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机械功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机械功。机械功属于第四章《机械和功》的第二节。不仅为下一节“机械能”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是高中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为B级要求,需要学生理解功,同时需要学生能够运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能根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功的概念,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知道物理学中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两要素,并能计算功的大小。
授课班级8(3)班是个两级差异较大的班级。在本节课中,我不仅为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设置了“小实验”,也为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设置了提高性的拓展类题目。以期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本节课都有收获。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2、理解功的两要素。
3、能计算涉及滑轮的功的计算。
4、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功”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功的两要素的理解。对因为不受力而不做机械功的情况的判断。
四、教学资源
学生的座椅。自制PPT。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为“机械功”、“功的两要素”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以学生自主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建立机械功的概念,并能计算真实情境中物体做功的大小;通过“将椅子高举过头顶”的活动,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演示如何比较俩和尚所做机械功的大小,教给学生“机械功”简单计算的解题过程。学生则通过例题巩固学习W
=
F·s的简单计算。其中,例1—例2,学生口头回答;例3,学生需要上黑板规范板书。这样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学会机械功的简单计算。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功的两要素的理解。授课过程中,通过学生将椅子举过头顶,演示“椅子停留在空中”阶段做功情况,引入了做功的两个要素。随后通过图片列举了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不做功;有距离无力,不做功;力与通过的距离方向垂直,不做功。针对最后一种情况,教师拓展介绍了高中阶段的“机械功”的计算公式,来解释为何“F⊥S”时也不做功。最后来自于活动卡上的小实验更是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功的两要素”。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理念,通过活动、讨论、分组答题等形式,开动学生的脑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等,以期达到教与学的最优结合。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情景Ⅱ图片讨论论
机械功
情景Ⅰ
图片讨论论
活动Ⅱ讨论
功的要素
活动Ⅰ应用
W
=
F·s
情景Ⅲ讨论
活动Ⅲ应用
2.教学流程图说明及主要环节
情境Ⅰ
图片讨论(1分钟)
观察图片中的两个小和尚修寺庙的情景,讨论问题。
情景Ⅱ
图片讨论(6分钟)
观察图片中起重机做功的情景,讨论问题,引入“机械功”。
活动Ⅰ
应用(10分钟)
借助图片中的两个小和尚的做功,分析例题,教学W
=
F·s的简单计算。
活动Ⅱ
讨论(5分钟)
将椅子高举过头顶,讨论做功的要素。
情景Ⅲ
图片讨论(8分钟)
观察图片中做功的情景,讨论问题。
活动Ⅲ
应用(10分钟)
进行活动卡中的活动,体会机械功的含义。
巩固练习。
3.教学的主要环节
本设计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通过观察“两个小和尚修寺庙”的情景,建立“机械功”的概念。
第二环节
通过“将椅子高举过头顶”的活动,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
第三环节
通过小实验,体会机械功的含义,巩固功的两要素。
七、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小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两个小和尚。有一天,庙里的院墙坏了,两个小和尚来修院墙。一个和尚使用400牛的力将较重的砖头拉到了2米高的院墙墙头;一个和尚使用110牛的力将较轻的瓦片拉到了8米高的屋顶。负责评估他俩贡献大小的老和尚就犯了愁:谁对寺庙的贡献大一些呢?
2、讨论:哪个和尚对寺庙的贡献大呢?
3、图片:用起重机按下图所示的三种方式分三次将物体匀速吊起
比较图片1与2:如果拉力相同,那么拉过的距离越大,贡献越大
比较图片1与3:如果拉过的距离相同,那么拉力越大,贡献越大
4、图片:两人用力和移动距离都不同,如何比较两人的贡献大小呢?
5、讲解:“贡献”有的时候也可以说成“功劳”:两个和尚谁的功劳大一些呢?从字面上来说,这个人
出工出力了,他就是有“功”之臣。但我们物理上的“功”不是这样说的。(引入“机械功”)
二>
新课
6、机械功(W)
1>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任何物理量都有符号,功的符号是W)
2>大小:W
=
F
S
3>单位:焦耳(焦),J
W=FS
→
1焦=1牛·米
→
1J=1N·m
理解:lJ的功等于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m距离时,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4>估测:将两个鸡蛋举高1米,举力做功约1焦
7、活动: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的生平以及带给我们的启迪。
8、图片: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俩和尚所做________的大小,来比较他们对寺庙贡献的大小。
(教师借此图片的计算,教给学生“机械功”简单计算的解题过程)
9、例题:例1—例2,找学生口头回答;
例3,找学生上黑板规范板书
例4,找学生将椅子举过头顶,演示“椅子停留在空中”阶段做功情况。(引入功的两要素)
10、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图片1:有力无距离,不做功
图片2:有距离无力,不做功
图片3:力与通过的距离方向垂直,不做功。
11、拓展:介绍高中阶段的“机械功”的计算公式。解释为何“F⊥S”时也不做功。
12、小实验:三位同学先一起提起座椅。A同学把座椅匀速举起;B同学提着座椅不动;C同学提着座椅在教室里走一段距离。提问三位同学自己是否做了功?
三>
小结与当堂巩固
四>
课后作业:自编习题(见附录)
附录:
§4.2.1
机械功
1、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
______________,简称做了______________。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功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功的单位用符
号______________表示。
4、把两个鸡蛋举高1米,举力对鸡蛋做功大约是
()
A.0.1焦
B.1焦
C.10焦
D.100焦
5、你在把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回课桌面这个过程中,你对课本所做的功约为
()
A
200焦。
B
20焦。
C
2焦。
D
0.2焦。
6、大型塔式吊车使重物上升40米,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力对____________________做了功;
瀑布从60米高处落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力对____________________做了功。
7、一个重为600牛的大人和一个重为400牛的小孩进行登楼比赛,他们同时从底层出发,结果小孩比大人先到达六楼,那么()
A.大人做功比小孩多
B.小孩做功比大人多
C.两人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8、重量为0.2牛的物体从5米高处自由下落至地面,物体的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焦。
举重运动员把重1000牛的杠铃匀速举高1.8米,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做的功是_____________焦。
重240牛的物体,在10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0.5米,在这个过程中拉力做功____________焦,重力做功______________焦。
9-1、如图,甲、乙两同学各用水平推力推一相同的木箱,甲推的木箱下面有轮子,乙推的木箱直接放在同样的水平地面上,若甲、乙都把木箱匀速向前推了1米的距离,则甲、乙两同学做的功()
A
甲做的功多。
B
乙做的功多。
C
甲、乙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9-2、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拉力F,分别拉着甲、乙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甲物体重80牛,在较光滑的水平面移动了2米,乙物体重50牛,在较粗糙的水平面移动了2米。则W甲___________W已(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9-3、如图,甲、乙两同学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一相同的木箱,甲推的木箱下面有轮子,乙推的木箱直接放在同样的水平地面上,若甲、乙都把木箱向前推了
1米的距离,则甲、乙两同学做的功()
A
甲做的功多。
B
乙做的功多。
C
甲、乙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10、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的过程中对杠铃____________________功,如果举起的杠铃在空中停了2.4
秒,则在这2.4秒中运动员对杠铃____________________功。(均选填“做”或“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