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精心设计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10-13532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2-12-23 22:14: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精心设计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只有精心设计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略谈几点体会:

1.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这框时,要求学生们密切联系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来设计情境活动“中学生消费时要坚持的原则”,让学生通过说道理和通过角色体验将自我融入情境,自觉地生情,潜移默化地移情,达到自悟的效果。

2.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时增加难度可以刺激智力发 展,刺激是大脑发展的营养,新的刺激物在学生大脑中产生不协调和冲突,它可以增加学生的智力负荷,驱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太容易的知识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内容过易,学生唾手可得,也便失去了兴趣。因此,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挖掘学生的“潜在水平”,让他们在摘取果子时,有“跳一跳”的感觉,做到难而有趣。如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这框时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活动,将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提高本课所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讨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国家还要提倡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学生分小组分别从以下三个角度:从历史来说、从国情来说、从个人成长来说进行讨论。这样的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在合理、适度消费时要兼顾环保消费、可持续消费、节约资源和能源、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学生在讨论中刺激了大脑发展的营养,引发了学习兴趣,又完成了教学目标。因而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情、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会合理消费》这框教学活动:聊聊零花钱。我在指名几个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零花钱时,适时表扬了合理消费的行为,还将问题进一步深化:你打算将来怎样消费?当有学生谈到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和加大精神性消费时,又给以他们充分的肯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是根据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第二篇:精心设计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精心设计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天桥岭林业小学 兰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数学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教师的重视。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本学期,我把“精心设计教学重点处有效提问”作为自己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思考如何增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下面是我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1、精心设计问题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感情色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教师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考虑到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都有一定的过程,新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例如“平均分”就是认识分数的基础,因此我牢牢地抓住“平均分”精心设计问题,我设计了一些利于学生思考并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例如“把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几个? 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几个?用我们过去学过的数字还能表示吗?”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样很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善于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2)、抓住知识点的坡度提问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设计提问要讲究坡度。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重点,就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我先让学生动手折出一个圆片的1/2,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你能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吗?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看看怎样才能折出1/4,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让学生观察,为什么折法不同,都是这个正方形1/4,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虽然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但只要是平均分成了4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这样巧妙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了铺垫,减缓了思维的难度。(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对学生的数学建构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一题多解,就是“求异”,即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和原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更多更新的可能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讨论,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想?”让多种信息互相交流,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把握提问火候

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提问的课堂时机:一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随意问”,随意问会产生两种不良的情况,一是问得过深,脱离学生的实际,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问得过浅,学生无须思考就能回答,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在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上的评论就会增加,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会显示更大的自信;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3、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

“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控制,易被具体情境感染。因此,营造积极的提问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能有效地感染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设计了有趣的“摸球”游戏,我把两个盒子里放进各种颜色的小球,并将放小球的过程完整地展现给学生,然后我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如“在一号盒子里会摸出什么颜色的小球,谁来摸一摸,如果再请同学来摸,还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猜一猜;在二号盒子里会摸出什么颜色的小球?谁愿意实际摸一摸?”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跃跃欲试,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感受“一定”、“可能”、“不可能”形成的条件,使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到探索成功的乐趣。再如,在拓展练习中,我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看到你们玩得这么高兴,老师还想设计一次摸球游戏,想请你们帮帮我,你们愿意吗?”这一问题的设计,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同学们信心百倍,能积极地讨论,在探究中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逐步深化、逐步提高。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热情地为他们创造吐露思想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另外,教师还要在学生之间营造一种竞争、合作的气氛,充分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激发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交往,引导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思维撞击,提高学生思维兴趣。

4、提问要面向全体 提问活动是全体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

5、及时给予反馈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提问时适当运用“说说看”、“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等鼓励性语词,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些心理障碍,诸如害羞、畏难等。对于后进生,还可用一些浅显问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推动积极思维。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第三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材内容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资源,是实施教学计划的依据,是提高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基本材料.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教育理论和已有的教学经验,认真剖析教材,并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体系,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有目的地进行提炼、重组,使之便于学生消化吸收,从而更好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1.问题的设计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中心,是思维的动力,因此,教师的问题意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而且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方向性及原动力,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巧妙的问题设计,容易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比如,对于基础性问题,可以进行横向、纵向的拓广拓深,保证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分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所得,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2.练习的设计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化数学认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思维的重要途径;练习还含有强化创造性应用知识、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功能.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组织学生练习,但呆板的练习容易使学生厌烦,整天围绕“题型”和“题海”反复进行的“大运动量”训练,也使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而且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练习.从形式上看,有针对性练习题、判断题、自主练习题、合作练习题、探究性练习题等;从学生的差异程度看,可将练习题型分层设计,设计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拓展练习,让人人都有机会成功,促使不同水平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总之,练习要明确目的,要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技巧、技能,从而促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3.例题的设计

课堂教学中,数学例题突出教材内容的基础性、针对性、实效性,例题的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数学例题的教学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数学问题的有力措施;是把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综合、运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例题的设计,不能照本宣科,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精心思考,设计丰富多彩的例题,使学生愿学、易学,便于学生把握知识本质,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的心愿.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成功教学的行为,是个人能力的价值体现,也是新课改的归宿.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定稿)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

从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改变以往那种“少、慢、差、费”的现象,用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要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高效教学的策略,在每一节课中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才会学会、乐学、会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怎样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在阅读教学中,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这一直一直以来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也应体现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彰显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教师要从文字入手,抓住关键词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必须静下心来咬文嚼字,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文言文的课堂上,绝不能缺失琅琅的读书声。

作为一堂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应力求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既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要用激情点燃课堂,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依据以上观点,我认为,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文言文需要定位,找准切入点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教师在教学前应充分解读文本,力求有创见性,运用智慧进行个性化解读,突破教材、教参,让老课文焕发出新活力。

例如,就《湖心亭看雪》一文而言,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课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领悟“孤独”的真正内涵。正是这个定位,才会让本节课的文本解读走向深入,让课堂呈现一种厚重感。

二、教师引导要到位,文本解读要细腻

切忌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几个所谓探究问题,而以“请君入瓮”的方式,“越俎代庖”。学生自主解决一个问题,比教师强行灌输十个问题的收获大得多。真正的有效性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流程的科学设计和细致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进而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能力。

三、在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突破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这就需要学生的深入阅读。如《湖心亭看雪》的导语设计时,许多教师都是从欣赏西湖图文导入的,但这会无形中让学生仅把此文定位于“景”而忽视了情,从而使文本解读流于肤浅。而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可以从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的《江雪》导入,巧妙引领:“同学们,在漫长的封建时代,还有许多文人雅士,他们由不同的原因而成为精神上的孤独者。现实中,他们找不到灵魂安放的净土,于是便把自然作为心灵的归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解读一份玉洁冰清的美丽情怀。”通过教师巧妙的设疑,往往会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调动学生探究文本的意识。整个阅读教学就是在不断地解决旧的阅读期待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的过程中完成的,而解决阅读期待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

四、朗读的突破

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地应该也成为解读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例如,《湖心亭看雪》一课的整个教学的板块都可以由“读”引领。围绕着解读“独”与“痴”,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体悟。特别是对本文写景语言的揣摩,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和难点的突破都可以“读”为载体完成。

五、应力求把一堂课雕琢成一件艺术品

由于种种原因,每节课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要想减少遗憾,就必须充分备课,课前要有充分预设。只有有了充分的预设,才能从容应对课堂“突发事件”,以精彩的生成推动教学进程!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教学并非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同为语言教学,它们之间在许多方面是可以相互对话互为启示的。教师可寻找巧妙切入点作为主问题提挈全课,设置非常之问激活学生思维,以联想想象拓展学生情感张力,以多样朗读搭建理解桥梁,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责编 金 东)

第五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提灯女神》评课

(四年级组)

听了韦教师的课,她那清晰的教学环节,娴熟的教学技巧,独特的教学设计令我们四年级组的几位老师受益匪浅。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有效率的。仔细品味韦老师这节课,我发现课堂上教师巧妙地将语文能力训练和人文精神熏陶融为一体,教与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的确是有意义的、有效率的好课。我认为这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双边合作,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发挥师生双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教”的方式决定学生“学”的方式。这节课,韦老师能依据学情制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关注学法指导,使每位学生学有所获。开课时,先进行复习导入“提灯女神”指的是谁?接着了解南丁格尔的家庭背景,让学生找出南丁格尔遭家人反对句子,进行品读,体会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态度,接下来过度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自读课文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南丁格尔的那些行为令你感动?人们为什么称南丁格尔为“提灯女神”?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了的读书活动,然后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句子进行品读,体会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最后韦老师总结学法以及文章的写法,这样的教学反馈,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对话、交流与提升。

二、品词析句,凸显浓浓的语文味。

课程标准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是交际工具,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品味学习语文运用的妙处;让学生体会浸润于语文所描述的美好情境中,这就是语文味。在教学过程中,韦老师紧紧围绕落实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如:在理清课文文脉络时,用了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南丁格尔的几件事:霍乱时,照顾病人;战争时,照顾伤员,回国后,创办学校;品读第六自然段时,抓住“常常”“一间病房一间病房”等重点词语体会南丁格尔无私奉献精神,练习用“不是…..就是……”、“不仅……还……”说话,练习有感情朗读,等等,这些环节都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

三、巩固提升,循序渐进,重视语文技能训练

整节课都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新知。对新进行的语文技能训练又能在已有的能力铺垫下,循序渐进,进行落实。今天所授的这节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英国的富家小姐,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不容易体会到文中人物的真情实感,很难理解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品质。在教学中,韦老师通过抓住重点语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亲近课文中的人物,理解文章,能力形成既成台阶前进,又呈螺旋上升,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韦老师的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理解感悟。如教师问:“课文什么地方打动了你?人们为什么称南丁格尔为“提灯女神”?等问题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见解和创新的思维,然后在理解中,让学生感悟、练习说话,重视语文技能训练,使能力培养真正得到落实。

不足之处:感情朗读训练不到位。虽然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了读的训练,但教学中设计的容量太大,所以读了,但没有读出味,没有读出情。另外,朗读的形式也欠缺多样化,课堂上的几次朗读都是齐读,学生自然兴趣也不高。

纵观整节课,韦老师准备是充分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今天的这个课例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也让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素养的形成。是一节是有意义的、有效率的好课。

精心设计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