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脱贫攻坚奋进奖事迹材料之一先进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奋进奖事迹材料之一
先进事迹材料 ——孙云波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孙云波,男,新立村新立屯人,今年 47 岁,家中有 5 口人。父亲年迈多病,卧床不起,儿子刚刚初中毕业,女儿正在读研,家中有 17 亩地,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孙云波夫妻二人在外打工,家庭十分困难。2014 年,被精准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转变思想,因人施策。
自从孙云波家庭被精准识别以来,新立村两委、哈理工驻村工作队以及帮扶责任人多次到其家中与其谈话交心、调查摸底,积极宣传讲解党和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帮助其分析致贫原因。在询问了解具体情况后,帮扶干部分析出经济来源单一,没有致富思路,缺乏技术,成为他脱贫致富的主要制约因素。扶贫干部首先解决的是孙云波的思想方面的问题,其女儿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因经济情况曾经多次想让女儿放弃学业,通过与其谈心,最终从不支持女儿读书深造,转变为大力支持,目前其女儿已经攻读到研究生学位。
二、掌握技术,吃苦耐劳。
扶贫干部了解其具有一定的木工基础,通过多方努力和帮扶,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确定通过提升他的木工技术,和其妻子学习油工技术为该户脱贫的新思路。通过培训和自身不断努力实践,树立了肯钻研,肯吃苦的意志品质,同时具备了较强的技术能力,目前已经能独立完成木匠和油工相应工种要求,实现打工从零工到技术工的转变,家庭收入也有了较大地提高。
三、充享政策,无后顾之忧。
几年来,通过国家扶贫政策的帮扶,乡党委政府、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的关心和帮助,“就业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危房改造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产业扶贫政策”“自来水改造”、“小额贷款扶贫政策”等各项扶贫政策都在孙云波家庭得到了体现,木工技术得到提升,家里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危房得到了改造,医疗养老获得了保障,父亲得到了医疗救助,扶贫产业项目得到分红,家庭生活质量发生了极大变化,于2018 年 10 月通过审核顺利退出贫困户行列。
面对困难,孙云波没有“等、靠、要”思想,而是干劲十足,敢闯敢拼敢创,充满拼搏实干的能量,生活质量和获得感明显提升,最终走出了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
脱贫攻坚奋进奖事迹材料之二
淘宝小样扎根农村
姐妹携手共同致富 ——李琛璨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她叫李琛璨,是开淘宝店的,店铺名称是“小样儿的春天东北特产店”。“小样儿”是她家宝宝的小名,“春天”是她对她小店儿的一种期望。她是来自巴彦县万发镇张英化屯的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她是一个因为家庭贫困而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一个帮乡亲们把不起眼的趴了棵、菜团子等家庭美食卖到全国各地帮乡亲们脱贫的小样儿。
她店铺主要经营的就是咱们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家常美食,有近两百多种,现在每个月销售农产品上千单,月营业额十多万元。
一、亲情牵绊,生活所迫,点燃返乡创业的梦想
李琛璨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爸爸就脑血栓偏瘫,勉强生活自理,所以她们家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她是她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考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特别高兴,她带着父母“望女成凤”改变家境的夙愿,拿着家里仅有的一千块钱去了南方读书。大学期间,她一直半工半读,赚取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在她读大三那年,哥哥尿毒症病发,为了给大哥治病,家里的地都卖了,但也只够把人抢救过来。接下来每个月昂贵的透析费也是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无法承担的,当时的医疗政策也没有这么好。所以即便是难舍,也没有办法,不得不辍学,扛起生活的重担,开始打工赚钱养家的生活。当时白天上班工资两千多,加上赶早市卖菜和晚上摆摊赚的钱,基本上能勉强维持家里的日常消费。一旦大哥病情有波动就要四处借钱救急。随着大哥病情恶化,家里负担越来越重,她就苦思冥想,怎么才能赚更多的钱。南方互联网比北方兴起的早,李琛璨就想,别人在网上能赚钱,我在网上也能。她凭着一股犟劲开始研究怎么开网店,学习打字,大概一周的时间,她学会了盲打,又自学了制图软件,店铺装修等等。
2012 年,她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淘宝店铺,取名“小样儿的春天”。其实从开店到卖出去第一单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这是个艰难又难熬的过程。她说,当她接到第一个订单的时候,她都不敢相信,盯着看了半天,有点不相信,是不是人家拍错了。从那之后,她的小店儿订单就开始慢慢多了起来,也终于看到了希望。
2014 年过年,李琛璨大哥的病情恶化到一周要透析三次,走路都费劲儿,生活勉强能自理。她大哥一向是个积极乐观的人,乐呵呵的跟李琛璨说:“老妹儿,我啥也不能做,都快憋疯了,就靠你养活我,连累你”。听到这话,她心里一阵酸痛,勉强笑着和大哥说:“大哥,等着,老妹给你找活干。”李琛璨说,在外面打拼期间,她特别能感受到外地老乡对家的那种思念,而最能寄托这种乡愁的就是老家的特产,过年的时候,缓一盆冻梨,嗑点瓜子,坐在热炕头上看春晚,这就是咱们老百姓过得日子,而在外面的时候,想吃个豆包都困难。所以李琛璨就开始在她的淘宝小店儿里上架咱们的东北家常美食。她负责网络运营,她大哥负责备货打包,当时家里没有快递,她大哥去哈尔滨透析的时候,就顺带着拿到哈尔滨快递。只要是平时自己喜欢吃的,李琛璨就开始研究怎么打包,怎么运输,结合外地老乡们的需求,慢慢的丰富自己店里的产品,像韭菜盒子、爆米花、杀猪菜等放在网上卖,慢慢的形成了一个颇具特点的东北特色小店儿。
二、不忘初心,坚持梦想,淘宝小店释放大能量
其实我们看李琛璨做电商好像很顺利,坐在家里就将农产品卖出去,在网上把钱就赚了,可谁知道她背后的艰辛。据她说,从开淘宝店铺以来,12 点之前不会上床睡觉,吃饭很少上饭桌,电脑从买回来到报废就没有关机过。半夜有客户买货,马上就得爬起来回应,有时早上一看聊天记录,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写的是啥,实在是困蒙了。她不断的学习经营管理,店铺运营,还要亲
自到农户家中筛选好品质的农产品,包装好再发出去。
现在李琛璨开始整合村里乡亲们前后庭院的资源,搞原生态的种植和养殖,把以前吃不完扔的满大街的黄瓜豆角,还有烂在地里的冻白菜都变成了商品卖到全国,她给乡亲们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到了腌菜季节,收获季节也来她这里做兼职干活。乡亲们有说有笑,守家待地的赚点钱,是不是挺好的。在她忙不过来的时候,村里的阿姨也都主动过来免费帮忙,开玩笑的说,我们不要钱,供饭就行,其实乡亲们不是为了一口饭,大家嘻嘻哈哈的,做着平时再熟悉不过的活,这是一种难得的情分。
据了解,18 年底,李琛璨的小店儿又和兴北村的 15 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签订了种养殖协议。她说,村里还有十六七户贫困户等着脱贫,所以希望能研究更多的新品,提高销量,尽最大的努力,能带动一个就带动一个,让更多的百姓参与进来,不仅让自己有更多的收益,也给乡亲们带来了更多的收益,体现了普通百姓的自身价值,也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
三、政策好,领导好,我们百姓干的好 电商扶贫是国家一直鼓励大家去做的事情。而说到农村电商,电商扶贫,做起来又谈何容易。每次说到自己决定辞职回家进行电商创业的时候,她就特别激动的。说自己回家创业,要感谢她们镇的董书记。因为自己家本身就是贫困户,住着全村最古老的破旧的房子。书记下来走访贫困户,看到家里的房子,和院
子里堆放的纸箱等东西的时候,以为是收废品度日的,就进来了解情况才知道是做电商的。书记联系了李琛璨,并希望她能回家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说人要有所作为。这些话让李琛璨又感动又兴奋,人要有所作为,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这是荣幸也是责任。李琛璨决定辞去北京的工作,决定专门回家做电商,做真正属于我们农村的“农村电商”。
回到家里后,书记帮忙联系县里的对口部门,争取政策扶持。商务局、妇联等部门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县委韩书记等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李琛璨办理了正规的生产手续,自己也规划了两千多平的发展用地,还建了近300平方米的新厂房,她的小店儿越来越正规化、标准化。
李琛璨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不断的努力,18 年 10 月份,李琛璨在巴彦县召开的哈尔滨市电子商务发展暨电商扶贫现场推进会议上,获得了哈尔滨市农村电商带头人称号;11 月份,市妇联举办的巾帼先锋电商大赛中荣获市赛二等奖;全省妇联举办的龙女电商大赛获得第二名的殊荣。尤其是能在黑龙江省妇联十一届六次执委会(扩大)会议暨巾帼脱贫工作推进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更是让她激动不已。2019 年,李琛璨的小店被市妇联授予“巾帼创业创新基地”称号、省妇联授予“黑龙江省巾帼脱贫示范基地、龙女电商基地”,并在国际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上被授予“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在省委书记座谈会上,李琛璨兴奋的说:我们是做真正的农村电商的,卖的是我们老百姓的农产
品。
她总是说:没准哪一天,她们带领下的农村淘宝店,也能迈上全国或者全世界的电商舞台,把咱们地道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到外国去。
2018 年年底,李琛璨搬进了新建的厂房,虽然简单。但却是新希望的起点。2019 年,李琛璨开始和更多的农户签订种养殖协议,把平时老百姓荒废的土地都利用起来,帮忙种植农产品,李琛璨以蔬菜类高于市场价一毛的价格收购,土鸡高于市场价 1元的价格,土鹅高于市场价 20 元的价格收购。现在村里面还有很多镇上的乡亲们,平时吃不完扔掉的瓜果蔬菜,都能被李琛璨高于市场价回收。现在每个月李琛璨都要从农户那里回收几万元的农产品。还带动村里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产,一起开店,一起销售,就连村里面五六十岁的阿姨,也来李琛璨的店里上班,每个月也能赚到一千多的工资,李琛璨的农村网店现在预计每年可以给乡亲们创收一千到五万元不等。
四、把握机遇,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华夏的文化起源于农耕,但是在现代饮食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特色乡村手工饮食文化也随着老一辈手艺人的渐渐离去而逐渐流失!李琛璨说,在她脑海里面一直有这样一个画面,她们村村西头建立一个笨榨油厂,村南头做粘豆包,村北头腌酱咸菜,村东头在做千层底,她的电商小店儿就在村中间。她希望把这些
资源整合,把这些富有特色传统文化意义的东西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中去。
五、艰苦奋斗,有所作为 2019 年,李琛璨在镇里刘书记的支持下,开始对镇上的愿意一起从事电商创业的兄弟姐妹进行培训,刘书记答应大家,只要愿意跟着学习电商的,都免费给提供电脑等办公设施,而且还帮助筹备资金,帮我们建立培训基地,生产基地和仓储基地等。县委韩书记和妇联也努力的帮助我们寻找更多的好的平台进行培训和学习。相信在政府的领导下,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做出来一个不一样的电商新农村,振兴乡村经济。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2020 年全面脱贫工作即将结束,下一步将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她希望在国家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能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带领更多的乡亲们一起努力创业,脱贫致富,体现普通百姓的人生价值,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脱贫攻坚奋进奖事迹材料之三
先进事迹材料 ——卢士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一、典型基本情况
通河县士明农机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 2013 年,由火炬村村主任卢士明牵头成立,采取农民主办、大户参股方式建立的,位于通河县通河镇境内。合作社以共同繁荣、共求发展、为宗旨;以诚信树立品牌,以科学创造价值为服务核心;以服务万家、带动万家、致富万家为服务目标。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广大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合作社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现拥有水稻育苗基地 4 个,其中一个有 200栋大棚,催芽车间一个每次催芽 180 吨。现有资产 1750 万元,其中农机具 70 多台,厂房库房面积 2286平方。2018 年,合作社农机整合土地 11000 亩,农机作业总收入 450 万元,实现农机作业纯收入 320 万元;绿色有机大米 10000 亩,收入 750 万元;大棚二次利用收入 94 万元。带动当地周边 200 余户农民增收,22 户贫困户当年脱贫。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走绿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事长卢士明同志身系通河镇火炬村村主任等多重身份。担任村委会主任和董事长时,向社员承诺一年脱贫、三年致富、五年收入翻番,村集体经济三年还清 100 万外债、六年村集体收入100 万。
为了增加村委会的经济收入,卢士明首先从种植上入手,2013 年,他带领全村在全县率先成立了“农民水稻专业合作社”,由于经济效益好,卢士明又担任了通河县“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经理。仅水稻种植年收入就达一百多万
元,2014 年,他又组建了“士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又可为村增加收入十二万余元;2015 年,村里又种植了一百多亩的经济作物,大榛子套种小辣椒,小辣椒年收入二万元,可用在侍弄大榛子的费用上,到 2019 年大榛子盛果期,可为村里增加收入 300 万元。
2013 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 1400 元,到 2017 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二万九千元。村里发挥龙头作用,为增加农民收入,“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全县最大的联合社,为了全村农民增加收入,卢士明动员了全村的 80%农民加入合作社,卢士明主要是从发展稻米上下功夫,加速调绿、调优速递,从2015 年开始,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先后增加了 2200 亩,绿色水稻7000 亩,又增加了“鸭稻”“蟹稻”等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水稻种植已全部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防病除虫技术,70%的地块实现全程溯源。仅水稻调优这一项,种植的农户人均收入可达 0.7万元。水稻总收入二千三百万。
社员的腰包变得更鼓,通河大米叫的更响,在这喜人的成绩背后是“村委会+联合社+优质化”的组合拳发挥巨大威力,“小团抱大团”让同学稻米产业走上优质之路,而且越走越宽。从2015 年开始,联合社把其他未入社农民吸收进来,让更多的人受益。联合社还严格制定种植规范标准,实行全程绿色标准化种植,水稻种植区全程视频监控,2015 年就已获得黑龙江省有机认证。联合社旗下的主打产品“冰凌飘香”牌高端有机米备受南
方消费者好评,2016 年,卢士明结合水稻育秧大棚小区的实际,通过整合全村育秧棚区资源,进行二次利用的水稻育秧棚区 91栋,棚内秧苗移栽大地后,种植食用菌,食用菌包括挂带、地摆,每栋大棚纯利润七千元。食用菌可收入六十三万七千元。羊肚菌10 栋,每栋纯利润六千元,收入六万。还有 10 栋黄芪、15 栋油豆角和秋菜等每栋纯利润都在伍仟元以上,收入十二万五千元。另外 60 栋育苗大棚,采用棚内覆膜技术,种植高优质香米,高优质香米每栋可多收入 2200 元,实现收入十三万二千元。大棚二次利用可收入九十四万元。
并以农机合作社为主导,联合了 9 家水稻合作社成立了联合社,于 2017 年 3 月,有水稻面积 29.6 万亩,有机水稻 1.07 万亩,(亩产 830 斤)绿色水稻 5 万亩(980 斤),普通水稻 23.53万亩(1100 斤)。联合社所出品牌大米在上海博览会 2016 至 2017年荣获有机大米金奖,在北京食品安全大会获得生态好大米金奖。2017 年全国安全食品产业评选生态好大米金奖、第三届食品与国家安全论坛荣获生态好大米金奖、2017 第 21 届中国国际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金奖、荣获 SFEC2016 第十一届上海优质大米精品杂粮及设备博览会金奖等多项奖项。
二、典型发展模式
合作社发展计划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量力而行。打好经济基础,抓牢社员自身素质教育与工作能力、及科普工作发展实施方案。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合作社经营走向正规,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取得农户的关注与好评。招商引资扩大规模加强合作,吸纳更多的企业农户入社、入股。
合作社发展规范化:有立场、有态度、有力度。人无信则不立!首先,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责任制。其次认真协调员工工作,落实员工责任制。发挥工作人员特长,做好工作岗位安排。做好工作人员管理工作,加大监管制度,秉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考核员工服务工作情况。同时,信息公开、账务公开,让每一个社员都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合作社发展进程与发展方向。
合作社发展模式化:创市场、创理念、创角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引人才,招贤纳士。把他人的经验请进来,把自己的优势宣传出去。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我管理机制,把握合作社前进方向。
合作社服务多元化:多元化服务,提供给农户更多自主权,合作社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提供三种服务模式供农户自主选择:一是农户将承包地几年或一年出租给合作社经营,租赁款可以结算现金或粮食由合作社交给农户。二是农户承包田自主经营,由合作社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户向合作社交纳相应的服务费。三是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可选择合作社为其提供部分作业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并按市场行情交纳相应的服务费,日常田间由农户自已承担。通过大机械整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亩均增产 200 公斤,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
合作社提供服务化:对合作社成员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即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后,到北京等内地城市联系销售渠道,进行统一销售。
合作社发展科技化:2016 年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建立了协作关系,有该院水稻研究提供适合铜和种植的水稻品种龙稻 18,这个品种经省领导品尝口感超过五常稻花香。合作社把这个品种作为高端有机米。种植面积在 10%左右。在有与广源种业建立合作关系,由他们提供优质稻种“三江 6 号”,这个品牌作为合作社主打绿色米品牌。种植面积在 60%左右。其他土地面积 2017年全部实现绿色稻。2016 年,理事长卢士明在天津与北京鑫煜安植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供销关系,由他们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与质量标准司重点推广产品,“抗病毒多元长效全元肥”,这种肥一经使用,当年可转成绿色米,(有省级检验证)如果是种植两年的绿色米地块,可以验证为有机米。
合作社资源利用化:2016 年,卢士明结合水稻育秧大棚小区的实际,通过整合全村育秧棚区资源,进行二次利用的水稻育秧棚区 91 栋,棚内秧苗移栽大地后,种植食用菌,食用菌包括挂带、地摆,还有 10 栋黄芪、15 栋油豆角和秋菜等。另外 60栋育苗大棚,采用棚内覆膜技术,种植高优质香米,实现大棚的二次利用。今年大棚种植的黄芪全部移栽到大榛子基地上,并且与黑龙江未名制药有限公司达成项目合作协议,签订了黄芪的回收协议;跟中国医药协会董事赵会长达成一致,协会主要负责黄
芩种植技术及收购。
扩大基地面积,增加粮食吞吐量。改善社员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社员工作质量。总结工作经验、发掘自身潜力与不足,进行阶段性分析,使合作社经营项目不断的做大做强。
三、典型发挥作用 合作社“多元化”服务的经营模式,提高了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推进了农机作业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是加快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步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据不完全统计,合作社今年开展机耕作业 11000 亩,农机作业总收入 450 万元,实现农机作业纯收入 320 万元。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合作社对特困户、五保户、军烈属采取五折优惠服务,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好评。
二是整合农机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合作社定期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为广大有机户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培训了 32名农机手,为机手开展机械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扶贫解难,助农增收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壮大,不仅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而且使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农民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部分农民原来常年以种粮食为生,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卖点玉米等粮食作
物维持,经济收入非常微薄,生活拮据,由于疾病、无劳动能力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合作社给予帮助。合作社于 2018 年带动火炬村 24 户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分红及合作社务工的方式,帮助扶贫户脱贫,合作社 2018 年度为贫困户分红 3500 元,使 22户贫困户当年脱贫。
同时合作社还带动其他种植户发家致富。对没有入社的种植户,提供技术、销售方面的支持,从而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
经过近几年来不断的努力,通河县士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合作社成员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提供了保障,我们将不断努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为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促进通河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脱贫攻坚奋进奖事迹材料之四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宋洪财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今年是加信镇民主村宋洪财又一个兴奋的年头,家里的三头母猪连续产了三窝小猪,目前存栏量已经达到 40 余头。抑制不住的喜悦洋溢在黑瘦的男人脸上。回想 5 年前宋洪财是延寿县加信镇民主村张油坊屯的一名残疾贫困户,因小儿麻痹,肢体残疾,妻子因病无法劳动,还有一个孩子,全家居住在一个泥草房里,依靠他这个弱劳动力艰难度日,收入非常微薄,生活无望。2015年中共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 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按照市县各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民主村全面展开扶贫工作。通过本人申请、入户核查收入、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将残疾人宋洪财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国家针对贫困户的好政策一项一项走进了宋洪财的生活。
全国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宋洪财作为民主村的精准扶贫户,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精准帮扶。民主村很注重扶志和扶智,他没有坐、等、靠,而是更加坚定了信心,要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正如他所说:“我做人的宗旨是,残疾人也能干成事,是我今生最大的心愿”。上天在为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虽然肢体残疾,但脑子特别好使。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借助电视、手机等媒体,广泛收集市场信息,跑遍了偏远的村庄和大街小巷。“人最怕没有盼头,谁愿意当贫困户?”这是脱贫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成为贫困户后,县卫计局为他安排了一名帮扶人,经过帮扶人员的不懈努力,不断多次深入与及家人沟通,不断鼓励他们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和妻子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决定靠勤劳双手奋斗,誓要摘掉贫困户帽子。他们忙里偷闲参加村上的会议和学习扶贫方面的政策,参加产业方面的各种培训,有了目标、有了方向,说干就干,2015 年生猪价格持续上扬,仔猪繁育市场走俏,他瞅准这一商机,通过多方筹资(借了 5 万元的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和村级发放0.5 万元的产业发展周转金)搭建了 100 余平方米的养殖场,引进 2 头母猪开始了养猪之路。
由于知识和技术的欠缺,加上身体残疾,使得这条路比别人走得异常的艰辛。母猪买回来后,白天他在养殖场里观察和检查母猪生长情况,由于腿部残疾,使得行动不便,来来回回几趟下来,常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只有晚上夫妻二人才有多余时间来
学习饲养技术,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多方电话咨询专家,为了保证养猪的成活率和出栏率,专门咨询专家作为养殖场的顾问,做到技术与管理相结合。
在 2016 年初见成效。他不断学习,接触新的养殖技术,改变传统自然受精方式,通过购买良种种猪冷冻精子实施人工授精,节约了经济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母猪的受精率和做胎率,每胎出生仔猪 10 个,经过精心照料喂养,全部出售,当年经济效益近15000 元,增强了脱贫信心。随着养猪规模的扩大,宋洪财遇到了新问题,猪的发病率有所增高。于是,他更注重防疫以及猪舍的清洁工作。在他的猪舍里,一点也闻不到猪粪的臭味。宋洪财养猪如鱼得水,扩大养殖规模后,他认真研读养殖方面的书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还积极请教镇兽医站的兽医,很快便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精准扶贫让宋洪财看到了发展养猪业的光明前景。
在脱贫基础上,宋洪财从不小富即安,甘于现状。在养殖产业上又发展了养鸡项目,发展了家庭肉鸡养殖产业,建设了鸡舍,一期引进肉鸡种鸡 50 只,由于养猪养鸡需要大量饲料成本,头脑灵活的宋洪财看准了粮食加工项目,引进设备利用原住房干起了粮食加工作坊。粮食加工产生的米糠是养殖业最好的饲料,在扩大再生产的同时既满足了养殖产业所需的饲料,也解决周边村民粮食加工需要,并且雇佣同村贫困户劳力在工厂工作,增加贫困户收入,带动周边贫困人口共同脱贫同时,让自己在脱贫奔小
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快。经过两年的精心饲养,2018 年,宋洪财出栏了 40 多头肉猪和 50 多只鸡,扣除成本,赚了 5 万余元。
通过国家扶贫政策以及自己和家人的努力,在 2017 年上半年住上了安全住房,全省对 d 级危房进行改造,宋洪财第一批享受国家政策进行房屋改造,全家住进翻建新房,解决了住房大问题。家里每人在享受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国家又免费给全家上了商业补充保险,门诊 500 元药品报销政策,三重医疗保障,让这个因残、因病,的贫困家庭完全解决了全家人医疗保障,让孩子顺利入学,为这个特殊家庭脱贫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又带来了希望。现在的他常笑着说,现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感谢新时期扶贫的好待遇,感谢帮扶责任人,自己脱贫后会和政府一起帮助许多像他一样困难的家庭。
他说:“并不觉得贫困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政策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他还表示,身残更应该志坚,现在他信心很足,将来他会不断扩大自己的养殖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致富增收梦,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目前,宋洪财不但早已脱贫,而且生活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他还为其他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大家一起脱贫,“现在党的扶贫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家有幸赶上这样的好时代,更要知福、感恩。”宋洪财的话语真诚而坚定,“我觉得要脱贫,自己首先要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不能墙根底下晒太阳,等着政府送钱物,政府帮我们一把,我们自己也要蹬一脚。
只要自己勤劳,就不会过穷日子;只要吃苦肯干,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甜美。
脱贫攻坚奋进奖事迹材料之五
脚下有路 心中有志 生命有光 残疾夫妻“跑赢”脱贫冲刺
——乔福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在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的“百姓创业之家”,墙上一条“鸟吃等食定会饿死 人不勤劳穷一辈子”的横幅格外醒目。10 多位农村妇女有说有笑,正在编织汽车坐垫。
管理员乔福军的妻子刘宇佳也是其中之一,尽管身体弱小,身高只有一米三,但她灵巧的手指来回穿插,十分熟练。乔福军的身高也只有一米四,在这群农村妇女中间非常显眼。他们夫妇用自己坚强的意志,用一副双拐撑起这个家,忍受着常人无法忍
受的清贫,屈指弹奏着脱贫攻坚的赞歌。
今年 45 岁的乔福军,5 岁时受伤导致骨膜受损,胸背部出现严重畸形。妻子刘宇佳患先天性软骨病,腿骨极易骨折,行动离不开拐杖。
虽然夫妻二人干不了重活,但乔福军会开车,前些年他买了一辆小货车,在齐齐哈尔市跑业务。后来又在泰来县江桥镇买了3 间房屋。天有不测风云,2006 年乔福军的母亲患乳腺癌,使得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面对困难,乔福军表现得比正常人还坚强。“那时我还从平洋村贩西瓜,拉到江桥镇卖,挣点零花钱。”让他欣慰的是,2007年妻子刘宇佳生下健康的女儿,给这个家庭带来欢乐和希望。
为给母亲看病,乔福军不得已把赖以栖身的 3 间房子卖掉,还了外债,开始了租房生活。在 12 岁的女儿乔欣怡记忆里,这些年前后搬了四次家。乔福军欠下巨额外债,无奈将自家的房子卖掉还饥荒。身残志坚的乔福军深知为人子、为人父的责任,他常以泪洗面,咬紧牙关过着极其艰难的生活。他们三口人是村里的低保户,自有耕地 6.2 亩,两口子都是残疾人,也干不了什么重活,女儿乔心怡,现在在平洋中心学校上学。一贫如洗的家庭,实在是难以生活。
2009 年母亲去世后,乔福军带着妻女和双目失明的父亲,来到河北廊坊卖早餐。有一天大清早,两人骑着三轮车,不小心车翻了,豆浆、包子散落一地。从地上爬起来,夫妻俩抱头大哭。
“我和妻子都有残疾,孩子又小,受的辛酸苦楚就别提了,也没挣到啥钱。”2014 年乔福军一家又回到平洋村。“那时候没啥收入,住的地方也没有,真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刘宇佳哽咽着说。后来,村里给他们租了房子,才把生活安顿下来。
说实话,乔福军之前也是村里的老大难,用支部书记的一句话就是“豆腐掉灰堆—吹吹不得、打打不得”,窘迫的生活,让乔福军有一些心灰意冷,感觉自己走投无路了,也想过放弃生活,也有过轻生的念头,但回头再想想妻子和孩子,他还是得坚强的走下去,毕竟他是一家之主。曾经他也耍过一段无赖的表现,当他回到村里的时候,他感觉村里帮他租了房子,就得管他所有,他就躺在了政府的身上,家里没有米了就去村里要点,你要是不给我就泡着不走了,家里没有面了,就给支部书记打电话软磨硬泡,家里没有零花钱了,就去村里找支部书记要点,要是不给,他就把孩子和残疾的老婆都领到村里,呆着不走,就这样,过着寄人篱下、靠着别人的同情和施舍生活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他自己感觉太让人瞧不起了,就连睡觉都睡不踏实,他开始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就在他改变的过成功,党的光辉普照在全国大地,也就是在那时,乔福军的日子也在悄然改变。
改变从 2015 年开始。全国上下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号
角,平洋村人口有 835 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127 户,因病因残致贫超过 60%。2015 年 12 月,通过个人申请,村组评议将乔福军一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上级扶贫政策的普照下他看到了希望,他主动找到村委,要求谋生存,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积极为其谋划,2016 年春,县残联知道乔福军家境后,多次入户走访。他被聘为泰来县残联专职委员,负责联系平洋镇的残疾人。
平洋镇共有 1000 多名残疾人,忙的时候,乔福军一整天都在外面。工资从最初的每月 700 元涨到去年的每月 1200 元。
生活有了起色之后,乔福军没有躺在扶贫政策上继续“伸手要”。乔福军一直在想,不能完完全全的依靠共产党生活,要考自己的现有条件谋求一个致富路。“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等经常到我家宣讲政策,嘘寒问暖,我就想,我们两口子已经给大家添了麻烦,我年纪还不算大,多少还有点劳动能力,得自食其力。” 为了早日脱贫,走上致富路,他在村党支部和定点扶贫单位的帮助下,根据自身条件拟定了脱贫计划和措施:即发展手工编织,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用实际行动来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有了帮扶单位,有了第一书记,有了对口帮扶人,有了驻村工作组,有了政策支持,再加上乔福军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勤劳苦干,他的日子越来越好。2017 年,驻村工作队针对村里的现有条件,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引进手工编织项目,乔福军当得知这一
消息的时候,他和妻子第一个报名,他心想,这下可要把握好机会,我们两口子重活干不了,走路不方便,这个手工编织的项目似乎就是为他们家量身定做的一样。
“当时我们就憋了一股劲,暗下决心,不学拉倒,学就学好。”乔福军和妻子起早贪黑研究编织技术,手上磨了不少泡。不甘清贫,不忘初心的他起早贪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于手工编织的联系中。他们夫妇常拖着疲惫的身影和滴血的伤腿,把手工编织项目做大做强,不负众望,用热血回报社会、用汗水回报党恩。在培训中,乔福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很快掌握了手工编织技能。作为第一批学员,夫妻俩掌握了熟练的编织技术,去年靠编织挣了 4000 多元。
乔福军还当了“师父”。他这样激励别人:“我一个残疾人都不服输,你们还能服输?”经他教会的“徒弟”就达 30 多人,村民刘淑华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期培训没参加上,是乔福军教会的。他身残志坚,我们都佩服他。”正在编织的刘淑华有个线头接不上,叫来乔福军,他很快就接上了。
经考察,乔福军不但手工编织技术熟练,而且本人脑子灵活、组织、协调能力强,2108 年 5 月被聘为手工编织基地管理员,每月开资 500 元。乔福军除了发展手工编织,自己动手以外,他还发展起了手工编织车坐垫的经营生意,他把成品的车坐垫回收
回来,再面对市场卖出去,中间的差价也是不小的收入。他在村里还身兼其他职位,在生态补偿脱贫一批中,担任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每年可以增收 4000 元,以前女儿上学的费用也是他们两口子的负担,现在每年女儿上学还会得到教育补贴 2000 元,这对他们一家人来说,别提多高兴了,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了,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了,乔福军三口人的脸上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2018 年家庭总收入 23119.6 元,人均收入 7706.53 元。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他感慨万千。
2018 年 6 月,平洋镇投资 20 万元购买了 140平方米临街房屋作为手工编织基地,命名为“百姓创业之家”,乔福军被聘为管理员。他们一家搬进管理员室,结束了租房生活。
“以前屋子又小又黑,现在住得宽敞明亮,是我最喜欢的。”乔欣怡说。
去年,县里举办为期 8 天的“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暨巧女编织项目培训班”,乔福军当了主讲人。“摆脱贫困,首先从精神上与贫困绝缘,不等不靠。”乔福军把这当作“秘诀”。
乔福军说:“致贫的原因有千百种,但是脱贫致富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勤劳苦干,千万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各级领导和爱心人士对我的帮助之恩,我无以报答,只有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没有帮错人!”
在县里组织的“身残志坚,脱贫光荣”的演讲会上,站在台上的乔福军双臂一举,骄傲地告诉大家:“我于 2018 年光荣地脱贫了!美好生活是干出来的。感谢政府搭建的平台,让我们残疾人也能靠勤劳的双手挣钱,实现人生价值。”在乔福军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编织队伍。
扶贫攻坚活动开展以来,平洋村针对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主要是鼓励他们树立自力更生致富的信心,在各级的帮扶下,通过努力辛勤劳动,增收致富。贫困户走出贫困、走向富裕的艰苦历程,更看到了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灿烂前景。
脱贫攻坚奋进奖事迹材料之六
守得云开见日出
——白秀芹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白秀芹,女,1971 年 4 月出生,是泰来县江桥蒙古族镇艾伦村哈木台屯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本拥有一个平淡幸福的小家庭。2012 年,巨大的灾难毫无征兆地降临到这个家庭,白秀芹的独生子钱成被查出患有心脏病,如晴天霹雳般将原本幸福快乐的家庭一步步推向痛苦的深渊。从此,白秀芹辗转全国各地为儿子的病寻找治疗的方法,最后在北京被确诊为心肌淀粉样变、外周神经病变,为全国首例,无法有效治疗。倔强的她,为给儿子看病,只要有一丝希望她都会想尽办法,但厄运还是缠绕着这个家庭,钱成于 2017 年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几年来的就医历程,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下巨额的外债,也没有保住儿子的生命,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顿时陷入了绝境。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白秀芹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擦干眼泪,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在艰难中继续前行,不屈不挠的同贫困和命运做抗争,她坚信守得云开,终会见到日出时!
“4 月 3 日,去村上帮工,150 元;4 月 9 日,帮杨二家种地,100 元;4 月 15 日,国良发工资 1000 元,4 月份可还 1500元,总计还欠 184000 元。”翻开皱巴巴的笔记本,里面的每一页
纸,都记录着白秀芹与丈夫张国良的辛勤汗水,还有她们夫妻二人正直的品格和无愧于心的承诺。从 2017 年到如今,江桥镇艾伦村的白秀芹将为儿子治病所欠的 30 余万元债务已偿还近半,黝黑的皮肤和手上厚厚的老茧挡不住她坚定的目光,这就是白秀芹,一位勤劳的妻子,一位坚毅的母亲,一个守信的贫困户。
一、美好生活转瞬便成追忆 以前,白秀芹一家一边经营着自家的口粮田,一边在农闲时做些零活赚外块,忠厚孝顺的儿子平时也能帮着种种地,生活上虽没有多么富足,却也是衣食无忧、平淡幸福,在外忙碌过后,全家人围坐炕头吃着农家饭,尽情说笑的画面,回想起来至今难忘。2012 年,充实而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破,儿子一张颇为严重的心脏病体检报告,好似迎头痛击般的敲打在这个家庭身上。夫妻二人一番商量后,白秀芹便独自携子踏上了长达五年的漫漫求医路。五年间,省城、北京、上海,为了能医好儿子,她操碎了心,跑断了腿。五年间,累计看病花销近40万元,天文般的数字,不仅花光了家中仅有的十多万元积蓄,还因此欠下巨额的外债。可尽管如此,白秀芹也从未放弃为儿子寻找生机,她说“那时我心里没有别的念头,只要能治好我儿子的病,拿我的命和他换我都愿意”。
灾祸无情人有情。在疾病面前,江桥镇政府和艾伦村村两委在得知白秀芹一家的不幸后,全力动员镇村干部、社会各界
人士及爱心群众为其捐款。很快,来自各界的 12 万多元的款项,通过各种渠道被送到了白秀芹的手中,为白秀芹带来了生的希望。她一直觉得“只有在最艰难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这雪中送炭能给人带来多么大的力量”。可偏偏天不遂人愿,多番努力后,不幸依然降临。其子最后被确诊为心肌淀粉样变、外周神经病变,为全国首例,无法有效治疗,并于 2017 年病故。白秀芹说,那时真感觉天都塌了。
二、灾难过后依旧真诚坚强 孩子没了,外债可还在那里,30 余万元的债务,对于生活在大城市、有生活来源的人们或许都不算小数,更何况于只有 6亩 2 分口粮田的白秀芹一家。当时,很多债权人生怕白秀芹家“跑了”,都连忙到她家围堵,但随后白秀芹的举动,却让他们纷纷对这刚刚丧儿的女子刮目相看。“我从没想过要跑出去躲债,既然当初咱开了借钱的口,现在就得能伸出还钱的手。孩子没了,我还在,这钱,咱肯定得还”。承受着丧子之痛的白秀芹,对着坐满炕头的债主们坚定的做了保证。不过,在还债之前,白秀芹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她将用于儿子看病的 12万元捐赠款中剩余的 10 万余元全部返还给了捐赠者。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感动了全泰来的百姓。“她太要强了,正常来讲,家中欠了这么多饥荒,一般人估计早就拿来还钱或者跑了,但是她没有。我记得当初她跟我说‘咱有胳膊有腿的,不用别人的钱来堵自己家的窟窿,这钱如果给咱花,咱花了也睡不踏实’”
艾伦村支部书记白庆权回忆道。白秀芹也说,自己就认准了一个道理,这是好心人捐出来帮助治病的爱心钱,我家孩子虽没了,但我不能让好心人的这份爱心凉了,剩下的这些钱就应该用到它该用的地方去,帮助它该帮助的人,得让这份爱心能传递下去。
三、努力奋斗让自己活得更精彩 那剩下的30多万债务该如何还呢?白秀芹与丈夫商量后毅然决然的卖掉了家中三间砖瓦房,并把自家的耕地一次性对外流转 6 年,将卖房子的钱和流转土地的钱,全部用来先偿还部分债务。此时的白秀芹真正变成了一无所有,正应了那句老话“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正在她两手撰空拳,一愁莫展的时候,县委县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通过落实政策,为其新建了 30平方米 EPS 混合结构保温房,在关键时刻解决了她的住房安全问题;又通过发动群众捐款和利用金融扶贫政策,扶持其丈夫利用已有的养殖经验,发展肉羊养殖,60 只羊年可实现收入近6万元;并将白秀芹介绍到离家 1 公里外的葡萄园基地务工,年可实现收入近3 万元;利用公益性岗位,聘任其丈夫为生态护林员,白秀芹本人也加入互助服务队,年可实现收入近7000 多元。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白秀芹和他的丈夫,更加笃定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为了兑现心中的承诺,她们用咸涩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大踏步的在脱贫的道路上奔跑着。2017 年,经过夫妻二人的努力,已将过半的债务偿还,还在全县开展的文明整洁家庭、脱贫致富能手、奉献社会模范“三奖评”活动中被评为艾伦村“文明整洁家庭”,镇、村干部为她送去了 500元奖金,感动得她留下了幸福的泪水。白秀芹说:“生活对我来说是不幸的,幸运的是我生活在这个时代,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已经为我指明了增收脱贫的道路,剩下的就是要加倍的努力,不能靠在扶贫政策的身上,不能躺在扶贫政策的怀里,这样才不会辜负党和政府,才不会让帮助我的人伤心,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才能让逝去的儿子欣慰。” 四、回馈社会奉献绵薄之力 2017 年 11 月,艾伦村组建了互助服务队,白秀芹第一个报名,并被村上先为互助服务队队长。工作中,她始终任劳任怨的帮助全村所有重点互助服务对象,用她的话说就是“我没啥大能耐,但村里需要我的时候,贫困老人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得站出来干点啥”。贫困户刘建发 78 岁,失能、丧失劳动力,妻子张桂玲也是 70 岁的高龄,刘建发多年来全靠妻子照顾,老两口生活的非常困难。经村两委反复斟选,将刘建发纳入重点帮扶对象,并决定由白秀芹为其提供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老人的生活、卫生、健康、养老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老人对此十分感动,亲切的称她为白姑娘。在白秀芹的带动下,通过互助服务队员的精准服务,村里的贫困、孤寡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队员们也与这些老年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带动全村形成了尊老、敬老、养老的新风尚。
2018 年,白秀芹依靠家庭干净整洁、邻里和睦、勤俭持家、敬老美德、诚实守信等良好品德,不仅在全县开展的“三奖评”活动中被评为“文明整洁家庭”,为艾伦村所有居民做出了榜样,还被评为泰来县巾帼脱贫攻坚最美人物,被齐齐哈尔市妇联评选为最美家庭,并在 2019 年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委政法委等部门联合开展的第七届全省道德模范评选中,获得全省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称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白秀芹对此深信不疑,如今,她与丈夫已逐渐从丧子之痛中走了出来,面对崭新的房子、日益增多的羊群和逐渐减少的债务,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坚定。白秀芹,这样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始终坚守“好日子干出来的”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困难面前她没有退缩,没有灰心,而是选择了自强与坚韧。在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面前,没有伸手“等靠要”,更没有躺在扶贫政策的温床上不思进取,而是靠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不断开创属于自己的幸福,凭借自己的努力摆脱困境。
在党的扶贫政策帮助下,白秀芹朴实的话语、坚定的行动,给全村贫困户树立了榜样。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她常说的那句话:做人要知恩感恩,自强自立,做事要信守承诺,踏踏实实。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性的美好、生活的美好、社会的美好。”
脱贫攻坚奋进奖事迹材料之七
精准扶贫促振兴
脱贫攻坚促发展
——孔国乡双发村党总支书记卞响玲
讷河市响铃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种植、研发、销售一体化经营及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于 2012 年 7 月 25 日,坐落于讷河市孔国乡双发村二屯,注册资金 680 万,占地面积 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 4000平方米,目前已发展成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综合型合作组织,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走出了一条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路子。
合作社拥有大型大豆深加工生产线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已
吸纳社员 36 户,入社土地 2686 亩,入社农民以土地入社的形式参与合作社发展,既是的土地所有者、又是合作社的产业工人,在享受利润分红的同时,又有工资的收益,提高了农民的总体收入。合作社与多家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种植高蛋白大豆,实现流转土地 32878 亩,大豆加工原料基地发展到 35564亩。截止到目前,合作社认证有机种植基地面积已达 6.7 万亩。
合作社注册了“笙得利”牌商标,建立以非转基因系列产品产业基地,合作社与科研院校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功能研发大豆、玉米新产品,大豆蛋白质含量可达 45.24%,豆类蛋白质丰富而不含胆固醇,对健康更为有利。玉米新品种抗病性、抗倒伏能力强。春季对成员进行农技培训,推广最先进的农业技术...
第二篇:脱贫攻坚事迹
脱贫攻坚事迹
脱贫攻坚优秀事迹 55 篇
脱贫攻坚优秀事迹 5 篇
**,男,**市政协委员,任**徽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旗下**徽记食品作为豆制品技术研发中心,主要销售豆制品系列产品,是**工商联现任执委企业。该公司创建于 2003 年 8 月,总占地 200 亩,注册资金 1000 万元,20**年完成股份制改革,系**徽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公司,拥有员工 1000 余人,固定资产 1.2 亿元。
一、以建立大豆种植基地带动脱贫
自“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开展以来,**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行动中,联系帮扶**街道东堂村,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合作经营,农民主体,市场运作收益的帮扶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以建立“**省大豆育种栽培与制品工程实验室”的形式,建设东堂村大豆种植基地,项目整体规划投入产业扶贫基金 90 万元,用于建设生产用房、道路、电力等配套设施,带领整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助推脱贫
**通过与区脱贫攻坚办、**街道办事处、村支两委座谈商议,确定了通过与**市**区东堂村联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开展帮扶,为东堂村村民搭建脱贫致富平台。
一是流转东堂村土地 400 亩进行集中大豆基地建设,**徽记食品投入生产资金,统一种植技术服务和田间管理指导,提供种子、肥料、农药等,解决贫困户资金和技术困难问题。20**年公司免费为全村农户提供大豆种子 4000 斤、有机肥
料 100 吨、农药 4000 元、专业技术培训 7 次。
二是签订劳务合同,**徽记食品实行劳务服务费总额包干,每年劳务服务费19000 元,优先聘用贫困户到产业基地进行播种、施肥、锄草等大豆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其中男性劳动力80元∕天,女性劳动力70元∕天,每月由合作社给贫困户务工人员考勤考核,造表造册发放劳务报酬,解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问题。
三是鼓励村民种植大豆,以 2.5 元∕斤的保护价格回收,合作社统一收购,20**年**徽记食品从合作社整体收购幼稚大豆 10000 余公斤,有效解决群众销售之忧。
三、以“基地+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增收
东堂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共有 6 个村民小组,325 户,总人口 1230 人,其中贫困户 46 户,共 145 人。截止去年底,大豆种植基地带动东堂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 万余元,贫困户年收入增加 3500 元。安置贫困就业人口 6 户 11 人。家住东堂村 6 组的贫困户张家海,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膝下无子女,且父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家中较为贫困。在**徽记的帮助下,流转土地 2 亩,平时夫妇二人在合作社对玉米和大豆进行日常管理,每日务工收入 150 元,月收入 2000 元,于20**年经省、市、区验收,顺利脱贫。
**,中共党员,于 2019 年 4 月由**县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选派到**乡**村委会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并于 7 月底担任**村委会扶贫驻村“第一书记”。
**村委会位于**乡南部,是**乡 11 个深度贫困行政村之一,距乡政府驻地 15公里,属于石山区,石漠化严重,国土面积 49.84平方公里,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传统种养、甘蔗种植、外出务工为主。全村辖20个村小组376户1818人,有党员45人。通过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后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475人(截止目前已脱贫 84 户 402 人,未脱贫 17 户 73 人,贫困发生率**.*%,2019 年预脱贫 12 户 51
人,还剩 7 户 33 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
赤心向民,情系百姓身上
驻村以来,他经常走村串户,深入各村小组认真摸底调研,对本村基础情况、经济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的认识,掌握了**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短板问题,真正做到找出问题症结,找准致贫原因。并根据查找出的问题,跟乡工作组、村两委和其他驻村队员一起多次召开会议,进一步规划研究,细致分析,最终确立了本村的扶贫工作思路,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感染和带动着全村扶贫工作者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全村的工作氛围温馨和谐,工作作风严细深实,所有工作人员都坚持将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贯彻到底,扎实开展好各项群众事业。
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上
自今年 7 月 25 日以来,按照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在乡工作组和挂钩帮单位的支持下,带领驻村工作队员、村委会干部深入开展“两不愁三保障”补短板工作。他不辞辛苦,任劳任怨,进村入户宣传补短板政策 10 余次,经多次动员,群众反映良好,积极支持补短板工作。至10月底,全村共拆除旧房15间,完成危房重建或加固 8 户,新建厨房 28 户,新建卫生厕所 26 户,水窖补漏 24 口,新建水窖 10 口,庭院硬化 120 户,安装门窗 31 户 205 扇,搭建楼梯顶棚 25 户,全村短板问题被逐渐消化,补短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组织动员群众硬化庭院
**同志还热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建房缺少物资,无钱安装门窗,他积极向民营医疗机构协调捐款,动员**协和诊所和**富州中医医院分别捐款10000 元,共计 20000 元。**将这些资金分别捐给其挂钩的五户贫困户各 2**元,其余 10000 元交由单位同事捐给他们的挂钩户,解决了贫困户燃眉之急,助推了脱贫攻坚事业。
责任心思,用在党建田上
**村党支部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他坚持把建强村“两委”班子,带强村支部书记,夯实村级组织作为硬任务硬指标来抓,切实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一是认真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坚决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从严教育管理党员,提高党员素质。二是抓好党员培训工作。以“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组织召开农村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学习教育中悟初心、守初心,在检视问题中勇作为、践使命,全力抓好全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三是选优配强基层队伍。及时撤换不胜任的小组长,并从思想觉悟好、政治素养高的优秀党员中重新选举了 6 个村小组长,不断优化基层人才,推动以党建促脱贫取得实效。
创新才思,落在环境整治上
针对农村脏乱差突出现象,**同志每到一个村小组都动员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并多次组织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委会干部、乡驻村工作人员到村小组帮助群众打扫卫生,教育宣传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志提出并推行“村五清”“户五清”行动(“村五清行动”既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道路杂草杂物、清沟塘、清理禽畜养殖粪便污染、清理残垣断壁;“户五清行动”既清庭院、清客厅、清卧室、清厕所、清厨房)。还带动**村委会推行了环境卫生有奖评比活动,不定期对农户的室内卫生和室外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予以张榜公布。通过奖优罚懒的形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农户人居环境意识明显提升,村内脏乱差现象得到较大改观,村容村貌得到了美化。
不忘初心,心中有责
真心为民,民必理解;诚心为民,民必拥护。**用他的真情服务、诚心付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护。村民们常说:“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来到我们村以后,道路变宽了,房子变漂亮,群众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了”。他在用一名普通党员的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平凡中坚守,在砥砺中奋进,朝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奋斗,开创着属于**村的幸福华章!
**,男,汉族,**县**镇人,现年 38 岁,中共党员,2002 年 12 月参加工作。20**年 2 月至今任**县县纪委监委案审室主任。2018 年 3 月任孟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2019 年 8 月任**镇党委副书记,工作队长。
个子虽然不高,但厚厚的眼镜后面折射出的除了文静,更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劲。这就是**县**镇党委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给人的第一印象。
急抓学习:什么都可以等,但学习不能拖。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8 年 2 月,**同志被组织从**县纪委监委选派到**镇孟村村委会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面对组织的安排和群众的期盼,**同志没有一句怨言;面对精准扶贫和基层党建工作挑战,**同志就一个字:学,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为此,**同志随身带着党章和精准扶贫知识读本,带着《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每天空闲下来就翻书温习;晚上再晚,回到村委会,他的第一件事也一定是打开电脑,通过省委组织部的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听党课 1 个小时以上。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规定每周一为固定学习日,由驻村工作队员轮流组织大家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内容涵盖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准扶贫、基层党建等知识,既增强了大家的理论水平,又锻炼了队员的胆识,有效提升了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的综合能力。
急助脱贫: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
驻村工作不久,**同志就结合孟村工作实际,提出了“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认识我们到喜欢我们”的工作目标和“走村串寨识民情,多管齐下抓增收,反复宣传提满意”的工作思路,用 1 个月时间带领队员走遍了全村 12 个村小组,掌握了全村 411 户户主联系方式,对全村 105 户档卡户特别是 43 户未脱贫的档卡户信息作了全面调查和了解,对主要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及成效做了细致研究,将 43 户未脱贫档卡户的脱贫退出责任按户按人量化到驻村工作队员身上,有效压实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扶贫责任;并根据走访情况组织编制了孟村村情手册,将全村各村小组水、电、路三通,群众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经济林果,主要收入
来源,档卡户及边缘户群众信息等一一列出,并要求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人手一份,随时带在身上,及时学习掌握,遇有信息变动及时更新,有效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主动性。
为有效解决建档立卡户贫困群众的增收难题,**同志在组织队员和村干部动员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同时,主动到当地企业中开展走访,努力帮助群众寻找新的就业点。经过努力,协调到**润嘉药业有限公司就业岗位 7 个,**宏朝鞋业就业岗位5个,**湘桂糖业就业岗位7个,有效拓宽群众的就业渠道;通过动员种植大户带动群众种植甘蔗、葡萄、杉木等产业 1000 余亩;积极向镇党委政府争取到复合化肥91包、仔鸡1000只,鸡饲料补助2.5万元,免费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让务工群众月见收入,在家群众天天有盼头,真实到达了多手准备、多措增收、多有成效的目的。
“扶贫成效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我们工作做了,群众如果不认可,那也是等于零。”为此,**同志专门制定了详细的群众满意度提升方案和计划,每周到2至3个村小组群众家中进行入户走访,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精准扶贫政策中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让广大群众特别
是非建档立卡户群众明白党和国家的良苦用心,明白“扶贫没有旁观者,你我都是责任人”的真正涵义,从而主动支持和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通过反复走访,达到“让群众从认识我们到喜欢我们”的目的。目前,孟村、**两个村委会绝大部分群众都对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有了一定的认知,并经常主动帮助工作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驻村扶贫工作队真正走进群众的心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群众能不能长久致富,关键看有没有成熟的产业支撑。为切实帮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致富的愿望,**同志积极向派出单位领导汇报,组织人员外出多方考察,积极引进资金和人才,成立了**中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燕窝果种植产业,并采取“挂钩单位+政府+村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农户(档卡户)”的模式,先行在**镇发展 100 亩燕窝果实验示范种植,力争 3 年左右时间发展到1000 亩规模,将燕窝果真正打造成**一张亮丽的产业名片。截至目前,合作社已争取到各类扶贫资金 600 余万元,与孟村、**313 户档卡户和**镇 15 个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利益联接;完成了 100 亩燕窝果实验示范基地建设,燕窝果苗长势良好,预计 2020 年 4 月份左右即可开花,2020 年 8 月左右即可结果并生产效益。
急树新风:社会主义新风尚不树立,群众素质提升都是空谈
当前,农村各类酒席宴请层出不穷,群众吃请负担居高不下。如何遏制农村酒席宴请攀比之风,切实让群众从各种吃请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发展生产,寻
找致富路子中来,是孟村驻村工作队面对的又一大难题。为此,**同志充分发挥自己从纪检监察部门下派的优势,与原单位领导多次汇报沟通后,决定在该村选取 1 个相对成熟的村小组作为试点,由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共同商量制定了婚丧喜庆事宜公约,并组织群众讨论通过后开始实行,规定除了自己或自己子女结婚,与自己共同生活的亲属过世外,一律不得以新房搬迁、小孩满月满
周岁、升学就业等其他形式和理由操办酒席,发放请柬并收受礼金。同时,正常婚丧喜庆事宜操办宴请原则上不得超过 200 人,收受单个礼品礼金价值不得超过100 元。而面对农村卫生脏乱差,群众张望不愿带头管的现状,一是积极向镇党委政府申请争取资金为每个村小组建设2至3个垃圾处理池,二是组织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带头打扫村委会所在地村组道路卫生,通过以身示范带动群众自觉打扫门前卫生,自觉处理好自家垃圾。目前,当地群众卫生习惯有了极大改善,并有群众自发参与到驻村扶贫工作队组织开展的卫生大扫除活动中。
面对过去的成绩,**同志总是不愿再被提起,面对新的挑战,他却总是信心满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相信,**同志心里想着群众,经常为群众的幸福所急,他终将也会带领群众在精准扶贫征程上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群众发展致富的路子来。
**,女,汉族,1987 年 3 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2008 年参加工作,2019 年 4 月至今,受组织选派从县审计局到**镇**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女,汉族,1987 年 3 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2008 年参加工作,2019 年 4 月至今,受组织选派从县审计局到**镇**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村,距离镇政府12公里,总面积31.48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民小组,共有农业人口 725 户 3225 人。由壮族和苗族、瑶族、汉族组成,壮族 2368 人占**.*%,瑶族753人占**.*%,苗族87人占**.*%汉族17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为发展动力不足、缺技术和因病等。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47 户 582 人,其中:已脱贫 137 户 556 人,已脱贫退出的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已得到完全解决;未脱贫 10 户 26 人。未脱贫 10 户中,1 户住房未达标、9
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达标。
派驻到村后,该同志迅速走遍全村的常住户716户,重点入户走访147户贫困户,访贫因,挖穷根。通过走访调研,她同志深刻认识到:该村的脱贫关键,即紧紧
围绕发展**村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民生建设,有效实施结对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
二、抓党建,重宣传,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为解决**村基层党建薄弱、扶贫缺乏带头人的问题,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抓党建。其一,组织带领村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鼓励大家在扶贫攻坚战斗中,做标杆,树榜样;落实成立了 4 个联合党支部,定期召开“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并按组织要求,做好党员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其二,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在工作中,她以开展活动为契机,很好的将党员群众团结在党支部周围:一是带领广州大学学生开展启梦义教、惠民电器义诊、探访革命老党员、党团知识宣讲等“三下乡”系列主题活动。在进村入户为村民提供免费的电器义诊中,共收到村民各式电器 140 件,为村民维修好 80件,成果维修率达**.*%;其三,在“七一”建党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 6户贫困党员送去米、面条及慰问金,并组织全体党员召开党员座谈会,重温入党誓词、知识抢答、观看文艺节目表演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8 周年暨脱贫摘帽”系列主题活动。
三、解民困,构建和谐。
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该同志始终心系群众,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村民陆炳忠患肠系膜破裂,三级肢体残疾,邓文兵患结核性脊柱后凸、肺结核、黄顺发患有肺结核、黄广肆妻
子突发脑溢血、黄仲金右脚骨折、周贵明脉管炎、李国兴妻子患癌症、黄朝兴患脑梗、李兰患肾炎、李廷培患肺癌晚期等 10 户村民花费了大量的治疗费用,她想方设法帮助申请大病救助资金减轻其家庭负担,帮助协调解决临时困难救助资金36000 元。她组织村干部及驻村队认真调研摸底,严格按照低保政策重新调整低保户对象符合条件的家庭重新调整上报,经过民主评议、上墙公式,共上报低保户87户152人,同时解决了25名残疾人低保待遇。帮助申请物资建造垃圾处理池9 个,部门协调解决村委会工作经费 3 万元,办公电脑 2 台。
四、当好政府“助手”,积极参加、开展、完成基层任务。
一是按照镇党委、政府统一安排,组织驻村工作队为村民讲解农耕地确权工作的重大意义,帮助完成村民土地确权登记,累计完成登记表填写 300 多份,配合完成了农耕地草牧场确权工作。二是大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共发放宣传手册520 余册。
五、真诚倾注,结成了“帮扶亲”。
针对贫困户情况,该同志积极向挂钩单位领导汇报,组织帮扶队伍到 147 户贫困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慰问、感恩等活动。为贫困户送去大米、面条、菜油、鸡鸭仔、生活用品等。倾注了单位的真诚关怀,结成了“帮扶亲”。
该同志认真践行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理念,切实帮助和解决了驻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到了勤于学习、廉洁自律,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应有的清正廉洁形象,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履职尽责,勇做先锋,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岁的**,皮肤黝黑,不善言辞,脸上总挂着温和而腼腆的笑容。谁能想到,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曾是**村小组自暴自弃的贫困户呢?如今,说到**,**村小组村民个个竖起大拇指,都对他赞不绝口。
连遭变故,无奈变成贫困户
一提到**,村里的老人总是感慨良多。年轻的时候,**是村子远近闻名的“二杆子”,偷鸡摸狗的事情没少干,又嗜酒如命,20**年,因请人到家中吃饭,饮酒过量失手导致客人死亡,老伴一气之下改嫁他乡,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连亲戚见了都要绕道走。好不容易熬到儿子李海万成年结婚,儿媳妇却因忍受不了贫穷艰苦的生活,在生下 2 个孩子后,就跑了,这下子,**父子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整日浑浑噩噩、晕晕叨叨,谁劝都不听,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20**年,**被群众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重塑信心,决心摘下“贫帽子”
作为**的挂钩帮扶责任人,州总工会干部马金荣多次到他家中走访,与他拉家常、讲党恩,省科技厅、州总工会驻村扶贫干部和镇村干部也经常给他送政策、送服务,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的心坎上。面对挂钩帮扶责任人的真情关怀、省州驻村扶贫干部以及镇村干部的全力帮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思想悄悄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我和儿子都有手有脚,完全有能力让全家过上更好的生活,以前我太死脑筋了,只会怨天怨地,今后我要好好奋斗,不辜负全心全意帮助我的好心人们!”**感叹道。在那之后,李海万告别父亲孩子,背着行囊,踏上了广东佛山的务工之路,**也一改往日懒散拖沓、无精打采的形象,把丢荒多年的地种了起来,鸡鸭猪牛养了起,还主动加入日升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20**年,在镇党
委、政府的帮助下,**把家里危旧房推倒,重新建了一桩小平房。入住新房的那一天,**抹着眼泪说道:“住平房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以为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感谢党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一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报答这份恩情。”20**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主动到村委会申请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心怀感恩,贫困户成村干部
**所在的**村小组共有 22 户 118 人,其中档卡户 4 户 18 人。以前,这个村是令当地党委、政府最头疼的村小组,群众会议难以组织,公益事业难以推进,争当低保户、档卡户等现象突出。看着朝夕相处的左邻右舍为了一点利益争得面红耳赤,对党和政府的帮助不知感恩,甚至不屑一顾,**非常着急。为了扭转村民的思想,他以自己为例子,挨家挨户讲政策、说党恩,在这个过程中,他不知道穿坏了几双鞋子,吃了多少闭门羹,受了多少白眼,但都没有动摇他要把党的声音传到各家各户的决心。在他的努力下,村民们的思想慢慢转变了,他们按时参加村小组会议,积极参与村里的公益事业,邻里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村里一片欣欣向荣。由于踏实肯干、认真负责,2018 年 8 月,**被村民推选为**村小组组长,从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了村里的“领头雁”。
不忘初心,实际行动报党恩
成为村小组组长后,**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带领村民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当中,组织村民制定以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等为主的村规民约,并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建设文化墙 160平方米、活动场地600平方米,栽种行道树 300 余棵。他还结合本村实际,以哨声为召开村民会议、集中打扫村内环境卫生的信号,只要哨声一响起来,村民动起来,大家听到哨声都会自觉的到活动室参加会议,或者自觉按照村规民约划定的本户卫生清理区域打扫卫生。同时,他还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卫生评比,对于评比不合格的农户,立马责令整改,不整改或者整改效果不理想的,在村民大会上点名批评,久而久之,村民们都形成了自觉打算卫生的常态。现在,走进**村,道路两旁整洁干净,各家各户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村民个个精神抖擞。“有哪个在我们村路上发现牛屎或垃圾,我立马把它吃掉。”伴随着阵阵哨声,**拍着胸口自信的说道。
**既平凡又不平凡,这位马上步入**之年的老人,正以自己的方式,为扶贫事业贡献着微薄的力量。“当选这个村小组组长,我就想着,不管怎么干,要务实和踏实,要忠诚于党,要服务于人民,要对得起群众。”**说,他说,此生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只图乡亲过得好,唯愿村庄早振兴”。
第三篇: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3篇
(1)
xx系xx民族中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自20xx年x月参加工作以来,年轻的她,用真诚温暖着学生,用激情点亮着学生。在教育扶贫、控辍保学、结对帮扶工作上,她身体力行甘做学生的引路人。
她把贫困生的事当作自己的大事
20xx年x月x日晚,微雨纷纷,贫困生xx(化名)因骑车不慎摔倒。xx趴在地上的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了她的x老师。那天,接到xx电话的x老师正生着病,饭也不想吃的她头昏脑胀四肢无力躺在床上休息。刚接完电话,x老师心里像着了火,她马上皮披衣起床,摇摇晃晃地赶赴医院。她带着xx从一楼到三楼,挂号、拍片、一通检查下来,她出了一身的汗,几乎要被累垮了。办好住院手续后,她给xx买来水果,还帮杨某垫付了所有的医药费。事后,x老师高烧了一场。当有人说她傻时,她微笑着说:学生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贫困生的事就是我更大的事。
她急贫困生之所急,想贫困生之所想
20xx年暑假,因父亲在工地上不幸去世,xx(化名)产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得知xx的想法后,x老师把xx约到自己家里吃饭,她和xx一边洗菜做饭,一边聊家常,试着慢慢解开xx的心结。饭后,她给xx到了一杯茶,让他品尝茶那种淡淡的苦涩,从茶叶的采摘到泡制,结合茶道和他聊人生的起起落落。她不断地给予xx情感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励,校园里、操场上,枫树下,留下了x老师和xx许多的背影。在x老师多次耐心开导和鼓励下,xx终于放弃了辍学的念头。20xx年x月,xx的家也发生了一起类似xx家的事故;同年xx月,xx的母亲又在外地去世。面对学生家庭接连发生的变故,x老师总是第一时间给学生提供赖以依靠的肩膀,鼓励学生们要学会坚强走出阴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她把贫困生家当作第二课堂
在结对帮扶工作中,x老师通过开展座谈、家访等工作方式,对其名下结对的xx(化名)和x(化名)两位贫困生给予精心地帮扶。为了让两名学生甩掉思想包袱专心学习,最初的几个月,x老师几乎每周都开展家访活动。在平时的学习中,x老师会因材施教,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每次月考后,x老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耐心地讲解,还免费并提供学习资料。为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致贫原因,x老师多次与家长电访沟通。20xx年国庆节、20xx年春节和清明节期间,顾不上休假的她利用节假日走访学生家中x次,为贫困生家庭送去价值xx多元的文具礼品和生活用品。
大半年多的结对帮扶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位学生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活泼,成绩也都取得相应的进步。对此,x老师说,教育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将不忘初衷,继续带领学生进步成长,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
xx,女,现任xx镇中心幼儿园园长,19xx年毕业于铜仁民族师范幼师专业,同年参加教育工作。
她园长、扶贫工作小组组长一肩挑
自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以她为中心的工作组,迅速对xx镇中心幼儿园及镇幼教点xx名学生进行认真摸排。精准识别,她采取了“三步走”模式:一是主动和xx镇政府对接精准扶贫工作,掌握镇政府提供的名单;二是结合镇政府提供的名单与幼儿园的名单进行一一核对;三是把家长提供的精准扶贫资料,拿到镇政府再次核对。她还实施六个一模式,把建档立卡生记在心坎上。依照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建立“一生一卡、一生一师、一生一策”的全程帮扶机制,她还自查了学校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情况。目前,xx镇幼儿园(含幼教点)共有建档立卡学生x人。
对帮扶对象,她知根知底如数家珍
xx老师主动帮xx幼儿园身怀六甲的杨教师承担起教育扶贫的工作。你如果问起她的帮扶对象xx(化名)家的情况,她会一溜烟地脱口而出。第一次到贫困生xx家开展帮扶工作时,xx老师自己不会开车,就把家属拉来开车,夫妻两人一起做工作。她主动联系文广局的工作人员深入地了解xx的家庭情况。xx家住在枇杷荡的村口,她家住的木房子,偏房由于年久失修,漏雨非常严重。加上没有隔板,冬天冷夏天热,实在不宜居住。木屋吊脚楼的一侧,一根柱子撑起,摇摇欲坠的样子。xx家致贫的主要原因是爷爷、奶奶害了大病后,治疗无效去世了。在医治爷爷奶奶的5年时间里,家里欠下了沉重的债务。她的爸爸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建筑工地上做临时工,她的妈妈靠种菜卖维持生计。家里除了要还之前的债务,还要供姐姐、妹妹读书。这样的家庭境导致了xx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流。
她把贫困生当孩子,孩子把她当妈妈
xx老师多次去xx的家,每次去她家时,送了糖果还送学习用品。在学校里,xx老师经常和xx亲切交流。还请她们班的老师要多呵护关爱xx,让她能感受幼儿园里的温暖,多表扬鼓励xx,让她鼓起自信的风帆。那是秋天时节,xx老师牵着xx来到朵朵班,对xx的老师说:“我发现xx感冒并伴有轻微发烧现象,她妈妈要去集市上卖菜,家里没有人照看她,只能托付给我这个帮扶老师了”。这一天,xx老师来班上照顾她多次,还喂她吃药,看着xx无力地依偎在xx老师的怀抱中,像是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午睡起床后,xx老师来帮她穿衣服、梳头发。不论工作有多忙,xx老师都会找个空闲和xx亲近一番,一起看看书、做美工、刺绣、唱侗歌、讲故事、抱抱她、亲亲她。还和她做游戏,捉迷藏,用多种形式的爱温暖她的心灵。在xx老师一点一滴的关爱下,原本胆怯,内向的xx彻底地变化了,现在她能主动和小朋友、老师交流,非常地阳光自信了,经常能看到她的笑容绽放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帮扶孩子不算,她还要帮扶家长
在对贫困生家庭的帮扶上,xx老师费了很多的心思。每次xx的父母来接送她的时候,xx老师总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她的父母亲拉拉家常,问她爸爸最近在建筑工有没有活干,一天能挣到多少钱。得知xx的爸爸有活干,能正常的维持家庭的生时计,她和xx爸爸一起乐呵呵地笑着。xx老师主动帮助xx的妈妈,想安排她在xx镇幼儿园当清洁工。xx的妈妈含着热泪说:“谢谢徐老师对我家的帮助,也谢谢你对我女儿的爱护。我每天早上去菜园打理蔬菜还要上街卖,不能来做学校保洁了,因为赶不及呀”。xx的妈妈还兴奋地告诉徐老师,这几年种蔬菜卖,一年也有个万把块钱的收入。xx老师竖起大拇指说:“脱贫主要是靠自己,相信你们家会越变越富裕的”。
(3)
xx,女,生于19xx年x月,x族,中共党员,xx中学语文教师,现任xx中学办公室主任。
自20xx年x月参与教育扶贫工作以来,x老师由开始的不理解,不情愿,被动地接受,到后来的帮扶之路上,逐渐与帮扶学生建立了感情,且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她不仅主动联系帮扶学生,而且多次与帮扶学生的班主任一起关心和帮助学生,把自己在帮扶路上的点滴感动,分享给同事朋友,让大家都能引起共鸣。
x老师的帮扶对象有x个,而且在不同的村子,这给她的帮扶工作整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在学习,对比,询问等过程中她坚持一事一记,每月的家访、谈话都实事求是地做好日志,坚持书写,从不间断。一事一记,一生一档,真实,及时记录帮扶路上的点点滴滴。
将近一年的帮扶时光,她用真情一次次走在帮扶的路上;她用真心一次次温暖帮扶孩子的心,也温暖了自己。xx家里父亲早些年出车祸,生活根本不能自理,家里重担全部落在妈妈的身上,他也变得内向起来,为了让他乐观开朗,积极面对中考,x老师多次用自己并不娴熟的驾车技术,把车停在村子对面,步行一段小路去他的家里,和他谈心,和孩子的妈妈谈心;还有一个帮扶的对象是德江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孩子叫阿同,一个人居住在政府分配的房子里。通过多次交流谈话,x老师对这个孩子有了很深的惦记,看出了他对亲情的渴望,于是,利用周末的时间,x老师带上自己的爱人和小孩,买上食材,在阿同家的厨房里,为他做晚餐,与他一起共进晚餐,让自己的小孩缠着他,让他感受家庭的氛围。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是x老师帮扶的重点,多次交流指导。现在,内向的xx正在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主动和妈妈沟通;孤独的阿同也认识了很多同学朋友,一起在老师的帮助下备战中考;xx也特意地梳理数理化不懂的题目,按照x老师的要求,去找相应的老师咨询,恶补理科,争取理想的中考成绩。三个帮扶对象的转变,确实给x老师带来不小的慰藉,她坚信:任何人,任何事,只要用心了,就能做好,定有收获。
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党员,一名普通的教师,“扶贫”路上,她把握住了方向,坚持了初心,把帮扶学生放在了心里最重要的位置,用自己的真心真情,诠释了帮扶,诠释了大爱,诠释了教育的力量。
第四篇: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6篇)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6篇)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1)(教育扶贫)
**系**民族中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自20**年*月参加工作以来,年轻的她,用真诚温暖着学生,用激情点亮着学生。在教育扶贫、控辍保学、结对帮扶工作上,她身体力行甘做学生的引路人。
她把贫困生的事当作自己的大事
20**年*月*日晚,微雨纷纷,贫困生**(化名)因骑车不慎摔倒。**趴在地上的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了她的*老师。那天,接到**电话的*老师正生着病,饭也不想吃的她头昏脑胀四肢无力躺在床上休息。刚接完电话,*老师心里像着了火,她马上皮披衣起床,摇摇晃晃地赶赴医院。她带着**从一楼到三楼,挂号、拍片、一通检查下来,她出了一身的汗,几乎要被累垮了。办好住院手续后,她给**买来水果,还帮杨某垫付了所有的医药费。事后,*老师高烧了一场。当有人说她傻时,她微笑着说:学生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贫困生的事就是我更大的事。
她急贫困生之所急,想贫困生之所想
20**年暑假,因父亲在工地上不幸去世,**(化名)产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得知**的想法后,*老师把**约到自己家里吃饭,她和**一边洗菜做饭,一边聊家常,试着慢慢解开**的心结。饭后,她给**到了一杯茶,让他品尝茶那种淡淡的苦涩,从茶叶的采摘到泡制,结合茶道和他聊人生的起起落落。她不断地给予**情感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励,校园里、操场上,枫树下,留下了*老师和**许多的背影。在*老师多次耐心开导和鼓励下,**终于放弃了辍学的念头。20**年*月,**的家也发生了一起类似**家的事故;同年**月,**的母亲又在外地去世。面对学生家庭接连发生的变故,*老师总是第一时间给学生提供赖以依靠的肩膀,鼓励学生们要学会坚强走出阴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她把贫困生家当作第二课堂
在结对帮扶工作中,*老师通过开展座谈、家访等工作方式,对其名下结对的**(化名)和*(化名)两位贫困生给予精心地帮扶。为了让两名学生甩掉思想包袱专心学习,最初的几个月,*老师几乎每周都开展家访活动。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会因材施教,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每次月考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耐心地讲解,还免费并提供学习资料。为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致贫原因,*老师多次与家长电访沟通。20**年国庆节、20**年春节和清明节期间,顾不上休假的她利用节假日走访学生家中*次,为贫困生家庭送去价值**多元的文具礼品和生活用品。
大半年多的结对帮扶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位学生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活泼,成绩也都取得相应的进步。对此,*老师说,教育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将不忘初衷,继续带领学生进步成长,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2)(教育扶贫)
**,女,现任**镇中心幼儿园园长,19**年毕业于铜仁民族师范幼师专业,同年参加教育工作。
她园长、扶贫工作小组组长一肩挑
自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以她为中心的工作组,迅速对**镇中心幼儿园及镇幼教点**名学生进行认真摸排。精准识别,她采取了“三步走”模式:一是主动和**镇政府对接精准扶贫工作,掌握镇政府提供的名单;二是结合镇政府提供的名单与幼儿园的名单进行一一核对;三是把家长提供的精准扶贫资料,拿到镇政府再次核对。她还实施六个一模式,把建档立卡生记在心坎上。依照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建立“一生一卡、一生一师、一生一策”的全程帮扶机制,她还自查了学校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情况。目前,**镇幼儿园(含幼教点)共有建档立卡学生*人。
对帮扶对象,她知根知底如数家珍
**老师主动帮**幼儿园身怀六甲的杨教师承担起教育扶贫的工作。你如果问起她的帮扶对象**(化名)家的情况,她会一溜烟地脱口而出。第一次到贫困生**家开展帮扶工作时,**老师自己不会开车,就把家属拉来开车,夫妻两人一起做工作。她主动联系文广局的工作人员深入地了解**的家庭情况。**家住在枇杷荡的村口,她家住的木房子,偏房由于年久失修,漏雨非常严重。加上没有隔板,冬天冷夏天热,实在不宜居住。木屋吊脚楼的一侧,一根柱子撑起,摇摇欲坠的样子。**家致贫的主要原因是爷爷、奶奶害了大病后,治疗无效去世了。在医治爷爷奶奶的5年时间里,家里欠下了沉重的债务。她的爸爸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建筑工地上做临时工,她的妈妈靠种菜卖维持生计。家里除了要还之前的债务,还要供姐姐、妹妹读书。这样的家庭境导致了**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流。
她把贫困生当孩子,孩子把她当妈妈
**老师多次去**的家,每次去她家时,送了糖果还送学习用品。在学校里,**老师经常和**亲切交流。还请她们班的老师要多呵护关爱**,让她能感受幼儿园里的温暖,多表扬鼓励**,让她鼓起自信的风帆。那是秋天时节,**老师牵着**来到朵朵班,对**的老师说:“我发现**感冒并伴有轻微发烧现象,她妈妈要去集市上卖菜,家里没有人照看她,只能托付给我这个帮扶老师了”。这一天,**老师来班上照顾她多次,还喂她吃药,看着**无力地依偎在**老师的怀抱中,像是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午睡起床后,**老师来帮她穿衣服、梳头发。不论工作有多忙,**老师都会找个空闲和**亲近一番,一起看看书、做美工、刺绣、唱侗歌、讲故事、抱抱她、亲亲她。还和她做游戏,捉迷藏,用多种形式的爱温暖她的心灵。在**老师一点一滴的关爱下,原本胆怯,内向的**彻底地变化了,现在她能主动和小朋友、老师交流,非常地阳光自信了,经常能看到她的笑容绽放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帮扶孩子不算,她还要帮扶家长
在对贫困生家庭的帮扶上,**老师费了很多的心思。每次**的父母来接送她的时候,**老师总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她的父母亲拉拉家常,问她爸爸最近在建筑工有没有活干,一天能挣到多少钱。得知**的爸爸有活干,能正常的维持家庭的生时计,她和**爸爸一起乐呵呵地笑着。**老师主动帮助**的妈妈,想安排她在**镇幼儿园当清洁工。**的妈妈含着热泪说:“谢谢徐老师对我家的帮助,也谢谢你对我女儿的爱护。我每天早上去菜园打理蔬菜还要上街卖,不能来做学校保洁了,因为赶不及呀”。**的妈妈还兴奋地告诉徐老师,这几年种蔬菜卖,一年也有个万把块钱的收入。**老师竖起大拇指说:“脱贫主要是靠自己,相信你们家会越变越富裕的”。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3)(教育扶贫)
**,女,生于19**年*月,*族,中共党员,**中学语文教师,现任**中学办公室主任。
自20**年*月参与教育扶贫工作以来,*老师由开始的不理解,不情愿,被动地接受,到后来的帮扶之路上,逐渐与帮扶学生建立了感情,且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她不仅主动联系帮扶学生,而且多次与帮扶学生的班主任一起关心和帮助学生,把自己在帮扶路上的点滴感动,分享给同事朋友,让大家都能引起共鸣。
*老师的帮扶对象有*个,而且在不同的村子,这给她的帮扶工作整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在学习,对比,询问等过程中她坚持一事一记,每月的家访、谈话都实事求是地做好日志,坚持书写,从不间断。一事一记,一生一档,真实,及时记录帮扶路上的点点滴滴。
将近一年的帮扶时光,她用真情一次次走在帮扶的路上;她用真心一次次温暖帮扶孩子的心,也温暖了自己。**家里父亲早些年出车祸,生活根本不能自理,家里重担全部落在妈妈的身上,他也变得内向起来,为了让他乐观开朗,积极面对中考,*老师多次用自己并不娴熟的驾车技术,把车停在村子对面,步行一段小路去他的家里,和他谈心,和孩子的妈妈谈心;还有一个帮扶的对象是德江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孩子叫阿同,一个人居住在政府分配的房子里。通过多次交流谈话,*老师对这个孩子有了很深的惦记,看出了他对亲情的渴望,于是,利用周末的时间,*老师带上自己的爱人和小孩,买上食材,在阿同家的厨房里,为他做晚餐,与他一起共进晚餐,让自己的小孩缠着他,让他感受家庭的氛围。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是*老师帮扶的重点,多次交流指导。现在,内向的**正在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主动和妈妈沟通;孤独的阿同也认识了很多同学朋友,一起在老师的帮助下备战中考;**也特意地梳理数理化不懂的题目,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找相应的老师咨询,恶补理科,争取理想的中考成绩。三个帮扶对象的转变,确实给*老师带来不小的慰藉,她坚信:任何人,任何事,只要用心了,就能做好,定有收获。
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党员,一名普通的教师,“扶贫”路上,她把握住了方向,坚持了初心,把帮扶学生放在了心里最重要的位置,用自己的真心真情,诠释了帮扶,诠释了大爱,诠释了教育的力量。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4)(教育扶贫)
**,女,生于19**年*月,*族,中共党员,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任**民族小学支部副书记,现在**小学支教。
**是**民族小学的一名教师,于20**年*月自愿到**小学支教,近一年的工作中所教学科成绩由上学年全县排名第**名上升到第**名。她把帮扶的对象当着自己的亲人一样,走访慰问近百次,她的事迹让人为之点赞。
胸怀一片情,她把学生家当亲戚走
她倾力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又满腔热忱地扑到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第一线。2名帮扶对象是她本班学生。接到任务后,她立马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这两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家,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并向家长宣传国家对建档立卡家庭孩子的教育扶贫政策,鼓励他们好好培养子女,积极发展产业,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她细心询问孩子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学习情况,与家长一起商讨教育孩子的具体帮扶计划和有效措施。并主动联系该家庭的部门帮扶干部,了解他们采取的帮扶措施以及取得的帮扶效果,学习帮扶的渠道和方法。她把学生家当做亲戚来走,逢年过节她进村,周末假日她入户,这样的走访每个星期至少一次,每个月达到了四五次。在她多次的走访下,走得帮扶对象家的狗见了她就摆尾巴,走得贫困户和她拉近了距离,待她热情得像妹子。
心拥一盆火,她把贫困生当亲人待
**(化名)同学家庭情况特殊,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和8岁的妹妹寄居在大伯家。长期下来,**同学不爱学习、也不懂得感恩。**(化名)一个腼腆的男孩,父亲老实本分年岁已高,母亲腿部残疾行走不便,哥哥在外打工。家里缺技术、少劳力,使得他家一直在贫困线边缘徘徊。了解这些情况后,她在课堂上对他们更关注了,经常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一次次地体验成功的滋味,树立学习的信心。课后把他们找到卧室,端来水果,亲切地促膝谈心。她像妈妈一样,一次次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她像知心姐姐一般,一次次地鼓励他们树立目标,学会与命运抗争;她牺牲休息时间,经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辅导他们的学习。看到孩子深秋还穿着断了鞋面的凉鞋,她利用周末回城帮他们买了新鞋袜。**同学头发长了没有修剪,课后带孩子去理发。现在两个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了。
捧着一颗心,她把扶贫当暖心事做
在一次次的感化和帮助下,**同学现在在食堂吃完饭后,能主动帮着食堂阿姨收菜、收碗、打扫卫生。同学感冒呕吐在教室里了,他立即扛拖把进行清扫,见到老师能主动向老师问好,课前到办公室帮老师抱作业、拿课本,学习成绩也大有进步……**也认识到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课堂上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了许多,同学学习上有困难还能主动帮别人讲解、分析,回到家也不再到处疯玩,而是主动学习、积极帮妈妈做家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爱力无限,看到孩子们摆脱了贫困的阴霾,开始阳光自信地成长,她坚信孩子们离成功不远了。
教育脱贫,我们一直在行动!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5)(教育扶贫)
**,女,汉族19**年*月出生,20**年*月参加工作,现任教于**镇中心幼儿园。
挽起袖子树信心
脱贫攻坚路上行
家访撒播爱心
精准帮扶渐入佳境
**(化名)便是**的帮扶对象。**的性格胆小、内向,他不愿意与同伴及老师交往,不主动参加班级活动。但是**自理能力很强,一点不挑食,吃饭总是班上的第一名。通过家访,**了解到**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共五口人。因为要养家糊口,**全家在**医院附近租房住。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身体不好。爸爸由于双腿静脉曲张、血管堵死,不能干重活,长期靠药物维持。一家人的开支,主要靠妈妈打零工维持,每天还得照顾**上幼儿园。正因为家庭经济上的困难,每天愁于生计的父母根本就无暇顾及到孩子的教育,导致了**沉默寡言的性格。
第一次去**家,**爸爸正好在家。**走进**家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间,发黄的墙面,破旧的家具,家里有点零乱。**爸爸行走不便,**妈妈在厂里打工,没时间接送**上幼儿园。为了多赚点钱,**妈妈还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在家装配打火机。**望着**说:“爸爸生病了不舒服,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多照顾爸爸,看我给你带什么东西来了!”**特别喜欢画画,**就拿出水彩笔和蜡笔送给孩子。从**家回来之后,**立刻根据**家的情况,制定了帮扶计划。依据
“一周一谈话、一周一学情辅导、一月一家访”的全程帮扶机制,**开始对**进行了心理疏导,并请老师同学对他多加关爱,**在生活中处处照顾**。慢慢地,**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在集体活动中还主动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行动显示真情
搭建孩子成才路
**觉得**妈妈目前最需要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这样既能照顾家里又方便照顾孩子。于是,**积极联系园领导,最终在园务会议决定下,为**妈妈安排了一份保育工作。这样一来,**家也就有了一份收入,更方便孩子的照看和接送。六月中旬,**又来到了**家。“**。”随着**一声呼喊,**飞快地从家里跑出来拉着**的手,把她拉进屋里。**妈妈赶忙给**倒水喝。**拿出给**买的玩具送给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看着**高兴的样子,**爸爸妈妈忙说:“谢谢、谢谢”。他们还告诉**说:现在幼儿园的这份保育工作,帮助他们家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妈妈既不耽误工作又可以每天接送孩子,周末也有时间陪伴孩子了,不像以前周末的时候**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出去玩,因为他还要陪妈妈上班。现在孩子也变得开朗了起来,全家人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6)(教育扶贫)
**,男,中共党员,**民族寄宿制中学政教处副主任,体育教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一代诗圣杜甫的美好愿望。**老师和杜甫相似,都有着感人的悲悯情怀,在教育扶贫路上,他风雨兼程,驰而不息......自20**年**侗族自治县教育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以扎实的工作态度勇挑重担,在负责管理全校**名建档立卡帮扶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帮扶*名贫困兜底资助学生的教育帮扶任务。**时常对同事们说:我肩上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着责任,我靠履行义务领份薪水谋生,责任却让我明确使命,催我奋进,点亮我的人生。
**(化名)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虽然出身贫寒,但她的志向远大而又坚定,她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从没有停止过。易老师深深地懂得:贫困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易老师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每个周末,易老师都会到**家中走访,这已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事。这次买水果,下次送油盐......虽然只是“微风细雨”,却传递着扶贫路上的人间大爱。学校里、办公室、亭台边,与**同学谈人生,谈理想,辅导作业,分析考试得失,制定学习计划......**点点滴滴的进步都伴有易老师辛勤的汗水。
**(化名)同学是易老师另一名帮扶学生。**的父亲迫于生计,长年外出务工,母亲也因身体欠佳,不能干重活,**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任。风里来,雨里去,通向**家的小路留下了易老师深深浅浅的足迹,都已经数不清了。殊不知,易老师家里还有需要照顾的七十多岁、常年多病的老母啊!“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易老师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坚定和执着,诠释着新时代教育精神的真谛。只有用爱去温暖冰冷的心,才能唤起孩子对新生活的热爱,才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勇气。
一次,有人与易老师谈起教育扶贫的艰辛,他淡然一笑:“我们赤手空拳地来到人世间,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能留给这个世界什么呢?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翅膀早已给了我可爱的学生。我相信,在每一次雏鹰展翅的日子里,我会听见理想扣击天堂的回响,这就是他——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第五篇:脱贫攻坚事迹演讲稿优选
脱贫攻坚事迹演讲稿2篇优选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战友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XX乡XX村的驻村扶贫队员、大学生村官XX。
虽然啊这演讲要求是我说,你们听,但我想申请一下,我能不能唱两句给大家听啊,可以吗?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首经典红歌是送给1998年所有抗洪士兵的,但我觉得用来歌颂每一位像你我一样未曾临阵逃跑的扶贫人也不足为过,大家觉得呢?在我们决战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不断有感人的故事在美丽的云龙山水之间流传。“这家里呀是有一点点困难,但扶贫工作做不完干不好,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觉得对不住群众。”这是XX乡XX村委会副主任、共产党员XX的一句话,一句平常的话语背后藏了自己的难处。2017年11月,他的小儿子降生了,欢喜之余,他却觉得多了一份对妻儿的愧疚。妻子怀胎十月里,虽然家距村委会只有3公里,但两人像相隔千里之遥,XX少了对妻子的陪伴与照顾,一头砸在扶贫工作上。早上7点多上班时,妻子还在休息,下午九点多回家时她已经躺下。一个人在家时,挺着个大肚子的妻子不仅要自己做饭,照顾老人,还要喂猪喂鸡,做一些家务,真为难妻子了。都说天灾无情人有情,同年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在3分钟内将XX家2棚价值3万余元的烤烟毁于一旦。我记得那天我们正围在一起完善贫困户资料,接到妻子的求助电话,他说:“
XX,别担心啊,我这还有急事呢,先挂了”。没有过多安慰的话语,他在第一时间想的却是如何帮助同样受灾的贫困户减少损失,如何准确上报灾情。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扶贫干部”这四个沉甸甸的字背后藏着那么多的难于想象。难于想象没有丈夫嘘寒问暖照顾的妻子,怀胎十月的艰辛;难于想象在灾难降临时他完全不顾全年一家人指望着的3万元烤烟收入时的坦然;难于想象他因没时间辅导女儿功课造成孩子成绩严重下滑的自责有多无奈。去年3月,他的儿子患了重感冒,都说病在儿身,疼在娘心,作为父母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XX能做的就只有用摩托车将妻儿带到乡上,在孩子撕心裂肺的啼哭声里,他给娘俩打了一张到县医院的面包车后便“狠心”离开了。“我打听到今天杨茂方在家,得赶紧再去做他的思想工作,咱村的烟水工程不能再拖了。”当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医院时,他这样回答。事情是这样的。年初,在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XX村向大理州烟草公司争取到了180万元的烟水工程项目,致力脱贫攻坚。由于是零赔偿,60岁老人XX一直以那是请人看好的“风水宝地”,以后要留作坟地用为由不肯配合工作,我们多次上门拜访,老人都闭门不见。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XX一直在暗中留意他的作息规律,今天,好不容易等到了老人在家的机会,他便决定带领5名党员再次登门拜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努力下,四月初,老人终于在我们的第15次“拜访”时答应了让出200米的地铺就烟水管道。
脱贫攻坚苦吗,累吗,容易吗?苦,累,很不容易,那我们可以逃避吗?我想,杨迎祥的那句:扶贫不是一个人在干,也不是一个村在干,村与村之间、队员与队员之间都在比形象、比贡献,任何时候都不能当扶贫路上的逃兵就是最好的回答。的确,在扶贫一线,就要积极发扬“我是干部我先上,我是党员跟我干”的精神,就像当前全县正在学习的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XX乡XX村原村委会主任XX,和媒体上宣传的带着三个月大的女儿去扶贫的“狠心”父亲漕涧镇大坪村扶贫队员XX一样,顶在前面干在难处各位领导,战友们!扶贫路上无逃兵,这是时代对我们每一个扶贫干部的考验,也是扶贫干部发扬尖兵优势,发扬扶贫精神,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扶贫一线,让脱贫福音响彻深度贫困地区的村村寨寨的最生动解答。江河解冻,大地回春,目光所及,将是伴随着新春而来的新天新地,目光所及,将是扶贫者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身影。让我们怀着出征决胜的誓师豪情,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更多更美的故事响彻云龙大地!
【篇二】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xxx的xxx。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同行教育扶贫路,打响脱贫攻坚战》。
“扶贫先治愚,致富先扶智”,为了响应教育扶贫号召,我曾深入老少边穷地区支教一年。这一年的经历,使我深刻地理解教育扶贫的要义与真谛。和大家分享一个教育扶贫过程中,我所遇到的一件事。
“我长大后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医生,将来拯救更多像我一样患有疾病的人,为社会尽点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无法想象,这样的肺腑之言,出自一个身患重疾、长期经受病痛折磨的孩子之手。她叫
XX,今年x岁。在两岁时就已检查出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但家中贫困,无力承担治疗费用,当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已经在痛苦中度过了十年时光。人生中最应该快乐幸福、活蹦乱跳的童年,她与病魔抗衡,与疼痛斗争。
这是我于2017年在汝城xx学校支教时认识的学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的病情恐会加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这个女孩身高无法长高,心肺器官也将受到压迫,也许这一生都无法再正常坐立行走。当我得知他们一家因为筹不出高昂的治疗费用而打算放弃治疗时,我的眼泪簌簌掉下来,内心像被绞过一样作痛。然而,当我看着小XX家里徒有四壁,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时,我又深刻地清楚,那三十万的手术费,对他们而言就像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沟壑,一条永远不可到达的银河。
了解情况之后,我们支教队伍立马决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小XX度过这个难关。当即,我怀着满腔热泪书写了一份题为《‘何’其怜兮,‘静’待佳音》的倡议书,为小XX筹款。一个月的努力,我们在社会各界力量、亲朋好友、全校师生的支持下,筹得了17万元的善款。当我们把这份饱含沉甸甸爱心的资金,交接到小XX家人的手里时,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为之落泪。XX的父母感恩万分,几乎要向我们下跪。
是啊,我们交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笔款项,而是拯救孩子的一份希望与期盼,是对孩子生命与健康的承诺与祝福,包含着着我们所有人的爱心与善意……
后来,小XX如愿得到了恰当的治疗,手术很成功。康复后的她,终于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站得稳,坐得直了。她天真烂漫的脸庞,第一次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那被病痛压迫的阴霾,瞬间烟消云散。她的家人,也因此变得开朗、爱笑起来。
如今,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我常常关注小XX的动态,得知她如今已经顺利上了初中,家人们也过着平静、快乐的日子。我把教育扶贫路上的这件事珍藏心底,更加坚定要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里奉献青春。
对于我们这些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也许支教只是一项经历,但对于那里的孩子们而言,就是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回忆。我们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将来他们会带着梦想走出大山,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改变命运,彻底摆脱贫困。就像XX那样,因为得到我们的帮助恢复健康,因此立下了将来成为一名医生的理想。我相信她一定能够做到!
脱贫攻坚战仍在持续,教育扶贫之途漫漫,而我们目光灼灼,带着矢志不渝的初心,砥砺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