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先进事迹——市卫生监督所陈华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共)
市卫生监督所陈华抗击疫情先进事迹
疫情当前,奋斗有我。南平市卫生监督所党员干部始终日夜奋战在基层疫情卫生防控一线,充分展现了南平卫监人的责任与担当。市卫生监督所公共卫生监督科负责人陈华同志,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名优秀代表。
他是让人放心的“守门人”
“他做事可靠让人放心”,这是同事们对陈华同志的评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份量却着实一点也不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如同事们的评价一样,陈华同志就是一位“做事可靠”的人。无论是多么急难险重的事,只要交到他手中,他都会主动想方设法地完成好,不讲条件、从不退缩。正是基于对他的“放心”,从纷纷主动请缨的干部中,所领导班子首先同意了他到一线抗击疫情的申请,让他先行奔赴基层疫情防控一线开展督查工作。
他是逆风前行的“蓝卫士”
面对困难与危险,他冲锋在“疫”线,战斗在“疫”线。1月20日,疫情发生以来,他不顾个人安危,自愿签署“请战书”,主动要求前往一线抗击疫情。“作为一名卫监人,抗击疫情是我的职责使命,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义无反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农历正月,本该是家人团聚喜悦的日子,他却早已告别依依不舍的妻女,和同事一道奔赴到县(市、区)疫情防控最前线,在农历新年里频频穿梭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医学观察点、隔离病房及宾馆、超市、车站……等疫情防控最前沿。为此,她女儿特意写了一篇《脚步依旧坚定》感触爸爸:除夕,我们去看望爷爷奶奶,刚进门,爸爸的电话响了,一接完电话,他匆匆地说了句:“要开会”,便推开门,快步离开了,一步……两步……,脚步依旧坚定”。初一,5点,天还没亮,爸爸要下基层排查,被窝里的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再见爸爸”,我的眼圈红了,刚要关上的门,停了一下,“嗯,再见!”爸爸头也不回的走向他的岗位,一步……两步……脚步依旧。
他,不愧是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
他是担当尽责的“奋斗者”
“要向陈华同志学习”,这是他周边的同事常说的一句话。“陈华同志对卫生监督事业的那份丹心热血,对工作的那份责任心和使命感,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办公室同事韦艳红动情地说。无论是在市卫生监督所,还是抽调到市大督查组,在参加疫情卫生防控督查期间,他平均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白天到一线督查指导,晚上在宾馆连夜整理督查材料。无论是梳理督查问题清单还是报送督查工作总结,无论多晚、多累,他都始终保持“在线”状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作为科室负责人,他同时还需要在网上完成科室的一些繁琐业务工作。当别人不解地问他“你干嘛把自己整的这么累”时,他总是回答“我是卫生监督员,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这是我的工作”,朴实的一句话,既道出了陈华同志的肺腑之言,也道出了南平卫监人对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他是言传身教的“表率者”
他的那份爱岗敬业精神,在深深感染着身边同事和朋友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那12岁品学兼优的女儿。他女儿常说,“我为爸爸骄傲,长大后也要像爸爸一样做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卫生监督员”。聪明乖巧的女儿既为远方的爸爸呐喊加油,又做好了妈妈的“思想工作”,使爸爸更心无旁骛奋战一线。在此次全民战“疫”中,女儿自己也展现出小小卫监人的担当,自编自演了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视频—《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助力远方的父亲,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自己小小的力量。
第二篇:市疾控中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先进事迹
市疾控中心先进事迹材料
仪征自古以来就有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美誉,这里的青山绿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打破了这座滨江小城春节期间欢乐祥和的气氛。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国肆虐以来,市疾控中心在朱玉柱主任的带领下,中心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充当第一责任人,在全面贯彻“早准备、早预防、早行动”上下功夫,及时成立疫情应急处置小组,积极准备相关物资、完善防控相关方案,严格执行疫情管理制度,开通热线电话,春节期间值班人员二十四小时排班,其他人员24小时待命。从疫情流调、监测、消杀、健康教育、后勤保障等方面为堵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筑起重重防线。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日日夜夜里,市疾控中心所有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脏活累活抢着干,危险时刻冲在前,在中心领导班子的模范带领下,大家积极向前,全体员工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涌现出一批感人肺腑、可歌可泣先进人物和事迹。
从宣布市疾控中心进入临战状态那时起,市疾控中心书记、主任朱玉柱就再也没有吃过整天的家里饭,睡过整夜的家里床,与疾控中心值班人员一道吃盒饭,或者干脆泡方便面。朱主任特别强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力建设,连续11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当前的形势进行科学分析,明确中心领导班子和各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对流调、消杀、物质供应、信息报送、后勤保障等,提出具体工作要求。1月31日晚11时,市疾控中心接到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命令,有1例高度疑似病例需要紧急流调。接到命令后,朱主任迅速赶赴到单位亲自布置并参与流调工作,第4小组流调人员30分钟内紧急集合,奔赴市人民医院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等,流调结束后已是第二天凌晨三点多钟。
市疾控中心分管副书记马久华承担当了单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线指挥。他及时制定本市防控预案,在互连网下载先进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验和措施,组织对全体员工培训。单位运来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物品,他也是不声不响地带头卸下搬上。在他的模范带领下,市疾控中心全体员工上下齐心,分工明确,各项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急性传染病防治科科长焦洁,更是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春节到来之际,我市出现了数万民工返乡潮,举报电话和可疑疫情警讯从此不绝于耳。疫情就是命令,兼负流调报告审核、数据上报、协查通报等工作的她,带领全体流调和疫情管理人员,及时排查可疑疫情,调查处理了24起可疑疫情,追踪排查可疑病人接触者达115人,正常是白天出去,深夜返家,春节期间年幼的女儿完全托付给了丈夫。
吴士雨等驾驶班三名驾驶员,24小时待命,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常常夜间出车,一去便是几个小时,回家已是次日凌晨了,顾不上休息,大家还要及时对车辆进行消毒和保养,为的是保障行车安全。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建彬,为做好疫情防控和消杀工作,接到可疑疫情报告或上级指令,总要赶赴第一线,亲自参与消杀和业务指导工作。他负责全市消杀药品的分配、下发和消毒作指导,组织消杀人员对集中医学观察场所进行消毒,对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工作进行指导。经常下乡指导公路卡口消毒工作及企业复工前后防控措施的落实。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没借故离开火线一天。累了,靠在椅子上歇一下,饿了,和青年人一起吃盒饭,在他身上,你会感受到什么叫“不知疲倦”。
流调组阚叶敏夫妻2人齐上阵,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舍弃小家”,只得将4岁的儿子送往爷爷奶奶家。后勤组的姚燕,为后勤物质准备费尽心思,抢购风之后,城区有关消毒药品和个人防护用品是极度奇缺,她风里来雨里去跑遍了全市药店,购买了一批体外测温仪用于支援基层医疗卫生单位。
战“疫”当前,原卫生系统职工老旧小区生活区资福大院14号居民背景复杂,在市卫健委统筹安排下,由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相应防控工作。接到防控任务后,中心工会主席张正球第一时间精心组织,科学、有序、有效地开展宣传发动、外来人员排查、消毒等防控等工作,张贴宣传标语,悬挂防控宣传横幅,发放宣传材料,并对所有居民逐户入户排查,落实资福大院出入口设置临时岗哨,开展体温检测,立足社区防疫,为资福大院宿舍区编织起了一张严密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网。
面对新发疫情,分管副主任程小迎充分发挥自己病原微生物学专业特长,强化了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统筹安排检验组技术力量,不分昼夜备战,坚守奋战在检测的第一线,既规范组织了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培训演练、检验及技术把关,又亲自到现场采集样本,日夜加班,及时参与完成密切接触者当日所有采样检测任务。
检验科长张梅,带领全体检验人员春节期间没有休过一天假期,加班加点参与采样送检,女儿在家哭着要妈妈,她只得眼含泪水央求爱人独自照顾,并请求孩子原谅:妈妈不能下火线。检验员闵敏在为密切接触者采样过程中,遭到服务对象的不理解、拒绝和谩骂,她忍住泪水和委屈,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和说服,最终得到服务对象的理解和配合。由于疫情的特殊性,部分标本从基层医院送达实验室已经是晚上,检验科工作人员与日月同行,不分白天黑夜,及时送样至扬州市疾控中心,以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快速高效。
与此同时,流行病学调查组及时按照上级下发的线索安排部署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观察对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效管控疫情线索。后勤保障部门调集物资,做好交通、生活保障。所有参战人员不畏风险、不计报酬、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党员团员冲在一线,勇挑重担,检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充分践行了仪征疾控人的初心和使命。
第三篇:省疾控中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先进事迹
抗疫战场上的疾控卫士——
记省疾控中心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事迹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多次会议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在省卫生健康委的带领下,省疾控中心积极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科学规范开展,在响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中心的全体职工全力以赴,充分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的疾控精神,特别是坚守的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舍小家、顾大家,谱写了一曲曲疾控人无私奉献、守卫健康的赞歌。
伏晓庆:做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排头兵
伏晓庆是云南省疾控中心急传所所长和主任医师。自武汉开始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就一直在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发展态势,经历了非典、甲流、高致病性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无数疫情历练的他,对周围的每一起疫情都保持着高度的敏锐性和警觉性,他未雨绸缪,早在1月16日新冠疫情形势还比较平稳,没有扩散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安排急传所做好应对新冠疫情的检测试剂、耗材、应急防护用品、人才和技术等相关准备工作。
2020年1月17日,云南省发现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医学观察病例,省疾控中心立即开展调查采样,接到标本后,伏晓庆组织人员及时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核酸呈阳性。虽然做好了十足的准备,但第一例医学观察病例核酸阳性的结果还是让他深感意外,为了慎重起见,他立即带队,前往医院对该病例再次采样进行复核,结果核酸检测依然阳性。当晚,他便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开展全基因组序列测定,1月20日上午,测序结果显示与国家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序列高度同源,送中国疾控复核后,结果完全一致。这一些系列安排,确保了云南首例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的实验室确认,体现了云南省疾控中心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具备“一锤定音”的能力。
这是一个开端,云南省正式进入抗击新冠病毒的战斗状态。而此时,正逢春节来临,许多人员的出行早已提前进行了安排,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出行,他叮嘱大家:“目前大家先按照自己的日程出行,该回家过年或者该出去旅游的就去,但是手机保持畅通,一旦工作需要,立即返岗。”他自己则首当其冲带领为数不多的几位人员承担起全部的工作重任。那些天,他既要参加国家疾控中心的防控培训会,参加中心的防控工作讨论会,负责承担对全省疾控系统的人员进行培训,还要负责全所的实验检测工作、个人防护和生物安全保障以及全省16州市的检测工作协调等等诸多事宜,事无巨细,他都身体力行、亲力亲为,连续9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安排部署、指挥调度,保证了全省应急检测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
随着疫情的发展,他及时调整工作方案,根据急传所现有人员,设置实验检测组、流调采样组、工作信息组、安全防护组和综合保障组,各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充分利用有限条件,井然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疫情进一步发展,全国上下笼罩着一片紧张的气氛,急传所的工作也日益繁重,这个时候的他因为夜以继日的工作,早已疲惫不堪,他着急上火,牙龈肿痛,说话都不能顺利表达,但是仍然不忘关心职工,提醒大家多注意休息,而他自己自发生疫情以来,没日没夜地连轴转,连续十多天都是晚上12点以后才回家,大年三十那天,直到凌晨四点才离开办公室,妻子女儿都说已经很久没能醒着见到他了。看着全所同事的日夜辛苦和对急传工作的支持,大年初一,他让女儿给日夜奋战的同事们送来美食,以犒劳大家这段时间的艰辛付出。
面对疫情,伏晓庆不怕苦,不怕累,无怨无悔,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所人员,在他的带领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大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上下一心、同心同德,怀揣“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默默的做出自己的努力。
罗山:来不及好好打点父亲的身后事,一声号令就出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蔓延,焦灼着每个国人的心,疾控人员肩负着保卫人民健康的重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关键时刻,有这样一批从事疾控工作几十年的云南省疾控中心的专家们早早就做好了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准备。面对这个太多未知的敌人,他们纷纷请战,风雨兼程奔赴前线,无畏风险,勇担重任,充分展示了疾控专家的担当。
罗山就是其中一位,她是云南省疾控中心的首席专家,今年已经57岁,中共党员,主任技师,长期从事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检测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疫情防控战役打响后,为迅速了解掌握全省各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云南省疾控中心按照省卫生健康委的要求,立即成立4个专家督导组,在大年初一分赴各地开展巡回督导。罗山是督导组专家之一,而此时,他的老父亲刚刚离世2天,还来不及好好打点父亲的身后事,在接到命令后,她二话没说便带队匆匆踏上了督导之途。当中心从同事口中得知她家的特殊情况,询问她时,她摆摆手说:“没事的,老人年纪大了,生老病死是正常的,家里人都会办的,我去做我该做的事。”
在大年初一雨雪交加的午后,罗山和同事们义无反顾地踏上战“疫”征程,先后对曲靖市、罗平县、红河州、河口县及蒙自市疾控中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她深入工作现场,督促各级疾控中心这支防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主力军,在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下,采取更严格、更深入、更有效的举措,层层落实疫情监测、后勤保障、值班值守等联防联控各项决策部署,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样本采集、检测和生物安全防护等工作。在人口流动大、人员密集场所的高铁站、客运站、边境口岸等地,她和同事们盯了又盯,看了又看,“不能发生输入性疫情,也不能发生输出性疫情,我们一定要把防控的工作做细。”就这样,她们和基层的同事们把疫情防控的关口不断前移一步再前移一步。
一周后,罗山才回到了家中,而此时她能告慰老父亲的,只有无声的祈祷。罗山和中心的许许多多人员一样,在抗疫一线默默的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行着一名疾控卫生的神圣职责。
何继波:站在病毒暴露危险的最前沿
何继波是云南省省疾控中心疫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心副主任和副主任医师。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他17年如一日地践行着一个卫生应急人和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当有急难险重任务时,他总是能舍小家,顾大家,冲锋在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线。他先后参与了sars、禽流感、霍乱、食物中毒等省内数十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汶川、盈江、彝良、鲁甸、景谷、尼泊尔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处置。
他守初心、担使命。哪里有重大疫情,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为处突中心副主任的他即进入临战状态,加班加点,率领大家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方案撰写、技术培训、物资储备等各项防控工作。春节前夕,虽然中心还没取消春节放假,但他早早做好了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准备,取消了原计划春节回去看望、照顾生病卧床的年迈父母的计划,不分白昼地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岗位上。
2020年1月17日的上午,紧张而平静的局面彻底被打破。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报告了1名从武汉来昆旅游的发热患者,根据中心领导的派遣和职业的敏感,他立即带领2名应急队员赶赴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17日17:00,实验室检测患者标本核酸检测阳性,在不敢相信结果的同时,他再次率队赴省传染病院采集患者及家属的标本送实验室复核检测。在未知的情况下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样本采集,病人需要对采样人员全暴露,采样人员只能单方面防护,这就使我们的队员等于完全处于与病毒零距离接触的危险状态。而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1个多月来,何继波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将自己置于病毒暴露危险的最前沿,不顾个人安危,以熟练的专业技能开展工作,排除疑点,为病例确诊提供技术支撑。
冬末的昆明依然寒气袭人,但是厚厚的防护服下何继波和他的同事们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一套防护服的穿戴过程需要30分钟,完成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本,将样本递送进实验室,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完成一个工作周期大概需要5小时,一夜通常出动2至3次,天常常就这样亮了。没时间吃饭,也来不及喝一口水,只有防护服下汗淋、饥饿及劳累的身体和职业的使命感,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他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何继波经常连续加班,疫情发生以来没有一天休息和正常下班,因加班无暇顾及家中的孩子,孩子在家只能经常以方便面、外卖为餐。春节期间,随着疫情逐渐扩散,从年三十开始,他几乎每天以办公室为家,一把凳子、一张桌子均成小憩之地。大年三十晚上的办公室里,有他撰写方案的身影;
凌晨2点值班室里,有他统计、上报数据的身影;
晚上22点医院、凌晨4点机场有他穿着防护服的身影;
下午14:00,晚上23:00有他以方便面为餐的身影。在疫情防控工作面前,他家近在咫尺,然而回家却成为了他最大的奢望,他深知家虽温暖,但没有安定的国,哪有温暖的家。
就是这样,他和处突中心的同事,用一个个24小时的守候,呵护着疫情下的“彩云之南”。
疾控战士出征湖北
2020年1月31日清晨,乘着高铁,李凯、陈敏、张美玲、周晓芳四位英雄踏上了支援湖北抗疫的征程。
早在一周前,云南启动云南省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一级响应,作为党员的他们就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倡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前天,集结号令再次发出,中心接到国家卫健委需要实验室检验人员支援湖北的紧急通知,他们四人再次在自愿奔赴前线的请战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李凯是云南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队队员和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队员。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生以后,他一直坚守在一线,参与中心各项培训和一线流调应急值班,并积极报名参加急传所新冠病毒核酸应急监测工作。1月29日,接到中心对口支援武汉的通知后,没来得及通知家人的他第一时间自愿报名。因过硬的专业技术,他被推荐进入云南支援武汉实验室检测工作队并担任队长,于1月31日启程前往武汉黄冈开展工作。他和妻子都是云南省疾控中心的职工,春节期间,夫妻二人双双坚守在抗疫战场上,5岁的女儿由外婆照顾。由于一线值班等原因,李凯已经多日没有见到醒着的女儿了。临行前夜,5岁的女儿坚持要等爸爸回家,在外婆口中得知爸爸要去当英雄,她欢天喜地地帮爸爸收拾行李,把平日最喜欢的公主送给爸爸,替她陪伴爸爸。同样在疾控中心工作的妻子更是什么都没说,只是坚持让他把苹果带在身上。李凯笑着说:“衣服上没有那么大的口袋。”“没有也要装!”
陈敏是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副所长和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学术委员会成员。自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生以后,他一直坚守在一线,参与中心各项培训和值班,并积极报名参加急传所新冠病毒核酸应急监测工作。1月29日,省疾控中心接到中国疾控中心的通知,要求派出4至6名实验室检测人员支援湖北省开展检测工作,陈敏主动请缨,并在最终从100多名主动报名者中被选拔而出,成为首批云南省对口支援湖北省实验室检测队员,赴湖北黄冈,支援当地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
他的父亲也是一名老疾控人,当年,博士毕业后选择回云南、从事疾控工作就是受父亲的影响。对于驰援湖北,家人义不容辞地支持。“昨天打过电话了,我爸干疾控工作几十年了,还能不让我去啊?这其实不就是出个差吗?没什么的。”
面对疫情,职责所在,众人口中的“壮举”,只是他眼里的“出差”。
周晓芳是一名主管技师,2012年研究生毕业考入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到急传所从事肠道病毒和腹泻病毒等病原体检测工作。
张美玲是一名检验技师,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考入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到急传所从事流感/人禽流感、sara、不明原因肺炎等病原体检测工作。
云南省确诊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后,她们积极投身到实验室检测工作中,由于她们本身就具备过硬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加之好学深思,早已对中国疾控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了然于胸,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熟练掌握了新冠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截至1月30日,她们参与检测和复核了全省152份咽拭子和痰液标本。
她们一个是湖北武汉人,一个是湖北荆门人。虽然身在云南,却心系家乡,时刻关注新冠疫情的发展态势。1月29日,接到中国疾控动员各省疾控积极派员支援湖北新冠实验室检测工作后,她们主动请缨、踊跃报名,克服困难,积极支援湖北实验室检测任务。一天短暂的准备后,31日她们就踏上了开往湖北的列车。
周晓芳是家中的独女,已经5、6年没回家过年的她,在疫情来袭是,默默退掉了机票,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她是武汉人,她的父母、舅舅、舅妈……大多数亲人都在武汉,武汉疫情每天的变化都在牵动着她的心,然而,她仍然坚守在一线,她用一例例样本的检出表达对家乡的支持。对她而言,她的家乡有两个:湖北、云南。此刻,她隐藏了对家人的所有牵挂,代表第二家乡去帮助她的另一个家乡,她说:“这本来就是我该做的。”
张美玲家里孩子才1岁多,每每值班回家时孩子都在熟睡,她不忍惊醒,只是守在床边看看孩子的睡脸。
“我们的家乡在那,我们的家人也都在那,家乡现在有需要,我们得赶去支援。虽然此次去距离他们很近,但等疫情结束,再告诉他们。”
第四篇:乡镇书记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先进事迹[范文模版]
镇书记:舍小家为大家(防疫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疫情就是一场严峻的斗争。当前,全国上下、省内省外正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要关头。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既是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战场,也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战斗力的战场。
在这个战场上,有这样一名“战士”,他守护着全镇1.8万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面对着重病在床的父亲,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带领全镇党员干部抗击疫情、共克时艰。
这名战士,就是灯塔市柳河子镇党委书记郝玉峰。1月29日,他的父亲病重离世。悲痛中,人们见到的仍然是那个性格刚毅、眼神坚定的郝书记。
柳河子镇是灯塔的“东大门”,是辽阳、沈阳、本溪三市交界处,厂矿企业较多,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重。自1月21日灯塔市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以来,郝玉峰同志连续奋战,召开3次部署会议,组织成立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安排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保全镇15个村,百余名镇村干部全部按时上岗就位,组织各村设立检查卡点27个,对13名武汉返乡人员逐人跟踪追溯,各村利用乡村大喇叭进行不间断宣传,挨村督促指导、走访慰问村干部和小组长,各项防控工作真落实、有效果、无差错。
1月29日,就像往常一样,清晨7点,郝玉峰早早就来到工作岗位。上午,他带领班子成员逐一查看市指挥部各项命令是否真正得到落实,督促包村干部落实包保责任,并陪同市长聂锦春和包保乡镇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福多、吴文芳下村督导检查工作。中午12时10分,他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父亲病危了,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这种情况下,郝玉峰本可以将手头的工作交给镇长或其他班子成员来处理,自己抓紧赶回家中照看病榻前的父亲,尽一份孝道。但作为“班长”和“主心骨”,他没有这样选择。在“小家”面前,他选择了“大家”。下午,他把该落实的任务都检查了一遍,该嘱咐的工作都交代了一遍,这才放心的离开。16时10分,他匆忙从镇里赶回家中。这段路程仅有20多公里,但却感觉异常的漫长。到家不久,他的父亲就永远的离开了他。
郝玉峰的敬业精神和工作劲头,让大家既心疼又感动。他从未向领导及同事提及家中父亲病危,直到老父亲去世前,都没请假多陪上一天。在他的带动下,全镇机关党员干部、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主动请缨、自加压力,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能出物资的就提供物资,能出人力的就出把力,能做动员的就广泛宣传,没一个人畏惧退缩,没一个人中途掉队,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爱岗敬业,无怨无悔,舍小家为大家,在全市疫情防控一线随处可见像郝玉峰一样的党员干部执着坚守的身影,每一个人都有他们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在讲述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对早日战胜疫情的决心。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向郝玉峰同志学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各项部署要求,迅速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舍家心有愧,坚守志不悔!向春节期间冲锋在前、坚守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致敬!
第五篇:公安局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先进事迹
风雨中逆行相伴危难时勇战疫情
【编者按】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疫情就是警情,岗位就是战位,防控就是责任。在全省防控疫情的一线,广大党员民警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越是艰险越向前,把一面面党旗插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让“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抗击疫情的最强音。
刘久明,男,197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一级警督。1999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历任七台河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科员,新兴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茄子河公安分局副局长,2019年8月任勃利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公安局局长至今。因工作成绩突出,刘久明同志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荣获全国打击“三电”专项行动、全省“学创”活动等多次先进个人表彰,荣膺全省公安机关刑侦技术大比武法医检验项目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刘久明同志从小就怀揣着“警察梦”,立志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他最喜欢的一段话是电影《城市之光》中邓超主演的警察的开场白:“警察就是照进这个城市的光,不管多么黑暗的角落,都改变不了本质!”凭借着一腔热血和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他在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余载。工作时,他与同事们风餐露宿、夙夜奉公,连熬三个通宵也不喊累;
抓捕时,他冲锋在前,舍身忘死,把年龄大和新入警的战友都挡在了身后;
生活中,他直爽豪迈,总感慨不能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这就是刘久明,一个踏实、务实、特别真实的一个人。从警21年来,他机敏而好学、精于专业,又博采众长、全面进步,是领导眼中的得力干将,每逢案件中遇有难啃的“硬骨头”,领导就会想起刘久明。从警至今,刘久明主侦或参与侦办各类刑事案件2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0余人,打掉各类违法犯罪团伙50余个,先后参与破获了牡丹江客商被杀案、李晓光特大诈骗案、“2.26”特大跨境网络赌博案和“9.8”特大系列地下钱庄案等一系列有社会影响的大案要案。在异地出差办案,他克服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等困难,面对繁重的任务,从没有叫过苦、喊过累,他的努力和付出为案件的最终查结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刘久明正是凭借着踏实奋进的品质、扎实专业的业务功底和出众的办案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己亥岁末,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让全体中华儿女在春节的日子里黯然蒙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神州大地上正式打响。在这场全民阻击战的背后,战胜疫情的决心已经远远超出了与肺炎疫情斗争本身的意义。越是在这样多难兴邦的时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显得愈加弥足珍贵。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举国上下,共赴时艰,每逢危难时刻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的更加紧密、更为息息相关。正是在这危难之际和紧要关头,总有一群人逆向而行、奔赴战场,而刘久明同志就是这两百万公安干警中一员。
一、主动请战、冲锋在前,带领全警筑牢钢铁长城
——战疫情,我逆行。疫情伊始,虽然尚未波及到勃利县,但是刘久明的心始终牵挂着这座百年老县和这里生活的人们。在开完最后一次春节节前部署会议后,他和妻子二人原计划于除夕当日赶赴伊春陪老人过节,由于疫情形势日益严峻,他对妻子说“疫情远比想象的严峻,单位现在需要我们俩”,就这样,在抵达伊春后的第二天一家三口便立即返程。“生命重于泰山”,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群众的安危永远排在首位,在刘久明心中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疫情就是警情,防控就是责任。在刘久明的性格深处里,始终有一种“越是艰难越要向前”的韧劲和担当,返岗后大年初一的晚上,他立即投入到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
——战疫情,我请战。面对疫情,警察不退是担当、责任和使命,但勇敢逆行、冲锋在前更是信仰、忠诚和奉献。刘久明深知公安队伍和疾控医疗队伍一样,是这场战役的“逆行者”,因此他片刻不敢犹豫、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的系列部署要求,党委层面高位推进,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并号召组建“突击队”。他这样说到:“这是一支冲锋在前、直接面对生死的队伍,我是一班之长,我第一个报名!”在他的感召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182人的防控突击队迅速组建完毕:他们当中有年过五旬即将退休的老民警、有一起上阵的“父子兵”、有家有哺乳幼子的女警,还有刚入职不到一年的新警员......在面对肺炎疫情时,勃利公安星夜兼程的归岗和警灯不灭的坚守,这是最勇敢的“背道而驰”,也是最美丽的“逆行而上”。
——战疫情,我前行。战役打响后,对于刘久明来说每一天都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一点都不足为过。他心系全县人民群众,担心一线执勤的战友,更放心不下的是疑似人员、密切接触者和近百余人的武汉返乡人员,为此他的心时时刻刻都在悬着。在高速出口、庆云村、通天林场、火车站等7处疫情防控执勤点,刘久明的身影已经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询问一线执勤民警检查登记、用餐休息、穿衣保暖等情况,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看到战友们在寒风中夙夜奋战、顶风冒雪的站岗执勤,最为心疼的人非他莫属。作为一名法医出身的老公安,他时刻不曾忘记自己的老本行,在每一处执勤点都能看到他孜孜不倦、语重心长的从医学角度向大家讲解如何了解病毒传播途径、如何有效防护等知识,他对同行的人说“我的兵,我心疼!看到马上就要退休的老席、老庞和老周等坚守在岗位上,我心里面是满满的感动”。都说“慈不掌兵”,但是疫情当前,刘久明做到了“慈也能掌兵”。
二、奔赴火线、并肩作战,不同战场书写动人篇章
1月31日,在得知一武汉牌照车辆进入我县后,刘久明立即绷紧了神经,在没有防护服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带领突击队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在县委党校隔离室,他最担心的是6名刚刚驻扎的突击队员,耐心地向他们讲授工作要领和自我防护知识,他说“换上防护服他们是突击队员,换下装备他们还都是孩子,这里都是隔离人员,我放心不下他们......”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疫情发生七天来,他吃住都在单位,每晚从各执勤点归来都已经是深夜,他没有把自己当作“领导”自居,而是始终和战友们在疫情最前沿并肩作战。
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医护人员也在行动着,刘久明的爱人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发挥着光和热。在工作中,刘久明的爱人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资深专家,管理着90余名医护人员。疫情发生后,刘久明的妻子第一时间向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主动请缨、自愿请战加入到阻击疫情的工作中来,参加了第一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医疗队,担任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坚持坐镇发热门诊,挺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时候正是党和群众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得冲在最前线,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刘久明的爱人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战场不同,使命同样光荣。连续多天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奋战,他们没有休息、只有奉献,夫妻两人没有见上一面,只能在手机上互报平安。在阻击疫情的过程中,当“公安蓝”遇上“天使白”,一个是惩恶扬善的“藏蓝卫士”,一个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必将勾勒出最绚丽的色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他们共同选择了“逆行”,用不动声色的善良挺身而出,用毫不犹豫的勇气冲锋在前,医者仁心、警魂热血,他们并肩战斗、共克时艰,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坚守在保护生命安全的第一线。
三、无私无畏、奉献担当,践行为党为民初心使命
疫情发生后,刘久明同志最惦念不忘的还是自己的老父亲、老母亲和在外地上班的儿子,为了工作他已经10天没回家了。多年的警察生涯,让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但是“小爱无暇、大爱无边”和“忠孝两难全”的道理他又何尝不懂呢?多年来,刘久明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公安工作上,他忘记了和妻子约定的日子,错过了儿子成长的重要时刻,没有在每一个节日陪在父母身边,总感觉对不起她们,他也常常和父母、妻子和儿子说“等忙过了这一段就好好地陪陪你们”,然而事实却是忙完了这一阵还要去忙下一阵。儿子曾经问刘久明“爸爸,为什么要当警察?”他是这样告诉儿子的:“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也过着平常人的生活,也有酸甜苦辣,也有难处,但是当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便身披藏蓝化身超人,为老百姓除暴安良、伸张正义”。
疫情的乌云终究会烟消云散,彩虹的斑斓就在风雨之后。在和平年代里,像刘久明同志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用生命捍卫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危,践行着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他们用奉献诠释着忠诚担当,为了群众的安危、肩上的责任和无悔的“警察梦”,为了更多人的岁月静好,刘久明依然会选择无私无畏、奋勇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