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总结 > 其他总结
2020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大全]
编辑:落梅无痕 识别码:36-430193 其他总结 发布时间: 2023-04-25 06:39: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0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大全]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强化举措、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粮食和“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更加有力。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今年全市夏粮总产99.89万吨,单产491.75公斤,单产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位,实现“十七连丰”,预计全年粮食总产181.23万吨。1-11月份,全市能繁母猪存栏12.156万头、生猪存栏60.12万头、生猪累计出栏93.02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29%、63%、30%;

蔬菜产量73.36万吨,同比增长2.79%;

水产品总产量2.4万吨,同比增长3.17%。肉蛋奶、水果等优质农产品种类丰富、供应充裕,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任务,并已顺利通过省厅验收。扎实推进2020年度1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5.44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6.89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62%以上。兑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994.024万元,全市农机总动力约27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比全省高近10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4%。

三是乡村产业不断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深入推进濉溪县、相山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百善镇、渠沟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全市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5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功举办第十一届石榴文化旅游节,烈山区榴园村等4个村获评“省级百家乡村旅游示范村”,1-11月份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接待人数180万人次,营业收入3.7亿元。段园葡萄基地入选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亿元以上,累计建设村级益农信息社354个,杜集区被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区)。

四是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濉溪县、烈山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扎实推进。21家企业参加了2020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落实签约项目3个,签约资金15亿元。积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实现负增长。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1-11月份完成市级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例行监测1962批次,合格率99.8%。

五是品牌强农行动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158”行动计划,积极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11月份面向苏浙沪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销售额达11亿元。濉溪县围绕专用小麦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种植优质专用小麦83万亩。段园镇获评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培优做强“淮优”农产品公共品牌,认定90家134个“淮优”农产品,成立“淮优”农产品产业协会4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4个。

六是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持续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完成户改厕29797户,竣工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7%,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全市18个镇政府驻地和65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19年度40个省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项目全面竣工,2020年度个省级中心村已完成工程进度91.5%,全市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202个,占布点规划中心村的83.5%,完成“十三五”任务的104.1%。

七是农业农村人才培育扎实有效。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骨干力量,全市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376家,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31家;

在册家庭农场518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6家,烈山区被评为学习金寨经验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省级试点,确定第一批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46名。不断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托管服务为主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达到200个。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期,培训高素质农民975人。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活动,组织268名基层农业科技人员服务指导科技示范户1352户。

八是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深化“一组一会”建设,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联合文明办、文旅体局等部门,引导农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全市1个县、4个镇、18个村开展安徽省乡村治理示范创建试点,其中1个镇3个村开展国家级试点。不断压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

九是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省率先完成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荣获“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示范单位”“全省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优秀单位”等称号。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流转土地面积达78.93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30%。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量化集体资产7.164亿元,参与“三变”股民人数146.624万人。实施“百村示范”工程,全市个涉农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6649.76万元,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达到35个。烈山区榴园村获评“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杜集区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盘活利用省级示范试点,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十是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53元,同比增长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七位。深入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共投入财政资金4694.44万元,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项目67个,覆盖贫困户9452户,预计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751元。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二、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要求,确保粮食和生猪生产稳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具体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认真学习研究中央、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谋划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重点聚焦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个方面。

二是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和“158”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强县(区)、强园、强企。积极推动出台设施农业扶持政策,拓宽农业险种保障范围,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等设施建设,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立足“淮优”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以“淮优”农产品专业协会为依托对接沪浙苏地区,组织开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着力把我市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三是坚决扛稳粮食安全和生猪生产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高标准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国家级小麦、省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为依托,建立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50万亩。积极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确保生猪稳产保供。

四是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因地制宜深化和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三大革命”,继续实施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加快推进2020年度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五是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工程,不断加大指导力度,提高项目谋划质量,推动村集体经济全面提标升级。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法人治理、经营运行、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机制。不断优化农民收入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六是持续推进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强宅基地审批监管。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大“三农”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加快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第二篇:关于农业农村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关于农业农村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Word文档可编辑

关于农业农村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关于农业农村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支配

今年上半年,我局深化贯彻中心、省委、市委和区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刚好出台《中共×市×区委×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看法》,明确了全区三农工作目标任务。上半年,我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7.1%;农业总产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8.5%。三项指标均居全市第2位。

一、工作开展状况

1.想方设法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我局坚决落实粮食平安生产责任制。完成×万亩油菜收割,机收率90%以上,亩均产量达×公斤;完成×万亩小麦收割,机收率99%以上。夏种面积×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万亩(优质专用水稻种植面积15.7万亩,优质专用水稻占99.98%,建成优质专用水稻生产基地×亩);玉米种植面积×万亩;薯类种植面积×万亩;蔬菜×万亩;其他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其中专业蔬菜基地约×万亩,设施栽培面积×万亩。上半年水产品总量达×吨,同比增长5.0%,建成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万亩。截止6月底,×区生猪存栏量达×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4113头);出栏×万头,肉类总产4667吨,同比增长48%;禽蛋产量×吨,与去年基本持平。

2.夯实筑牢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高标准农田及农田水利最终一公里建设。×区已完成2020高标准农田1万亩建设任务,完成投资×万元。2021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万亩,已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纸设计,正在开展招投标前期工作。2020年农田水利最终一公里建设目标任务×万亩,安排总投资×万元,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万亩任务,下一步开展竣工验收。

3.融合三产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上半年,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亿元,同比增长5.2%。549家新型经营主体纳入家庭农场名录库管理。1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月份实现加工产值×亿元,预料半年可达×亿元;1家企业入列省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实施重点调度企业。深化实施158行动安排,2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农产品销往长三角地区销售额达突破×万元;大力发展农业品牌,举荐×大蒜申报农产品地理标记产品,×凤丹申报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顺当进行,举荐2家申报绿色食品商标。加快数字农业建设,建成区级农业物联综合服务中心1个,应用示范点6个,特殊在水产养殖应用方面,实现了实时监测和自动限制。

4.示范先行推动两改革一发展。×区着力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于20×年担当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任务。今年上半年,组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回头看,梳理问题5条,整改5条。圆满完成2020清产核资工作,全区99个村集体资产总量为×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万元;核实集体土地面积×万亩(农用地×万亩、建设用地12.72万亩、未利用地×万亩)。92个村完成三变改革工作任务,占比92.93%。仔细组织三个一批项目,获市审定项目村23个(产业融合发展类项目6个,物业盘活类型项目5个,经营租赁型项目4个,资金入股类项目15个);1-6月份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万元,同比增长21.0%。50万元经济强村已达到6个,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增3个。扎实推动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拟出台《×区农村宅基地和农夫建房管理方法》,截止6月底,共受理农村宅基地申请×宗,审批×宗。

5.周密部署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仔细学习关于长江十年禁渔的重要批示精神,严格根据长江禁捕退捕四清六无工作部署,共建档立卡渔民×人,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艘、收回网具×张;落实渔民×保障,实现就业、社保、医保、帮联、资金拨付五个100%;主动落实《长江生态环爱护法》,发挥区级渔政信息化中心作用,2部光电设备全天候对长江重点水域进行×;壮大执法队伍建设,目前×区拥有执法人员×人,还有×名即将招录到岗,下辖5个中队实行分片负责。今年以来,已累计组织执法巡查×次。查处非法捕捞和电鱼案件×起。现场取缔非法捕捞三无船舶(货船自备交通船)1艘、没收违禁渔具×顶,没收非法捕捞渔获物×公斤。

6.多措并举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农业领域环保整治力度,完成2件中心环保督察群众信访投诉整改、1件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目前已完成销号。结合群众信访举报和市长热线,下达环保整改通知书14份,责令限期整改。加强养殖企业备案管理,对养殖设施设备不健全的5家企业予以注销,目前系统中备案企业124家。截至目前,×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4.55%,设施配套率100%。组织实施2021年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民生工程,已完成秸秆产业化利用×吨,占目标任务4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5%。主动开展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安排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心预算内投资×万元,区级投资×万元,企业自有投资×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正在开展项目点验收。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第三篇:农业农村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全区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020年工作总结

一、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1、抓好党建工作。今年以来,结合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问题整改,继续与贫困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联学共建。围绕区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和委党组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机关党建强基工程建设,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完善“三会一课”等制度,规范党内组织生活,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加强学习教育,不断强化思想武装,局理论中心组开展集中开展学习11次,开展研讨交流2次,职工学习已开展11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__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开展党章党纪党规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2、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以市区近年查处的徐贵、钱叶奇以及本系统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结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的整改,在全区农业系统范围内围绕“十查十做”开展以“四对照四检视”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警示教育工作部署会,重点开展好“七个一”活动。二是认真开展学习。通过召开局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形式,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领域本系统本行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学习对照,局党组从政治维护、工作担当作为、干部教育监督管理和工作作风4个方面形成了局党组综合分析报告。召开全区农业系统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全体农业系统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党风廉政警示课,开展了集体廉政谈话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培训。三是开展分析研讨。局领导班子成员以阜阳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为镜鉴,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从“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认真开展分析研讨,达到碰撞思想、凝聚共识的效果,提升了政治觉悟,提振了干事信心,作风得到了持续改进,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四是开展专项整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特别是听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汇报时的重要讲话以及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就牵头的8个反馈问题制定《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目前完成问题整改,同时围绕“两项目两资金”开展了一次产业扶贫专项监督执纪行动。五是开展党内谈心谈话,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与局领导班子成员、二级机构负责人进行谈心谈话、局领导班子成员与科室负责人和二级机构负责人进行谈心谈话,二级机构负责人与站所负责人开展一次进行谈心谈话,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目的。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制定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撰写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领导班子共检视问题5条,领导班子成员9人共检视问题21条,并立即进行整改,长期坚持。

二、强化疫情防控巩固防控成果。1、扎实开展疫情防控。认真抓好中央及省市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及省市区委相关会议精神,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工作组,加强防疫宣传,印发《致全区农民朋友的一封信》20000份,向广大养殖场(户)发放告知书1200份,做好疫情防控督导和排查,开展全区动物疫病排查防控和农村环境整治,开展3次本系统职工、境外人员、高中低风险地区人员等情况排查。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生活,开展“房前屋后卫生大扫除”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粪污清洁行动和“美丽乡村”村庄建设行动,消除潜在的疫情传染源,努力构建疫情防控“安全防线”。积极推进农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农业企业机制,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企业复产工作。2、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压紧防控工作责任,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工作要求,开展5次本系统职工、境外人员、高中低风险地区人员等情况排查,督促指导做好动物疫情防控和消杀工作,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巩固疫情持续向好的成果,统筹做好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和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三、紧盯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1、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围绕农业产业不优这一短板,围绕“1+6+1”产业定位,实施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工程,补齐乡村产业发展短板。一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重点发展茶叶、中药材、稻渔综合种养、秋浦花鳜以及以西山焦枣、乌沙小花生、阮桥板鸭等特有农产品,制定出台《市区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市区农业产业发展奖补办法》,今年已发展茶叶、黄精、稻虾综合种养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3.1万亩,已组建黄精、稻虾、茶叶等产业联盟,已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已组织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合作社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6家,市徐园农庄申报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二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安排1000万元扶持梅村镇十字村、梅龙街道观前社区等20个重点村发展黑木耳、油茶等产业发展项目,督查项目村加快农业项目实施,督促镇街开展自验收并申请区级验收,目前已完成12个到村项目。全区培育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18个。三是推进产业扶贫攻坚。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中8个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成立整改工作专班,制定整改措施29条并全部完成问题整改。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推深做实产业扶贫,发展“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实施到户奖补、产业抱团发展等项目207个,产业抱团发展资金2351万元已全部拔付到带贫主体;

产业到户奖补项目已完成验收,涉及4418户,发放资金601.33万元,到村产业已验收过半,第二批到户奖补项目正在审批,涉及资金163.05万元。加强产业全过程指导。安排技术指导员定点联系新型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和贫困户,开展了春季科技服务月活动,培训自种自养贫困户3412人次,对50名带贫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进行集中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全过程技术保障。全力应对疫情对产业扶贫影响。分别成立农业企业和农业工程复工复产工作指导组,积极开展“四送一服”工作,指导218家带贫主体和贫困村产业项目及时复工复产,涉及带动分红贫困户6274户、务工贫困户607户,帮助带贫主体销售蔬菜、禽蛋、茶叶等农产品85.6吨。同时做好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结合珍溪村实际,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强化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开展好以“六个一”为主题的集中走访帮扶活动,局机关32名工作人员联系帮扶梅村镇珍溪村贫困户114户,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2、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五清一改”为抓手,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打好人居环境整治“四季攻势”,分镇街每月召开一次人居环境现场调度会,重点推进45个示范村和5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完成22个沿江重点村区级验收工作。截止目前,全区开展清洁卫生宣传教育活动5153次,参加教育46197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全区182个村清理村内沟塘1200多处、农村生活垃圾4万5千多吨、乱搭乱建2800多户、废旧广告牌4900多个、无功能建筑面积13万2千多平方米。完成自然村改厕7965口,占总任务的98%。做好201922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省验收反馈问题补缺补差和软件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加快推进2020年24个省级中心村工程类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的70%,常态化推进202024个省级中心村“五清”和改厕工作。

3、扎实抓好种植业生产。

基本情况:全区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水稻:实施双季稻扩种计划,落实奖补资金120万元,今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65.91万亩,其中:水稻49.8万亩(早稻及再生稻13万亩,中稻30万亩,双晚6.8万亩)、玉米6.7万亩,小麦播种面积9.41万亩左右。全区粮食总产量将达到26.1万吨,其中水稻21.8万吨。油菜:全区油菜种植面积16.5万亩,总产2.7万吨。棉花:今年棉花播种面积1万亩,和去年持平。茶叶:全区现有茶园总面积7.3万亩,建设标准化新茶园3020亩,其中采摘面积6.6万亩,全区茶叶总产量2200吨,农业产值1.8亿元,茶叶精制10700吨,产值3.6亿元,茶旅收入及茶叶门店线上线下销售等产值约3亿元,本茶叶综合产值达8.4亿元。园艺:全区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总产量14.4万吨,其中专业性菜地面积1.5万亩,大棚蔬菜播种面积0.4万亩。果树生产面积1.1万亩,总产量1.6万吨。食用菌生产500万袋(棒)。

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双季稻生产,全面整合产粮大县奖补贴、稻谷补贴等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加大双季稻生产和“一种两收”再生稻种植支持力度度,引导种植“一种两收”再生稻30175.2亩,设立再生稻生产示范片3000亩,全区粮食总产量将达到26.1万吨,其中水稻21.8万吨。全力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及时排水保苗,调拨水稻种子1.57万公斤,补改种面积6.6万亩,开展受灾田块灾后管理面积58万亩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发放耕地支持保护补贴5600余万元,稻谷补贴1861万元,农民群众和种粮大户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二是强化项目带动。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粮食绿色攻关等项目,建设优质专用水稻基地25万亩,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创建、绿色丰产增效集成技术模式示范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病虫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建立5000亩优质订单水稻示范片2个,千亩核心示范片2个,百亩技术攻关点2个。三是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结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等,积极开展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在全区遴选136名技术指导员对3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816户科技示范户和272个贫困户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在不同农时指导农民开展春耕生产、灾后恢复和秋种秋收。今年以来,全系统共举办农作物绿色高效生产、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茶叶加工等各类技术培训36期(次),培训人数4820人次,发放资料3.2万份,接受技术咨询1.8万人次,组织现场观摩会6次。今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17个班810人培训任务。四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13期6500余份,发送短信8000余条,重点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建立3000亩防治示范片2个,农药负增长示范片20个,面积约2万亩,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建立监测点20个。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开展全程专业化统防统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效率和效益。全区现有注册的专业化防治组织38个,从业人员1100人、拥有总机械装备2348台,日防控作业能力6.7万亩/日。今年来,实施无人机作业面积112.5万亩次,实施统防统治209万亩次,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1%。五是积极推进茶叶清洁化生产。继续开展燃汽、生物质颗粒等茶叶加工清洁化能源的推广,全区茶叶加工清洁化能源利用率达40%以上,霄坑等主茶区达60%以上。依托池杨茶业有限公司茶园基地,全区建成首个茶园水肥一体化工程并投入试运营。

4、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

基本情况:总体增幅明显。据统计,全区畜禽饲养量957.1万头(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9%;

肉类总产3.3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6%;

蛋类总产1.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1;

养蜂1330箱、蜂蜜产量54吨。生猪:生猪饲养量增幅明显。全区饲养生猪36.2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6.8%;

生猪存栏10.97万头,同比增长18.6%,其中能繁母猪0.8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

出栏生猪25.4万头,同比增长16%。家禽:全区家禽饲养量增幅加快,全区饲养家禽919.4万只,较去年同期增加11.7%;

存栏家禽362.8万只,同比增加5.9%;

出栏家禽556.6万只,同比增长15.9%。羊:全区饲养肉羊1.1万只,比去年同期减少16.4%;

全区出栏肉羊0.5万只,比去年同期下降18%;

存栏羊0.61万只,同比下降14.7%。牛:饲养量略有下降。牛的饲养量为0.4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4.6%,其中:存栏0.12万头,同比下降2%;

出栏0.14万头,同比下降8.3%。规模养殖户:全区共有畜禽养殖大户645户,比去年同期增加55户;

其中:养牛大户(10头以上)28户、养羊大户(50只以上)22户、养禽大户(500只以上)404户、养猪大户(50头以上)115户、养蜂大户68户。

一是全面恢复生猪产能。出台落实扶持生猪生产发展各项政策,全面简化生猪养殖项目用地办理程序,落实生猪养殖用地150亩,先后协助上海慧力、江西正邦、双胞胎集团等生猪养殖集团做好猪场选址等前期工作。目前,总投资2.5亿元的上海慧力棠溪球山村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江西正邦棠溪镇东山村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场项目和总投资1.5亿元的江西正邦梅村镇珍溪村年出栏生猪5万头生猪养殖场项目等3个项目已动工建设,双胞胎集团梅街镇桃坡村年出栏肥猪10万头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帮助郑月明养猪场进行改扩建,新增生猪产能3.5万头,协助天酬勤公司获得农业银行500万元贷款、4家生猪养殖场争取贷款贴息16.99万元和引种补贴34.04万元。目前,全区生猪存栏10.97万头,生猪出栏22.75万头,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4%和81.25%。预计年末生猪存栏达11万头,出栏生猪达29万头,全面完成市下达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二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加强防疫员和物资管理,抓好集中免疫,全区共完成注射口蹄疫疫苗10.97万头次,牛羊0.84万头次,注射禽流感疫苗358.9万只次,注射小反刍兽疫苗0.31万头次。三是扎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认真做好动物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共检测鸡血清样品1019份、鸭血清样品210份、猪血清样品265份。实行动物h7n9流感防控工作日报告制度。同时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指导各地扎实做好疫情排查,严格规范应急处置,全面推进泔水禁用。今年以来,共排查生猪养殖场(户)35.8万个次、生猪832.6万头次。加强生猪和猪肉调运监管,严格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优化全区防控非洲猪瘟临时检查点,设置杏花村高速路口为指定调运通道。

5、扎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是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宣传引导,多渠道宣传《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市区人民政府关于重新调整划定畜禽禁限养区的通告》等法律法规,建立一对一联结机制,实行清单管理,一场一策。认真组织实施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776.5万元,已申报畜禽资源化利用整县项目的畜禽养殖场58家,已拨付省以上财政资金836万元,目前已完工53家。今年我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2.1%,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位于全省前列。二是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镇街收储中心(点)5个,已验收4个,已建设秸秆“五化”利用企业9家,其中市忠友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的秸秆沼气发电正式并入国家电网,市天元电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秸秆电子标靶荣获2019年省秸秆综合利用博览会金奖。今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目前已收储农作物秸秆1.4万吨左右。三是全面开展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行动。做好耕地质量提升保护工作,建成全区主要农区和主要耕作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及预警系统,设立长期耕地质量监测点79个,开展土壤墒情监测48期。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强化减肥增效集成技术和成果应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建立水稻减肥增效示范片2.5万亩,其中核心示范片面积1.1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7.7万亩,肥料利用率达40.2%。全区化肥使用量比去年减少1%。实施农药负增长行动,以长江、升金湖、秋浦河和青通河等沿线为重点,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20个2万亩,全区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

6、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19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全部完工,并通过市级验收。2019年3.1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已完成建设任98%。2020年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4.11我们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完成2020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50%,2020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已完成投资45%。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四启动一建设”工作要求,2020年灾毁农田修复任务1.55万亩,已全部完成灾毁农田修复任务。

7、加强农业执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果。一是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加强审定种子备案工作和市场质量抽检,开展了农资经营户农药安全防范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开展了种子、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违规经营农资行为。严格屠宰执法,规范屠宰行业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相结合,每月安排4次夜间执法检查,每星期安排2次日常巡查,以生猪屠宰厂和农贸市场为重点,严厉打击城乡结合部私屠滥宰和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行为,确保上市肉品的质量安全。今年以来,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867次、检查农资经营户和农产品生产基地512家(个)次,发放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资料5000余份,受理农资投诉3起。二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推行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发放宣传单9000余份,督查指导共315人次,现场指导251家次,已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企业337家,开具合格证21247份,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447.6吨。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民生工程,完成新培育“三品一标”产品实现追溯完成18个,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追溯20家,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入驻省追溯信息平台3家,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产品带追溯二维码上市20家,示范推广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15家。检测上传省农产品快速检测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数据2833批次,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381批次,区动物监督所88批次,合格率均达99.91%。已采集、送检畜禽产品63份,开展“瘦肉精”抽检32.6份。三是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完成产地检疫共检生猪6.8万头、家禽37.5万只;

屠宰检疫生猪3.1万头。以规模生猪饲养场为重点,加强对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和消毒工作的监督指导,加强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日常监管。今年来,共无害化处理养殖环节病死猪341头、屠宰检疫环节不合格生猪64头。

8、全力推进长江段禁捕退捕工作。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把长江禁捕退捕作为压倒性政治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如期推进。一是坚持主责主抓,夯实退捕禁捕工作责任。及时将长江禁捕退捕作为河湖长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区委、区政府绩效考核和河湖长制考核。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调度,区长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和工作例会,累计拨付资金5390余万元,资金配套比达105.5%,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建立区领导包保联系镇街道、区直单位包保联系村和干部包保联系渔民“三包保”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帮扶工作,共安排19个单位163名干部职工全面包保9个镇街16个村292户渔民,要求包保职工干部定期走访,全面宣传退捕安置政策,帮助解决转产就业等问题,稳定退捕渔民思想,不留风险隐患死角。截止目前入户帮联1306人次,解决实际问题4496个。二是坚持分类施策,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全面开展建档立卡渔船渔民“回头看”信息采集工作,281户1311人持证渔民,和11户24人无证生计渔民及时录入系统,落实奖补资金3215万元,全面拆解在册渔船281艘、生计型船只51艘和涉渔“三无”船舶284艘。及时组织开展技术培训16次,举办退捕渔民就业专场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824个。我区686人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退捕渔民全部转产转业,转产就业率达100%,292户1335人在册渔民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18户符合低保条件全部享受低保,72户无住房的渔民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畴,累计发放各类补助935.7万元。三是坚持目标导向,加大联合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整合农业行政执法力量,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区渔政执法中队)已于11月1日挂牌成立,中队核定编制56名,转隶人员已到岗到位,首批人员招录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完成招聘辅助执法人员24名。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由各镇街道开发公益岗位招录岸上巡护员,目前已落实巡护员105名。在全省率先建成长江禁捕视频调度中心并投入使用,在秋浦河敏感区域安装5台雷达光电视频监控设备,实现24小时全天候远程监控。同时为4个禁捕联合执法基地配备联网式执法记录仪8台,进一步规范日常执法巡查。我区“三结合”扎牢长江禁捕监管网的经验做法,相继被省政府《政务要情》和人民网宣传报道。四是坚持水岸协同,常态化开展执法巡查工作。成立了长江段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指挥部,组建4个禁捕联合执法基地,每个基地配备执法人员6人,配备巡逻艇1艘,辅助执法艇2-3艘,长江禁捕视频调度中心已于9月14日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制定执法基地、护渔员工作职责、工作纪律等规章制度,开展培训,推进规范执法。针对零星偷捕盗卖行为,结合“三个以案”教育持续开展专项执法和常态化巡查行动,截至目前,共出动车船1827次,查办违法违规案件42起,其中刑事立案28起,没收、放生渔获物240余公斤;

检查农贸市场、商超305家次、水产品经营户562次、餐饮服务单位2665户次,清除含“江鲜”等字样店招、牌匾88块,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0份,办理变更登记20户。五是加大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我区结合工作动员会、部署会和调度会和退捕渔民就业培训做好禁捕退捕政策宣传和解读,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对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首批上岗的36名工作人员、区水产业发展中心组织对24名护渔员进行禁捕退捕政策和业务培训,镇街对105名巡护员均进行了上岗培训。我区“三结合”扎牢长江禁捕监管网的经验做法,相继被省政府《政务要情》、人民网、新华网和学习强国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区新闻中心和宝地等媒体多次报道禁捕退捕工作。

9、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成果,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积极有序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确权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今年全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3万亩,目前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36.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5%。扩大了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在做好茶叶、稻渔(虾)连作、莲藕等16个产业扶贫特色农产品保险的基础上,推进肥猪、能繁母猪、中药材、小龙虾等农产品特色保险工作,涉及育肥猪、能繁母猪、中药材、小龙虾等险种。

10、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成立组织等关键步骤,清查账面资产总额8.2亿元,核实资产总额9.6亿元;

清查核实集体土地总面积110.87万亩,其中农用地96.45万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53307户、533739人,成立合作联社196个,全面完成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二是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区具备改革条件的村共189个,占总村数的96.4%。截至目前,189个村基本完成“三变”改革工作,其中:通过与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合作的村数111个,已产生收益的村数105个。积极推进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试点工作,制定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认定办法,对50带头人进行培训。积极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三是加强农村宅基地检查监管。加强农村宅基地执法,根据“一户一宅”原则,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的通知》,对今年4月3日以来新增乱占耕地建房行为进行全面摸排,依法依规查处并抓好整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坚决遏制新增问题,已责停责改21起。组织开展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及清理整治,对全区2013年以来乱占耕地建房情况问题开展全面摸底,建立工作台账,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11、做好农业农村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认真落实省、市、区委关于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成立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防控工作方案,落实各项风险隐患机制,狠抓责任落实,通过对农业农村领域的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涉及到主要包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农产品区域卖难问题、提高产业扶贫效益、项目实施监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领域非法集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员和“老兽医、老农技”群体方面等,积极做好各项风险化解,做到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12、积极谋划农业重点项目。以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为重点谋划储备一批农业重点项目,其中中央及省级项目21个,市级储备项目168个,目前已完成项目库建设。同时发挥乡村振兴工作专班作用,现已谋划编制了23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40.4亿元,其中人居环境整治项目2个,总投资9800万元;

产业振兴项目12个,总投资约35亿元;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3个,总投资约1.4亿元;

物联网农产品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项目1个,总投资约2亿元;

其他项目3个,主要是秸杆综合利用、人才培训及农村危房改造,共投资约6450万元。

13、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区委具体要求,在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中,扎实开展以整治“吃喝风”为重点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贯穿始终,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与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正负面清单等制度,探索建立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帮扶责任人联系贫困户制度,对制度执行情况加强日常督察和专项检查,增强纪律约束力和制度执行力。加强机关和二级机构管理,定期开展机关作风检查,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办事行为,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坚持抓好党务、文明创建、安全生产、人口与计划生育、双拥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

二、2021年工作安排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蓄势待航,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__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继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谋划“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江段禁捕退捕等各项工作,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

1、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__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抓好党建工作,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常态化做好防控措施和个人防护,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巩固疫情持续向好的成果,统筹做好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和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2、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狠抓水稻、油菜、茶叶、蔬菜和畜禽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强化政策支持和科技服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生猪产能,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完成2020年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4.11我们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任务,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提高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确保农产品稳产保供。

3、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根据《市区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发展“强龙头、建基地、塑品牌”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推进以茶叶、九华黄精、稻渔综合种养、菜篮子、秋浦花鳜以及西山焦枣、乌沙小花生本地特有农产品等六大产业为代表的农业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力争用三年时间,全区农业特色优质产业总量提高、质量更好、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提升,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加大对西山焦枣、霄坑茶叶、秋浦花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2021年计划新发展六大产业生产基地4万亩,新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力争2021年全区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超50亿元。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发展稻虾种养、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项目,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4、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地域特色,以点串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科学制定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方案,健全完善长效管护制度,推进建设24个左右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和100个左右美丽自然村庄,进一步提升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5、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确保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2.1以上%,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全面开展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行动,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肥料、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

6、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渔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生猪屠宰、农机等领域的综合执法,不断提高执法监管能力。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力争2021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20个。加强农村宅基地监管,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行为,实行“零容忍”,依法依规查处并进行整改。持续推进长江段禁捕退捕工作,做好渔民安置保障,确保退捕渔民“四有一畅”,“六无四清”等重点目标任务,坚决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

7、继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对已实施“三变”已改革的村,结合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对其新上项目和上级拨付资金等,指导进行“三变”改革。对暂不具备“三变”改革条件的的村,适合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三变”改革。

8、做好项目谋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现代化、乡村建设等五个方面为重点,编制了高标准农田、农田“最后一公里”、六大产业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户厕改造、农业产业化奖补、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示范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10个项目,其中,续建项目3个,新建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8.9亿元,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约4.6亿元,其中,拟争取资金3亿元,本级财政投入0.92亿元。

第四篇:*县农业农村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安排

歙县农业农村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安排

一、2019年工作总结

1.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预计,全县农业产值达28亿元,增长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70元,增长9.2%。

2.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改造茶叶、枇杷等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引进白沙枇杷苗7000株,新建富堨镇仁里、郑村镇稠墅2处枇杷种植示范基地。全县夏收油菜13.42万亩,优化调整石潭、坡山、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大洲源、街源5个重点区域油菜示范片面积3700亩。4月,我县“登峰尖”和“谢裕泰”牌黄山毛峰获“黄山市十大大众喜爱茶”称号。5月,先后组织茶企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第二届“济南泉?歙县茶”山东推介暨万人品鉴会和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突出

“大方茶、珠兰花茶、黄山白茶、滴水香茶”宣传推介。省级“三潭枇杷”三产融合和

“三潭枇杷+金融+科技”试点项目有序推进。1至11月,茶叶产量1.32万吨,一产产值8.98亿元。

3.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三潭枇杷顺利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待农业农村部公示。“三口柑桔”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完成县级公示,待接受省级评审。完成赏友、石河花海等4家企业的茶叶、蜜桃等4类农产品申报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珠兰花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序推进。因地制宜打造“小精特”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坑口乡金龙潭村(枇杷)、小川乡联盟村

(茶叶)、郑村镇向杲村(蔬菜)等12个村获市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4.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813个省级中心村基本建成,待接受省级验收。20191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有序推进。徽城镇南屏村等3个村获第一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郑村镇棠樾村获第一批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制定出台《歙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清一改一提升”指导手册》《歙县2019农村改厕实施方案》《新安江沿线乡镇108米水位线以下厕所及化粪池整治方案》等配套文件。1至11月,全县完成改厕4593户,超额完成改厕4400户的目标任务。按照“先干流、后支流,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新安江两岸低洼区5182.8亩易淹土地进行退耕休耕,已完成退耕休耕3137.28亩。

5.加快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持续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建设、果茶菊有机肥替代化肥”三大行动,印发《新安江流域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施方案》,在10个沿江乡镇累计建成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8600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95%以上。认真落实《农药管理条例》,农药集中配送经营网点优化调整至130家。1至11月,全县集中配送农药销售额达1670万元,增长13.6%,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得到有效推广。谋划实施新安江流域氮磷拦截工程,《新安江流域定潭片农药面源污染氮磷拦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报市生态环境局,待批复。

6.加快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桂林镇昌农秸秆粪污混合大中型沼气发电工程正式并入国家电网,桂林镇鹏英大中型秸秆沼气工程已开工建设。6月,印发《歙县加快秸秆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在郑村镇等10个乡镇开展秸秆发酵床养猪试点,扶持10家畜禽养殖场建成秸秆发酵床9186平方米。印发《歙县新安江主要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新安江主河道两岸106.5米水位线以下以及街源河、昌源河、大洲源河两岸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关停搬迁作为工作重点,已关停50家,占全年任务数的56.8%。

7.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截至11月底,全县累计流转土地面积21.4万亩,流转率34.65%。持续推进“股改”和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完成186个村(居)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为徽城镇旸村颁发全市第一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深渡镇定潭村等155个村已开展“三变”改革。县江南农村产权交易分中心规范运营,农村产权交易110笔,成交额居全市前列。加快整县盘活闲置农房试点县工作进程,印发《歙县盘活闲置农房工作实施方案》,王村镇烟村、长陔乡谷丰村等6个闲置农房盘活重点村工作成效明显。全县累计盘活闲置农房390栋,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

8.加快特色种养业扶贫。加速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1至10月,支持到户产业项目12437个,拨付资金1032万元,覆盖贫困户9932户。45个贫困村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全部建成,年收益2万元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土地租赁等方式带动280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大坑源村(茶叶)等9个贫困村开展“

一村一品”创建。印发《歙县2019年开展农业扶贫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方案》,设置茶叶、菊花、大棚蔬菜、枇杷4类险种,参保贫困户4462户,面积1.1万亩,由县财政全额支付保费54.88万元。

9.加快农业重点项目建设。蓝田桃源田园综合体,PPP项目于4月完成社会资本采购和签订合同,并成立SPV项目公司——黄山蓝田天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9月,项目详细规划编制由县政府组织通过评审。SPV公司根据详规设计推进实施2019年项目,部分种植业和文旅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已种植菊花80亩,荷虾共养20亩,特色水稻110亩,油葵、籽葵50亩,果桑70亩,甜玉米120亩,油牡丹、芍药120亩,300亩火龙果基地正在进行玻璃连栋大棚基础设施建设。黄山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观光花海部分建成,航天育种示范基地70亩果园示范区种植完成,含无花果、苹果梨、樱桃等6个品种。灵金三桥主体结构、灵金河治理整治一期工程等建设均已完成,预计明年10月整体对外开放。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主要目标:2020年,力争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长3%,农业增加值增长1.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9%以上。

1.巩固特色产业发展成果。加快实施茶产业提升工程,借助浙沪等地“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作用,保持和稳定歙茶出口创汇达1亿美元以上。到2020年底,实现茶叶一产产值达9亿元以上。巩固“黄山贡菊”发展成果,到2020年底,种植面积扩展至7万亩。加快实施省级“三潭枇杷+金融+科技”项目,确保枇杷膏标准化加工车间、枇杷博物馆形象进度。扎实推进精品果园建设,提升三潭枇杷、富岱杨梅、三口柑桔、上丰雪梨等特色果品质量,到2020年底,力争建成精品果园10个以上。因地制宜推进黄精、覆盆子等道地药材生产程序标准化。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多形式提升“三潭枇杷、黄山贡菊、大方茶、黄山白茶”品牌效应,跟进“三潭枇杷”、“三口柑桔”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珠兰花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精心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到2020年底,力争全县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总数达50个以上。

2.巩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确保20191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通过省级验收。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启动实施2020年1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6个重点示范村创建和60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启动新一轮农村改厕工作,计划改厕4000户。持之以恒抓好

“五清一改”,坚持建管并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共建共创美丽家园,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长治久美。

3.巩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成果。突出新安江水质保护,加大新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力度,规范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完成新安江主河道两岸106.5米水位线以下以及街源河、昌源河、大洲源河沿河两岸的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关停搬迁。引导和支持沿江乡镇5000户以上生猪散养户应用发酵床养殖技术,完成6个规模和97个中小型畜禽养殖场的发酵床改造,力争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89%以上。确保新安江两岸低洼区土地退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新安江沿线乡镇30个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片建设,继续完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做好农业绿色防控技术服务推广,到2020年底,沿江乡镇农药集中配送覆盖率达100%、村级覆盖率达70%以上,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70%以上,沿江乡镇绿色防控面积达6万亩。

4.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力争全县90%以上的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梳理总结闲置农房盘活典型经验,力争盘活农房(宅基地)10万平方米,形成2个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区块。大力扶持新营经营主体发展,丰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内涵,新增家庭农场数20家以上,省级示范增加2家以上,流转土地面积5000亩,土地流转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5.巩固特色种养业扶贫成果。谋划2020产业扶贫到户到村产业扶贫项目入库申报工作,提升45个贫困村产业扶贫园区建设质量。落实到户奖补资金1000万元,支持符合条件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落实带动奖补资金50万元,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贫困村发展或参与发展特色种养业。继续推进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组织农技人员对自种自养贫困户开展技术包保服务,强化技术支撑。到2020年底,力争符合省“三大行动”标准的贫困户达5800户,每个贫困村集体通过租金或分红收益2万元以上。

第五篇:农业农村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安排

农业农村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安排

一、xxxx年工作总结

xxxx年,全区紧紧围绕“开放农业引领区、绿色农业先行区、精品农业示范区”功能定位,以构建“一心一园三区+N基地”空间发展格局为主线,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稳妥有序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农产品出口加工功能,着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全区预计xxxx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xxxxx元以上,同比增长x.x%以上;农业增加值达xx亿元以上,同比增长x.x%以上;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xx.x亿元。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第一时间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专题学习传达领会、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过程、主要内容和重大部署等方面,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集中宣讲x次。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目标任务,高起点编制《x市x区“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

(二)“两区”建设纵深推进。一是放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优势。围绕水稻、水果、食用菌、奶牛养殖x大农业主要特色产业,完善绿色农业“技术、标准、产业、经营、政策、数字”六大体系,实施绿色高效配套种养技术应用试验。着力打造绿色示范基地xx余个、福洪杏等标准化产业园xx个、出口水果核心展示基地x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累计达到xx个。加快追溯示范县建设,遴选xx家生产经营主体,支持建设追溯示范企业。建立完善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名录。二是突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位势。依托“一心一园三区+N基地”空间发展格局,已包装伏季水果示范园、京东数科x农业产业园等招商项目,引进绿地贸易港等xx个进出口贸易项目、菜鸟等xxx个重大物流项目、x丰科等xx个农产品加工项目、我的田园等xx余个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供应链管理企业前xx强三分之二以上落户港区。构建“出口贸易在港区、生产基地在市州”区域合作、联动发展模式,牵头成立x农产品出口联盟,建立农产品对外贸易协调联动机制,与xx余个市州、区县达成合作关系,杨氏润诚、红旗油脂等企业在省内外建立xx余万亩生产原料基地,实现花木、果蔬等川内特色农产品批量出口,肉类、木材、快消品等常态化进口。

(三)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趋于成熟。一是抓紧强链。加快中国(x)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规划建设,核心区已引进益海嘉里、北大荒等龙头(重点)企业xx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烘干等初加工,目前全区已建成冷藏库、烘干中心等xx座,全区农产品初加工率达xx%;智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烘干中心达到日处理xxx吨的粮食烘干能力,仓容xxxx吨左右的粮仓规模。二是聚焦补链。加快建设国际农产品临港物流园,获批国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肉类口岸、粮食口岸,引进远洋国际冷链物流等大型农产品贸易物流企业xx余家。宝能(xx)综合智慧物流、宝汇冷链电商配送中心园区等x个项目成功入库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项目,仓储智能化设备及冷藏系统工程成功入库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农产品电商企业稳步成长,全区xx家电商企业预计xxxx年零售额x亿元。三是注重延链。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以休闲观光农业为特色的杏花村景区、三元村山地运动乐园等一三互动基地,积极发展创意农业、亲子体验、功能农业等业态;推介樱花节、杏花节、桃花节为x区xxxx年春季美丽休闲精品线路;我的田园、“杏花山上”等项目形成亮点。

(四)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一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加快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融合,引进金魁、金甜等新品种xx余个,以及鳜鱼、丁桂等名优品种,推广茄果类无土栽培技术、果园生草等新技术x项。xxxx年全区实现粮食生产总量达x.xx万吨、蔬菜总产量xx.xx万吨;现存栏生猪xxxxx头、肉牛xxx头、肉羊xxxx头、肉鸡xxxxxx羽。二是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率先采取“先建后补”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开发利用,现已完成xx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x.x万亩,xxxx年城厢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开工。三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实施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项目x个,完成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xx余人。各农机合作社完成农机作业面积x.x万亩,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xx.xx%,发放跨区作业证xx份。四是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共执行单部门双随机抽查xx次,抽查生产经营主体xx个。开展“绿剑护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等专项执法行动xx个,完成市级农产品及投入品执法监督抽样xxx个,公布禁渔通告xx次。

(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一是加速全域“增景增绿”。开展立体绿化增绿、公园增绿等全域绿化工作,新增立体绿化x.x万平方米、绿地xxx公顷,完成营造林x.xxx万亩、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xxxx亩,创建区级园林式单位x家。二是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村户厕改造四级台账,完成xxxx年x个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建设项目,涉及xxxx户;完成xxxx年第一批x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项目,涉及xxxx户。三是建好特色镇和川西林盘。持续推进xxxx年x个特色镇和xx个川西林盘建设,新启动xxxx年特色镇x个、川西林盘x个,向上争取xxxx年、xxxx年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市级专项补助资金xxxx万元。其中,城厢天府文化古镇和清泉适铁适欧产业特色小镇已投入资金xx亿元,项目有序推进。

(六)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动力逐步释放。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中,xx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已完成集体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等转接工作,xx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已完成登记赋码和成员身份认定工作,形成有效保护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的机制。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可提供xx套租赁住房及配套用房。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xx宗xx.xx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摘牌。三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新增培育林业新型主体x个,申报评定市级森林人家x家,培育经营种养大户xx余户。四是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完善金融组织体系,x融兴村镇银行存款余额x.x亿元、贷款余额x.x亿元。创新设立xx亿元x区东蓉欧基金以及xxx万元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和风险资金池。通过“农贷通”平台放款xx笔、x亿元。

(七)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扎实推动。一是做好对口帮扶工作。赴简阳市平泉街道、施家镇开展对口帮扶指导交流x次,指导完成xxxx年帮扶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涉及帮扶项目x个,并成立帮扶工作组赴九龙县指导当地产业发展。二是落实易地移民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强化风险防控和积案化解,通过领导包案、带案下访等方式,解决移民合理诉求。加强完善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已完成x街办界牌移民安置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福洪镇东风村生产道路项目。

(八)“三农”工作干部队伍不断加强。一是提升干部履职能力。组织开展“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等专题培训x次,强化日常监督,对干部履职过程中“政治站位不高、责任担当不足、工作作风不实、复命意识不强”等问题集中整治。二是加大农村人才培养。组织开展新增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专业人才等培训,xxxx年新增初级农业职业经理人xx人、中级农业职业经理人xx人,晋升中级农业职业经理人x人、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x人。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查找二级风险点xx个,三级风险点xxx个,制定风险防控措施xxx条,做到防微杜渐。

二、xxxx年工作安排

xxxx年,我区继续按照“农业多贡献”要求,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聚焦绿色农业发展、精品农业提质、开放农业递进、农民增收增富等重点工作,创新方式方法、压紧压实责任,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和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核心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更好发挥农业“压舱石”作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一)抓好理论武装。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党员干部坚持全面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谋划工作、解决问题、服务大局的本领,切实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抓好农业经济工作。农民增收方面。分解下达xxxx年农业增加值(农产品产量)增长目标,督促各镇(街道)按照目标任务做好基础工作,保证xxxx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增长x.x%以上、力争达x.x%。农业增加值方面。分解下达xxxx年农业增加值(农产品产量)增长目标,加强农业管理与技术指导,做好与统计单位协调沟通。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梳理拟入库项目清单,谋划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做好关键项目服务工作。

(三)抓好两个园区申报创建。准备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和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专家评审等工作,加强与上对接,力争尽早获批。

(四)抓好农业项目招引建设。项目招引方面。推进以铁路港为核心的国际种业研发培育中心、未来食品研发中心和冷链物流、金融供应链的招商,围绕农业技术集成试验中心和国际生态健康谷等策划和招商一批重点项目。xxxx年,力争引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和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x家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方面。加快庞国芳院士工作站、杨氏冷链物流等项目落地,推进x秘境、蓉欧园艺岛等项目建设。xxxx年,力促杨氏花塘橙香种植基地一三产业融合项目开建、中智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完成高标准农田“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xxxx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项目施工中存在问题,力争在xxxx年x月前全面完工。

(六)抓好“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稳产保供。争取引进新品种x个、新技术x项,推行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配套开发粮油初加工,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x万吨以上,蔬菜产量稳定在xx万吨以上。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形成优势产业集聚,推进生产设施、示范技术、质量管理标准化,形成标准化生产基地x个。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好xxxx年布病、结核病“两病”筛查工作。加大以池塘综合整治为重点的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成立x区渔业养殖协会,统一生产标准、销售渠道,提高养殖户收入。培育扶持休闲渔业示范项目,加大休闲渔业品牌的宣传工作。

(七)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面。推广“农业共营制”“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大园区+小农场”“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经营模式,持续提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方面。以“农商文旅体”融合项目为载体,采取“集体经济+”新路径新模式,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土地综合整治方面。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股、联营、自主开发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取向,确保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依规入市。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涉农项目建设,探索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由项目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持有和管护。发展农村农业服务业方面。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与供销社、农业企业联合合作,为农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或承担政府购买的公益性服务。

(八)抓好农业绿色发展。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加强对入驻追溯平台的生产主体的技术培训,推广追溯二维码及合格证的使用。遴选xx家实施合格证和追溯工作主体,完成农残快检设备等设备采购。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方面。指导我的田园、茗果汇等龙头企业开展绿色食品认证,新增有机或绿色食品x个以上。组织三元油桃申请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取得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证书。

(九)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户厕改造方面。引导完善农村户厕长效管护机制,完成xxxx年第一批、第二批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项目。特色镇和川西林盘方面。做好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护指导工作,打造城厢镇向家柑子园林盘、上河湾林盘等x个林盘应用场景,开展特色镇和川西林盘招商引资。面源污染治理和减肥增效方面。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日常监管及技术指导工作,实现畜禽养殖标准化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广水肥一体化、氮肥深施等高效施肥技术系统,力争化肥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建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实现回收率xx%以上,回收包装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xxx%的目标。

(十)抓好农业安全生产工作。农业防灾减灾方面。落实防汛减灾、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调整应急队伍,降低灾害损失。森林防火方面。加强森林防火半专业队伍和村级森林扑火队伍建设,定期补充物资装备库,开展扑火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提高扑火应急处置水平。抓好农机、农药、畜禽疾控、森防防火、农产品质量安全、粉尘防爆、沼气、消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的宣传和科普工作,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020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