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要点
一、2020年经济社会工作开展情况
2020年以来,市商务投资促进局在中央和省市统一领导下,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经济发展,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和重点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生产经营秩序基本恢复,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效、外贸进出口基本保持稳定、实际使用外资创历史新高,商务投资促进各项指标逐步回稳向好。
(一)主要工作:
1.全力以赴抗疫情、保供应。成立了疫情应对领导机构,全力以赴抗疫情、保供应。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启动重要生活必需品监测日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自1月28日起启动重要生活必需品库存、销售监测日报告制度,每日调度汇总上报商超、加油站、农贸市场在营及保供情况。及时与应急物资供应商对接,签订采购合同、落实采购任务,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开辟国外货源。印发了《聊城市大型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手册》和《关于做好商务领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加强对商超、农贸市场及电商园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宣传和督导检查力度,协调推动大型商场、超市等商贸流通企业加强与生产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对接,拓宽货源渠道,确保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控应急物资和肉菜蛋、米面油等“菜篮子”“米袋子”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2.千方百计稳外贸、稳外资。先后印发《关于应对当前疫情做好全市外经贸工作的意见》、《关于全力做好全市外贸外资企业复工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牵头开展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外经外贸运行工作,认真梳理中央、省、市相关政策,成立稳外资稳外贸服务队,帮包重点企业,帮扶全市507家重点外贸企业85家外资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借助“四进”工作组和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定向服务72家外资外贸基本盘企业,有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组织开展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应对工作,指导企业妥善处理贸易纠纷,对受疫情影响,导致企业无法如期履行国际贸易合同,协助8家企业办理9份不可抗力证明。充分发挥信用保险作用,联合中信保指导全市小微外贸企业通过线上方式完成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投保,为308家小微外贸企业免费投保。将祥光铜业17亿元融资需求纳入省领导重点联系事项并得到解决。联合市外管局和金融机构对接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借助“出口订单封闭融资”等平台助力外贸企业融资。为141家出口企业争取环保限产停产豁免资格。支持企业扩大防疫物资进出口,支持外贸企业积极对接境外资源,组织生产、采购、捐赠疫情防控急需医疗物资。目前,国汇新材料等8家企业成功进入中国医保商会医疗物资出口白名单。全市防疫物资出口预计实现8500万元,其中,口罩出口5500万元。
3.创新举措抓招商、促成效。今年以来,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为着力点,充分借助网络平台,“云发布”招商项目160余个,变“面对面”洽谈为“屏对屏”对接,全力推进项目进展。省、市、县三级联动,举办了全省重点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全市重点招商项目视频签约仪式、第二届儒商大会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聊城分会场会议等多次大型网络招商会,“云签约”
新型轻量化车轮研发实验中心项目、大马士革玫瑰科技产业园项目等近百个。参加2次山东省重点外资项目集中视频签约仪式和儒商大会线上活动,3次视频签约共有11个重点外资项目,总投资8.1亿美元,计划使用外资2.2亿美元,目前已到账4198万美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全市各级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一对一”登门拜访、小团组精准对接活动,与雨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超思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骨干企业成功签约。8月1日,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江北水城双招双引大会,线上、线下参会人员共计1700余人,现场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额386亿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工。创新采取增资、并购、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积极利用外资。指导鲁本唯实将技术出资纳入商务部统计;7月16日,凤祥股份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此次发行总计3.55亿股,募集资金净额约为10.04亿港元。今年1-11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8.7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9.63%;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9243.6万美元,同比增长271.94%,创历史新高。
4.不遗余力促消费、谋复苏。推动出台了《聊城市实施水城惠民消费季黄金九条措施》。制定了《聊城市消费券发放活动实施方案》,分两期共发放800万元的电子消费券,整体拉动消费1.14亿元。积极参与配合我市不动产证消费券发放工作,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不动产证消费券活动的通知》至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商务主管部门,大力宣传、积极引导。截止11月20日,全市消费券累计生成5093.02万元,56680户;消费券领取3525.32万元,36174户;消费券使用2542.57万元,122659户;参与商家249户。同时,还组织大型商超集中开展了“2020嗨购水城”、“水城金秋消费月”、“暖冬消费季”等大型促销活动。拉动消费增长,助力经济复苏。
5.多措并举抓改革、促创新。调整、充实了市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领导小组,明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小组“双组长”,各改革工作专班由相关市级领导牵头,各专班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具体责任人,分线推进改革。在财政扶持方面,市级明确对进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市财政按省财政补助的50%给予补助;对开发区引进的海外顶尖人才(团队)等,市财政按省财政综合资助的10%给予补助。在综合考核方面,我市将开发区评价纳入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指标分值40分。在机构编制方面,印发文件明确了市经开区、市高新区机构职能人员控制数和市直部门承接职能。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将开发区改革创新列入全市重点督查事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每周定期调度改革工作进展,每周形成《改革动态》,总结推广各开发区典型经验,通报改革进度并开展了专项督查,加快推进改革进程。
(二)主要成效:
1.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效。1-11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8.7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9.63%。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主要领导外出开展招商活动共357次,拜访企业、机构1020家。新签约亿元以上合同项目377个。其中,245个项目已开工,开工率64.99%;65个项目正在办理手续;新签约项目到位资金175.03亿元。
2.实际使用外资实现新突破。1-11月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92亿美元,列全省末位;同比增长271.94%,列全省第2位。其中实际使用日韩资1053万美元,提前完成省下达的761万美元的任务目标。截止目前,我市实际使用外资突破2.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272.2%。
3.外贸进出口基本保持稳定。1-11月份,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37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其中出口205.2亿元,同比增长8.2%,连续2个月实现正增长。在疫情影响形势下,全市进出口总额由年初负增长20.6%收窄至负增长2.4%,降幅收窄18.2个百分点。全年进出口预计完成400亿元,比上年度略有下降,预计进出口额和增幅均列全省第13位。
4.消费市场逐步回温。1-9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84亿元,同比下降7.6%。1-10月份,全市限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52.43亿元,同比下降9.6%,降幅较1-9月收窄3.2个百分点。
5.网络零售持续稳定增长。1-11月份,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12.73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列全省第2位;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62.5亿元,同比增长40.4%;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29.5亿元,同比增长42.1%。
6.境外投资保持高速增长。1-11月,全市新批境外企业6家,完成实际对外投资额1.86亿美元,同比增长207.1%,居全省第2位;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30万美元,同比下降98%;外派劳务147人,同比增长14.8%,居全省第1位。
7.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初显成效。聚焦重点难点,实现开发区瘦身强体。根据改革精神和开发区发展实际需要,市属开发区代管乡镇压减至2个,县(市、区)属开发区均不再代管乡镇。改革后,9家经济开发区内设机构由124个压减至56个,压减率55%;管委会人员由1183人缩减为674人,压减率43%;管辖面积由461.24平方公里压减至307.83平方公里,压减率33%。通过改革,开发区建立了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激励竞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系统集成的政策支持体系,经济发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等主责主业更加聚焦,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招商引资方面。
一是项目质量有待提升。今年339个新签约项目中,从投资额度看,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57个,占比16.81%,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仅占2.36%。从产业类别看,传统产业投资项目比重依然较大,缺少产业带动作用突出的高、精、尖项目,产业聚集度有待提高。客观方面,受世界经济不稳定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发展压力增大、投资意愿不强;主观方面,受土地指标、能耗指标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项目落地难、落地慢。二是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由于我市传统产业为主,战略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在引进“四新”项目过程中,由于产业配套环境不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不完备,增加企业采购等生产成本,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作为承接项目的主阵地,有些园区在规划建设时标准不高、配套不全,达不到企业落地标准,影响了项目落地。(二)外贸进出口方面。
一是外贸产品结构不合理。外贸转型升级进展不快,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出口比例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今年前8个月,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1亿元,仅占全部出口额的1.4%;钢铁板材类产品出口占比高达25.7%,但极易受环保、价格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同时,我市轴承、钢铁板材等行业代理出口较多,一些企业虽然户口在我市,账却算在别人头上。据初步估算,全市轴承产品省外代理出口每年约2.4亿美元(约17亿元人民币),远远超出我市年自营出口1.5亿元人民币的数额。二是外贸主体结构不合理。对重点外贸企业依赖度偏高,以2019年数据为例,全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827家,祥光铜业、信发进出口、三和纺织、信发华宇氧化铝4家龙头企业进出口额214.4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2.4%。201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减少80亿元,其中仅祥光铜业进出口就减少70.6亿元,拉低我市进出口14.5个百分点。(三)利用外资方面。
一是投资规模小,产业层次低。我市利用外资总量不大,规模偏小。从产业分布上看,外资投向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服务业和农业的比重依然偏低。二是利用外资方式比较单一,融资渠道有待拓宽。我市利用外资的领域范围窄,主要依托传统企业、传统领域,总量规模小,缺乏技术含量高、经济拉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第一产业尚未有外资到账。三是技术含量高、产业层次好、关联作用大、经济拉动性强的大项目少。我市缺少辐射能力大、带动作用强、具有行业领军能力的大企业、大项目,未能形成龙头企业和技术优势,缺乏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难以支撑外资后续项目的持续发展。(四)开发区发展方面。
开发区引领作用不强,亩均税收、投资强度偏低;产业层次不高,全市开发区传统产业和一般制造业占比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链条短。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创新研发投入不足,科技人员偏少;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体制机制改革层面,还存在市属开发区人员分流压力较大、开发区与属地政府的配合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化运作经验不足,投融资难度大等问题。三、2021年重点任务
2021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为中心,以“十二项攻坚行动”为抓手,以新旧动能转换为重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持续稳外贸、稳外资、扩消费、搭平台,推动全市商务投资促进工作高质量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
狠抓重点产业招商,狠抓专业招商,狠抓骨干企业招商。(二)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
抓市场开拓,抓政策落地,抓新兴业态,抓服务升级。(三)使用外资质量双升。
坚持精准招商,拓展外资领域,突出精准服务,抓好以商招商。(四)多措并举扩消费。
持续推进消费回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坚持抓好会展经济,有序推进家政信用体系建设。(五)深化改革搭平台。
开展深化改革创新行动,提升开发区开放引领水平,开展产业生态培育行动,开展开发区提质升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