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观日本地震有感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10-1137092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3 09:25: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观日本地震有感

观日本地震有感

202_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了里氏8.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24公里,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1.1万颗广岛原子弹,或20次汶川地震,地球也因为这次地震而使当天的自转速度加快1.6微秒。随后,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冲击日本海岸,仙台市区内部被海水淹没!环太平洋的十几个国家发布海啸预警!海啸甚至冲击到一万公里外的智利海岸!足见地震的破坏威力之大!

其实,这次为日本地震写一篇文章不知道对不对!但看了很多报道!真觉得该说些什么!在众多的关于日本地震的消息和图片中,最打动我的不是犹如灾难片中的场面!而是日本人面对灾难的惊人的秩序性,社会责任感和冷静。也不禁惊叹于日本社会对于这种灾难的悉心工作!

众所周知,日本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每年世界上9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因此作为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日本对地震的预测和救援工作做的十分到位!在1996年的阪神大地震中,日本的公立中小学作为临时避难场所曾为几十万难民提供生活支持达三个月之久,日本人认为像学校体育馆这样的大型场所可以提供良好的保护,是理想的避难所。阪神地震之后,更加让日本人对校舍避难非常重视。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就实施了“校舍补强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全国各中小学校进行全面的抗震检查,不符合文部省最新抗震要求的学校需要立即进行巩固性施工。而对东京这样的现代化城市建筑要求更高,必须可以抵抗八级地震,使用年限在一百年以上。每次地震后就会对建筑进行检查,并且发现新问题,然后对《建筑基准法》进行修改,而且日本的房子多数为木质结构,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因建筑塌陷而造成的人员伤亡!

除了建筑上,日本还对每一个社会成员进行很多的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在这一点上,无论在立法上,行动上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日本内阁于1982年5月规定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为“防灾周”,在此期间举办各种宣传普及活动。除此之外,还有每年两次的“全国火灾预防运动”(3月1日和11月9日)、“水防月”(5月或6月)、“危险品安全周”(6月第二周)、“雪崩防灾周”(12月1日到12月7日)等等。采取的活动形式有展览、媒体宣传、标语、讲演会、模拟体验等。日本政府还将预防灾害的教科书发放给中小学校。在全社会普及相关知识,力图在灾难发生时,每个人都可以保护自己,把伤害降到最低。

在平时的应对灾难准备上日本也颇有建树,先说物资储备,考虑到地震后交通会受到影响,关于食品,药品,衣物,燃料和饮用水的储备就备受关注,在城市内每个避难所内都有三个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在10个防灾公园内都专门设置储备仓库和可供1万人3天的饮用水的耐震型储水槽,仓库内储备的专用防灾食品保质期长达5年。而在地震预防这一世界性难题上,日本人没有以所谓“世界性难题”为挡箭牌和借口,在地震预报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基础研究和实践,日本人认为哪怕只提早10秒钟也是成功的,而这种努力也并不是徒劳的,202_年6月14日,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和宫城县发生7.2级地震。在这一次地震中,日本气象厅在部分区域成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警”。日本气象厅提前10秒做了预报,并且在部分区域在电视等媒体发布了预警。有资料显示,哪怕提前5秒钟预警,人员伤亡就可减少大约80%,人们可以利用这五秒时间进行必要的人身保护!当然,这种预报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日本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可不是靠偶然性做成的,成果的背后是许许多多科研人员与数十年的研究共同作用的成果!

而且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下,地震中的日本人,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应该敬佩日本人的核心原因,新闻中很多次出现“人们有秩序撤离,未出现社会混乱”我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感到震惊。这是一个拥有成熟民族性的民族,秩序性,文明性与社会责任义务感已经深深刻在了每个日本人灵魂之中,比之余几月前大陆游客在台湾因为上车不讲秩序而互相撕打,导致一名大陆游客小手指被咬掉的新闻。我们真应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日本人都可以做到,为什么我们不行?在这里,我看到了日本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而又可怕的民族!

通过这次地震,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问题,先说说物质上的,当今的中国,恐怕人们最缺乏的就是安全感了,今天我想说说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建筑安全问题。从三鹿奶粉事件到皮革奶粉再到食物中毒,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应该是值得被每个中国人关注的,而建筑问题,恐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2_年上海市区内一座高层住宅楼整体倒塌的事件,导致一名施工工人死亡。而在202_年的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几乎完全毁灭,相关人员说建筑几乎抵御不了这么强烈的地震,所以倒塌了。不过在灾区很多残垣断壁中都看不到钢筋水泥,几乎清一色都是砖混结构的房子,既然北川在龙门山断裂带上,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为什么还是这种几乎没有防震功能的房子,想到一年前广州的豪华小区拆除违规建筑的行动中,政府为了拆除富人们的违规建筑动用了多台拆楼机,因为建材过于坚固而损坏多台机器,我想如果这样的建筑可以在震区,那么哪怕延缓一会楼塌的时间,是不是就可以有更多的人生还呢?我觉得这正是我们的政府所需要思考的!还有食品的安全问题,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民以食为天,而在这方面我们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做得很不够,应该要加强监管,这这种关乎民生的问题上,必须有法家严刑峻法的思想,在公共安全上必须是利益的禁区,谁要是敢拿公共安全谋利益,后果应该是三个字“杀无涉”,因为不拿公众生命当回事,你的生命也就没必要当回事了!

而且,我觉得中国在公民性方面做得还不够,成熟的社会公民应该是批判性公民。政府由公民选出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必须做好,任何借口都是不被允许的,做得不好就要接受公民的批评,我想如果在这方面做得再好一点,就会形成一种社会性的监督机制,而这对于政府的清廉建设,社会文明发展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最后,关于这次地震,我还想说说中国人的反应。地震后大多数中国人都表示为地震死难者哀悼,这是进步的表现!但还有一小部分人,在网上发帖说什么“恭喜日本地震”我觉得这是不可想象的!在贴吧上,他们还冠冕堂皇地说什么“把钓鱼岛还了再说”等等言论!我觉得这是无情的,想想汶川地震中,日本对中国的援助仅仅次于沙特,日本救援队在遇难的中方人员遗体面前默哀的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或许有人说网上那些人也是爱国嘛!只不过有些民族主义罢了!我觉得这纯属胡扯!爱国?让我们看看韩国人怎么爱国的!日韩争议岛屿竹岛现在是在韩国的控制下,而这控制权是真么来的呢?一个韩国青年,在他23岁的时候组织一伙人凭着几条枪,占领了当时还是日本人占领的独岛(日本叫竹岛)竖立起韩国国旗,当韩国从朝鲜战争脱离出来有时间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洪淳七已经独自看守了岛屿近三年,其间,他多次抵日本人的炮舰和威胁!被誉为国家英雄!04年小泉当政的时候参拜靖国神社,在亚洲国家表示抗议无效后,九个韩国人为了表示愤怒在日本驻韩使馆前,剁下小手指装进信封寄给日本使馆以示抗议!这是爱国,而反观那些所谓“网上爱国人士”呢?仅仅是在嘴上说,到了实际上没几个人表现出爱国热情,有点热情的在钓鱼岛撞船后上街游游行,然后就该干嘛干嘛了!该用SONY相机还继续用,该开日本车还继续开,该看日本动漫和电视剧还是继续看。然后看到网上日本人均GDP是中国的十几倍,心里就不平衡了,心想一个二战战败国过的居然比我们好?心里的不平衡感就扭曲成了网上的言论!

我想在这一点上国人应该摆正心态,诚然,历史不应该被忘记,但我们记住的不应是仇恨,而应该是教训和警惕。为什么日本比我们强?我们应该摆正心态,脚踏实地。正视我们的这个邻国,改掉我们民族的劣根性,好好想想为什么在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同样是闭关锁国,饱受外辱。日本为什么可以发展起来,俯下身子向西方人求教,进而得到发展,蜕变成当代的经济强国!所以我说,日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正视我们的对手时!也就是我们的民族腾飞之日!

第二篇:观日有感

观日有感

时间是秋天,正是红叶缓缓飘落的季节。

本来应该是以满腔的豪情壮志登上这“五岳之尊”的泰山来体会那“一览众山小”的气势的,但一路上,心里尽是被恼人的考试成绩和捉摸不透的难题占据,总觉得自己是在无望而无尽的黑暗中,怕很难再重新找到原来的自己了。

登山时兴致也很不高,最终是在山顶的帐篷里疲乏的睡去,对于明朝的日出,还是抱有了一丝期待和好奇。

天未亮便被吵醒了,披了大衣睡眼惺忪地出来,却见人们早已占据了最佳地点,带着恼火的我只好到了一处崖边坐下来,看着东方正昏昏欲睡时,却听见那头一阵骚动。只见那东方的两山之间,渐渐泛起了微微的紫红,大概,就是那里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起了变化,墨蓝的天随着东方逐渐亮起而变浅变淡。在看那远方,天边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变成深红、浅红、橘红、橘黄,立刻变成调色板,不停地变幻着。然而,出乎了我的意料天色渐亮,那太阳竟不是缓缓而起,而是一截一截的,仿佛跳跃一般。有光从两山之间流泻出来,渐渐扩大——那太阳出现的一瞬,周遭的一切也渐渐由模糊的轮廓变得明晰,仿佛从沉睡之中苏醒了一般,缓缓睁开了眼睛,染上了淡淡一层温柔光屑。太阳渐渐跃起,以不可抗拒的姿态闯入视线,在她完完全全将光芒洒下时,世间万物刹那间赋予了生命和灵魂一般,尽染灵气,仿佛下一秒便会动了起来似的。山谷中的湖泛着晶亮的光,波动了那一缕倾泻的光。太阳缓缓而起,此

时的他,看来如同世界的王一般,承载着世人崇敬的目光,拖了一袭华丽的袍,傲视众生。

我不知再如何形容自己眼前的一切,只瞪大了眼,似乎有泪无声落下,那日出时刻,仿佛生命一般,如心跳般铿锵,如脉搏般坚定,我听到的是生命不息的搏动,看到的是瞬间的感动。此时,我眼前已无他物,唯有那光明霎时照亮阴霾的一幕,反复重现。即使在黑暗,难以忍受,总会有日出的刹那,驱走那边的困境与无助。生命,本应该这般令人震颤,令人无言,令人讶异,令人激昂。难怪有人跋山涉水只为此景。

这,便是生命了。

第三篇:地震有感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着刚刚逝去的人,他们的离去令人悲痛。我环视着一方尘土,不禁想到了那带有淡淡忧愁的句子“逝者已逝,死者已已”,天空中鸟儿无力的哀鸣,似乎在倾诉着一切。此时此刻却是数九寒天。

当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地播撒在华夏国土时,每个人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了,就如缥缈歌声中所哼的那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并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但我知道能成功战胜它——这惨绝人寰的8级大地震,此时此刻却成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最大的心愿。一个个淡淡的、关怀性的眼神,在微风中悄然传递,织出一网春风,滋润着败絮的土地。时间无需证明什么,有的只是愈加坚定的默契与一个民族的经久不息。

怅然回忆往昔春秋。202_年5月12日14时28分,当时间永远地定格在那一瞬,相信众人所感所言所思所想,除了悲痛还是悲痛。那是一个与死神同在的日子,足以使天地为之一颤。大自然的怒吼震翻了四川质朴的人民,无数的裂缝从地底显现并不断延伸,那些从鬼蜮来的恶魔不断抢走着鲜艳的生命,怎能不伤感?

到现在,其实自己都还有种恍若隔世之感。只是刹那间,原本美丽世界不在,留下的只是满目狼籍和幸存者的满目疮痍,无尽的悲痛镶嵌在他们木然的脸上——他们默默地承受这一切。他们那边在天翻地覆,我们这边却美丽依旧,甚至在灾难初至之时我丝毫不曾感觉的到,这“生死两茫茫”的感觉又有谁是说得清楚的?

这些天来新闻报纸看得很多,无不讲述着身边动人的事迹,总是有那么一种感觉:在读的时候,内心永远是澎湃的,那不似看小说,读得多了便会新生厌烦,而是每看一篇,就会多一份激励,而对那天灾的恐惧变会减弱一分„„

有一个总编曾给一篇报道取名为“中国,灾难中不屈的雕像”。其内容很简单,几幅相片再配上几段说明。那是几幅黑白的图画,但是它们的视觉冲击却丝毫不因此减弱,给人的震撼让人仍难以用言语表明。相片中那与我们年龄相差无几的男生眉头紧皱,一手握拳,一手执一白纸,上面被刻意放大的“汶川挺住,中国加油”在照相机定格的那瞬间显得如此的强劲有力,看着痛苦的表情,睁大的嘴唇,料想当时也在忘情地呐喊。此刻,我的声音变的沙哑,仿佛都附着在这落寞的人影上与他一道质问苍天!

当我在电脑上尝试地打“汶川”时,发现竟然可以当成词组打,有点落寞地想:这可能是当下使用率最高的词语了。

刹那间的天崩地裂,夺去了多少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同学的生命!这些生命之花的破碎,令人心伤。但真正使我震撼的是面对天灾对生命的理解。有许多平素默默无闻的老师用自己无过边的爱为我们上了生命的最后一课:潭千秋用自己的双臂紧紧护住课桌底下的四名学生,四名学生获救了,潭老师却献出了生命;张米亚跪伏在地上,紧紧抱住两名学生,两名学生因此而获救,而自己再也没有醒来;袁文婷,这一位八零后青年教师,地震来时,一次又一次冲进救室,抱出学生,当第22次冲进教室时,房子倒塌了„„此时此刻,我忽然感到,老师的心是多么辽阔。正是这种辽阔的爱和坚强的意志,毫无怨言地浇灌并呵护着下一代花朵。

繁华褪去,满地沧桑。

407班楼宇文泰

第四篇:地震有感

地震有感

202_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中国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全国十几个省市都感到了余震的晃动。在地震中死亡的人数达到了6万多人。在这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们的团结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党和国家政府深切地关心着人民的生死存危,下令竭尽全力抢救伤员,只要有一线生的希望,决不能放弃。温家宝总理冒着余震的危险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在震后3小时到达了灾区,亲临第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总理的言谈举止感动着华夏的儿女。当然,在这一次地震中,还出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可歌可泣的平凡人物。白医天使为了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有的昏倒了几次,醒过来又继续工作;人们的子弟兵总是战斗在第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人们什么时候需要他们,祖国什么时候召唤他们,他们随时都准备着挺身而出,奉献自己;有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保护祖国的花朵,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害无情,人有情。”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举国上下都举行了募捐活动,人们都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连乞讨的残疾人也慷慨解囊,令人感动。地震中,死了许多无辜的生命,但同时也唤醒了许多国人的人性美,使我们活着的人感到生命的宝贵,更加珍惜生命。

在这一次地震中,学校的房屋倒塌惨重,合计有6000多所。无数幼小的生命被埋葬在残垣断壁中。为什么会这样?应该归结为学校建筑的不稳固性,“豆腐渣工程”所致。源于建筑商的不负责任、偷工减料。建筑商的责任心在大灾面前就见分晓,“腐朽工程”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最终会原形毕露。我们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工作中也这样不负责任、偷工减料,那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成为“豆腐渣”,无益于国家和社会。这维系着民族的未来和前途,祖国的将来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因此,教师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每个教师只有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教书,才无愧于这个职业,无愧于党和人民交给的这一份事业。像在地震中为保护学生牺牲的教师,他们就随时随地没有忘记老师的职责,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死的危险让给自己,用自己的身躯构筑了一个“钢铁长城”。他们用生命诠释着教师的职责。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相信,每一个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在学生受到危难时,都会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地用自己的身躯保护我们的孩子。如今,灾区前方还有很多的人在作清理修缮工作,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我们在后方的同志,应该竭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也是为国家和灾区人们作出的最好的贡献。我在工作中一如既往地认真、踏实,期末临近,扎扎实实搞好复习。在抓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这段时间,气候不好,传染性疾病风疹、麻疹在流行,特别细致地做好学生的环境卫生工作,尽可能地降低传染的范围。业余时间,引导学生继续关心灾区的报道,关心国家大事。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也把我列为了积极分子。我在工作中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把课程改革落实在教学中,虚心向校内和校外的老师学习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时刻记得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主动关心学校的大事,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

第五篇:有感地震

感 地 震

202_年5月12 日,四川省汶川县一场地震劫难无情的洗礼了中华大地。

我第一次经历了地震(余震),目睹皆为恐慌,所闻流言飞语,真可谓人心惶惶。

此次地震造成至少几十万人受灾,近十万人丧生,房屋、道路受损不计其数,直接经济损失不计其数。

这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教训。我为逝者而悲,为生者而歌,亦深感于地震。

也许,我的语言有些苍白,有点稚气,但我们的确不可否认,是地震将五湖四海的中国人连在了一起,不可分割。

生命如歌。不是吗?有谁不渴望生存,不祈求平安?然而,我们确实遭受的是一场地震灾害,谁又能左右它?损失是在所难免的。

如果没有这场地震,你也许不会懂得生命的可贵、高尚与人性的纯美;如果没有这场地震,你也许不会懂得解囊援助他人;如果没有这场地震,你也许不会懂得生命的坚强;如果没有这场地震,你也许不会懂得大爱无疆,大爱无痕。

而今,地震未过,人心却很平静。平静地生活,平静地预防,平静地资助,平静地祈祷。不管有没有人组织,“善举在延续,人性变坚强”愈发突出。谁说人类是脆弱的?

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不再是粗俗,人与人之间更少了尔虞我诈。开诚布公地敞开心扉,倾诉衷肠,也许是每个人最乐意干的一件事。

地震来了,终将过去。但人性的坚强与无私,关爱与信任,必将永不褪色。因为那是血洗的记忆,心灵的碰撞。

试看今天经济搞活的中国社会中,“金钱至上,权力至上”者不少。若提我中华传统美德,不屑者亦不少。因此,党中央号召全民学习“八荣八耻,共建和谐社会”,旨在弘扬正气。此次特大地震无疑成了一本重树正气,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活教材。此次地震发生后,全球华人积极行动,以爱心抚慰受灾群众受伤的心灵;以生命为代价挽救伤者;以人力、物力、财力,甚或献血、收养孤儿、资助学生等善举,帮助受灾群众重拾勇气和信心,重建美好家园。大灾有大爱。再大的灾难,如果以13亿为分母,又算得了什么?

地震,使中国人的拳头攥得更紧。

对于中国当代青少年来说,这也许是平生唯一一次感受地震的巨大威慑力。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新一代,面对这样的考验,定能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审视,对挫折的正视,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这无疑比给他们将经天纬地的大道理来得更有效果。

一次洗礼,一次考验,一次教训。愿地震早日结束,愿人们早日走出阴影。为逝者祈祷,为生者祝福,为祖国加油!

观日本地震有感
TOP