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5篇范文]
编辑:雪域冰心 识别码:10-719260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8 06:39: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认识时间》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的,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下基础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孩子复习了整时,几时过一点,快几时了,然后认识分,重新认识钟表,知道钟表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本节课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在拨一拨中学习几时几分。

但本节课存在着不足:

1.在教学本节课时有些孩子5个5个的数也不够熟练,是依靠手指来完成这一过程的。所以对这些学生的教学很难,在认识钟表的时间时出现了困难。

2.还有一些孩子在数大格时,由于手和嘴在数的时候不一致,往往出现多数5分或少数5分。

3.部分学生在读时间时往往容易读错,例如7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45分、5时55分。这可能受之前学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的思维的限制。还有的学生是分针指着数字3,就说是3分钟,指着数字8就说是8分钟等。

第二节课,我又复习巩固了认识时间,让学生自己拨钟表,观察分钟转动时,时针的变化,尤其对比观察半时前后时针的位置变化,让孩子拨一拨8时45分,接着让分针继续前进15分,到9时,观察这两个时刻时针的位置都指向9。但第一个时刻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9,还没到9时,再过15分钟才到9时,所以虽然时针指向9但并不表示9时。

我重点让孩子动手拨一拨,同桌一个人拨钟表,另一个人认时间。过一会儿,同桌调换。然后,让一个孩子上台拨钟表,全班同学说时间。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认真备课,多方位了解学生,做好预设,让我的课堂在追求生动活泼的同时,追求实效性。

第二篇:《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4)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时间》教学反思(4)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时间》教学反思(4)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我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第三篇: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这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读、写时针和分针指在各数字上所表示的时刻,会5分5分的数,知道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一、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1、贴近学生生活,质疑导入。

上课开始,我跟学生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老朋友,想见见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就热闹起来:想。我接着出示一个学生常见的闹钟,问:它是谁?有什么作用?课堂气氛进入了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环环紧扣,探索新知。

上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滴答滴答在动的闹钟,问:看着这个钟面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再次进入学习的兴备状态,从而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很好的了复习。我再用课件生动的演示时和分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发现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1小时=60分,既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课中,当学生学会5分5分的数时间后,我就让学生说时间,并让学生上台利用教具拨时间,或老师说时间学生拨钟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二、存在的问题。

这节课虽然取得点滴收获,但失误更多。

1、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的,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下基础的,在教学本节课时有些孩子5个5个地数也不会,是依靠手指来完成这一过程的。所以对这些学生的教学很难。

2、还有一些孩子在数大格时,由于手和嘴在数的时候不一致,往往出现多数5分或少数5分。

3、学生在读时间时往往容易读错,例如7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45分、5时55分。还有的是分针指着数字3,就说是3分钟,指着数字8就说是8分钟等。

4、另外,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非常枯燥而又难以掌握的,自己没有很好的组织教学,也有几次因为学生不明白,我多次重复讲解,那么使内容显的更为枯燥了。

5、我做好的很直观的课件没有时间利用到教学中。如:动物赛跑的课件我安排在最后,没有利用上。

6、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只有让少数学生上台拔钟,没有让学生利用学具生生互动。

三、再教设计。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前让学生玩一玩手中的小钟表,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

2、课中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进么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3、把课件做得再好一些,充分利用课件作好辅助教学。

4、备好课,更要备好学生。加强课内外的辅导工作。总之,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课件和教具进行教学,直观性较强,学生学习积级性也很高。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钟表模型和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探究新知,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但这节课上下来,我感觉很不满意,因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只有一半的学生会读写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过我以后一定会把学生教会的。

第四篇: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自认为还比较满意。在试讲了《认识时间》这节课后,感到很失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看出我教学设计存在一些不足,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1、备学生不够,预设不充分。比如课堂上在练习认识几时几分时,我呈现的是8时45分,而很多学生把它看成9时45分.这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当时我为了能完成教学,没有让学生去探讨,只是简单进行了讲解,学生不能深入理解。

2、课堂不够开放,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回答不出来,我包办代替的多,给人满堂灌的感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时间看似很好理解,学生理解得却很困难,课堂上我也让学生动手去拨,去和同伴探讨交流,但是做得不够突出。大部分时间还是由我牵引着学生学。

3、教具不直观,没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由于时间紧,我的课件没有做出来。我在学校教导处找到一个石英钟给学生演示,学生观看起来不够清晰没有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导致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这也是本节课不成功的一个关键。

结合以上分析,再结合同行给我的帮助,我会再重新思考,重新设计,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

对计算教学的反思

期中考试结束了,我翻看着学生的卷子想看看学生错在哪里,可翻看的结果却让我感到很困惑,全班学生仅有一名学生计算题全正确,其他学生有的错一道,有的错二、三道甚至更多,还有的解决问题的题目列式都对了,得数却都错了。这让我想起学生在做作业时,每每留计算题目,留十道都对的却只有全班的1/3。问问同年组的老师,他们也反应班级存在这种现象。

学生的计算能力差,这是许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个明显问题,这就不由得让我们去深思,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我也想过办法,我认为学生计算不准确完全是因为学生计算不准确,完全是因为学生“粗心和马虎”。于是我回家查找资料,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法”中运用优点,强化优点——到班级中鼓励学生在做计算的时候想:“我能行,我是细心的孩子,我一定能做对。”学生在这种方法下,计算准确率提高了,全班计算都做对的人数也增加了。可好久不长,过几天一些学生便忘了我的提醒,重蹈覆辙,所以我想只凭这样的鼓励还不行,切实地把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才是长久之计。

我找到学生计算错的卷子,发现学生有的是把题抄错,有的是计算时满十忘了进一„„

这些问题说明学生做题时,没有养成认真审题,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并且对算理掌握不扎实。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教师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做题时认真审题,认真计算,认真检查,其次,便是加强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每天给学生给予表扬,奖励,经常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使学生产生计算兴趣。最后,就是要不断鼓励孩子,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的全过程,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探索,总结经验。

第五篇:《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多、容量大,完成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始我通过用连一连的形式复习了整时、半时、快到整时和刚过整时,并回忆是如何认出这些时间的,通过学生的解说自己得出了看时间的最重要的两个秘诀:1.先看时针,再看分针。2;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此教学我认为很好得分散了教学内容和难度。

其次,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所以课中我充分运用了课件演示,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让学生观察钟面的组成,发现有时针、分针、1到12的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钟面刻度的结构,为后续认识几时几分做好铺垫。接着数小格就是认识几分的关键了,所以我在这个环节教学上放慢了脚步,从完整大格数小格数过渡到不完整大格数小格,一步步引导学生计算小格数的方法。学会了计算小格数后我直接在黑板上板书: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然后结合练习实际运用。

存在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如何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并能很快读出来,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看钟反应慢,我觉得这是由于学生平时在家里看时钟的机会不多。而在学校,形成学生时间观念的并不是挂在墙上的钟,而是响在耳边的铃声,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很少有机会看时间。针对这一情况,我觉得可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问问学生“现在是几时几分?”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平时积累经验。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5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