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怎么办,到怎么说——读《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有感
从怎么办,到怎么说
——读《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有感
富阳
教育家罗伯特〃特拉佛斯说过:‚教学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教师应该做出色的演讲家,让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有效,这将会使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事半功倍。
《教师怎样说活才有效》一书体裁新颖,所述问题直白犀利,通过‚怎么说才有效‛这一处理手段,分别根据教师工作涉及的对象(学生、家长、同事),通过新生沟通、课堂合作、常规管理等九大领域,指导我们如何应对这些教育教学一线的事,可谓一本名副其实的实用教师管理指南。通过阅读该书,我略有心得,望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语言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作用的认识。
教师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素质修养。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完成的,学生要掌握课本知识,学习生活技能,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而获得的。而不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怎样高,都代替不了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教育教学这一最基本的手段。所谓‚教书匠‛就是靠‚嘴皮子吃饭的‛,此话正道出了教师的职业用语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对学生的情绪都有相当的影响。
二、如何使用课堂语言的认识。
1、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教师怎样说活才有效》提出‚爱心是基础,教师要注重经营‘情感银行’‛,教师语言艺术的根就是情。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用动情的语言打开学生稚嫩的心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从而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2、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调整语言模式,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办’‛。启发性在课堂言语中体现在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开动脑筋、独立地去获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生动性:‚用重塑自我的方法,改变学生内在的自我认识,多用积极暗示,少用消极暗示‛教师的幽默语言能给学生带来欢乐,带来信心,能融洽师生关系。学生渴望快乐学习,而教师的幽默风趣,既能让学生学得愉快,自己也教得轻松;既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4、教师的语言应具有艺术性:‚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所以很多道理可以不讲,但要积极思考处理眼前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因明确目的,‚关注‘焦点’,所有沟通不能脱离核心目标‛,避免大讲学生厌烦的道理。教师的语言要达
到艺术性,需要随机应变,任何方法的使用都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够一概而论的。
三、如何培养有效语言风格的认识。
1、重视理论修养: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更是如此。都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这些学习,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是教师提高自身语言能力的一大途径。
2、注意语言积累:很多文章写的好的人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看到好的句子就用笔抄下来。来到一个地方,突然有了灵感,拿起笔就给写下来,这样对将来写作有很大帮助。而语言也是一样的,我们也可以将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同事之间互相聊天时说到的一些好的语言给记下来,成为自己的积累。
3、实践训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任何一件事情光会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这样才能真的有一个提高。
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师,无不得力于教师的语言功力。教师掌握了语言的运用技巧,就像手握着一根点石成金的魔棒,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甚至是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总之,教师的语言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教育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第二篇:读《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有感
《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有感
202_年7月2日
学校开展老师们读书、读好书、写读后感的活动,说实话这的确是一件好事,让我们这些“忙人”也不得不抽出时间来读书。本书主要以话题的形式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因为是做老师的,所以在读到某些话题时内心颇有一些感受:在读到家庭作业一节时,作者是鼓励尊重孩子的自治,从而唤起孩子的荣誉感,让孩子明白作业是自己作为学生的一种责任,并列举了一系列老师、家长如何和孩子处理关于作业的问题,主要就是让孩子从内心自发地去完成自己的作业,把作业当作是自己能力展现的一种方式。其实在学校,我觉得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一件大问题:老师们花费大量时间来布置和检查作业,教室里的许多悲喜剧也都是跟家庭作业有关,有的学生会互相抄家庭作业,这有各种各样关于家庭作业的谎言,难道许多学生的厌学情绪不都是由作业引来的吗?今年我刚好带初一年级,有不少的同学由于没有按时交作业,虽然我也采取了不少的措施,但显然收效甚微。让孩子们从内心自发去完成作业,对于一些没有良好学习习惯,或家庭环境不好、或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基础较弱,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作业问题还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我也真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读到“最佳师表”时,作者写道:“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看到这里,我深受启发。联想到以往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时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言行了,不能将训话作为一个必要的手段,不能想当然地对学生灌输大堆大道理,不能让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了就不是好孩子了,也不能将学生写出的“保证书”当成是改过的凭证。想起以前自己,也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耐心,甚至常常用“以往的经验”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去细心的了解所发生的一切,简单的处理一些学生的错误,学生只会暂时的收敛一些不好的行为,过后不久便会遗忘,那么,这种惩戒性的手段已经证明不是最好的方法。读到这里,使我想起以前自己偶尔也会将一件小事来夸大,以为可
以杀鸡警猴,谁知学生只会暂时的收敛一些,过后时间不长,便会遗忘。那么,这种惩戒性的手段已经证明不是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每一件事情发生的当时的状况,并换角度去思考,谅解孩子,亲自给予孩子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在这里,我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
同时,作者还谈到:“学习的过程不仅总是现在时的,而且总是个别的具体的。”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教施材”有点像。在教学过程中,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当我读到一个名为“不需要解释的抚慰”时,我被感动了。一个三年级的老师,一个叫8岁的小男孩,他们的沟通行动超过了语言。当一个八岁的学生受了委屈,第一个想到的是他的老师。这时候不用问其缘由,只需用心去感受他当时的心情,然后拍拍他的头或抱抱他,这些表示理解的动作相信可以令他停止哭泣。跟着说些同情的话,他便会很快忘记整件事。如果刨根究底,大肆惩罚,就会令学生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化。另外一个名为“集中关注孩子的感受”的事例,也是阐述同样的道理。足以看出,往往化解危机的是老师简洁而富有同情心的态度。这其中包含了各种方式的爱,有温暖,有关心,有安慰,有同情,有温柔,有艺术技巧等等,显然需要我们老师日积月累的理论和经验去创设更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情景。
每读完一本好书,我都会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想以后遇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我得首先学会付出,付出爱心、同情、温柔、关心,还要学会教育的艺术技巧,总之,这本书令我受益非浅,让我察觉以往教学过程中许多的不足,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改善教学有很多有用又有效的方法,只是看你有没有耐心,或者责任心而已。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负责!相信自己能做到,而且会做得很好
第三篇:读《怎样说话才有效》有感
读《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有感
华龙区四中冯焕芬
读了李进成老师著的《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一书很受启发。该书是神经语言程序学在教育中的完美应用.记得我刚翻开目录,题目便吸引了我的眼球:课堂管理,怎样说才有效?常规管理,怎样说才有效?批评惩罚,怎样说才有效?学生有负面情绪,怎样说才有效?学生沉默不语,怎样说才有效?……,另外其中还有很多的事例:腿伸到过道里,公然入室,学生讲怪话,投粉笔竞赛,他爸是李刚,我不是蒙娜丽莎……,语言幽默生动,引导我们教师去做一个研究者,做一个思考者,做一个探索者…… 关于课堂管理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正如李进成老师所言,“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管理最能体现一个老师对教育的掌控力,课堂的活动是师生共同的演绎过程,老师往往能够提前准备好自己的教学步骤,但永远无法预测课堂会发生怎样的意外。……当意外发生的时候……需要老师进行简短而机智的处理,保证课堂有效进行,同时还不失去教育机会。”
那么,当无法预测的课堂意外发生时,怎样说话,才能够既“保证课堂有效进行”,又“不失去教育机会”呢?本书中李进成老师的一些观点及具体案例启示着我们要使我们说出的话语有效果至少要做到三点。
一、要使说话有效,保持心平气和是前提。
现实的教学实际中,我们教师往往会“眼里揉不进沙子”,发现学生课堂违纪,要么大发雷霆,批评指责;要么喋喋不休,与学生说道理。这样做往往会产生学生恐惧,老师疲惫,最终课堂演变成师生的心理战场。
曾经我也有过好多次早晨一到校,当我批改到学生的作业发现有同学又没有做完家庭作业时,或发现有的题目我已讲了N遍他们还错时,我会忍不住在上数学课之前去批评那些同学,结果这样,我发现只要数学课上课之前去批评某位同学后,那节课上不仅被批评的同学没有心思认真听课,还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上课积极情绪。一堂课上
下来总会很郁闷,感到很是不爽。
《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中用具体的案例也告诉了我们,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无意中扰乱了你的课堂教学秩序时,我们一定要坚信学生是需要理解和接纳的!遇事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
二、其次要使说话有效,寻找正面动机是关键。NLP的正面动机原理讲的是从某个层面来说,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动机不会错,只是行为不能达到效果。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故意捣乱,这个行为的出现肯定是扰乱课堂,干扰教学进程的,但是,学生捣乱的根源可能并不是扰乱课堂,而是得到周围人尤其是老师的关注。例如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背后有获取高分的正面动机,学生迟交作业可能隐含着“把作业做得更完美”的正面动机。如果老师发现了学生错误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那么学生也容易接受对他错误行为的批评,并勇于改正,因为当学生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被肯定被接受之后,他的潜意识会感到放松,会有一种被理解的感觉。在教学中,老师要通过积极思维找出学生的正面动机,然后相机引导,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否定。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应该多一份耐心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并通过积极思维找出学生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然后相机引导,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否定。
三、要使说话有效,积极引导反省是根本。
俗话说,动人心者,莫过于情。书中的许多案例告诉我们要使说话有效,积极引导反省是根本。当课堂上出现学生违纪行为时,可以用短平快的方法暂时冷处理。如:走到孩子身边,轻轻地摸一下他的头或敲一下桌子暂时提醒孩子你已违纪了希望你改正。过后要引导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引发孩子内省,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引导学生想象某种结果,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行为的结果,反过来用结果影响当前的行为。这样,在“矛盾冲突”的反省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使说话更有效。
说话,确实是个技术活!李进成老师通过关注平平常常的一堂堂课、平平常常的一节节班会、平平常常的一次次谈话、一回回活动、一次次锻炼、甚至只是平平常常的微笑或者皱眉……都变成教育的宝藏。今后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应用这些宝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第四篇:《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读后感
《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读后感
杨洋
全文3086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不知不觉一个多月又过去了,我想起“须臾”“刹那”“弹指”“fast”等词,总之,时间过得很快。在过得很快的这段时间里,我慢慢地读完了一本书——《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
知识就是力量。《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的作者“李进成”老师就成功地把心理学的知识转化成了班级管理的力量。在这本书里,他从“新生沟通”“课堂管理”“常规管理”“违纪管理”“养成教育”“化解矛盾”“心理辅导”“与家长沟通”“与同事沟通”等九个方面,分享了他的宝贵经验。我从中摘取一部分,跟大家分享。
【与新生沟通】
与新生沟通,要建立情感银行。多往银行里存钱,谨慎取钱,避免透支,杜绝破产。所谓存钱就是指鼓励、肯定、赞美、支持、关爱。取钱指求助、需求、下指令。透支指批评指责。破产指出卖欺骗。
例如有一位班主任没收了学生的手机,学生为了减少麻烦,请老师不要告诉家长。而老师也答应了学生的这个请求。但老师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忍不住说了出来,学生知道后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对该老师的教育由尊重、听从变成了对立、反抗,后面麻烦不断,师生双方可谓是两败俱伤。
这部分内容使我联想起一个评论,大致内容是:企业无论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创新,量化也好、责任制也好、军事化管理也好、绩效考评也好,凡是工人多付出了精力,却没有多拿到回报的革新,就是糊弄鬼,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不管什么教育理念,什么管理风格,对学生的关爱是不能变的。教师给与的温暖,就是学生的回报。违反了这一点,就成了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
【课堂管理】
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所做的一些事情,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就是为了逃避一些痛苦。如果老师发现学生错误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那么学生也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因为当学生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被肯定被接受之后,他的潜意识会感到放松,会有一种被理解的感觉。如果老师只是看到学生的错误行为,忽视或否定了背后的正面动机,甚至给错误的行为贴上负面的人格标签,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抗拒心理,造成越沟通矛盾越深、越处理问题越多的局面。
书中还有很多案例,令我感受到作者的心理学素养比较深,说话中总是能敏锐迅速地找到对方的潜台词、内心需求、正面动机。人情练达,了不起。做教师应该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常规管理】
学生犯错恰恰是他成长的契机,学生出现问题不是问题,老师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问题才是问题。如果老师动不动就发火、批评、责备、惩罚,那么只能换来学生本能的自我防御和辩护。不利于让学生真正的改正错误。应该让教育充满精神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当教师的关注焦点是学生成长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的教育充满了无限的挑战和创意。
案例:
课堂上张老师点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王伟觉得这二人有关系而故意高声大笑,引他人起哄,下课后张老师把王伟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张老师当时正在气头上就训斥王伟说:“你不会搞学习,尽会破坏纪律,而且思想上有问题。”王伟不服气,不停的顶嘴,还准备摔门而去。张老师勃然大怒,一边用身体拦住王伟,一边用手去拉他。王伟奋力挣脱却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他爬起来,骂骂咧咧地出了校园。后来该生右肘淤青,后又发现关节骨折,张老师承担了1万多元的医疗费,家长还要进一步索要营养费,误工费,生活费,并且还进行了人身威胁,张老师身心俱疲。
张老师也许可以这样:
师:“课堂上你笑的意味深长,请问你笑什么呢?”(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直接回答,他内心有担忧,这需要老师不断的化解学生的防御意识,增强谈话的安全感,取得学生的信任)
生:“您点名的时候正好点到他们两个,同学们私下都认为他们关系亲密,看到他们两个同时回答问题,我觉得很好笑,没控制住自己就笑出声来了。”
师:“你根据什么说他们关系亲密呢?”
(略)
师:“你怎样评价你的课堂表现?”
生:“影响了老师的教学。”
师:“知道以后该怎样做吗?”
(略)
有的家长看孩子写作业,结果把自己搞到医院里去。看似荒唐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成人世界的浮躁?是教育知识的匮乏?还是思想园地的荒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沉住气、沉住气、沉住气。
【违纪管理】
学生违纪只能说明这个行为不对,不要轻易和人的品格相联系,不要轻易给学生贴上懒惰自私等人格的标签。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尤其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更适合采取动态的评价,不能一锤定音。作者关于学生违纪的认识,十分科学。采用这种认识方式,就包含了无限的可能。
批评要做好善后工作,批评惩罚完学生之后,老师一定要补做善后工作,给被惩罚的学生安慰,无论多么正确的惩罚都会带来不良的情绪反应,善后工作就是要消除学生的这种不良情绪,老师不能因为批评是为学生好的理性认识而看淡了批评带来的不良情绪,成长中的学生还没有那么多的理性,所以过后老师要主动找学生谈心,接纳学生的部分情绪,认可他行为的合理之处,甚至找出他的正面动机,表扬他勇于认错的态度,顺便多肯定一下他的优点,经过这种善后处理之后,学生内心的不愉快才会消除,才会更亲近老师,配合老师的教育,理性从来不能取代感性,善后工作必须做好。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解决人的问题就要顺着人的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批评要做好善后工作”这个道理,放到任何上级对下级的地方都成立。历史上不按这个道理办事,而亡国丧身的例子不少。
【化解矛盾】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界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和尊重对方的界限而不能随意侵犯,就像我们不愿意他人侵犯到自己的界限一样。没有谁比谁的信念系统更正确,我们需要尊重和理解对方的信念系统,即便是对一些不能接受的行为,我们也应给予关注和理解,(网)因为他们这些行为的背后存在着可以被接受的正面动机。当我们尊重了对方的信念系统,便等于尊重了对方的人格,于是沟通可以更顺利的进行,当然学生的信念系统还处于未成熟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和说教。
距离产生美,只要距离足够小,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清官难断家务事。界限的问题大概是婆媳关系中最常见的问题了。许多婆媳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矛盾,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等,往往只是一方不被重视,不被关注,得不到呼应等等造成的小情绪,而并没有真正的矛盾。同样的,许多同学之间的矛盾,也并不是什么矛盾,而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情绪。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接纳才是正解。
【与家长沟通】
一般家长责难老师往往是因为某些事情让家长感觉不愉快,甚至认为他们的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待遇,老师对他们的孩子有偏见。当然这份感受往往是因为误解而产生的。因此有效处理家长责难,就要先处理家长这种不愉快的感觉。方法就是理解和接纳,让对方的情绪有倾诉的机会,获得认同。这样家长的情绪会慢慢稳定下来,能够理智地和老师交流。引导家长比较分析,让家长决定该如何做。当双方达成共识的时候,老师要通过问话引导家长分析不同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会变得更理性,当他们推论出自己的行为方式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时,自然不会再坚持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个时候切忌得理不饶人,更不能对家长搬起面孔说教,否则会伤害家长的自尊心。老师通过问话引导,把决定权留给家长,聪明的家长肯定知道该如何做。
家校关系是脆弱的,具体的事情自然有具体的原因,我们先不论这些。从总体上看,社会进步,信息发达,各种应激迅猛增多,人们疲于应付,很容易浮躁和焦虑。不冷静,就没有办法“发现问题、预防问题”,也没有办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烦恼即菩提,辩证的看待问题,让智慧压过烦恼,不要让烦恼压过智慧。
总之,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开卷有益。
作者简介:杨洋,陵城二中数学教师。
第五篇: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读后感
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读后感1都说“说话是一门艺术”,懂得并且善于运用这么艺术的人在人际关系上犹如锦上添花,正确运用说话之道,在工作上也是有非常大的助益的。我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沟通是不可避免的,但有时也会感觉沟通无效,心有余而力不足。
《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记载的是李老师在教育实践中所遇的案例,并总结出一些经验所得,使他的理论更加真实科学,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本书,希望能早日学习,有所收获。
李老师在第一章里说“建立情感银行”,与学生的交流绝对不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不是老师命令学生听从,老师通过“存钱”,即通过“鼓励、肯定、赞美、关爱、支持”等行为与学生建立情感基础,使学生更愿意与老师沟通,愿意遵守规章制度,甚至愿意执行老师下达的指令,即老师“取钱”了,但我更愿意称之为“利息”(因为我觉得这更是学生对老师信任、喜爱、尊重的一种回报行为)。当学生犯错时,李老师有句话说得很好:“指出错误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而不是批评学生”,这句话使我犹如醍醐灌顶,再次反思了自己面对学生犯错时我是用什么态度对待他们的?是如何和他们沟通交流的?
李老师在书中还提到一个很好的观点“个别谈话大于集体说教”,确实老拿一个人的错误来对全班进行集体教育,老师的目的也许是在“打预防针”,希望其他同学不要犯同样的错,但是有的学生会觉得这是某某学生的错不关我的事,于是老师的说教变得无效空泛,我也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谈话,减少空泛的集体说教。
“当你们三年后走进大学,再由大学走向社会时,衡量你们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份成绩单了,想想还有什么能证明自己的优秀。”这是一句很有深意的话,没有说多余的话,让学生自己思考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反思自己是否“优秀”,如果不优秀或还不够优秀,那么现在就得努力了。每次遇到学生对学习失去目标、失去兴趣时,我总是说:这是一个大家都要必经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想要有所收获就必需有所付出。现在想想我这句话说的没错,却说不进学生的心里,没有引起共鸣,也就是与学生沟通无效。
李老师的经验化成一本书,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学生的关爱,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教育经验之浅薄,还需要不断学习、积累、改进,也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不足之处,希望自己能做的越来越好,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能帮助到学生发展的一名教师。
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读后感2不知不觉一个多月又过去了,我想起“须臾”“刹那”“弹指”“fast”等词,总之,时间过得很快。在过得很快的这段时间里,我慢慢地读完了一本书——《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
知识就是力量。《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的作者“李进成”老师就成功地把心理学的知识转化成了班级管理的力量。在这本书里,他从“新生沟通”“课堂管理”“常规管理”“违纪管理”“养成教育”“化解矛盾”“心理辅导”“与家长沟通”“与同事沟通”等九个方面,分享了他的宝贵经验。我从中摘取一部分,跟大家分享。
与新生沟通
与新生沟通,要建立情感银行。多往银行里存钱,谨慎取钱,避免透支,杜绝破产。所谓存钱就是指鼓励、肯定、赞美、支持、关爱。取钱指求助、需求、下指令。透支指批评指责。破产指出卖欺骗。
例如有一位班主任没收了学生的手机,学生为了减少麻烦,请老师不要告诉家长。而老师也答应了学生的这个请求。但老师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忍不住说了出来,学生知道后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对该老师的教育由尊重、听从变成了对立、反抗,后面麻烦不断,师生双方可谓是两败俱伤。
这部分内容使我联想起一个评论,大致内容是:企业无论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创新,量化也好、责任制也好、军事化管理也好、绩效考评也好,凡是工人多付出了精力,却没有多拿到回报的革新,就是糊弄鬼,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不管什么教育理念,什么管理风格,对学生的关爱是不能变的。教师给与的温暖,就是学生的回报。违反了这一点,就成了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
课堂管理
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所做的一些事情,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就是为了逃避一些痛苦。如果老师发现学生错误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那么学生也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因为当学生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被肯定被接受之后,他的潜意识会感到放松,会有一种被理解的感觉。如果老师只是看到学生的错误行为,忽视或否定了背后的正面动机,甚至给错误的行为贴上负面的人格标签,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抗拒心理,造成越沟通矛盾越深、越处理问题越多的局面。
书中还有很多案例,令我感受到作者的心理学素养比较深,说话中总是能敏锐迅速地找到对方的潜台词、内心需求、正面动机。人情练达,了不起。做教师应该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常规管理
学生犯错恰恰是他成长的契机,学生出现问题不是问题,老师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问题才是问题。如果老师动不动就发火、批评、责备、惩罚,那么只能换来学生本能的自我防御和辩护。不利于让学生真正的改正错误。应该让教育充满精神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当教师的关注焦点是学生成长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的教育充满了无限的挑战和创意。
违纪管理
学生违纪只能说明这个行为不对,不要轻易和人的品格相联系,不要轻易给学生贴上懒惰自私等人格的标签。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尤其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更适合采取动态的评价,不能一锤定音。作者关于学生违纪的认识,十分科学。采用这种认识方式,就包含了无限的可能。
批评要做好善后工作,批评惩罚完学生之后,老师一定要补做善后工作,给被惩罚的学生安慰,无论多么正确的惩罚都会带来不良的情绪反应,善后工作就是要消除学生的这种不良情绪,老师不能因为批评是为学生好的理性认识而看淡了批评带来的不良情绪,成长中的学生还没有那么多的理性,所以过后老师要主动找学生谈心,接纳学生的部分情绪,认可他行为的合理之处,甚至找出他的正面动机,表扬他勇于认错的态度,顺便多肯定一下他的优点,经过这种善后处理之后,学生内心的不愉快才会消除,才会更亲近老师,配合老师的教育,理性从来不能取代感性,善后工作必须做好。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解决人的问题就要顺着人的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批评要做好善后工作”这个道理,放到任何上级对下级的地方都成立。历史上不按这个道理办事,而亡国丧身的例子不少。
化解矛盾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界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和尊重对方的界限而不能随意侵犯,就像我们不愿意他人侵犯到自己的界限一样。没有谁比谁的信念系统更正确,我们需要尊重和理解对方的信念系统,即便是对一些不能接受的行为,我们也应给予关注和理解,因为他们这些行为的背后存在着可以被接受的正面动机。当我们尊重了对方的`信念系统,便等于尊重了对方的人格,于是沟通可以更顺利的进行,当然学生的信念系统还处于未成熟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和说教。
距离产生美,只要距离足够小,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清官难断家务事。界限的问题大概是婆媳关系中最常见的问题了。许多婆媳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矛盾,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等,往往只是一方不被重视,不被关注,得不到呼应等等造成的小情绪,而并没有真正的矛盾。同样的,许多同学之间的矛盾,也并不是什么矛盾,而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情绪。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接纳才是正解。
与家长沟通
一般家长责难老师往往是因为某些事情让家长感觉不愉快,甚至认为他们的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待遇,老师对他们的孩子有偏见。当然这份感受往往是因为误解而产生的。因此有效处理家长责难,就要先处理家长这种不愉快的感觉。方法就是理解和接纳,让对方的情绪有倾诉的机会,获得认同。这样家长的情绪会慢慢稳定下来,能够理智地和老师交流。引导家长比较分析,让家长决定该如何做。当双方达成共识的时候,老师要通过问话引导家长分析不同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会变得更理性,当他们推论出自己的行为方式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时,自然不会再坚持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个时候切忌得理不饶人,更不能对家长搬起面孔说教,否则会伤害家长的自尊心。老师通过问话引导,把决定权留给家长,聪明的家长肯定知道该如何做。
家校关系是脆弱的,具体的事情自然有具体的原因,我们先不论这些。从总体上看,社会进步,信息发达,各种应激迅猛增多,人们疲于应付,很容易浮躁和焦虑。不冷静,就没有办法“发现问题、预防问题”,也没有办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烦恼即菩提,辩证的看待问题,让智慧压过烦恼,不要让烦恼压过智慧。
总之,这是一本不错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