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202_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考试说明学习心得体会
编辑:落花时节 识别码:10-1137095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3 09:27: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考试说明学习心得体会

《202_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考试说明》学习心得

龙海二中文科数学备课组

王进忠

在距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通过前一阶段对于《202_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考试说明》的学习,我个人觉得今年的《考试说明》是根据教育部202_年《考试大纲》,并结合我省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的。与202_年相比,今年的《考试说明》在“命题的指导思想”、“考试的形式与试卷的结构”与“考试的目标与要求”等方面基本上保持不变,只是对于题例进行了较多的更新 充实了新课程背景下命题特点的一些试题。

今年的《考试说明》依然关注对数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在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数学思维和素养,强调思想方法,注重考查能力,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素质和能力作为考查目标,全面检测学生的数学素养。从新近出台的高考考试大纲上可以看出,今年的高考数学从考试范围、考查能力上,相较近年基本无变化。数学一直是文史类考生从高一分文理科以来最怕的一门学科。下面,我就高考数学复习方面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重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指导作用、明确考试要求(1)总的命题趋势分析----稳定为主,适度创新

●试卷结构:全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4∶4∶2,全卷难度值控制在0.6左右。文科数学试卷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填空题共4题,每题4分,共计16分;解答题共6题,共计74分。

●考试范围:文科数学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系列1的内容。

二、重视新增知识教学、分析与展望考查方向

通过对《考试说明》的分析可以看出,坚持试题的创新性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原则,尤其在课标版教材中新增部分,考查的力度会继续增强。考生复习时要给予足够重视。新增知识可以命题的点文科有:函数的零点、二分法的思想、三视图、算法、茎叶图、几何概率、线性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推理与证明、数学应用。

●函数与方程、全称与特称命题

小题中函数零点与函数图像结合考查的可能性最大,大题中可以与导数相结合进行考查。全称与特称命题可能出小题,大多为送分题。

●三视图

以三视图考查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小题考法有①看图计算,理解所给三视图,计算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②给出几何体的三视图的一部分,想象几何体的可能情形,再补全几何体的三视图;③给出不同的图形,判断其中有部分相同的视图的图形;④给出一几何体在运动变化时,判断三视图的可能图形。大题以三视图提供解答或位置关系证明过程中所需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以图想图)。这是今年试题可能出新之处。

●程序框图 对框图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对程序框图几种结构的认识,以小题的形式考查的可能性大。预计今年对程序框图的考查还会以课本上的几种框图为素材,再结合解方程、解不等式、函数值大小比较,数列、统计中的特征数字计算等来命题,考查对框图的几种结构的理解的本质不会变,但形式却可以出新。

●几何概型与统计

几何概型难有大的作为,不必挖掘。要有小题的话,只可能与线性规划、定积分结合来考查。茎叶图、线性回归方程、独立性检验要有小题,也只是考查最基本的知识。

●应用题

新课标卷在应用题方面加大了考查力度,以新颖的背景考查考生学习能力与潜能(如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获取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共识。解答应用性试题,要重视两个环节,一是阅读、理解问题中陈述的材料;二是通过抽象,转换成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函数模型、数列模型、不等式模型、计数模型是几种最常见的数学模型,要注意归纳整理,用好这几种数学模型。

今年我省也有加大考查力度的趋势。有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出题:(1)测量与解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应用

背景材料:土地使用合理规划、道路桥梁建设等。(2)函数、导数、不等式的应用

背景材料:农村政策性补贴、家电下乡、环保(低碳排放)等。(3)等差、等比数列应用

背景材料: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待遇、社会保障等。(4)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背景材料:农村政策性补贴、家电下乡、低碳排放、社会保障等。●推理与证明

对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要培养学生论证问题的能力与方法,注意分析法和综合法、反证法的运用。

●探究型试题、新情境试题

三、复习备考几点建议

1、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回归课本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依纲扣本”是命题的主方向,也是限制命题者“任意发挥”的一把“尚方宝剑”。“考纲”是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航标”,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考纲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复习时必须予以重视,教师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复习要求,更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复习范围。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我们常看到扔掉课本,重视资料这种不可取的现象。近年来,高考试题源于课本或在课本中能找到试题的“影子”的题数约占70%—80%,因而复习时要回归教材,通过回归来不断地清晰和把握数学知识结构,不断形成和完善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地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回归教材要做好四点:一要引导学生再现重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一定要引导学生提炼;二要引导学生理清高中数学的知识主线,透彻地掌握知识结构,熟记数学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公式,使之烂熟于心;三要做透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研究课本题的变式题;四要善于在高考题中寻找课本题的原型,在课本中寻找高考题的“影子”。

2、夯实基础,规范训练。高中数学中的“基础”主要指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等数学知识,以及在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技能等。夯实基础就是在复习中,要以高中数学的知识点为中心,以主干知识为线索,以“两纲”为依据,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进行横向归纳,纵向对比地统摄整理,让学生熟练地把握好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使其在头脑中有序储存,从而能快速检索与灵活运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基础要突出重点,全面复习,对“两纲”中规定的知识点都要全面细致地复习,不要有任何遗漏,同时也要有主、次之分,不要均衡用力;夯实基础要注重应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做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题目来实现巩固基础,开阔思路、领悟规律、掌握方法的目的;夯实基础也要注重创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学生答题常有的现象,也是学生失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善于关注学习细节,学会准确表述数学概念、原理,规范书写算法、推理、符号等,是保障高考长分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在平时通过表率作用和严格要求来不断地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②注重思维过程的暴露;③抓规范意识的养成;④注重纠错后的补偿训练。

3、抓评讲练,培养能力。

例习题课和评讲课是学生积累解题经验的最好场所。复习中不单纯追求训练的数量,而应追求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训练,要精选典型问题,不做偏、怪题。评讲要多在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思考上下功夫,要以题目为载体,在思维层面上提炼具有辐射、导向功能的结论、方法、思路和数学思想。在立足于基本问题时,适当拓展,真正把题目做透、做活,在此基础上,充分重视对运算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较复杂的数值运算和抽象字母运算的训练。平时的训练,尽量鼓励学生多用通性通法求解,要求学生对知识不能仅停留在掌握的水平,而应达到灵活运用。培养能力是保障高考取得高分的基础和前提,培养能力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在精讲精练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精讲”是指讲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精练”是指练典型题、热点题、多错题。通过练习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化、活化、内化。教师备课中注意把高考试题、模拟题采用归类、拆分变式的方法编制成训练组,供教学使用,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创新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会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综观近两年的高考数学试卷,易发现很多新问题:情境新、题型新、设问新、方法新。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下,从题意的挖掘开始,一步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注意研究近几年高考命题,把握复习方向

202_年《考试说明》在“考试性质”和“考试要求”中都重点强调了对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思想及基本方法的考查,要求“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所以考生在复习中要加强“三基”的落实,在复习备考中考生仍要以三角与向量,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概率统计,数列与不等式,直线与圆及圆锥曲线函数、导数与不等式六大部分为知识模块,开展专题复习并注意模块内与模块间的交汇综合。另外,通过研究202_年和20l1年福建高考试卷可以发现,命题呈现如下主要特点:试卷紧扣考试说明,重点内容重点考查,体现新课程理念,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无论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大部分试题都属于常规题。部分题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所有高考试题的发源地不外乎教材中的典型例题、习题、经典背景试题、往年的高考试题、高等数学背景的下延试题以及竞赛中的部分题目。因此,考生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对以上几部分试题进行分类、整理、总结,要研究每个知识点的高考命题特点、考题基本类型、解题基本策略,对各类试题及其解法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训练反思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高三训练的一大误区是“题海战术”,避免这一误区的一个举措就是“反思”,教师要有良好的反思习惯,善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反思。①解题后的反思: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探究解题规律,进一步进行思维发散和收敛,形成解题思维模式,达到做一题,明一理,迁移一片,解决一类的目的;②考试后的反思:对错题做深入分析,找出错因,对症强化;③阶段性反思:对出现的问题做阶段性总结,看哪些“病症”已“痊愈”,哪些“顽症”未根除,哪些是“新病”等,从而不断地调整复习思路,及时进行教学补偿,有效地消除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

第二篇:学习初中数学考试说明心得体会

数学考试说明心得体会

首先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怎样作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积极源于兴趣,我认为,在新课改条件下,要上好初中数学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氛围中学习。因为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数学考试说明心得体会范文

中考数学应立足课本突出重点

刘正红

我有幸拜读了202_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也亲临梧田一中,聆听了黄新民老师的教诲和指点,黄先生的精辟分析,让学习考试说明茅塞顿开。在此,谈谈自己的拙见。

本《考试说明》数学部分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的实际而制订成的,在说明中,我们感觉的出,中考数学试题注重尽可能全面覆盖初中数学知识点,根据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特别是今年的招生情况与去年有所不同,因此试题中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相关的重点知识出现的频率就更高。试题还将加强在运用知识中对基本数学思想及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加强对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的考查

考试的范围是七-九年级的基本内容,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

数学考试着重考察7-9年级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以及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将具体情境考查对学生情感与态度方面培养的效果,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会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问题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在说明中对数学考试的要求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用“了解·感受”、“理解·体验”、“运用·探索”来界定,并依次用“a、b、c”表示,其含义如下:

a—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b—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c—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的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问题解决方面考查的核心是通过“观察、思考、猜测、推理”等思维活动解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这一目标主要包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数学现象,并从数学现象、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中发现数学关系或数学问题,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方法去解决一些问题.

2.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多样策略,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一目标主要包括让学生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

3.具有初步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这一目标主要包括能够反思自己是怎样得到问题的答案的,在求解过程中不断反思所得到的结果的含义、所使用的方法的一般性等,会分析自己思维过程中的得与失,通过反思能够把握住使得结论成立的核心条件,并形成数学方法的有效迁移.能够综合空间与图形、代数和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与方法,探索问题的解,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还能够提出新的问题.

根据考试说明中的命题要求和考试目标,我认为中考数学的复习模式可概括为:知识结构—知识点回顾—基础达标联系—能力提高训练。要求同学们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做到落实、讲练结合,对于一些数学科较为薄弱的学生,老师可以将基础题、常规题的训练和作业讲评落到实处;对一些重点且较难的知识点可以以专题形式,如升级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题、跨学科综合题、动手操作题、图标信息题、数学应用问题等,进行分层次教学,要分层设标,分类推进,个别指导为主、局部重点讲解。

中考复习还应重视与高中衔接紧密的知识如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复习,将其中的难题剖析成基本题求解,学会把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非常规问题化为常规问题,总可以获得解题途径。

中考数学试卷的满分是150分,其中120分左右的题要靠计算完成,所以一定要要求同学们要能够做到细心计算。我们的每个学生都希望中考试卷能够“正确迅速、整洁完成”,那平时就不要忘记基本功的训练,过好审题关、表达关和书写关。对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课本的例题及课后的习题都要能够做出来,老师要进行习题改变,要求学生看看历年的中考试卷,对于常见的中考命题要做到了如指掌,会做的题目不做错,学会把综合题分解成若干小题,步步为营,各个击破,不放弃!

另外,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包括归纳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归纳重要题型的解题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因式分解法等。还要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运动观念。

分层次复习效果好。《说明》数学部分在考试内容和要求上,与去年保持一致。在复习的时候要更加重视考纲,复习的总体思想要与考纲一致,在内容上要与考纲相对照。坚持基础知识不增不减,做到两个“凡是”:凡是考纲没有要求的,要毫不犹豫地舍弃;凡是考纲上有的知识点,一定不能放弃,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在“知识与技能”这一方面,要按照考纲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好“度”,落实对知识的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四个方面的要求。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程度和升学目标,确定复习的侧重点:(1)对于基础较好,目标为省示范高中的考生,所有在考纲上要求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点都不能马虎,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加强能力训练;(2)对于中等程度、目标为市示范高中的同学,对考纲上要求目标为理解、掌握的知识点要多下功夫,至于运用层次的知识点,相应要求应适当放低。但是这两类考生在训练的时候,都不要钻偏题、怪题、繁题。09年温州的中考题质量较高,黄教研员说了多年不考偏、难、繁题。因此在训练难度上一定要注意把握。(3)对于基础一般,处在高中录取分数线上下的考生,更要重视基础题,适当放弃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难度题的训练。

要学生注意心理调节,做好考前准备。复习后期产生的厌战情绪、焦躁不安的心情都要努力克服。要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安排,适度锻炼,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科学安排复习计划,差漏补缺,努力克服浮躁心情。

预计202_年考查应用能力的试题将会创设一些新的情景,会有一类新的决策性应用题出现,情景会较新,问题会更活,但在技巧、方法的要求上不会过高,不要人为将问题复杂化。

第四篇:202_江苏高考数学考试说明最新解读

江苏省202_年数学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江苏省邗江中学 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 倪富春

(1)在考试内容及要求部分,个别表述进行微调。在“掌握”的能力要求描述中,删去“或较为困难的”。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的考查依次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其中“掌握”为最高层次要求,原表述为: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难的问题。原表述中“较难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与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也有重复之嫌,因为数学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多数是较难的问题,作删减更符合逻辑。而不能解读为试卷难度有所下降,难题有所减少。近几年江苏数学高考试题已比较平和,难度系数也基本保持不变,因此202_年试题也会继续保持平稳,难度不会有太大变化。

(2)典型题示例进行调整。选用5道202_年江苏卷试题,其中填空题、解答题各替换2题,附加题部分替换1题,考查的知识点及题量保持稳定。这说明试题将延续近两年江苏高考命题的风格,试题朴实平和,大部分题目源于课本,有试曾相识的感觉,给考生以亲切感。

第五篇:202_年浙江省高考文科数学考试说明

糖果工作室 原创 欢迎下载!

数学(必修+选修Ⅰ)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数学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浙江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ⅠA)的范围.数学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学科的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一)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二)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用数学语言表达,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的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掌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能够推到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图表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空间想象能力: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够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能够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二)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三)推理论证能力: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推理能力。

(四)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够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

糖果工作室 原创 欢迎下载!

估计和近似计算。

(五)数据图表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及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图表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六)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说明。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七)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考查要求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结构框架。

(一)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三)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学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计算和推理能力;对数据图表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运用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五)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

糖果工作室 原创 欢迎下载!

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的试题。

(六)试题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要注意数学概念、数学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试题设计力求情境熟、入口宽、方法多、有层次,并且贴近学生实际,以使学生在公平的背景下展示真实水平。

Ⅲ.考试内容

(必修)

一、集合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一)函数

1.了解函数、映射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图想法和列表法。

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会讨论和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理解函数的奇偶性,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5.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并能求函数的最大(小)值。6.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讨论函数的性质。

(二)指数函数

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会解决与指数函数性质有关的问题。

(三)对数函数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会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解决与对数函数性质有关的问题。

(四)幂函数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结合函数yx,yx,yx,y231x,yx21 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

糖果工作室 原创 欢迎下载!

况。

(五)函数与方程

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能判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否存在零点。

(六)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变化特征。

2.能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立体几何初步

(一)空间几何体

1.了解和正方体、球有关的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理解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这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理解三视图和直观图的联系,并能进行转化。

5.会计算球、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不要求记忆公式)。

(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

糖果工作室 原创 欢迎下载!

3.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概念。4.能证明一些空间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一)直线与方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4.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5.会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二)圆与方程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2.能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

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2.了解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五、算法初步

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一)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二)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六、统计

(一)随机抽样

1.了解随机抽样的意义。

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二)总体估计

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及方差。

3.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4.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5.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概率

(一)事件与概率

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了解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意义及其运算公式。

糖果工作室 原创 欢迎下载!

(二)古典概型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八、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

(一)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2.了解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二)三角函数

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

2,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ysinx,ycosx,ytanx 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x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的单调性。

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xcos2x1,sinxcosxtanx。

5.了解函数yAsinx的物理意义;能画出yAsinx的图像,了解参数A,, 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

6.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九、平面向量

(一)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1.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三)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1.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会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四)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

(五)向量的应用

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糖果工作室 原创 欢迎下载!

十、三角恒等变换

(一)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3.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十一、解三角形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二)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十二、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法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

3.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4.能利用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性质求一些特殊数列的和。5.能运用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十三、不等式

(一)不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2.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三)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四)基本不等式:

ab2ab(a,b0)

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选修系列1)

十四、常用逻辑用语

(一)命题及其关系

1.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分析原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糖果工作室 原创 欢迎下载!

(二)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三)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2.能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

(一)圆锥曲线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掌握双曲线的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理解它的简单几何性质。

4.能解决直线与椭圆、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问题。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6.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十六、导数及其应用

(一)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二)导数的运算

会用给出的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的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b))的导数。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C'0(C 为常数);(xn)'nxn1,nQ*;

(coxs)'xsi nlana(1(sinx)'cosx;

x(ex)'ex;

(ax)'aa0,a(.1)(lnx)'1x;)'

(loagxxlnaa0, 法则1:[u(x)v(x)]'u'(x)v'(x);

法则2:[u(x)v(x)]u'(x)v(x)u(x)v'(x);

法则3:u(x)u'(x)v(x)u(x)v'(x)'(v(x)0).2v(x)v(x)

(三)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对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

2.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对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会求在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

糖果工作室 原创 欢迎下载!

值(对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

3.会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十七、推理与证明

(一)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二)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

十八、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一)复数的概念

1.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

2.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3.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二)复数的四则运算

1.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2.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十九、框图

(一)流程图

1.了解程序框图。

2.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

3.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结构图

1.了解结构图。

2.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题型。全卷共22题,其中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选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和推证过程。各题型赋分如下: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解答题共5小题,共72分。

糖果工作室 原创 欢迎下载!

与理科比,理科有下列内容:

(二)曲线与方程

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十六、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一)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4.掌握向量的长度公式、两向量夹角公式、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并会解决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

(二)空间向量的应用

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2.会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3.会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有关命题。

4.会用向量方法解决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三)数学归纳法

了解数学归纳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二十、计数原理

(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会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计数应用问题。

(二)排列与组合

1.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

2.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3.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二项式定理

1.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2.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二

十一、统计与概率 概率

1.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

2.理解两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3.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利用实际问题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202_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考试说明学习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