支书”—王胜。让我们以他为标杆,忠心向党,做一心为民的好公仆;以他为明镜;检视自身,见贤思齐、修身正己;以他为榜样,恪尽职守,做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