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及2021年工作思路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今年以来,澄潭街道紧紧围绕县委“三县三区”决策部署、“123”工作重点、“五大会战”推进情况,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城市建设的新空间、乡村振兴的大花园”发展定位,突出重点,克难攻坚,实现了街道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园区空间持续拓展。
始终把园区建设作为街道的核心任务,完成日发纺机、恒鹰动力、斯菱股份、五洲新春、中财等产业项目落地。做好小镇客厅、邻里中心、南岩隧道、沃西大道、丘山路、梅溪路等基础配套工程的政策处理工作。促成40余个产业项目落地,落地面积超过2000亩,搬迁坟墓1180穴,为园区建设打足“提前量”。二是集镇环境显著提升。
牢牢把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历史机遇,合计投入资金3.5亿元,开展立面整治、道路提升、环卫设施改造、古建修缮、园林绿化等29个项目建设,新建了停车场、二星级农贸市场、市民公园、健身公园等配套设施,打造了“八园八坊”等景观节点,引进了城市高品质小区“景成府”,原梅渚镇、澄潭镇分别获得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市级样板。三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累计开展乡村旅游项目58个,投资资金4200余万元,成功创建景区村20个,其中3a级3个、2a级3个,基本形成全域旅游的新格局,获评3a级景区街道。做好十九峰景区、飞龙栈道、狐巴巴星球乐园等重大文旅项目的周边配套,形成里遁山生态园、梅渚花海、澄潭花韵等网红景点。重点打造梅渚村、棠村村两块金字招牌,尤其是梅渚古村定位“江南民俗文化体验地”,形成“三街八馆”整体格局,引进旅游业态30多个,连续10年与浙江在线合作直播梅渚村晚,连续5年举办古村年味节,成为县外考察团的高频选项,得到省市县领导批示肯定,被央视、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四是美丽乡村稳步推进。
全力打好五水共治、三治一提升、控违拆违等一场场硬仗,创新推出农村保洁员职业化管理制度,成功创建“无违建”乡镇,落实河道“河长制”“警长制”,实施“河道认养制”,梅渚村宅前塘被评为绍兴市2017年度“最美小微水体”,原梅渚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剿灭劣五类水先进乡镇。大力推进土地开发,累计完成土地开发205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9800余亩。五是民生实事逐一落地。
统筹做好避险安置、农村公路、水利设施、饮用水工程等基础性项目建设,完成6个村8个点381户地质灾害隐患户的搬迁;实施杭绍台高速、新镜线改造等交通项目16个,新建道路6条、提升改造道路10条,形成“内畅外联”的交通路网体系;打造“家门口就业”工程,累计解决3000多人的就业问题;通过抱团发展、产业引领、资源激活等方式,打好消薄攻坚战,两年任务提前一年完成,2019年街道各村平均集体经济收入62.2万元、经营性收入29.2万元。六是基层基础有效夯实。
开展“五星3a”创建,30个村创成五星村,实现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全面提升;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从54个调减至31个,基本实现并村并账并心;践行“三服务”活动、信访代办等基层治理新模式,其中原澄潭镇2019年实现了无集体上访、无非访、无恶性事件,做到了去省赴京“零”的目标;推进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目前已完成党员推荐和群众推荐,并对党组织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了考察。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短板,一是农村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的村庄,人员大量外流,农村空壳化严重,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民生服务缺乏保障;二是低收入农户增收方面,通过帮扶低收入农户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有了,但离全面小康的更高目标总显得办法不够,后劲不足;三是基础配套还很薄弱,澄潭街道作为配套园区服务景区的功能定位,商贸服务、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仍是短板。
接下来,澄潭街道将紧紧围绕“十四五”及明年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五大会战”,抢时间、赶进度、提质量,写好澄潭街道的发展新篇。
一、以高质高效为目标,开拓园区主战场。
一抓项目落地。继续打好园区建设“提前量”,营造无障碍施工环境,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重点推进新昌县高新科技展览馆项目等项目建设。
二抓转型升级。进一步集聚交通运输、制冷环保、新兴医药等智能装备企业,同时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三抓科技创新。积极开展专利申请及科技型企业的申报工作,全力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中小企业、市级众创空间,争取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二、以共建共享为目标,打造城市新空间。
一是强化城市功能。
巩固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推进“工业特色型”美丽城镇建设工作;做好十九峰停车场、安缇缦酒店二期、杭绍台高速、新镜线二期等政策处理工作;重点完成山头村拆改工作,提升梅渚片区“产城融合”功能,打造“创新园区”和“未来社区”两大区块。二是美化城市面貌。
深化相关企事业单位、集聚区内外的六小行业、居民小区等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做好沃西大道、新镜线等两路两侧整治提升。三是深化城市服务。
不断拓展城市数字治理变革,提升提质街道本级及梅渚片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就近可办”,打响“15分钟政务服务圈”品牌。三、以宜居宜游为目标,构筑乡村大花园。
一是提升农村环境。
落实农村保洁“三包责任制”、职业化管理等长效机制,全面巩固提升“五水共治”“三治一提升”治理成果。推进“小微企业违建专项整治”“控违拆违”“空倒房整治”等重点项目。二是推进全域旅游。
进一步推进梅渚古村“江南民俗文化体验地”建设,全面提升3条街、8个馆,丰富旅游业态,争创国家4a级景区。打造棠村村“乡村夜市”,依托十九峰景区,成为新昌西线旅游的重要驿站。进一步打响“蓝莲花开”“梅渚别院”“棠潮民宿”“星空泡泡屋”等高端吃住品牌。三是深化基层治理。
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后续工作,重点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以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实现高质量的融合发展。优化“四个平台”建设,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高效运作,做到初信初访和积案化解两手抓两手硬,守住社会稳定底线。加大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健全应急工作体制,增强突发公共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巩固升级消薄增收“三色增收码”机制,进一步挖掘强村富民的新思路,新举措,让老百姓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